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始皇:沙丘宮上月昏黃

大師的巔峰時刻:政治家卷 作者:韓聯(lián)社 著


秦始皇:沙丘宮上月昏黃

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政。前246~前210年在位。戰(zhàn)國時秦國國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年十三即位。親政后,鎮(zhèn)壓嫪毐(lào ǎi)叛亂,免呂不韋相。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將進(jìn)行統(tǒng)一戰(zhàn)爭,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自稱始皇帝,取消分封,推行郡縣制,統(tǒng)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大修馳道,焚書坑儒,銷毀民間兵器。北擊匈奴,修長城;南定百越,溝通水系。奠定了中國兩千余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人們腦海里一瞬間閃過的念頭,稱為“一閃念”,迅疾如閃電劃過天空,轉(zhuǎn)瞬即逝,消失于波瀾起伏的紛亂思緒里;它映射到客觀世界,究竟會帶來怎樣的現(xiàn)實危害呢?——恐怕沒人能說得清楚。

對于天底下億萬草木之人而言,那些在煩惱人生中出現(xiàn)的“一閃念”,不過平淡如斯,平常如歌;然而,對于那些歷史巨人們,譬如,古代的帝王將相,他們在特定歷史時刻的“一閃念”,有時候卻會演繹出電閃雷鳴、山呼海嘯般的歷史悲劇,造成天崩地坼、血流成河之悲慘現(xiàn)狀,葬送好不容易打下來的萬里江山。

此刻,讓我們穿越時空,追溯歷史,回到公元前210年那個遙遠(yuǎn)的冬天。那是農(nóng)歷十月,白雪未落,寒風(fēng)吹拂。在大秦帝國都城咸陽,天光依然豁朗,大地依舊沉浮,秦始皇帝嬴政遙望藍(lán)天,俯視大地,決定第五次巡游天下。他令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師,料理政務(wù),帶著自己最信任的幾位左膀右臂,左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將軍蒙毅,一起出京巡游。其余大批文武百官,一律扈蹕(hù bì)隨行,其車駕儀仗,輝耀天地,鑾駕車騎曳起的滾滾塵煙,勢如野馬,遮天蔽日。

正當(dāng)鑾駕臨行之際,皇帝的少子胡亥跑到父皇跟前,再三要求隨行。20歲的胡亥稚氣未脫,玩心正盛,萬分渴望跟隨父皇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在諸位皇子中排名第十八,其生母姓甚名誰,已不可考;他自幼跟隨趙高學(xué)習(xí)法律與書法,對這個聞名古今的大惡人,是否有些情感與心理依賴,不得而知。以往皇帝出行巡游,從來不帶皇子,今次胡亥再三乞求,令這位天下之至尊頗感糾結(jié)。他對皇子們向來十分嚴(yán)厲,弄得皇子們在他面前一律噤若寒蟬,只有這個小兒子胡亥敢于近前撒賴。他不欲助長胡亥的游玩之心,可是看著他乞求的眼神,又不忍心加以拒絕。嬴政作為一個父親,對最小的兒子,內(nèi)心里也是稍微有些寵愛呢。在他眼里,胡亥天真單純,像一張白紙,或者一方白璧,雖然稍顯癡頑無賴,畢竟瑕不掩瑜。此刻,一個忽明忽暗把握不定的念頭,在皇帝腦海里恍然閃過:可,還是不可?

這時,中書府令趙高正站在旁邊,這個一眨眼一個壞主意的家伙,看到皇上猶豫不決,便大膽開口為胡亥求情,說少子一心想著路上照顧皇上呢,一片孝心蒼天可鑒呀。話雖輕巧,卻觸動了一個父親的心靈。世界上哪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恭順孝敬呢?嬴政雖然被譽為“千古一帝”,畢竟也是血肉之軀,也有舐犢之情。經(jīng)過片刻遲疑,向來說一不二鐵嘴鋼牙的秦始皇,居然點頭同意了。

就這樣,胡亥在最后時刻,搭上了父皇第五次巡游天下的末班車,他的興高采烈,可想而知;然而,如日中天的大秦王朝,卻為了秦始皇恍然之間的“一閃念”,為之震動了許久,許久;中國歷史的天空,似乎也隨之黯淡了一瞬;遼闊的中華大地,也為之晃搖了片刻。

歷史證明,秦始皇在這一剎那間的猶豫,以至于最后點頭同意胡亥隨行,給大秦王朝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滅頂之災(zāi)。這一微不足道的舉動,為日后始皇帝遽崩沙丘宮,奸賊趙高勾結(jié)左丞相李斯,發(fā)動“沙丘宮政變”,扶立胡亥篡奪帝位,埋下了重大禍根。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由此走向了動亂與崩潰,其迅疾垮臺猶如巨石滾落山崖,崆峒巨鳴,勢不可當(dāng)。嗚呼!歷史之利箭,只在一瞬間,就咔嚓一聲,擊中了秦始皇腦海中的一閃念,如此輕巧,又如此具有毀滅性。對這個導(dǎo)致秦王朝發(fā)生宮廷政變、引發(fā)天下動亂,進(jìn)而改變了歷史進(jìn)程的短暫時刻,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中只留下了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

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鑾駕沿著帝國交通要道——秦楚大道,奔赴東南方向?;实垡恍杏啥汲窍剃柍霭l(fā),迤邐直奔武關(guān)而來。武關(guān)位于陜西丹鳳縣東武關(guān)河北岸,乃帝國要沖,地勢峻拔,與函谷關(guān)(位于河南靈寶市北)、蕭關(guān)(位于寧夏固原縣東南)、大散關(guān)(位于陜西寶雞市南大散嶺上),并稱為“秦之四塞”。

這條穿越武關(guān)要塞而南下的秦楚大道,是秦國都城咸陽通往全國的九條馳道之一,馳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秦始皇登基稱帝之初,即舉全國之力,大規(guī)模修筑馳道,一方面,溝通了全國各地陸路暢通,促進(jìn)交通發(fā)達(dá)與經(jīng)濟(jì)繁榮;另一方面,秦始皇可以通過馳道往來,威加海內(nèi),鎮(zhèn)服四方。實際上,所謂馳道乃“天子之道”,即漢代所說的“中道”,屬于皇帝的專用車道,不但老百姓不許上路,甚至連朝廷大臣、皇親國戚,都不能隨意闖入。秦始皇沿著四通八達(dá)的“天子之道”,先后五次巡游全國,卻只有一次西游,其余四次,都是前往東方巡游。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一邊倒”的情形,可能與東南方向存在著某種神秘力量有關(guān)?!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記載,秦始皇經(jīng)常遙望南天,口中喃喃自語,說“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借東游之舉“以厭之”。此處之“厭”做動詞,指一物壓在另一物身上,引申為彈壓之意也。至于這種無形無味的所謂“天子氣”究竟來自何方,他沒有細(xì)說,太史公也沒做解釋,后人只能存疑了。秦始皇屢次萬里奔波東方,希望自己這位真龍?zhí)熳蝇F(xiàn)身江湖,以湮滅那股“天子氣”,鞏固帝國的萬里江山。而他一生的最后一次出游,亦即第四次出巡東方,卻意外地成了他告別這個繁華世界的“永訣之旅”。這一點,是氣吞山河睥睨(pì nǐ)一切的秦始皇萬萬沒有料到的。究竟是不是那股妖異淫邪的“天子氣”從中作祟,我們不得而知;但秦國從此陷入動亂,走向衰亡,卻是鐵一般的歷史事實。

皇帝的鑾駕在峰嶺錯落的武關(guān)盤桓數(shù)日,開始沿著蒼茫原野南下,乘船渡過漢水,于十一月來到云夢九嶷山,在蕭蕭寒風(fēng)里遙祭大舜。

離開云夢,皇帝一行浩浩蕩蕩,沿長江而下,一路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登上會稽山,祭祀大禹,然后沿海岸北上,直達(dá)山東瑯琊的滔滔大海邊。秦始皇一生鐘情大海,曾經(jīng)數(shù)次繞海巡游,飽覽大海風(fēng)光的同時,更加向往著傳說中的海上三座神山——蓬萊、瀛洲、方丈。

自從登基稱帝那天起,秦始皇就孜孜不倦地追求長生不老,狂食丹藥,那些裝神弄鬼怪迂茍合的神仙方士,紛紛蒼蠅一般擁入,把他忽悠得昏天黑地,頭暈?zāi)垦?。這些嘴巴抹油呼風(fēng)喚雨撒豆成兵的騙子們,把貪生怕死的皇帝搞得萬分癡迷,賜給他們無數(shù)金銀財寶和一連串耀眼的封號?;实凵磉叺姆绞?,盧生、侯生、徐福等人,鼓動三寸不爛之舌信口雌黃,上天入地為皇帝尋求仙人與仙藥,耗費了大量金銀財寶,卻始終沒見到神仙的一絲蹤影。侯生當(dāng)初是韓國人,以大忽悠聞名四方;盧生是燕國人,他聲稱皇帝身邊有惡鬼出沒,惡鬼避,真人出,導(dǎo)致皇帝在咸陽周圍大起宮殿,行蹤詭秘,脫離群臣,性情愈加孤僻。

徐福是瑯琊(今山東諸城)人,海邊出生,海邊成長,正是這個傳說中的神人,創(chuàng)造出了海上三神山的童話。他上書秦始皇,稱海中有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縹緲奇幻,軒廊仙閣,神仙飄忽往來,長生不死之丹藥,就在云間閃爍。秦始皇讀罷,如癡如醉,即刻賞賜大量財寶,命他入海尋仙,求取丹藥。徐福諾諾連聲,擎著皇帝御賜寶物而去,說是奉命尋仙,卻似泥牛入海,一直沒有回京復(fù)命。根據(jù)民間傳說,這位徐福先生后來奉皇命帶領(lǐng)三千童男童女,乘樓船入海求仙,后來卻不知所終,有人說是遭遇海難,命喪大海;有人說是隨風(fēng)飄到了日本列島,繁衍生息,徐福及其三千童男童女,從此就成為日本人之先祖。只是,這個神乎其神的民間傳說,可信度并不高。

