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終其一生把“勤、儉、謙”作為自己家風的核心,他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家風,主要是考慮到自己門第顯赫,唯恐家中人沾染奢侈、懶惰及驕縱的惡習。這是在洞悉人性的基礎上做出的理性選擇。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也應該為自己的家庭確立一個家風主心骨。
遵勤敬,遠驕佚
諸弟在家,總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權(quán)勢,則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驕,流于佚,二字者,敗家之道也,萬望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輩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各位弟弟在家鄉(xiāng),應該教子侄輩必須堅守“勤敬”家風。現(xiàn)在我在外面官場得意,咱們家既然有了權(quán)勢,那么家中的子侄輩最容易被驕奢淫逸所毒害?!膀溫边@兩個字,正是千年以來的敗家之道,所以我迫切希望各位弟弟每一時刻都要留心,千萬不要讓咱們的后輩靠近這兩個字,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事情啊。
咸豐四年九月十三日
唐代詩人杜荀鶴有一首詩:“涇溪石險入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贝笠馐钦f,一個人在取得成績時千萬不要得意忘形,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永保做人的本色。曾國藩也正是深知這一道理,所以雖然位居高位,卻時常提醒自己以及家人,一定要堅守“勤敬”二字。
縱觀中國歷史,曾有過很多有名望的官宦之家,但多數(shù)都興旺不過三代,而曾國藩家族卻能夠代代人才出,不僅曾國藩的兒子個個成才,連孫子輩也出了曾廣鈞這樣才華橫溢的詩人,而在曾孫輩中,還有曾寶蓀、曾約農(nóng)這樣有影響的教育家和學者。不得不說,這是家風的力量,也是曾國藩一直強調(diào)的“勤敬”的力量。
曾國藩之所以特別強調(diào)“遵勤敬,遠驕佚”,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他在官場的顯赫地位不是生而有之,而是靠著自己數(shù)十年寒窗苦讀,以及在官場的步步經(jīng)營得來的,飽嘗艱辛的他深知這一切的來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其二,曾國藩在官場之中親眼目睹了很多官二代揮霍敗家的現(xiàn)實,所以對“驕奢”一事深惡痛絕。他深知這是人的本性使然,所以常告誡自己的子孫,一定要戒驕戒佚。還對家人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家里的男人出門必須步行,決不許坐轎或者騎馬;而家里的女人,無論老少,都要參與到紡紗織布、養(yǎng)魚養(yǎng)豬的勞動中去。
至于仗著自己家里在官場有地位就仗勢欺人的做法,曾國藩更是嚴令禁止。包括他本人,作為清末官場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人物,卻從來不以勢壓人。
借著自己在官場的地位和人脈,為自己的家人謀“福利”,身為官場之人,很多人都不能拒絕這種誘惑??墒?,當年曾國藩從來不以此來惠顧家人。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曾紀澤赴長沙參加科舉考試,曾國藩還特意告誡他不許和考官疏通,在信中寫道:“不可送條子,進身之始,務知自重?!贝朔N嚴于律己、公私分明的做法,實在值得今人欽佩和學習。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就要問了,曾國藩如此嚴格地要求自己和家人,究竟是為什么呢?他就不能對家人“好”一點么?其實,明白的人都會懂得,他這樣做才是真正為家人、后代著想。與其帶給家人一時的“福利”,不如留給他們一世的“能力”,當然,這里的“能力”絕不限于謀生的能力,而是一種為人處事的綜合素質(zhì)。曾國藩曾說:“吾不愿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彼非蟮摹靶悴拧保皇莻鹘y(tǒng)的讀書做官的仕人,而是能夠明白事理、才德雙修的君子。
