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學珍:我這一輩子都交給了北大

赤霞長歌:北京大學離休干部訪談錄 作者:蔣宗鳳 主編


王學珍:我這一輩子都交給了北大

采訪時間:2007年11月17日上午

采訪地點:北京大學辦公樓

記者:肖龍鳳,劉金秋

05

采訪對象及簡介:

王學珍,1926年生于浙江龍游縣,1947年秋~1951年就讀于北京大學法律系,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0年起在北大工作,1981~1984年,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教務長。1984~1991年,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1991年2月退居二線,任北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還擔任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會長、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等學校校史研究會會長等職務。2007年11月7日,北京大學老教授協(xié)會成立,王學珍任名譽會長。此外,他還主持出版了《北京大學紀事(1898~1997)》、《今日北大(1988~1992)》、《北京大學史料》、《北京高等學校英烈》、《北京高等教育紀事》等一系列著作,目前正在從事《北京大學志》的編撰工作。王學珍見證了建國前后至今北大諸多重大事件,并為北大的黨務、校務的各項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曾任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記者采訪手記: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王老師現(xiàn)在仍然每天騎自行車上班,事情很多,平常時間沒法坐下來閑聊。北大辦公樓,周六上午10點鐘?!俺弥€沒老,多干點事嘛!”他這么說。

王老師年過八旬,神采依然。很難想象他求學時曾患肺結核,更難相信他沒有刻意醫(yī)治,幾乎以“內力”使肺結核自動痊愈。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就是太忙了,顧不上去治病。一個人可以忙到把這么重的病都不顧了,還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回憶往事,王老師很是感慨:“我這一輩子都交給了北大,到今年(2007年)剛好整整60年!”王老師在北大長期從事黨務、校務工作,也念念不忘北大的歷史文獻整理工作。如前面簡介中所言,他在黨委書記任上主編出版了一系列校史資料集,現(xiàn)在仍在編撰《北京大學志》。他說,這事總得有人做。于是,他就開始著手做。他說“這一輩子交給了北大”,恰如其分。

記者:王老師好!今天我們非常幸運能采訪您,您的經(jīng)歷,還有北大過去的發(fā)展歷史,對北大來講是一筆財富。對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講,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您在青年時期,國家動蕩不安,求學非常不容易,您都經(jīng)歷了哪些事?

王學珍:我6歲開始上小學。上了一年半后,家里讓我讀私塾。讀了一年半又回去上小學。初小念完了就考高小,高小得到城里上??忌细咝。€沒去上,抗日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

為避免日本飛機轟炸,學校要遷到鄉(xiāng)下去。我就回到初小去,跟著老師看看書,半年以后才到高小念了兩年。第一年我寄宿在一個姨父家里。他家當時在城里開了一個小店,就一個門面,前面一半賣東西,后面用柜臺圍了一下,就在那里面吃飯。晚飯后把飯桌一收拾,我就趴在桌上自習。睡覺呢,就爬到樓上一個吊柜里,吊柜上面頂著天花板,一面靠著墻、一面敞開,地方很小,像一個沒有蓋子的翻轉的箱子。

晚上店里生意照樣做,外面說什么做什么,里面都聽得見,但也得堅持上自習。環(huán)境不好,對人也是一種鍛煉。我從那時起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如果我要看書或者要做什么事情,隨你怎么吵,旁邊唱歌也好、跳舞也好,我都照樣可以做我的事情。

高小畢業(yè),我們縣里沒有中學,只有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地市一級的府里有中學。龍游縣的西邊有衢州中學(亦即浙江省立第八中學),東邊有金華中學。一個府一般只有一所完全中學,即省立七中,我就上了七中。那時候七中已搬到金華鄉(xiāng)下,我們學生分別住在廟里和祠堂里。我們班是在一個祠堂里,上課或者看書,都能看到旁邊一排排的牌位。睡覺也在那里,上課也在那里。那時候還沒有電燈,也沒有煤油燈,只能點青油燈照明。

我在金華中學初中部念了半年,病了,休學半年,又去念了一年半。在我念二年級第二學期時,日軍占領了金華,也占領了我們縣。師生們被迫遣散,都跑回家了。日軍呆了相當長的時間,大概有半年,從衢州、龍游退到金華,但一直占著金華,直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這樣,金華中學在鄉(xiāng)下也待不住了,就搬到縉云??N云縣在浙江省的南邊,那里都是山區(qū)。

