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剎那緣起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作者:白落梅 著


第一卷 夢中期待的白蓮

剎那緣起

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匆匆過客,有些人與之邂逅,轉(zhuǎn)身忘記,有些人與之擦肩,必然回首。所有的相遇和回眸都是緣分,當你愛上了某個背影,貪戀某個眼神,意味著你已心系一段情緣。只是緣深緣淺,任誰都無從把握,聚散無由,我們都要以平常心相待。

都說世相迷離,我們常常在如煙世海中丟失了自己,而凡塵繚繞的煙火又總是嗆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過盡,回首當年,那份純凈的夢想早已漸行漸遠,如今歲月留下的,只是滿目荒涼。當你孤獨地行走在紅塵陌上,是否會覺得,肩上的背囊被人間故事填滿,而內(nèi)心卻更加地空落。此時,我們則需要依靠一些回憶來喂養(yǎng)寂寥,典當一些日子來滋潤情懷。

眾生紛繁,有人過得迷糊,有人活得清醒,但也只是一種存活于世間的姿態(tài)。無論你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是金枝玉葉,還是胭脂俗粉,無論我們被世俗煙火熏染多久,被渾濁的世態(tài)浸泡多深,心靈深處始終有一處最潔凈的角落,永遠如初時美好。

曾幾何時,我們做了那最柔情的人,為一朵花低眉,為一片云駐足,為一滴雨感動。所以,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愛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愛上鶯歌燕舞的人間,愛上姹紫嫣紅的春天,也愛上山溫水軟的江南。許多人對這個女子生了情,并認定她是夢中期待的白蓮。無論歲月如何轉(zhuǎn)變,她永遠活在人間四月,有著不會老去的容顏。

世間許多女子都有過這份安靜素然的優(yōu)雅,也曾令人心動,有一種讓人不敢輕觸的美好。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她們慢慢地學會了揮霍光陰,浸泡在紅塵的染缸里,誰還能做到純粹如一?都說只有百味皆嘗,方不負這僅有的一次人生。我們應該把所有繁復的過程,都當作簡單回歸,把一切凡塵的榮辱,當作云煙過眼。

無論林徽因這一生愛過多少人,犯過多少錯,又經(jīng)歷過多少起落沉浮,嘗過幾多人情世味,她永遠都是一杯淡雅清茶,那素凈的芬芳在每個人心中久久地縈繞,無法散去。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只有熱戀才會刻骨。有時候,一份清淡,更能歷久彌香;一種無意,更讓人魂牽夢縈;一段簡約,更可以維系一生。

林徽因是溫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縱,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沒有張愛玲的凌厲,也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樂觀而執(zhí)著,堅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驚心亦不招搖,她不曾給別人帶來粗糲的傷害,也不曾被他人所傷。她是那樣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紛擾紅塵中,多少人企盼有這樣一位紅顏知己,不需要濃烈相守,只求淡淡相依。

我們總是會被突如其來的緣分砸傷,把這些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題。有些緣分只是南柯一夢,瞬間的消逝便成了萍蹤過往。有些緣分卻落地生根,扎進了你的生命,從此糾纏不清。一個本不信宿命的人,日子過得久了,被春去秋來、花開花謝的因果所感染,從此相信命定之說。人到了一定年歲,追求的只是平和與淡定,待到華麗轉(zhuǎn)身,從前的時光已是回不去的浪漫。

我佩服那些敢于承擔過去、心明如鏡的純良女子,仿佛山河變遷都與之毫無瓜葛。亂世凡塵,有誰可以在刀刃上行走而毫發(fā)無傷?誰可以深陷泥淖卻做無瑕美玉?每一天都會有不可預測的意外發(fā)生,想要清雅淡泊地度過一生,真的太難。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時光背后,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究竟要以何種姿態(tài)行走于世間,才可以做到不被人忘記?一個男子愛一個女子,愛的是她青春的朝氣,是她美麗的容顏,是她獨有的聰慧。多少人會愛上歲月留在她臉上的印記,愛上她那顆被生活宰割得傷痕累累的心?林徽因似乎做到了,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想起林徽因,總是在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輕靈和鮮妍的美麗。也許每個人的初衷都只是一份簡約的追求,或期待一場溫潤的春雨,或盼望一株茉莉花開,或等候一個遠行的歸人。我們在屬于自己的那座城里筑夢,不求聞達于世,但終究還是希望可以留下些什么,僅僅為了被某個人偶然地記起。

