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劉邦手下的“幾條槍”

劉邦發(fā)跡史 作者:易水寒 著


運籌帷幄就屬他

就在劉邦在泗水亭長任上廝混著的時候,張良遷居到了沛縣附近。

張良是韓國貴族的后人,本姓韓,與韓國王室同姓。韓國的先祖出于周天子王室,是姬姓的一支,后代在晉國任官,受封于韓原(今陜西韓城),取封地韓原的韓字為氏,從此姓韓。張良一家祖父兩代輔佐五世韓王做丞相,雖說是古來世卿世祿的遺留,如此越代久任,畢竟是少有,足以見得張良一家與韓國關系的深厚。

張良的父親韓平于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年)去世,當時,張良年紀還很小。悼惠王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239年去世。次年,韓國最后一位國王韓王安即位,僅僅在位九年就成了秦軍的俘虜。

從張良的父親韓平去世到韓國的滅亡,二十來年間,韓國年年歲歲籠罩在秦軍蠶食攻擊的威脅之中,風雨飄搖,茍延殘喘。前249年,秦軍攻取韓國的要塞成皋和滎陽,建立三川郡,將韓國攔腰截為南北兩部。前246年,秦軍再次攻取韓國北部領土上黨郡。前244年,秦軍奪取韓國十三座城池。前233年,在秦國的強大軍事壓力之下,韓王安被迫表示愿意成為秦國的藩臣,納地繳璽,順從秦王政的要求,送王室貴族、法家學者韓非到秦國見秦王。前231年,韓國南陽郡代理郡守騰投降秦國。次年,秦國任命騰為將軍,統(tǒng)領秦軍攻破韓國首都新鄭,韓王安被俘,韓國滅亡。

秦軍滅亡韓國以后,設立潁川郡,按照秦國的方針制度處置韓國的遺民。秦滅韓國,韓王安沒有作殊死的抵抗,開城投降。秦對韓國的處置,比較寬容。首先,秦國將被俘的韓王安遷離韓國,移居到陳郡陳縣附近。陳縣在現(xiàn)在的河南省淮陽市,離韓國首都新鄭不遠,本來是楚國的舊都,此時已經被秦軍攻占。秦遷徙韓王安到楚國舊地,目的當然是隔斷韓王與本國間的聯(lián)系,遷徙之地離韓國舊都不遠,又是向韓國遺民,以致向將要征服的其他五國君臣官民表示懷柔寬容。秦國對于韓國的貴族官僚,也沒有進行嚴厲的報復,容許他們在故鄉(xiāng)居留,土地財產也予以保留。

然而,韓國人執(zhí)著于故國。公元前262年,秦軍第一次南北分斷韓國,韓國被迫將北部領土上黨郡割讓與秦國時,上黨軍民誓死不愿做秦國人,在郡守馮亭的率領下歸降趙國,引發(fā)秦趙之間的長平大戰(zhàn)。三十六年后的前226年,也就是韓國滅亡以后六年,韓國舊都新鄭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反秦叛亂。新鄭的叛亂雖然被鎮(zhèn)壓,但因為波及韓王安的遷徙地陳縣,進而引發(fā)了以陳縣為中心的楚國地區(qū)更大規(guī)模的反秦叛亂和秦楚之間新的戰(zhàn)爭。

在以陳縣為中心的反秦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了兩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一位是楚國公子昌平君,他長期居留在秦國,受秦王政信任,被派遣到陳縣主持當?shù)剀娬瑧讶岢?;另一位是項羽的祖父項燕,他身為楚國抗秦的大將,策動昌平君反秦成功,在陳縣大敗秦軍將領李信所指揮的二十萬攻楚秦軍,避免了楚國早早滅亡的命運。

韓國亡國時,張良已經二十多歲。二十多年間,天天耳聞目睹的,都是秦軍攻城壓境、國勢一天天衰微的苦難和辛酸。秦軍攻入國都新鄭,他成了亡國遺民。張良是具有王室血統(tǒng)的貴族、聰明智慧的青年,經歷國難家難以后,對于偉大先祖的懷念愈益深厚,對于破滅之祖國的愛戀愈益執(zhí)著。他內心深藏對于秦國的仇恨,一心一意要為韓國復仇。

新鄭反秦叛亂,張良有參加的條件,他有什么具體行動,我們已經無法考察。不過,他不可能不卷入其中,他受此事的影響之深,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張良后來離開韓國,到他鄉(xiāng)游學任俠,最重要的停留之地,就是陳縣。