開始我們不知道金華中學搬到了哪里,只能輟學在家。我父親在我們家附近的一個小鎮(zhèn)上開了一個小店,我們兄弟兩個就幫忙賣東西。同時我給一個運輸行算賬當伙計。我們那個小鎮(zhèn)上也沒有什么書可看,只能寫信到昆明、桂林郵購到一點書。

一年后我才知道學校搬到縉云了。1943年夏,我和兩位同學一起步行,走了15天,趕到縉云繼續(xù)念書。當時也是在祠堂里面上課。在我們上課、住宿的地方有一條小溪,冬天我們就把小溪邊上的冰敲碎,用溪里的水洗臉、漱口,生活艱苦。吃的是“沙米”,就是那種糙米里面有很多沙子,不能使勁咬,差不多半咬半咽下去。

在那里也差不多念了一年??飚厴I(yè)時日軍把縉云也占了。我們又走了半個月,逃回家鄉(xiāng)龍游。這時龍游也被日軍占了,不過這次他們只待了3個多月,就又退回金華。1944年夏我初中畢業(yè),不能考金華中學了,就考到省立衢州中學。衢州中學頭兩年也是在鄉(xiāng)下,一直到1946年才搬回到衢州城。

1947年我念到高中畢業(yè)考大學,報考了北大、浙大、武大、復旦等4所大學。浙大最先發(fā)榜錄取,9月1號開學我就去了浙大。念了半個多月,其他3所學校也陸續(xù)發(fā)榜,我都被錄取了,那就得考慮去哪所大學。我中學的老師和家里人都希望我在浙大念,因為正值內戰(zhàn),從我們那里去北京,鐵路不通,只能坐船過去,來回不方便。浙大也不錯的,不過我還是想去念北大。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北大很有名氣,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都是從那里開始的;再一個就是當時北大的校長胡適先生很有名氣。衢州中學的圖書館里有4本《胡適文存》,我看了以后對胡適很崇拜。這樣我就決定到北京念書。

9月底我就到北京了。當時交通很不方便,先是到上海,再從上海乘船到天津。上海北大校友會的校友和家在上海的北大在校生幫我們買的票。我們那只船叫“元培號”,就是蔡元培校長的名字“元培”,“元培號”很小,晃得厲害。晚上坐上船,第二天早晨船出發(fā)。從上海到天津三天三夜什么也沒吃,水也喝不進去。到了天津,在南開大學住了一晚上,一早起來就坐汽車到北大報到。這一路上都是校友會的同學組織安排的。

記者:您在北大的學習和生活是怎樣的?

王學珍:那時我們文法學院一年級的同學住在國會街北大第四院,現(xiàn)在新華社那邊。我們到沙灘那里報到后,就到四院了,住得還不錯。當時是4個人住一間屋,其實不止4個人,是8個人,中間拉一個布簾子,兩邊講話都聽得見。北京比上海安靜,一進了胡同就很安靜,像鄉(xiāng)下一樣,適合念書。

第一年在四院,1948年暑假,就搬到沙灘那里去了,不過只在沙灘上課,住在三院,就是現(xiàn)在的最高法院那里。原先五四運動開會的那個禮堂里外都住了人,外面的大廳里大概住了200多人。我們4個得了肺結核的人住一個小房間,算是住得比較好的。大家很守規(guī)矩,盡管大廳里住那么多人,每個人一個小電燈,都做一個燈罩,晚上開夜車也不妨礙別人。一般來說,吃過晚飯,有一個鐘頭左右可以大聲聊天,唱歌也沒有關系。到了7點開始自修,就安靜了。當時沒有人管,同學們自己控制,互相諒解,秩序很好。

那時候伙食是學生自己辦,有好幾個膳團,每個膳團選出幾個同學負責管理,廚師和廚房的其他工作人員也由各膳團自己雇用,學校只提供房子、爐灶和炊具等。當時是8個人在一桌上,站著吃飯,沒有凳子。大概有兩樣菜盛4碗,先到的人就把菜分成8份,主食就是用玉米面蒸的絲糕。到月末能吃一次肉,吃一頓米飯或饅頭。也可以賒賬,晚一點交錢。同學們都相互照顧。辦膳團的有不少是地下黨外圍組織的成員,都是很熱心的同學,很多人是真正在為同學服務。

