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獨特的音樂探索期

不向命運屈服的英雄:貝多芬 作者:曉樹 主編


獨特的音樂探索期

涓滴之水可磨損大石,不是由于他力量強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地滴墜。只有勤奮不懈地努力,才能夠獲得那些技巧。

——路德維?!へ惗喾?/p>

在維也納的日子

貝多芬于1792年11月從波恩出發(fā)。當時法國爆發(fā)了戰(zhàn)爭,戰(zhàn)事逐漸蔓延到萊茵州。軍隊向前線行進,許多貴族已在撤退了,也包括科隆的皇帝。宮中的一切貴重財物都被移到了杜塞爾多夫,為的是不遭到戰(zhàn)爭的破壞和劫掠。但是貝多芬卻并不在意,他在科樸倫斯遇到的混亂情形,才使他注意到萊茵州也爆發(fā)了戰(zhàn)爭。

美麗的維也納

貝多芬在經過愛倫白拉特斯坦(這座他母親誕生的市鎮(zhèn))時,他對美麗的萊茵河投下深情的一瞥。隨后他經過巴伐利亞,跨過紐倫堡,到達了奧地利邊境的巴薩、多瑙河的林堡;一周后,他抵達了維也納。

貝多芬為了節(jié)省經濟上的開支,在阿爾薩郊外的一個印書店主施特勞斯家里住了下來。施特勞斯的家接近古城堡。城堡的墻高達16米,站在這里可以俯瞰維也納城。這讓貝多芬十分地愜意。

而當時已經二十二歲的貝多芬已經不會輕易產生自卑感,語言表達也更加地流暢。他能很自信地出入顯貴的家庭,使人對他產生興趣和好感。華爾特斯坦沒有寫引薦信給自己在維也納的任何朋友,而是讓貝多芬自己去努力打開局面。

美麗的城市維也納

貝多芬初來維也納時,外衣和褲子都是灰黃色的,臉上長著紅紅的青春痘,圍巾也不時髦,而且十分不搭配,衣著雖然有所改變,但仍顯得寒酸。不過,貝多芬卻不認為自己穿了廉價的毛衣和講一口土氣的萊茵話而產生羞怯。他頭上戴著黑亮而蓬松的假發(fā),這對于二十二歲的年輕人來說多少是讓人覺得可笑的。但是在這幅外表下隱藏的巨大的音樂靈魂,卻是讓所有人都佩服的。當時,他為賺取一些生活上的費用,便開始擔任鋼琴師,但這只是他的權宜之計。

在維也納居住一年以后,貝多芬在給艾蘭諾拉的信中說回波恩的可能已經很渺小了:“我的生活已漸趨佳境,幸福將掃去過去一切可怕的回憶。”貝多芬與勞欣談及這一年中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華麗而羅曼蒂克的生活。的確,在維也納,貝多芬享受到了在波恩沒有過的幸福。

據(jù)貝多芬的朋友們說,他在維也納,除了偶爾發(fā)脾氣外,其余的時間則全部忙于音樂。韋格勒在1794年來到了維也納。他在法國軍隊攻入萊茵河谷之前來此避難,科隆王國被永遠地消滅了。他對貝多芬在維也納的生活感到十分驚異:貝多芬雖然失去了波恩方面支付的每月生活費用,但他已經在經濟上自立了。

貝多芬贊助人之一約瑟夫·里區(qū)諾斯基王子之畫像

貝多芬在維也納還不到一個月,他的父親約翰就去世了。他的父親是于1792年的12月18日因腦溢血去世的。弗朗茲皇帝的信札中記載了此事:因為貝多芬的離去,父親的酒錢再也沒有著落,所以,他便在抑郁中亡故。后來,貝多芬請求支領父親的薪水。貝多芬被允諾每月一日領取一部分父親的薪水。但是在1793年5月24日,貝多芬收到補發(fā)的薪水后,再也沒有領取薪水的記錄。也許是停發(fā)了,也許是由于戰(zhàn)爭而使得財政發(fā)生困難而無法發(fā)薪。

于是貝多芬只能靠自己的收入以及在維也納所認識的朋友的善意援助,才得以生活下去。后來,波恩當局曾警告他,如果一直在維也納居住,他的薪水也會停發(fā),于是貝多芬靠著自己的能力一直居住在維也納。

貝多芬在維也納中央公墓的墓碑

不久,貝多芬的弟弟卡爾和小約翰也來到了維也納。但是他們并沒有倚賴哥哥貝多芬生活,而是彼此協(xié)作,共同勞動,克服困難。小約翰去當了一名藥劑師,卡爾也想成為音樂家。在韋格勒的眼中,三兄弟的生活還十分不錯,而貝多芬的穿著亦比較入時,與兩個弟弟也相處得融洽。當時貝多芬已經搬到了年輕的音樂愛好者卡爾·里區(qū)諾斯基王子的住宅里。

里區(qū)諾斯基王子既會拉小提琴又愛彈鋼琴。他的兄弟莫里茲是莫扎特的學生。他的妻子瑪麗·克里絲蒂娜也是一名鋼琴家,她的父親是弗朗茲·約瑟夫·馮·生公爵。

音樂是里區(qū)諾斯基王子的最大愛好,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他在音樂上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每天,在里區(qū)諾斯基的家里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音樂會,而維也納的音樂家都會在這些音樂會上出現(xiàn)。

貝多芬到達維也納后,曾在每個周五的晚上,在他家舉行弦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琴手是由十六歲的依格拉斯·休本柴擔任。1792年,貝多芬和他們相識。依格拉斯·休本柴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少年,他曾指揮過奧加登的音樂會,且相當成功。第二小提琴手由路依絲·辛納擔任,中提琴手是由十五歲的弗朗茲·魏斯擔任,低音提琴手是由尼古拉斯·克萊夫特擔任,這幾個少年的年齡相差無幾,有時,里區(qū)諾斯基王子自己來代替第二小提琴手;有時,柴姆斯加爾掉換克萊夫特的位置;更有趣的是,克萊夫特的父親也擔任過這一樂手。安東·克萊夫特是一個出色的大提琴家,并與埃斯特海茲和海頓的配合非常默契。有了這么多的優(yōu)秀演奏者,每一次四重奏都十分有趣。

由于組成這四重奏的團員都是年輕的音樂家,因此容易與貝多芬自由發(fā)表意見。而貝多芬每次都是靜心地傾聽著他們的演奏,盡管對于三重奏或二重奏的鋼琴部分他可以充分地勝任,但他還是學習著。