有人說,林徽因被季節(jié)封存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間的燕子做了鄰伴,夢中的白蓮做了知己。也有人說,純凈的她其實比任何女子都懂得調(diào)配煙火,所以她不會輕易被往事所傷。許多尋找她的人都沒找到答案,不知道是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還是承擔不起生命的輕。又或許我們本就不夠清淡,想在春天的書頁里留下一筆墨綠,卻被清風錯翻了頁碼。

此時,院墻和柵欄的綠意還太淺,就像林徽因沒有滋生皺紋的額頭,明澈光潔。人的一生就如同草木,經(jīng)歷榮與枯、生與滅,看似稍縱即逝,實則無比艱難??傄詾槿兆釉诖蝽镏卸冗^,卻不知有多少人想方設法地讓自己挨過這一世。有時候,過程于我們只不過是修飾,在結局面前形同虛設。無論是真實的戲謔,還是虛幻的樸素,我們都無法自如地把握。

現(xiàn)實生活未必同想象中一樣,在不盡人意的時候只需記住,人生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完美。銳利的歲月可以將一個骨肉豐盈的人削減到無比瘦瘠。曾經(jīng)沐浴陽光的我們,從何時開始愛上了煙雨的迷蒙?曾經(jīng)習慣了漂泊的你我,又從何時開始向往一種平實的安定?

那些遺失了快樂的人,是否可以在花開的時候重見歡顏?那些弄丟了青春的人,是否能在老去的那一天重尋記憶?假如你和我一樣,擔憂浮華的世態(tài)澆漓,害怕人情涼意,莫如沿著一首詩的韻腳,尋找一個叫林徽因的女子,隨著她流淌的筆墨,走進人間四月天。

詩意江南有著黛瓦白墻,微風細雨。你無須涉水而行,只踱步在輕煙長巷,就可以邂逅一份純凈的美好。只是覓尋之前,請折一枝綠柳,插在老舊的白瓷瓶里。因為我相信,一個小小的瓷瓶可以裝載整個春天,那個素凈的女子可以許諾我們一段永遠青翠的回憶。

夢中白蓮

等待一場姹紫嫣紅的花事,是幸福;在陽光下和喜歡的人一起筑夢,是幸福;守著一段冷暖交織的光陰慢慢變老,亦是幸福。

相信許多人對江南水鄉(xiāng)都有一份難舍的情結。無論是身處江南的,還是不曾踏足過江南的,對江南的風物人情都有著近乎宿命般的眷念。時間久了,江南就成了許多人心中的一個夢,一個常常想起卻又不敢碰觸的夢。因為生怕這個夢會在有生之年無法成真,怕生命旅途走到盡頭還不能得償所愿。

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故鄉(xiāng),你是出生在花柳繁華的江南,還是長成于草木荒涼的塞北,早在前世就已注定。命運之神編排了我們的來處與歸所,縱然那個被稱作故鄉(xiāng)的地方不是心中所愛,也不能改變其真實的存在。但我們可以選擇遷徙,也可能被迫放逐,這一切亦早有定數(shù)。從來,我們都是人間匆匆過客,凡塵來往,你去我留,不過如此。

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里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蛟S,為的僅僅是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

杭州,這座被世人贊譽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許多人魂夢所系之地。這里有聞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夢境的煙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難以言說的夢里情懷。無論你是出生于杭州,還是和西湖僅有一面之緣,都為可以與這座城有所相關而深感幸運。都說同一片藍天下,有緣自會相逢,而同在一座城,是否真的可以魂靈相通?

林徽因有幸地,一百多年前,在那個蓮開的季節(jié),降生于杭州。這座詩意含蓄的城,因為她的到來從此更加風姿萬種。一座原本就韻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風的情懷滋養(yǎng),又被詩酒年華的故事填滿。它真實美好地存在,無須設下陷阱,所有與之相遇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從此沉迷不醒。

像林徽因這樣溫柔而又聰慧的女子,她的一生必定是有因果的。所以祖籍原本在福建的她,會出生于杭州,喜愛白蓮的她,會生于蓮開的六月。這座繁華驕傲的古城,不會輕易為某個人低眉含笑,而林徽因卻可以做那傾城絕代的女子。微雨西湖,蓮花徐徐舒展綻放,多年后,這個叫林徽因的女子成了許多人夢中期待的那朵白蓮。唯有她給得起杭州詩意閑淡的美麗,給得起西湖溫潤潔凈的情懷。

