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平樂

宋詞三百首全解 作者:[清] 上彊邨民 編;王景略 注


清平樂

紅箋[1]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2],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3]。人面不知何處[4],綠波依舊東流。

【注釋】

[1]紅箋:或指唐代女詩人薛濤所制深紅色信箋,又名“浣花箋”“松花箋”“減樣箋”或“薛濤箋”,據(jù)說薛濤曾用此箋寫詩與元稹、白居易、杜牧等詩人唱和。李商隱《送崔玨往西川》有“浣花箋紙?zhí)一ㄉ?,好好題詩詠玉鉤”句。[2]鴻雁在云魚在水:在古代傳說中,鴻雁和鯉魚都能傳遞書信。李商隱《離思》有“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句,劉禹錫《洛中送崔司業(yè)使君扶侍赴唐州》有“洛苑魚書至,江村雁戶歸”句。[3]簾鉤:系住窗簾的鉤子。[4]人面不知何處:崔護(hù)《題都城南莊》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句。

【詞牌說明】

小令,別名《清平樂令》《醉東風(fēng)》《憶蘿月》。傳說李白曾為楊貴妃作《清平樂》三首,如“云想衣裳花想容”等,都類似于七言絕句,顯與此牌不合,或為其源頭。此外《碧雞漫志》載有李白另四首應(yīng)制《清平樂》,如“禁闈清夜”等,格式與此牌相同,雖其事不可信,《欽定詞譜》卻以為正格。

【語譯】

在桃紅色的薛濤箋上,密密寫下蠅頭小字,將平生心事盡情傾訴吧。大雁在云上高飛,鯉魚在水中暢游,它們都不能將此信傳遞給你,這使我內(nèi)心惆悵不已。

夕陽斜照,我獨自倚靠在西樓之上,遙遠(yuǎn)的山巒恰好正對著簾櫳的鉤子。思念的人兒不知道身在何方,只有樓下碧綠的波濤依舊向東方流去……

【賞析】

這是一首悲訴離愁的懷人詞,開篇寫“紅箋小字”,似乎詞人所預(yù)設(shè)的主人公是名女子。為女子抒發(fā)離情,在古典詩詞中本來就很常見,但這究竟是實指呢,還是比喻呢,是詞人用女性心理來婉轉(zhuǎn)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呢,還是遙遙懷想自己所思念的女子也正在如此地思念著自己呢?那就不必深究了。

紅箋上不知道寫的是詩歌還是文章,但總之絕非寥寥數(shù)語,而是盡情傾訴自己的相思之情,所以才需要用到“小字”。這封信本來是要寄給身在遠(yuǎn)方、自己所想念的愛人的,但可惜無論鴻雁還是鯉魚,一在云上,一在水中,都無法將信送去——傳說終究只是傳說啊。這和趙佶《燕山亭》中“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是同一個意思,所以只能引發(fā)無限的惆悵。

既然書信無法寄去,那便只能登樓眺望了?!靶标枴北揪吞N(yùn)含著韶光逝去或好景不再的意思,充溢著淡淡的哀傷,而在斜陽下“獨倚西樓”,就更突顯出孤寂無助的情感。遙遠(yuǎn)的山巒恰好正對著簾鉤,言下之意,愛人就在山之彼方,他的身影被重山遮掩,就算眺望,也是根本望不見的。

唐朝的孟棨在《本事詩·情感》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詩人崔護(hù)于清明時節(jié)獨自去都城南面游玩,向一戶人家討水喝,見一少女送水出來,崔護(hù)用言辭挑逗此女,此女雖然不肯回答,卻“目注者久之”,似有意,似無情。等到第二年的清明節(jié),崔護(hù)又想起了這位少女,前往探訪,卻只見大門緊閉,并且落了鎖。遺憾之余,崔護(hù)就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從此以后,“人面桃花”一詞就被濃縮出來,表達(dá)難以見到心儀女子的惆悵心情。

晏殊此詞的結(jié)尾,就用了這樣一個典故,說自己所愛的人不知身在何方,心情惆悵,恰似江水東流。李煜最著名的一句詞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江水東流比喻愁緒的悠遠(yuǎn)綿長,以及對韶光飛逝、往事化煙的哀傷。晏殊此詞結(jié)句,也是化用了同樣的意思。

【對照閱讀】

踏莎行

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

當(dāng)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yuǎn)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晏殊此詞,與《清平樂》“紅箋小字”相同,都是借女子之口抒發(fā)對離別的愛人的思念,“山長水遠(yuǎn)知何處”正是“遙山恰對簾鉤”之意,“紅箋小字憑誰附”正是“惆悵此情難寄”之意,“高樓目盡欲黃昏”正是“斜陽獨倚西樓”之意。不過結(jié)句“梧桐葉上蕭蕭雨”意味雋永,就要比“綠波依舊東流”委婉得多,也深刻得多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