也是基于這個考慮,曾國藩一直反對置辦家業(yè)留給后代,他相信,子孫若能成賢才,沒有父輩的遺產(chǎn)也能過得很好,可如果是不肖子孫,即使留下再多的錢財,他也會敗光。所以,曾國藩曾立下誓言,絕不留錢財于后人。想想現(xiàn)代,有多少父母奮斗一生,目的正在于給后人留下錢財家業(yè)?總想著靠自己的家業(yè)讓兒孫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卻不想一想,這樣真的是對兒孫好嗎?現(xiàn)如今,那些家大業(yè)大兒孫卻懶惰驕奢的案例還少嗎?愛子之心固然令人感動,但愛也是需要智慧的。
勤,是做人必須堅守的第一原則,這是曾國藩一生都在強調(diào)的,也是曾氏家風的重要內(nèi)容。事實上,即使是位居高位時,曾國藩還不忘在京城購買各種北方的蔬菜種子寄回家,讓家人種植,還要求家里的子弟們,親自拾柴、收糞。這在外人看來簡直不可理解,但正是這樣的嚴格和堅持,才使得曾氏家風沒有流于空洞的口號,而是化為了實際行動,得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可以說,正是在曾國藩所制定的家規(guī)的約束下,曾氏的家庭教育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曾氏家族涌現(xiàn)出大批的人才。而在現(xiàn)代社會,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也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推崇,用曾氏家風來武裝我們自己的家庭,建設屬于我們自己的興旺之家。
傲是兇德,惰是衰氣
家中雇長沙園丁已到否?菜蔬茂盛否?諸子侄無傲氣否?傲為兇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轎。望弟留心儆戒,如聞我有傲惰之處,亦寫信來規(guī)勸。
家中雇請了一位來自長沙的園丁,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嗎?咱們家種植的蔬菜長得茂盛嗎?各位子侄有沒有傲氣凌人的惡習?要記住,傲是兇德,惰為衰氣,這兩個都是敗家之道。
改掉懶惰的惡性,我認為沒有比早起更有效的了;戒除自己身上的傲氣,我認為什么都比不上養(yǎng)成多走路、少坐轎的好習慣。希望各位弟弟都能留心改變自己,如果你們聽到我身上有傲和惰的事情,也一定要寫信來規(guī)勸我。
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如果有驕傲的資本,你會情不自禁地去驕傲嗎?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畢竟驕傲的感覺是比較“愉悅”的??墒?,在驕傲的同時,還能夠考慮到這驕傲對長遠一生是否會有負面影響的人,又有多少呢?同樣的道理,如果能夠犯懶—只享受生活而不必勞動,還有多少人依然能夠做到勤勞呢?
驕傲與懶惰,乃是人的本性使然。這是人性的缺憾,也是最容易導致人生墮落的根源。曾國藩在家書中特別強調(diào),“傲是兇德,惰是衰氣”,就是深知“傲”和“惰”有多么可怕。所以,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對家人的要求也從不松懈。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币馑际钦f,世界上的庸人,大部分是因為懶惰導致的;世界上的才子,大部分都是因為驕傲失敗的。對于這句話,我們可以做更深入的理解,庸人之所以庸是因為懶惰,而他如果做到勤奮,是完全可以走出庸人之境的。同樣,幸運而依靠天分成為才子,但如果不知謙虛,不知勤學上進,一樣會走向失敗。
曾國藩的思想觀點非常鮮明,可以歸納為一句話:無論是庸人、才人,皆不可以讓傲氣和惰性纏身,否則都會走向失敗。
很顯然,曾國藩絕對是一個未雨綢繆的人,他并不是等到家中一些人表現(xiàn)出傲和惰之后再去教導,使之改過,而是在事情發(fā)生之前不斷強調(diào),避免發(fā)生。比如,他強調(diào)戒傲要多走路、少坐轎(現(xiàn)代社會可以理解為少開車),堪稱細致入微。而這樣的細致,并不表示曾國藩是一個很煩瑣的人,恰恰表明了他是真正重視此事,所以不僅從理論上要求家人,還從可操作性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指導。