林徽因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林孝恂考中進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其父林長民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祖母游氏典雅高貴,是位端莊賢淑的美麗女子。林徽因沿襲了他們?nèi)逖艃?yōu)秀的血統(tǒng),所以此生擁有斐然才情與絕代容顏。也許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林徽因注定會成為那個風云時代的傾城才女。

那個蓮開的夏季,杭州陸官巷一如既往地古樸寧靜。青石鋪就的長巷,飄散著古城淡淡煙火,偶有行人悠閑走過,把恍惚的記憶遺落在時光里。這是一座聞著風都可以做夢的城,我們時常被一些細小的柔情與感動潛入心底,忘了自己其實也只是小城的過客,從哪里來還要回到哪里去。短短數(shù)十載的光陰,不過是跟歲月借了個軀殼。我始終相信,身體不過是裝飾,唯有靈魂可以自由帶走,不需要給任何人交代。

杭州陸官巷林宅,是一座古樸有靈性的深深庭院,帶著溫厚的江南底蘊。只是不知道黛瓦白墻下,有過幾多冷暖交替的從前,老舊的木樓上,又有多少人看過幾度雁南飛。無論你從何處來到這里,都會誤以為這座老宅就是夢里的故園。時光仿佛還停留在昨天,卻真的好遙遠。百年滄桑,歲月變遷,多少人事早已面目全非,不曾更改的始終是老宅所留存的舊日情懷。

院內(nèi)的蒼柳又抽了新芽,梁間燕子筑的巢還在,木桌上老式花瓶已落滿塵埃。一百多年前的某個夏日,這座宅院里傳來一位女嬰的啼哭聲,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已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她叫林徽因,從她降落人間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jīng)有了注定的人生故事等待她去演繹?;蚍灿梗蚪k麗;或平淡,或起伏;或歡欣,或悲苦,這一切過程,在命冊上早已寫好。

相信命冊嗎?《紅樓夢》中賈寶玉游太虛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釵正冊》和《金陵十二釵副冊》。這冊子里面寫的判詞就是金陵十二釵的命數(shù),是她們?nèi)松Y局的暗示。只是紅顏多薄命,所以匾額上寫就的是“薄命司”。那么多風華絕代的女子,花容月貌終究抵不過春恨秋悲的凋零。有些人在意過程是否華麗,無所謂結果,而有些人不在意過程有多辛苦,只圖有個善終。

每個哭著來到世間的人,帶給親人的是無盡喜悅,每個微笑離開塵世的人,帶給親人的則是永遠的悲痛。難道一個人自生下來,就真的有一本命冊,如同生死簿那般醒目地擱在陰冥之境,而我們就必須按照書頁里的內(nèi)容,一字不漏地將其演完才能罷休?若是如此,就真的不必過于奔命,須知因果有定,得失隨緣。

都說人生下來就是為了承擔罪孽的,但對于一個新生命,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著無法抑制的愉悅。然而,繁華世間又何嘗不是一杯毒酒,你以為自己早已厭倦,其實卻總想一醉貪歡。等待一場姹紫嫣紅的花事,是幸福;在陽光下和喜歡的人一起筑夢,是幸福;守著一段冷暖交織的光陰慢慢變老,亦是幸福。

林徽因的出生無疑給林氏家族帶來了莫大的喜悅,雖為女嬰,可她粉雕玉琢的容顏讓人一見歡喜。這個漂亮的女嬰瞬間就給厚重的大宅院增添了靈氣與歡顏。祖父林孝恂從《詩經(jīng)·大雅·思齊》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的句意,給女嬰取了“徽音”這個美麗的名字。后來,為避免與當時一位男性作家林微音相混,便改名“徽因”。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名字,林徽因這一生被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深愛。尤其是金岳霖,他溫和又執(zhí)著地愛了林徽因一生,終生未娶,他就這樣為林徽因守候一生、寂寞一生,也緘默一生。試問,如此深刻的情感,又有幾個男子擔當?shù)闷穑?/p>

我們無法從一個嬰孩臉上讀出任何故事,每個全新的生命都有著一塵不染的純凈,都是那么完美無瑕。一個人只有在出生和死去的時候是最干凈的。剛剛出生的人,刪除了所有前世的記憶,純粹地來到人間。而一個行將死去的人,則是空手離去,帶不走這凡世半點塵埃。

