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安天下

清圣祖康熙全傳 作者:朱元鵬 著


第一章 安天下

第一節(jié) 效法皇父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不但是400多位帝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也是其中最有成就者之一。他在位期間,真正鞏固了清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實現(xiàn)了國家的統(tǒng)一,粉碎了各種分裂活動,抵抗外敵入侵,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繁榮科技文化,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康熙皇帝8歲登基,16歲親政,在位61年。

康熙

康熙姓愛新覺羅,名玄燁,于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宮,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個兒子??滴醯纳甘琴″Y″淖嫦荣○B(yǎng)真本來是遼東的漢人,后來隨兄弟佟養(yǎng)性投靠了努爾哈赤,被列入漢軍,并受命管理漢軍事務。后來佟養(yǎng)真戰(zhàn)死,其子佟圖賴承襲了職位,最后官至三等精奇尼哈番、太子太保。有了這樣的身份,佟妃才得以被選入宮中,并于一年后生下了玄燁。

由此可知,康熙并非一個純粹的女真人后代,他的身上,至少流淌著3個優(yōu)秀民族的血液:滿族、漢族、蒙古族。盡管其母系已經(jīng)加入了八旗,也算是滿族人,但從血統(tǒng)上看,他的漢族血統(tǒng)是永遠也抹殺不了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康熙是滿漢民族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不過,佟妃沒能得到順治的寵愛,玄燁也因此并沒有受到父親的特別關(guān)照。和其他的皇子一樣,他剛出生,就被抱出宮交給乳母喂養(yǎng)。后來,因玄燁沒有出過痘,乳母受命帶著他到紫禁城西的一座偏宅居住,這里后來被改稱為福佑寺。缺少了父母之愛的玄燁比他人更早地成熟了,他對撫養(yǎng)他的乳母也因此有了更深的感情??滴跬砟昊貞浾f:“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時未經(jīng)出痘,令保姆護視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睆倪@段話中,我們不難聽出康熙對沒有得到父母的愛還是很傷感的。

撫養(yǎng)玄燁最久的乳母,就是著名文學家曹雪芹的先祖曹璽之妻孫氏。孫氏不但如生母一樣照顧他,還充當了他的啟蒙老師。玄燁對這位乳母也最為尊敬,即位后,特地封曹璽為江寧織造,封孫氏為一品誥命夫人。而曹家也是漢軍,屬于內(nèi)務府包衣旗人,表面上是奴仆,實際上也是心腹。玄燁有漢族的血統(tǒng),又從漢人乳母那里接受了最早的啟蒙教育,這對他后來重視漢族優(yōu)秀文化,實行開明統(tǒng)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盡管母親的地位沒有使玄燁在眾皇子中占據(jù)優(yōu)勢,但天資聰穎的他得到了最重要的一個人的寵愛,這個人就是孝莊皇后。

孝莊

有一次,佟氏到慈寧宮向孝莊請安,孝莊知道她懷有身孕,就對近侍說:“我早先身懷順治時,左右之人即曾看見我衣服大襟有龍盤旋,赤光燦爛,后來果然誕生圣子,統(tǒng)一寰區(qū)。現(xiàn)今佟妃也有這種祥征,異日生子,必膺大福?!边@個說法很快在宮里傳開了,據(jù)說玄燁出生時,“合宮異香,經(jīng)時不散,又五色光氣充溢庭盧,與日并耀。是時,宮人以及內(nèi)侍無不見者,咸稱奇瑞。”

玄燁生下來就很惹人喜愛,據(jù)《清實錄》記載:

“天表奇?zhèn)ィ癫蔁òl(fā),雙瞳日懸,隆準岳立,耳大聲洪,循齊天縱。稍長,舉止端肅,志量恢宏?!?/p>

本來老人就喜愛孩子,孝莊得到這么一位可愛的孫子,自然是當做心肝寶貝。從她對康熙的這些態(tài)度來看,確實認為康熙是個當皇帝的材料,因此她才會給予他最大的關(guān)懷。不但對這位孫子的飲食起居時時過問,更是按照帝王的標準嚴格要求教導。后來康熙回憶說:“飲食、動履、言語,皆有矩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秩,少不然,即加督過,賴是以克有成?!?/p>

自5歲開始,玄燁正式上學讀書。孝莊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他,特地派了自己最貼心的侍女蘇麻喇姑協(xié)助照看。蘇麻喇姑聰明乖巧,知書達理,并精通滿語,有她手把手地教導,玄燁進步更快了。

清朝的皇子教育,在所有朝代中是最為嚴格的。五更時分,天還沒有亮,皇子們就要到上書房學習。每天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緊張,不但要讀書,還要學習滿族的“根本”——騎射。在咸豐皇帝以前,清朝的皇帝個個都有一身好武藝,就得益于這種自幼的嚴格訓練。