一個盛水的器皿,水太滿會傾倒,一個人驕傲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驕傲嘗到失敗的滋味。反觀現(xiàn)代社會,取得一點成就就驕傲自負的人比比皆是,仗著自己或者家人有些地位和權(quán)勢,就不把別人放在眼里的人更是隨處可見。當他們沉浸在自己滿滿的優(yōu)越感里,當他們鄙夷甚至譏諷別人的時候,只顧著享受這種很“愉悅”的感覺了,哪里還會想到這份驕傲對自身的影響呢?“傲是兇德”,是毀掉個人和家庭的利器。
強調(diào)戒驕的同時,曾國藩還提出了“惰是衰氣”的觀點。在寫給弟弟曾國荃的家書中,曾國藩告誡弟弟,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床為第一要義。他不僅這樣要求別人,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無論是在京城為官還是帶兵打仗時,曾國藩一直保持了深夜方息、黎明即起的習慣。
有付出才有回報,一個人若是懶于做事,就不要妄想能夠獲得成功。懶惰成性的人,整日好吃懶惰,無精打采,任他有再多的夢想,也注定是一場空。
可以說,曾國藩的一生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益于他的戒“傲”和戒“惰”。而曾氏家族能夠人才輩出,當然也跟倡導戒“傲”、戒“惰”的家風有直接關(guān)系。
從家風建設角度而言,我們應該努力踐行曾國藩的戒“傲”和戒“惰”,這是對子孫后代的一種警醒和督促。在具體的實踐中,我們要從根本上教化孩子,使之成為一個能夠自主自覺地追求成長和進步的人。
別讓奢、佚、驕害了子孫后代
余在外無他慮,總怕子侄習于驕奢佚三字,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佚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弟切戒之!
現(xiàn)在我在外面處處順利,沒有什么地方可憂慮的。我唯一放心不下的,總是害怕子侄們習慣于驕、奢、佚三個字。一個家庭的敗落離不開一個奢字,一個人事業(yè)失敗離不開放縱自我,讓人感到厭惡討厭離不開一個驕字。希望各位弟弟能夠切實執(zhí)行,并引以為戒。
咸豐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讀過《曾國藩家書》的人會發(fā)現(xiàn),在他的一封封家書中,經(jīng)常在重復地講同樣或者類似的問題。比如關(guān)于驕、奢,他就曾不止一次提到,從強調(diào)、監(jiān)督,再到提醒,他對子孫的教育可謂是盡心盡力,細致入微。
曾國藩一直堅持以“儉”持家,從不允許自己以及家人奢侈享受,因為在他看來,一個“奢”字足以敗家。
曾國藩認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財”,“家事忌奢華,尚儉”。他雖然權(quán)傾朝野,日常飲食卻總是以一葷為主,如果不是有客人來,從來都不會增加為二葷。在衣著穿戴上,更是非常簡樸,有一件青緞馬褂,他竟然穿了30年。他不僅這樣要求自己,還禁止子女們買田置業(yè)、衣著華美。
在京城,曾國藩見多了富家子弟奢侈腐化、揮霍無度的事情,便堅決不讓子女來京城與自己同住,就算是他的原配夫人,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帶著子女居住在鄉(xiāng)間。而且,曾國藩還規(guī)定,鄉(xiāng)下家中門上不許掛“相府”之類的牌匾。他堅持“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他的妻子在家則事事躬親,紡紗織布,過著清苦日子。
曾國藩有5個女兒,雖然古代有“窮養(yǎng)兒、富養(yǎng)女”的說法,但曾國藩毫不理會,他認為女兒一樣要窮養(yǎng)。他5個女兒,從來沒有像其他富家小姐一樣享受過穿紅戴綠的待遇,金銀首飾就更不要奢望了。同治三年(1864年),有一日曾國藩最小的女兒曾紀芬穿了一件藍呢夾襖,配了一條綴青花邊的黃綢褲,這是一位已故的長嫂遺留下來的,曾國藩見到后很生氣,斥責她說這是奢侈之舉,嚇得曾紀芬趕緊用三姐的一條綠褲換下來了。
曾國藩還為家中女子制定了一份“功課單”,將全家人召集起來,當眾宣讀,人手一份,并貼在內(nèi)堂,日日觀摩。曾國藩寫給女眷的“功課單”是這樣的:
早飯后——做小菜點心酒醬之類(食事)
巳午刻——紡花或績麻(衣事)