記者:1948年您就入黨了,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王學珍:1947年5月,反內戰(zhàn)、反迫害運動,我們北大的學生積極參與了,我當時還未進北大,沒有參加。1947年下半年以后的運動我都參加了,還加入了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同盟會。北大社團文化由來已久,那時候就有很多社團,我參加了兩個:一個叫風雨社,當時在同學中有點名氣;一個叫新文學社。我主要參加風雨社的活動。在社團里有很多朋友,大家交往得很好,感情都非常好。

很多社團都組織讀書活動。我們幾個人主張先學哲學,不過先學的不是辯證唯物論,而是唯心論。我們先看貝克萊·喬治(Berkeley George)的唯心主義著作,一個禮拜討論一次,各種意見都可以提出來。大家討論來討論去,發(fā)現(xiàn)一些理論講不通,后來才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各社團也組織學習時事、政策等,大家討論,有時也一起唱歌、跳舞。

后來看到毛主席寫的書,如《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等。《論持久戰(zhàn)》對抗日戰(zhàn)爭的發(fā)展預料得非常準確,我非常佩服。還看了《共產(chǎn)黨宣言》,也覺得講得非常好。最容易接受的,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工人不行,農民也可以變成工人,哪個資本主義國家沒有農業(yè)工人?但是沒有資本家是可以的。道理很簡單,大家都是工人階級,可以平等。這個簡單的道理,當時很容易接受。

另一方面就是覺得國民黨太腐敗了,物價上漲得太厲害了。學生的愛國運動也不斷遭到鎮(zhèn)壓。在北京街頭,還可以看到美國兵開著吉普車招搖過市。這些從另一方面啟發(fā)了大家的思想,不久我就加入了共產(chǎn)黨。入黨以后,工作比較多,除了參加社團的活動,還要念書、參加考試,還是挺緊張的。

1948年,我肺結核復發(fā),就到北大醫(yī)院去看病。給我看病的是肺結核科的主任,他給我照了一張小X光片,勸我休學回家養(yǎng)病。我說我現(xiàn)在回不去啊,路不通,我也沒錢,回家要走那么多路。他想了半天,說你去照一個大的X光片,我再看看是不是一定要休學。我回學校后,由于沒有錢,就沒有去照大片,當時有這個活動、那個活動,還要念書,忙得很,沒時間管它。我照樣念書,照樣干我的工作,后來病也慢慢地自然好了。

1948年暑假以后,形勢就變了。8月份,國民黨公布黑名單,實行大逮捕。許多黨員、盟員和進步群眾要撤退到解放區(qū)去。比較有名氣的社團都自動解散或停止活動,我參加的兩個社團也都停止了活動。學生的活動改成以學生會、系會、班會為主。

秋季開學前,組織上讓我轉到系級去工作,以避免無謂的犧牲。在法律系我們年級的100多人中,大概數(shù)我的學習成績最好,所以讓我去做系級工作。我籌備成立了系會,還組織了一個“新法學研究會”。地下黨的工作、民主青年同盟的工作,還照樣進行。到1948年底,解放軍包圍了北平,黨給我們的任務就是留下來迎接解放。

記者:您那時要做哪些工作呢?

王學珍:那時要做幾件工作。一件是團結教師和同學反對南遷,把共產(chǎn)黨的政策告訴師生。我們法律系的黨員、盟員還把一些材料送到附近的法院去,給他們的院長看。第二件工作就是要儲備糧食、面粉、煤油等,以備打起仗來斷糧斷電時所需。學生會還爭取到學校的支持,在沙灘那里打了一口機井。我們還組織同學守護校門,各班也互相幫助搞了安全小組。另外一個任務是到校外去查看地形,保護附近的工廠。做這些工作也挺有意思的,覺得解放軍快來了,可高興了。絕大多數(shù)老師、學生都留在學校,但校長胡適走了。12月17日,北大50周年校慶,校長走了,也沒有開什么大的慶祝會,只有一些院長和教授一起開了個小范圍的慶祝會。

春節(jié)前,有一次同學們在三院的宿舍里包餃子。正做著,突然一個炮彈打進過道對面的房子里,在床下的墻上打了一個洞。我們以為是解放軍開的炮,不但不害怕,還挺高興。后來才知道是國民黨打的,原是要暗殺何思源市長,因為他思想進步,積極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記者:這段時間,北大的黨務工作開展得怎么樣?