在這種嚴格的教育下,玄燁的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他天生聰慧,加上勤奮好學,虛心求教,很快就在眾皇子中脫穎而出。《清實錄》記載,他“讀書十行俱下,略不遺忘,自五齡后,好學不倦,丙夜批閱,每至宵分”。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他幾乎都有涉獵,對于詩書史記,更是融匯貫通。他終生保持著讀書不倦的習慣,從而也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素質(zhì)最高的帝王之一。孝莊太后經(jīng)常給他講述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激勵年幼的玄燁很早就樹立了作為一個明君治國安民的遠大志向。

玄燁6歲那年的一天,他和哥哥福全、弟弟常寧一起去給父皇順治帝請安。順治把他們摟在懷里,問他們長大以后愿意做什么樣的人?常寧剛3歲,還不懂事,默然不知所云。福全回答說:“愿意做一個賢王?!倍顒t答:“待長而效法皇父,黽勉盡力。”一個僅僅6歲的孩童,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令順治十分驚異。

《清史稿》記載:

“圣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諱玄燁,世祖章皇帝第三子也。母孝康章皇后。順治十一年三月戊申,帝生于景仁宮。天表奇?zhèn)?,隆準龍顏,舉止端肅。六齡時,嘗偕世祖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寧問安宮中,世祖各問其志,皇二子以愿為賢王對,帝奏云:‘待長而效法皇父。’世祖皇帝遂屬意焉?!?/p>

兩年后,順治帝因患天花病重,臨終前遺命玄燁即位,不能不說與玄燁的非凡志向有關(guān)。當然,更主要的,是玄燁深受孝莊太后的寵愛,加上他已經(jīng)出過了天花,有免疫力。多種因素結(jié)合,玄燁就以清王朝的第四位也是最杰出的一位帝王身份而登上了歷史舞臺。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九,玄燁在祖母孝莊皇太后的親自主持下即位。8歲的玄燁穿上了孝服,到順治帝靈前敬讀告文,接受詔命,然后換上禮服,到皇太后宮中行禮,親御太和殿,升上寶座,接受百官的朝賀,正式登基。之后,頒詔大赦,定順治帝謚號曰章皇帝,廟號世祖,改第二年為康熙元年。

“康熙”是安定太平的意思,這個年號體現(xiàn)了清朝統(tǒng)治者希望鞏固統(tǒng)治的意志,也反映了各族人民渴望和平富足的要求。事實證明,玄燁的統(tǒng)治無愧于這兩個字,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第二節(jié) 智除鰲拜

康熙登基時,不過是一個8歲的孩子,即使后來親政也只有16歲,因此,康熙的成長和爭取最高權(quán)力的過程是同時進行的。他的第一個強大對手,就是四大輔臣之一,有“滿洲第一勇士”之稱的鰲拜。

順治帝臨終前親自從直屬皇帝的上三旗中選定了四名親信大臣輔助嗣君,這四人分別是:正黃旗,內(nèi)大臣索尼;正白旗,蘇克薩哈;鑲黃旗,遏必隆、鰲拜。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再出現(xiàn)多爾袞專權(quán)跋扈,侵凌皇權(quán)的現(xiàn)象。滿族宗室貴族還保留著很大的特權(quán),特別是皇帝年幼的時候,國家政務都是由宗室諸王攝理。但是宗室諸王攝政權(quán)勢過大,容易擅權(quán)越位,威脅統(tǒng)治秩序。順治帝親身領(lǐng)受過多爾袞的教訓,因此臨終時留下了自己最為親信而又非宗室的大臣,既能輔佐幼主,又不會有篡奪之禍。然而,后來的事實表明,這種做法同樣有危險,如果不是孝莊皇太后的果絕和康熙的聰敏,清王朝仍舊無法避免一場殘酷的內(nèi)訌。

鰲拜

四大臣中,索尼、遏必隆、鰲拜,原來是清太宗皇太極舊部,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備受信任?;侍珮O死后,他們忠心為主,一致?lián)砹⒒首痈ER即位,粉碎了多爾袞和多鐸兄弟奪權(quán)的圖謀,給予了孝莊太后最大的支持。順治初年,他們因為不肯追隨多爾袞而多次遭受打擊,直到順治八年順治帝親政才得以復職。因此,他們得到順治和孝莊的信任而迅速升遷。索尼被晉升為一等伯,任內(nèi)大臣,總管內(nèi)務府;遏必隆襲封一等公,任議政大臣、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鰲拜晉為二等公,任議政大臣、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他們是經(jīng)過多年考驗的股肱之臣,是順理成章的事。