中飯后——做針線刺繡之類(細工)
酉刻(過二更后)——做男鞋、女鞋或縫衣(粗工)
這樣勤儉持家的思想,甚至還延伸到了子女的婚嫁之事上。曾國藩認為,選擇結(jié)婚對象重在品德,絕不能攀附富貴名門。關(guān)于女兒出嫁,曾國藩規(guī)定嫁妝不能超過200兩銀子,同時,嫁妝中還包含了他親手書寫的功課單,要求女人嫁為人婦之后仍然要勤儉持家。實際上,曾國藩的女兒們比他期待中做得更好。
對兒子,曾國藩更是從沒驕縱過。他曾寫信給次子曾紀澤,要求他每天起床穿戴整齊后,必須先向伯、叔問安,把家中所有房子親自打掃一遍,然后靜坐讀書。且每天必練一千個字,千字中“儉”字是必練之字。
曾國藩的以儉治家之道,對現(xiàn)代家庭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現(xiàn)代很多家庭在教育子女上,恰恰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什么都要給孩子最好的,從衣服、玩具,再到吃喝用品等,唯恐自己的孩子所用不及別人的好。被這樣嬌慣出來的孩子,奢望他長大后做到儉樸生活已經(jīng)是不可能了,奢望他長大以后勤奮向上,靠著自己的汗水去博取一個美好的未來,恐怕也是極有難度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小由著孩子成為一個奢侈的人,長大之后又如何能夠成為一個勤儉的人。
曾國藩是一個站得高、看得遠的人,所以能夠?qū)ψ优岢觥胺浅!钡囊?,而我們往往只看到眼前,比如看到別人家孩子穿了名牌,便勒緊腰帶也要給自己孩子買,這只是當下對孩子好罷了。曾國藩兄弟五人的家庭,至今一百余年、綿延至第八代孫,共出名望人士240余人。能做到這等程度,正是曾國藩著眼于長遠的家風所惠及。
不輕易非議譏笑別人——戒驕第一要義
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謹慎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諺云:“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狈潜劐\衣玉食、動手打人,而后謂之驕傲也,但使志得意滿、毫無畏忌、開口議人短長,即是極驕傲耳……言戒驕字,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
那些因為畏懼別人而不敢妄加議論的,大都屬于謹慎之人。那些喜歡諷刺批評別人短處的,大都屬于驕傲之人。諺語說:“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事實上,一個人并不是一定要錦衣玉食、動手打人才叫驕傲,只要是經(jīng)常志得意滿、毫無畏忌,一張口就背后說人短長,就是非常非常驕傲了……說到戒驕,我認為以不非議譏笑別人為第一宗旨。
咸豐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曾國藩的觀點異于常人,在他看來,“因為懼怕別人而不敢妄加議論別人的人”,屬于謹慎謙和的人。而這樣的人在我們很多人眼里,恐怕屬于膽小怯懦的人吧。類似的,曾國藩認為,“喜歡譏諷批評別人短處的人”屬于驕傲的人,而這一做法在很多人眼里,還屬于優(yōu)越感的表現(xiàn)呢。
其實,曾國藩是真正看到問題本質(zhì)的人。他說:“不一定要錦衣玉食、動手打人,才叫驕傲?!边@意味著什么呢?不僅那些四處張揚的紈绔子弟是驕傲的,就連很多平常人,當他們開口議人長短時,也已經(jīng)掉進了驕傲的陷阱。所以,要戒掉一個“驕”字,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不輕易譏諷、取笑別人。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崇尚謙虛的民族,這方面流傳下來的智慧結(jié)晶有很多,比如“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對于這些道理,雖然我們已經(jīng)耳熟能詳,但真正能夠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中去的卻很有限,可以說并沒有真正讓這些智慧為自身所用。
其實,這世上誰又真正擁有驕傲的資本呢?有權(quán)有錢是紈绔子弟驕傲的資本嗎?有房有車是我們驕傲的資本嗎?不過是目光短淺、見識淺薄罷了。跟一個人精神上的高貴相比,這些外在的財富實在不值一提。實際上,越是出色的人,越懂得謙虛之可貴,因為他深知世界之博大、個人之渺小。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京劇藝術(shù)上的造詣不可謂小,可他卻是一個十分謙虛的人。