王學珍:這一時期,北大地下黨員在1948年暑假有不少撤到解放區(qū)去了。之后又發(fā)展了一些人。1949年1月底,解放軍就進來了。2月4日在國會街北大四院禮堂開了一個地下黨會師大會。當時我們在沙灘,開會的時候大家才知道很多人都是黨員。還有一些人,我們一直覺得他們比較落后,有的甚至“反動”,結果也都是黨員。原來他們的“反動”行為是地下黨從全局考慮而安排的。

3月5日,中共北大總支部召開干部大會宣布總支負責人。3月13日,中共地下黨組織在北大發(fā)展的北大民主青年同盟、民主青年聯(lián)盟、民主革命青年聯(lián)盟、民主進步青年聯(lián)盟、農業(yè)青年聯(lián)盟、進步青年聯(lián)盟等6個革命青年組織,在四院禮堂聯(lián)合召開盟員大會,會上宣布北大成立盟總支。4月6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北大總支部正式成立。

至此,中國共產(chǎn)黨和共青團在北大的工作開始走向公開,并逐步在北大確立了領導地位,為廣大師生所擁護。

記者:1949年4月24日,北大成立第一屆學生會,您被選舉為執(zhí)行委員之一。

王學珍:因為我有在系會工作的經(jīng)驗,就被選舉到校學生會工作。當時的學生會主席是許世華。他做了半年后,由我接任,還有20多位理事,大家一起搞一些學生工作。換屆時我那個工作報告現(xiàn)在還保留著。

1950年3月,我還沒有畢業(yè),就被抽調出來在北大黨總支組織部工作。到1951年我擔任了北大黨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開始我們的編制不屬于北大,屬于市委組織部,但是在北大工作。

1952年院系調整以后,江隆基副校長來了。當時北大3位教務長都是黨外人士,江校長想找個黨員協(xié)助他們,就把我從黨委調到教務處當主任秘書。那時候沒有現(xiàn)在的官大官小的觀念,讓你做什么就做什么,沒有什么價錢可講,個人也沒有什么思想斗爭。從那以后,我一直就搞教務工作,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后?!拔幕蟾锩鼻斑€有一段時間做代理教務長。1984年又讓我去搞黨務工作,做北大黨委書記。

記者:“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北大進入黃金時期。那時的北大年輕人展現(xiàn)出高昂向上的、引領時代的精神風貌,在1981年就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這樣的時代口號。您對那時的北大青年有什么樣的評價?

王學珍:1977年鄧小平力主恢復高考,這件事情意義很大。高考不管怎么樣,它講公平原則,一掃“文化大革命”時靠推薦上大學的積弊。再說,積壓了這么多高中畢業(yè)生、老三屆,不辦教育怎么行。“文化大革命”都下鄉(xiāng)去了,中間缺一代人啊。那時候在學校我管教務,同學們非常高興,學校教學終于恢復了。

77級、78級那一批青年非常好,因為他們經(jīng)歷過“文化大革命”、插隊,有的當過工人,有的當過農民,了解社會實際情況,又耽誤了這么多年,非常珍惜在大學的學習機會。他們既好好學習,也很關心國家大事。學校比較寬松,學生也非常熱情,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創(chuàng)造性。男排戰(zhàn)勝韓國隊得到世界杯參賽資格,那時候很不容易,大家都很高興。“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這個口號很響亮。所以北大出了很多領導人,都是77年、78年考進北大的,包括后來的北大團委書記李克強也是。

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慶典上,在天安門城樓前的游行隊伍中,北大學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橫幅。按當時的規(guī)定是不允許私自帶標語的,那幾個同學是偷偷帶的。當時我在觀禮臺上看到這個情景,覺得挺好??墒前匆?guī)定是不可以的,回來以后就商量該怎么辦。我主張這樣處理:表揚,違反規(guī)定;批評,也不合適。學校就不表揚也不批評吧。以后報紙作了正面報道,這件事情就解決了。

記者:這件事您處理得非常好。

王學珍:當時可沒這么想。教務上很多改革都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的。恢復招生以后,北大本科是四年制。有的學校是五年制。教育部讓北大也改成五年制。我們認為,考進大學的學生不一定都適合搞研究,去讀碩士、博士。不能要求大學生進來以后都是研究生,我們覺得4年本科就可以了,北大就堅持4年沒有改。

