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啟蒙老師

棲霞山谷紅葉飛 作者:滕業(yè)龍


歲月如歌

我的啟蒙老師

我的啟蒙老師名叫陳友蘭,是一位回鄉(xiāng)女知青。初中畢業(yè)那一年,她因為家庭成分不好,上高中政審過不了,只得回鄉(xiāng)務農(nóng)。村支書見我們這個水套里的三個生產(chǎn)隊的孩子去中心小學上學太遠,且要經(jīng)過一條狹長的圩壩,雷雨天很不安全,就與鄉(xiāng)里的教育督導商量,在我們這個村的東頭,一間廢棄的水車棚里開辦了這所學校。學校只有一間教室,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同學在一起上課。任課教師只她一位,語文、算術、美術、音樂、體育都由她一個人教。一年級的學生坐在前二排,二年級的坐在后面,大家交替上課,這就是所謂的復式班。

老家就在揚州城外,四面環(huán)水。一到夏天,孩子們喜歡去河里玩耍,有踩河蚌的,有摸蝦的,有摳螃蟹的,有采菱角、雞頭米的,有挖塘藕的,幾乎每年都有小孩溺水而亡。我小時候很頑皮,特別喜歡玩水,六歲不到就被淹過多次,有兩次差一點都救不活了。我六歲那年,端午節(jié)一過,天氣漸漸熱了起來,母親怕我再被水淹,連拖帶拉把我揪到水車棚里,央求陳老師說:“老師啊,眼看就要發(fā)大水了,孩他爸馬上要去抗排站出工,隊里要麥收,把小龍放在家里,我實在不放心,能不能讓他提早上學???”陳老師看了我一眼,面帶難色地對母親說:“素英姐,不是我不肯幫你,我這里有三十幾個孩子,我要對他們負責。小龍?zhí)B皮,一眼不見就下河玩水。你家就這么一個男孩,出了事情,我可擔待不起??!”母親對著我的屁股狠狠地就是一巴掌:“這個討債鬼,看你還淘不淘?一天到晚盡闖禍!”我“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一半因為屁股疼,一半因為害怕上學被關在水車棚里憋得難受。老師見母親一副無奈的樣子,我又在一旁眼淚鼻涕地哭泣,只好勉強答應讓我插班入學。

母親離開后,陳老師為我在第一排最里面靠墻處騰出一個位置,這樣我就難逃出去了。接下來的一堂課是一年級算術。陳老師在黑板上先畫了幾只桃子,留出一段空白,又畫上幾只,然后在空白處填上“+”號,讓大家數(shù)一數(shù),問總共有多少只桃子?老師的桃子畫得太逼真,一下子喚醒了我肚子里的饞蟲,想起學校隔壁有戶人家樹上結滿了桃子,心里癢癢的。我慢慢地萎下身子,趁老師背對黑板寫字,就從課桌底下爬了出來,一溜煙跑了。

自由的感覺真好,我徑直向河邊的一棵桃樹奔去。這棵桃樹斜著生長,根在岸上,樹冠臨水,結的桃子又白又大。我手攀枝條,腳踩樹干,“噌噌”就像長臂猿似的很快爬到樹頂,摘下桃子就啃,不小心掉落下的桃子,砸在水面上發(fā)出“咕咚、咕咚”的聲響。我正吃得香,就聽樹下有人說話,朝下一看,陳老師和幾個年紀大一點的同學正對著我指指點點。“小龍,當心點,別掉河里呀,慢點下來!”老師故作鎮(zhèn)靜地張開雙手,擺出一副要懷抱我的樣子。上樹容易,下樹難。我雙手緊抱著樹干,兩只腳不時朝下探,一步一挪慢慢地下到地面。老師快步上前,一把將我攬在懷里說:“你這孩子,就這一會兒,怎么就逃了出來?這多危險啊,要是掉到河里可怎么辦哪!”

