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童子軍與文華
童子軍,十二條,背不倒,抌倒毛。
選自《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此謠早年在武漢童子軍里面?zhèn)鞒?,帶有玩笑性質。
背不倒:不會背,背不完整。抌倒毛:抌:cěn,按住,壓??;原作“懲”,一作“逞”。據王群生先生考證,本字應為“抌”(見《湖北荊沙方言》210頁),抌:《說文》“深擊也,從手冘聲,一說楚謂搏曰抌”。毛,毛栗殼,殼,kō,也叫挖(wá)栗殼,毛栗角,鑿栗暴等,動作為把手指彎曲起來作拳狀,用中指的背尖猛擊人的頭頂,被擊處則腫塊如栗。孩童們還有一種玩法,將指背尖用力擂壓對方的腦殼,從頸上一直擂到前額,戲稱為“坦克翻山”。
1907年,英國爵士羅伯特·貝登堡在英國南部多塞特郡勃朗海島上召集20個男孩露營、軍訓,從此打開了童子軍運動的大門,不久,許多國家競相仿效。繼而成為一種世界性組織。1920年,“國際童子軍總會”在倫敦成立,童子軍步入快速、完整的發(fā)展時期。
武漢是中國童子軍教育的首創(chuàng)地,早在“國際童子軍總會”成立之八年前,1912年2月25日,嚴家麟組織60個16歲以下男孩,在武昌文華書院圖書館舉行宣誓,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支童子軍。嚴家麟,別號嘉林,1890年生于漢口一個與教會常有來往的紳商家庭。他早年曾留學美國,專事考察過美國童子軍教育事業(yè)。他認為:“救中國非武力不可,而沒有道德、知識及健全體格之國民,就不會有一個好軍隊”。他組織了許多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動。童子軍的創(chuàng)辦,就是其中的一項。
由于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地,又位居全國經濟地理中心,嚴家麟創(chuàng)辦童子軍的消息迅速傳播開來。1913年,上海格致公學、華董公學、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和江蘇無錫第三師范附屬小學等地也先后創(chuàng)辦了童子軍。隨即流播漸遠,在各地蓬勃興起,后來,全國童子軍活動曾由中國童子軍總會統(tǒng)一領導,童子軍教育進一步中國化。
文華童子軍大本營設在文華東樓(又名科學樓),有統(tǒng)一定制的服裝和設備,有洋鼓洋號隊,有棍球、網球等完善的體育活動場所。有組織制度,榮譽制度、徽章制度以及嚴格的訓練制度等,可以說,從誕生之日起,文華童子軍便登上了少年兒童愛國主義軍事教育的標高。
這里面講的十二條,是仿效美國童子軍十二條軍規(guī)而制定的,其主要內容為:一名童子軍必須是值得信賴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忠誠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樂于助人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友善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彬彬有禮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有愛心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服從命令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時刻保持歡快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節(jié)儉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勇敢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愛整潔的、一名童子軍必須是虔誠的。
文華書院,1871年10月,由美國圣公會在武昌創(chuàng)辦,初為男童寄宿學校,名叫文惠廉紀念學堂,中文校名為文華書院,有“文章華國”之意。1890年增設高中,成為六年制完全中學,每年有寒暑兩假,實施現(xiàn)代課程課標,這比清朝廢除科舉制度早十五年,也比國人在武漢自辦的第一所中學要早十二年。1903年又增設大學部,逐步發(fā)展成文華大學,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校址在武昌曇華林街111號,現(xiàn)湖北省中醫(yī)學院內,原文華中學后更名為武漢市第三十三中學。
文華創(chuàng)造了許多第一,其圖書館公書林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圖書館,中國最早的圖書館學科也誕生于此,中國第一支中學生銅管樂隊在此建立。生于武昌的余日章,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證婚人。也是中國“紅十字會”組織的創(chuàng)立者,他最早的紅十字活動是在文華起步的。
朱介凡《中華諺語志》之“湖北風土諺”有“希理達,嫁文華”的字句,這里面提到了一個與文華齊名的女子學校。
希理達,全稱圣·希理達女子學校,初名布倫女校,由美國基督教圣公會于1874年創(chuàng)辦,是武漢近代最早的女子學校,僅比第一所教會創(chuàng)辦的男生學校文華書院晚三年。校址最初在原武昌華中大學文學院,1912年,學校遷往小東門新校址(今二十五中所在地)。
過去教會在中國辦學校,喜辦一男一女的姊妹學校,如在上海辦圣約翰大學,接著辦圣瑪麗女校;在蘇州辦東吳大學,接著辦景海女校等,文華和希理達,亦如是。一男校一女校,同為美國圣公會創(chuàng)辦,同是社會聲譽良好,可謂門當戶對。兩校相距不遠,青年男女多有接觸,追求婚姻自主的思潮的興起更是激勵他們撞出愛情之花,因此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時就有“希理達,配文華,不要媒人自由嫁”的順口溜。
希理達,嫁文華,文華不要,送進干部學校。
由葛亮提供。
關于這個“干部學校”,有幾種不同意見,待確定。
一說指民國時期的某成人學校或軍事學校。
一說指湖北人民革命大學(簡稱“革大”或“湖北革大”),該校最早就是在現(xiàn)在的湖北中醫(yī)學院內辦學的,離希理達不遠。湖北革大自1949年6月到1953年5月共創(chuàng)辦4期,培養(yǎng)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條戰(zhàn)線干部15416人,少部分分配到中央和部隊,多數(shù)人一直在省直和各地市州縣從事領導工作,所以人稱“干部學?!?。
一說指“武漢市第一區(qū)委(以后的武昌區(qū)委)市政府機關干部文化學校武昌分?!?,該校成立于1949年底,1950年,正式改名為“武漢市武昌區(qū)干部業(yè)余文化學校”。
另還有“希理達,嫁文華,文華不要希理達”之歌謠。
中國童子軍腰帶扣
文華書院全景(1906年)
文華童子軍宣誓合影
武漢最早的女子學校圣希理達紀念??断B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