有一次,他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的喝彩叫好聲中,聽到一聲“不好”,那是一個普通的老年觀眾說出的。演出結(jié)束后,梅蘭芳顧不上卸妝更衣,就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家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這位老人被梅蘭芳謙虛的精神所感動,也一五一十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臺步,按梨園規(guī)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后來梅蘭芳經(jīng)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為“老師”。
相比于許多人,梅蘭芳有驕傲的資本,可他卻從不以此傲視旁人,梅蘭芳是一個真正做到了謙虛謹慎的人,這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高大起來。
這不禁使人想到現(xiàn)在很多明星,有了一些票房和知名度后,就忘乎所以,目中無人,甚至胡作非為,吸毒、嫖娼無所忌憚,這實在是太過驕傲放縱了。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一個驕傲的人,結(jié)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自己?!蹦切┮驗轵湴炼ビ^眾認可,甚至觸犯了法律的明星們,不正是走上了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嗎?以為自己有資本驕傲了,就無所忌憚,在他選擇驕傲的那一刻,也就選擇了愚蠢和自我毀滅。
實際上,一個人無論多么優(yōu)秀,他的優(yōu)秀也是有限的,在幾千年的歷史面前,在地大物博的大自然面前,一個人又算得了什么?所以,越是優(yōu)秀的人越應該學會看得更高、更遠,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而不是坐在小小的“井”里以為看到了整片天空,還驕傲地俯瞰一切。
因此,在今天的家風建設中,特別是一些富貴家庭,更應該特別重視戒驕戒傲,如此才能培養(yǎng)出既有才華又不失謙謙君子之風的優(yōu)秀兒女。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子孫必須要知道的道理
字諭紀澤兒:胡二等來,接爾安稟;字畫尚未長進,爾今年十八歲,齒已漸長,而學業(yè)未見其益。陳岱云姻伯之子,號吉生者,今年入學,學院批其詩冠通場。渠系戊戌二月所生,比爾僅長一歲,以其無父無母,家漸清貧,遂爾勤苦好學,少年成名。爾幸托祖父余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豢佚樂,不復以讀書立身為事。古人云:“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孟子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蔽釕n爾之過于佚也。
紀澤我兒,見字如話:胡二(曾國藩家中的仆人)等人來過我這里,所以我已接到你告安的信。不過,我看你書法繪畫的功夫還是沒有長進,要知道你今年十八歲了,年齡已經(jīng)不小了,但學業(yè)方面還看不到有多少進益。我朋友陳岱云姻伯(兄弟的岳父、姐妹的公公及遠親長輩)的兒子有個叫吉生的,非常優(yōu)秀,今年考入了學,而且書院把他的詩文評為第一名。他是戊戌年二月所生,只比你大一歲,由于無父無母,家中漸漸清苦貧窮,他勤苦好學,終至少年成名。你幸運地生活在咱們家,爺爺父輩們都給你提供好的環(huán)境,無論是穿的吃的都很豐盛,你卻不上心,以至于貪玩散漫,不再以辛苦讀書、自立自強為人生志向。古人說:“勤勞會培育好的思想,懶惰會滋生淫樂的念頭?!泵献诱f:“在憂患中磨煉自己,上進而有活力;在安樂中麻醉自己,不知不覺走向滅亡?!爆F(xiàn)在我非常擔心你的生活過于貪玩散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