資料鏈接

二重奏

二重奏是音樂名詞。同等重要的二人所奏的樂曲,不論有無伴奏,都稱作二重奏。器樂的二重奏是任何兩種器樂聯(lián)合演奏,不論有無鋼琴伴奏,都稱為二重奏。例如小提琴二重奏,其中鋼琴部分不過是和音而已,勃拉姆斯的作品102,小提琴與大提琴雙協(xié)奏曲、巴哈的d小調小提琴雙協(xié)奏曲都可算特別重要的作品;又如鋼琴二重奏,即供兩人同時彈奏的音樂,不管是同在一架鋼琴上,或分別在兩架鋼琴上。前者又稱為“四手聯(lián)彈”,后者又叫做“鋼琴二重奏”(鋼琴雙奏)。

貝多芬是里區(qū)諾斯基家中的重要成員之一。貝多芬曾獻給他作品十三號鋼琴奏鳴曲(悲愴)和作品十六號奏鳴曲。

里區(qū)諾斯基的住宅是貝多芬居住得最久的地方。約瑟夫·金斯基王子也成了他的忠實支持者。富裕的埃斯特海思·弗朗茲公爵也幫了他不少的忙。宮廷顧問馮·基斯每星期在他的住所中舉辦兩次音樂會,海頓、史特思道夫也聚集在那邊聽他們的交響曲。而貝多芬在進行交響曲創(chuàng)作時,他的這些朋友都很樂意幫助他。

在維也納,音樂會是從不間斷的,這為好學的貝多芬提供了許多積累經驗的好機會。歌劇演出通常是豪華、聲勢浩大的。每一座大廈里都有一些與音樂有關的陳設;即使是一個男仆或者是一位聽差,只要會拉四弦琴或吹笛子,那么他就有可能被派去參加一些簡單的音樂演出了。有錢的顯貴們的家中常雇有三十人以上的樂隊,若還想擴大隊伍的話,只要到鄰居家叫來幾個人,一場交響音樂會或宗教音樂會即可進行。在維也納,八個人就可以舉行一場用管弦樂器演奏的八重奏午餐音樂會;三四個人能進行一場三重奏或四重奏。

維也納的貴族們?yōu)樨惗喾姨峁┝吮匦璧纳顏碓?、音樂方面的許多經驗和足夠的成長條件。勃朗寧和華爾特斯坦公爵提攜了他,并引導他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在維也納,他生活圈子里的貴族為他提供的方便就更多了:供給他各種費用,還有額外的幫助,而里區(qū)諾斯基王子還給了他一個每年可以掙600弗洛林的職位。貝多芬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惠,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樂曲,甚至超出了他們所提出的要求。這似乎也是貝多芬的一種義務。

維也納的迷人景致

而維也納的民眾也注意著貝多芬的生活和成長,他們對他的尊敬和他偉大的音樂才能使他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因為已經有莫扎特和海頓這兩位天才為民眾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家的尊重鋪平了道路。音樂氛圍的形成已超過了其他的世俗觀念,幾乎達到了狂熱的程度。音樂最先促成了紳士的風流,超過了其他事物和習俗對這一些人的影響;他們之間甚至彼此以高水平的音樂會來競爭,而不論其代價如何。

從波恩來的音樂家也無需出示他們的資歷證書和介紹信,他所要做的,就是在鋼琴的鍵盤上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水平。維也納的濃厚音樂氛圍使得貝多芬的性格改變得十分平和、溫順;在這里,他受到了眾人的尊重,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很順利。所有事情都按照貝多芬的意愿發(fā)展下去,他充分享受著音樂給他帶來的充實生活,既演奏又創(chuàng)作,還能培養(yǎng)音樂新人。

貝多芬在維也納表現(xiàn)出來的也多是紳士的風采。他接受公開的喝彩遠比他得到的錢財更多。這種喝彩養(yǎng)成了他的自尊;他若單純地自高自大而沒有真正的音樂技能的話,是不可能獲得如此的成功。

在維也納,貝多芬開始走向一條成功之路。

而貝多芬和波恩也依舊有著聯(lián)系。1797年,他的堂兄朗堡到維也納來拜訪他,跟他住在一起,共同參加音樂會的演出,然后相互討論。蘭茲·馮·勃朗寧也一同到達維也納城。蘭茲和司蒂芬停留很長時間才離開。貝多芬對他們依賴頗多。1798年,蘭茲的去世帶給貝多芬沉重的打擊。

貝多芬在宮廷中很受尊敬。馮·勃朗寧在1796年也到了維也納,在寫給家人的信中,有這樣的記載:“我發(fā)現(xiàn)貝多芬有一股更加堅強的力量……這恐怕是因為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力量吧!自從他到了維也納后,他贏得了大量的朋友……他不再像從前那樣羞怯了,能與各方面的人交往,而且很容易和他們成為好朋友;并周旋于維也納的很多音樂家之間,學習一些處世之道,并能用于生活之中?!?/p>

勃朗寧所說的貝多芬具有“一股比堅強更強大的力量”,并不是說有人跟他對立。維也納人溫文爾雅和殷勤的態(tài)度對于貝多芬是有益的。他對品德高尚的優(yōu)秀藝術家十分尊重。但是也有一些音樂家會自視甚高,會對他進行公開地怦擊。但是所有偉大的人物都有對他敵視的人,這就可以從側面反應出偉人的偉大,小人的渺小。

貝多芬和知心朋友在一起時,他會拋掉一切禮儀。大多數(shù)朋友對他這種親熱的方式都持一種歡迎的態(tài)度。貝多芬與勞勃高維、里區(qū)諾斯基、休本柴是最要好的朋友。宮廷秘書柴姆斯加爾很熱心地幫助他們。有一件關于他們之間的趣事:柴姆斯加爾并不是貴族,而貝多芬卻給他冠以“光榮的男爵”或“音樂的伯爵”之名,使他自己也感到糊涂起來。柴姆斯加爾將貝多芬的許多潦草的樂譜收藏起來,以使其得以永久地流傳下去。他有“公爵中的普通人”、“最高貴而性情最好的人”、“可愛的公爵”等尊稱。

貝多芬有時會用一種高傲自負的舉止來讓自己感到偉大。他在給柴姆斯加爾的信中寫道:“昨天聽到你的喋喋不休的話語,我非常悲傷。魔鬼好像抓住了你,我不再要你的修身之道。力量就是一個人的道德,它籠罩一切,而這力量也就是我?!边@種高傲的態(tài)度是一個藝術家憑借自己的魄力,創(chuàng)造出一個非凡世界的表現(xiàn)。貝多芬相信自身內在的力量。他很自信地說:“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沒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樣保持一種虛假的謙虛態(tài)度。”一次,他曾在里區(qū)諾斯基家中對一個陌生人說:“我希望找一個永久性的出版商,能夠有永久的收入;那么,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作曲了?!彼嘈?,歌德和亨德爾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就有這樣的安排。曾有一個老者握著貝多芬的手說:“親愛的年輕人,你沒有必要訴苦,你既不是歌德,也不是亨德爾,也不必妄想成為兩者中的一位。因為如此偉大的人物是不會再出現(xiàn)第二個了。”貝多芬聽了以后,變得沉默和嚴肅起來。后來,里區(qū)諾斯基安慰他說:“我是這樣看的,往往有些人只知道眼前,卻無法預測未來。”