湊巧的是,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來到瑯琊海邊時,竟然邂逅了這位口若懸河的大嘴徐福。皇帝令徐福前來見駕,詢問仙藥何在。徐福唯恐觸怒皇上丟掉小命,撲通跪倒,撒謊說:“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愿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睂τ谛旄5臐M口胡話,以及這條莫須有的“大鮫魚”,皇帝卻深信不疑,他當(dāng)夜酣然入夢,夢見自己與一個其形如人的海神惡戰(zhàn),醒來請博士釋夢,這位博士大約早就被徐福收買了,胡謅說水神不可見,令大魚蛟龍為偵探,只有除掉這個惡神,則善神可至,仙藥可得也。為了得到長生不死之藥,秦始皇親自登船,持弓執(zhí)箭,追殺巨魚。這場海上的人與魚之戰(zhàn),荒唐得近乎可愛,娛樂得近似傳奇;皇帝在驚濤駭浪之中,威風(fēng)凜凜傲立船頭,張弓搭箭,時刻準(zhǔn)備射擊,這幅秦始皇帝戰(zhàn)惡龍的畫面,像一幅古跡斑斑的歷史剪影,是如此的生動美妙!可惜的是,海上雖然風(fēng)起浪涌,卻始終不見巨魚蹤影,皇帝不肯罷休,從瑯琊一直追到芝罘(今山東煙臺附近),忽然發(fā)現(xiàn)海上巨浪起伏,巨魚隱約現(xiàn)身,皇帝勇猛出擊,射殺了這條巨魚。仰天大笑的同時,秦始皇忽然感到腦袋一陣暈眩,疲憊之波如濤似浪,開始在周身彌漫。這場人魚之戰(zhàn),從瑯琊一路追到芝罘,在海浪中顛簸了一千余里,對于年屆五旬的秦始皇而言,實在是太過冒險,太過勞累啦,以至于鑾駕抵達(dá)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的時候,他就轟然病倒了。

時令已進(jìn)入第二年的夏天,灼熱的陽光,開始明晃晃照耀大地,萬物滋滋生長,欣欣向榮。秦始皇望著驛動的御輦外明亮的陽光與廣袤的綠野,痛感身心俱疲帶來的力不從心。發(fā)病之初,他尚能勉強(qiáng)堅持餐飲,料理政事,等到了沙丘(今河北廣宗縣西北)之時,病情愈加沉重,臥病不起,進(jìn)食艱難,渾身難受猶如抽筋拔骨,呈現(xiàn)出奄奄一息的瀕危之狀。沙丘距離都城咸陽還有1400多里,繼續(xù)前行,已無可能,留在這里,缺醫(yī)少藥,一旦駕崩,那還了得?——怎么辦呀,怎么辦?到了這個危急時刻,皇帝身邊的一干高級隨從,李斯趙高胡亥等,一個個都慌了手腳,不知所措,最后只得讓病入膏肓的皇帝,住進(jìn)了沙丘行宮之中。

鬼魅一般的大秦中車府令趙高,在秦始皇駕崩的危急時刻,策劃發(fā)動了震驚天下、震驚中國歷史的“沙丘宮政變”,一舉傾覆了聲勢烜赫的大秦王朝!

追根溯源,秦始皇這位威震中外的千古一帝,卻是源自一個天才商人的驚天策劃。這位擎天蹈海的天才商人,就是秦始皇曾經(jīng)的仲父呂不韋。

讓我們先沿著大秦皇統(tǒng),進(jìn)行一下簡單追蹤——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的兒子,秦莊襄王原名異人,世稱子楚,是秦昭王的孫子、秦孝文王的兒子。秦昭王是個賢明君主,他在位期間,秦國疆域得到擴(kuò)張。秦昭王的兒子秦孝文王作為太子時,被稱為安國君。這位安國君貴為太子,妻妾成群,生有20余個兒子,子楚排行居中,子楚之母夏姬并不得寵,在安國君的諸多兒子中,子楚屬于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若按照大秦江山正常的傳承程序,子楚根本沒有機(jī)會靠近王位,不過是一個稀松平常的公子哥兒,在皇親國戚的行列之中自生自滅罷了。然而,有時一些匪夷所思的機(jī)遇,卻會光顧那些暗淡無光的星辰。這的確也是一個無法解釋的謎團(tuán)。子楚命運的轉(zhuǎn)機(jī),居然來自一次陰差陽錯的“發(fā)配”。

那一年,年少的子楚受到爺爺秦昭王召喚,得到的恩賜,卻是將他發(fā)配到趙國去做“質(zhì)子”。所謂質(zhì)子,其實就是人質(zhì),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互相交往的一件“信物”。經(jīng)過多年混戰(zhàn),國與國之間的仁義與誠信,已消亡殆盡,背信棄義之舉,爾虞我詐之事,多如牛毛。弱國為取得強(qiáng)國信任,進(jìn)而謀求擴(kuò)大自己的生存空間,就派遣人質(zhì)到強(qiáng)國作為抵押;那些有資格充當(dāng)人質(zhì)的人,一般都是皇親國戚,多為王子或世子,故稱質(zhì)子。強(qiáng)國為取得弱國的服從與支持,有時候不惜屈尊賠笑,遣子為質(zhì),以示友好。子楚被送到趙國充當(dāng)人質(zhì),無疑屬于這種情況。因為就國勢國力而論,秦國比趙國要強(qiáng)盛得多。秦穆公在百里奚、蹇(jiǎn)叔等賢臣輔佐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秦昭王也是一個頗具韜略的政治家,在位期間縱橫捭闔,不斷開疆拓土。強(qiáng)盛的秦國居然質(zhì)子于相對弱小的趙國,顯然只是個權(quán)宜之計,其背后肯定蘊含著某種軍事政治圖謀。

秦昭王把孫子子楚派遣到趙國做人質(zhì),不久就遠(yuǎn)遠(yuǎn)拋到腦后了。子楚的老爹安國君對他也漠不關(guān)心,后來秦國違背盟約,數(shù)次與趙國交戰(zhàn),作為人質(zhì),子楚當(dāng)然受到了牽連,不僅得不到正當(dāng)禮遇,還經(jīng)常遭到趙人的憎恨與奚落。至于秦國諸臣,似乎早就忘記了這位客居趙國的秦公子,給他的各項費用少得可憐,弄得子楚生活異常窘迫,“車乘進(jìn)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一個人在邯鄲過著飽閱白眼、備受冷落的清苦日子,完全成了一個流落異國他鄉(xiāng)的寒酸公子。

秦國公子子楚在趙國如此落魄,像邯鄲古橋之下的一滴冷水,像蕭瑟秋風(fēng)里的一片枯葉,這種可憐情形,卻引起了一個人的關(guān)注。這個人,正是趙國天才商人呂不韋。

呂不韋(?~前235),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戰(zhàn)國末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富可敵國的陽翟(今河南禹州市)巨商。他主編的《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各派學(xué)說,“兼儒墨,合名法”,在中國思想史上影響巨大,他也因此成為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然而,呂不韋聞名于世的,卻是他創(chuàng)造的“奇貨可居,謀取強(qiáng)秦”之古典傳奇。

呂不韋的經(jīng)商天才,可謂經(jīng)天緯地。他游走江湖,低買高賣,財貨源源不斷,暴利滾滾而來,贏得了家財萬貫,富可敵國。他搏擊商海之韜略,一曰抓大放小。商海之內(nèi),巨鯨出沒,神龍遨游,盡為捕獲之暴利,至于那些魚游蝦戲,盡可觀覽,不必一網(wǎng)打盡,此之謂抓大放小也。二曰囤積居奇。所謂奇貨可居,其實是一場商海豪賭,以出奇制勝牟取暴利。奇貨之奇,不在于價值千金,而在于可遇不可求,猶如一場重大戰(zhàn)役稍縱即逝的決勝之機(jī)。只有那些不懼風(fēng)險的賭徒冒險家,才有可能抓住稍縱即逝的千載良機(jī),化腐朽為神奇,創(chuàng)造出一番宏偉事業(yè)。

呂不韋來到邯鄲經(jīng)商,邂逅了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奇貨”——秦公子子楚。這位落魄的秦公子身上,蘊藏著不可估量的商機(jī)。他當(dāng)即決定,要全力以赴經(jīng)營這件千載難逢之“奇貨”,以牟取大可彌天的利益。自古以來,商海弄潮,有三重境界:其一曰謀物,孜孜于貨物買賣,萬般辛苦,謀取小利;其二曰謀人,人脈即財源,抓住那些手握實權(quán)的官員,則財源茂盛達(dá)三江矣;其三曰謀國,商人謀國,必以利為,然而,作為商人,在那個重農(nóng)輕商的時代里,即使富可敵國,不過商賈之流,謀國則難矣哉。

在呂不韋看來,眼前的子楚,商機(jī)無限,熠熠放光。在他身上進(jìn)行一筆政治投資,助其登上秦王寶座,不就實現(xiàn)乾坤大挪移攫取秦國了嗎?這不僅是風(fēng)險巨大的政治投資,更是生死攸關(guān)的政治賭博。事情成功,好事全來,一旦失敗,必然導(dǎo)致難以預(yù)測的血光之災(zāi)??!他瞬間被自己這個驚天策劃弄得有些心神不寧起來。于是,他來征求老父的意見。

“種田一年能獲利多少?”

“獲利十倍。”

“投資經(jīng)營珠寶買賣呢?”

“獲利百倍。”

“如果投資政治,立君主,定國家,又能獲利多少?”

“這個……可就無法估量啦!”

呂不韋把進(jìn)行政治投資,幫助子楚登上秦國王位的計劃稟告父親。老呂嘬著牙花子,斟酌了許久,許久……最后點頭同意了。

第二天,呂不韋就去找子楚,實施這一驚天策劃。他對子楚說,秦昭王老了,安國君為太子,太子寵愛的華陽夫人并無子嗣,太子要立嗣,非出華陽夫人莫屬。公子您有兄弟20多人,又不受太子重視,長期在趙國做人質(zhì),一旦昭王駕崩,安國君繼位,您有希望爭奪太子之位嗎?