我們前面已經談到過,戰(zhàn)國末年,陳縣一直是反秦的熱土,層累著楚國舊都、韓王遷地、昌平君和項燕的反秦據(jù)點等種種歷史積淀。進入帝國以來,反秦的暗流也始終在陳縣一帶涌動。

魏國的游俠名士張耳和陳余,被秦政府通緝后,是逃到陳縣做里監(jiān)門潛伏下來的;發(fā)動秦末起義的首事者之一的吳廣,是陳縣近鄰陽夏縣人;而陳勝、吳廣在泗水郡大澤鄉(xiāng)起義后,迅速西進,直趨陳縣,得到陳縣父老鄉(xiāng)親的熱烈擁護,在陳縣建國定都,都是出于陳縣獨特的地理和歷史條件。張良在陳縣一帶活動,結交了不少反秦的豪俠英雄;陳縣的反秦風土,也加深了他為韓國復仇的決心。

秦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后,軍事鎮(zhèn)壓和法制建設雙管齊下,逐一平息各國的武裝反叛,以郡縣什伍戶籍制為基礎的帝國化政策在各地步步推行,政權日趨鞏固,統(tǒng)治日趨強化。

年輕氣盛的張良,眼見復興祖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他覺得別無選擇,決心以個人之力,刺殺秦始皇,以報秦國滅韓的深仇大恨。

亡國后的張良,從貴胄公子淪落為民間的游俠。當他的弟弟不幸早逝的時候,家中尚有家童三百余人和大量的土地財產。張良將全部家產變賣出售,仗義疏財,廣交天下豪杰,四處尋求可以刺殺秦始皇的勇士。

張良先在陳縣一帶活動,后來繼續(xù)東去。據(jù)說他曾經流落到朝鮮半島,見過東夷君長倉海君。古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秦攻取燕國首都薊城,燕國舉國東移到遼東,秦軍東進遼東滅燕,燕人逃往朝鮮半島的不在少數(shù)。

也許,張良確實追尋燕人足跡到過朝鮮;也許,倉海君只是近海地區(qū)的豪士賢人,而張良是上窮碧落下黃泉,遍游天下,終于通過倉海君得到一名壯勇的武士,可以揮動一百二十斤的鐵椎。張良開始實施刺殺秦始皇的計劃。

壯士張良

秦始皇是不安分而好動的人。統(tǒng)一天下以后,在種種興功作事之外,他開始大規(guī)模巡游天下,十二年間,五次出行,最后死在巡游的途中。

秦始皇第一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統(tǒng)一天下后的第二年。他這次巡游,走的是西北方向,目的是尋根祭祖,追尋秦人先祖發(fā)達的足跡,向列祖列宗報告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已經完成。他由咸陽出發(fā),順著渭河一直向西抵達雍城(今陜西寶雞)。

雍城是秦國遷都咸陽以前的舊都,有孝公以前的多位秦公的墓葬和祖廟。秦始皇在雍城告祖祭祀以后,繼續(xù)沿渭水西去,來到隴西郡西垂(今甘肅禮縣),第一代秦公襄公和第二代秦公文公的墓葬祖廟,都在這里。西垂祭祀完畢,秦始皇再折回前往犬丘(今甘肅天水地區(qū))。秦人的先祖,曾經在這里放牧養(yǎng)馬,繁衍滋生。

以喜慶告慰牧馬的先靈以后,秦始皇又翻山越嶺,進入汧水河谷地區(qū),由汧水上游的回中(今陜西隴縣西北)越過隴山,進入北地郡,抵達涇水源頭的雞頭山(今甘肅省平涼市西)。這一帶地方,是秦人被周王召喚、定居稱秦的發(fā)祥之地,當然也是秦始皇尋根祭祖的必經之地。從地理上看,雞頭山是涇水的源頭,秦始皇了結尋根祭祖的心愿后,由雞頭山返回,沿涇水河谷東南去,再南下回到咸陽。

古代中國,泰山是天下的圣山,登泰山封禪,是人世間偉業(yè)完成、告祭于天的大禮。秦始皇將統(tǒng)一天下的偉業(yè),告祭了西方的列祖列宗后,登泰山封禪就成了他第二次出行的目的。西行巡游的第二年,始皇帝一行由咸陽出發(fā),出函谷關,經過洛陽、滎陽、大梁、定陶,抵達薛郡鄒縣的嶧山(今山東鄒縣南),刻石頌功,著手封禪的準備。