亨德爾

“有很多人說了我的壞話。”貝多芬說道,“他們不相信我,那是因為我還沒有成名。我現(xiàn)在當然無話可說了。”他說得是如此地自負。

其實,這是貝多芬單純的真誠:他深信偉大的音樂離自己已經不再遙遠了。正是有了這樣堅定、自信的直覺,貝多芬終于崛起,他實現(xiàn)了在音樂上旁人無法企及的成功。

這種感覺越來越真實,貝多芬能夠十分容易地調配音樂世界里的一切,但是對于應付各種小事,他卻沒有耐心,所以,他有時看上去是一副怒氣沖沖的樣子。對別人說好話,在貝多芬看來是一種虛偽的行為。因此,我們可以想象的到,貝多芬似乎在自己周圍筑起了猜疑的墻,但那些喜歡圍繞在“名人”周圍、喜歡“溜須拍馬”的人卻時常來干擾他的獨立生活。他只好用比較粗魯?shù)膽B(tài)度和言行來阻止這類干擾。他不像一般的名人那樣擅長使用“小禮貌”來作為防御物;至于如何取悅于他人對貝多芬來說,更為不屑。

貝多芬認為音樂是從人類的感情沖動中流淌出來的最真摯的表現(xiàn)。他對成功寄予著巨大的期待,甚至就如同放在他的面前,只待他伸手去抓住它一樣。貝多芬贏得了朋友的熱情,并從其中獲得了許多安慰,從而得到一些短暫的休息。朋友們變成了他音樂的最佳聽眾。

貝多芬的畫像

他們看到了貝多芬坦率、毫不做作的舉止。那是一種對藝術的忠誠,以及一種博大的胸懷。能看到他這些優(yōu)秀品質的人都能理解并尊重他。當他們之中的某一位摯友被貝多芬指責時,他們知道,貝多芬會在事后為自己的唐突而感到追悔莫及。

有幾封信記載著貝多芬常常在事后感到懊悔。

1799年的一天,十七歲的鋼琴家赫梅爾收到貝多芬的兩封信,它們在同一時刻收到的。第一封信寫的是:“你不會再到我這里來了。你簡直是一只叛逆的狗,希望有人將叛逆的狗丟掉?!倍诙庑诺膬热輩s為:“赫梅爾,你是一個忠誠的伙伴,現(xiàn)在我知道你是對的,請你于今天下午到我這里來;在這里你可以見到休本柴,我們將讓你感到愉快。你的朋友貝多芬?!?/p>

而貝多芬寫給韋格勒的信(大約在1795年)中說:“最親愛的!最美好的朋友!你在我面前所發(fā)出的光彩是多么讓人討厭啊!我承認我沒有好好保持我們的友誼,你是如此地高貴,如此地合乎理想,當我第一次和你做比較時,我覺得跟你差距太大了!啊,我竟然讓你感到不快足有七天之久,你可以想象得出我的心里是多么地痛苦。但我得感謝上天,幸而我不是故意做了對你不應該做的事,那是因為我缺乏必要的判斷力,使我不能看清楚真實的那一面。我在你的面前感到多么慚愧?。≡诖?,我懇求你,讓我們和好吧。啊,韋格勒,你基本上從幼年時代就了解我,一直到現(xiàn)在你都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哎,讓我為自己辯白幾句,我有很善良的一面,而且常想使我的行為正直而忠誠,否則,你怎么會愛我呢?在這個短暫的時期內,我真的變得如此的可怕?不會的,這種善良的感覺和真實的愛好,在這一剎那間幾乎讓我失去自我。不,絕不,韋格勒,我最親愛的,請你再冒一次險,張開雙臂來迎接我,信任你所發(fā)現(xiàn)的、那個有善良品質的‘他’。讓我們恢復友誼吧!啊,韋格勒,請你不要拒絕我的修好請求。啊,上帝!我將重新和你擁抱,請接受我這個朋友,你的寬宏大量將使我永遠不會遺忘!”

韋格勒是貝多芬的至交好友,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到貝多芬對他們之間友情的重視。

和貝多芬友情深厚的另一個人就是卡爾·阿蒙達。卡爾·阿蒙達于1798年到達維也納。當時他是一個二十六歲的、剛畢業(yè)的神學院學生。他是一個極佳的小提琴手。他衷心地希望能和貝多芬接觸并了解他,所以,他在籌劃著如何結識貝多芬,然而,他十分害羞。他知道,只有音樂才能使自己和貝多芬相識。

一次,阿蒙達在一位朋友家舉辦的四重奏音樂會中充任第一小提琴手;當一個陌生人走近他,為他翻樂譜時,他很是驚慌,因為此人就是貝多芬。次日,朋友就去問阿蒙達:“你到底演奏了什么?你已贏得了貝多芬的注意了!他說你和你的演奏使他感到愉快!”這讓卡爾·阿蒙達十分高興,便趕到貝多芬的住處,請求貝多芬與自己一同演奏。過了幾小時,貝多芬送他回家。而在阿蒙達的家,音樂又再度響了起來。最后,貝多芬打算回家,又對阿蒙達說:“你愿意和我一起到我那兒去嗎?”阿蒙達答應了。兩人在貝多芬住所一直呆到傍晚。貝多芬再次將阿蒙達送回家。

卡爾·阿蒙達和貝多芬經常這樣相聚,并且經常相互訪問。以至于朋友們在街上或某個場所只見到他們之中的一個人時,便會有人問:“另一個人去哪兒啦?”他們相互信任對方,彼此傾吐心言,這對于貝多芬而言,很少能有人可以贏得他這份友情。一年后,卡爾·阿蒙達離開了維也納,回到了他的故鄉(xiāng)——巴爾底海岸的考爾蘭特。

笛子

辛德勒說,音樂家法拉特羅斯基、約翰·威爾士·斯特舒、卡爾·史高爾都教過貝多芬,讓他研習簧簫、銅號和笛子的結構、特色以及樂譜的書寫方法。這樣一來,貝多芬的音樂知識結構就更加完整了。

貝多芬與低音提琴家特拉格萊蒂也有許多次交往。特拉格萊蒂在他面前演奏了幾個曲子。聽完之后,貝多芬狂喜得將特拉格萊蒂擁抱了起來。從那以后,貝多芬對低音提琴的演奏部分也就譜寫得更生動了。

在維也納的第一年,唯一讓貝多芬不滿的是,沒有得到女性的崇拜。

蘭茲寫道:“貝多芬時刻準備接受女性對自己所表示的崇敬,”“有一次,我與他談及征服一個漂亮女人的事,他認為可以維持相當長的時間,而結果呢,卻只維持了七個月?!?/p>