而另外一位,則是原屬多爾袞心腹的蘇克薩哈。但在多爾袞死后,他率先揭發(fā)多爾袞的問題,因此得到了順治帝和孝莊太后的信任,被提升為鑲白旗護軍統(tǒng)領(lǐng)。正白旗直屬皇帝以后,蘇克薩哈晉二等公,任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這樣一來,蘇克薩哈同樣是皇帝的心腹。不過,任命他為輔政大臣,還有權(quán)力制衡的考慮。蘇克薩哈是正白旗的代表,如果輔政大臣中沒有正白旗的人,對于穩(wěn)定大局是不利的。但由于蘇克薩哈的特殊身份,以及多爾袞時代留下的正白旗和兩黃旗的積怨,也給后來埋下了禍根。

輔政初期,四大臣還本著協(xié)商一致的原則輔佐幼帝,幾年內(nèi)都相安無事。越到后來矛盾越顯露出來,其禍首就是鰲拜。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姓瓜爾佳氏。他的叔叔費英東是最早追隨努爾哈赤起兵的人之一,被列入開國五大臣。鰲拜自幼弓馬嫻熟,長大后,跟隨皇太極四處征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崇德二年(1637年),他參加皮島戰(zhàn)役。皮島守備森嚴,清軍久攻不下,鰲拜請求自己擔任先鋒,發(fā)誓說:“不得此島,勿復見王?!彼{船橫渡海峽,直沖敵陣,大叫著奮力沖殺,一鼓作氣,登上城墻,打敗敵兵,攻克了皮島?;侍珮O對他更加欣賞,封給他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勇士之意)。

在清軍爭奪東北和入關(guān)的多次大戰(zhàn)中,鰲拜都立有大功。崇德六年的松錦會戰(zhàn)中,他“以步戰(zhàn)敗明軍步軍營”,取得首功。明總督洪承疇率13萬大軍來援,鰲拜率先沖鋒陷陣,連打了5次勝仗。明軍潰敗,鰲拜奉命追殺,又獲全勝。崇德八年(1643年),隨阿巴泰征明,入長城,圍北京,攻掠至山東、兗州、臨清而返。

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guān),考核群臣功績,鰲拜“以忠勤戮力,晉一等子”,隨親王阿濟格征湖北,打敗李自成起義軍,又隨豪格攻入四川,大敗張獻忠部,“斬獻忠于陣”。他生性勇猛,作戰(zhàn)奮不顧身,被稱為“第一巴圖魯”。

皇太極對鰲拜非常喜歡,引為心腹,鰲拜對他也忠心耿耿?;侍珮O死后,在由誰繼位的問題上,鰲拜和索尼等正黃旗、鑲黃旗將領(lǐng)堅決維護皇太極一系的地位,頂住了多爾袞兄弟的威壓,最終推舉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這樣一來,他就又擁戴有功,深受順治帝和其母孝莊皇后的信任。為此,順治帝病逝,他才會被任命為四輔臣之一。但因他好勇斗狠,為人專橫,便被排到了四人中最末一位。

四大輔臣中,索尼的資格最老,威信最高,因此位于四輔臣之首,但年紀老邁。蘇克薩哈才干超群,位列第二。遏必隆是開國五大臣額亦都之后,屢立戰(zhàn)功,與鰲拜交好,同為鑲黃旗。鰲拜名列第四,但為人最為強悍,他見蘇克薩哈爵秩雖然低,班次竟居第二,僅次于索尼,一旦索尼死了,蘇克薩哈有可能依次遞補,代替索尼總攬啟奏和批紅大權(quán)。鰲拜對此耿耿于懷,兩人遇事爭吵不休,積怨成仇。鰲拜便利用黃白旗之間的矛盾,在三旗內(nèi)部挑起爭端,借以打擊蘇克薩哈。

鰲拜首先翻起了舊賬,他重新挑起多年前圈占北京附近田地時,多爾袞利用權(quán)勢造成的黃白旗之間的矛盾,要求重新圈換土地。這一提議得到了在多爾袞時代受到壓迫的兩黃旗大臣的支持,就連索尼和遏必隆也隨聲附和。鰲拜見有機可乘,便唆使兩黃旗的旗人向戶部呈文,要求把遵化、遷安等地的正白旗屯莊改撥鑲黃旗。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認為圈地時間已經(jīng)過了二十多年,康熙三年朝廷已經(jīng)下令禁止圈地,因此便奏請朝廷,駁回換地之議。蘇納海本身就是正白旗人,他的奏疏引起了鰲拜的憤怒。他發(fā)動黨羽,采取各種辦法誣陷蘇納海和直隸總督朱昌祚、直隸巡撫王登聯(lián)等反對換地的官員,將三人逮捕治罪。年僅13歲的康熙沒有應允,鰲拜竟然假傳圣旨,捏造蘇納海三人“遷延藐旨”、“妄行具奏”等罪名,把三人處以絞刑。

