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窮志不窮,不甘一生平淡的宗慶后
宗慶后在紹興茶場的日子里,書籍成了他的消遣,其中讀得最深、最透,以及讓他感覺最有收獲的是《毛澤東選集》。其實,宗慶后在舟山農(nóng)場的時候,就曾讀過《毛澤東選集》。當時,這本書在中國是最為暢銷的,那些不愛讀書的人,也能夠念上其中的一兩段話??梢哉f,當時作為領(lǐng)袖人物的毛澤東,是國人首要崇拜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是革命時期人們的精神食糧,而其中,更多的則是人們對政治和理想世界的一種追求。熱愛讀書的宗慶后自然也不會放過閱讀《毛澤東選集》的機會。在舟山農(nóng)場時,宗慶后就表現(xiàn)出了與他人的不同,他經(jīng)常閱讀中外名著,《毛澤東選集》就是他常常放在床頭的書。當時的他剛剛初中畢業(yè),書里面的很多內(nèi)容及深奧的篇章,他都無法理解。所以,那時候的宗慶后,更喜歡閱讀一些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書籍,尤其是歷史典故。
進入紹興茶場后,宗慶后的心理逐漸成熟,心思也變得平靜、沉穩(wěn),再加上茶場枯燥無味的生活,讓他的心境越發(fā)淡然了。因此,他閱讀的書籍逐漸多了起來,并且不再只是那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典籍。他開始關(guān)心國家的政治思想和經(jīng)濟狀況,因此,他又拿起《毛澤東選集》重新品味毛澤東思想。在持之以恒的閱讀下,宗慶后對整個社會經(jīng)濟的觀念逐漸成熟起來。
當宗慶后再次拾起《毛澤東選集》閱讀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就像打開了一個寶藏的大門,里面都是金光閃閃的革命思想。當時宗慶后的時間還是很寬裕的,在茶場的第二年,茶場管理員給他調(diào)整了工作——他負責茶葉生產(chǎn)技術(shù)上的工作,這個工作比較輕松,不用去拉燒制的磚塊,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可以隨意支配,因此,他讀書的時間也就更加寬裕了。茶場的生活在閱讀中一年年流逝,宗慶后卻渾然不覺,他如癡如醉地沉浸在當時暢銷的革命書籍中,吸收那些革命領(lǐng)導人的思想,以敬仰的姿態(tài)如饑似渴地吸收著豐富的思維營養(yǎng)。
除了《毛澤東選集》,宗慶后最喜歡看的就是《反對本本主義》,在讀書時,看到引人深思的句子,他還會用筆畫下來。比如,在讀《反對本本主義》的時候,宗慶后把“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如果你去調(diào)查,那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你就完全明白了”、“看到的并不一定是對的”等,都進行了標注。這些短句看上去十分平凡,卻蘊涵著豐富的哲理,讓宗慶后的思維邏輯得到了提高。從那時起,每當宗慶后要解決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秉著“先調(diào)查研究再去處理”的理念去對待。這種良好的品質(zhì),使他在日后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十分有效的工作方法。此外,他還特別喜歡《反對本本主義》里面所傳遞的另一個思想:“在集體中,獨立主義是危害思想,它能對團隊力量產(chǎn)生腐蝕性,使集體關(guān)系松散、意見分歧、力量渙散……”對此,宗慶后對“一個集體、一個公司、一個企業(yè),需要有團體的集中思想和意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在商場上他獨特的行事作風也因此而形成。
就當時的紅色年代而言,崇拜偉大領(lǐng)袖毛澤東的青年不少,而少年時期的宗慶后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崇拜這位革命領(lǐng)袖,并把他視為自己的偶像。而那些來自于偶像的戰(zhàn)略思想和領(lǐng)導策略,讓這個暫時被命運遺忘的少年由衷欽佩之余,也在潛移默化中把它們默記在了心中。從宗慶后后來的成就中不難看出,這些精神力量給了他很大的動力,成為他指路的明燈,影響著他的一生,讓他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十幾年如一日地度過了茶場生活,讓他的心在這浮躁的環(huán)境中能夠真正地沉淀下來。
宗慶后在紹興茶場一待就是15年,昔日沉默寡言的少年,已經(jīng)成為一個成年人,但他的青春卻耗費在了這一片片青翠的茶山上,十幾年的時間,游走在如白水一般的生活模式里。宗慶后的母親看著自己沉靜內(nèi)向的大兒子,在偏僻的山區(qū)消耗了最美好的青春時光,成為了一個大齡青年,不禁暗暗落淚。看到那些與宗慶后同去的年齡相仿的人,如今都已經(jīng)回城了,而且大部分都已經(jīng)結(jié)婚,甚至還做了父親,可是自己的大兒子還在那個偏僻的山區(qū),這讓做母親的王樹珍怎么能不心焦呢?