但是我始終相信,無論你多么純?nèi)?,冥冥中總會有所暗示。一滴水中,可以看到其深沉的含容;一朵花里,可以讀懂其微妙的心事。所以,嬰幼時的林徽因一定隱透出逼人的靈氣與聰慧?;蛟S他們都明白,這個小小女孩注定用詩意和美好的情懷,來完成降落人間的使命。

老宅光陰

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無論他多么平凡渺小,多么微不足道,總有一個角落會將他擱置,總有一個人需要他的存在。

如夢江南,永遠像夢境一般落在每個人的心里。多少行色匆匆的旅人相逢在山水間,從這道楊柳依依的堤,擺渡至那道煙花紛飛的岸。那些因為來過這個多情之地的人,原本淡然超脫的心性,也開始有了牽掛,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愛上在煙雨小樓中品茗的閑情,愛上午后陽光下打盹的慵懶,愛上一朵花的歡顏、一剪流光的浪漫。

我們應當相信,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無論他多么平凡渺小,多么微不足道,總有一個角落將他擱置,總有一個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屬于自己的狹小世界里,守著簡單的安穩(wěn)與幸福,不驚不擾地過一生。有些人在紛擾的世俗中,以華麗的姿態(tài)盡情地演繹一場場悲喜人生。

盡管我們都是帶著各自的使命來到人間,但彼此都只是過客,沒有誰會為誰永遠停留。到最后,都是塵歸塵,土歸土,過往的恩寵皆已吹作浮云。年輕的時候,不管不顧地揮霍今生,待到老時,則希望可以透支來世。起伏跌宕的一生,回眸只是過眼云煙,不是自己太執(zhí)著過往,而是紅塵千變?nèi)f化,我們必須以踉蹌的姿態(tài),在熙攘的市井探尋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看過一張林徽因三歲的照片,一個小小女孩站在深深庭院里,背倚著一張老式藤椅,清澈的眼睛看著前方。這座庭院藏有百年故事,藤椅也不知道歷經(jīng)多少流年,唯這小小女孩尚不知人事,不知道那遙遠的遠方會有怎樣的際遇將其等待。我總覺得,一個人的童年應該是清白的,不需要太多色彩,一筆一畫簡潔而美好,記住的也只是單純的快樂。

然而,每個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遠離純凈,開始漫步在紅塵的煙火里。在茫茫世海里追逐,尋找所謂的歸宿,其實人又何曾有真正的故鄉(xiāng),都只是暫將身寄,看幾場春日芳菲,等幾度新月變圓。停留是剎那,轉(zhuǎn)身即天涯。

林徽因五歲之前都在杭州陸官巷度過,關于那段時光,我們已無從查找,而她亦沒有絲毫記憶。其實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的童年是值得珍藏的,盡管有些人也曾歷經(jīng)辛酸,但是在模糊的記憶里,那些零散的碎片疊合在一起,始終會是美好。

林徽因五歲的時候,隨祖父遷居至蔡官巷一座老宅院。雖然在這里只有短短三年光陰,卻給這位才女留下永難磨滅的記憶。到了五歲,林徽因的大姑母林澤民成為她的啟蒙老師。林澤民是清朝末年的大家閨秀,自小接受私塾教育,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也算樣樣精通。正是這位嫻靜優(yōu)雅、知書達禮的姑母教會了林徽因讀書識字。

霞光掩映的晨曉,暮色低垂的黃昏,明月皎潔的夜晚,幼小的徽因手捧一冊冊線裝書,讀著書卷里的詞句。也許她讀不懂其間美好的意象,讀不懂那詩意的情懷,讀不懂冷暖的故事,但是她從此愛上了書,愛上了淡淡的墨香,愛上了錦詞麗句,還有書卷里那一枝蓮荷的淡雅清愁。

人的性情多為天生,有些人骨子里就是安靜的,有些人血液里暗藏著躁動不安。所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就是如此。但后天的啟蒙亦尤為重要,倘若將一個沉靜的人放逐在喧囂的市井中,難免不為浮華所動。而將一個浮躁的人擱置在廟宇山林,亦可以得到凈化。許多人都在潛移默化的時光里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林徽因遺傳了林家的優(yōu)雅氣質(zhì),她骨子里就帶有濃郁的詩味和典雅,所以大姑母林澤民對林徽因的啟蒙更加深了她的文學修養(yǎng),為她將來成為一代才女種下美好的前因。她朦朧的記憶被江南水鄉(xiāng)的悠悠古韻填滿,黛瓦粉墻,亭臺水榭,還有青石小巷的惆悵煙雨,轉(zhuǎn)角長廊的淡淡回風。這一切物象都經(jīng)過歷史長河的沉淀,成為搖曳在江南枝頭的永遠風景。

