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不打則已,打則必贏——普京成長語錄

普京語錄 作者:蓋蓋 著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間諜”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間諜,盡管全世界的人們對這個名字都不會有任何好感,但是從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發(fā),我覺得間諜所做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

——普京小學作文《我的理想》

背景解讀

在上小學的時候,普京非常喜歡讀《盾與劍》雜志,對里面描寫的“克格勃”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雜志上他知道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因為“克格勃”準確地截取了敵人的情報,使蘇軍獲得了一次次巨大的勝利……他驚奇地發(fā)現,一名偉大的特工能完成千軍萬馬都難以勝任的任務。

因此,在普京的內心,開始誕生了成為一名克格勃的想法,并在一篇作文里寫下了“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間諜……”這句話。在這篇作文里,普京首先回顧了在戰(zhàn)爭年代里間諜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列舉了一個個蘇聯著名間諜的英雄事跡,在作文最后,普京寫道:“父親從小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所貢獻的人,老師也經常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和人民。而我報效祖國和人民的方式就是去做一名出色的間諜,用我的惡名去換取敵人的失敗,用我的犧牲去贏得祖國和人民的勝利。”

看完普京的作文,他的老師都不敢相信這樣一篇立意深遠、論述精彩的文章會是出自一個平時看起來性格內向、孤獨、不安分的小學生之筆。從此,老師、同學對普京更加刮目相看。

不只是寫寫而已,普京還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跑到克格勃設在列寧格勒的接待室,要求成為一名間諜。工作人員聽了他的要求后,對他說:“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不接受主動來求職的人,只接受服過兵役或者大學畢業(yè)的人。”

1970年,18歲的普京中學畢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法律系國際專業(yè)。在讀大學期間,普京加入克格勃成為一名間諜的夢想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他時刻準備著、憧憬著、等待著。

1975年,普京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yè),并順利地從事了對外情報和國外反間諜工作,實現了自己“做一名間諜”的理想。

延伸閱讀

理想是人生的坐標,指引著人生的道路和方向。普京成為克格勃的理想,使得他的成長之路始終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正是這個目標,使他成功地走上了理想之路。

的確,理想與熱情,是我們在人生的洶涌波濤中順利航行的舵與帆,也是我們在感覺到煩惱與失敗時重新振作的靈魂“福音”。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理想,那就不會有美好的愿望,也就永遠不會有美好的現實。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就仿佛一只失去方向的船,即使他多么努力與勤奮地去與生活抗爭,也很難取得成功,只可能在生活中逐漸迷失,甚而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中遭遇滅頂之災。

有一個終生都充滿失敗的人吹噓說,他只對自己的一個錯誤不感到后悔,那就是建造空中樓閣。

這個人之所以終生充滿失敗,就是因為他沒有在年輕的時候練就本領,沒有花費力氣為自己的“樓閣”打好基礎,而并不是他有建造空中樓閣的理想。

有些人非常蔑視做夢的人,喜歡貶低建造空中樓閣的愚蠢行為??墒聦嵣希祟悮v史上所有重要的成就幾乎都是做出這些成就的人先在腦海之中有一個想象的目標的。

如果你有一個理想并且正在努力給予這個理想以堅實的基礎,那么,你所走的路就是正確的。

一個人,他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沒有理想;一個人若想成功,首先要明確自己最愛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夢想做什么。誰也不能沒有遠大理想便干成大事。理想是一切成就的驅動器。正是這一品質將成功者、個性威嚴者與生性懦弱者區(qū)別開來。這輩子干什么、成為什么樣的人、取得什么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你的理想。

的確,理想是最偉大的目標,理想不高遠,你的人生目標也就不會偉大,你的人生舞臺就不會廣大。當然,光有理想還不夠,還要通過實干實現夢想,但無論怎么說,理想都是成功的第一步。

“父親參軍,在潛艇部隊服役”

1932年父母來到列寧格勒,父親參軍,在潛艇部隊服役。

——回憶父親

背景解讀

普京雖然沒有參過軍,但身上卻有濃厚的軍人氣質,這除了是受克格勃經歷的影響,也是因為受到他父親的言傳身教。

俄羅斯《真理報》曾經弄到過一張普京父親身穿潛艇艇員服的翻拍照片。照片背面注有這樣一段文字:“這是一位勇敢的水手,潛艇艇員訓練大隊學員,曾參加過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他就是弗拉基米爾·斯皮里多諾維奇·普京?!薄墩胬韴蟆纺萌ソo衛(wèi)國戰(zhàn)爭老兵和普京身邊工作人員辨認,他們都確認,“這就是老普京,是衛(wèi)國戰(zhàn)爭爆發(fā)前拍攝的?!逼站┑呐笥押脱芯科站┑膶<叶颊J為,普京對父親的戰(zhàn)爭經歷十分崇拜,他曾經親自到圣彼得堡圖書館核實父親的檔案資料,并將其驕傲地寫進自傳里:“1932年父母來到列寧格勒,父親參軍,在潛艇部隊服役。”