子楚默然良久,只好搖頭嘆息:“為之奈何?”呂不韋為子楚指出了兩條出路:一、出資讓他疏通關(guān)系結(jié)交賓客,網(wǎng)羅人脈;二、出資為他到秦國游說,疏通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他為嗣。子楚聞言,叩頭拜謝:“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至此,這筆政治交易的談判,宣告結(jié)束。華陽夫人出生于楚國,為博得夫人好感,異人舍棄本名,改稱子楚。呂不韋先拿出五百金送給子楚,作為日常生活和交結(jié)賓客之用,再拿出五百金采買珍奇玩物,自己帶著西去秦國游說。經(jīng)過百般努力,上下疏浚,左右捭闔,安國君最后答應(yīng)了華陽夫人的請求,并與之刻符為信,約定立子楚為王位繼承人,為他送去大批錢財,并請呂不韋加以輔佐。自此,子楚作為秦國太子之嗣,譽滿諸侯。

事情如此順利,大功初步告成,呂不韋的躊躇滿志,猶如江海四溢,呼嘯有聲。嘚瑟弄清嘯,飽暖思淫欲。他挑選了一個能歌善舞、姿容曼妙的邯鄲女子為妾。這位艷若桃花的趙國女子,在歷史上并未留下姓名,史稱趙姬,趙國歌姬也。一天,子楚應(yīng)邀來到呂府,與恩人呂不韋暢飲,酒酣耳熱之際,呂不韋令趙姬佐酒獻(xiàn)舞,只見趙姬笑顏如花,紅唇滴露,舞步蹁躚,子楚竟看得呆了,以至于呂不韋端著酒杯竊笑起來……子楚乘著酒意,當(dāng)場索要此女,呂不韋聞言大怒,滿臉泛朱,轉(zhuǎn)念一想,既然已經(jīng)為他耗盡家產(chǎn),又何必憐惜一紅顏女子耶?于是,轉(zhuǎn)怒為喜,當(dāng)場奉送,子楚喜出望外,連忙攜著美女返家。不久,趙姬生下一子,這就是嬴政。對于嬴政的出生,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的記載是——呂不韋“欲以釣奇,乃遂獻(xiàn)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嬴政出生那年,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這個日子,無論對于大秦王朝,還是對于中國歷史,都極為重要。

第二年9月,秦國出兵圍攻趙國,進(jìn)而合圍都城邯鄲,趙國欲誅殺子楚,以為報復(fù)。呂不韋見情勢危急,向防守官吏行賄六百金,幫子楚逃出邯鄲城,投奔圍城秦軍,輾轉(zhuǎn)返回秦國。趙國聞知子楚返秦,乃追殺趙姬與其子嬴政。趙姬乃邯鄲富豪之女,母子被娘家神秘掩藏,居然躲過了趙軍的搜捕。

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昭王薨逝,太子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這時候,秦趙關(guān)系已經(jīng)緩和,趙國就把趙姬母子送歸秦國。9歲的嬴政,第一次踏上了列祖列宗的國土。他在出生地邯鄲,度過了童年歲月,父親的倉皇逃亡,母親的流離藏匿,都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創(chuàng)傷,以至于過了許多年,到了他登上王位19年之后的公元前228年,他以趙國征服者的身份駕臨邯鄲城,卻是心底仇恨的一次大爆發(fā),“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坑之”,把那些當(dāng)年迫害他們母子的人,統(tǒng)統(tǒng)坑殺了!

秦孝文王在位時間極短,先照慣例服喪一年,第二年十月正式即位,即位三天就死掉了。對于他的死因,史無記載,傳說他是飲用了子楚進(jìn)獻(xiàn)的美酒后猝死的。無論如何,他只如流星一閃,就熄滅在了浩渺無垠的時空里了。太子子楚隨后繼位,是為秦莊襄王,并立趙姬為后,嬴政隨之成為太子。秦莊襄王一上臺,便任用呂不韋為相國,封為文信侯,食邑洛陽10萬戶。三年后,即公元前246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嬴政順理成章登上了秦王寶座。

為了讓嬴政施展其雄才大略,歷史的步履,是如此的緊迫與急驟??!秦孝文王登上王位只有三天,轉(zhuǎn)瞬即逝;秦莊襄王在呂不韋與趙姬的陰影之下,蹉跎三載,了無建樹,即告命絕。

西漢著名政論家賈誼在有名的《過秦論》中,對秦始皇的評論是——“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棰拊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賈誼所謂“六世之余烈”,自秦始皇的老爹秦莊襄王子楚上溯,秦孝文王、秦昭襄王、秦惠文王、秦孝公、秦獻(xiàn)公,蓋六世矣。這里的“六世”之說,顯然只是個概數(shù)。秦始皇嬴政,正是踏著先祖征服世界的凜凜足跡,裹挾著先祖吞并天下的虎豹雄心,登上了歷史舞臺。

嬴政13歲登基,那是公元前247年;21歲親政,已經(jīng)是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漫長的9年時光,是這位一代秦王蓄勢待發(fā)、磨刀霍霍的煎熬時期。

在這期間,相國呂不韋獨攬朝政,威福自專,嬴政尊之為仲父,盡管他的凌厲目光中,偶爾射出幾絲不屑;趙姬雖然晉升太后,卻成了寡婦,與老相好呂不韋暗通款曲,“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隨著嬴政年齡增長,目光漸漸如炬,并不時閃出火焰,呂不韋開始意識到,他與太后這樁桃色游戲,蘊藏著巨大危險。

每思及此,呂不韋就止不住冷汗橫流,雙股戰(zhàn)栗,為避禍,他絞盡腦汁,使出了一條“李代桃僵”之計:呂不韋找到了一個名叫嫪毐的家伙,此人乃市井無賴,為人陰詐賊猾,呂不韋先將他招為府上舍人,不久,呂不韋詐稱嫪毐是重刑犯,下令處以宮刑,又串通太后賄賂行刑官,并不施行閹割之術(shù),只將嫪毐拔盡胡子、眉毛,打扮成太監(jiān)模樣,進(jìn)獻(xiàn)太后。這個市井無賴爬到太后的錦繡臥榻之上,不久,太后懷孕了,為了掩人耳目,謊稱神靈指示應(yīng)當(dāng)隱居,與嫪毐一起移居雍城別宮。幾年內(nèi),太后為嫪毐先后生下了兩個兒子。

嫪毐在博得太后歡心后,野心極度膨脹,他與太后暗中商定,等秦王一死,便令自己的小兒子繼承王位,自己掌控天下。嫪毐還依仗太后恩寵,拼命撈取政治資本,被封為長信侯,先得到山陽(今太行山東南部)作為封地,后來又把河西(今陜西東南部)和太原(今山西中部)二郡置之麾下,并冠冕堂皇地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國中之國——“毐國”,他成了秦國的顯赫權(quán)貴,一批批馬屁精嗡嗡撲來,當(dāng)時的衛(wèi)尉竭、內(nèi)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齊等20多名朝廷高官,紛紛投到嫪毐門下,許多人打破頭爭當(dāng)嫪毐府上舍人,他的家奴達(dá)到了數(shù)千人。

令呂不韋大跌眼鏡的是,他的齷齪陰謀,也為自己增加了一個實力強(qiáng)勁的政治對手。由于嫪毐的意外崛起,在秦王朝內(nèi)部,形成了三股實力強(qiáng)大的政治勢力:一是以秦王嬴政為首的“王黨”,二是以呂不韋為首的“相黨”,三是以嫪毐為首的“后黨”。盡管年輕的秦王尚未親政,畢竟嬴政非等閑之輩,在他的周圍,聚集了大批英才,嬴政像一條盤踞峭石隱忍度日的蝮蛇,不動聲色,卻時刻準(zhǔn)備伺機(jī)置對手于死地。呂不韋為相多年,人脈廣泛,《呂氏春秋》蜚聲海內(nèi),門客眾多,英才云集,但鑒于秦王漸漸長大,親政之日愈來愈近,不敢輕舉妄動,只有屏息靜氣,坐以待變;愚蠢的嫪毐忘乎所以,為所欲為,游嬉無度極盡享樂,賣官鬻爵中飽私囊,結(jié)黨營私以逞篡國野心……

俗語云:上帝讓誰滅亡,必先讓誰瘋狂。嫪毐的瘋狂舉動,已經(jīng)為自己掘好了墳?zāi)埂^D(zhuǎn)眼之間,歷史進(jìn)入秦王政九年(前238),秦王嬴政21歲了,親政之日來臨,按照慣例,秦國要為他舉行聲勢浩大的加冕典禮。地點就在遠(yuǎn)離咸陽數(shù)百里的雍城。

加冕這一天,秦王嬴政頭戴王冠,身佩長劍,虔誠地向列祖列宗行禮致敬。從此刻開始,秦國之興衰、百姓之安康,以及列祖列宗統(tǒng)一中國雄霸天下的大業(yè),都系于嬴政一身了。一身系天下,利劍掃中國,這一重大的歷史時刻,就從這一天開始了!

然而,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嫪毐作為秦王朝肌體上的“毒瘤”,已經(jīng)毒汁四濺,危害甚烈了。這個狂徒的狼子野心,在秦王加冕禮之后的酒宴上,已經(jīng)按捺不住。當(dāng)時,長信侯嫪毐與中大夫顏泄飲酒賭博起爭執(zhí),嫪毐暴跳如雷,惡狠狠掌摑顏泄,破口大罵道:“老子是國王假父,你狗膽包天,敢與老子抗?fàn)?!”顏泄嚇得要死,抱頭鼠竄,遂向秦王告發(fā)了嫪毐與太后的陰謀。秦王厲聲怒吼,立命大軍火速出擊。一場短兵相接的平叛戰(zhàn)斗,隨即打響。嫪毐情知有變,索性扯旗造反,帶領(lǐng)一群蝦兵蟹將發(fā)動叛亂,早被奔騰而至的秦王大軍打得人仰馬翻,徹底覆滅。狂怒的嬴政嚴(yán)令趕盡殺絕,不得放走一個叛賊!為了母后顏面,嬴政吩咐留下嫪毐一條狗命,實施閹割,等他痊愈之后,拉到咸陽大街上裸體游街示眾,以證明嫪毐乃太監(jiān)真身,根本不可能與太后發(fā)生齷齪茍且之事。如此掩耳盜鈴,實屬萬般無奈。隨后,作惡多端的嫪毐被秦王車裂處死,夷滅三族,他的一干黨羽,一律梟首示眾,受其牽連的4000余家,全部奪爵流放房陵(今湖北房縣)。盡管如此,似乎也無法宣泄嬴政胸間的狂濤怒浪,他無法原諒令他蒙受如此奇恥大辱的太后,命令將太后與嫪毐生的兩個兒子裝入麻袋,亂棍打死,并將太后隔離在雍城宮殿里,不許離開半步。

這一番惡狠狠血淋淋的大屠殺,盡管有些暴戾,也是勢所必然。嫪毐集團(tuán),惡行累累,罪有應(yīng)得。對于嬴政虐殺兩個同母異父弟弟,圈禁生母趙太后,時人多有微詞,后人也多有批評。其實,秦王作為一國之君,時代英豪,遭受一個市井無賴嫪毐如此羞辱戲弄,太后其罪大矣,隔離圈禁,實在是咎由自取。不過當(dāng)時,群臣認(rèn)為君主斷絕母子之情,有悖國統(tǒng)人倫,紛紛進(jìn)諫,秦王厲聲拒絕,公然宣稱:為太后進(jìn)諫者,格殺勿論!大夫陳忠亢聲進(jìn)諫,被剝?nèi)ヒ路糜谳疝忌匣罨畲蛩?,并陳尸關(guān)下,以為警示。慘烈如此,進(jìn)諫之臣依然前赴后繼,一連殺掉27個,秦王磨牙吮血,猶不手軟。第28個進(jìn)諫者客卿茅焦冒死而上,聲稱天上有二十八星宿,自己要湊夠二十八之?dāng)?shù)。秦王惱羞成怒,下令烹之。茅焦面無懼色,只問了秦王一個問題:“大王不是做夢都想一統(tǒng)天下嗎?”