準備就緒,秦始皇冒雨登泰山(今山東泰安北),行了封禪告天的大祭。由泰山下來,秦始皇興致勃勃,走臨淄,抵達膠東半島的黃縣(今山東黃縣東),沿海經過腄縣(今山東煙臺西),來到山東半島之東角的成山(今山東榮城),繼續(xù)沿海西南行,在之罘山(今山東煙臺北)刻石記功,抵達瑯玡(今山東膠南南)。秦始皇在瑯玡樂而忘歸,遷徙三萬戶人家移居瑯玡,修筑離宮高臺,停留長達三個月之久。

回到咸陽不到一年,始皇帝再次踏上了東去的行程,開始第三次巡游,時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第三次巡游東去時,始皇帝走了與第二次完全相同的線路,出函谷關,過洛陽、滎陽,奔大梁而去。想來,也許是希望重溫第二次巡游時歡愉的舊夢,攜故人走故道溫故情,再見幻影。然而,冷酷的現(xiàn)實破壞了秦始皇的心情和夢想,浩浩蕩蕩的車馬行列經過陽武縣博浪沙(今河南中牟)時,突然遭到了刺客的狙擊。

陽武縣在三川郡的東部,博浪沙在陽武縣南,正處于由洛陽到大梁的東西大道上,戰(zhàn)國時是韓國和魏國之間的地方。張良是韓國人,富于智慧,長于推算,對于韓魏間的交通要道、山川地形,了如指掌。

他求得力士以后,密切關注著秦始皇的動向,當他得到秦始皇第三次出行的消息及其行經路線后,判斷秦始皇必定再次經過博浪沙,于是與倉海力士潛伏于此,等候秦始皇車馬行列的到來。

司馬遷對于此事只作了如下的簡單敘述:始皇帝到東方巡游,張良與倉海力士狙擊始皇帝于博浪,風沙中鐵椎誤中乘輿副車。始皇帝大怒,嚴令天下搜捕刺客,鬧了十日,情勢急迫而緊張,都是因為張良的緣故。

古代史往往是掛一漏萬。由于敘述過于簡單,后人往往就依照這些提出了種種疑問,并擁有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馬元材著《博浪沙考察記》記載: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舊陽武縣城東南隅。有邑令謝包京立古博浪沙碑尚存。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予至陽武,曾特往游觀。當未至其地時,每疑所謂博浪沙者,必為深山大澤,茂林曲澗之地,可以藪匿逋逃;否則,發(fā)笱門,卻笠居,憑力斗于穴,可幸免耳。不然,則張良何以必于此地狙擊始皇帝?又何以狙擊不中后,竟能大索十日而不可得?及親蒞茲土,始知除荒沙一大堆之外,殆全為無草木、無山澗溪谷之一大平原,牛羊散其間,可數(shù)而知也……蓋博浪乃當日一地名,其地必多風沙……大概探知始皇東游,必經由此道,故與倉海力士預伏于此。又至天幸,始皇車馬過此時適風沙大起,故遂乘此于風沙中狙擊之。此種風沙起時,往往彌漫空中,白晝如夜,對面不辨景物。不僅陽武如此,予在開封,即已遇有三四次之多。正惟其狙擊系在風沙之中,故觀察不確,致有誤中副車之事。亦惟其系在風沙之中,故雖狙擊未中,亦無法能從萬人載道之內,將主犯明白認出。及至大索十日之時,則張良等已去之遠矣。

椎擊秦王未遂后,秦政府的追查日益緊急,張良被懸榜通緝,不得不埋名隱姓,逃匿到東??は纶h(今江蘇睢寧西北)隱居下來,靜候風聲過去。

東??ご笾略诂F(xiàn)在的江蘇省,過去是楚國的東邊領土,遠離秦的中心地關中地區(qū),山高皇帝遠,是秦王朝統(tǒng)治相對薄弱的地方,也是“違法不軌”之士聚集的樂土。這種情況很類似于后來民國時期的幾個省交界處,常常謂之“三不管”地帶。

黃石傳書

話說張良在下邳隱居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有一天,張良獨自一人在城中漫游,經過下邳城的沂水橋頭時,迎面走來一位身著布衣的老者。

老者走到張良的近處,一不小心,鞋子掉到了橋下。老者回頭看著張良說:“小子,到下面去把鞋給我撿上來?!?/p>

張良是六國貴胄后裔,堂堂刺殺皇帝的刺客,雖說是亡命在逃,也是年輕氣盛、英雄一方的人物。聽了老者的話,張良當然有些惱火,恨不得一拳打將過去。只是看在對方年老的分兒上,強忍下來,下得橋去,將鞋拾取上來。老者毫無感謝之意,伸出腳來吩咐張良道:“給我穿上?!?/p>