1932年,普京的父親,年滿21歲的斯皮里多諾維奇·普京應征入伍,最初在瓦西里耶夫島地區(qū)潛艇艇員訓練大隊培訓,然后分配到喀瑯施塔德要塞潛艇大隊服役。他在海軍服役時的職位十分普通——信號舵手。當潛艇在水下航行時,他的職責是舵手,當潛艇上浮出水面時,他的任務是用旗幟和信號燈發(fā)出相應的信號。

斯皮里多諾維奇復員后,移居到列寧格勒祖父家附近的城郊。不久,衛(wèi)國戰(zhàn)爭爆發(fā),他又立即報名志愿上前線保家衛(wèi)國。

普京總統曾回憶說:“父親被分配到人民內務委員會(第330步兵團)殲敵營,這個營主要負責在德軍敵后從事顛覆破壞活動,他們班里共有28個人,他們曾潛伏到金吉謝普市郊成功炸毀了(敵人)彈藥庫。一次,食品沒有了,他們到當地愛沙尼亞人的家里去,后者給了他們吃的,然后就向德國人報告,出賣了他們。德國人從各個方向包圍了他們,幸存的隊員退回前線,父親埋頭藏在一處沼澤中,透過蘆葦管呼吸,直到德軍派出搜索他們的軍犬從身邊走過去。28人中只有4人生還。”戰(zhàn)后,他獲得了蘇聯戰(zhàn)斗榮譽勛章。

所以,在父親的影響下,普京從小就熱愛軍事,雖然個子小,和小朋友打架時卻很頑強,從政后也塑造了軍事強人的形象。

延伸閱讀

2000年擔任代總統后,普京就有意塑造自己的“軍事”形象,駕飛機、開潛艇,“上天入地”地展示軍事才能。除了“軍事秀”,普京還多次親臨戰(zhàn)場,是一位靠贏得戰(zhàn)爭來贏得大選的總統。

普京特別致力于俄羅斯軍事實力的增強,軍費開支逐年增加。普京還揚言:“就是把克里姆林宮賣了,俄羅斯也要加強海軍建設。”普京在軍事上堅決捍衛(wèi)俄羅斯主權。普京的軍事名言是:“領土問題沒有談判,只有戰(zhàn)爭?!薄岸砹_斯疆土確實廣大,但是沒有一寸是多余的?!?/p>

而這一切除了克格勃的經歷的影響外,與他的父親也有著莫大的關系。

的確,父親對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果斷、堅強、敢于冒險、敢于克服困難、積極進取、寬容等個性和品質。如果孩子經常和父親在一起,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父親的行為方式,常和父親在一起的孩子人際關系通常更融洽,并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子女最初是在家中模仿父母親。父親在家中提供了一種男人的基本模式,男孩會把父親看成是將來發(fā)展自己男性特征最現實的“模型”。

相反,如果孩子很少和父親接觸,男孩很容易變得軟弱,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且在學習或以后的工作中會害怕困難,不敢嘗試自主解決問題,較難適應環(huán)境變化。

“不打則已,打則必贏”

只有在你決定開槍的時候,你才須掏出手槍。假定你同誰發(fā)生了沖突,但在你最終決定“我現在要開槍”之前,你就不要操起武器。小時候在街頭有時需用拳頭明確我與小伙伴們之間的關系時,我就是這樣做的。一旦你下決心打這一架,那你就要堅持到最后。換句話說,不打則已,打則必贏!

