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兔死狗烹

劉邦傳·劉備傳·趙匡胤傳·朱元璋傳:四大草根皇帝奮斗史(超值金版) 作者:禾君 編著


第5章 兔死狗烹

計殺韓信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歷代開國皇帝,大都喜歡誅殺開國功臣,這個可怕的先例,就是劉邦開的。

劉邦做了皇帝之后,并沒有對自己的皇位掉以輕心,而是采取措施對皇權進行了鞏固。

第一個讓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異姓王。他們都有兵將,有的還有異心;第二不放心的就是其他將領,他們?yōu)楣诖笮『唾p賜的多少爭斗不止,如果安撫不當,就會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還有原先六國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輕心。在中央,丞相的權力對他這個皇帝也構成了威脅。劉邦自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的八年時間,基本上都用在了解決這些讓他不放心的問題上。

劉邦第一個著手解決的,就是韓信。

劉邦即使在與項羽激戰(zhàn)之時,也十分關注內部的敵對力量,對于韓信尤其如此。他曾多次奪去韓信兵權,調走韓信兵馬。劉邦消滅項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掉韓信的兵權。

韓信是個明白人,所以當劉邦要削去他的兵權,改封他為楚王的時候,他逆來順受,安心去了下邳,報答曾經(jīng)給他飯吃的漂母,甚至封污辱他的惡少為楚尉官。

韓信為了向劉邦表示友好,糾集各位異姓諸侯王向劉邦上表勸他當皇帝。但是無論如何,劉邦是不會放心的。

消滅項羽之后,劉邦西返到達定陶,人不下馬,直接來到韓信大營。

韓信見劉邦駕到,立即迎接。

劉邦坐下,開口對韓信說:“將軍統(tǒng)率大軍,屢建奇功,剿滅項羽,我終身不會忘記。如今強敵已滅,兵戈漸少,將軍也應好好休息。我不忍讓你繼續(xù)受兵戍之苦,將軍交出兵符印信,返回封地過幾天太平日子吧?!?/p>

韓信明白其中深意,但是礙于面子,沒說什么,取出兵符印信,送還劉邦,從軍營中移出,自去驛館安息。大元帥韓信此刻完成了歷史使命。

韓信正欲返齊,忽聽漢王詔令,忙去聽旨。

只聽劉邦說:“項羽已滅,楚地無王,何以鎮(zhèn)之?我考慮再三,只有將軍有此能力。將軍本是楚人,熟悉楚地風俗,了解楚地民情?,F(xiàn)改封你為楚王,將軍不要推辭。齊地只有70余城,楚地有89城,這也算獎賞將軍大功!”

韓信明知原委,但也不便明說,只得交還齊王大印,換取楚王大印,自回下邳當楚王去了。

盡管如此,劉邦依舊十二個不放心。只因又發(fā)生了一件事,使劉邦下決心搬倒韓信。

項羽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叫鐘離昧,一個叫季布。項羽滅亡之后,兩人都逃亡民間。鐘離昧與韓信是好朋友,所以偷偷地投靠了韓信。劉邦曾經(jīng)下詔,懸重賞抓捕季布與鐘離昧。當劉邦得知鐘離昧在韓信處時,立即派使囑韓信交出。韓信不忍,推說他那里沒有此人,將劉邦使者遣送回來。

漢六年(公元前201年)冬,有人上書說韓信要謀反,劉邦大驚,忙召眾將商議。

很多將領本來十分嫉妒韓信這個餓夫搶了他們的職位,一聽此言,紛紛表態(tài),要發(fā)兵征討韓信。

劉邦何嘗不想如此,但是他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他能夠當皇帝,就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劉邦沉默良久,令諸將退下,秘密叫人去請陳平計議。

陳平考慮再三,才問皇上怎么知道韓信要反?

“有人對我說鐘離昧藏在楚王韓信那里,我也派人查實了此事,但是韓信還上書說鐘離昧不在他那里。這是他抗旨不遵,巧言欺朕。我因他平定天下有功,放他一馬。但是近來又有人密告,說韓信準備謀反。”劉邦說。

陳平問:“諸將是什么態(tài)度?”

劉邦說:“各位都很氣憤,勸我發(fā)兵征討?!?/p>

“皇上的兵馬,能不能戰(zhàn)勝楚兵?”

“難說得很!”

“皇上手下大將,哪一個可與韓信相比?”

劉邦沉默一陣說:“找不出!”

陳平說:“兵卒不敵楚士,將領不如韓信,皇上如果出兵征討,韓信本來不反,也只有反到底了!兵戈相見,勝負難料,實非良策!”

劉邦說:“不出兵征討,又怎么辦呢?”

陳平問:“韓信知不知道有人告他謀反?”

劉邦說:“想來不知?!?/p>

陳平獻計:“古時天子經(jīng)常巡獵四方,召見各地諸侯。南方有一大澤,名叫云夢澤,皇上可仿照古人出巡云夢,詔令天下諸侯相會陳地。陳、楚交界,韓信必然會來拜會。到那時,一夫之力,足以擒拿韓信,何用千軍萬馬?何況千軍萬馬還不一定拿得住?!?/p>

劉邦聞言,忙稱妙計。立即下詔,遣使四出,告知諸侯,高祖要出游云夢,詔令諸侯到陳地會齊參拜。

韓信得到劉邦詔令,心中懷疑不決,劉邦曾經(jīng)幾次奪去他的兵權,生怕這一次又有什么陰謀。但是陳地與楚國邊界相連,不去拜見,怕失臣禮,恐生禍端;如果拜謁,又怕被擒。韓信進退兩難,焦急不安,在楚王府里走來走去。

食客說:“大王又沒有什么過失?大王之所以受到皇上懷疑,不過是收留鐘離昧之事。大王如果斬鐘離昧之首送給皇上,皇上必然盡釋前嫌,大王自可高枕無憂?!?/p>

韓信覺得此言有理,便請來鐘離昧議論此事。韓信開口沒說幾句,鐘離昧已知韓信意圖。

鐘離昧不高興地說:“大王以為我在這里讓你得罪了劉邦?”

韓信看了鐘離昧一眼,不自然地點了點頭。

鐘離昧說:“劉邦不敢發(fā)兵攻楚,就是怕我跟大王聯(lián)合。如果你今天把我獻給劉邦,劉邦明天就會擒你?!?/p>

鐘離昧以為韓信這樣精明的人必然知道其中利害。但是韓信卻對此無動于衷。

鐘離昧長嘆一聲,說:“我看錯了人,不該來投靠你!”

鐘離昧說完,拔劍自刎而死。

韓信令人割下鐘離昧的頭裝斂起來,準備獻給劉邦以推卸自己的責任。

到了約定之期,劉邦忙從洛陽擺駕到陳地,安排好天羅地網(wǎng),專候韓信。

韓信只帶幾個心腹,拿著鐘離昧的首級,到陳地去拜見劉邦。

韓信進帳,對劉邦行禮!

只聽見劉邦大喝一聲:“拿下!”

話音未落,旁邊閃出一群如狼似虎的武士,剎那間,韓信這位百戰(zhàn)百勝的大軍統(tǒng)帥,被數(shù)條繩索捆個結結實實。

韓信大呼:“皇上擒我,我有何罪?”

劉邦緩緩地說:“有人告你謀反!”