然而,林徽因的童年亦非都是如意?;蛟S上蒼是公平的,給了她一個儒雅優(yōu)秀的父親,所以才安排了一個平凡的母親?;找虻哪赣H何雪媛出身于浙江嘉興一個商人家庭,十四歲就嫁給林長民做了繼室。對于善詩文、工書法、才華出眾的林長民來說,這位沒有受過教育的舊式婦女實在難以令他心動。

她不懂琴棋書畫也就罷了,偏長成于商人家庭,過的也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所以嫁至林家又不善操持家務。這樣一個凡婦既得不到丈夫的溫情,亦得不到婆婆游氏的歡心。后來林長民又娶了上海女子程桂林,這位女子雖亦無多少學識,但年輕美麗、性情溫和、相夫教子,深得林長民寵愛。此時何雪媛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而她的性情亦在狹窄的角落里變得陰晴不定。

林徽因童年還有著一段痛苦的記憶。母親何雪媛因為得不到父親的寵愛,所以生出抱怨責怪之心。那時候,林徽因和母親住在后院,每當她從前院快樂地回來,總是會聽到母親無休止的數(shù)落。這時候,徽因心里就會充斥著對父母又愛又怨的矛盾感情。她愛那個稱自己為“天才女兒”的父親,卻怨父親對母親冷淡無情。她愛給她溫暖關懷的母親,卻怪母親總在抱怨中令父親離得更遠。

小小年紀的徽因,內(nèi)心卻背負了許多沉重。她既要在祖母和父親面前做一個聰慧玲瓏的小才女,又要在母親身邊做一個溫順聽話的乖女兒。許多時候,她總是獨自一個人坐在木樓上,看天空漂浮自在的云彩,甚至懂得了白云的往來無常。也是這時候,她開始多愁善感,知道看似完美和諧的生活,亦暗藏許多的無奈。

直到多年以后,林徽因成為一位極負名氣的女詩人。她寫過一篇題目為《繡繡》的小說,講述的是一位乖巧的女孩繡繡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里。母親懦弱無能、狹隘多病,父親將其冷落,娶了新姨娘又生了孩子。繡繡整日夾雜在父母親無休無止的爭執(zhí)吵鬧中,彷徨于沒有溫情、沒有愛憐的生活里,最終因病死去。在小繡繡的心底隱藏著對父母親愛恨交織的情感,以及愛莫能助的無奈。其實這一切又何嘗不是林徽因小時候那段生活的寫照。

如今想來,未必是徽因的父親林長民薄情,而是他和何雪媛之間沒有愛的交集。人的一生總有注定錯失的姻緣,和你攜手相伴的人或許不是你要的那杯茶,但你還是要強忍著苦澀飲下。所以彼此厭倦并不是誰的過錯,只怪造化弄人,無端生出這么多的癡男怨女,不得盡如人愿。

我想到后來,嘗盡人情世味的林徽因亦會懂得這期間不可言說的無奈。因為她生命中歷經(jīng)的幾段感情,又何曾有過真正的圓滿,又何曾沒有遺憾。她是個美麗如蝶的女子,面對感情也曾有過彷徨惆悵,只是終究還是做到收放自如,懂得取舍。所以,她以一種清雅端然的姿態(tài)漫步在云間,讓人仰望了一生,懷想了一生。

人間萍客

一路行來,我還是與許多緣分擦肩,所擁有的也漸次失去。并非因為不懂珍惜,有些緣分注定了長短。來時如露,去時如電,挽不住的終究是剎那芳華。

很多年前,我喜歡上兩個字——惜緣??傆X得,人與人相識是多么的不容易,如若有緣相處更是極其珍貴。所以我們都應當懂得珍惜,任何的傷害與錯過都不值得原諒??v然如此,一路行來,我還是與許多緣分擦肩,所擁有的也漸次失去。并非因為不懂珍惜,有些緣分注定了長短。來時如露,去時如電,挽不住的終究是剎那芳華。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免不了經(jīng)歷離合悲歡,就像陰晴圓缺,有如潮起潮落。流光從來不會多情地將人照料,而是我們要學會遷就它的漠然。人的一生從來沒有絕對的安穩(wěn),許多人以為守著一座老宅,栽花種草,平凡生養(yǎng),從紅顏到白發(fā),就算是安寧,而背著行囊浪跡萍蹤,人間擺渡就是放逐天涯,蒼茫遺世。