貝多芬經常用緩和的慢板來表現(xiàn)自己的某種情緒。貝多芬的感情比他的心愿要清晰得多。他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老師,因為他常對自己的學生漠不關心,厭惡有人來打擾他的音樂思緒,更不愿意親手去糾正學生們對音樂的某些遲鈍的反應和回答在他看來是愚蠢的問題。

伯蓓拉·凱格麗維克絲是一位匈牙利公爵夫人,她十分美麗。貝多芬曾經送她題贈曲——《降E大調奏鳴曲》(作品第7號)和《C大調鋼琴協(xié)奏曲》(作品第15號)。對于吉麗達·瓜茜阿蒂,貝多芬總覺得她是一個很溫柔的女孩。1800年她十六歲時,第一次從里阿斯德來到了維也納,經她堂兄馮·勃朗斯維克的介紹,她認識了貝多芬。她也是第一個引起他注意的女性。她們一家人于三個月之前從瑪東伐沙搬到維也納來。他們住在祖先遺留下來的別墅中。貝多芬經常去拜訪他們。

勃朗斯維克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他有機敏的性格和聰明的頭腦,是一位天賦極高的人。茜麗莎是奧地利皇帝最寵愛的妹妹。她的個性十分的溫順。十八歲的時侯,她的父親去世。

她對音樂、詩歌和文學有濃厚的興趣,而母后又非常關心她們的學習;1799年5月,母后將她們姐妹、兩兄弟送到了維也納的一家大旅館里居住。這一年,茜麗莎正滿二十四歲,約瑟芬二十二歲,弟弟弗朗茲二十歲,卡洛林17歲,都是音樂愛好者;特別是兩個年長的姐姐貝比和泰茜都是鋼琴家。她們的演奏才能在維也納也得到了極好的證明。他們在維也納聽到了許多有關貝多芬的趣聞,但是貝多芬卻不是揮之則來,揮之則去的音樂大師。

遵照公爵夫人的意思,三姐妹召開了一個音樂會,茜麗莎、貝比、泰茜選了貝多芬作的一個曲子,邊走邊演奏著,進入了音樂廳?!跋褚粋€小孩剛開始學習似的,”她這樣寫了下來,“親愛的,偉大的貝多芬是多么友好??!他如此彬彬有禮地聽著。過了一會兒,他將我?guī)У戒撉偾?,我立刻開始彈奏,彈得非常的猛烈,由大提琴和小提琴伴奏著。”

貝多芬并沒有為她們的音樂才華感到多少的驚奇,但是還是很高興同她們交往,并且平靜地聽完她們所演奏的三重奏。

“他非常愉快地答應我們,每天到我們住的旅館去一次。他沒有食言。但他時常在我們這兒停留四五個小時……有一天,已經是下午5點了,我們都覺得有些肚子餓了,我們就請他同母親一起進膳,但旅館里的人都發(fā)脾氣了?!?/p>

貝多芬每天都替她們安排功課,卻很為難。因為這三姐妹住在維也納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而且還有許多社交活動要參加——赴約、乘車、去舞會、參加晚宴,這樣的活動真是讓人很難選擇。如果她們去參加那些活動的話,貝多芬就被獨自扔在旅館。貝多芬對這種情形很是不滿,狂怒地將樂譜撕成了紙片,并拋在地上。泰茜是她們姐妹中比較細心的一個。她也就不再外出,努力地練琴,以解決這一難題。

但是后來,旅客卻發(fā)怒了。大家的憤怒都集中在貝多芬一人身上。這件事情所引發(fā)的痛苦簡直讓貝多芬不能忍受下去。

除了貝比和泰茜兩人崇拜貝多芬之外,她們的弟弟弗朗茲也非常崇拜貝多芬。他們一家都喜歡和貝多芬相處,而貝多芬也對這個家庭充滿了熱愛和溫情。他們之間的關系日益親密起來。

1800年,貝比的母親要將她嫁給年已五十歲的馮·但姆伯爵。這讓貝比十分的痛苦。她和伯爵毫無感情,而她喜歡的人是貝多芬。她的眼里流露出無可奈何和對貝多芬的渴望。

但在年底,吉麗達又進入貝多芬的情感中。她只有十六歲,是一個頗令人心醉的小姑娘:嬌嫩而漂亮的外表、細長而卷曲的黑發(fā),只是有點駝背,美中不足。約瑟芬雖然也很美麗,但她還是不能與美麗的吉麗達相比。

此時,貝多芬就被吉麗達迷住了,雖然他新收的幾個學生都深愛著他;但吉麗達的美卻是貝比和泰茜所沒有的。后來,他向吉麗達表白了愛意。

貝多芬在1801年11月寫給韋格勒的信中傾吐了自己沉浸在愛河中的甜蜜心情,這是關于吉麗達的內容:“我的生命又顯得快樂了,更為充實……因為我混入了社會,這個變化是一個可愛的、富于魅力的女孩子帶給我的;她愛我,我也愛她?!?/p>

貝多芬認為結婚“是快樂的道路”,但他沒有實現(xiàn)自己結婚的理想,因為吉麗達也只不過是他生命中的過客。

貝多芬在1802年將《升C小調奏鳴曲》送給了吉麗達。許多人都認為這首奏鳴曲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月光奏鳴曲》。本來,貝多芬是獻給她一首G調慢板曲的,后來又收了回來,換成了這首。此曲又稱《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優(yōu)美的旋律如同在月光下,泛舟于清澈的湖上,令人迷醉。但后來,吉麗達碰到了加倫堡伯爵,立刻就忘記了貝多芬,并于1803年嫁給了伯爵。伯爵的年齡和地位都與她相稱,他又自稱為音樂家、作曲家。但是他同貝多芬比較起來卻是多么地渺小。

在吉麗達結婚的那個晚上,貝多芬寫下了悲傷的句子:“這是生命中多么可怕的時刻!但我卻不得不接受它!”但是吉麗達的婚姻是不幸的。在1823年,貝多芬在與辛德勒的交談中還談及:“吉麗達非常愛我,甚至超過了對她丈夫的愛?!毙恋吕諏懙溃骸八@然不是故意談及這些的。”后來,吉麗達回到了貝多芬的身邊,向他傾訴,但是被貝多芬拒絕了。

貝多芬去世后,人們找到了一塊刻有吉麗達肖像的金牌——貝多芬一生中所保存的僅有的一幅女性像。盡管后來,貝多芬在茜麗莎·馮·勃朗斯維克的油畫上也題贈著這樣的句子:“此致無語倫比的天才——偉大的藝術家——上帝的女兒——茜麗莎·馮·勃朗斯維克?!?/p>

