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讀書識字
對于岳飛品學才能的形成原因,大概有這樣幾點:
其一,父親岳和的品德對他的正面影響很大,“父和,能節(jié)食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
其二,岳飛有武將之天賦,“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其三,勤奮好學,“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學射于周侗,盡其術(shù),能左右射”。
岳飛出生的時候,岳家的經(jīng)濟情況可以說是非常一般的。家中所擁有的土地比較貧瘠,每年耕種所得甚至不夠一家人吃飽穿暖。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岳飛從具有了一定的勞動能力之日起,就開始力所能及地幫父母做一些事情。
白天,岳飛經(jīng)常到野地里去拾柴、割草,柴用來燒飯,草用來飼養(yǎng)牲畜。每到晚上,岳飛就在父親岳和及母親姚氏的指導下識字讀書,還經(jīng)常聽父母講一些歷史上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
岳飛的記憶力驚人,理解力也很高。凡是他讀過的書和聽過的故事,不但都能記住,而且還能恰到好處地從中體會出某些道理來。他對儒家的“四書經(jīng)傳”等典籍無所不讀,尤其喜歡讀《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和《吳子兵法》。
岳飛在讀書方面是與眾不同的,他不拘泥于死記硬背書中的一些章句,而是專門致力于領(lǐng)會書中的要領(lǐng)。他寫文章時,總是精心構(gòu)思,確保內(nèi)容明辨是非,剖析義理。
在《鄂王行實編年》和《宋史·岳飛傳》中,都提到了岳飛在父母的身邊,經(jīng)歷過一定的系統(tǒng)文化學習,而且其文章和書法都非常出眾。一些學者基于片面的史學觀點,認為岳飛出身農(nóng)家,而且是“世力農(nóng)(指世世代代都以務(wù)農(nóng)為生)”,少年時代必然缺乏讀書和做學問的條件,最終導致岳飛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難以稱得上文韜武略。這種觀點可謂極其片面,因為:
其一,岳飛雖然出身農(nóng)家,祖上三代以農(nóng)立家,但是,岳飛的父親岳和擁有薄田數(shù)百畝,還經(jīng)常借錢物給別人,并救濟饑民,這些至少說明岳和家是宋代的一個平民家庭,而不是一貧如洗的貧民,不至于讓孩子讀不起書。
其二,沒有任何史料證明岳飛的父親岳和、母親姚氏沒有文化、不識字。相反,從大量的史料來看,岳和、姚氏都是淳樸善良、深明大義的典范。
其三,史料提到岳飛曾跟多個射箭武師學藝,還經(jīng)外公姚大翁推薦向著名槍手陳廣學習槍法,從而一縣無敵。
其四,根據(jù)現(xiàn)有史料可以肯定一點,就是岳飛從他母親姚氏那里得到了一些很好的教導,包括岳飛童年的啟蒙教育,以及為人處世的品德、修養(yǎng)、文化學習等。岳飛對他的母親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終其一生都念念不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宋高宗紹興六年(1136年)四月十二日,岳飛在給朝廷的《乞終制札子》里面寫道:“伏念臣孤賤之跡,幼失所怙,鞠育訓導,皆自臣母……”
岳飛在童年時代接受文化教育的環(huán)境也是客觀存在的。宋代的教育是非常發(fā)達的,童蒙教育也很可觀。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其政治制度、社會經(jīng)濟、文化藝術(shù)等都是世界之冠。宋朝自建立伊始,就把“以文治國”作為基本國策,并一以貫之,形成了學校、家庭和社會多管齊下的童蒙教育系統(tǒng)。
父母最初的教育輔導,為岳飛獲取文化知識奠定了基礎(chǔ)。后來,岳飛驕傲地說:“鞠育訓導,皆自臣母?!标P(guān)于岳飛的文化水平,岳珂在《鄂國金佗續(xù)編》中稱岳飛:“起自諸生,經(jīng)通誼明,筆妙墨精。”
文天祥也贊譽岳飛書法:“岳先生哉,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后如見其生。至于筆法,若云鶴游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干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即后世亦誰能及之?”
《宋史·岳飛傳》中記載:“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zhèn),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
而岳飛所作的傳誦后世、萬古不朽的詩詞《滿江紅》《小重山》等,更足以彰顯岳飛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