其實不然,所謂心靜則國土靜,心動則萬象動,真正的自在是知曉得失從緣,懂得隨遇而安。那時候,任何的遷徙都不會成為困擾,不至于改變生活的初衷。在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至于太過曲折,不至于時刻彷徨在轉(zhuǎn)彎的路口。世事難遂人愿,你想要行云流水過此一生,卻總是風波四起。

在林徽因八歲的時候,其父親林長民居住北京,而全家則由杭州移居上海。從此,這位冰雪聰明的才女離開了杭州古城,開始她另一段嶄新的人生歷程。她帶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靈秀,帶走了西湖白蓮的清韻,也帶走了青石小巷那一季的煙雨。小小的她還不懂得何謂相忘江湖,不懂得遷徙意味著和過往的時光訣別,不懂得從此紅塵陌上,她將以清絕的姿態(tài)獨自行走。

那時的上海灘已是風起云涌,多少人在洪流亂煙里淹沒了自己。朝代更換,壯美山河被硝煙嗆傷,歷史斑駁脫落,在歲月的長河里漂浮流淌。每個人朝著自己心中的目標追逐,卻也難免月迷津渡,不知如何才能抵達夢的港灣。在沒落的年代,總有出類拔萃之人立于天地之間,為太平盛世做最大的努力。

八歲的林徽因隨家人移居上海后,住在虹口區(qū)金益里?;找蚝捅斫忝脗円黄鹁妥x于附近的愛國小學,天真爛漫的年齡不受外界的干擾,只在書卷里看光陰交替。關于林徽因這段童年舊事并沒有多少記載,只說她在愛國小學讀二年級,并侍奉祖父。天資聰穎的林徽因?qū)抑械牟貢约皶嬍指信d趣,她的冰雪聰明深得家人、老師以及同學的喜愛。

林徽因是一個美麗靈秀的女孩,纖細柔美的身材更顯江南女子的婉約。寫到這兒,我總會想起《城南舊事》里的小英子,那是一個秀麗玲瓏的小女孩,她有一雙清澈干凈的眼睛,可以照見心靈。這個不解世事的小女孩有一顆善良的童心,她與瘋子結交,和偷兒做朋友。她知道他們都是善良的人,卻分不清誰對誰錯,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她的童年就是這樣在疑惑中度過,卻純真美好,耐人尋味。

相信林徽因的童年也一定有許多令她難以忘懷的舊事。小小的她,有一顆比同齡人更加善感的心。而她所邂逅的,亦是不同尋常的人和事。那些美好的過往都被封存在歲月的書頁中,或許只有有緣人才可以翻讀。又或許,許多人寧愿將那些美好封藏,有如擱置在木質(zhì)抽屜里的老照片,若非年華老去,都不會輕易去碰觸。

1916年,林長民在北洋政府任職,十二歲的林徽因隨全家從上海遷至北京。她和表姐們一同進了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這所貴族學校教風嚴謹,培養(yǎng)出的學生談吐舉止皆有學問。

繁華上海與老城北京全然不同,一座是風情萬種的都市,一座是霸氣顯赫的皇城。此時的林徽因已知曉世事人情,初次來到這座大氣輝煌的皇城,她感受到一種與歷史相關的滄桑,亦覺得自己只是這座紛繁城池里的一粒渺小塵埃,太多浮華將天空填滿,沒有誰會注視她的存在。然而看慣了冠蓋如云的宮廷高貴,許多人則期待一份天然的清雅。

林徽因的出現(xiàn),無疑給這座高貴滄桑的城市增添了詩意與柔情。盡管那時候的她還不到風華絕代的年齡,但她以鐘靈毓秀的江南小才女身份,用其明凈的眼眸、秀麗的面容、優(yōu)雅的姿態(tài)、斐然的才情迷醉了諸多校友。那時的林徽因無疑成了眾人心中的美麗女神。有些人的美麗是與生俱來的,有些人則需要經(jīng)歷蛻變,林徽因?qū)偾罢撸路鹑魏螘r候她帶給人的感覺永遠都是那么清新如一。