韓信雙目微閉,也緩緩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項王已死,我固該烹?!?/p>

劉邦聽了也覺得自己有些過分,心里不是滋味,又怕別人說自己不仁義,就紅著臉說:“我不是無情無義的人,只不過我聽說你要謀反,我不得不這樣做?!庇谑牵瑢㈨n信押進囚車,帶到了洛陽。

劉邦聽從陳平之計,智擒了韓信,帶回了洛陽,頒發(fā)詔令,大赦天下?;实鄞笊馓煜拢且驗橛刑齑蟮氖?,而今抓了韓信,劉邦也大赦天下,可見他把韓信看得何等重要。劉邦不是不想殺死韓信,但是韓信對于漢朝的建立,實在是功勞太大了。這樣做,恐傷天下人之心,特別是那些開國功臣之心。

劉邦抓了韓信,大夫田肯和劉邦談話,劉邦聽出了其中意味。

田肯說:“皇上一下子就治服了韓信,三秦大地如握掌中。秦國故地山高險固,虎踞龍盤,東出威懾諸侯,猶如高屋建瓴,秦地兩萬之兵可阻諸侯百萬之師。還有齊國之地,東有瑯琊、即墨的富饒,南有泰山險固,西有黃河天塹,北有渤海之利,方圓兩千里,也是英雄所居之地,齊國兩萬之兵可敵諸侯20萬之師,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東西二秦之地。大王親自鎮(zhèn)守關中,而那東齊之地,如果不是自己的親子親弟,千萬不能叫他當齊王。”

劉邦聽了田肯的話,連連稱“善”,“賜黃金五百斤”(《史記》語),但是他細思田肯之語,內中似乎含有求赦韓信之意。

韓信的功勞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平定三秦,二是平定魏、代、趙、燕、齊,三是垓下滅項羽。田肯在這一席話中,主要講述秦地、齊地形勢地貌,暗中含有告訴劉邦不要同韓信太過不去的意思。

如此過了十多天,劉邦下詔將韓信降為淮陰侯,把楚地分為兩國,淮東號為荊地,封堂兄劉賈為荊王;淮西仍稱楚國,封少弟劉交為楚王。齊地自改封韓信為楚王后,一直未封,劉邦封其外庶子劉肥為齊王,任命曹參為相;代地自陳余死后,一直未封,封二兄長劉仲為代王。劉邦于是大封功臣。

受封功臣,大部分都認為自己的爵位應該更高一些,俸祿應該更多一點,盡皆心懷不滿。但是心中最不滿的,自然數(shù)韓信。但是韓信只有“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與絳(周勃)、灌(灌嬰)等列”(《史記》語)。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說:

“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韓信自從被貶為淮陰侯,心中時時悶悶不樂。劉邦大封功臣之后,雖然被封之人大都認為自己應該封賞更多一些,爵位更高一些,但是心理最不平衡的自然是韓信。許多封侯戰(zhàn)將,曾是他的直接下屬,而今與這些人平起平坐,心中自然不平。

其實,事到如今,韓信應該想開些,再想開些,不妨學學張良,可以對名利淡薄一些。你的本領就是打仗,現(xiàn)在天下已經(jīng)太平,你應該有些自知之明??墒琼n信他心里時時悶得慌。

一日,韓信在家無聊,外出散心,不期路過樊噲府門。

樊噲知道,慌忙迎接,說:“大王肯親臨臣家,蓬蓽生輝,榮幸之極?!?/p>

其實樊噲也是爵封舞陽侯,與韓信一般。

韓信只得進門答禮,小坐片刻,辭別而行。樊噲的跪拜迎送,讓韓信感到一種羞恥難忍,長嘆一聲,冷笑著說:“生乃與噲等為伍!”(《史記》語)。從此以后,韓信更加深居簡出,羞與諸將見面。

韓信是漢初三杰,文武全才,性格孤傲,雖然遭貶,本性難移。

一日與劉邦閑談,品評諸將才能,韓信心目中的確瞧不起幾個人。

劉邦見他對諸將大都不以為然,就問:“將軍看看我能夠統(tǒng)率多少人馬?”

韓信隨口說:“皇上最多能夠率領十萬兵馬!”

劉邦說:“將軍又能率領多少呢?”

“多多益善!”

劉邦反問:“將軍如此善于帶兵,為何被我所擒?”

韓信說:“皇上不能統(tǒng)兵,但是善于馭將,因此我才被皇上所擒。況且,皇上的所作所為,都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的力量可以辦得到的!”

韓信奉承劉邦,希望給劉邦一些好感。但劉邦根本不想重用韓信,所以韓信說了也是白說。

漢七年(公元前200年),代王劉仲棄國逃回,劉邦大怒,貶為陽侯,封自己寵愛的兒子如意為代王,由于如意只有8歲不能鎮(zhèn)守,劉邦令心腹陳為相代往鎮(zhèn)守。陳是劉邦心腹,并帶500人隨劉邦入關,并在韓信手下為將,得到韓信信任。其實,他不過是勇夫,缺乏大將之才。陳受命,特往韓信處辭行。

韓信此時已經(jīng)郁悶日久,怨氣化為恨意,只是可惜自己是沒翅的鳥,沒箭的弓,一個猛虎被關在籠子里。陳來了,韓信暗中高興。

陳對韓信說:“我奉命前往代州鎮(zhèn)守,特來拜會大王,欲求良策,望不吝賜教!”

韓信屏去左右,長嘆說:“將軍鎮(zhèn)守代地,擊退匈奴,大功告成,與破楚之功相比,誰大誰?。俊?/p>

“鎮(zhèn)代地退匈奴,一將之小功而已!大王破楚之功,元勛開國之基業(yè)!怎么能夠以大小而論?”

“我有如此功勞,一旦被誣廢置不用,朝為王公,暮為匹夫。將軍成功回來,又將是個什么樣子呢?”

“望大王明白教我!”

“將軍所去代地,歷來就是天下精兵良將聚集之所,正好趁此機會圖謀大業(yè)。將軍是皇上親近大臣,如果有人說你謀反,皇上一定不肯相信,第二次報你謀反,皇上會產生懷疑,得到三報,皇上必然大怒,親自帶兵征討。那時,我為內應,兩下夾攻,天下可圖。此機決不可失!”

陳知道韓信用兵如神,忙答應道:“大王之教誨小臣牢記心里?!?/p>

漢九年(公元前198年),劉邦貶趙王張敖為宣平侯,又把趙地分封給代王如意,改稱趙王,而由陳單獨鎮(zhèn)守代地。

陳是宛朐(今山東蕩澤西南)人,曾帶500人跟著劉邦入關,又曾跟著劉邦平定過燕,是一個有勇無謀之輩。他到了代地,按照韓信的教導,招兵買馬,網(wǎng)羅死黨。他羨慕信陵君魏公子無忌,養(yǎng)了不少食客,不過大多是豪商巨賈,流氓無賴。

漢十年(公元前197年),陳終于與韓王信、王黃等相互勾結,起兵造反。劉邦率兵親征,朝中政事,內委呂后,外托蕭何。韓信聽說陳起兵造反,欣喜異常,托病不跟劉邦北征,而在都中加緊準備策應陳。

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一月,韓信看到時機已到,一面暗中遣使聯(lián)絡陳,一面與家臣商議準備夜間詐稱赦免諸官奴仆,發(fā)兵圍攻呂后和太子。此時,韓信打聽到陳屯兵曲陽,心中難免吃驚,認為陳應該拒邯鄲阻漳河才是上策。

史書記載,劉邦帶兵到了邯鄲,聽說陳屯兵曲陽,高興地說:“陳不據(jù)邯鄲阻漳水,吾知其無能為矣?!?/p>

韓信急派一位心腹帶上密信,叫陳派精兵抄小道直取長安,他做內應,讓劉邦首尾不能相顧。韓信的這位心腹出城,韓信有一家臣謝公著設酒為他送行,兩人飲酒,不覺沉醉。

謝公著至晚方回。

韓信責問道:“一日不見,你干什么去了?”

謝公著乘著酒興說:“我又不曾里通外國,有什么好干?”

這本來是一句毫無意義的酒話。韓信一聽,心中卻吃驚不小,急忙叫人扶謝公著進入房內安歇。

謝公著五更酒醒。

其妻說:“你昨晚歸來,侯爺十分怪你。你口出狂言,太不成體統(tǒng)?!?/p>

“我說什么了?”