此舉震驚了朝野。百官皆是人心惶惶,人們都看到了鰲拜的專權(quán)跋扈,因此紛紛要求皇帝親政。在百官的推動下,索尼等在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奏請皇上親政。六月,索尼去世。七月初七,康熙親政。按理,鰲拜應該見好就收,但他自恃功高,加上索尼已死,無人能控制他,他根本就不把14歲的皇帝放在眼里,反而有恃無恐,妄圖攫取啟奏權(quán)和批理奏疏權(quán),成為真正的宰相。

蘇克薩哈則是個明白人,他見皇帝已經(jīng)親政,便不愿與鰲拜同流合污,堅決抵制鰲拜的卑劣行徑。鰲拜對他更加痛恨,必欲置之于死地。而蘇克薩哈見鰲拜的權(quán)勢很大,自己無法與之抗爭,便打算退出權(quán)力中心。在康熙親政的第六天,他就以“身嬰重疾”為由,上書要求“往守先皇帝陵寢”。他希望以自己隱退的舉動迫使鰲拜、遏必隆也一并辭職交權(quán)。而鰲拜早就想對他下手,在康熙雖然親政,但還沒有掌握大權(quán)的時候,他決定借此除掉蘇克薩哈。他抓住蘇克薩哈在要求去盛京守先帝陵寢上疏中有“如線余生得以生全”之語,大做文章。以皇帝的口吻指責說:“茲蘇克薩哈奏請守陵,如線余生得以生全。不識有何逼迫之處,在此何以不得生,守陵何以得生?朕所不解。著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具奏?!逼咴率呷?,鰲拜操縱議政王大臣會議,給蘇克薩哈編造了“不欲歸政”等24款大罪,議定之后向皇帝奏報,稱蘇克薩哈“存蓄異心,論如大逆,應與其長子內(nèi)大臣查克旦皆磔死”,其余子孫,無論已到年齡未到年齡,皆斬決籍沒??滴酢皥詧?zhí)不允所請”。但是鰲拜連日強奏,不達目的不肯罷休,最后康熙只把對蘇克薩哈從分解肢體的酷刑改為處絞,其他都按其原議行刑。康熙剛親政就被鰲拜來了一個下馬威,他對這位權(quán)臣的跋扈也看得更清楚了。但羽翼未豐,暫時還無法用強,他不得不隱忍待機。

鰲拜則認為康熙軟弱可欺,于是得意忘形,越來越肆無忌憚地結(jié)黨營私、擅權(quán)亂政,把自己的兒子和親信安插在內(nèi)大臣、大學士、六部尚書等重要位置上。

輔國公班布爾善死心塌地地依附鰲拜,結(jié)黨營私,利用權(quán)力擅改票簽,決定擬罪、免罪,處心積慮地配合鰲拜殺害蘇克薩哈。由于幫助鰲拜排除異己有功,被鰲拜提升為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秘書院大學士。

正白旗副都統(tǒng)瑪邇賽更是個諂媚小人,深得鰲拜信任,被提拔為工部尚書。戶部尚書蘇納海被冤殺后,鰲拜企圖把自己的黨羽打入戶部,控制中央財政,便不顧其他人反對,援引順治年間曾設(shè)兩位滿洲尚書的舊例,迫使康熙同意將瑪邇賽補為戶部尚書,又任命其兼任正白旗蒙古都統(tǒng)?,斶冑惤?jīng)常和另一位戶部尚書王弘祚發(fā)生沖突,班布爾善就借戶部的一次過失,將王弘祚革職??滴醢四辏?669年)正月,瑪邇賽病死,鰲拜又逼迫康熙予以封謚,康熙沒有同意,鰲拜竟將他擅自謚為“忠敏”。

鰲拜的親友更是個個手握重權(quán)。他的弟弟穆里瑪擔任滿洲都統(tǒng),康熙二年(1663年)被授為靖西將軍,因為鎮(zhèn)壓起義軍李來亨部有功,升為阿思哈尼哈番。他的另一個弟弟巴哈,順治時任議政大臣,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其子訥爾都娶順治之女為妻,被封和碩額附。鰲拜的兒子那摩佛擔任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后襲封二等公,加太子少師銜??梢哉f鰲拜滿門顯貴。

經(jīng)過長期的勾結(jié),鰲拜排除異己,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已經(jīng)結(jié)成了以自己為核心,以穆里瑪、塞木特納莫、班布爾善、瑪邇賽、阿思哈、噶褚哈為骨干的朋黨集團。他們互相勾結(jié),操縱了朝政。據(jù)說,他們凡事在家與親信議定后,才奏報施行,甚至經(jīng)康熙批準的奏稿,也要帶回家去另議,商量對策,再作處理,真稱得上是目無朝廷了。

