原序
古之樂章、樂府、樂歌、樂曲,皆出於雅正?;涀?span >隋、唐以來,聲詩間爲長短句,至唐人則有尊前、花間集。迄於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diào),淪落之後,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調(diào)之聲稍傳;而美成諸人又復(fù)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爲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爲之,其曲遂繁。美成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善於融化詩句,而於音譜且間有未諧,可見其難矣。作詞者多效其體製,失之軟媚而無所取。此惟美成爲然,不能學(xué)也。所可倣傚之詞,豈一美成而已!舊有刊本六十家詞,可歌可誦者,指不多屈。中間如秦少游、高竹屋、姜白石、史邦卿、吳夢窗,此數(shù)家格調(diào)不侔,句法挺異,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刪削靡曼之詞,自成一家,各名於世。作詞者能取諸人之所長,去諸人之所短,精加玩味,象而爲之,豈不能與美成輩爭雄長哉!余疎陋譾才,昔在先人侍側(cè),聞楊守齋、毛敏仲、徐南溪諸公商榷音律,嘗知緒餘,故生平好爲詞章,用功踰四十年,未見其進。今老矣,嗟古音之寥寥,慮雅詞之落落,僭述管見,類列於後,與同志商略之。
- 樂章、樂府、樂歌、樂曲,四者義同名異,都是指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詩。
- 唐代初以五七言詩入樂,但五七言字句整齊,與參差多變的樂譜未能諧合,採用長短句就可適應(yīng)樂曲的繁複變化。聲詩間爲長短句這種情況,就逐漸導(dǎo)致了詞體的正式成立。
- 尊前,詞總集名,凡二卷,大概是五代或宋初人所編輯。選録李白、溫庭筠、李煜等唐、五代人詞。作家三十餘人,詞二百餘首。名叫尊前集,在當時可能是一種唱本,供樂工歌伎在酒席上選唱。
- 花間集,詞總集名,凡十卷,五代時後蜀趙崇祚編輯,選録唐末五代溫庭筠、韋莊及蜀中詞人十八家所作詞五百首,是最早的詞集之一。
- 崇寧是宋徽宗年號,自公元一一〇二年至一一〇六年。
- 大晟府,宋徽宗時的宮廷音樂機關(guān),崇寧四年(公元一一〇五年)設(shè)立。它的任務(wù)是整理古樂,創(chuàng)製新調(diào)。
- 周邦彥,字美成,北宋末錢塘人,有清真詞。他於徽宗政和六年提舉大晟府,跟他同時或稍前後爲大晟府制撰者尚有徐伸(幹臣)、田爲(不伐)、姚公立、晁沖之(叔用)、江漢(朝宗)、萬俟詠(雅言)、晁端禮(次膺)等人。
- 中國古代樂律分十二律呂,又分七音。十二律呂各有七音,相乘得八十四調(diào)。但南宋時實際用的只有七宮十二調(diào)。
- 慢曲、引、近,詞調(diào)的類別名。慢曲即慢曲子,與急曲子相對而言,如木蘭花慢、上林春慢之類;引詞如千秋歲引、江城梅花引之類;近詞如祝英臺近、訴衷情近之類。
- 謂製作犯調(diào)之曲。宋詞中之犯調(diào)有兩類:一類是宮調(diào)相犯,即一詞中兼用兩個或兩個以上音律不同的曲調(diào);一類是句法相犯,這近於元曲中之集曲,是集取同一宮調(diào)中兩個以上不同詞調(diào)的樂句而成一新調(diào)。三犯四犯之曲如三犯渡江雲(yún)、玲瓏四犯之類。
- 古代樂律分十二律以應(yīng)十二月。宋徽宗曾令大晟府“依月用律,月進一曲”(見碧鷄漫志卷二)。楊纘作詞五要説:“律不應(yīng)月則不美;如十一月調(diào)須用正宮,元宵詞必用仙呂宮(疑作南呂)爲宜也?!钡敃r詞人都不遵此。
- 宋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卷二十:“清真詞多用唐人詩語,櫽括入律,渾然天成?!?span >沈義父樂府指迷也説:“凡作詞當以清真爲主。蓋清真最爲知音,且無一點市井氣,下字運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諸賢詩句中來?!?/li>
- 此書久佚,內(nèi)容不詳。
- 秦觀,字少游,北宋高郵人,有淮海長短句。
- 高觀國,字賓王,南宋山陰人,有竹屋癡語。
- 姜夔,號白石道人,南宋番陽人,有白石道人歌曲。
- 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南宋汴人,居杭州,依附當時的權(quán)相韓侂胄爲堂吏。有梅溪詞。
-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南宋四明人,有夢窗四稿。
- “不侔”,不相等、不同。
- 元陸輔之曾從張炎問學(xué),他的詞旨中説:“周清真之典麗,姜白石之騷雅,史梅溪之句法,吳夢窗之字面,取四家之所長,去四家之所短,此翁(謂樂笑翁,即張炎)之要訣?!?/li>
- “象而爲之”,作爲樣子仿照製作。
- “譾才”,才能淺薄。
- 指張炎的父親張樞。張樞,字斗南,號寄閒,有詞見絶妙好詞及浩然齋雅談。他作詞嚴守音律。詞源説他:“曉暢音律,有寄閒集,旁綴音譜,刊行於世,每作一詞,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協(xié),阻而改正?!?span >浩然齋雅談也説他“嘗度依聲集百闋,音韻諧美”。今寄閒集、依聲集兩書皆佚。
- 楊纘,字繼翁,又字守齋,一號紫霞翁。南宋嚴陵人。
- 未詳。
- 徐理,號南溪,會稽人。有詞見陽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