“當(dāng)然。”

“如今天下人敬重秦國,不僅因為武力強(qiáng)大,更因為大王乃天縱之英雄。大王車裂假父,可為不仁;囊殺幼弟,可稱不義;囚母別館,可謂不孝;誅殺勸諫忠臣,比之暴君商紂夏桀,又有何區(qū)別呢?大王如此不仁不義不忠不孝,將何以征服天下人心呢?”茅焦慷慨激烈,口角流沫,言罷刺啦一聲扯開衣襟,“我的話完了,請大王下令烹殺我吧?!?/p>

秦王聽罷,連忙下殿,扶起茅焦,連聲致歉:“上天派先生來開啟寡人茅塞,寡人安敢不恭敬從命乎?”于是,下令厚葬進(jìn)諫諸臣于龍山上,并合筑“會忠墓”以為旌表;同時親自前往圈禁之所,恭請母后移駕還宮。

讀史至此,著者有所感矣。其一,古時之忠臣,冒死進(jìn)諫,不懼殺戮之禍,至于前赴后繼,堪稱忠烈。如此浩蕩古風(fēng),早已杳如黃鶴,不可得見了。其二,秦王嬴政雖曰殘暴,卻被茅焦先生一句話撥弄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何也?無他,志在統(tǒng)一天下也。只要是順乎此理之言,就足以打動他的鐵石心腸!

嫪毐伏誅,太后被囚,呂不韋當(dāng)初的“李代桃僵”之計,霍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嬴政對這位仲父的憤恨,可想而知。我們不知道,他究竟是否知曉,呂相國與其母趙太后私通了很多年?歷史之謎團(tuán)如亂云飛揚,無法解開者多矣,何況像此等污穢難言的宮闈秘聞呢?

然而,無論嬴政了解多少真相,他除掉呂不韋、乾綱獨斷之大勢,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了。但是,呂不韋當(dāng)年輔佐先王登基,居功至偉;撰著《呂氏春秋》,學(xué)名播于海內(nèi);執(zhí)掌國柄多年,培育死黨眾多。呂不韋的陰謀一暴露出來,秦王暴怒,他的徒子徒孫不敢怠慢,立刻展開危機(jī)公關(guān),為他求情的賓客,絡(luò)繹不絕,他們紛紛向秦王回顧呂相國的豐功偉績,說他這些年為了大秦兢兢業(yè)業(yè)不容易,請求放他一條生路。嬴政也意識到,呂不韋不比嫪毐,他根基深厚,影響巨大,如果操之過急,恐怕引起內(nèi)亂,必須謹(jǐn)慎處置。

于是,秦王隱忍不發(fā),暗布棋局。直到誅滅嫪毐集團(tuán)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37年,嬴政站穩(wěn)腳跟之后,馬上采取行動,宣布免去呂不韋相國之職,命令他回到洛陽封地,削職閑置。然而,呂不韋回到洛陽后,一刻也沒有閑著,徒眾親朋環(huán)繞周圍,列國使者紛至沓來,爭相授之以相位,“諸侯賓客使者相望于道,請之?!彼麄兤髨D借呂不韋這塊巨石,擊碎秦王剿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美夢。這一情景,令秦王寢食難安。他一咬牙,決定斬草除根。于是以“恐其為亂”為由,致信呂不韋,迫令其舉家遷徙——“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于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外蜀!”這封逼遷令,其實就是一道索命符。呂不韋自忖斷無生路,只好飲鴆自殺。一代巨賈雄杰,就此喪命。當(dāng)他舉鴆欲飲之際,眼望杯底蕩漾的絕命毒汁,腦海里是否閃過了嬴政少年時代之身影?耳畔是否聽到了他當(dāng)年咯咯咯嬌笑之童音?只有天知道了。

至此,呂不韋的“相黨”與嫪毐的“后黨”,徹底覆滅了,秦王嬴政名至實歸,大權(quán)獨攬,再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對王權(quán)構(gòu)成威脅了。這一年,是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嬴政在肅清了自己行使君權(quán)的所有障礙之后,迅速將視線轉(zhuǎn)向了剿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之大業(yè)。

此時環(huán)繞在嬴政周圍的,皆一時之豪杰。文膽李斯,才華彌天;武膽尉繚,銳氣逼人;加上蒙恬、王翦、李信、蒙毅、章邯等戰(zhàn)將,可謂英才云集,悍將成陣。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王終于消滅六國,實現(xiàn)了天下一統(tǒng)。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大詩人李白這首蕭蕭古風(fēng),似乎攜裹著秦王的虎虎聲威與萬千虎狼之師,奔騰咆哮,席卷天下,破空而來!

其實,這一重大的歷史時刻,秦王嬴政是在戰(zhàn)火硝煙中迎來的。消滅六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絕不像詩人筆下“揮劍決浮云”那般排山倒海,那么富有詩情畫意。

秦滅六國,其實真正的對手,只有兩個:趙國與楚國。趙國善戰(zhàn),謂之硬;楚國遼闊,謂之大。秦國與這兩個勁敵的較量,可謂強(qiáng)強(qiáng)對話,在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都掀起了巨大波瀾。如果說,秦國與趙國之戰(zhàn),是先硬后黠(xiá),死磕不下,以智取制勝;那么,秦國與楚國之戰(zhàn),則是以輕敵肇禍,以穩(wěn)健取勝。至于其余各國,韓、燕、魏、齊,就其軍事實力而言,基本都屬于不堪一擊的羸弱之邦。

遙想當(dāng)年秦趙之戰(zhàn),硝煙千里,終會裊裊散去,其間的勝敗之理,卻是萬古長新。秦王先是以硬對硬,派遣大將王翦、桓崎、楊端和等人,先后四次率兵攻打趙國,趙國以著名將領(lǐng)李牧為帥迎擊,雙方互有勝負(fù),僵持不下。后來秦國轉(zhuǎn)為智取,尉繚的“金錢連橫之計”彰顯威力,被收買的趙國奸相郭開從中搗鬼,趙國內(nèi)部自亂,李牧被殺,國王投降,趙國滅亡。而秦國與楚國的連番惡戰(zhàn),秦王則經(jīng)歷了從輕敵躁進(jìn)招致失敗,到舉全國之兵爭取勝利的重大轉(zhuǎn)變,尤其具有經(jīng)典的啟示意義。

那時候,35歲的嬴政,似乎已被一連串勝利沖昏頭腦,特別是實力強(qiáng)盛的趙國之覆滅,更令他喜形于色,他的志得意滿不可一世之態(tài),日益顯現(xiàn)出來。在戰(zhàn)爭籌備階段,年輕將領(lǐng)李信豪言以20萬兵馬擊敗楚國,老將王翦開口非要60萬兵馬不可。“將軍老矣,回家養(yǎng)老去吧!”此言秦王雖未出口,鄙夷之態(tài)卻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王翦呵呵一笑,就此告老還鄉(xiāng),李信隨后統(tǒng)率20萬秦軍,雄赳赳南下,通過遼闊的趙國之境,大舉進(jìn)攻楚國。天空里一片巨大的墨色云翳,隨著秦兵的腳步移動。楚王負(fù)芻聞訊,即拜將領(lǐng)項燕為統(tǒng)帥,率兵20萬迎敵。李信大軍一路疾行,勢如破竹,破平輿(今河南平輿縣北),下申城(今河南信陽),與副將蒙恬會師城父(今河南襄城西),進(jìn)攻邾城(今武漢新洲區(qū))。項燕探知李信大軍從申城洶涌而來,集中主力在淮河北岸巨陽一帶迎敵,令副將屈定在魯臺山一帶埋伏七處人馬。兩軍主力迎面相撞,展開激戰(zhàn),正當(dāng)廝殺得天昏地暗之時,楚軍七處伏兵一起殺出,秦軍抵?jǐn)巢蛔?,遭遇潰敗,楚軍連追三天三夜,秦軍死傷無數(shù)。

秦王聞聽李信大敗,怒火沖天,下令削去李信官爵和封地。他深悔未聽王翦之言,導(dǎo)致如此慘敗,于是心急火燎親自趕到頻陽(今陜西富平縣東北)王翦家中,懇請這位閑居的老將重出江湖,他說:“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jìn)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秦王這番肺腑之言,既有自我批評,也有哀憐乞求,叵耐老將軍并不買賬,再三推辭,說我老糊涂啦,大王還是選擇別的賢才為帥吧。王翦無意間泄露了對秦王當(dāng)初決策的嘲諷,秦王羞得連連擺手,說不要再提這個話茬啦。王翦見拿捏到位,便慨然應(yīng)允,開出的條件,依然是兵馬60萬。秦王一口答應(yīng),即日拜為大將,傾全國之兵力,組成60萬大軍,統(tǒng)歸老將軍調(diào)遣。

大軍臨行,秦王親自到灞上為之送行,王翦在這個莊嚴(yán)肅穆的場合,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大吃一驚的舉動,“王翦行,請美田園池甚眾”,王老將軍獅子大開口,公然向國王索取許多良田美宅。秦王愣怔片刻,哈哈大笑,一概滿口答應(yīng)。大軍行至關(guān)外,王翦居然派使者馳回咸陽,又向秦王索要了園池數(shù)處。副將蒙武實在看不過眼,說:“老將軍的要求,不是太多了嗎?”王翦沉吟片時,款款說出一番話來,卻是避禍之策——“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zhí)镎瑸樽訉O業(yè)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以為,秦王粗暴剛毅,猜忌多疑,把傾國之兵交到他一人手里,難免心生猜忌。大將在疆場浴血奮戰(zhàn),而君王在朝堂疑心重重,一旦生變,必致慘禍。昔日秦趙長平之戰(zhàn),趙國老將廉頗堅壁拒敵,趙孝成王誤中秦國離間計,罷免廉頗,任命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將,導(dǎo)致趙國慘敗,40萬大軍被秦將白起坑殺。秦趙太原之戰(zhàn),趙國大將李牧與王翦對陣,趙王遷再中秦國離間計,郭開作祟,李牧斃命。鑒于以往血淋淋的慘痛教訓(xùn),王翦此番出征,必須多多地索要田園財物,以堵塞秦王可能的猜忌之心啊。蒙武聽罷,唯有一嘆:“唉!姜還是老的辣,此言不虛??!”