“你說:‘我又不曾里通外國,有什么好干?’侯爺吃驚入內,夜間議論說要殺你。你急早逃出,或許可免一死?!?/p>

謝公著聽說,早是一身冷汗,準備行李,偷偷逃了出去。謝公著邊走邊想,但也不知逃到哪去。他認為:不如將此等機密報告丞相蕭何,只有害了韓信,我才可以活命。

謝公著自去告密。

韓信早上起床正想查問謝公著之事,但是已經(jīng)逃走,也不知何處去找,只得隨他去了。

蕭何近日正得劉邦手諭,叫他小心韓信。謝公著把他的所見所聞詳細告訴蕭何。蕭何覺得事關重大,即帶著謝公著去見呂后,備言前事。

呂后是個有膽識有心計的女人,自從當上皇后,總想做些驚天動地的大事,聽了此事,心中難免吃驚,忙與蕭何商議對策。

蕭何想了好久,獻計說:“此事不要再提,先將謝公著藏在我家,明天差人到大獄之中,擇一個與陳模樣相似的死囚斬首,令人出城望北行走一程,然后再入長安,說皇上已殺陳,先將首級號令關中。群臣聽說,定來賀喜。韓信必來慶賀,因而擒拿,任憑娘娘處置?!眱扇嗣苡嬕讯?,自去施行。

文武群臣聽說劉邦西征大捷,都來蕭何相府,商議入朝慶賀之事。

蕭何說:“諸位一起會齊,約韓信一同入賀。韓信官位與大家相同,只不過是暫時廢置,皇上回來仍要加封。他是開國元勛,理當受到特別敬重?!?/p>

諸人聽了蕭何之言,就去邀約韓信,將蕭何之言告訴韓信。

韓信聽到眾人之言,暗中思忖,想來蕭何知道底細,皇上回朝定有加封之意。與眾人相約,明日一起入朝慶賀。

次日韓信同眾大臣入朝稱賀,禮畢。

呂后說:“眾臣先退,蕭丞相和留下淮陰侯入后殿,有密事相商。”

蕭何急忙下殿,邀韓信入內。蕭何在前面走,韓信在后面跟。突然一轉彎,涌出一群武士一下子將韓信擒住,立即捆綁起來,押到長安殿中。韓信回頭四顧,只見呂后高坐在上,哪里還有蕭何的蹤影。

韓信大叫:“我有何罪?娘娘縛臣!”

呂后說:“你為何勾結陳謀反?如今差人送去密信,叫陳偷襲長安,你為內應!此等陰謀,天地鬼神難容!”

韓信說:“有何證據(jù)?”

“你家臣謝公著首告在此!”

“謝公著誣告下臣,娘娘不可聽信!”

“你與陳書信尚在這里,你還有何話說!”

韓信本想申辯,呂后豈容他多說,喝令武士將他推入鐘室殺死。瞬息之間,百萬大軍的將領,馬上就要身首異地。

韓信自知絕無再生之理,仰天長嘆:“我悔不聽蒯徹之計,而今反被女人所詐,實在是天意!”

韓信被擒,在長安宮鐘室被立即處斬,夷其三族。

后人議論蕭何說:“當初蕭何三薦韓信,月下追將,方得登壇拜將,何等敬重!當謝公著密報謀反時,也應該在呂后之前陳述:韓信開國元勛之功,留其子孫,方顯得是個忠厚長者。反而設謀擒信,夷族之時,一言不發(fā),缺仁義如此!”

至今流傳著這樣一首詩:

蕭何胸中智略多,蕭何三薦定山河。

豈知勛業(yè)反成怨,成蕭何敗也蕭何。

至今尚有一句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話,其源就出于此。

韓信就這樣身死家滅,令后世之人有許多議論,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

生死一知己,

存亡兩婦人。

韓信的生死全在于蕭何一人,蕭何是他的“知己”,又是他的索命神;韓信的存亡又全在他曾乞食的漂母和呂后這兩個“婦人”的一念之間。

韓信死了,劉邦消滅陳歸來,喜憂參半,忙問呂后韓信臨死前說了些什么。

他以為韓信會罵他忘恩負義之類。

呂后說:“韓信說他只恨沒有采納蒯徹之計!”

劉邦說:“蒯徹是齊國的一個能言善辯之士。”于是令曹參逮捕蒯徹。

不久,曹參親解蒯徹來到長安,劉邦親自審問:“是不是你唆使淮陰侯韓信謀反?”

蒯徹說:“是,我全力勸他乘勢獨立,可是這小子不聽我的話,忠心耿耿,乃至今天被殺頭滅族。如果這小子不是如此愚忠迂腐,聽從我的計策,皇上殺得了他嗎?”

劉邦大怒,喝令:“烹死他!”

蒯徹大呼:“烹我實在太冤枉!”

劉邦說:“你策動韓信謀反,罪惡超過了韓信,烹殺你,有什么冤可喊?”

蒯徹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德賢才高,擁有天下,諸侯并起,英雄輩出,誰知天下歸誰?盜跖的狗照樣咬堯舜,難道是堯舜不賢不德嗎?犬為其主,非主即吠,有何奇怪?那個時候,我只知道韓信,不知道皇上。如今天下雖然已經(jīng)暫時平定,但是天下企圖當皇帝,做王侯的人還會少嗎?只是力量不足而已,大王能烹完這些人嗎?其他人不烹,只烹我一人,這怎么不冤呢?”

劉邦一聽,哈哈大笑:“你果真能言善辯,我赦你無罪!”

韓信出身貧寒,寄食于人,受辱不怒,素懷大志。跟隨貴族出身的項梁、項羽,由于自己的出身和經(jīng)歷,雖有奇謀妙計,但是一直不得重用。項氏集團智囊范增十分器重韓信之才,屢次向項羽推薦,可是剛愎自用的項羽始終不肯重用韓信。后來經(jīng)過張良、蕭何、夏侯嬰等人的鼎力推薦,直到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才被迫使用。韓信的軍事才能因此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公元前206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閃電似的平定三秦大地,為劉邦打下了爭奪天下的根據(jù)地。

公元前205年,劉邦被項羽在滎陽殺得大敗,韓信帶兵阻擊項羽,形成楚漢相峙局勢。韓信采用聲東擊西之策,采用木桶渡河之法,大敗魏王豹,占領魏地。

公元前204年,韓信平定代地之后,以少數(shù)兵力,在井陘背水列陣,巧出奇兵,一朝之間破趙國20萬大軍,平定了趙國。

公元前203年,韓信利用閃電戰(zhàn)術,奔襲齊都臨淄,趕走齊王田廣。接著又采用誘敵深入,水淹敵軍之計,斬殺楚國名將龍且,大敗齊、楚聯(lián)軍,占領齊國大片土地。

公元前202年,韓信率領50多萬大軍,設下十面埋伏之計,在垓下徹底戰(zhàn)敗項羽,為劉邦打下了天下。

韓信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善打硬仗,打奇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軍事家。

但是韓信性格桀驁不馴,自以為是,貪功戀爵,不惜用酈食其的生命作為代價,奔襲齊都,以求全功;占領齊地之后,挾重要賞,脅迫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撕毀鴻溝盟約與項羽大戰(zhàn)敗于固陵,韓信遲遲不出兵救援,直到劉邦被迫封他為齊王后,才出兵破楚。這一系列行為舉止,難免引起劉邦的害怕,所以破楚之后,劉邦的第一要事就是削去他的兵權,改封他為楚王。韓信對于劉邦奪兵改封,心里自然明白,但是他尚能委曲求全??墒莿顚λ畈环判模瑢C貶他為淮陰侯,帶在自己身邊,以免他生出其他野心。此刻的韓信不思退身自保,而是由怨到恨,企圖孤注一擲,東山再起。但是他所依靠的陳不過是一個無能之輩,所以他的滅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更兼一個偶然機會,韓信家臣首告韓信謀反,他大意失荊州,被蕭何和呂后密計擒殺。

韓信的根本失誤在于,從性格上看,過于自信:自信為劉邦立下不世之功,劉邦無論如何不會奪去他的齊王之位,所以他堅決不反劉邦,不聽蒯徹、武涉的勸告;自信蕭何會時時照料他,貿然進宮,結果被呂后所算。從謀略上看,他缺乏長遠性和一貫性:如果他要久保劉邦寵愛,那么,他不應該利用酈食其作為代價,貪功去奔襲齊國;如果他要永遠跟著劉邦干下去,更不應該脅迫求賞,封為齊王……由于前后不一致,沒有長期打算,所以經(jīng)常變來變去。謀略非常強調時機,時機往往是轉瞬即逝。他被貶為淮陰侯,感到?jīng)]有重用的可能之后才想到造反,并且依靠的卻是陳那樣的人,豈不是以卵擊石嗎?既然機會已經(jīng)失去,如果他知足常樂,自然不會引來殺身之禍。說實在的,韓信本來不會造反,完全是劉邦逼出來的;劉邦本來不會殺韓信,完全是韓信自作自受。