許多的證據(jù)表明,在貝多芬的心中,吉麗達留給他的記憶是深刻的;比他日后愛上茜麗莎·馮·勃朗斯維克的感情更深刻。

即興演奏家

貝多芬在維也納最初的一段時間是很成功的。他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目的。華爾特斯坦公爵曾告訴他,要“從海頓手中獲得莫扎特的精神”。

奧地利維也納貝多芬的雕像

最開始,貝多芬從海頓身上所學到的東西還只是一些小夜曲。而小夜曲緩慢的樂章又漸次發(fā)展到思想上的解放,回旋曲的快速轉變——這些都是從海頓那里學來的。事實上,貝多芬所選擇的是行動,而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貝多芬并沒有向海頓學習作曲,但是他卻成為了一個作曲家,并且是一個完美的作曲家。他從波恩帶來了許多手稿。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也不按海頓的步驟走,所以顯得很奇怪。然而,他內心還是十分欽佩、甚至可以說是崇拜海頓的。他知道海頓精神上的毅力一天比一天堅強,而其音樂表現(xiàn)力也一天比一天豐富。貝多芬迫切需要掌握的是作曲的方法和音樂創(chuàng)作的思想,但是海頓卻沒能滿足他的這些要求。海頓對于貝多芬那種音樂創(chuàng)作技巧之外的內容并不感興趣。

當貝多芬剛抵達維也納時,海頓并沒有立即將他收入門下進行教育,而是先教給他練習一些古老而簡單的宗教音樂。甚至海頓還曾打算,從頭教給貝多芬音調和和弦的初級知識。但只有半年的時間,問題就出現(xiàn)了。因為海頓太忙,他根本沒有時間也從來沒有改正過貝多芬的錯誤,好像他從沒出過錯似的。貝多芬曾和舒懷頓說過這些情況,但對海頓卻沒有說過。

貝多芬不得以又師從約翰·舒乃克學習作曲方法。這樣,他就開始為光輝的未來奠定基礎工作。舒乃克在自傳中寫道:“次日,我有一件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去拜訪一位叫貝多芬的、尚未成名的音樂大師。他已充分顯示了他的領導地位。在他的寫字臺上,我看到了他第一課時所學到的東西。只需看一眼就知道,其中有許多的錯誤。”

海頓第二次從倫敦載譽歸來后,致力于交響曲的創(chuàng)作;而貝多芬沒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舒乃克十分了解貝多芬,于是便教了一些讓他印象更深刻、興趣更加濃厚的東西。“我現(xiàn)在知道一定要盡力幫助我所熱愛的學生。我愿意加倍補償你在海頓處所沒有學到的東西,但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保密?!笔婺丝碎_始了他對貝多芬盡心盡職地教育工作。貝多芬跟著舒乃克學習一年多,直到舒乃克不能再對貝多芬有所幫助為止。

1794年1月,舒乃克去了倫敦,將貝多芬交給了有名望的阿爾伯萊赫斯伯格。但他對貝多芬也并不十分看重,所教的內容對貝多芬日后的音樂生涯并無益處。盡管如此,貝多芬至少在他這里學到了柔軟音質的運用。

弗朗茲的兒子蘭茲與阿爾伯萊赫斯伯格十分熟悉,告訴他:貝多芬難以約束,按個人意愿行事是他的習慣;假若靈感來臨的話,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止他,而只能讓他按自己的意愿去發(fā)展。

貝多芬最終也沒有在阿爾伯萊赫斯伯格那兒得到改正錯誤的指導。而在尚勒利那里的情形卻大不一樣。尚勒利是皇家樂隊的指揮。他不僅指揮歌劇,而且是一位作曲家。因為他音樂經驗十分豐富而又技術嫻熟,所以受到音樂界人士的普遍尊敬。貝多芬就跟從他學習聲樂,并請他講授意大利語,而這種教學是不收費的。貝多芬努力地學習著有關歌劇的知識,學習朗誦時的聲調與表情。而意大利語的歌曲則是當時的音樂會必不可少的。他帶了這類作品去尚勒利家,請求指導。

海頓后來被邀請去聽貝多芬的三首三重奏曲。含有決定一生命運性質的第1號作品《三首鋼琴三重奏》,是1793年在里區(qū)諾斯基家中進行首次評定的。海頓從來沒有聽過類似的樂曲。他聽得融入其中,似乎感受到了一些他所不知道的東西;而旁人也都在注意著他表情的變化。后來,貝多芬的學生——蘭茲記述了當時的情形:“大部分藝術家和音樂愛好者都被邀請到了,特別是海頓。大家都在興奮地等待著。三重奏終于開始了——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海頓也說了許多關于這些曲子的優(yōu)點的話,但他也對貝多芬提議說:在第三樂章中不要用C小調。他的這句話讓貝多芬萬分驚訝,因為在他認為,第三樂章是最為精彩的。總的來說,貝多芬對大家的贊美表示深深的感謝。從這以后,海頓的批評給貝多芬留下了極壞的印象。在他的心目中,海頓對自己是懷有嫉妒的。當貝多芬對我這樣說時,我表示了贊同,但又有些懊悔。后來,有機會時,我問過海頓,證實了貝多芬的說法是對的。海頓說,我不相信三重奏可以這么輕易地被大眾所了解。”

假如海頓的話不能被看作是嫉妒的話,那么,他對貝多芬的這次成功也是非常羨慕的。樂曲中那種自由的觀念、進取的力量,也許是對海頓音樂風格的反叛。海頓雖然在音樂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當有人要進行音樂上的革新時,他的判斷就有可能偏頗了。

海頓

貝多芬失去了對海頓的崇拜。當海頓要貝多芬在曲譜的署名前冠以“海頓的學生”時,貝多芬十分果斷地拒絕了他。他認為海頓并沒有教會他很多東西。而讓我們現(xiàn)在來看,貝多芬的這個決定是理所應當?shù)?,因為貝多芬的許多老師都要比海頓盡職盡責。

貝多芬完成了《三首鋼琴三重奏》(作品第1號)之后,將手稿一直保存著,直到兩年后(1795年),才將其出版,并印上了“贈里區(qū)諾斯基王子”。貝多芬沒有接受海頓的“勸告”,對作品進行修改。

一年以后,他寫出了《三首鋼琴奏鳴曲》(作品第2號),并言明是奉獻給海頓的。海頓十分惱火。因為他知道,自己本可以帶著這個年輕人到倫敦去,并讓他成為一個鋼琴家,但這對兩個人都不利?;蛟S這就是海頓的自私,他不想讓貝多芬的風頭和名氣蓋過他。然而,無論如何,貝多芬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舉世皆知的音樂圣人。