——普京的打架哲學

背景解讀

普京在少年時代并不是同伴的榜樣,甚至比一般的孩子還頑皮。他課間經常在學校走廊里亂跑,還時常和老師頂嘴,和同學打架??梢赃@樣說,一般男孩有的毛病普京都有。

不僅是他的小伙伴們,普京自己對他打架鬧事的往事也記得非常清楚,在他的自傳中,他還總結了一套打架的哲學:

第一次挨人揍,我感到很委屈。打我的小子看上去是個瘦猴。不過,我很快便明白,他年齡比我大,力氣也比我大得多。對我來說,這件事不啻是街頭“大學?!保@“大學?!钡谝惶镁徒o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課,由此使我得到一次重要的、很好的教訓。我從這一教訓中得出以下四點結論:

首先一點,我不對。當時那孩子只是對我說了句什么,而我卻很粗魯地把他給頂了回去,那話簡直可以把人噎死。事實上,我這樣欺負弱者是毫無道理的。因此,我就當場受到了應得的懲罰。

第二點,如果當時站在我面前的是個身材魁梧的壯漢,那么也許我就不會對他這樣粗暴。因為這孩子第一眼看上去瘦骨伶仃,我才覺得可以對他撒野。但當我吃了苦頭的時候,我才明白不能這樣做。我明白不論對誰都不能這樣做,對誰都應當尊重。這是一次很好的、實在是有“示范意義”的教訓!

第三點,我明白,在任何情況下,不管我對與否,如能進行還擊,就都應當是強者??赡呛⒆痈揪蜎]給我任何還擊的希望。根本就沒有希望!

第四點,我應該隨時做好準備,一旦遭到惡人欺負,瞬間就應當進行回擊。瞬間!對于任何攻擊或侮辱,自己必須迅速還擊;我還學會了,如果要想贏得勝利,就必須放手一搏,就當是背水一戰(zhàn)。我的教育很大部分是在街頭完成的。

總的來說,我打架,并沒有什么魯莽和過火的舉動。不過,我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如果你想要成為勝者,那么在任何一次對打中,你都要咬牙堅持到底。此外,我明確意識到,除非迫不得已,絕對不要惹麻煩。但一旦有什么情況發(fā)生,你必須視作沒有退路一樣,斗爭到底。原則上說,這一公認的準則是此后克格勃教我的,但早在孩提時代我在多次打架中對此就已經爛熟于心、很好掌握了。

此后,克格勃教我的還有另外一條準則,如果你不準備動武,你就不要拿起武器。不應該隨意恫嚇人。只有在你決定開槍的時候,你才須掏出手槍。假定你同誰發(fā)生了沖突,但在你最終決定“我現在要開槍”之前,你就不要操起武器。小時候在街頭有時需用拳頭明確我與小伙伴們之間的關系時,我就是這樣做的。一旦你下決心打這一架,那你就要堅持到最后。換句話說,不打則已,打則必贏!

延伸閱讀

尊重每一個人!為求勝利,先成為強者!遭人欺負,立即還擊!不打則已,打則必贏!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普京總結出來的這些打架哲學,透著男子漢的堅定、果敢和剛毅,洋溢著蓬勃的陽剛之氣。普京忠實地履行這套哲學,后來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硬漢”總統的形象。人生戰(zhàn)場上,我們也要學習普京這套打架哲學:戰(zhàn),可能敗;不戰(zhàn),肯定輸。輸,并不丟人;怕,才是真正的丟人。

到處哭訴打他之人如何強大,把自己的敵人描述成無法戰(zhàn)勝。這樣的人之所以丟人、失敗,往往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勇氣不足。曾經在各地電視臺連創(chuàng)收視紀錄的熱播電視劇《亮劍》中有這樣一段話:古代劍客和高手狹路相逢,假定這個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哪怕血濺七步,也雖敗猶榮。該劇主人公李云龍之所以能百戰(zhàn)百勝,就在于他的這種面對強敵敢亮劍的強者心態(tài)。此劇最出彩的地方應該是主角李云龍在軍事學院做畢業(yè)論文時的那段:“作為一名軍人,明知不敵,也要敢于亮劍,這就是中國軍人的軍魂!”就像武俠小說中所描寫的俠客一樣,要敢于過招,而且要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他一生戎馬生涯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名中國軍人指揮作戰(zhàn)時的原則,更是他作為一名中國軍人“寧可戰(zhàn)死,不被嚇死”精神的寫照。這種精神無疑是可取的、可貴的、可贊揚的、可提倡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吹揭恍┤?,他們總是不停地抱怨自己發(fā)不了財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或是別人影響了自己致富的機會。他們有時甚至認為,生存的時代不能給他們創(chuàng)富的機會而整日怨天尤人。更有甚者會走向極端,報復社會,不僅給自己造成了傷害,甚至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相反,有膽量的強者從來不向別人抱怨,因為他們沒有什么抱怨的理由,他們能勇敢地面對事實,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理想,從不靠等待和別人的憐憫。因為他們知道,成功總是發(fā)生在無聲無息中,一個用勇氣面對一切的人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柔道不僅僅是體育,它也是哲學”