不過,韓信的謀反,歷來受到人們的懷疑。

韓信擁有三齊大地之時不反,兵權在手之日不反,當楚王的時候不反,而今竟去因為一個匹夫陳而反,大大令人懷疑!韓信的能力和眼光,難道看不出陳是何等人?所以韓信被誅,主謀是劉邦,劊子手是呂后,幫兇是蕭何,完全是一樁冤案。

劉邦誅韓信,不是韓信有罪,而是韓信對他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不過劉邦也不會沒有證據(jù)就殺了韓信,于是呂后充當劊子手,蕭何在旁邊幫兇,韓信身首異處。事情辦了,卻不是自己辦的,后人只會罵呂后殘忍,蕭何忘義,卻不會把賬算到劉邦頭上。

韓信之所以被殺,就是因為他的絕世軍功和才華。呂后擔心劉邦死后韓信篡位,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呂后和蕭何誘捕韓信,以謀反罪名殺之。其實蕭何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的,據(jù)說蕭何還留下了韓信的后代。

現(xiàn)在當?shù)厝诉€傳說,因為韓信功大,劉邦曾許下韓信“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刀不死”,也就是說,無論什么事情都可以免死。因此,呂后等在殺死韓信時,就把他吊在鐘室中,鐘室四周用布遮上,再用竹片將他戳死。據(jù)史書記載,韓信死后,葬于今陜西灞橋區(qū)龍王村。1998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墓前有清代陜西巡撫畢沅所立碑石,記為“漢淮陰侯韓公信墓”。

蕭何入獄

蕭何是漢初三杰之一,是劉邦的一位股肱大臣,忠心耿耿,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蕭何,卻經(jīng)常受到劉邦的懷疑。對君主而言,似乎所有的人都要防范。

沛、豐起義,蕭何跟著劉邦出謀劃策;進入關中,蕭何不失時機地做了許多劉邦沒有做到、甚至是沒有想到的事情;退守漢中,蕭何月下追韓信;平定三秦,蕭何當上了劉邦的后勤部長,他穩(wěn)定了后方,輸送軍糧、兵源……劉邦奪得天下后,蕭何管理國家,計殺韓信……

可是劉邦連對他最忠心的人都不放心。

漢十年(公元前197年)七月,劉邦聽說陳造反,御駕親征。戰(zhàn)事正在緊張進行,淮陰侯韓信謀反關中,呂后采用蕭何之計,誅殺韓信。劉邦聽說韓信被誅,立即派使者拜蕭何為相國,加封5000戶,下令增加500人作為相國衛(wèi)隊,并令一個都尉率領。朝中文武皆來祝賀,慶祝蕭何高升。

蕭何的一個食客叫做召平的人看出了劉邦的用心所在,忙去給蕭何出主意。

這位召平,是原秦國的東陵侯。秦國滅亡之后,淪落為一個平民百姓,生活無著,只得在長安城東種瓜為生。召平很會種瓜,人們把他種的瓜譽之為“東陵瓜”。蕭何聽說他有賢才,授以掾屬之職,大概是搞人事工作,實際上是一位幕僚。

召平在一片贊歌聲中,忙私見蕭何。

蕭何問:“足下何事?”

召平說:“丞相可知大禍將要臨頭?”

“你怎么突然說起此事?”

“丞相怎么不細細思量一下,皇上御駕親征,頂風雨,冒嚴寒,時刻都有生命之危,而丞相鎮(zhèn)守關中,可以說是過著清閑日子,無刀箭之險,無嚴寒之苦,而皇上還加封您為相國,增加您的衛(wèi)隊,加封您的食邑,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為什么呢?”蕭何來不及多想。

召平說:“淮陰侯韓信新近在都中謀反,因此對您也產生了疑心?;噬腺p賜衛(wèi)隊,名義上是對您的寵愛,而實際上是為了防范您。希望丞相推辭不受,趕快拿出自己的家產去充軍費,這樣或許可以轉禍為福,取悅皇上。”

蕭何覺得召平的話很有道理,急忙上表辭封,拿出家產充當軍費。劉邦果然大喜。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英布造反,劉邦不得不帶病親征。劉邦數(shù)次派使詢問蕭何,鎮(zhèn)守關中準備做些什么。蕭何上表回奏,聲稱就像劉邦平定陳時一樣,安撫百姓,穩(wěn)定關中,搞好后勤供給。

劉邦自從殺了韓信之后,接著又殺了彭越,而今又去征討英布,心中是十分恐慌的。韓信、彭越、英布,號稱漢初三大將,劉邦最怕他們造反,所以設計誣殺了韓信和彭越,這兩人都是束手就擒,劉邦有驚無險。但是如今英布擁兵造反,他怎么不憂心忡忡?

史書明文記載:連生病在家的張良也親自趕到灞上送行,并且告誡劉邦千萬小心,劉邦本來有病,想叫太子劉盈帶兵征討,但是呂后又哭又鬧,聲稱劉盈絕對不是英布對手云云,呂氏此說雖然另有目的,但是客觀上卻是絕對正確的,這是為事實證明了的。

劉邦緊握張良之手,懇請張良為太子少傅,協(xié)助叔孫通輔佐太子。劉邦又采納張良建議,給太子劉盈配備了一支強大的衛(wèi)隊。劉邦的這些舉動,又被蕭何手下食客看出了其中奧妙。

食客對蕭何說:“相國知道嗎?您已經(jīng)離滅族不遠了!”

蕭何本來忠心耿耿,忙說:“這又是為什么呢?”

食客說:“您身為相國,名列功臣首位,皇上還能夠加封您嗎?”

“不可能了,我已經(jīng)貴極人臣了!”

“相國自從入關以來,十幾年來深得民心。這種情況隨著皇上殺功臣而有增無減。關中之民盡皆歸附相國。皇上這次帶病親征,對手是英布這樣的勁敵,連留侯張良這樣的人物都感到形勢十分嚴峻,帶病出來輔佐太子?;噬蠈掖闻墒乖儐栂鄧?,就是怕您深得民心,功高震主,一旦有甚異舉,關中必然震動。臣下為相國計議良久,相國最好侵民自污,壓價多購強購百姓土地,用這種方法失去民心,皇上心中才會感到后方安穩(wěn),才會消去疑心!”

蕭何越想越怕,萬不得已,依計而行。劉邦聽到蕭何侵民,果然十分高興。

劉邦平定英布之后,還放心地回到故里,上演了一幕“高祖還鄉(xiāng)”的喜劇,才悠然自得地駕返長安。劉邦在路上時,關中百姓擋路攔道告御狀,紛紛控訴蕭何強行壓價和強占他們的土地。劉邦樂滋滋地回到宮中,蕭何立即去拜謁。

劉邦喜上眉梢,說:“如今相國這樣替我鎮(zhèn)撫關中百姓?”說著把百姓的狀紙遞給蕭何說:“你給我自己去向百姓交代!”

蕭何叩頭請罪,回到相府,立即召來百姓,愿賣的立即補足余錢,不愿賣的,如數(shù)退還土地。關中百姓三呼萬歲,盛贊皇帝英明。劉邦聽說此事,欣喜若狂。蕭何本來不愿意如此行事,但是為了消除劉邦疑心,不得不吞下這杯苦酒,不得不自毀名聲。

劉邦當時是不是真的懷疑蕭何,似乎難以定論。但是從緊接著發(fā)生的一件事情上看,劉邦忌恨蕭何籠絡民心,應該是毫無疑義的。

劉邦平定天下之后,為了收買民心,曾經(jīng)下令關中百姓進入皇家獵場耕種??赡芤驗榱铍m下,百姓尚未開墾;也可能是后來又下令收回;因為史書沒有明文記載,所以只好存疑。但是蕭何受罰與此有關。

蕭何看到皇家獵場中有許多空地,為了安撫百姓,保證國家安寧,給劉邦上了一道表章說:“長安地區(qū)人多地少,皇上林苑中有許多空地,白白撂荒,實在可惜。叩請皇上開恩,準許百姓入苑耕種,一可多收糧食,養(yǎng)活百姓,二可收獲禾稈,供給軍隊和禽畜草料?!?/p>

劉邦看表,無名火起,不禁勃然大怒:“相國受人收買,要來耕種我的獵苑,罪不可赦!”