年輕的鋼琴家馮·甘莎小姐本想去里區(qū)諾斯基家中參加演奏的,但看到貝多芬的外表與華麗的陳設極不相稱,便十分地不愉快:“他的衣飾極為普通,特別是在我們這一群中就更顯得落伍了。除此之外,他說一口外鄉(xiāng)土語,對自己的一些不足也沒有什么表示。真的,他的言談舉止中很少顯現(xiàn)出文雅的態(tài)度;換言之,他看上去顯得相當粗魯?!痹谒挠洃浿校€記得:“我很清楚地記得,貝多芬的兩位老師——海頓和尚勒利靜靜地倚在音樂廳一角的沙發(fā)上,都精心地穿上了最適合的衣服,頭上戴了假發(fā);而貝多芬穿的則是萊茵式的衣服,但他卻一點也不感到拘束。”

我們可以想象的出,師生之間相互對視著,貝多芬富有生氣的目光,似乎在指責那虛偽的服飾讓人失去了天然的本色、失去了人的恭謙;而貝多芬接受大眾喝彩時默然的神態(tài)讓海頓感到萬分惱怒。海頓那勉強的笑容對貝多芬而言,簡直是一種諷刺。海頓在私下里以一種不屑的口吻稱貝多芬為“我們偉大的人物”。

維也納人起初并不認為貝多芬是一個作曲家。但是沒多久,他就獲得了“即興鋼琴演奏家”的稱號。作為一個鋼琴家,貝多芬經常演奏一些協(xié)奏曲、奏鳴曲或是三重奏,大家更多的是注重他的演奏技巧。然而,貝多芬也時常演奏降B長調鋼琴協(xié)奏曲。但他對于第一首用管弦樂伴奏的樂曲不滿意,甚至到了1801年,經過了屢次修改后仍然如此。

貝多芬開始了第二首《C大調鋼琴協(xié)奏曲》(作品第15號)的創(chuàng)作,并于1798年首次在普拉格公開演奏。這首協(xié)奏曲和莫扎特的作曲風格有些相近。保持了讓管弦樂隊作長時間演奏的習慣;但此曲中號角的運用卻是貝多芬有別于莫扎特的一個鮮明特征。

沒有多長時間,他又開始創(chuàng)作另一首《C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作品第37號)。這首曲子的首次是在葡萄劇院進行演奏的,由貝多芬擔任鋼琴獨奏。這首寬廣而富有感染力的協(xié)奏曲顯示了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技巧上的進步。管弦樂隊的大量運用使人感到作曲家的意圖是在拓展其表現(xiàn)力的范圍。

普魯士皇宮

蘭茲記敘當時的情形為:“貝多芬坐在鋼琴的前面,聽眾們在耐心地等待著;他俯下身去,看著潦草的C小調協(xié)奏曲的手稿,又微微低了一下頭,以便看得更清楚些。他極少看樂譜,因為大部分的音符似乎不是寫在樂譜上的,而是呆在他心里。我看到這些樂譜時,感到很迷茫。但貝多芬看著卻很高興,在他眼中,任何的字符都明朗清晰,代表了不同的意義!”

1796年,貝多芬作了一次音樂旅行,但是只到了兩個城市。普拉格城熱烈地歡迎他。貝多芬在給弟弟的信中表露了十分激昂的情緒:“我進行得很順利,我的藝術贏得了朋友和尊重。我還需要什么呢?這一次,我會有更多的錢了。我預計在此地再住一個多星期,隨后去德累斯頓、萊比錫和柏林?!?/p>

維也納市中心公園的貝多芬青銅雕像

后來他去了柏林,在普魯士皇宮進行了數(shù)次演出,因為威廉二世是一位提琴家。貝多芬為他寫了兩首低音提琴協(xié)奏曲,也就是第5號作品。他與皇帝的大提琴家杜波特進行了合奏。對這一次成功的合作,皇帝送給貝多芬一只金鼻煙盒,以作紀念。

卡爾·采萊曾談到貝多芬所做曲子的難度:“沒有人能夠演奏像他那樣快的音階,雙顫音和跳躍的速度甚至連赫梅爾也不能同他相比。他演奏的能力是極端的幽靜、高貴和華麗,面部連一點表情也沒有(他只有在聽不見的時候,頭才稍向前傾了一點);他的手指并不長,但富有力量,指尖因彈奏和練習過多而顯得寬了一些,他告訴我那是因為年少時常練習到深夜所造成的。”

在到達維也納的第一年,貝多芬可以說是眾星捧月。大眾鋼琴家薩爾斯堡·約瑟夫·弗范爾是二十六歲時成名的,當他于1799年到達維也納時,他就向貝多芬提出了挑戰(zhàn)。興加尼德劇院的年輕指揮家西弗拉特作評判者,并將兩人請來對陣;貴族們也分成了兩大陣營,里區(qū)諾斯基的一邊擁護貝多芬,惠茲勒男爵的一邊則相反。

1799年,另一個鋼琴家也到了維也納,他就是約翰·克萊默牧師。他是生于德國的英國人,也是克萊蒙蒂的學生??巳R默的藝術水準比弗范爾更優(yōu)秀,不久就成為了歐洲第一流的鋼琴家。其演奏水平與貝多芬相比也難分上下??巳R默驚異于貝多芬那精彩而完美的彈奏,極具煽動性。

貝多芬十分尊重克萊默,與他成為了朋友??巳R默是一個注重形式的人,很難接受貝多芬對他態(tài)度的突然轉變。兩個人之間曾經發(fā)生過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克萊默去貝多芬的住所。他聽見貝多芬正沉浸在鋼琴演奏的佳境之中,他便靜靜地站在室外的走廊上,足足站了有一個半小時之久,完全聽入了迷;最后,他踮起腳尖,輕輕地溜了出去。

蘭茲還談到貝多芬在1797年完成的《降E大調五重奏》(作品第16號),“這支曲子被安排在4月6日休本柴音樂會上作首次演奏,但貝多芬卻臨時加了一段。但這讓他的伴奏者們有些不高興了,笛手雷姆真的有些發(fā)脾氣了:這對于殷切期望著的聽眾實在是有些諷刺。我隨時準備著演奏,卻一次又一次地將放到唇邊的笛子放了下來。最后,貝多芬感到滿意時,便轉入了回旋曲,所有的聽眾都為之震驚?!贝饲?801年出版。

1796年,貝多芬在普魯士皇宮演奏時也給聽眾留下了一個很深刻的印象??枴げ扇R在后來曾寫道:“貝多芬對聽眾的影響,可以從每個人的眼部都是濕潤的這一點上就了解得十分清楚了;很多人甚至在有響聲地啜泣著,因為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感動了他們。他那種精神上的、思想上的美麗和新奇使聽眾大受感動。因為貝多芬是一位坦率的音樂家,他的悲傷、煩惱甚至流淚的情形,我們很容易就能想象的到?!?/p>

一次,貝多芬參加了一個音樂會,他在1801年對伯蘭坦諾說:“我在彈奏完畢以后,并沒有聽到喝彩和拍手,聽眾卻聚集在鋼琴旁飲泣著。這不是我們藝術家所希望的,”伯蘭坦諾引述貝多芬的話說,“我需要的是喝彩?!币灿纱丝梢钥闯鲐惗喾业呐d趣所在。