俗話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信哉斯言。王翦大軍壓境,迅速攻占了楚國的陳(今河南淮陽縣)以南至平輿(今河南平輿縣北)廣大地域。楚軍全線告急,楚國危在旦夕。楚王負(fù)芻孤注一擲,令大將項燕統(tǒng)率舉國兵力,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王翦見楚軍來勢兇猛,采取堅壁固守方針,避其鋒芒。項燕運用激將之法,多次挑戰(zhàn),王翦卻靜若處子,始終不予理睬。兩軍相持日久,春雨瀟瀟也罷,秋風(fēng)蕭瑟也罷,反正如此長久的對峙,猶如巨石滾落山崖,將要壓斷統(tǒng)帥的神經(jīng)。這種耐力比拼的神經(jīng)戰(zhàn),古來并不鮮見,無奈項燕不諳此道,做出了錯誤判斷,他以為,秦軍進(jìn)攻乏力,將長期駐守新占領(lǐng)土。在他看來,兩國分疆而治之雛形,已經(jīng)隱隱浮現(xiàn)眼前矣。于是,他發(fā)布將令,撤軍東歸。事實證明,這個錯誤決定,危害巨大,鑄成了難以挽回的歷史悲劇。王翦一見楚軍撤離,立刻起兵追擊,他挑選軍中勇壯之士組成敢死隊,萬馬疾進(jìn),突襲楚軍。楚軍猝不及防,倉促應(yīng)戰(zhàn),迅速崩潰。眼見全軍覆沒,項燕絕望自殺,楚王負(fù)芻被俘,楚國隨之滅亡,秦國設(shè)置楚郡。王翦乘勝追擊,率領(lǐng)部隊南下,掃平了百越之地,設(shè)置了會稽郡。

六國歸一,秦王首先下令議定尊號。李斯等人諾諾連聲,絞盡腦汁,遍查古書,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冒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鼻赝跖荆骸叭ヌ?,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p>

如此重大復(fù)雜的問題,難倒了滿朝學(xué)富五車的飽學(xué)之士,嬴政卻用一字之易,輕巧地拍板定案,如此舉重若輕之神力,可謂千載難尋。秦王嬴政,搖身一變?yōu)榍厥蓟?,他也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號稱“千古一帝”。他發(fā)布的始皇帝第一號命令,凸顯了統(tǒng)治天下涵蓋古今之浩瀚野心:“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p>

要想江山永固,傳之萬世,就必須首先保證眼下國家的平安。六國初定,天下紛紜,帝國疆域如此遼闊,又是千瘡百孔,秦始皇必須采取強(qiáng)有力的對策,以應(yīng)對危機(jī)四伏的局面。他采取的第一項維穩(wěn)舉措,就是——盡收六國兵器,逼遷貴族富豪。

戰(zhàn)國時代,七雄爭霸,軍備競賽十分激烈,各國耗費大量民脂民膏鑄造兵器,以應(yīng)對連年不斷的誅戮殺伐;如今江山一統(tǒng),六國殘留兵器依然成千累萬,這些散落民間的冷兵器,如潛流涌動,成為各地重大安全隱患。自古兵器乃兇器,妄動刀兵,歷來是禍亂之源。那時候的兵器,鐵器很少,銅器眾多。有人提議,將這些兵器悉數(shù)收繳,烈火融化,鑄成巨型銅人,則兇氣可消也。秦始皇于是下令,收天下兵器。命令下達(dá),兵器源源運來,爐火沖天而起,十二個巨型金人迅速鑄成,聳立于正在興建中的阿房宮前殿宮門兩側(cè),以昭示天下人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永享太平。

秦始皇瞥眼覷見十二個五丈高的巨人之魅影,先是恍惚以為災(zāi)禍臨身,繼之竊喜以為吉祥之兆也。雖然來歷頗為神秘飄忽,這十二個威風(fēng)凜凜的銅人,命運卻很不幸。據(jù)史書記載,西漢時期,銅人尚存于長樂宮門;東漢末年,董卓擊碎十個銅人用來鑄錢,其余兩個遷至清門里;三國后期,魏明帝打算把殘存的兩個銅人遷至洛陽,因太重?zé)o法運載,只好安置鄴城;十六國時期,還算有所作為的前秦皇帝苻堅,卻干了一件混賬事,他將銅人弄到長安銷毀,凝聚了一代精華的銅人,就這樣悲慘地毀掉了。

兵器銷毀,動亂之源并未根除。那些六國貴族富豪,時刻心懷怨望,冀望于天降災(zāi)難,或者爆發(fā)動亂,秦朝速亡。為徹底斷絕他們的癡心妄想,秦始皇斷然下令,將這些人從故國連根拔起,強(qiáng)行遷至咸陽,有不從者,一律格殺勿論。這道逼遷令,不但剝奪了這些人的財產(chǎn),更重要的是斬斷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chǔ),拔除了嵌在新政權(quán)肌膚上的無數(shù)顆凜凜鋼釘。據(jù)記載,當(dāng)時被逼令遷徙的各國貴族富豪,達(dá)12萬戶之多。

如果說,銷毀兵器、逼遷富豪,只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的臨時性維穩(wěn)措施,那么,確立國家政治體制,建立高效的行政組織,則是他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秦始皇一生,獨斷,剛愎,唯我獨尊,猶如一只摩天鷹隼,俯視著莽莽荒野,時刻準(zhǔn)備吞噬蕓蕓眾生。如今天下初定,他必須建立自己至高無上的獨裁統(tǒng)治。君權(quán)獨斷,是韓非帝王之學(xué)的精髓,這也是秦始皇一讀韓非之書便感知音在焉的根本原因。他要獨斷朝綱,必須有體制上的保證。在這個大政方針指導(dǎo)下,秦王朝迅速組建了一個以三公九卿為框架的中央集權(quán)官僚機(jī)構(gòu),并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

太史公寥寥十幾個字,記載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重大事件。秦之前的中國歷代封建王朝,譬如,夏、商、周,都實行裂土分封制,導(dǎo)致國家諸侯林立,虎狼環(huán)伺,紛爭不斷,統(tǒng)治者按下葫蘆浮起瓢,常常弄得手足無措。王室力量強(qiáng)盛之時,尚能勉強(qiáng)控制局勢;到了王朝沒落時期,王權(quán)衰微,力難縛虎,諸侯尾大不掉之勢愈演愈烈,最后總是以天下大亂收場。而郡縣制的推行,朝廷垂直控制全國各郡縣,如此一來,就把國家的一切權(quán)力,集中到了皇帝一人手中。自秦以降,二十多個世紀(jì)以來,盡管王朝不斷更迭,帝王走馬燈一般輪換,但秦始皇開創(chuàng)的郡縣制封建政治體制,卻一直沿襲不衰。因此,歷史學(xué)家們在總結(jié)中國封建政治體制之變遷時,往往最后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中國歷代,均行秦政。

觀察秦始皇在全國統(tǒng)一之初實行的治國方略,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一曰:百川亂流歸于一;二曰:百鳥爭鳴歸于一。所謂百川亂流歸于一,即國家由大亂到大治,雖然步履踉蹌,畢竟閃耀著時代之光;所謂百鳥爭鳴歸于一,即天下由百家爭鳴進(jìn)入萬馬齊喑,由民主自由淪為獨裁專制,開啟封殺萬民之口、鉗制天下輿論之先河也。其標(biāo)志性事件,就是令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飽受唾罵的嗜血丑聞——“焚書坑儒”。

其實,所謂“焚書坑儒”,實際上是兩個獨立事件。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仿照齊魯舊制,設(shè)立了博士之職。這些人都是當(dāng)時各個學(xué)派的知名人士,雖然沒有實權(quán),卻可以議論朝政、保藏圖書、教授詩書,可謂上層建筑之精英。他們猶如聳立在懸崖上的簇簇黃花,絢爛而高傲,熱烈而耀眼,可謂萬眾矚目??梢哉f,博士先生們是當(dāng)時左右天下輿論走向的一個主要群體。然而,秦始皇把他們擺在如此崇高的位子上,不過是為了統(tǒng)一思想,控制輿論,哪里是為了讓他們整天嘚瑟顯擺,左右風(fēng)云?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嬴政46歲大壽,咸陽宮里流光溢彩,賓客云集,隆重?zé)崃业淖垩鐣?,正在這里舉行。平日不茍言笑的嬴政,此刻臉上也露出了微笑。70多名博士應(yīng)邀到場,吟詩作賦,爭相為皇帝祝壽。仆射周青臣馬屁拍得連天響,說陛下圣明威德齊天萬古傳頌啊。博士淳于越忍無可忍,拍案而起,直斥他面諛,這位儒家弟子淳于越早就對國家廢分封設(shè)郡縣心懷不滿,認(rèn)為那不符合老祖宗的教誨,他凜然說道:“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必┫嗬钏够羧黄鹕?,亢聲說道:“五帝不相復(fù),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p>

其實,淳于越與李斯之爭,老淳哼的是儒家“厚古薄今”之曲,小李唱的是法家“酷法治國”之調(diào),可謂截然相反,尖銳對立。然而,歷來把兩人之爭籠統(tǒng)地歸結(jié)為儒家與法家的纏斗,顯然是脫離當(dāng)時實際情況與特定語境的。然而,李斯卻越說越激動,開始無限夸大,上綱上線,“今諸生不師今而學(xué)古,以非當(dāng)世,禍亂黔首?!敝链耍钏归_始把問題提升到誹謗皇帝、妖言惑眾、禍亂天下的高度。此刻,秦始皇怒容滿面,滿堂鴉雀無聲,淳于越急扯白臉分辯,已經(jīng)無濟(jì)于事,李斯露出一副猙獰嘴臉,赤裸裸端出了他的焚書之策——“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p>

應(yīng)當(dāng)說,李斯倡導(dǎo)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但是,他用如此殺氣騰騰的血腥手段,來處置不同意見,開了一個危險的先例?!胺贂薄皸壥小薄白逭D”“同罪”“黥面”,他列舉的種種酷刑,觸目驚心。李斯的惡劣舉動,雖然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不能稱之為助紂為虐,但無論如何,也難逃歷史的嚴(yán)厲譴責(zé)。他攛掇秦始皇用毀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罪惡手段,來實現(xiàn)天下思想一統(tǒng),不僅造成了秦王朝歷史上的一場文化浩劫,也造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場文化浩劫,其禍患之深,可謂罄竹難書也!

