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深:民革中央主席
李濟深(1885~1959),字任潮。1885年11月6日生于廣西蒼梧。曾就讀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歷任粵軍第一師師長,西江善后督辦,黃埔軍校教練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等職。在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北伐戰(zhàn)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省政府主席。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政變之后,曾任南京國民黨特別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兼第八路軍總指揮,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廣州分會主席,廣東省政府主席。因聯(lián)合桂系李宗仁等反蔣,曾被蔣介石誘捕。九一八事變之后,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于1933年發(fā)動反蔣抗日斗爭,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失敗后流亡香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任主席。1947年,因堅持反蔣斗爭被開除國民黨黨籍。1948年1月,在香港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任主席。1948年響應中共“五一號召”,參加新政協(xié)籌備工作。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是全國政協(xié)第一、第二、第三屆副主席。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
李濟深曾在一所中西學堂中接受過系統(tǒng)教育,后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20年參加孫中山領(lǐng)導的軍政府,任粵軍第一師副官長、參謀長。由于他在討伐陳炯明叛軍、收復廣州斗爭中立有戰(zhàn)功,孫中山在重建廣東革命根據(jù)地,整編到達廣州的討逆軍隊時,將李濟深升任粵軍第一師師長。李濟深接管第一師后,對部隊進行了整頓,整頓之后的各級軍官一致表示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一師成為政治上堅定、軍事上善戰(zhàn)的勁旅。
1923年6月初,沈鴻英在北江地區(qū)起兵作亂,李濟深指揮粵軍第一師在廣西討逆軍黃紹竑部的配合下收復了梧州,迫使沈軍投降。之后,又平定整個西江地區(qū)。為便于全盤處理西江地區(qū)的事務,建立了西江善后督辦公署,李濟深任西江善后督辦。他隨后制定了扶持并依靠黃紹竑、李宗仁部以統(tǒng)一廣西的戰(zhàn)略方針,最終結(jié)束了廣西長年軍閥混戰(zhàn)、土匪橫行的局面,與廣東連成一片,形成了兩廣革命根據(jù)地。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李濟深被任命為教練部主任。
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后,粵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李濟深任軍長。10月,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時,李濟深任東征軍第二縱隊隊長,征討陳炯明的殘部。隨后,又任國民革命軍南路總指揮,率陳銘樞、張發(fā)奎等部南征鄧本殷部,一直打到雷州、瓊州,對廣東革命根據(jù)地的統(tǒng)一和鞏固作出了貢獻。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李濟深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并代行總司令職權(quán)(總司令蔣介石在前方指揮作戰(zhàn))。此外,他還兼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黃埔軍校副校長、廣東省政府軍事廳廳長、廣東省政府主席等職,總攬廣東的黨、政、軍大權(quán)。
在北伐戰(zhàn)爭期間,李濟深作為總參謀長和后方留守主任的主要貢獻是參與制定了北伐戰(zhàn)略,指揮了廣東革命根據(jù)地的防守,并組織了后方大量人力物力支持前線,保證了軍需供給。此外,李濟深也直接指揮了一些戰(zhàn)役,如指揮攻克江西贛州的戰(zhàn)役,很好地配合了北伐軍在江西的全面進攻。
1927年4月,李濟深和古應芬一起到上海,參加了蔣介石召開的反共會議。會后,李濟深回到廣州,于4月15日派軍隊包圍襲擊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廣東辦事處和省港罷工委員會,解除了工人糾察隊的武裝,搜查和封閉了工會、農(nóng)會、學生會等革命團體,殺害了肖楚女、鄧培、熊雄、李啟、劉爾松等2000多名共產(chǎn)黨員和大批工農(nóng)群眾,史稱“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寧、滬、漢三方反革命合流后,李濟深又擔任了國民黨特別委員會委員。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國民黨內(nèi)各派系為爭奪權(quán)力,一直進行著激烈的斗爭,直到1928年初才逐漸平息。在李濟深、馮玉祥等人的呼吁和積極倡導下,以推翻奉系張作霖北京政府為目標的第二期北伐被提上了議程。1928年3月13日,李濟深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揮師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