貝多芬在“即興方面”的天才是十分驚人的。對作曲家而言,“重復”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一段較長的演奏中,他只要記住某一段就可以了。對于貝多芬而言,他對某一段的選擇記憶能力非常的迅速和強大。貝多芬特別擅長于變奏曲的一種演奏方式,當某一個主題需要加以改變時,他照例信任自己的直覺與技巧,并用天才的、熟練的手法去獲得成功。

采萊說貝多芬“即興”的形式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變奏方式,奏鳴曲變?yōu)榛匦堑诙N,第三種則是第一樂章中的幻想形式。他會同時演奏兩個主題,然后展開它們,他對于演奏的動作毫不拘束。而這主題對于貝多芬來說是很容易的。貝多芬在即興演奏方面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幾首未完成的作品能夠同時在他腦海中逐漸明晰,直到從他手下完整地流瀉下來。

資料鏈接

海頓

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奧地利音樂家。海頓是繼巴赫之后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樂之父”。

海頓出生于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父親是修車匠、教堂雜役并兼管風琴師和歌手。出身貧苦的海頓,有兄弟十二人,從小就在艱難的境況中學習音樂。五歲,他隨堂兄學習小提琴、聲樂和拉丁文。后來在維也納圣斯蒂芬教堂唱詩班,也勤奮學習音樂。

海頓

1761年,海頓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臺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三十年之久,在這期間,海頓創(chuàng)作出大量作品,并成為當時維也納的知名音樂家。1791年,艾斯臺爾哈奇親王死去,海頓以“自由人”身份進行創(chuàng)作,并曾兩度訪問倫敦,寫出十二部《倫敦交響曲》。1798年與1801年,他分別寫成大型清唱劇《創(chuàng)世紀》和《四季》。此后,海頓健康每況愈下,停止創(chuàng)作。1809年5月,正值拿破侖炮擊維也納,海頓由于疾病與驚恐交迫長辭于世。

海頓一生創(chuàng)作了104首交響曲,兩部清唱劇《創(chuàng)世紀》和《四季》,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歌劇、輕歌劇、12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把交響曲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較為完整的管弦樂隊的編制原則,為后來交響音樂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人民常尊稱海頓為“交響曲之父”。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fā)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chuàng)始人,將傳統(tǒng)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fā)展自行展開。后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音樂表現(xiàn)出優(yōu)美的抒情色彩。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chuàng)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同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杰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音樂的探索之路

貝多芬在維也納不斷地充實著自己。因此,他的作品頗豐。貝多芬到維也納時所帶的草稿本都是一些作品的構想,如第1號作品《三首鋼琴三重奏》就可能是從波恩帶來的。在他對新學習到的東西做出適當?shù)陌才藕螅乱徊骄褪菍⑵鋵懺诩埳狭恕?796年,貝多芬送給艾蘭諾拉的一篇奏樂曲只有兩個樂章。從這里看出,貝多芬那時還沒有達到那種自負自傲的地步,但是要承認,這兩個樂章也還是十分優(yōu)美而輕松的。而這個奏樂曲,一半像海頓、一半像貝多芬。若將它放在第1號作品旁,它就顯得沒有分量了。

貝多芬畫像

辛姆洛克在波恩從事出版事業(yè)。他接到過幾首貝多芬所作的變奏曲,但直到1795年才在維也納接到他的真正的第1號作品,以后又陸續(xù)接到一些,到1798年,貝多芬的作品號數(shù)已經增加到了第9了。

從1798年到1801年,貝多芬將作品交給了阿爾泰利亞,并委托更多的出版商,如瑪羅、艾達、脫拉格,在萊比錫也有兩家——克恩、白蘭特托夫和哈代爾。貝多芬在那一年中寫到:“我有六個或是七個出版商,若我愿意的話,還可以多選幾個?!彼倪@些話無疑顯示了貝多芬正在積累的地位和在音樂方面長足的發(fā)展。而貝多芬在樂譜出版后,也獲得了更大的成功。

貝多芬在維也納前十年(1792—1802年)的創(chuàng)作,處于一種摸索的時期,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悲愴奏鳴曲》(作品第13號,別名為《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1799年正式出版時,貝多芬將其定名為《激情的大奏鳴曲》)、《月光奏鳴曲》(作品第27號,又名《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克魯采爾奏鳴曲》(作品第47號,別名為《A大調第九小提琴奏鳴曲》)及《C小調鋼琴曲協(xié)奏曲》(作品第37號)等。

在這一時期內,貝多芬對于社會和政治的許多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逐步在個人意識中尋找努力奮斗的目標。所以,在貝多芬后來的創(chuàng)作中,新的轉變逐漸顯現(xiàn)出來。

1796年,在貝多芬所做的歌曲中充滿了情感的表述,1797年的鋼琴和管樂五重奏中出現(xiàn)了緩慢的樂章?!短飯@奏鳴曲》的抒情氣氛極濃,富于田園色彩,首末兩個樂章更是如此;而慢板則發(fā)展得更富于伸縮性——這些作品將音樂推進新的歷史。

貝多芬在鋼琴上也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成就。他找到了新鮮的、引人入勝的、富于表現(xiàn)力的和弦,松弛了幾乎斷裂的弦線和曲辭過長的緊張程度,令人回腸蕩氣的諧謔曲替代了舊的韻律。貝多芬致力于創(chuàng)作,就在1799年完成了他的《第一交響曲》、第18號作品《六首四重奏》,盡管都還帶著一些海頓的風格。

貝多芬很實際,他不凌空妄想。靈感對于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十分的重要。沒有靈感時,他連一首四重奏也作不出來;而靈感一至,他立刻就寫成了六首?!读姿闹刈唷罚ㄗ髌返?8號)問世以后,貝多芬的奇異革新被認為是一種天賦,評論界認為他能立即抓到音樂的主題和宗旨,只是還沒有充分的自信心。

許多人都知道,莫扎特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且音樂創(chuàng)作經驗豐富。他的《G小調交響曲》緩慢樂章讓人深受感動。貝多芬像莫扎特一樣具有極強的判斷力,而敢作敢為卻是海頓所缺乏的。

海頓被稱為“交響曲”之父,但他從來不會輕易地越出自己所熟悉的音樂地域;但有時他也會熱情高漲,如《驚愕交響曲》(作品第94號)和《軍隊交響曲》(作品第100號),作曲家的激情被極富沖擊力地表現(xiàn)出來,既令人振奮而又妙趣橫生。這也就是貝多芬日后與海頓直接聯(lián)系的情感因素。海頓的出發(fā)點常常是以這種力量到達高潮,并且用純熟的作曲手法來進行處理。貝多芬早時也學習他的這種方式,但貝多芬卻弄得很混亂,而海頓卻從不會如此。貝多芬學不到海頓的方法也是一件很慶幸的事件。因為海頓的主題,如音樂的結尾常喜歡用少數(shù)的弦樂器,以得到直爽而動人的結尾。