一面培植死黨,一面不擇手段地排斥異己。很多官員因為違背鰲拜意愿,被鰲拜處死。朝廷之中人人自危,無人敢說“不”字,鰲拜已經(jīng)到了權(quán)傾朝野的地步。

對于不附從的官員,鰲拜無不加害。費揚古是重要的開國功臣,一直與鰲拜不合,他的兒子倭赫及侍衛(wèi)西住、折克圖、覺羅塞爾弼四人一同在御前值勤,對鰲拜從不表示敬畏。鰲拜為此懷恨在心,伺機加害。康熙三年(1664年)四月,倭赫等在景山、瀛臺值勤,私騎御馬,又用御弓射鹿。鰲拜得知后,立刻以此為借口將四人處死。并且還誣蔑費揚古對皇上心懷怨望,就將他連同其子尼堪、薩哈連一同處以絞刑,幼子色黑流放寧古塔,還沒收了其全部家產(chǎn),給了穆里瑪。

鰲拜專橫跋扈,朝野有目共睹,康熙更是十分反感。但他還是個少年,無威無勢,心里惱怒,也無可奈何,只有隱忍下來。鰲拜總認為康熙不過是個乳臭未干的孩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他貪戀權(quán)柄,遲遲不愿歸政,仍舊恣意妄為,大臣們也是敢怒不敢言。

這樣一來,鰲拜就成了康熙執(zhí)掌朝政的第一塊也是最大的一塊絆腳石。因為鰲拜不是一個人,而是形成了一個勢力龐大的集團,不將其除掉,最高權(quán)力就會旁落,甚至有江山易主的危險。除掉他,對于一個剛剛懂事的孩子,可以說一點成算都沒有。這個時候輕舉妄動,只能帶來禍患。康熙穩(wěn)重的性格幫助了他。他沒有急于爭權(quán),而是盡量控制自己,不與鰲拜發(fā)生正面沖突,有時為了迷惑敵人,他故意順從鰲拜,給他造成柔弱無能的印象。這樣一來,鰲拜更不把他放在心上,始終認為他不過是個懦弱的孩子而已。實際上,康熙早已在暗中準備了。他知道,要當成真正的皇帝,必須除掉鰲拜,除掉鰲拜,必須一次成功,要穩(wěn)、準、狠,絕不能有任何閃失。所以,他不動聲色,讓鰲拜放松警惕。

康熙考慮到鰲拜是順治的重要大臣,多年以來他一直致力于網(wǎng)羅親信,宮廷內(nèi)外多置耳目,公開緝拿他的話,可能會激起事端。因而首先應當尋找有利的時機,選擇適當?shù)姆绞?,這樣才能增加勝算。

為了迷惑鰲拜,康熙下令封賞輔臣,把遏必隆晉為一等公,鰲拜于所有二等公外,授為一等公,他的二等公爵位,由他的兒子那摩佛承襲。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又加封鰲拜為太師,其子那摩佛加封太子少師。

一次,鰲拜聲稱有病在家,康熙前去探視。御前侍衛(wèi)和托發(fā)現(xiàn)鰲拜神色反常,便迅速上前,揭開鰲拜坐席,發(fā)現(xiàn)一把匕首。鰲拜驚慌失措,以為陰謀敗露,但康熙卻毫不在意地說:“刀不離身是滿人的故俗,輔政大臣時時不忘祖訓,實在可嘉可獎!”從而穩(wěn)住了鰲拜?;氐綄m中,便立即將索額圖召進宮內(nèi),命令他召集一群身強力壯的少年,在宮中練習布庫游戲,每次練習,康熙都在一旁觀看,即使鰲拜入奏進宮,也不作回避。鰲拜以為康熙年少貪玩,所以喜歡和眾少年嬉戲,于是心里十分坦然,并不在意。

采取行動之前,康熙不露聲色地以各種名義將鰲拜親信派往外地,削弱他的力量,避免發(fā)生不測。一切準備就緒,成算在握,康熙決定行動。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鰲拜入奏,康熙對這些少年們說:“你們都是我的心腹衛(wèi)士,你們是敬畏我呢,還是敬畏鰲拜呢?”大家齊聲道:“我們只敬畏皇上!”康熙便講出鰲拜之一樁樁罪惡,命令他們立刻上前將鰲拜捉住。鰲拜手足無措,很快被這群少年生擒活捉。

逮捕鰲拜后,康熙沒有忘乎所以。他馬上進行了清剿鰲拜黨羽的行動,一網(wǎng)打盡。但在處理鰲拜一伙時,他沒有感情用事,而是從朝廷的大局穩(wěn)定著想,有力有度,既清除了鰲拜的勢力,又沒有影響大局的穩(wěn)定。