也許是教練對我的生活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我不從事體育,不知道后來會怎樣。因為柔道不僅僅是體育,它也是哲學,要尊重長輩,尊重對手,但那里沒有弱者。

——普京談柔道

背景解讀

從10歲的時候開始,普京開始學柔道,教練是拉赫林。幾年后,普京的柔道水準得到很大提高,受到了許多教練的夸獎和重視。拉赫林教練特別關心他,不僅教他一些技能,還教他做人的道理,培養(yǎng)他勇敢和吃苦精神。

柔道不僅是普京保護自己免受他人欺負的必要手段,也使他從中體驗到了獨特的樂趣。他的中學同學至今還津津樂道這樣一件事:在281中學上九年級時,他曾和一個十年級的同學惡戰(zhàn)一場。普京當時“一戰(zhàn)成名”:那位學長先是踢了普京一腳,并拒不道歉,這一下子惹怒了平時不顯山露水的普京。經過一番拳打腳踢,那位學長體力不支,敗退而去。普京原以為事情到此結束,沒想當天放學后,普京又在馬路上被那位大同學領著的整個十年級的全體男生截在了半道兒。普京很快在眾人面前把那位大同學制服在地,并且大搖大擺揚長而去。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在小個子普京面前施展拳腳了。

當然,對普京來說,柔道只是一個愛好,他并不想以此為業(yè)。高考前夕,教練拉赫林勸他放棄高考,而應以柔道特長生的身份被保送去上高等技術學校。當時很多人不愿報考大學本科,因為如果考不上,就得馬上參軍入伍。當時,普京陷入了“兩面夾擊”的境地:訓練場上,教練拉赫林勸他;回到家中,父母也勸他。說來說去,都是要他放棄報考大學。

面臨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選擇,普京卻說:“我就是要考大學,就這么定了,沒什么可怕的,考不上我甘愿當兵?!蓖陼r代的那個愛打架鬧事的孩子王,從此跨入了一個決定人生的新階段——大學。

延伸閱讀

生活中我們有許多選擇,而且每次在做決定前,我們都要先評估其中的輕重緩急,知道哪些是當務之急,哪些又是小事一樁。只有一一謹慎估量,才不至于因小失大,甚至導致無法彌補的后果。

要做到兩全其美往往是很難的事情,要選擇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抓住重點,學會放棄。其實人最犯難的并不是選擇,而是不知怎樣選擇才好,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招——“放棄”。

羅大佑的《童年》《戀曲1990》等經典歌曲影響和感動了一代人。羅大佑起初是學醫(yī)的,后來他發(fā)覺自己對音樂情有獨鐘,所以他棄醫(yī)從樂,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籃球飛人喬丹成名前曾嘗試轉行到一家叫伯明翰·巴倫斯的二流職業(yè)棒球隊打棒球,只取得了很一般的成績悻悻而歸。

伽利略是被送去學醫(yī)的。但當他被迫學習解剖學和生理學的時候,他學習著歐幾里得幾何學和阿基米德數學,偷偷地研究復雜的數學問題,當他從比薩教堂的鐘擺上發(fā)現鐘擺原理的時候,他才18歲。

放棄有時候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適時地放棄,不僅需要勇氣和膽識,更需要遠見和智慧。人生之樹,只有舍棄空想與浮華,才能擷取豐碩甜美的果實。

我們的人生之所以充滿那么多困頓和挫折,往往是因為我們在關鍵時刻做了錯誤的選擇。

難以兩全其美的時候,不管放棄有多么困難,有多么痛苦,你都應勇敢地做出適當的放棄,否則,你就很有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然而,這種結局是完全能夠避免的,不是嗎?