課程設置上,“文化大革命”以前采用的是蘇聯(lián)那一套。1956年以后作了一些改變,但基本框框沒有變。中文系的一些課,如中國文學史,到三年級才學完,時間跨度太長,我們就改得短了;教學的分量也減少一些?,F(xiàn)在大學里的選課制、學分制,就是北大從那時候開始搞的,采取了許多措施;還恢復了一些院系,如政治系、社會學系、心理學系等。

記者:王老師,您是正宗的老北大,您對北大精神是怎么看的?

王學珍:我覺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這8個字對北大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北大精神概括得非常好。愛國不用講了,北大人一向愛國。民主,有一段時間在一些人看來,好像民主不能講了。其實不然,黨的十七大不是再次提出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嗎?科學,北大人具有科學精神,也為我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為什么不講“馬克思主義”是北大的傳統(tǒng),而是用“進步”這個詞?馬克思主義當然是北大的傳統(tǒng),它包含在“進步”這個詞之中。用“進步”這個詞比較寬,北大人要求進步,就如魯迅說的,“北大是常為新的”嘛!我覺得用這8個字講北大傳統(tǒng)很合適,非常貼切。

“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這8個字概括學風也是很合適的。你再有天才,不“勤奮”是不行的,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嚴謹”,現(xiàn)在的學風比較浮躁,而北大一貫是強調嚴謹?shù)?,當然還要“求實”,“創(chuàng)新”。

我覺得這十六個字是非常合適的,把北大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學風概括得非常好。再補充一點的話,就是,對北大的學生來講,可以自豪,因為你考上北大不容易,但是你不能驕傲;你可以很有自信,但是你別自負;要獨立思考,這很重要,但也要虛心學習。一個人站在高處才能看得遠,站在平地上再跳也跳不多高。在前人的基礎上,你才能站得高。要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但只有在虛心學習和掌握已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你才能獨立思考。青年人有熱情,也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搞學問也是這樣,不能碰到困難就不干了。但又要理性地思考,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能蠻干。作為北大的學生,更應該是這樣的。

記者:您曾經(jīng)是北大的掌舵人,也見證了一些北大的優(yōu)秀青年逐漸成長為我們黨和國家的高級領導干部。當代北大青年要成長成才,要成為社會各界的領軍人物,您有什么寄語?

王學珍:北大培養(yǎng)的人才,一種是黨政的領導人,這個當然很重要;一種是培養(yǎng)科學技術方面的領頭人,這也很重要。一個多產(chǎn)的科學家,他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并不比一個高級黨政領導干部的作用小。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有多少皇帝是為人們所記得、所熟知的?而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很多人都知道。還有,在平凡的崗位上,也可以做出很大成績來。

從學生自身來講,一個人要“全面”發(fā)展,但不要“平均”發(fā)展。在學校念書,不一定門門功課都考得非常好,當然如果你考得很好,也不能說你不對或不好。學科很多,一個大學科里面還包含有二級學科、三級學科,學問很多,你樣樣都好也不一定能深入下去。所以對學校來講是全面發(fā)展、因材施教,從學生來講則除了全面發(fā)展,還要有所專長。

第二要有實踐,你沒有實踐不行。要能團結人,能帶領一幫人一起工作。不能團結人家,那是不行的。要做黨政領導人更是這樣,要公正,要能團結人,要能聽各方面的意見。現(xiàn)在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項目往往不是一個人就能干得好,而需要組織一個團隊來進行,這就需要別人信任你,愿意在你領導下同你一道工作,這不是光靠學問好就行的。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國家精英,各方面的精英,黨政工作的精英、科學界的精英、文學界的精英,等等。

記者:您對北大未來有什么樣的期望?

王學珍:整個國家都越來越好,北大當然也會越來越好!現(xiàn)在的條件比以前都好,無論學習、生活還是工作的條件都好了很多。我想,北大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xiàn)的——北大的教授是一流的教授,北大的學生也是世界上一流的學生——這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就像我們黨講的,我們國家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富強的、民主的、文明的、和諧的國家,我們北大一定能夠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教師是一流的,學生是一流的,我們的設備將來也是一流的,這個創(chuàng)建一流大學的目標一定可以實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