康熙命令康親王杰書勘問鰲拜,列罪30款,其中包括欺君擅權(quán),任用奸黨,結(jié)黨議政,聚貸養(yǎng)奸,巧飾供詞,擅起先帝不用之人,殺蘇克薩哈,擅殺蘇納海,更換旗地,奏阻立后,謬用濟世,禁止科道陳言,違旨擅謚,舊疏呈覽,呵叱人臣,逼令他人遷墳等,罪不容誅。

大臣們擬將鰲拜革職立斬,其諸子兄弟一并處死,妻子為奴,沒收家產(chǎn)。鰲拜只求開恩免死,他脫下衣服,露出為清朝多年血戰(zhàn)留下的無數(shù)處傷痕,懇求從輕發(fā)落??滴蹩吹胶?,不忍加誅,最后判定革職籍沒、拘禁。其子那摩佛一并免死,革職拘禁。穆里瑪、塞本得則被削職處斬。

輔政大臣遏必隆不但沒有起到輔政的作用,反而處處順服鰲拜,這次也被拿問。經(jīng)過審訊,也以“不行糾核”、“藐視皇上”獲罪,共21款罪行。議政王大臣會議提出應擬革職立絞,妻子為奴??滴跤枰詫挻筇幚恚桓锶チ怂珟熂肮舻姆馓?。

鰲拜黨羽眾多,如果斬盡殺絕,勢必給清王朝的統(tǒng)治帶來極大的動蕩。康熙將首惡與脅從者分別對待,對于班布爾善、阿思哈、噶褚哈、泰璧圖等核心成員,非殺不可的,都下令處死,對于那些諂附而無大惡的多數(shù)黨羽,如蘇爾馬、巴哈等人,都予以從輕處置,從寬免死。這樣一來,既懲戒了奸黨,也分化瓦解了鰲拜集團的勢力,完滿地保證了大局的穩(wěn)定。

年僅16歲的康熙憑著他過人的聰敏、沉著、果敢和智慧,在最高權(quán)力頂峰的博弈中,施展了非凡的政治謀略,不但干凈漂亮地清除了鰲拜這個不可一世的權(quán)臣,徹底清除了反對勢力,而且能穩(wěn)定大局,真是難能可貴。

第三節(jié) 強干弱枝

縱觀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強盛的時期,往往就是君主能操控全局的時期。這些英明的君主,善于集權(quán),也善于用權(quán),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因此而富強。反之,當權(quán)臣當?shù)?,官僚體制腐敗的時候,君主的實際權(quán)力被分散,被他人濫用,結(jié)果自然是政治腐敗,經(jīng)濟衰退,王朝趨于沒落??滴踅梃b了歷史上的經(jīng)驗教訓,在統(tǒng)治初期,加強了自己掌握權(quán)力的力度,嚴格控制官僚系統(tǒng),為康乾盛世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親政初期,康熙主要面臨的是滿洲貴族勢力的阻礙。畢竟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在最初的幾十年間,帶有濃厚的貴族色彩,君主權(quán)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在中央,對君主決策制約最大的,就是八旗諸王以及議政王大臣會議。

議政王大臣會議是在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quán)后所創(chuàng)的親信重臣與宗室貴族共議政體制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努爾哈赤起兵初期,指定五位大臣,理政聽訟,處理有關(guān)政務,被稱為“議政五大臣”,此外還有十位大臣佐理國事。隨著諸子逐漸長大,也陸續(xù)成為專主一旗或?qū)V魅舾膳d浀呢惱铡⑴_吉,這些王子貝勒開始和五大臣共議國政。后金政權(quán)建立,形成了四大貝勒議政的制度,五大臣也漸被八大臣所代替。天命七年(1622年),努爾哈赤明確下令八位皇子為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第二年,又設(shè)八位大臣為副,籌劃軍事成敗,審議軍事得失。就形成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制度。這八大貝勒和八位大臣,在很多事情上有決定權(quán),不僅可以監(jiān)督皇帝,甚至可以決定廢立。但對于其中的個人,又有制衡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個人擅權(quán)和分裂行為發(fā)生。

皇太極即位,開始有計劃地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quán)力。他采用明朝制度,陸續(xù)設(shè)立六部、理藩院、都察院及內(nèi)三院等機構(gòu),取代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一些職權(quán)。多爾袞攝政時,大權(quán)獨攬,排斥、削奪諸王權(quán)勢,議政王大臣會議也被架空。但順治親政,為了共同對付多爾袞,恢復了諸王的權(quán)勢,增加了議政王貝勒大臣的人數(shù),如順治八年至十二年任命的議政大臣就多達30多人。其權(quán)力也得到很大擴張,甚至敢直接否定皇帝旨意。史書稱之為“國議”,記載說:“清朝大事,諸王大臣僉議既定,雖至尊無如之何”,“六部事,俱議政王口定”??梢哉f,這個時候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quán)力達到了頂峰。