在林徽因十三歲那年,張勛復辟,全家遷居天津,唯徽因留京。她雖柔弱,但從來都是堅強的女子。她雖多愁善感,但從不輕易在人前落淚。小小的她可以將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條,照料好自己的青青韶華。這就是林徽因,與任何一個女孩都不同的林徽因。她是從微風細雨的江南小巷走來的婉約女子,有一天,她的姿色與風情足以傾倒這座皇城。

我時常想著,假如林徽因一直守在江南,守著老舊的宅院,她是否甘心舍棄才情,做一個凡婦,與一位凡夫共有晨昏,度過炊煙四季,慢慢老去?深深庭院,雕花木窗,還有爬滿青苔的老墻,幾枝桃杏,一樹荼,有一種簡約的美麗。午后慵懶的陽光下,她用柔情給愛人的衣裳縫制紐扣,偶爾也教清風識字。日子如流水倏然而過,而那個男子溫和的目光則一直追隨,不離不棄。

一切都只是幻想,這世間本就沒有假如。大家閨秀的林徽因,美麗如蝶的林徽因,才情橫溢的林徽因,注定做不了一個平凡女子??v然她喜歡柴米油鹽的香味,可是風花雪月的柔情卻一直對她糾纏不休。所以她被放逐,遠離江南,接受更絕美的綻放。

記得胡蘭成說:“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睆垚哿峁掳?、清高、敏感,靈魂寂寞了一生。她說過,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而林徽因更像清水里開出的一朵白蓮,安靜嬌柔,溫婉潔美。她不會讓自己愛到卑微,愛到不知所措。

那時候,小小徽因就如同含苞待放的睡蓮,在清涼月光下,等待一位可以敲叩心門的有緣人出現(xiàn)。見過她的人都知道,有一天,這朵白蓮花會在千頃碧葉之上徐徐地綻開。那溫柔低首的不勝嬌羞,讓多少人為之一醉不醒。

青春初識

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

世間真的有許多難以言說的奇緣偶遇,置身于碌碌紅塵,每一天都有相逢,每一天都有別散。放逐在茫茫人海里,常常會有這樣的陌路擦肩。某一個人走進你的視線,成了令你心動的風景,而他卻不知道這世界上有過一個你。又或許,你落入別人的風景里,卻不知道這世上曾經(jīng)有過一個他。不知道多年以后,有緣再次相遇,算是初見還是重逢?

有時候,佇立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心底會涌出莫名的感動,覺得人的一生多么不易,我們應該為這些鮮活的生命而感到溫暖,為凡間彌漫的煙火感到幸福。也許有一天,我們都會離開,都將后會無期。既知如此,又何忍為一些微小的過錯做出深刻的傷害?何忍為一個回不去的曾經(jīng)做出悲情的沉迷?

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萍水相逢隨即轉(zhuǎn)身不是過錯,刻骨相愛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緣際遇里,我們真的是別無他法。時常會想,做一個清澈明凈的女子,做一個淡泊平和的女子,做一個慈悲善良的女子,安分守己地活著,不奢求多少愛,亦不會生出多少怨。無論榮華或清苦,無論快樂或悲傷,都要一視同仁。

看過世間往來女子,知曉每個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風華和韻味,但可以在史冊上留下一筆的人不多,能夠讓眾生銘記的人更是太少。民國,那是一個擁有古典氣質(zhì),又攜帶現(xiàn)代風情的時代。在亂世風云里,出現(xiàn)了那么一批才情萬千的女子,她們用自己的高貴、風華、睿智、美麗,演繹著或璀璨絢麗,或陡峭孤絕的人生。

我不得不承認,林徽因是一個可以令春風失色、百花換顏的女子,仿佛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盡的塵世里淡定自若,可以令徐志摩為她寫下最美麗的詩章,令梁思成和金岳霖兩位才華橫溢的男子相安無事地甘于為她守護一生。都說文如其人、其性、其心,讀林徽因的文字,永遠沒有疼痛之感,永遠那般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蓮的一生,純凈、柔美、優(yōu)雅。

十四歲的林徽因已是一位娉婷女子,她的才情以及落落韻致隨著流年生長,仿佛所有從她身邊走過的人都會被其少女獨有的清新迷醉。那時候,林長民與湯化龍、藍公武赴日游歷,家仍居北京南長街織女橋?;找蚱饺绽锍肆侠砑沂?,空閑時間她便一心編字畫目錄?;找蜃孕诺仫@露才情,她甚至覺得,那個手捧詩書、靜彈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書上說,這一年林徽因認識了梁啟超之子梁思成。也有記載,把林徽因、梁思成相識時間定在林徽因從英國歸來的1921年。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chǎn)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其子梁思成是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