1977年,宗慶后的二弟宗澤后從插隊的農(nóng)村回到了杭州老家。此時,王樹珍的4個兒子,有3個都回到了自己身邊,只有大兒子宗慶后還一個人孤身在外,回門無望。每當想到大兒子宗慶后時,王樹珍的心里就仿佛壓著一塊石頭,沉悶得喘不過氣來。但是,當時大量的知青返城,城市的壓力也驟然加大,面對像海浪一樣一波接一波的返城知青,就業(yè)問題和居住問題也突顯出來。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來到市政府門前上訪,要求政府安排自己的子女盡快返城。
在這種情況下,從紹興茶場返城的知青,根本找不到單位接收,王樹珍眼看大兒子宗慶后回城無望,總不能讓他一直打光棍吧!再說他也到了該成家的年紀,很多和他同齡的人,早已做了幾個孩子的父親。經(jīng)過宗慶后父母的再三商議,他們認為孩子既然回不來,那么就在紹興安家落戶也不錯,況且,已經(jīng)有一些回不來的知青,在那里結(jié)婚生子了。母親王樹珍想:“不能耽誤了孩子的終身大事,要不就讓他在當?shù)爻杉野?!至少有人照顧,不用再一個人過孤苦無依的生活了?!?/p>
對當時的知青而言,這也是極為現(xiàn)實的一條路,很多和宗慶后一起來到紹興茶場的工友都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最終選擇了在紹興茶場附近安家落戶,后來永遠留在了這片偏僻的土地上。有人認為,守著一家妻小,平平靜靜地生活在一處不算繁華的地方,就已經(jīng)很幸福、快樂了,但這種未來和生活,并不是宗慶后所期望的人生道路,最起碼不是他現(xiàn)在所需要的。
因為與父母的交流過少,所以,宗慶后心中的抱負,他們并不知曉。父母為了讓宗慶后在紹興成家的時候體面一些,拿出家里多年來的積蓄,買了一些上好的木材。宗慶后的兩個弟弟,一個做木工,一個做油漆工,父母在一邊幫忙,在一家人的鼎力合作之下,為宗慶后制作了一套嶄新的家具。在當時的社會,普通家庭極少有成套的家具,都只是一些粗糙的柜子和桌椅,而這套家具飽含了家人對宗慶后的愛,彌足珍貴。
1977年秋天,宗慶后正在茶山叢中埋頭苦干,忽然聽到一位工友喊自己:“小宗,你家里人給你運東西過來了,你快下來吧。”“家里有人運來東西?”宗慶后聽后暗暗發(fā)笑,家里的條件他十分清楚,無非是寄一些吃的、用的、穿的東西,根本不可能“運”來東西,這也太夸張了。他連忙放下手中的除草工具,踏著輕松的步伐,下了茶山。當他看到擺放在宿舍院子里的新家具時,眼中不禁泛起了層層淚花——這套家具寄托的是遠方家人的關(guān)愛,讓孤身在外的宗慶后感受到一陣陣溫暖。但聰明的他內(nèi)心十分清楚,這套漂亮的家具從遙遠的杭州運到這里所代表的意思,正因為如此,他認為自己更不能接受這套家具。因為如果他接受了這套家具,也就等于接受了父母給他安排好的命運。他不想讓自己以后的人生,和別人一樣過得平凡無奇、碌碌無為,他堅信自己最終能夠回到父母的身邊,和家人團聚。
第二天,宗慶后花錢雇來了一輛車,把那套新家具原封不動地裝上車,托人運回了杭州老家。其實,宗慶后在紹興茶場的這些年,并不是沒有成家的機會,曾不止一個女孩向他表達過好感,甚至還有直接表達想跟他在紹興結(jié)婚的女孩,但是宗慶后對待感情的態(tài)度十分嚴肅,對別人的感情也極為尊重。既然他沒有永遠留在紹興茶場的打算,那么他就不可能和對方在這里成家,所以,他不想耽誤別人。此外,宗慶后也不會為了排解一時的寂寞,而做出玩弄感情的事情。
可以說,宗慶后飽讀了中外名著,覽閱了大量的哲理、史料,他的內(nèi)心世界早已筑起了一層堅強的鎧甲,早已從那些革命偉人身上領(lǐng)悟了忍耐、堅毅的意義,他始終堅信,自己不可能在這個偏僻的山區(qū)困一輩子,哪怕“山重水復疑無路”,只要他懂得以“忍”對之,總會有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天。為了那一天的到來,宗慶后愿意忍受一時的孤獨、寂寞,雖然他有時也感覺自己難以支撐下去了,但一想到那些偉人也都是忍常人所不能忍,才攀登至人生的高峰,他就咬咬牙繼續(xù)堅持,雖然他自己也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