貝多芬努力地學習著,他從沒有失去對海頓的崇拜,但也沒有放棄主要樂章的形式。甚至在日后他還以極為豐富的想象力,大大地拓展了范圍。他那極為熟練的技巧,以及新穎的特點,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地方。而他的作曲也步入了新的道路,各種樂器已經有了它一定的任務,顫聲的彈奏已不再只是作裝飾之用了,它可以支持整部樂曲;愉快的音樂旋律在樂曲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了這些新特色,許多舊的東西就被淘汰了。除了音樂之外,貝多芬的信念是單純而率真的。人們可以感覺到,在他的樂曲中有一種理想化的、感情上的經驗比音樂更明確,因而他比較重要的作品被人們描述為直接的、純潔的、崇高的……

貝多芬一生都是以他對音樂的熱愛為出發(fā)點。他的生活一度的非常完美、良好,并且將一切不重要的和痛苦的思想壓縮到了最小的程度。除了音樂之外,貝多芬似乎沒有學習過其他的知識。他的哲學理念或許是屬于柏拉圖哲學范圍的。他能理解文藝作品的意境,而這些東西正是他所需要的,也能增強他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文學讓他知道了要做什么。

韋格勒寫道:“貝多芬知道要去建立什么?!必惗喾覉詮姷男拍钍切r候培養(yǎng)起來的,并吸取了別人品格上的優(yōu)點;從來沒有一個像他這樣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卻具有如此堅強的意志的人。貝多芬的許多朋友都說他保持了幼年時的性格。威遜·巴哈寫道:“在我的一生中,從未遇到像他這種個性堅強的人;他又頗為孩子氣。他內心所表達出來的,既美好又善良,而其所受的教育就差多了!他的情感易沖動,有不屈不撓的精神、輕信的習慣和無能的態(tài)度(是指對婦女而言),這些也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p>

貝多芬的音樂之所以贏得人們長久的熱愛,是因為他的音樂富有原始的、活潑的生氣。他的音樂經驗是全新的,甚至連他自己也不能完美地了解它。辛德勒有一次稱贊他的單純說:“他遇到了最困難的問題后,突然會一口氣地將其解決?!边@正是貝多芬獨特的單純,完全是因為他能直接從自己頭腦中取用需要的知識和毅力。

不按照常規(guī)發(fā)展的貝多芬使得那些謹小慎微的音樂家迷惑起來;他們極力反對這種“不相稱”的體例、程式。白蘭特托夫和哈代爾批評貝多芬的鋼琴變奏曲在某些方面太粗糙了一些,說他一定要繼續(xù)研究一些樂器,而慢一些動筆從事作曲。他的單簧管三重奏被認為稍微好一些,然而,要想成名則沒有希望,除非他寫得更為自然。他的《三首小提琴奏鳴曲》(作品第12號)被稱為“十分的難于演奏”。這也許是樂曲中使用回旋曲太多的緣故。但是貝多芬依然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他不需要別人來評價是好是壞。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想讓人們知道貝多芬是一個錯誤的人。1801年1月,貝多芬寫信給萊比錫的地方長官說:“關于萊比錫這件事,讓他們說去吧!當然他們不便憑空使每個人都不朽,同時要侵害一個阿波羅所信任的人。”白蘭特托夫和哈代爾在幾十天后回答他說:“你一定要小心你自己和你的智慧能否承擔這些狂妄的話!”這些人的狂妄態(tài)度也只不過讓貝多芬的光彩暫時暗淡下去,但是這些還不能使他發(fā)怒,因為“那些人還不能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

這封信或許還有一個“暗示”。因為貝多芬新出版的兩首鋼琴協(xié)奏曲并沒有受到當時人們的贊譽,他又作了一新的《C小調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作品第37號)。他感覺到了自己的收入減少了,不知道自己的危機已經來臨。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這首鋼琴協(xié)奏曲的創(chuàng)作技巧比《C大調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作品第15號)大大地提高了。

貝多芬最大的敵人是保持傳統(tǒng)習俗的萊比錫。那里的人們很狂妄,對任何超出他們習慣的改變都十分敵視,認為只有自己的音樂才是最好的。依格那茲·莫斯謙勒斯是一位年僅十歲的音樂愛好者。他受到韋勒的警告,不許欣賞貝多芬的作品。韋勒是貝多芬在普拉格斯接受訓練時的頑固的教師,他對貝多芬的音樂風格十分敵視。當莫斯謙勒斯帶了一份《悲愴奏鳴曲》的譜子到韋勒那里去的時候,韋勒大發(fā)脾氣,不許他再買貝多芬的作品;還告訴他基本功的訓練要從更具體的巴哈和莫扎特或克雷孟特入手。莫斯謙勒斯卻很喜歡貝多芬的奏鳴曲,常常暗中收藏。每當貝多芬的作品出版后,若沒有錢買,他會用手抄寫下來。

貝多芬的音樂就這樣贏得了如此之多的忠實聽眾。事實證明,即使官方人士不同意或不喜歡,也并不影響平民中的熱心者;于出版商而言,他們需要獲得利益,但這也證明了人們對貝多芬音樂的喜愛。

貝多芬的地位和榮譽已經十分鞏固。一個劇院請他作一首芭蕾舞曲,向瑪麗亞·茜麗柴致敬。他就創(chuàng)作了一首《普羅米修斯》,在1801年3月里演出,反映很強烈。這證明了貝多芬有能力為劇院作曲。他想再進一步,與其他的作曲家競爭。

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火神

為了學習到有關音樂的更多知識,貝多芬表現(xiàn)出極大的謙虛,而且他很善于吸收、消化對他有益的東西。但是當他的感情要發(fā)泄的時候,他就會暴躁起來,并將所有的注意力也轉到了那一方面去,仔細地體會心中的感受,并找到更為豐富的音調;同時,他的技巧和表現(xiàn)力也更加完美地組合。

1801年,貝多芬寫信給韋格勒說:“一天又一天,我已接近了我所了解而不能描述的目的地。就是為了這些,所以你的貝多芬仍要繼續(xù)生存下去。請不要告訴我其余的事情,我除了睡覺以外,別的什么東西也不想知道。”

三十歲的貝多芬對于音樂力量的把握更為堅定而富于彈性了,這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他這邊來,并稱贊他所走過的這條道路。但是他在維也納的幸福慢慢消失了,平靜的生活逐漸被仇恨、奸詐、陰謀、威脅所破壞,他受到了人們的攻擊和中傷,并且名譽一度受損。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這位可愛的音樂圣人,譜寫出他偉大、輝煌而曲折的一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