“我只會記得我該記住的東西”

我只會記得我該記住的東西。

——與初戀女友分手時所說

背景解讀

在圣彼得堡城附近,有一個小城名叫托斯諾,這座小城里居住著一戶普通人家,在這戶普通人家中,有一位十分普通的婦女……大概沒有多少人能夠想到,就是這位十分普通的婦女,曾經有機會成為克里姆林宮的女主人。她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初戀女友薇拉·布里列娃。

薇拉在接受俄羅斯《對話者》雜志的采訪時講,她和普京談戀愛時剛剛14歲,普京當時16歲。戀情發(fā)生的地方就在小城托斯諾。當時,普京家在這座小城有一棟小別墅,小別墅的鄰居就是薇拉一家。

按照薇拉的話說,普京是個很有安全感的人,和他在一起總是感到很舒心。而他們也曾彼此相愛,普京甚至答應將來會娶她。不過,他們最終還是分開了,在薇拉看來,原因是自己心高氣傲。

“有一次我去找他,看到他正坐在桌前忙著什么。于是我說:‘沃洛加,你還記得嗎,你來的時候……’他扭過臉來,卻語氣嚴厲地說:‘我只記得自己需要的。’我是個高傲的女孩,對此簡直不能忍受。如果現在對我這樣,那以后又會怎么樣呢?我知道,柳德米拉可以在地鐵站等他兩個小時,但是我不是那樣的女孩。如果哪個小伙子約我去看電影,卻不在指定時間到場,那我會立即走人?!?/p>

薇拉說,雖然自己曾經和普京總統相戀,他也曾說過:“薇拉,我們相愛吧。我知道你一定是個好妻子,一切會為了丈夫著想。”但是,自己并不想利用這種特殊關系。曾經有人勸她寫信給普京請求幫忙,但是都被她拒絕了。她說:“如果我需要幫助,就算到了沒吃沒喝要餓死的地步,也不想給他寫信或求他幫忙。根本用不著這樣?!?/p>

延伸閱讀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常居其八九,要讓自己快樂,就必須給自己減壓,減壓的好方法就是學會淡定,坦然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事實。就像普京,他對初戀情人說的話雖有些無情,但不拖泥帶水的風格卻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對已然發(fā)生的不幸,如果一味地難過,悔不當初而不能自拔,不僅于事無補,還會節(jié)外生枝,釀成更大的不幸。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老教堂廢墟上有一行文字,其中文意思是:事情既然如此,就不會另有他樣。

在《哈姆雷特》一劇中莎士比亞以極其傳神的筆觸塑造了一個憂郁、延宕的形象,即主人公哈姆雷特。作為一個王子,哈姆雷特原本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父親,還有一位溫柔美麗的母親,但是這完美的一切很快就被貪婪、殘暴的叔父所破壞。對于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哈姆雷特王子幾乎不能接受,可是偉大的理想和人文主義的情懷時時撞擊著他的內心,于是他便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他一度試圖離開自己的國家來逃避這些現實。但是,當哈姆雷特即將與雷爾提進行致命的最后決斗時,他終于決定不再逃避現實,而是要坦然接受眼前的這一切。哈姆雷特的選擇流露了莎士比亞個人對于生活的理解:死亡其實并不可怕,如果它總有一天都會到來的話,那我們還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它。

莎士比亞勸我們勇敢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把握現在的分分秒秒,快快樂樂地活出生命的精彩。

凱撒大帝曾經說過:“懦夫在死之前已經死過很多次,勇士卻只死一次?!痹诿鎸Σ豢杀苊獾默F實時,我們要學會坦然接受。對于不可避免的現實,往往愈是逃避就愈顯被動,當你勇敢地迎接它們時,也許它們會被你無畏的氣概所嚇倒。

人的一生,就像漂泊在大海里的一只小船,有風平浪靜也有狂風巨浪。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有時很偶然,突如其來,防不勝防,是我們的能力所不及的。既然已經發(fā)生了,我們就應該冷靜地面對,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以積極的心態(tài)將壞事變成好事,沮喪、逃避、苦惱、后悔而不能自拔,只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

猶太人有這樣一句格言:“對必然之事,輕快地加以接受?!痹诔錆M壓力、抑郁、焦慮的世界,忙忙碌碌的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句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省心省力,才能徹底地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去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安詳的內心世界。

“這里是蘇聯軍事機構駐地,不容隨意侵犯”

這里是蘇聯軍事機構駐地,不容隨意侵犯。

——在東德面對示威民眾時

背景解讀

1989年11月,柏林墻轟然倒塌。從這之后,政治局勢的變化使普京在東德的克格勃工作變得沒有意義,而且還給他帶來了麻煩。

1989年12月6日晚,德累斯頓發(fā)生了抗議示威民眾圍攻州安全機關辦公大樓的事件。當時在安全局的大樓里擠滿了隨身攜帶武器的國家安全局工作人員。由于擔心發(fā)生意外事件,他們在拼命阻止人群的同時,開始焚燒秘密檔案。一個小時后,數百名抗議者沖進大樓。