陳老師領我回到教室門口,蹲下身對我說:“小孩吃別人家的東西要經(jīng)大人同意,你這樣做可不好。假如大家都像你,人家不是白種桃樹了嗎?”老師循循教導我,整個過程沒說一個“偷”字。這是我人生的第一課,讓我懂得做人要守規(guī)矩。

我是插班生,沒有課本,放學后陳老師就去供銷社買回來幾張白紙,裁成長條,再折疊起來,形成一個個方塊,用毛筆在上面寫上大字,內容幾乎都是那個時代的標語、口號,譬如“毛主席萬歲”、“共產(chǎn)黨萬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等等,給我作認字簿。我上課心不在焉,還亂搞小動作,不時像演奏手風琴似的,一會兒把方塊字拉開,一會兒又合上。有一回還趁鄰座女孩不注意用草繩把她的長辮子扎在凳子上,看到她站起來回答老師的提問時痛得齜牙咧嘴的,我就擺出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下課后,老師給我打開方塊簿,指著上面的“朋友”兩個字耐心地解釋給我聽,告誡我說:“小男孩淘氣不要緊,但不可做壞事。大家在一起讀書,就是朋友,要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焙髞砦易x書讀到“同師曰朋,同志曰友”這段話,便想起老師當時教導我的模樣。

陳老師的祖父是附近有名的私塾先生,父親是一位農(nóng)民畫家,家學較深。她見我認字很快,接受知識能力強,空閑時就給我講歷史典故,有“孟母三遷”、“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曹娥救父”,等等。后來老師還專門用自來水筆給我手抄了一部《三字經(jīng)》,讓我在認字的過程中,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當時這些都屬于“四舊”內容,公開場合不能教,老師就晚上到我家里來講給我聽。每次老師都裝作串門子來我家。母親把她讓到里屋,點上煤油燈。她就在昏暗的燈光下給我授課。陳老師開啟了我的心智,慢慢地我變安靜了,再沒有過去那樣的調皮。母親看了很高興。再后來,晚上不見老師來家里,我就感覺空落落的,一聽到“素英姐,我來了”的說話聲,便歡天喜地上前開門。

我讀二年級的那一年,“文革”蔓延到了鄉(xiāng)下,經(jīng)常見到各式各樣的批斗會。在打谷場上,用門板搭起一個高臺。被斗的對象頭戴紙糊的高帽子,帽子的前面寫著“老老實實交代”,背后寫著“不許亂說亂動”,跪在高臺的前面。臺上主持人高呼:“不吃二茬苦,不受二茬罪!打倒地主!打倒反動派!”下面群情激憤跟著高喊,眾人都用力高舉拳頭,一副群情激憤的樣子。我有一位叫王玲的女同學,祖母是個地主婆。有一天下午放學后,王玲在回家的路上就被幾個男生欺負,他們跟在她的后面起哄,一路高喊:“打倒地主小崽子!踏上一只腳,讓你永世不得翻身!”王玲氣得直哭,但毫無辦法。老師走過來,先批評在場的男生,再俯下身來安慰王玲說:“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改造自己的思想。只要改造得好,照樣能夠成為共產(chǎn)主義的接班人。”“文革”鬧得最兇的那一段時間,王玲每天放學都由老師一路護送回家,即使雷雨天也一樣。多年以后,已經(jīng)成為華為集團高級工程師的她,每次回憶起那段經(jīng)歷都感動得淚光點點,是老師給她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送來了溫暖。

到我要升三年級的那個暑假,有一天傍晚陳老師到我家來跟母親商量說:“你家小龍?zhí)摎q才八歲,比一般孩子入學早,這么小,每天去中心小學要趕四華里的路,來回太辛苦,碰到雨天都沒法回來吃午飯,不如繼續(xù)在這里上學吧,還上二年級?!蔽乙婚_始不同意。老師苦口婆心勸導我:“你這不是因為學習不好才留級,沒什么不光彩的。想學習,老師鼓勵。以后我給你加小灶,不會耽誤你?!本瓦@樣我在老師這里一連上了三年的二年級,以至于課本上的知識都被我背得滾瓜爛熟了。老師讓我讀小說,記得有一篇的書名為《一個苦女努力記》,還是民國時期的版本,說的是一位聰明的女傭奮發(fā)讀書,最終學有所成,還獲得了少東家愛情的故事。這部自傳體的小說文學性并不高,但讓我從中明白了學習使人進步的道理。老師還送我一本發(fā)黃的《千家詩》,每一頁上半頁是一幅插圖,下半頁是詩句,主要是唐宋時期的詩作,也有元明清的大家作品。老師先讓我自己看,再定期給我輔導。我很慶幸,因為老師,我在那個特殊時期比同齡孩子接受了更多的文化滋養(yǎ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