八旗盔甲

康熙初年,四大臣輔政,權(quán)勢超過了議政諸王。輔臣甚至能決定諸王的升遷和繼承,所以諸王貝勒都唯命是從,有人甚至依附了鰲拜。鰲拜專權(quán),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控制議政王大臣會議實現(xiàn)的??滴趿辏?667年),鰲拜就是通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處死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的,盡管康熙強烈反對也無可奈何??滴跣闹敲?,于是在鏟除鰲拜集團之后,就開始整頓議政王大臣會議。一方面,他通過設(shè)立南書房、內(nèi)閣等機構(gòu)分散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職能,另外就是削減人數(shù),減少其實力??滴醢四辏?669年)八月,康熙就下令:“諸王貝勒之長史、閑散議政大臣,俱著停其議政。以后凡會議時,諸王、大臣,務須慎密,勿致泄漏。”此后又逐步地裁減議政王貝勒。

康熙十一年(1672年)時參加議政的宗室諸王有:和碩康親王杰書、和碩莊親王博果鐸、和碩安親王岳樂、多羅惠郡王博翁果諾、多羅溫郡王孟峨、掌宗人府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宗人府左宗正多羅貝勒察尼、多羅貝勒董額、多羅貝勒尚善等人。十二月,康熙先后批準了和碩裕親王福全、和碩莊親王博果鐸、多羅惠郡王博翁果諾、多羅溫郡王孟峨辭去議政職務,解除了他們的議政之權(quán)。其他的議政王貝勒也紛紛疏辭,但康熙為了保持穩(wěn)定,沒有批準。第二年發(fā)生三藩之亂,八名王、貝勒被派出領(lǐng)軍,議政的人數(shù)減少,于是康熙再次命和碩裕親王福全、和碩莊親王博果鐸再次參與議政。

平定叛亂實際上是一次對領(lǐng)軍將領(lǐng)的真實考驗。很多王、貝勒養(yǎng)尊處優(yōu),缺乏指揮才干,陸續(xù)受到懲處??滴跽J為,其中只有少數(shù)人“盡心王事,已著勞績”,大多數(shù)表現(xiàn)都不好,于是,命議政王大臣等舉太祖、太宗軍法,陸續(xù)“嚴行議罪”。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二月,八名出征的王、貝勒中,有五名被削爵、罷議政、解宗人府職。這是對滿洲貴族的一次較大打擊。

博果鐸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八月,康熙又下令罷免了和碩莊親王博果鐸的議政權(quán)力。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因安親王岳樂隱瞞一外蒙古喇嘛,經(jīng)宗人府等衙門議奏,革去其議政及掌宗人府事??滴醵拍辏?690年)十一月,因在烏蘭布統(tǒng)之戰(zhàn)的失誤,罷大將軍、裕親王福全和恭親王常寧的議政職權(quán)。這樣一來,原有議政宗室王貝勒中只剩下了康親王杰書一人。而杰書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死后,至康熙朝終,實際上已經(jīng)沒有了議政王。所以《清圣祖實錄》中,只稱議政大臣會議,而不再提議政王。

從議政王大臣會議到議政大臣會議的轉(zhuǎn)變,也是康熙削奪特權(quán),集中皇權(quán)的一個重要轉(zhuǎn)變。不只是人數(shù)的變化和身份的變化,其議政方式也發(fā)生了根本變化。議政大臣人數(shù),由康熙根據(jù)需要,加以增減,大體限制在六部及理藩院滿尚書、都察院滿左都御史、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及八旗滿洲都統(tǒng)的范圍之內(nèi)。議政程序,一般由皇帝決定該議之事,滿大學士于議政大臣會議傳達諭旨,令其議奏。議覆返回后,大學士于皇帝御乾清門聽政時,面奏請旨,由皇帝最后裁決。這樣,康熙嚴格控制了會議的內(nèi)容,使之成為自己掌握下的一個普通議政機構(gòu)。

與此同時,康熙在其他方面也開始削弱諸王的特權(quán)。由于諸王都是八旗的旗主,有一定的實力??滴跫纫S護八旗的戰(zhàn)斗力,又要強化自己的直接控制,主要目標就放在了皇帝不能直接掌控的下五旗上。主要措施有:

一、嚴禁諸王府利用特權(quán)壟斷貿(mào)易。八旗內(nèi)部有濃厚的主奴關(guān)系,很多旗下奴仆經(jīng)常打著主人的旗號,或受主人指使,招搖撞騙,為非作歹。對這種情況,康熙采取嚴厲控制,他下令:凡有此類事件發(fā)生,“在原犯事處立斬示眾,該管官革職”,宗室公以上、王以下家人,則分別罰銀700兩至1萬兩不等,交宗人府從重議處,其家務官都要革職,如果地方文武官不行查拿,也一律革職。

二、嚴禁諸王及旗下大臣勒索官員及干預地方事務。滿族內(nèi)主奴關(guān)系往往是終身的,即使朝廷任命旗下的人為高官,其對原來的旗主,仍然是奴仆。為了防止諸王、旗主用這種關(guān)系控制地方,擴張權(quán)勢,康熙下令要“嚴拿具奏,將主使之人究出,從重治罪”。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他下令吏、兵、刑三部會同都察院會議制定《旗下人出境干求處分則例》,規(guī)定:“旗人私往外省地方,借端挾詐,囑托行私,犯擾小民等弊者,系平民,枷號三月,鞭一百;系官,革職,鞭一百,不準折贖。失察之佐領(lǐng)罰俸三月,驍騎校罰俸六月。其差遣家仆之人系閑人鞭一百,系官革職。差去之仆,枷號一月,鞭一百?!?/p>

三、議處犯罪諸王,削爵。在平定“三藩之亂”期間,很多親王、貝勒表現(xiàn)不佳,有的“觀望逗留,不思振旅遄進”,有的“干預公事,挾制有司,貪冒貨賄,占踞利藪”,還有人“攘奪焚掠,種種妄行,殊乖法紀”。康熙大為不滿,借機削權(quán)。八位領(lǐng)軍親王、貝勒中,寧南靖寇大將軍順承郡王勒爾錦、揚威大將軍簡親王喇布、定西大將軍貝勒董鄂、安遠靖寇大將軍貝勒察尼及貝勒尚善五人被削爵,大將軍康親王杰書被罰俸一年,只有安親王岳樂、信郡王鄂札因為指揮有方,立下戰(zhàn)功而受到獎賞。

四、重新制定宗室王公襲爵法。清初為了優(yōu)寵功臣,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之子,年至十五,一概予以封爵。實際上,隨著國家漸趨安定,襲爵的人從來沒有臨陣經(jīng)驗,更談不上立功,輕輕松松就當上了王或者貝勒,養(yǎng)成了驕縱習氣??滴跽J為這種做法不但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反而對于培養(yǎng)新的人才不利。他曾對岳樂說:“朕觀此中絕少成材者……其所以致高位者,不過承祖、父之蔭耳,曾有著績行陣者耶!我先世曾見此輩否?”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二月,他命議政王貝勒大臣等確議改革辦法。最后制定了新的襲爵制度: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之子,“年至二十,辨其文藝、騎射之優(yōu)者,列名引見,請旨授封。惟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有薨逝者,即準一子襲爵,不俟歲滿”。通過這個制度,康熙取消了宗室王公原有襲爵特權(quán),將決定其襲封的權(quán)力收歸自己手中。

五、扶植兄弟、皇子,分其權(quán)勢。相比于其他諸王、大臣,兄弟和皇子同皇帝的關(guān)系自然要親近得多,也可信任得多。為了進一步平抑諸王特權(quán),康熙改變“軍功勛舊諸王”統(tǒng)兵征伐的慣例,委任皇親出征,如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征噶爾丹,都是以皇兄、皇弟、皇子為帥,借此排斥了開國諸王子孫獨攬用兵之權(quán)的傳統(tǒng)。到了晚年,他更是直接任命皇子管理旗務??滴跷迨吣辏?718年)十月,康熙指責各旗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有的“起家微賤,專意徇庇”,耽于安逸,曠廢公務,因而指定皇七子淳郡王允祐辦理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旗務,皇十子敦郡王允辦理正黃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旗務;皇十二子貝子允祹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旗務,大大削弱了旗主王、貝勒的權(quán)力,加強了皇室對軍隊的直接控制。

枝葉過于茂盛,必然威脅到主干,清初的幾次大動蕩,都與此有關(guān)。對此,康熙看得很清楚,他說:“天下大權(quán),當統(tǒng)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于人,則斷不可行,所以無論巨細,朕必躬自斷制,早夜焦勞,而心血因之日耗也?!?/p>

康熙所要建立的,就是一個君主集權(quán)的政治體制,無論是什么力量,只能受權(quán)于君主,而不能威脅皇權(quán)。這是保證天下安定,避免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的一個大前提。通過一系列“強干弱枝”的措施,康熙削奪了八旗諸王的權(quán)力,實現(xiàn)了天下大權(quán)統(tǒng)于一身的君主專制。使得清朝的統(tǒng)治自他之后,皇權(quán)得到了真正的鞏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