這時候,人群中有人高喊:“現在讓我們去沖擊蘇聯人的秘密警察總部吧,它離這兒并不遠!”于是一群人呼嘯著向普京住處撲去。

在“克格勃”機構門口站崗的哨兵,發(fā)現異常后迅即向上級作了匯報。幾分鐘后,普京出現在大門口。這一次,他沒有穿那件灰大衣,而是穿著一身筆挺的軍服。

普京面對喧鬧的人群,大聲告訴他們:“這里是蘇聯軍事機構駐地,不容隨意侵犯?!比巳褐杏腥速|問普京,為什么院里停著掛東德牌照的汽車,蘇聯人在東德干什么。普京回答,按有關規(guī)定蘇方有權使用東德的汽車牌照。接著又有人問普京,他究竟是什么人,為什么德語說得這樣好。普京不動聲色地表示他是一名翻譯。就這樣,普京成功地拖延了時間,并等到了蘇聯國內關于允許用武力保護“克格勃”機構的答復。

在得到國內指令后,普京用流利的德語大聲宣布:“我希望你們不要試圖闖入這一地區(qū)。我的部下擁有武器,并已得到可以對外來闖入者開槍的授權?!逼站M臉嚴肅的表情和他斬釘截鐵的話語立刻使人群安靜下來。那些試圖闖入者私下交換了一下意見,悄無聲息地散去了。

延伸閱讀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你完全有權利拒絕別人請求你而你又不想做的事。尤其在你明知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或時間幫助別人時,就算是你的知己、最親的親人,你也應該明確地表示拒絕。如果你為了面子而答應別人的請求,那就只好等著煩惱痛苦降臨了!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曾經說過:“人們正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或是沒有及時表達出自己真正的態(tài)度,才會讓自己總是為了幫忙別人處理事情而苦惱不堪,自己反倒一事無成?!?/p>

亞倫在紐約的一家公司任職,從事冷氣維修的工作。

公司里一共有6位同事,每個人各司其職,也能夠獨立作業(yè)。即使訂單忽然增多,上司也會平均分配,讓每個人的工作量都分配得很公平。

但是,每個公司里就是會有一些像亞倫這樣的老好人,有同事不能失約于女朋友,或家里臨時有事,或是誰的身體不適,于是老好人亞倫,接下了所有的工作,不僅每天工作超時,而且常常為了趕其他同事們的急件,而耽誤了自己的工作。

老板發(fā)現后,訓了他一頓。但是說歸說,亞倫的好脾氣,仍然使他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

直到有一天,老板把他叫到辦公室說:“我知道你的能力很強,但是如果你再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恐怕得請你另謀高就了?!?/p>

亞倫一聽,連忙解釋說:“我可以把事情做好,只是,其他人最近……而我……”

老板沒聽完他說的話,便打斷說:“你想幫忙其他同事,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對我而言只有一個重點,那便是你一直無法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不是嗎?”

聽到老板這么說,亞倫把頭低了下來。

老板拍了拍他肩膀說:“亞倫,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本分,如果你連自己的都做不好了,又怎么還有余力去幫忙別人呢?”

不敢鼓起勇氣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是人性的一大弱點。不想再讓別人的事使自己煩惱,不想再讓自己的事因幫忙別人而一再耽擱,首先你就得學會說“不”,認清自己的責任和能力,不要因為人情而加重自己的負擔。

唯有培養(yǎng)說“不”的勇氣和技巧,你才能擁有自己的時間,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最后要提醒的是:每個人都應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當別人請求幫忙時,一定是不違反法律的事才能幫,否則,稀里糊涂吃了官司、有了牢獄之災或有其他更為嚴重的后果,那就后悔莫及了。

“從始至終,我都以克格勃經歷為榮”

應當說,走諜報工作這條路我從不后悔。我無愧于我往昔走過的生活。我自認為是個卓有成效的情報官,我始終在為祖國的利益而工作。從始至終,我都以克格勃經歷為榮。

——回憶克格勃經歷

背景解讀

普京在克格勃系統前前后后總共干了16年的職業(yè)“特工”,后被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看中并選定為“接班人”登上總統寶座。普京執(zhí)政后,“克格勃情結”表現得尤其明顯,其治國方略和執(zhí)政風格都受此影響。普京也毫不諱言:“我始終以克格勃經歷為榮。”