林徽因認識梁思成應當是在她去英國之前。因為林、梁兩家屬于世交,他們有許多可以結識的機會。后來梁思成女兒梁再冰在《回憶我的父親》中的這么一段記述,讓我們更加確信,林徽因初遇梁思成的時間是她十四歲的那一年。

“父親大約十七歲時,有一天,祖父要父親到他的老朋友林長民家里去見見他的女兒林徽因(當時名林徽音)。父親明白祖父的用意,雖然他還很年輕,并不急于談戀愛,但他仍從南長街的梁家來到景山附近的林家。在‘林叔’的書房里,父親暗自猜想,按照當時的時尚,這位林小姐的打扮大概是:綢緞衫褲,梳一條油光光的大辮子。不知怎的,他感到有些不自在。

“門開了,年僅十四歲的林徽因走進房來。父親看到的是一個亭亭玉立卻仍帶稚氣的小姑娘,梳兩條小辮,雙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頰有笑靨;淺色半袖短衫罩在長僅及膝的黑色綢裙上;她翩然轉(zhuǎn)身告辭時,飄逸如一個小仙子,給父親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p>

我想,梁思成應該是對林徽因一見鐘情的,那時候梁思成已經(jīng)十七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少年郎。在他的身邊也許不缺美麗大方的俏佳人,可是像林徽因這樣清新動人的江南女孩應當是絕無僅有了。初見時,他只覺徽因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淡雅,飄逸絕塵。而林徽因初見梁思成這位俊朗文雅的少年時又有怎樣的感觸?

相信每個男孩心中都幻想過這樣一個清純女孩,渴望肩并肩行走的喜悅,渴望十指相扣的溫暖。而每個女孩心中亦構思過這樣一幅美好的圖景,和一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坐在草坪上,背靠著背談論青春夢想。這個過程很短暫,但是曾經(jīng)擁有過的美好感覺足以令人懷想一生。

直到后來,我們才知道,林徽因初見梁思成時一定沒有怦然心動之感,有的或許只是一個少女見一個少年的喜悅心情,有些許靦腆,些許快樂。而梁思成這一見,就再也沒能忘記林徽因,只是他們之間注定要經(jīng)過一段漫長的歷程才能并肩走在一起。原本是兩個一同行走的人,其間一個人在路途上探看了別的風景,而另一個人一直在原地等待。

想起了三毛與荷西的那場戀愛,這位比三毛小了八歲的大男孩對她許下永恒的愛情的諾言。那時的三毛唯有感動,卻不愿相信。六年后,他們再度重逢,荷西一如既往的真心將三毛打動,他們攜手走進了撒哈拉沙漠,開始了風雨相伴的人生。他們用了六年的時間來辜負,又用了六年的時間相偎依,再用一生的時間來離別。

林徽因是那個采擷風景的人,梁思成則一直立于原地相守。待林徽因停下腳步,偶然回眸,發(fā)覺那個人還在,一直在。也許是累了,也許是感動了,總之,有一種遺憾,叫錯過,有一種緣分,叫重來。林徽因既無悔于過往的癡情,梁思成亦沒有追究曾經(jīng)的失去。沒有誰的過去是一紙空白,再乏味的人生都會不斷地有故事填滿。愛過的人,不能當作沒愛過,擁有過的歲月,永遠是屬于自己的。

都說女孩要真正愛過才會長大,就像破繭而出的蝶,有一種蛻變的美麗。林徽因第一次心動,是在英國的倫敦,在美麗的康橋,為了那個風流倜儻的男子——徐志摩。之前所有的邂逅都只是一種簡單的存在,對于她,沒有意義。因為我們都相信,這樣一位純粹靜好的女子,在最美的年華里擁有一段浪漫的愛情,是源于對清澈靈魂的認可。

十四歲的林徽因不會知道,梁思成會是她攜手一生的伴侶。盡管梁啟超有意與林家聯(lián)姻,但他仍主張自由婚戀,相信感覺才是最重要的。再后來,林徽因去了英國,她以絕代容顏和才情令許多中國留學生生出愛慕之心、追求之意。她獨戀上徐志摩,只是他們的愛情像一場煙花,璀璨過后只留一地殘雪。之后,林徽因再沒有絲毫旁騖之心,只鐘情于梁思成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