對于李斯的議奏,秦始皇只說了一個字:“可。”秦國大地,忽然為之顫抖了許久,許久。

咸陽城里的一把熊熊烈火,映紅了華夏古國之天空,揭開了秦始皇焚毀中華文明的鐵血帷幕。這把畢畢剝剝劇烈燃燒的愚昧野蠻殘毒之火焰,迅速燒遍了全國。六國史書首當(dāng)其沖,幾乎焚燒殆盡;浩如煙海的典籍絕本,紛紛葬身火海。這場焚書之禍,究竟多少人因為藏書受到了嚴(yán)刑峻法的嚴(yán)厲制裁,不得而知;究竟多少珍貴的歷史古籍被焚毀,實在無法統(tǒng)計。以至于太史公司馬遷為撰寫史記搜集資料時,根本找不到六國史書,不住地連聲哀嘆:“惜哉!惜哉!獨有《秦記》,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保ā妒酚洝ち鶉瓯硇颉罚?/p>

焚書的烈焰剛剛熄滅,煙灰還在四處飄蕩,秦始皇的又一樁暴政——坑儒,又凸顯于青史之上。

追溯秦始皇坑儒之謎,一切皆源于他追求長生不老的愚昧觀念。秦始皇作為一個政治家,既雄才大略,又苛虐殘暴;作為一介血肉之軀,卻又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他不惜一切代價追求長生,瘋狂求取不死之仙藥,被那些江湖騙子們忽悠得團(tuán)團(tuán)亂轉(zhuǎn)。他身邊的江湖術(shù)士,以盧生、侯生、徐福等人最為著名,危害也最烈。

開始,盧生編造神話忽悠秦始皇說,臣等為陛下尋求靈芝仙藥,久尋不至,是因為有惡鬼作祟啊。歷來神仙之主隱身不出,就是為了規(guī)避惡鬼,“惡鬼辟,真人至”。所謂真人,入水不濕,近火不熱,騰云駕霧,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光。陛下如果隱蹤匿跡,與世隔絕,“然后不死之藥殆可得也”。盧生這番信口開河的鬼話,秦始皇卻深信不疑,他拋開皇帝尊稱“朕”,自稱“真人”,并在咸陽200里之內(nèi),修建宮殿270座,以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這一番神秘景象,蔚為壯觀,秦始皇秘密往來馳逐于宮室之間,弄得天下人誰都不曉得皇帝身在何方。

有一天,他心血來潮,駕幸梁山宮,佇立山梁上,感到了天風(fēng)渺渺,吹起萬道流波;天雷滾滾,震撼古今山河。忽然,他瞥見丞相李斯的車駕浩浩蕩蕩從山下馳過,宰相如此招搖,令他大為不滿。李斯聞訊,大驚失色,車駕迅速縮水。秦始皇見此情形,勃然震怒:“此中人泄吾語?!毕铝顕?yán)厲追查究竟是身邊哪個家伙泄露行蹤。昔日狐假虎威的隨從們,此刻嚇得瑟瑟發(fā)抖,誰也不敢說話。秦始皇于是下了一道刻毒的命令,把當(dāng)時跟隨自己的隨從一律逮捕,統(tǒng)統(tǒng)殺掉了!

如此慘案,雖然秘密,卻把圍繞在皇帝身邊的盧生與侯生嚇破了膽。兩人的恐懼躥起八丈高,他們嘀咕說,秦皇天性剛愎自用,酷虐無道,“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如此貪婪弄權(quán)的暴君,咱不必再為他求取仙藥啦!于是,兩人一溜煙撒丫子跑了。秦始皇聞訊,震怒異常,寡人賞賜這些家伙大量錢財,他們不但沒求得仙藥,還胡言亂語,誹謗寡人,“今乃謗我,以重吾不德也”,于是命令御史追索問責(zé)天下儒生。那些被皇帝焚書烈火弄得心驚肉跳的儒生們,極端震恐,牽連誣告,互相撕咬,一下子查出了460余人。秦始皇下令:“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p>

儒生們慘烈的哭號之聲,在帝國長空里久久不去,令一個人的心底,惶惑不已,寢食不安。這個人,就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公子扶蘇是秦朝統(tǒng)治集團(tuán)中具有政治遠(yuǎn)見的人物,天生具有悲天憫人之情懷。據(jù)傳說,扶蘇之母鄭妃是鄭國人,因為喜歡吟唱當(dāng)?shù)亓餍星楦琛渡接蟹鎏K》,嬴政便將兩人之子命名為“扶蘇”?!胺鎏K”一詞,原是古人形容樹木枝葉茂盛之語。秦始皇以此給長子取名,顯見對此子寄托著無限期望。

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他的后宮嬪妃成千上萬,卻沒有一個在歷史上留下姓名。有人認(rèn)為,這可能和其母趙太后與嫪毐淫亂造成的嚴(yán)重心靈創(chuàng)傷有關(guān)。這位鄭妃的傳說,十分美好,從中透出她與嬴政之琴瑟和鳴,很是溫婉。無論怎樣吧,扶蘇生得聰穎伶俐,情懷悲憫,卻是千真萬確。他眼見父皇焚書坑儒弄得天怒人怨,進(jìn)諫說:“天下初定,遠(yuǎn)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p>

扶蘇的這番話,可謂入情入理,審時度勢,卻惹得秦始皇大怒,命令他馬上去上郡(今陜西榆林市南)蒙恬的軍營監(jiān)軍,幫助蒙恬督軍修筑長城。對于扶蘇的上郡之行,按照司馬遷的說法,無異于發(fā)配;也有人說,秦皇認(rèn)為扶蘇性格軟弱,到蒙恬那里一是鍛煉成長,猶如今天的第三梯隊干部“蹲苗”;二是學(xué)習(xí)帶兵,以軍旅生涯強(qiáng)悍自己的個性。

扶蘇得令,馬上束裝就道,前往上郡蒙恬軍營去了。他哪里想得到,此次與父皇一別,卻成了一生的永訣。父皇后來巡視東方,病危之際住進(jìn)沙丘宮,就此晏駕;而此后他與大將蒙恬的命運,更加悲慘。

偶然之言行,必然之結(jié)局。歷史,有時候,真的令人悲戚無言!

公子扶蘇抵達(dá)蒙恬軍中的時候,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的秦國大將蒙恬,正滿頭大汗地率領(lǐng)麾下人馬,在崇山峻嶺之間艱難地修筑長城。

蒙恬是山東蒙陰人,出身于名將世家,其祖父蒙驁是秦昭王時代著名將領(lǐng),官至上卿;其父蒙武曾作為老將王翦的副將,一起率兵攻滅楚國。秦統(tǒng)一六國后,蒙恬奉命率領(lǐng)30萬大軍北擊匈奴,先后收復(fù)了河南(今內(nèi)蒙古烏特拉中后旗西南)、陰山(今內(nèi)蒙古狼山)、北假(今內(nèi)蒙古河套以北、陰山以南)等地,解除了匈奴對秦北部邊疆的威脅,在那里設(shè)置了九原郡(治所在今包頭市西),并開始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

蒙恬的這支30萬人的精銳之師,可謂無堅不摧的國家棟梁,驅(qū)逐匈奴之后,一直在北方的荒野大漠上奮戰(zhàn)了十余年。筑長城,歷經(jīng)千難萬險,留下雄關(guān)萬堞;修馳道,逢山開路,劈山填谷,留下了著名的“九原直道”,成為都城咸陽直通九原郡的“高速公路”。

秦始皇修筑長城,興建馳道,這兩項舉國工程,其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但秦始皇傾盡國力筑長城,竭盡民力建馳道,也給秦國百姓帶來了無盡苦難。長城在百姓的哭聲里,蜿蜒于群山之巔;馳道在人民的罵聲中,馳騁著秦皇的鑾駕。但不容置疑的是,這兩項舉國事業(yè),堪稱歷史遺留的偉大工程。

事實上,長城與馳道,的確為當(dāng)時的秦帝國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也為秦始皇欲把秦國江山傳之二世三世,乃至于萬世,奠定了牢固根基??上У氖?,他在沙丘宮意外駕崩,導(dǎo)致秦朝二世而亡,他的絢爛夢想,成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長城與馳道,一條宛如云間飛龍,一條猶似原野飛虹;既是奔騰不羈之狂想,又是偉岸無匹之杰構(gòu);既令始皇英名馳譽天下,又讓他的罵聲回蕩寰宇。秦始皇留給后人的,是矛盾與毀譽交織,輝煌與黯淡同翔!然而,長城與馳道作為澤被后世的兩大工程,作為中國人民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創(chuàng)造的兩項偉大奇跡,將永遠(yuǎn)為歷史所銘記。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蜿蜒萬里的秦國馳道,已被遍地貫通的現(xiàn)代化高速公路所取代,所淹沒,但其歷史功績,永遠(yuǎn)不會磨滅;而萬里長城的雄姿,依然翱翔于群山之巔、晴空之下。秦始皇嬴政精于宇宙之神機(jī),略定寰球之冥滅,其騰云駕霧之雄姿,遮天掩地之夢想,化作了長城萬里長。無論你是身臨長城腳下,看城堞摩天,還是登臨長城之巔,望白云繚繞,不可能不為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guī)模所震撼,不可能不感到自身的渺小與秦皇的偉大。長城既是一座古國稀世之珍寶,也是靈性非凡之古代文物,訴說著天下蕓蕓眾生的不懈追求愈挫愈勇的豪壯氣魄,也象征著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堅不可摧的偉大意志!

