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儒林外史》視野下的科舉功名

吳敬梓的情懷與哲思 作者:陳文新


第一章 《儒林外史》視野下的科舉功名

面對科舉功名,早年的吳敬梓是一個痛苦的失意者,而后期的吳敬梓則是一個冷靜的考察者和思索者。他的《儒林外史》,以冷峻而幽默的風(fēng)格,從舉人的身價、揣摩乃舉業(yè)金針、功名與人品、功名與學(xué)問、功名與機緣、功名與世情、功名與風(fēng)水等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科舉時代的功名以及圍繞功名而展開的社會生活。《儒林外史》的描寫,有助于我們?nèi)姘盐湛婆e制度的利弊,也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科舉時代的民間社會。

一、舉人的身價

明清時代,中國民間社會對舉人懷有強烈的迷信心理。在他們眼里,舉人是“天上文曲星”,與普通的人是不一樣的。

讀者想必記得范進的一場遭遇。他想去考舉人,因沒有盤費,去同岳父商議,結(jié)果被胡屠戶罵了個狗血淋頭:

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來。……如今癡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shù)亩际翘焐系奈那?!你不看見城里張府上那些老爺,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在胡屠戶眼里,“尖嘴猴腮”的范進怎么會是“天上文曲星”呢?然而,出乎他的意料,范進居然中了!中了,這就證實了范進確是“天上文曲星”,確是地上老爺,區(qū)區(qū)胡屠戶與“天上文曲星”相比,自覺卑微至極,再也擺不出丈人的架子來。因此,當(dāng)范進突然發(fā)瘋,要胡屠戶打他一個嘴巴時,胡屠戶為難地說:

雖然是我女婿,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聽得齋公們說: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鐵棍,發(fā)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我卻是不敢做這樣的事!

胡屠戶好不容易壯著膽子打了范進一下,便不覺那只手隱隱地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自己心里懊惱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想一想,更疼得很了。

上述情節(jié)經(jīng)常被用來說明胡屠戶的勢利性格。胡屠戶固然勢利,但以上描寫卻旨在揭示市井小民對舉人的迷信心理,他們天真地相信舉人是上天降下的星君,絕不能當(dāng)作尋常人看待。他們打心眼里崇拜舉人,絕不只是出于利害算計,如嚴貢生之討好范進。當(dāng)“范舉人先走,屠戶和鄰居跟在后。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時,當(dāng)胡屠戶高叫“老爺回府了”時,胡屠戶對范舉人的迷信心理無疑居于主導(dǎo)地位,巴結(jié)的意味倒是其次。

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寫安公子中舉,依次刻畫了安老爺、安公子、丫頭、安公子的干丈母娘(舅太太)、安公子的丈母等人的反應(yīng)。作者從贊賞的角度展示人們對中舉的歆羨,與吳敬梓出于諷刺的目的不同,卻一樣使我們感受到了民間社會對舉人的迷信心理。且看其中描寫安公子的干丈母娘的一個片段:

只聽舅太太從西耳房一路嘮叨著就來了,口里只嚷道:“那兒這么巧事!這么件大喜的喜信兒來了,偏偏兒的我這個當(dāng)兒要上茅廁,才撒了泡溺,聽見,忙的我事也沒完,提上褲子,在那涼水盆里汕了汕手就跑了來了。我快見見我們姑太太?!薄弥鴹l布手巾,一頭走,一頭說,一頭擦手,一頭進門。及至進了門,才想起……還有個張親家老爺在這里。那樣的敞快爽利人,也就會把那半老秋娘的臉兒臊了個通紅。

安公子的這位干丈母娘,一反常態(tài),不也快趕上范進了么?

明清社會對于舉人的迷信心理源于明清科舉制度。明清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第一級是院試;第二級是鄉(xiāng)試;第三級包括會試、復(fù)試和殿試。

院試由學(xué)道或?qū)W政主持,在府城或直隸州的治所舉行。院試之前,有兩場預(yù)備考試。第一場為州縣試,由知縣或知州主持,考中的稱童生;第二場為府試,由知府或直隸州知州主持。這兩場考試沒有名額限制,知縣或知府一般總是讓考生通過,以便他們能參加院試。

院試是決定童生能否成為生員的關(guān)鍵考試,錄取的比例極小,100名考生中通常只有1至2名。院試過關(guān),考生便取得了生員的資格,俗稱秀才。做了秀才,即正式成為下層紳士的一員。雖然秀才不能直接做官,但一方面,他們從此在經(jīng)濟上免于賦稅和徭役,國家還給予一定的例銀或其他津貼,在社會地位上高出平民百姓一等,見知縣時不必下跪;另一方面,他們可參加舉人等更高級別的考試,有希望躋身上層紳士的行列。所以《儒林外史》第二回說:

原來明朝士大夫稱儒學(xué)生員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進了學(xué),不怕十幾歲,也稱“老友”;若是不進學(xué),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就如女兒嫁人的:嫁時稱為“新娘”,后來稱呼“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若是嫁與人家做妾,就到頭發(fā)白了,還要喚做“新娘”。

生員與童生的差別之所以被比為妻與妾的區(qū)別,就是因為童生還是平民,而秀才卻已沾到紳士階層的邊。所以,連胡屠戶“吩咐”秀才范進時也會說:

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個體統(tǒng)來。比如我這行事里,都是些正經(jīng)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們跟前裝大。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xué)校規(guī)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

