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記載著無數(shù)的典故,所謂典故,就是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后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p>
典故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于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第二,來源于一些歷史書上或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第三,來源于佛經(jīng)、圣經(jīng)等宗教書上的故事、人物、禮儀等。對與現(xiàn)代人而言,典故更多的是一種語言工具,熟練使用和掌握典故,能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xiàn)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文章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中華典故故事》一書精心選取了近200個人們常用、常見的典故,設置了“釋義”、“溯源”等欄目?!搬屃x”不僅對典故進行解釋,還點明了它的出處; “溯源”以平易而生動的語言將每一個典故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來。讓人們熟悉典故,了解典故,能夠嫻熟地去掌握和運用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