雖然,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并不是第一個修筑長城的人,然而,他無疑是這個令世界驚駭莫名的偉大奇跡的集大成者。他在當(dāng)時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修筑萬里長城,既是為了防御外敵入寇,更是為了炫耀他那不可一世的帝國威風(fēng)。秦始皇無疑是個如癡如醉的幻想家,改天換地的夢想家,他的萬千幻想,時時閃爍;他的顛倒夢想,沸騰咆哮。他的胸襟之開闊堪比江海,氣魄之宏大勝似昊天,執(zhí)行力之強(qiáng)勢一如魔鬼,想象力之豐富奇幻近似瘋狂。筑長城,修馳道,建阿房,營驪山,哪一件不是考驗人之極限的瘋狂之舉??!他為了帝國事業(yè),日理萬機(jī),事必躬親,宵衣旰食,嘔心瀝血。有人說,嬴政應(yīng)該慶幸自己有機(jī)會做了帝王,可以盡情馳騁無邊無際的夢想;如果他不幸生為一介草民百姓,如此瑰麗怪異的神思奇想,非把他自己逼成瘋子不可!

阿房宮與驪山陵,是秦始皇為自己生前與死后建造的棲身之地。生住阿房宮,死葬驪山陵,這無疑是他的強(qiáng)烈愿望。阿房宮之興建,可謂鋪排張揚如云翳橫空,靡費錢財如大江橫流。據(jù)記載,阿房宮正殿東西寬500步(700米),南北長50丈(115米),殿上同時可坐萬人,殿下可容十萬人,下面可豎五丈大旗。殿門以磁石做成,以防刺客暗攜兵器入內(nèi)。殿前排列沒收民間武器鑄成的十二銅人,各重24萬斤。這些銅人坐高三丈,皆身胡服,背上筑有李斯、蒙恬等人手書銘文。四面閣道連環(huán),駟馬高車盡可驅(qū)馳,閣道從殿下直通鐘南山上,山巔之上建有一座莊嚴(yán)壯麗的高闕,作為這座宮殿的門戶。《漢書·賈山傳》云:“殿高數(shù)十刃,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從車羅騎,四馬鶩馳,旌旗不撓?!薄度o舊事》云:“庭中可受十萬人,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

晚唐大詩人杜牧《阿房宮賦》,可謂絕唱——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杜牧詠嘆阿房宮,可謂婉轉(zhuǎn)絢麗,然而,行文至七彩云間,卻驟然跌落塵埃,悲哀強(qiáng)秦二世而亡——“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p>

這邊廂,關(guān)于阿房宮的悲哀尚在纏綿,那邊廂,驪山陵的興建正在熱火朝天。秦始皇13歲即王位,就開始在驪山腳下修建死后之陵寢,統(tǒng)一天下后又大規(guī)模擴(kuò)建,每年使用刑徒72萬人。封建帝王即位之后修建自己的“活人墓”,已是千古慣例,似乎修陵時間愈久,皇帝愈長壽;陵墓規(guī)模愈大,愈能顯示皇帝至高無上之威風(fēng)。秦始皇乃千古一帝,其陵寢自然應(yīng)該是天下第一,事實上,驪山陵也真的堪稱天下第一??蓢@的是,驪山陵與阿房宮一樣,直到秦始皇沙丘宮駕崩,也沒有完工。驪山陵由二世胡亥繼續(xù)修完,阿房宮則成了不了了之的半拉子工程,后來隨著歷史變遷而煙消云散了。

因為秦始皇驪山陵墓始終沒有發(fā)掘,歷來的種種猜測,只不過是猜測而已,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對驪山陵的記載,至今仍是最權(quán)威的資料——“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jī)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jī)相灌滿,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矣。”

令人驚奇的是,如此辛苦繁重的政務(wù),居然沒有把秦始皇壓趴下,或者弄得灰頭土臉,滿面憔悴;恰恰相反,他還堪稱是一個古代超級驢友,酷愛巡游天下,所到之處,樹碑勒石,自吹自擂,宣揚功德。全國未統(tǒng)一之前,他就隨著兼并戰(zhàn)爭的步伐,先后駕臨洛陽、邯鄲,以及楚國都城郢、陳等地。統(tǒng)一后的第二年,他就開始了全國性的大巡游,先后五次巡視全國,跋涉名山大川,領(lǐng)略湖光山色,足跡踏遍全國。他的第一次巡游,是前往西北邊防的隴西與北地二郡,越過雞頭山(今六盤山中段),由回中(今甘肅華亭南),迤邐返回咸陽。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西行,其余巡游,都是向著東方前進(jìn)。他這一頗為現(xiàn)代化的嗜好,為青史留下了無數(shù)神妙傳說,也為自己留下了萬古悲傷。

其實,秦始皇作為高踞云端裁決萬事的皇帝,其獨裁暴戾、刻酷忙亂,已是必然;在這種情況下,他居然多次巡游全國,既是嗜好所至,也是時局所迫。那時候,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局勢復(fù)雜,敵對分子蠢蠢欲動,稀奇古怪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有一年,東郡(今河南淮陽一帶)忽然天降隕石,石上歪歪扭扭刻著一行字:“始皇帝崩而地分?!鼻厥蓟事動嵈笈樟顕?yán)厲追查,嚴(yán)懲不貸,最后竟然一無所獲,他怒斥御史無能,并下令把居住在隕石附近的百姓統(tǒng)統(tǒng)殺掉,把那塊罪大惡極的隕石用亂錘搗為齏粉。

這起惡性事件,對秦始皇的刺激,肯定是很深的。他耀武揚威巡游全國,一個重要意圖,就是要震懾不臣,彈壓動亂,安定天下。另一方面,在巡游過程中,他到處炫耀皇帝之威風(fēng),傳揚全國,彪炳史冊。因此,他在巡游途中,四處刻石留念,大張旗鼓地頌揚自己的彌天功德。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五次巡游,在各地共立有八塊刻石,其中六塊刻有文字,分別是《泰山刻石》《芝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刻石碑文大多出自丞相李斯手筆,內(nèi)容主要是歌頌秦皇功德、宣揚天下一統(tǒng)、革除愚昧陋俗等。

秦始皇五次巡游天下,飽覽華夏錦繡河山,其浩渺心胸,更是渺無際涯,在留下幾塊頌圣刻石的同時,也留下了一些奇幻傳說。那年他登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之后,鑾駕正要下山,忽然遭遇大風(fēng)吹旋,把旗幟吹得獵獵作響,幾乎撕裂;俄爾沙石亂飛,暴雨驟至,溪壑激動,轟然下流,弄得眾人像一群落湯雞。幸喜山腰有五棵大松樹,樹冠亭亭如篷,恰似鑾駕之華蓋,眾人連忙趨近,先將皇帝乘輿擁入樹下,然后一一環(huán)繞,組成一道人墻,為皇帝遮蔽風(fēng)雨。樹枝偶爾抖動,灑下水珠晶瑩,居然富有了幾絲詩情畫意。秦始皇剛才還蕩漾著郁怒的臉上,竟然露出幾絲笑紋,說松樹護(hù)駕有功,隨口封為五大夫。噫嘻!松樹有幸承皇恩,泰山無意泄亂流;江山萬里留圣跡,后之來者笑王侯。

如果說,巡游全國,風(fēng)光旖旎,趣事羅列,還算得湖光山影之微瀾;那么,博浪沙遇刺一事,雖然虛驚一場,卻是上天對他發(fā)出的強(qiáng)烈警示。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東巡來到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東南),遭遇刺客錘擊。這位無名刺客,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漢留侯張良招募來的?!妒酚洝ち艉钍兰摇酚涊d,張良曾經(jīng)到淮陽學(xué)禮,得到一名大力士,張良為大力士制造了一根重達(dá)120斤的大鐵錘,日夜操練,“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p>

這次博浪沙遇刺案,無疑是張良的預(yù)謀。雖然預(yù)謀細(xì)節(jié)已不可考,但基本情節(jié)還是很清晰的,從招募大力士(刺客),到鑄造兇器(鐵錘)、刺殺地點,包括行兇之后的逃跑線路,肯定都做了詳細(xì)推演。應(yīng)當(dāng)說,這是大陰謀家張良早年策劃的一起冒險事件,為他此后的革命生涯,增添了一襲迷離之彩衣;對于秦始皇而言,則是一次巨大的危險,他的勃然震怒是很自然的。然而,經(jīng)過十多天的嚴(yán)厲搜查,居然一無所獲。那個狡猾的張良,竟然躲過了秦皇鐵騎的無情追殺,跑到下邳去了。雖然沒抓到刺客,令秦始皇很是郁悶,但他并未因此改變行程,依然按照原定計劃,前往山東芝罘去了。

盡管由于刺客臨機(jī)慌亂,誤中副車,秦始皇遭遇了一場虛驚,然而,這次遇刺事件,極有可能是神靈于冥冥之中給他的一個警示,提醒他身為一國之皇帝,外出巡游要注意安全。但是,以秦始皇之無所畏懼的強(qiáng)悍個性,他并沒把神靈的警示當(dāng)作一回事,此后依舊兩次巡游全國。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巡游天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并在碣石立碑刻石,頌揚皇帝之巍巍功德。五年之后,即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他做夢也沒有料到,這一回注定是他的最后一次巡游了。皇帝的豪華鑾駕,向著東南方向迤邐前行,望九嶷山遙祭虞舜,臨會稽刻石頌圣,到瑯琊奮戰(zhàn)巨魚——就在這里,滔滔渤海邊,威風(fēng)凜凜的秦始皇驟然一病不起,至于病因如何,史無明載,不過,肯定與長久奔波,旅途勞頓有關(guān)。他氣喘吁吁,強(qiáng)撐病體,以微弱的聲音下令速速返回咸陽??墒牵?dāng)鑾駕日夜兼程急匆匆來到河北廣宗縣的沙丘荒原上,秦始皇已經(jīng)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在荒涼的沙丘上延挨了數(shù)日,這位名震古今的人間梟雄、千古一帝,終于帶著滿腔豪情,與滿腹的不甘心不放心,在沙丘宮里駕崩了。

此時此刻,奸賊趙高那雙鬼魅一般的三角眼,盯視著秦始皇漸行漸遠(yuǎn)的魂魄,深淵一般的心里,正在醞釀沙丘宮政變之毒計;李斯的雙手顫抖著,止不住地?zé)釡I盈眶,漸漸淚流滿面;而年僅20歲的公子胡亥,早已經(jīng)按捺不住心里的恐懼,號啕大哭起來……

其實,病危之際,對自己的后事如何安排,秦始皇是做了交代的。

那天夜晚,沙丘宮四周一片漆黑,天上的點點繁星,早已隱匿無蹤;夏夜的熏風(fēng)將黃沙唰啦啦拋揚起來,聲音低微而凄切;小蟲子長長短短的鳴聲,如泣如訴,遙遠(yuǎn)而飄忽。生命垂危的秦始皇嬴政,透過窗子吃力地望向窗外夜空,忽然瞥見了那一小片鐮刀似的熟悉而親切的彎月,懸掛在茫茫夜空里,孤寂而無助,迷離而昏黃,照得天地之間,一片寒涼徹骨!

