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字:個體的代號和標(biāo)志

作家筆名趣話 作者:武德運


一個人的姓名,是他在社會上的代號,是人生個體的標(biāo)志,如影隨形,須臾不可離開。所以說,姓名是每一個人的忠實伴侶,相伴終生。名字無論典雅或平淡、風(fēng)趣或質(zhì)樸,都無不包含著父母(或長輩)或自身的某種理想、信念、志趣和愿望,有的還有一定的紀(jì)念意義。正因為這樣,人們的情況不同,想法各異,素養(yǎng)參差不齊,就使名字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形成了五彩繽紛、異彩紛呈的狀況。

姓名是中華文化的特殊現(xiàn)象,常常有許多講究和蘊含。它往往帶有時代的烙印。譬如,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出生的人,不少人叫“勝利”;1949年出生的人,不少人叫“解放”;1950年出生的人,不少人叫“抗美”;“文化大革命”期間出生的人,不少人叫“紅衛(wèi)”“文革”“衛(wèi)東”等。

取名也反映了取名者的文化素養(yǎng)。譬如,同是1945年出生的人,有的人叫“投降”,因為這一年日本投降了;1949年出生的人叫“改朝”,認(rèn)為解放是改朝換代了;統(tǒng)購統(tǒng)銷時出生,正好多分了一份口糧,就取名“占糧”;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說,中國人名的變化好似一本歷史書,因而對姓名的起源、衍變、內(nèi)涵、特點和規(guī)律這種文化現(xiàn)象進行研究,就形成一門專門的學(xué)問“姓名學(xué)”。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吉祥如意、內(nèi)涵豐富、悅耳動聽又與眾不同的名字。說起取名來,確實頗費斟酌,正如嚴(yán)復(fù)所說:“一名之立,旬月躊躕?!泵滞ǔJ歉改富蚱渌L輩所取,并且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fā)展變化著。

在古代和近代,有的人除姓名外還有字、號等,作為名字的補充。解放后,一般人只有平時常用的姓名,有的還有幼名(乳名),沒有字、號。20世紀(jì)初,不少文化人(作家、書畫家)給自己取筆名,發(fā)表作品時署用,從事藝術(shù)工作的人還有藝名。有的筆名、藝名甚至代替了本名。如,著名電影演員白楊,原名楊成芳,后改用藝名楊麗,又改為白楊;著名粵劇演員紅線女,原名鄺健廉,自幼學(xué)戲,深得老師喜愛,覺得她像《紅線盜盒》中的使女紅線,就給她取了藝名“紅線女”;著名電影演員王丹鳳,原名王玉鳳,“王丹鳳”則是藝名;著名豫劇演員常香玉原名張妙玲,又名張妙齡;著名豫劇演員牛得草,原名牛俊國。

名字一般都是一兩個字,卻比任何詩句都精練,把深刻的內(nèi)容濃縮到一兩個字之中,見微知著,使人浮想聯(lián)翩。譬如,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何長工,原名何坤。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白色恐怖籠罩湖南,因何坤一名影響太大,要轉(zhuǎn)入地下,就必須改名。毛澤東因他曾學(xué)過工,就給他改名“何長工”,并說:“‘長工’這個名字不錯,要為革命打長工嘛!”著名哲學(xué)家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因看電影《愛斯基摩人》受到啟發(fā),改名“艾思奇”,“艾”與“愛”諧音,“奇”是勇敢強悍的愛斯基摩人的諧音,又有馬克思的“思”字與“伊里奇·列寧”的“奇”字,表達了對兩個革命導(dǎo)師的敬仰與愛慕之情,所以就以“艾思奇”做了新名。蕭軍(原名劉鴻霖)、蕭紅(原名張乃瑩)是一對革命情侶,當(dāng)時他倆和魯迅通信,并分別以“蕭紅”“蕭軍”作為筆名,兩個筆名連在一起是“小小紅軍”的意思,表示對紅軍革命事業(yè)的向往。

長期以來,中國人很重視名正言順、名副其實,一個人的姓名,既是符號,又是標(biāo)志、名聲,更是品牌。固然,一個人的為人主要看他的行為,而不是看他的名字(君不見,一些違法亂紀(jì)的人,往往還有一個不錯的名字。這當(dāng)然是一種反諷。但當(dāng)初叫這個名字,至少反映了起名者的良好期望。當(dāng)然名字并不能束縛行為),但不言而喻,人們希望名實相符。至于有一個好名字,卻做了不光彩的事,是名字的使用者違背了起名者的初衷罷了。仔細揣摸一下眾多的名字會發(fā)現(xiàn),錯綜復(fù)雜的含義折射出時代的特征、文化的底蘊、思想的深沉、希望之所在。

當(dāng)你聽到相識者與不相識者呼喚自己的名字時,往往都會隨口答應(yīng),笑臉相迎。一個人從小到老不止千萬次聽到過別人呼喊自己的名字,本人也無數(shù)次寫過自己的名字。每一個人,不管上學(xué)、就業(yè)、考試、升遷、外出,以及書寫各式各樣的條據(jù)、填寫各種各樣的表格,都在一遍又一遍寫著自己的姓名,其實這就是書寫自己的歷史。因此,每一個人都應(yīng)十分重視自己的歷史,超然處世,超然生活,正如宋代政治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所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名多少、利多少,成幾何、敗幾何,都應(yīng)心胸寬廣,不去斤斤計較。這樣就會明辨是非,毅然決定該做的事、該走的路,決不會過多地計較名利,為名韁利鎖所束縛,猶豫困惑,邁不開前進的步子。這樣一來,你的名字、你的歷史就會逐漸變得清白、純正、樸實甚至偉岸起來,“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要聲名遠播,用今天話來說就是產(chǎn)生轟動效應(yīng),對一般人來不容易,甚至有點不現(xiàn)實,但“明禮儀,知廉恥”,揚名顯姓,榮宗耀祖,倒是可以做到的。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多做對社會、對人民有益的事。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揚名顯姓,榮宗耀祖,從正面理解,是誘導(dǎo)人們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利于人們的進步、社會的和諧,不應(yīng)簡單地認(rèn)為是封建糟粕而加以否定。“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自傳于后。”(魏·曹丕《典論·論文》)也就是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個人的名字,不僅要工工整整地寫好,還要有社會意義的內(nèi)涵去裝扮它、充實它。為了自己,為了父母,為了子孫,為了祖國,你必須珍惜自己的名字。范仲淹說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歷代的仁人志士、民族精英都去珍惜、擦亮自己的名字,才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輝煌的歷史。

每一個人都是歷史長河中的匆匆過客。人只能來世一次,一般也只有一個名字。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所以,每一個人都務(wù)必將自己的名字寫正。只有每一個中國人都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看護自己的名字,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名字才會日益輝煌,光耀寰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