劉邦“乃下相國廷尉,械系之”(《史記》語)。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下令將蕭何依法逮捕,送交法庭審判。

蕭何被捕,關在牢中尚且“械系”,朝野震動,喊冤之聲不絕。

一個衛(wèi)尉,姓王,趁在劉邦身邊值勤的時候,走上前去問劉邦:“相國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如此年老之人,關在獄中還枷鎖不離身?”

劉邦說:“我聽說李斯為秦始皇丞相,有善事歸于皇上,有錯處歸在自己頭上。如今蕭何身為相國,私受百姓賄賂,上書要耕種我的獵苑,企圖因此取媚我的百姓,所以我依法將他治罪!”

王衛(wèi)尉說:“相國為民請命,請求開放獵苑讓百姓耕種,這正是相國分內之事?;噬显趺催€懷疑相國受人賄賂呢?皇上與項羽苦戰(zhàn)多年,近年征伐陳、英布,相國長期鎮(zhèn)守關中,只要他一動手腳,關中之地就不是皇上的了。相國不貪圖天下,還會貪圖百姓的針尖余鐵嗎?天下怎么會有如此之事?秦始皇文過飾非,因此很快亡國,這里難道沒有李斯的過錯?這有什么值得效仿?皇上怎么會這樣小看相國?相國忠心,天下盡知!”

劉邦聽了,自覺心中有愧,思考一會兒,派使下詔將蕭何釋放。

蕭何年老,又被械系多日,身心備受傷害,但是身為臣下,既然開釋出來,少不得還要入朝謝恩,蕭何向來遵規(guī)守矩。

劉邦見到蕭何,怏怏地說:“相國去休息吧!相國為民請求耕種獵苑,朕不答應,朕不過是桀、紂那樣的暴君,而相國你才是賢相。朕之所以械系相國,就是讓天下百姓知道朕的過錯。相國先去休息吧!”

經(jīng)過這一番折騰,蕭何只有更加死心塌地。而其他心懷叵測的大臣,見連蕭何都免不了受到嚴懲,哪里還敢有非分之想!

收拾諸王

劉邦當上皇帝之后,最怕的事情就是功臣謀反。他下面的功臣,有的是真謀反,如英布,有的是假謀反,如彭越。漢初三將,韓信、英布、彭越都死在劉邦的屠刀之下,這些行為,雖然有失磊落,但是對于鞏固政權是有好處的。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劉邦聽說臧荼造反,不問青紅皂白,立即興兵,御駕親征。臧荼慌了手腳,只得興師抵抗。燕軍厭戰(zhàn),數(shù)量上也遠不及漢軍,只幾次交鋒,臧荼被擒,被劉邦下令梟首示眾,其子臧衍化妝逃往匈奴。

劉邦平定燕地,又私愛他的兒時伙伴,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盧綰,決定封盧綰一個燕王。但是盧綰戰(zhàn)功平平,要封他又沒有理由,劉邦只得暗示左右,讓眾官推薦,乘機封了盧綰。

消滅燕王臧荼是劉邦消滅異姓王的演習,但是他還不能太早表現(xiàn)出翦除異姓王的姿態(tài),所以封了盧綰為燕王。

臧荼早不反,遲不反,劉邦當了皇帝就反,未免有“聽人說”的嫌疑。但“聽人說”卻是個極妙的高招,劉邦就用“聽人說”的方法翦除了不少異姓王,連自己的女婿也不放過!

公元前200年,劉邦北征韓王信,白登山被圍,雖然解圍而回,但卻無功而返。途經(jīng)曲逆,劉邦把這座他認為可以與洛陽媲美的城封給陳平,作為對他的奇謀的報答。接著向趙國進發(fā)。

趙王張敖是張耳之子,與劉邦既為君臣,又是翁婿。張耳與劉邦是老熟人,張耳在世之時,劉邦親口將與呂后生的長女魯元公主許配給張敖。當時,張敖尚未跟魯元公主成婚,但是也以對待老丈人的禮節(jié)來對待劉邦。可劉邦卻十分傲慢,對張敖十分無禮,激怒了趙王手下的人。

趙相貫高、趙武,都70多歲,是張耳舊臣,生平最講禮節(jié),看到這種情況,心中十分憤怒,劉邦大駕剛一啟程,他們就一起去見了張敖。

貫高說:“天下豪杰并起,能者為王。如今大王侍奉皇上禮節(jié)如此恭敬,而皇上如此粗俗無禮,我們決心為大王報仇雪恨!”

張敖一聽,大驚失色,咬指出血,向天起誓,告誡眾臣:“你們怎能說出這種話?先王已經(jīng)亡國,全仗當今皇上才得以復國,子孫后代坐享清福,一絲一毫全是皇上之力。我希望你們不要再說這樣的話!”

張敖的話,實在是肺腑之言,張敖之所以有今天,的確也是靠的劉邦。但貫高等人并不為此而認同張敖的想法,他們見張敖態(tài)度堅決,就私下商議:“我們的趙王忠厚,不是忘恩負義之輩。但是我等義不受辱,今皇上辱我們趙王,我們要殺死他。如果大事成功,大功歸王;如果事情敗露,我們自己承擔責任?!?/p>

于是貫高等人私下收買了殺手,準備伺機刺殺劉邦。

漢八年(公元前199年)冬,劉邦聽說韓王信余黨勾結匈奴入掠邊境,帶兵親征,剛到東垣(今河北正定縣南),匈奴撤退,劉邦只好引兵回京,路過趙地。

趙相貫高等人認為機會到了,將刺客藏在廁所壁中,伺機襲擊劉邦。

張敖率趙臣殷情接待,劉邦準備就緒。劉邦剛剛進入行宮,心中忽然覺得不安,似乎有不好的預感,忙問:“這個縣叫什么名字?”

隨行人員忙答:“柏人!”

劉邦心想柏人,迫人;迫人,迫于人也。這個地方不吉利,不適合長久居住。于是立即下令車駕啟程,離開這個地方。

劉邦此舉,可謂靈機一動?!鞍亍备捌取北緛頉]有必然的聯(lián)系,但是劉邦憑一種感覺,或者說第六感官的作用,免去了一場災難。

不久,張敖與魯元公主成婚,趙相貫高的仇家不知從什么地方知道了貫高、趙武等人謀刺劉邦一事,告到了劉邦那里。

劉邦見風即雨,立即下令捕張敖、貫高等一干人等。皇使奉令到趙,宣讀皇上圣旨,趙武等人一聽,急忙拔劍在手,準備自殺而死。

只聽貫高一聲大吼:“誰叫你們這樣干?趙王從未參與,而今并捕趙王,大家都死了,誰去辯明這不白之冤?”

貫高一說,各位如夢方醒,束手就擒。

趙王張敖并貫高一行人等被裝進囚車里,途中不得打開。劉邦旨令,不準張敖群臣賓客跟著張敖進京,違者滅族。劉邦要置張敖于死地,唯恐這些人替張敖出謀劃策。貫高家客孟舒等十余人,自己剪去頭發(fā),戴上鐵鉗,裝成趙王張敖家奴,隨囚車一起到京城。

張敖一行到長安,各自監(jiān)押?!妒酚洝分惠d審理貫高,其他人都沒提到,上面大體記載:

貫高至,對獄,曰:“獨吾屬為之,王實不知。”

吏治榜笞數(shù)千……身無可擊者,終不復言。

魯元公主見到丈夫被捕,從趙國趕到長安找呂后求情。呂后探知貫高供詞,多次去勸劉邦,說:“張敖是咱們的女婿,不會干這種謀反的事?!?/p>

這個時候的劉邦,一心只想著如何穩(wěn)固自己的大漢王朝,哪里還顧得上女兒女婿的這層關系。見呂后來勸,發(fā)怒說:“真是婦人之見!如果張敖奪得天下,難道還會少你一個女兒!”下詔廷尉嚴審,暗示要定趙王刺殺皇上并且犯有謀反之罪。

廷尉又對貫高嚴刑拷打,但是貫高寧死不肯攀咬張敖。不得已,廷尉只得具實稟報劉邦。

劉邦說:“誰與貫高關系比較好,可以到獄中探視,借機探明其中隱情?!?/p>

中大夫泄公說:“我與貫高是同鄉(xiāng),素知他的為人,多年侍奉趙王,以義立身,講求信用,是一個難得的君子?!?/p>

劉邦隨后下令,讓泄公去獄中探視貫高。

泄公到了獄中,只見貫高僵臥著一動不動,形同死尸,體無完膚,慘不忍睹。泄公叫了他幾聲,貫高才有知覺。

貫高仰視說:“泄公嗎?”