長時間的“克格勃”經歷,使普京心中充滿愛國的熱情,也養(yǎng)成堅忍不拔、敢于冒險、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以及遵紀守法、老練穩(wěn)重、善于幕后操作的工作作風。1998年7月,普京在出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后,曾調閱自己的檔案,結果發(fā)現,當年上級對他的唯一消極評價是:“缺乏恐懼感”。而這正是“克格勃”系統經過長期觀察包括秘密觀察后對普京得出的結論。

當選俄羅斯總統后,普京于2001年6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宮接受了美國媒體的聯合采訪,其間他談到自己曾是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的官員。對于這段歷史,普京感到非常自豪,他說正是這個背景使他能夠同令人尊敬的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以及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處于同一水平。

普京還拿基辛格做例子說:“有一次我告訴基辛格我曾經在哪兒工作過,他考慮了一會兒后對我說,所有正派的人都是從情報部門起家的,就像他一樣?!?/p>

普京還說:“老布什當初也并不是一個在洗衣店上班的小工,他在中央情報局工作?!?/p>

談到自己的克格勃背景,普京說這段經歷對他治理俄羅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說:“最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如何同別人進行交流,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贝送?,他還掌握了如何處理大量信息并分出輕重緩急的本領。普京強調:“在情報部門工作,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擁有了一顆愛國心,我熱愛我的國家?!?/p>

普京的“克格勃情結”,還體現在他就任總統后大力恢復“克格勃”的正面形象。

蘇聯解體前后,“克格勃”系統遭到前所未有的攻擊與非議,因而聲名狼藉。一方面,“民主派”蓄意攻擊“克格勃”過去的惡劣行為,使“克格勃”在人們心目中成為“恐怖”的象征。為打擊和削弱“克格勃”,葉利欽總統曾采取行政命令手段,壓縮“克格勃”的機構和編制,把“克格勃”肢解分割為聯邦安全局、對外情報局、聯邦邊防局、聯邦保衛(wèi)局、聯邦政府通訊署等五個互不隸屬的部門。原來“克格勃”引以為榮的那些塑像和紀念碑,也紛紛被拆除和銷毀。另一方面,機構的調整和改革又導致許多職業(yè)特工流離失所,生活坎坷,不少人淪落為企業(yè)團體的門衛(wèi)或有錢人的保鏢,個別人還利用社會混亂局面出賣情報,甚至從事坑蒙拐騙的勾當。因此,當時民眾對“克格勃”的印象很壞,許多人甚至把那些干壞事的特工與黑社會相提并論。

2000年就任俄羅斯總統后,普京立即著手為“克格勃”恢復名譽。他執(zhí)政伊始,就下令將已經流失的蘇聯“克格勃”著名領導人安德羅波夫的一塊牌匾找回來,使之重新懸掛在原來的地方。而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盧比揚卡廣場的“克格勃”鼻祖捷爾任斯基的雕像,自1991年被推倒13年后,又在2004年9月經普京批準重新恢復,并舉行了隆重的雕像安放儀式。2001年12月,普京特意在俄國家安全機關工作者日(俗稱“間諜日”)舉行記者招待會,鼓勵間諜們大可不必為自己的身份害羞,要“抬起頭來做人”,并盛贊俄羅斯間諜的“歷史輝煌”。當時,普京以過來人的身份發(fā)表講話說:“提到(克格勃的)歷史,我們不必難為情,我們應當為英雄們和他們的業(yè)績感到驕傲。”2006年12月,普京又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盛大宴會,慶祝俄安全機關成立89周年。普京在宴會上發(fā)表講話,贊揚俄安全人員堅定地捍衛(wèi)國家利益,充分顯示了“愛國主義、競爭能力、高度的人格和職業(yè)準則”,并希望重新恢復俄安全機構的雄風。普京說:“在俄羅斯國家安全機構的歷史上,有許許多多光輝的時刻,展現了真正的英雄主義和勇氣?!?/p>

2003年3月,普京大力加強俄聯邦安全局的機構設置,使之成為僅次于國防部的強力部門,成為當年克格勃的縮版。2005年,普京下令斥資數百萬英鎊,拍攝俄版“007”,頌揚那些“智勇雙全、充滿男性魅力”的俄特工,為“克格勃”形象徹底“平反”。

經過普京的努力,現在,俄羅斯民眾心目中的“克格勃”形象已經大為改善,成為無所不能的“英雄”的象征,而特工們也再次昂起了頭。

延伸閱讀

對于克格勃經歷,普京始終不曾忘懷,也始終充滿感恩,所以才會下大工夫為克格勃的形象平反。

我們做人也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是獲得幸福的源泉。一個不知感恩的人,是永不會滿足的人,也是一個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人。他們整天只會怨天尤人,心中充滿嫉妒,總以為別人的成果與成功是靠運氣得來的。他們整天被怨恨的情緒所啃噬,搞得自己痛苦不堪。