張良更加憤怒了,但是既然已經把他的鞋子撿上來了,那就穿上吧,于是跪下身來,為老者將鞋穿上。老者坦然讓張良為自己穿上鞋后,站起身來,微笑而去,沒有留下一句話。張良大吃一驚,目送老者遠去。

老者走出有五百來步遠,轉身又走了回來,指著張良說道:“你小子還算是個識相的。五天以后的平明時分(天亮時),在這里等我?!?/p>

此時的張良,知道老者不是一般的人,于是跪下來恭敬地施禮答道:“小子明白,謹遵吩咐!”

五天以后的平明時分,張良如約前往,不料老者已經等在沂水橋頭。老者怒斥張良說:“與老人有約,反而后到,成何道理?”說完轉身離去,只丟下一句話:“五天以后早早來。”

五天以后,張良早了一個時辰,雞鳴時分就趕到橋頭,老者又已經先到了,再次怒斥張良說:“為何還是晚到?五天后再來?!?/p>

這樣又過了五天。這次張良不敢有稍許怠慢,未到半夜就出發(fā)前往橋頭等待。不久,老者也來了。老者見了張良,高興地說:“這回就對了?!睆膽阎腥〕鲆粋€絲綢包袱遞給張良說:“這里有帛書一部,讀通了可以成為輔佐王者的師傅。十年以后興事發(fā)跡,十三年后來濟北相見,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p>

話剛一說完,老者轉身離去,再沒有話,也從此不再出現(xiàn)。天亮以后,張良打開包袱,里面是一部用墨寫在絲綢上的兵書,篇題是《太公兵法》。太公者,周文王、周武王的軍政導師姜子牙也。姜子牙善于兵法謀略,輔佐文王行政強兵,輔佐武王滅殷興周,被尊稱為姜太公,封地就在領有濟北的齊國?!短ā?,據(jù)說是姜太公的著作,是他一生政治軍事經驗的總結。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俯仰天下大事,終于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zhèn)?,足智多謀的“智囊”。

贈書教導張良的這位老者,后來被稱為黃石公。黃石公的得名,源于他留給張良的那句話,“十三年后來濟北相見,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

據(jù)說,十三年后,張良跟隨劉邦經過濟北郡,果然在谷城縣境內的谷城山下見到了一塊黃色的石頭,張良大為銘感,取下石頭寶貴珍藏,奉時祭祀。張良死的時候,將這塊石頭放在自己的棺槨中一同埋葬,囑咐后人,掃墓祭祀的時候,一定要供奉黃石,如同自己生前。

黃石公與張良的故事,是司馬遷采訪收集的傳說。司馬遷不是迷信鬼神的人,但他以為人世間的怪異神奇是有的。張良本身就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他早年刺殺秦始皇,后來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晚年超脫人世辟谷求仙,一生不同凡響,為人行事,宛若有仙人指引。司馬遷以為,張良見黃石公的事,怪異是怪異,也在人間的情理變異之中,所以特別詳細地記錄下來。

黃石公交付給張良的《太公兵法》,就是假托姜太公名義的古代兵書系列,至今流傳于世的,有《黃石公三略》、《陰符經》和《六韜》。只要通讀三部太公書,便感嘆有加,張良后來輔佐劉邦平定天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的智慧謀略,正是淵源于《太公兵法》。

矢志抗秦的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因自感身單勢孤,難以立足,只好率眾往投景駒(自立為楚假王的農民軍領袖),途中正好遇上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發(fā)展勢力。兩人一見傾心,據(jù)說張良修得《太公兵法》以后,說與別人聽,都沒有反應,說與劉邦聽,劉邦馬上覺得好,當即一一實行。張良不由得感慨:“沛公殆天授?!庇谑?,張良果斷地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決定跟從劉邦。天授天授,上天所授與也。張良的聰明智慧,是上天所授;劉邦的英斷決行,也是上天所授。上天又假手黃石公和《太公兵法》將二人連接在一起,打造出君主和帝師、主帥和謀臣的天作之合。作為士人,深通韜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謀略的前提則是要有善于納諫的明主。這次不期而遇,張良“轉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紛紜復雜的形勢中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從此,張良深受劉邦的器重和信賴,他的聰明才智也有機會得以充分地發(fā)揮。