泄公說是,表達了慰問之情,就與貫高細細談心,問他刺殺劉邦一事是不是趙王張敖指使。

貫高這個人不僅正直,還很有骨氣,不肯因為自己受罪,被嚴刑拷打就隨便出賣趙王。他有氣無力地說:“人之常情,難道不憐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嗎?如今我的三族都犯了死罪,難道為了保護趙王而葬送我的父母、妻子、兒女嗎?趙王實在沒有參與此事,全是我們下人所為。”

貫高詳細地將此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泄公把詳情報告了劉邦,劉邦才赦免了張敖,將他降為宣平侯,而將代地、趙地合為一國,封給他的寵子劉如意,號為趙王。

就這樣,劉邦又憑著一個“聽人說”,罷免了一個異姓王。

貫高等人刺殺劉邦之舉,本由劉邦而起。劉邦動不動就罵人,對人怠慢,似乎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正是他這種人的本性。

劉邦這樣一位“老粗”,真是那樣“粗”嗎?恐怕未必!劉邦用這種方式收拾張敖,恐怕是早有用心,否則無法解釋“柏人”脫險!

這不失為一計!

歷代之人都評價劉邦無禮取禍,貫高小忠陷主,其實恐怕未必,誰又明白劉邦的真實意圖呢?

再說彭越。

彭越是劉邦三大將之一,為劉邦爭奪天下,長期堅持敵后作戰(zhàn),截斷項羽糧道,焚燒楚軍輜重,垓下一戰(zhàn),出兵相助,功雖不及韓信,但是功不可沒。自從張敖被貶,韓信被擒,他也是一個聰明人,時時注意,處處小心,生怕有朝一日禍從天降。

陳謀反,劉邦下令彭越出兵相助。但是彭越怕重蹈韓信覆轍,只派屬下率兵到邯鄲幫助劉邦,自己裝病不去。劉邦心懷不滿,遣使責備。彭越害怕,準備親去謝罪。

他的部將扈輒勸告說:“大王開始的時候不去,而現(xiàn)在又去,豈不是自投羅網(wǎng)。與其束手就擒,不如起兵自立?!?/p>

彭越認為自己有大功,劉邦待他也不薄,自己又無反心,不聽部將勸告,但由于韓信被斬,非常害怕,只好繼續(xù)裝病。

彭越手下有一太仆,私下知道彭越與扈輒說的那些話,自此漸生驕橫,得罪了彭越。彭越準備治他的罪,太仆乘機去長安密告彭越與扈輒謀反。劉邦立即派特使持詔捕捉彭越。彭越毫無防備,被捉拿歸案,送到洛陽。劉邦立即下令廷尉王恬開庭審理。

王恬一審,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上奏劉邦說:“彭越不聽扈輒的計謀,無意叛漢,罪在扈輒;但是彭越不殺扈輒,已經(jīng)顯示出叛漢的兆頭,應該依法治罪。”

劉邦怕彭越,就是怕他手中的兵,如今彭越成了階下囚,就無異于一只沒毛的雞,沒翅的鳥。劉邦擔心再殺大功之臣,引起臣民不安,所以也像處理韓信一樣,暫時留他一條性命,下令貶為庶民,發(fā)往蜀地當平民。

彭越落此下場,蒙受如此不白之冤,難免傷心落淚,但是他已經(jīng)是俎上肉,只得向西而行。到了鄭地,正逢呂后從長安來洛陽,彭越以為遇到救星,忙拜倒路旁,哭訴自己的冤情。

呂后是一個心胸十分狹窄的人,自從誘殺韓信之后,自以為立下了不世之功,去了一個后患。聽說彭越被擒,以為劉邦也會像她對付韓信一樣,來個殺一儆百。沒想到在路上卻遇到了彭越。但是她不動聲色,滿臉堆起笑容,喚彭越同車回洛陽,說是愿給彭越在劉邦面前求情,放彭越回到故鄉(xiāng)昌邑去。

呂后到了洛陽,去見劉邦,說:“彭越是天下勇士,是又一個韓信?;噬习阉等ナ裰校瑢砗蠡紵o窮。與其留下如此后患,不如乘機殺了。我已經(jīng)把他帶回來了。”

劉邦又一次發(fā)揮從諫如流的特色,點頭稱是,叫呂后自去準備。呂后暗中指使彭越家人上告彭越謀反,劉邦一道詔令,彭越又被囚進牢中,仍令王恬審理。

王恬知道劉邦用意,審訊時對彭越說:“你本來已經(jīng)得到一條生路,但是你貪心不足,還想回到故鄉(xiāng)昌邑去!如今二進宮,只有死路一條,別無選擇。你也是當過王的人,我是奉命行事。與其臨死之前受皮肉之苦,不如聰明些,死得有些豪氣?!?/p>

彭越到了此刻,什么都明白了,只得說:“你要我說什么,你寫好,我認賬完事,不會為難你?!?/p>

王恬只用了半日功夫,彭越謀反的宗卷就備齊送給劉邦御覽。

劉邦朱筆一揮,毫不費力地寫下:斬首,夷三族!

呂后知道后,對劉邦說:“皇上向來仁慈,所以謀反之人不絕,像彭越這樣的反王,應該將尸體烹成肉醬,分賜諸侯大臣,讓他們知道謀反的下場,以禁后人。”

劉邦準奏,下令將彭越斬首,首級懸掛示眾,尸體烹成肉醬,并在首級旁懸一告示:有收視者,輒捕之。

彭越被誅,實屬冤案!劉邦要掃平異姓諸侯王,他才不管這些!不過劉邦的確很會來事,他自有一套獨特的處理這類問題的方法。

彭越的大夫欒布,剛從齊國出使回來,聽說彭越已被斬首,懸頭示眾,急忙準備祭品,前去祭祀彭越。守衛(wèi)士卒立即逮捕,送交劉邦處理!

劉邦大怒,下令烹殺。如狼似虎的武士,一齊將欒布舉起,準備投進滾燙的湯鑊之中。

只見欒布回頭過來說:“我希望說一句話就死!”

劉邦說:“你有什么好說?”

欒布說:“當年皇上困于彭城,兵敗滎陽,受傷成皋,項王之所以不能繼續(xù)而進,就是因為彭越在后方攻擊楚國城池,牽制了項羽力量。那個時候,彭越附楚則漢破,附漢則楚破。垓下之戰(zhàn),如果沒有彭越,項羽不會失敗。如今天下已定,彭越受封梁王,也想坐享萬世之福。卻因皇上一次征調,彭王生病不能出征,皇上就懷疑他要反。彭王毫無謀反舉動可言,而今卻以小過誅殺,我害怕天下人臣人人自危。彭王已死,我活著不如死,請烹了我吧!”

劉邦本來心中有鬼,聽了欒布所言,覺得此人又是一個貫高,正好樹立一個忠臣像,下令赦免欒布之罪,拜為都尉。

欒布請求劉邦允許他收葬彭越之尸,劉邦順水推舟,彭越的頭才被埋進地里。

司馬遷赴《史記》中曾說:

欒布哭彭越,赴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真是令人感慨頗多!

劉邦為了鞏固政權,憂心忡忡,又疑心重重。真是“狡兔死,走狗烹”!