兩個行走在沙漠中的旅人,已經行走多日了。在他們口渴難忍的時候,碰見了一個騎駱駝的老人,老人給了他們每人半碗水。兩個人面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體的饑渴,抱怨之下竟將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也知道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體的饑渴,但他卻擁有一種發(fā)自心底的感恩,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水,并且懷著感恩的心情喝下了這半碗水。結果,前者因為拒絕這半碗水死在了沙漠之中,后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終于走出了沙漠。

不同的態(tài)度,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有些時候,我們表面上看似失去了寶貴的東西,實際上我們不是失去,而是得到了更多。

懂得感恩是獲得幸福的源泉。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忘感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健康、愉快!

“他是我一生的恩師”

他是我一生的恩師。

——談索布恰克

背景解讀

在列寧格勒大學學習期間,普京的另外一項重大收獲是在這里結識了一個對他未來命運產生重大影響的人,那就是他的經濟法老師阿納托利·亞歷山德洛維奇·索布恰克,談到他,普京曾滿懷感情地說道:“他是我一生的恩師?!?/p>

普京從大三開始聽他的課。普京的畢業(yè)論文《論國際法中的最惠國原則》也是由索布恰克主持審查的,這篇論文得了“優(yōu)”。這個題目的重要意義在于:當時蘇美關系出現了緩和,經濟和科技合作的項目增多。而年輕的普京間接地從這些經貿往來中敏感地捕捉到經濟生活中最為關鍵的問題,可見,他除了對政治感興趣并有獨到見解外,還在經濟領域方面有所研究。

索布恰克,1937年出生于西伯利亞的赤塔市,那里距離中國的滿洲里只有二百多公里。索布恰克和普京有某些相似之處:同樣出身于工人家庭。索布恰克的父親是火車司機,家境并不寬裕,索布恰克靠自己的努力學習,考入了名牌大學——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索布恰克在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yè)后即被分配到斯塔夫羅波爾邊區(qū)工作,那里是安德羅波夫和戈爾巴喬夫的故鄉(xiāng),索布恰克在當地工作的時候,戈爾巴喬夫正擔任邊區(qū)共青團書記。索布恰克在工作之余以函授的方式讀完了列寧格勒大學的法律研究生,此后終于回到母校,擔任了法律教授。

不過,就事論事來說,那時的索布恰克和普京并沒有建立起太深的感情,他們只是彼此心存好感。這從索布恰克對普京的評價中就能看得出來。在回憶大學時代的普京時,索布恰克這樣說:“普京當時只是個普通的學生,和其他人沒什么兩樣。他的表現并不特別引人注目,而且他也不愿出風頭。但他學習成績很好,并且已經表現出了他所具有的那種頑強不懈的特點。”

大學時期,普京和索布恰克還只是純粹的學生與老師的關系,這種關系還需要在大環(huán)境改變以后,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形成政治上的共同利益。后來,當普京退出克格勃前途未卜之時,索布恰克把他帶入政界,為普京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堅實基礎。

延伸閱讀

一位好的老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不必像普京和索布恰克那樣,亦師亦友,在社會上也形成良好的關系,只需要在教育時用心去啟發(fā)學生,那作用就已經不可代替。

羅杰·羅爾斯是美國紐約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里環(huán)境骯臟,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在這兒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從小逃學、打架、偷竊甚至吸毒,長大后很少有人從事體面的職業(yè)。然而,羅杰·羅爾斯是個例外,他不僅考入了大學,而且成了州長。

在就職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對他提問: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長寶座的?面對三百多名記者,羅爾斯對自己的奮斗史只字未提,只談到了他上小學時的校長——皮爾·保羅。

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時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fā)現這兒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他們不與老師合作,曠課、斗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皮爾·保羅想了很多辦法來引導他們,可是沒有一個是奏效的。后來他發(fā)現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課的時候就多了一項內容——給學生看手相。他用這個辦法來鼓勵學生。

當羅爾斯從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當時,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么大,只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著實出乎他的預料。他記下了這句話,并且相信了它。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面旗幟,羅爾斯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說話時也不再夾雜污言穢語。他開始挺直腰桿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于成了州長。而這一切,都源于皮爾·保羅用心的啟發(f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