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小說迷
9歲的一天,胡適在四叔家玩耍時,偶然翻到一本殘破的《水滸傳》,他覺得書中的故事很有意思,便靠著墻角讀起來,看完后,他覺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因為這本書僅剩下中間幾篇故事,前面發(fā)生了什么,后面的結(jié)局是怎樣,他都不知道,但又總被書中的情節(jié)牽掛著。
為解開疑問,他四處找人借這本書,結(jié)果,《水滸傳》沒借到,倒借來一部《三國演義》,也被他看完了。這時他發(fā)現(xiàn),這些小說中講述的內(nèi)容有趣極了,比起枯燥的經(jīng)文,簡直要強一百倍。嘗到閱讀小說甜頭后,他便到處借小說看。五叔、三姐夫、大哥、大嫂支持胡適這個愛好,雜七雜八給他買了不少小說,逐步擴大了他的閱讀范圍,“從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五虎平西等一類最無意義的小說,到紅樓夢、儒林外史一類的第一流作品”,包括彈詞、傳奇以及筆記小說,只要能到手的,他無所不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因為都愛讀書,少年胡適和胡堇人成了最要好的朋友。胡堇人比胡適大幾歲,天才很高,也肯用功,讀書比胡適多,家中也頗有藏書,他看過的小說常借給胡適看,胡適借到的小說也常借給他看。他們兩人各有一個小手折,把看過的小說都記在上面,時時交換比較,看誰看的書多。胡適記得在離開家鄉(xiāng)時,他的折子上好像已有了三十多部小說了。
從這些小說中,胡適不但潛移默化受到了白話散文的訓練,為他日后提倡白話文運動打下了基礎;而且講故事的本領也一天天增強。他常常被本家姊妹們隆重地邀請過去,她們聽胡適說完故事,總?cè)ヅ莩疵?,或做蛋炒飯來犒賞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