他說得不倫不類,但也明白秀才與“平頭百姓”不同??锍恕斑M學(xué)”,去拜謝知縣,“知縣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禮”。這之前,他當(dāng)然得不到分庭抗禮的接待。

鄉(xiāng)試比院試高一級,每三年考一次,地點是北京、南京及各省省城。鄉(xiāng)試前的預(yù)試稱科考,由學(xué)政主持,主要目的是確定哪些生員有資格參加鄉(xiāng)試。鄉(xiāng)試的主持官員稱主考,有正有副,由皇帝選派??荚嚨脑噲龇Q為貢院。

鄉(xiāng)試中被正式錄取的稱為舉人??寂e人的競爭之激烈至少與考生員相當(dāng),每百名生員中,幸運者僅一兩名。舉人的功名則比生員重要得多。因為,舉人不但可參加會試投考進士,即使考不中進士,也能參加“大挑”,或做知縣,或做學(xué)官,從此步入仕途;再退一步,哪怕不做官,在地方上以其紳士的身份,也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wù)的管理,擁有相當(dāng)大的權(quán)力??忌吓e人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志。它在讀書人的人生經(jīng)歷中是極為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婆e制度為讀書人參與國家管理提供了一條通道,民間社會對成了舉人的讀書人的崇拜,就是在這條通道運行良好時產(chǎn)生的一個事實。

明末董說《西游補》第四回有一段文字摹寫揭榜后考生各式各樣的悲傷和興奮,繪聲繪色,蔚為大觀:

當(dāng)時從“天字第一號”看起。只見鏡里一人在那里放榜。榜文上寫著:“……”頃刻間,便有千萬人擠擠擁擁,叫叫呼呼,齊來看榜。初時但有喧鬧之聲,繼之以哭泣之聲,繼之以怒罵之聲。須臾,一簇人兒各自走散:也有呆坐石上的;也有丟碎鴛鴦瓦硯;也有首發(fā)如蓬,被父母師長打趕;也有開了親身匣,取出玉琴焚之,痛哭一場;也有拔床頭劍自殺,被一女子奪??;也有低頭呆想,把自家廷對文字三回而讀;也有大笑,拍案叫“命、命、命”;也有垂頭吐紅血;也有幾個長者費些買春錢,替一人解悶;也有獨自吟詩,忽然吟一句,把腳亂踢石頭;也有不許僮仆報榜上無名者;也有外假氣悶,內(nèi)露笑容,若曰應(yīng)得者;也有真悲真憤,強作喜容笑面。獨有一班榜上有名之人:或換新衣新履;或強作不笑之面;或壁上寫字;或看自家試文,讀一千遍,袖之而出;或替人悼嘆;或故意說試官不濟;或強他人看刊榜,他人心雖不欲,勉強看完;或高談闊論,話今年一榜大公;或自陳除夜夢讖;或云這番文字不得意。

《儒林外史》雖然沒有描摹如此眾多的情狀,但它更為細膩地渲染了兩個人的大悲大喜:一個是周進,一個是范進。

周進本來是一名童生,離考舉人還差著一個檔次,吳敬梓何以安排他在鄉(xiāng)試的試場——貢院大哭?其原因正在于舉人的身價比秀才高得多,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在中舉這個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得尤為分明。周進中舉時,“汶上縣的人,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相與的也來認相與,忙了個把月。申祥甫聽見這事,在薛家集斂了分子,買了4只雞、50個蛋和些炒米、歡團之類,親自上縣來賀喜”。而正是這個申祥甫,在砸塾師周進的飯碗時充當(dāng)了主角。

范進中舉有著更為濃郁的喜劇性。他一眼望見“捷報”,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跤跌倒,牙關(guān)咬緊,不省人事。范進的三個感嘆句很有層次。“噫!”表示喜出望外,難以置信。是呀,中舉如此艱難,他居然中了么?“好了!”當(dāng)范進確認自己已中舉時,他的第一個念頭便是:從此不必掙扎在饑餓線上了??啾M甘來,命運的突然轉(zhuǎn)折使范進松了一口氣。中舉前,范進家早已斷炊“兩三天”,母親“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已是初冬,范進卻只能穿“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一切辛酸到此畫上了句號。這便是“好了”的內(nèi)涵?!拔抑辛?!”這最后說出的一句話是范進命運轉(zhuǎn)折的前提,但在他的下意識中,重要的不是舉人的稱號,而是舉人身份帶來的新的生活,因此,首先涌上腦際的是“好了”,然后才是“我中了”?!昂昧恕辈攀撬嬲P(guān)心的。做了舉人,轉(zhuǎn)眼之間成為上層紳士的一員,即所謂“天上人間一霎分”。難怪讀書人夢寐以求,難怪民間社會視舉人為“天上文曲星”了。不是文曲星,怎么當(dāng)?shù)闷疬@樣大的“福氣”?

在最高一級的考試中,會試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會試錄取后,一般不會被淘汰。會試由禮部主持,參加考試的是各省的舉人。被錄取者稱為貢士,經(jīng)復(fù)試、殿試,才正式取得進士的稱號。進士幾乎都能做官。他們在紳士階層中社會地位最高,威望和影響也最大,名列前茅的進士通常被選入翰林院?!度辶滞馐贰分械母吆擦?,他那不可一世的氣概,與其翰林的身份是不可分的。

  1. 文康:《兒女英雄傳》,上海:上海書店,1981年,第659—660頁。
  2. 董說:《西游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6—17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