等到劉邦到了薛地,會見項梁。項梁擁立了楚懷王。張良于是勸說項梁道:“您已經擁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韓國各位公子中橫陽君韓成賢能,可以立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項梁派張良尋找到韓成,把他立為韓王,任命張良為韓國司徒。張良“復韓”的目的終于達到了,“復家”的政治夙愿也得以實現(xiàn),因而竭盡全力扶持韓王成,揮師收復韓地(指戰(zhàn)國時韓國地盤),游兵于潁川附近,時而攻取數(shù)城,時而又被秦兵奪回,遲遲未能開創(chuàng)大局面。

這一年年底,楚懷王命劉邦、項羽分兵伐秦,并約定:誰先入關進咸陽,誰便可以立而為王。劉邦取道潁川、南陽,打算從武關進入關中。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劉邦率兵攻占潁川。韓王和張良便與劉邦會合了。劉邦請韓王留守陽翟(韓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而讓張良隨軍南下。九月,軍隊抵達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市)。南陽郡守奇退入宛城(河南南陽)固守。

劉邦滅秦心切,見宛城一時難以攻取,打算繞過宛城繼續(xù)西進。張良認為不妥,勸道:“您雖然急于進關,但這一路上秦兵還很多,而且都扼據(jù)著險要的地勢。現(xiàn)在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的秦兵從后面追殺過來,那時,強秦在前,追兵在后,就很危險了?!?/p>

劉邦采納了他的建議,立即更換旗幟,率兵乘夜間抄小路悄悄返回。拂曉時分,劉邦的軍隊已把宛城重重圍住。接著,劉邦又采納了陳恢的意見,以攻心之術,招撫南陽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輕取了宛城。解除了劉邦西進的后顧之憂,劉邦兵威大振,南陽郡的其他城池見太守已降,紛紛起而效之,望風而降。

同年十二月,劉邦率軍抵達蟯關(今陜西蘭陽東南)。蟯關是古代南陽與關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難攻,是通往秦都咸陽的咽喉要塞,也是拱衛(wèi)咸陽的最后一道關隘,秦有重兵扼守此地。劉邦趕到關前,想要親率所部兩萬余眾,強行攻取。

張良勸諫道:“目前秦守關的兵力還很強大,不可輕舉妄動?!眲钗猪椨鸫筌娤热腙P中,因而心急如焚,忙向張良問計。張良向劉邦獻了一個智取的妙計。他說:“我聽說蟯關的守將是個屠夫的兒子,這種市儈小人,只要用點財幣就可以打動他的心了。您可以派先遣部隊,預備五萬人的糧餉,并在四周山間增設大量軍隊的旗號,虛張聲勢,作為疑兵。然后再派酈食其多帶珍寶財物去勸誘秦將,事情就可能成功了?!?/p>

劉邦依計而行,蟯關守將果然獻關投降,并表示愿意和劉邦聯(lián)合進攻咸陽。劉邦大喜,張良卻認為不可。他冷靜地分析道:“這只不過是蟯關的守將想叛秦,他部下的士卒未必服從。如果士卒不從,后果將不堪設想。不如乘秦兵懈怠之機消滅他們?!庇谑?,劉邦率兵向蟯關突然發(fā)起攻擊,結果秦軍大敗,棄關退守藍田(今陜西藍田縣西)。劉邦乘勝追擊,引兵繞過蟯關,穿越蕢山,大敗秦軍于藍田。然后,大軍繼續(xù)西進,于公元前206年元月抵達霸上(今西安市東二十五里)。

公元前205年,正當項羽與齊、趙激戰(zhàn)時,劉邦率兵出關向中原進軍。漢軍聲勢浩大,共五十六萬人,東向伐楚,次年四月,攻下了彭城。

這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僅僅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嬰眼見義軍兵臨城下,大勢已去,只好以繩系頸,乘素車白馬,捧著玉璽符節(jié),開城出降。至此,雄霸四方、威振海內的大秦帝國滅亡了。

劉邦從奉楚懷王之命西進,到進入關中,迫使子嬰投降,歷時僅一年,由于他采納了張良的計謀,保證了軍事上的順利進展,從而贏得了時間,終于比項羽搶先一步進入關中。

當初,項羽和宋義向北去救趙,等到項羽殺了宋義,代替他做了上將軍,各路將領如黥布等都歸屬了項羽;項羽打敗了秦將王離,降服了章邯,諸侯都歸附了他。趙高殺了秦二世之后,派人來求見,想和劉邦定約在關中分地稱王。