因為秦始皇平日里厭惡談?wù)撍劳龅脑掝},即使到了他病入膏肓的危急時刻,身邊諸臣哪個也不敢向他建議起草遺詔,指定接班人。倒是他自己明白天命難違,大勢已去,開始安排后事。他喘息稍定,便讓中車府令趙高趨近枕邊,一字一頓,吃力地口授了一封給長子扶蘇的信:“朕病危矣。且將兵權(quán)交予蒙恬,你速回咸陽,為朕料理后事吧?!比缓蠹由w皇帝玉璽,加封,交給趙高,令他火速寄給扶蘇。這封信,顯然就是秦始皇帝的遺詔。然而,死神來得太突然太暴烈了,只見他口授完畢,七魂已經(jīng)悠悠出竅,未等遺詔寄出,秦始皇就駕鶴西行了?;实圻z詔與印璽,全部落在趙高手里。對此,《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的記載是:

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睍逊?,在中車府令趙高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

皇帝駕崩,天崩地坼,流沙嗚咽;皇帝身邊近臣,瞬間籠罩在死亡的陰影里,行蹤飄忽不定,仿佛幢幢鬼影。趙高游移不定的目光,時而狠辣如蛇,時而俯臥如鼠;李斯腦海里翻騰著皇上昔日的英雄影像,蒙眬的眼睛里噙滿淚水,似乎不相信眼前的情景;胡亥抽泣著,眼珠子轉(zhuǎn)磨一樣望著這兩個大秦柱石之臣,可憐吧唧地乞求得到他們的佑護(hù)……

這時,趙高的眼神里,霍然劃過一脈凜凜殺機(jī)。他扣留皇帝遺詔,策動宮廷政變的歹毒計謀,已經(jīng)如利劍出鞘了。趙高明白,此刻皇帝的長子扶蘇,正在上郡蒙恬的軍營里。天下人都知道,秦始皇對長子扶蘇一直寄予厚望,傳位給他的意圖昭然若揭。一旦皇帝遺詔送達(dá)上郡,扶蘇繼位,威震天下的名將蒙恬必得重用,自己必將徹底完蛋。許多年之前,趙高與蒙恬之間,曾經(jīng)因為一樁公案結(jié)怨。那年他違法犯罪,秦始皇指令蒙恬胞弟蒙毅審理此案,蒙毅依法判處趙高死刑,只是因為秦始皇的偏袒,趙高才躲過一劫,他與蒙氏兄弟就此結(jié)下仇怨。如今皇帝沙丘駕崩,扶蘇繼位已是眾望所歸,若不乘機(jī)發(fā)動政變,自己覆滅的可怕命運,就在眼前。

關(guān)于趙高其人的身世,史家多有爭論。有人說他是趙國宗室后裔,也有人說他是秦國宗室后裔;對于他究竟是不是宦官(閹人),也有不同見解。然而,司馬遷在《史記·蒙恬列傳》中說得很明白:“趙高者,諸趙疏屬也。趙高昆弟數(shù)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贝颂幩^“隱宮”,唐代張守節(jié)《正義》的解釋為:“余刑見于市朝。宮刑,一百日隱于蔭室養(yǎng)之乃可,故曰隱宮,下蠶室是?!薄半[宮”即為“蠶室”,是受宮刑者康復(fù)之處。簡單梳理一下太史公之說,結(jié)論有三:一、趙高是趙國宗室后裔;二、趙高與其兄弟,都曾遭受宮刑;三、其母曾經(jīng)犯罪受到嚴(yán)懲,導(dǎo)致子孫淪為卑賤之人。

盡管圍繞趙高的身世之謎尚有爭論,但趙高行為之殘毒陰狠,心態(tài)之扭曲變形,當(dāng)無疑問。他對世人無緣無故之仇,對世界近似瘋狂之恨,集中表現(xiàn)在他策動沙丘宮政變,攫取大秦江山,然后掄起屠刀,屠戮天下,包括一起發(fā)動政變的李斯、胡亥等人,統(tǒng)統(tǒng)成了他的刀下之鬼。

秦始皇此次出巡,趙高作為貼身大太監(jiān),掌管著皇帝的玉璽和文書,位置極為重要。秦始皇沙丘宮駕崩后,消息被嚴(yán)密封鎖,只有趙高和胡亥、丞相李斯極少數(shù)人知道。到了這個生死存亡的危急關(guān)頭,平日里慷慨激昂能言善辯的李斯,惶恐得手足無措,公子胡亥更是嚇得臉色煞白。趙高將政變陰謀付諸實施,首先來策動傻呆呆木癡癡的胡亥,胡亥初聞如此大逆不道之謀,不免心驚肉跳,他哪敢違抗父皇之命,搶奪兄長之位?更懼怕蒙恬的幾十萬大軍殺將過來,自己死無葬身之地。然而,他架不住趙高以生死存亡相逼,何況政變的結(jié)果,自己還可以繼位稱帝,面對天上掉下來的這個超級大餡餅,他當(dāng)然不會堅決反對,最后成為政變主角,也是勢所必然。

胡亥一旦成為同謀,沙丘宮里的力量對比,立刻發(fā)生逆轉(zhuǎn),趙高躊躇滿志,來蠱惑丞相李斯一起入伙,李斯一聽趙高的詭計,立刻義正詞嚴(yán)地加以斥責(zé)說,你怎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趙高對李斯的說辭,嗤之以鼻,立刻鼓動蛇蝎之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軟硬兼施,威逼利誘,面對頭顱落地的威脅與榮華富貴的誘惑,李斯心旌開始忐忑、搖擺,意志開始動搖、潰敗,最后竟與奸賊趙高同流合污,一起發(fā)動了貽害千古的沙丘宮政變。事已至此,大局已定;至于政變的細(xì)節(jié),不必在此一一細(xì)述,我們只需記住此后幾個驚心動魄的歷史鏡頭就可以了。

鏡頭一:脆弱扶蘇“被自殺”,威武蒙恬終絕命。趙高、李斯、胡亥政變集團(tuán)撕毀秦始皇遺詔,偽造詔書,逼令扶蘇自殺。年屆32歲的扶蘇聽罷父皇“遺詔”,如聞晴天霹靂,迷迷糊糊就要服從,“入內(nèi)舍,欲自殺”。蒙恬見此情景,連忙阻攔,說如今情況不明,怎能排除其中有詐呢?他要扶蘇立即派人向皇上請命。在當(dāng)時的情況下,以蒙恬天下無敵的威武之師,以扶蘇無可取代的崇高威望,只要大旗一舉,天下究竟誰屬,實在難以預(yù)料??墒牵笕醯姆鎏K經(jīng)不住使者的再三催促,拔劍自刎。此后,趙高斬殺蒙毅,逼迫蒙恬飲鴆自殺。蒙氏兄弟,自此命絕。

鏡頭二:勢利李斯就“五刑”,被夷三族實可哀。秦二世二年(前208),丞相趙高奉二世皇帝之命逮捕右丞相李斯、左丞相馮去疾、大將軍馮劫,三位先帝重臣,落到趙高手里,已是必死無疑。馮去疾、馮劫父子認(rèn)為,這是對他們?nèi)烁竦臉O大侮辱,大聲疾呼:“將相不可辱!”憤然自殺。李斯為了茍活,反復(fù)上書乞憐,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描述說,“斯所以不死者,自負(fù)其辯,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秦二世之悟而赦之?!钡搅巳绱说夭剑€做如此幻想,堪稱卑怯徹骨也;他得到的,只是趙高的酷刑,“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秦二世最后御筆朱批:“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p>

所謂五刑,按秦律,凡是判處滅三族的人,都要先在面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右指,然后用竹鞭打死,再斬首,在刑場上用鼎煮其骨肉;如果是誹謗罪、詈罵罪,還要先割去舌頭。這些,統(tǒng)稱五刑。

不知李斯最后慘死,是否嘗遍五刑?當(dāng)他被提出死牢,押赴刑場之際,看到自己的小兒子也一同被押赴刑場,不禁老淚縱橫,說:“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其可得乎?”死到臨頭,他才想到要像草民百姓那樣,與兒子一起牽著黃狗追逐野兔,豈不是太晚了嗎?

李斯被殺,還被夷滅三族,他的父母、妻妾、子女盡被屠戮。

鏡頭三:趙高指鹿偏為馬,胡亥哀哉赴黃泉。趙高指鹿為馬逼凌秦二世的故事,千載以后,猶感荒謬殘酷。秦二世三年(前207),趙高盡誅滿朝文武之后,滴血的屠刀,指向愚昧苛酷的秦二世胡亥。二世被奪命刀劍所逼,要求面見丞相趙高,不行;要求做一郡之王,不行;要求當(dāng)一個萬戶侯,不行;要求當(dāng)一個普通百姓,也不行……最后,只有自殺身亡,年僅24歲。不久之后,作惡多端的趙高,就被秦始皇之弟子嬰設(shè)計誅殺了。——惡貫滿盈終有報,不爭來早與來遲!

秦末沙丘宮政變,震驚當(dāng)時,千年以后,猶聞其獵獵狂濤惡浪,在歷史的空間里嘶吼。秦始皇開創(chuàng)的亙古未有之大業(yè),從此急轉(zhuǎn)直下,一潰千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從此化作了鏡中之花,水中之月。趙高策動這次劇變,固其奸猾陰狠惡毒之本性所決定,無須過多猜想;二世胡亥不過是一個不成熟的公子王孫,雖然本性愚昧奸狠,但他既沒有發(fā)動政變的謀略,也沒有制止政變的實力,只有大秦名相李斯,或許有可能挽狂瀾于既倒,拯救大秦江山,至少,李斯有一定的實力與趙高的陰謀相抗衡。然而,面對趙高的凌厲攻勢,以及高官厚祿的誘惑,他最終選擇了助紂為虐,與趙高一起遺臭萬年了。李斯做出這樣的選擇,其實與他早年的“老鼠論”有關(guān)。他認(rèn)為,人與老鼠,并無區(qū)別,只有你所處的位置,才能決定你的人生之路,究竟是顛沛流離,還是富貴榮華?他寧肯做一只富貴榮華的老鼠,也不肯做一個顛沛流離的大寫的人!——這就決定了,李斯先生最后的終極選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