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安國

宋詞三百首全解 作者:[清] 上彊邨民 編;王景略 注


王安國

清平樂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1]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2]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3]。

【作者介紹】

王安國(1028~1074年),字平甫,北宋大臣、文學家、詩人。他是王安石的大弟,與弟王安禮、侄王雱(王安石之子)并稱“臨川三王”。雖然是王安石之弟,但王安國對于變法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熙寧四年(1071年),他回京述職,神宗召見時詢問他外界對變法的反應,王安國直言不諱地回答說:“恨知人不明,聚斂太急耳?!睘榇嗽獾缴褡诶渎?,不予重用。

王安國的詩名重于文名,文名重于詞名,但其詞博采眾長,工麗曲折,上承花間派,也頗有可觀處。曾鞏曾經(jīng)稱贊他:“于書無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為尤詳,其文閎富典重,其詩博而深。”

【注釋】

[1]宮錦:宮中錦繡,此處用以比花。[2]小憐:即馮小憐,北齊后主的寵妃,這里指代歌女。[3]楊花:別本作“梨花”,當以楊花為是。

【語譯】

即便費盡了黃鶯的口舌,也終究挽留不住春天。昨夜南園起了風雨,打落滿地殘花,就仿佛被玷污了的宮錦一般。

清晨時分,這歌女才剛抱起琵琶,她的思緒卻已飛去遠方。想著自己就如同柳絮一般,不肯停留在富貴豪門之中,寧可跟隨著春風,漂泊天涯。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唐宋諸賢絕妙好詞》題名為“春晚”。此詞的手法非常巧妙獨特,立意也不落俗套,可謂是同類作品中的佼佼者。

詞的開篇用了倒裝句式,正常用語應該是“費盡鶯兒語,留春不住”。黃鶯又名黃鸝,鳴叫聲清脆悅耳,被稱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古詩中也有“夏木陰陰囀黃鶯”“隔葉黃鸝空好音”“兩個黃鸝鳴翠柳”“樹樹樹梢啼曉鶯”等很多描寫黃鶯歌喉的詞句,直到今天,還存留有“鶯歌燕舞”的俗語。但在詞人筆下,黃鶯卻不是在唱,而是在“語”,以其巧妙的口舌在懇求春天,再多留一段時日。這種擬人手法是非常新穎的,然而當然,結果也是可以預見的——“留春不住”,季節(jié)的轉換,并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即便想象中黃鶯可以和春天打個商量,但結果還是無法挽留春景。于是風雨驟起,落花滿地,這兩句也是倒裝,事實上先有“昨夜南園風雨”,然后才有的“滿地殘紅宮錦污”。

上闋寫景,下闋卻并不直接抒情,而是用寫人寫事來抒發(fā)情懷。“小憐初上琵琶”一句,是化用李賀《馮小憐》中的“灣頭見小憐,請上琵琶弦”。馮小憐本是北齊后主高緯穆皇后的侍女,因為美貌多姿,善彈琵琶而被穆皇后推薦給后主,受封淑妃。高緯對馮淑妃極其寵愛,傳說因此荒廢了國事,導致北齊被北周所滅。這里以小憐指代善彈琵琶的歌女,說她見景生情,哀傷春之歸去,所以清晨時分,她才剛端起琵琶,尚未彈奏,愁思卻已經(jīng)飛到遙遠的天涯去了。

那么,這歌女究竟在愁些什么呢?是感嘆身世,還是懷想愛人呢?一般填詞至此,大抵也都離不開這般情感的抒發(fā)吧。然而詞人別出心裁,卻說“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這一結句有三層含義:一,楊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寧可隨春而去,也不肯停留于富貴豪門之中,享受奢靡而無憂的生活;二,歌女如同楊花一般,不貪富貴,只求自由;三,詞人以歌女自況,為求自身之高潔,本心之無愧,而絕不貪慕虛榮,高攀權貴。

王安國乃王安石之弟,王安石曾經(jīng)官至宰輔,權傾滿朝,王安國只要表示支持新法,高官厚祿,唾手可得,然而王安國卻并不愿意這么做。他的政治傾向是否正確暫且不論,但他這種堅持原則,不肯違心附和的品德,確實是值得贊揚的。所以譚獻在《譚評詞辨》中稱贊此詞,“末二句見其品格之高”。

【對照閱讀】

減字木蘭花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月破黃昏,簾里余香馬上聞。

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

《全宋詞》收錄王安國的作品只有三首,數(shù)量雖少,質量卻高,此三首皆有可觀之處。尤其這一首《減字木蘭花》,與《清平樂》“留春不住”相同,都是寫的暮春景象,借景抒情。當然,兩首詞的立意不同,情感各異,《清平樂》是標榜自己高潔之志,《減字木蘭花》則是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結句“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情緒纏綿悱惻,楚楚動人,意在言外,深見功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