沛公以為其中有詐,就用了張良的計策,派酈生、陸賈去游說秦將,并用財利進行引誘,乘此機會前去偷襲武關,攻了下來。又在藍田南面與秦軍交戰(zhàn)。增設疑兵旗幟,命令全軍,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人都很高興,秦軍瓦解,因此大敗秦軍。接著在藍田的北面與秦軍交戰(zhàn),又大敗秦軍。于是乘勝勇戰(zhàn),終于徹底打敗了秦軍。

劉邦集團“共天下”的理念,是由張良提出來的。公元前202年,劉邦和項羽決戰(zhàn)垓下,張良正式向劉邦提出,只有君主能夠與諸侯臣下“共天下”,才能上下內外協(xié)力,擊敗項羽,取得勝利。劉邦接受了張良的建議,與各國約定共同分配天下權益,終于集結諸侯國聯(lián)軍,一舉擊敗項羽。

話說回來,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的軍隊在各路諸侯中最先到達霸上。秦王子嬰駕著白車白馬,用絲繩系著脖子,封好皇帝的玉璽和符節(jié),在枳道旁投降。將領們有的說應該殺掉秦王。劉邦說:“當初懷王派我攻關中,就是認為我能寬厚容人;再說人家已經投降了,又殺掉人家,這么做不吉利?!庇谑前亚赝踅唤o主管官吏,就向西進入咸陽。劉邦想留在秦宮中休息,樊噲、張良勸阻,這才下令把秦宮中的貴重寶器財物和府庫都封好,然后退回來駐扎在霸上。

劉邦大軍進入咸陽,看到那豪華的宮殿、美貌的宮女和大量的珍寶異物,使許多人忘乎所以,昏昏然,以為可以盡享天下了。連劉邦也情不自禁,被秦宮里的一切傾倒,想留居宮中,安享富貴。武將樊噲冒死犯顏強諫,直斥劉邦“要做富家翁”。然而,劉邦根本不予理睬。部下的一些賢達志士對此心急如焚。

在這關鍵時刻,張良向劉邦分析利害,勸道:“秦王多做不義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進入咸陽。既然您已經為天下人鏟除了禍害,就應該布衣素食,以示節(jié)儉?,F(xiàn)在大軍剛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樂中,這就是所謂助紂為虐了。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愿沛公您,聽從樊噲等人的話?!?/p>

張良語氣平和,但軟中有硬,尤其是話中對古今成敗的揭示以及“無道秦”、“助紂為虐”等苛刻字眼,隱隱地刺疼了劉邦近乎沉醉的心。這種緊打慢唱的手法,果然奏效。劉邦愉快地接受了這卓有遠見的規(guī)勸,下令封存秦朝宮寶、府庫、財物,還軍霸上整治軍隊,以待項羽等路起義軍。

在此期間,劉邦還采納張良建議,召集諸縣父老豪杰,對他們說:“父老們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經很久了,批評朝政得失的要滅族,相聚談話的要處以死刑,我和諸侯們約定,誰首先進入關中就在這里做王,所以我應該當關中王。現(xiàn)在我和父老們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者處死刑,傷人者和搶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廢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樣,安居樂業(yè)??傊?,我到這里來,就是要為父老們除害,不會對你們有任何侵害,請不要害怕!再說,我所以把軍隊撤回霸上,是想等著各路諸侯到來,共同制定一個規(guī)約?!?/p>

隨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縣鎮(zhèn)鄉(xiāng)村去巡視。向民眾講明情況。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悅,爭著送來牛羊酒食,慰勞士兵。劉邦推讓不肯接受,說:“倉庫里的糧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讓大家破費。”秦地百姓聽罷此言,越發(fā)高興,唯恐劉邦不為秦地之王。

劉邦采納張良的建議,采取的這一系列安民措施,爭得了民心,為他日后經營關中,并以此為根據(jù)地與項羽爭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有人游說劉邦:“秦地的富足是其他地區(qū)的十倍,地理形勢又好?,F(xiàn)在聽說章邯投降項羽,項羽給他的封號是雍王,在關中稱王。如今要是他來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擁有這個地方了??梢在s快派軍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軍進來。并且逐步征集關中的兵卒,加強自己的實力,以便抵抗他們?!迸婀J為他的話有道理,就依從了他的計策。十一月中旬,項羽果然率領諸侯軍西進,想要進入函谷關,可是關門卻緊閉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