下面說英布。

英布是劉邦三大將之一,他為劉邦立下了大功,所以被劉邦封為淮南王,占有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等地。他對劉邦很忠心,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史記·黥布列傳》說:

(英布)七年,朝陳;八年,朝洛陽;九年,朝長安。

但是,淮陰侯被殺,英布心中恐懼,彭越的尸體被煮成肉醬,遍賜諸侯;使者到了淮南,英布正在打獵,看到彭越肉醬非??謶?,私下布置兵力,把守邊界關隘,以防萬一。

只因一件家庭小事,英布又重蹈了韓信、彭越的老路。韓信是家仆上告,彭越是太仆出首,而英布是大夫告密。

英布有一個寵姬生病就醫(yī),醫(yī)家的對門,正好住著中大夫賁赫。寵姬常到醫(yī)家看病,賁赫想乘機巴結英布,“乃厚饋遺,從姬飲醫(yī)家”。賁赫此意,純粹是為了拍英布的馬屁,從而得到封官委職的好處,可是哪知拍到馬蹄上面,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寵姬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自然明白賁赫的苦心,到她與英布溫存之時,順便稱贊賁赫是一個長者。從古至今,男女之事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英布因此醋意大發(fā),怒從心起,責問寵姬是怎么知道的。寵姬只好詳詳細細地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真是不說還好,寵姬越是說明,英布越是懷疑賁赫與寵姬有問題。賁赫知道事情有變,驚恐不已,只得裝病。英布更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更加憤怒,準備逮捕賁赫問罪。賁赫至此,橫下一條心,到長安去告英布謀反。英布聽說賁赫已經(jīng)逃走,立即著人追趕,但是賁赫已經(jīng)走遠,追之不及。

賁赫逃到長安,首告英布謀反,建議劉邦乘英布還未動手之時先發(fā)制人。劉邦讀了賁赫狀紙,召來蕭何商議。

蕭何說:“依我看來英布還不至于謀反,恐怕是仇家誣告?;噬舷劝奄S赫關起來,再暗中派人去秘密考察是否確實。”

劉邦心中很不希望英布叛逆,忙派人去核實。英布得知賁赫告他謀反,被劉邦關押,而漢使來自己這里,倒像偵探,更增加了疑心。真是越想越不對勁,坐立不安,寢食俱廢,總覺得自己眼下只有一條造反的路可走了!

英布迫不得已,決定反漢,將賁赫一家滅族。他召集諸將,鼓動說:“我跟著劉邦守成皋,定淮南,會戰(zhàn)垓下,有大功于漢家天下,可是劉邦近日斬韓信、烹彭越,全不念及開國功臣。如今又聽信賁赫讒言,準備殺我。反正不過一死,我決定起兵反漢。劉邦已老,不敢領兵打仗,一定不會帶兵前來。漢家諸將,我所懼者,韓信、彭越二人而已;如今二人已死,我誰也不怕。”

眾大將跟隨英布多年,紛紛支持反漢自立,大概也想弄個開國元勛當當。

劉邦聽說英布起兵反叛,下令赦免賁赫,封為將軍,立即召集諸將,舉行軍事會議商量對策。

劉邦說:“英布起兵叛逆,當下之急,該如何處置?”

眾將都說:“皇上立即發(fā)兵征討他?!?/p>

汝陽侯夏侯嬰說:“楚國故令尹薛公十分了解英布,可請他來商量一下?!?/p>

劉邦下旨,立即請來了薛公。

夏侯嬰問:“聽說英布叛逆,這件事是真的假的?”

薛公說:“英布謀反,我確信是真的?!?/p>

夏侯嬰又問:“皇上封他為王,他有什么好反的?”

薛公說:“韓信、彭越、英布,三位一體,如今韓信、彭越皆被殺戮,英布唯恐禍及自身,所以謀反!”

劉邦問:“英布謀反,朕當如何?”

薛公說:“英布謀反,不足為慮。如果他采用上計,山東之地非皇上所有;他用中計,勝敗難以預料;如果他用下計,皇上高枕無憂,英布必敗無疑!”

劉邦問:“什么叫上計?”

薛公答:“英布東取吳地,西取楚地,占領齊魯,聯(lián)合燕、趙,擁兵固守,山東非皇上所有?!?/p>

劉邦問:“什么叫中計呢?”

薛公答:“英布東取吳,西取楚,奪取韓、魏,據(jù)敖倉之糧草,塞成皋之險阻,勝負實難料定?!?/p>

劉邦問:“何為下計呢?”

薛公答:“英布東取吳,西取蔡,集中兵力在越,自己進居長沙。這樣,英布必敗無疑。皇上高枕而臥,漢家天下堅如磐石?!?/p>

劉邦心中暗暗佩服薛公之論,又問:“你估計英布將采用哪一種計策?”

薛公答:“必取下策!”

劉邦問:“他何以棄上計而取下計?”

薛公說:“英布不過是一個驪山刑徒而已,亂世出英雄,因而當上了淮南王。一切謀劃都從自身考慮,全然不顧百姓的意愿,一點兒也不會做長遠打算,所以說他必出下策。”

劉邦大喜,封薛公為千戶,關內侯,立趙姬之子劉長為淮南王。劉邦正在生病,本不想親征,要讓太子代己而行。但是呂后出于保護太子的目的,死纏活攪,劉邦只得御駕親征。雖然薛公打了包票,但是劉邦仍覺得沒有把握,群臣武將也難免擔心。像張良這樣一心自保之人也親自出來送行,叮囑又叮囑,可見形勢的確嚴峻得很。

英布叛軍,果如薛公所料,東擊荊地,在高陵殺死了荊王劉賈,盡收其兵,渡過淮河,進攻楚地。楚王劉交率兵迎敵,被英布打得大敗,只得棄城逃往薛地(今山東省滕縣東南)。英布不攻齊魯,帶兵溯江西進,一切盡在薛公預料當中。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英布大軍與劉邦大軍在蘄縣(今安徽宿縣南)相遇。英布看到劉邦親征,不免吃驚,但是事已如此,不容他猶豫,立即擺好陣勢,準備決一雌雄。

劉邦扎營,登高窺敵,見英布部隊都是精銳,擺陣列隊,與項羽十分相似,劉邦心中厭惡不已,立即率軍出陣對敵。

劉邦喝問:“你何苦要造反?”

英布心想反正也已經(jīng)被逼造反,倒不如也去弄個皇帝當當,信口說:“我想當皇帝!”

劉邦一聽,心中暗叫:“好你個小子,果然是要造反!”

隨即,兩軍開戰(zhàn),空前激烈。

《史記·黥布列傳》載:

“遂大戰(zhàn),布軍敗走,渡淮,數(shù)止戰(zhàn),不利,與百人走江南。布故與番君婚,以故長沙哀王使人紿布,偽與亡,誘走越,故信而隨之番陽。番陽人殺布茲鄉(xiāng)民田舍,遂滅黥布?!?/p>

英布的造反,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而后,劉邦下令皇子劉長為淮南王,由于荊王劉賈在英布造反中戰(zhàn)死,無子嗣位,劉邦就將荊國改為吳國,立他二哥劉仲之子劉濞為吳王。

最后說說盧綰。

平定英布之后,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這些劉邦因各種原因而加封的異姓王,都被劉邦橫掃干凈,全部換上劉家人。除了地方狹小、忠心不貳的衡山王吳芮,建國以后分封的異姓王就只剩下盧綰一人。

盧綰與劉邦關系特殊,同鄉(xiāng)同年同月同日生,從小朋友到老朋友,盧綰一直跟著劉邦,可謂情同手足,《史記·盧綰列傳》說:“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幸,莫及盧綰。”所以,劉邦病中聽說燕王盧綰謀反,氣得箭傷迸裂。

陳造反的時候,盧綰也派兵攻擊陳。當時,陳戰(zhàn)敗,派使者王黃到匈奴求救。盧綰也派使者張勝到匈奴聯(lián)合攻打陳。張勝到了匈奴,以前的燕王臧衍正巧在匈奴,就專門去游說張勝,勸他自保。

臧衍說:“你之所以得到燕王的重用,是因為你和匈奴關系不錯。燕王之所以至今還沒有被劉邦消滅,是因為異姓諸侯不斷造反,還沒騰出手來?,F(xiàn)在你為了燕國,準備盡快消滅陳。陳被滅,馬上就輪到燕國了,你們都要當劉邦的俘虜。你為何不勸燕王不要進攻陳,而與匈奴聯(lián)合呢?這樣,燕國才能長存,即使劉邦來攻,燕國也有個依靠?!?/p>

張勝私下與匈奴達成協(xié)議,勸匈奴協(xié)助陳攻打燕國。盧綰懷疑張勝聯(lián)合匈奴造反,上書劉邦說:“張勝反叛朝廷,請求誅張勝三族?!睆垊購男倥貋恚毕虮R綰說明情況。盧綰為了保住自己的燕王,于是又上書劉邦,說反叛之人不是張勝,把張勝家族還給張勝,派到匈奴去做間諜,并派范齊為使去聯(lián)絡陳,企圖讓陳與劉邦久戰(zhàn)??墒遣痪?,陳被劉邦徹底擊敗,盧綰的這一招險棋出了麻煩。范齊等人私通陳的事情就暴露出來。

劉邦還是很相信盧綰的,派人去叫盧綰進京,可是盧綰心中有鬼,只好裝病,劉邦又叫審食其和趙堯去接盧綰,并且詢問一下盧綰實情。盧綰更加恐懼,閉門不出,更不用說接待使臣了。

盧綰對左右說:“異姓王只有我和長沙王吳芮了,韓信、彭越都被呂后誣陷滅族?;噬嫌胁?,大權都歸呂后,專門殺異姓王……”

盧綰只好繼續(xù)裝病。

左右之人看見盧綰將倒,樹倒猢猻散,紛紛逃亡,盧綰的所作所為漸漸被泄露出來。匈奴有些人逃亡投漢,聲稱張勝在匈奴為燕王做間諜……

審食其將這些情況上報劉邦,劉邦只得派樊噲率兵攻伐。

盧綰自知不是劉邦對手,帶著家屬和數(shù)千人馬逃到長城下,等候劉邦病愈后再去謝罪!可是不久劉邦死了,盧綰沒有了歸宿,只得投奔匈奴而去,被匈奴封為東胡盧王。

如果說其他的異姓王是因為劉邦猜疑而被冤殺,那么盧綰純粹是咎由自取。封其他人為王,劉邦往往是迫不得已,而封盧綰為燕王,劉邦是真心實意,出于友情,當然劉邦也知道,盧綰這樣的人大概對漢朝江山無甚威脅。

盧綰后來客死他鄉(xiāng),成為異域孤鬼,實為作自受!

劉邦剿滅異姓王,誅殺功臣,口碑不佳,但是對于漢朝統(tǒng)一,有益無害。但劉邦在消滅異姓王的同時,又企圖用分封同姓王的辦法來維持統(tǒng)一,事實證明,這樣做有害無益,漢代文、景、武帝一直為同姓王的問題所困擾。

劉邦分封同姓王,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傳統(tǒng)觀念,不封王難以平衡一家人的心理;二是秦亡教訓,秦國的滅亡,漢初時期被認為是由于不分封諸侯所致。關于秦亡的教訓,這種說法可能經(jīng)不起推敲,但是當時的人們大都持有這種認識。

劉邦在臨死前一年,還專門為秦始皇、楚隱王、陳涉、魏安王、齊王、趙悼王等人派戶守墓,秦始皇20戶,其余10戶。魏公子無忌5戶。劉邦這是“興滅國、繼絕世”之舉。一句話,劉邦所干的一切都是為劉家天下的安寧!

我們再看看劉邦處理季布和丁公的故事。楚人季布本為項羽手下的將領,曾數(shù)次逼得劉邦逃忘。

項羽自殺之后,劉邦對季布怨氣難消,曾懸賞千金捉拿季布,并揚言誰敢窩藏,罪滅三族。季布無處藏身,于是剪掉頭發(fā),自賣于魯國之朱家府上,成為奴仆。朱家素講義氣,為鄰里所尊重,而且膽識大,常解人危難,有俠名。朱家知道此人就是季布,替他置田買宅,還親自到洛陽去找素有俠義之心的滕公夏侯嬰。

朱家游說夏侯嬰:“季布有什么罪過!為臣各為其主,這是為人的本分;項羽的人難道能夠斬盡殺絕嗎?如今皇上初得天下,為了報私仇懸賞千金捉拿一人,怎么能顯示出廣施仁義呢?況且,季布這樣的賢人,如果漢皇追索太急,不是北投胡夷,就是南奔黎粵,這不是把賢人趕到敵國去嗎?這是在重蹈楚王逼迫伍子胥后來鞭楚平王之尸的覆轍。公是漢帝心腹之人,何不往說皇上,赦免季布呢?”

夏侯嬰認為朱家言之有理,按照朱家的說法去勸諫劉邦。劉邦赦免了季布,召來洛陽,拜為郎中之職,而朱家卻從此未見季布,真是一個俠義之士。

第二件事說說丁公。

丁公與季布命運截然相反。他是楚舊將,是季布的同母異父兄弟,是項羽手下的一員勇將。劉邦彭城大敗,逃跑途中,被丁公率兵追上。兩軍短兵相接,劉邦眼看就要束手就擒,急忙游說丁公:“你我都是賢人,何必苦苦相逼,如果放我一條生路,將來必有重報!”丁公因此放了劉邦,好像后來的《三國演義》中關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一樣。后來楚軍垓下全軍覆沒,丁公逃了出來,本想去見劉邦,求個一官半職,但是劉邦向來反復無常,他只得暫且躲藏民間,靜觀其變。丁公聽到季布遇赦授官,心中高興異常,以為當初放走劉邦一事,實在做得高明,急忙到洛陽,求見劉邦。

劉邦聽說丁公求見,下令傳入。

丁公趨前而進,伏地叩頭,口稱下臣。

劉邦勃然變色,喝令衛(wèi)士捉拿丁公。

丁公大吃一驚,哭訴分辯說:“大王難道不記得彭城戰(zhàn)中之事嗎?”

劉邦說:“記得,正因為記得,今天才擒拿你。如果記不得你,季布尚且可以為官,豈不能容你?那時你為楚將,戰(zhàn)場放走要敵,這就是對主不忠。在楚你不忠于主上,在漢你難道會忠于朕?不忠之人,留下何用?”

丁公無言以對,只得含淚受死。

劉邦下令衛(wèi)士把丁公押出宮門,示眾軍中,告諭上下:“丁公為項王臣下,私縱要敵,不忠不義,項王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重用了這樣的歹人。后人不得仿效丁公?!?/p>

劉邦用丁公的一顆人頭,昭示他要臣下忠于皇上的意圖。劉邦自起兵以來,網(wǎng)羅天下豪杰,招納叛將,不可勝數(shù)。他手下之人,齊王韓信,淮南王英布,重要謀臣陳平,哪一個不是項羽部下?特別是那個項伯,身為項羽叔父,鴻門宴之前泄漏重大軍事機密,使得劉邦屈服項羽,免遭殺身之禍。鴻門宴上,項伯挺身而出,擋住舞劍欲殺劉邦的項莊……項羽戰(zhàn)敗,項伯來降,劉邦封賞侯爵,賜給劉姓。

而丁公卻以不忠之名殺之,以怨報德,為什么呢?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針對這件事,對劉邦卻頗為嘉許:“漢高祖自起義以來,網(wǎng)羅各地豪杰,招納亡命徒眾,其中背德棄法者不知有多少。在即帝位后,卻只有丁公為不忠之罪,遭受誅殺,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因為進取天下和保持太平,其間有很大的差異。當群雄角逐天下之際,每個人都沒有固定主人,只要來投奔的便接納之,有容乃大,自己的勢力才能擴充。但如今貴為天子,四海之內,皆是他的臣民,如果不要求臣民遵守禮義,則人人心存二心,投機僥幸,國家便很難保持永久的和平了。所以,必斷然以大義示之,使天下臣民皆知道作臣屬的道理,不忠于職責的天地不容,懷私結恩的,即使對自己有利,仍是違反公義。殺一人而千萬人為之驚懼,這樣的決策必經(jīng)過審慎思慮,眼光何其遠大,子孫能享有四百多年的天祿,也是有其道理的?!?/p>

奪取天下與鎮(zhèn)守天下,形勢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了。奪取天下之時,群雄逐鹿,民無定主,只要有一技之長,有一時之用,來者不拒,自然理所當然。鎮(zhèn)守天下之時,四海之內,盡為臣下,劉邦怎么能夠容忍那些懷貳心、謀私利之人呢?如果獎勵那些唯利是圖的奸臣賊子,天下怎么能長治久安呢?要得天下安寧,禮義是治國之本。殺死丁公一人,讓天下臣民知曉,什么才是忠臣,能受到獎勵;什么是奸臣,要受到嚴罰。獎一人天下爭相效仿,殺一人天下無不畏懼。上行下效,古今皆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