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的盛世君王——清圣祖康熙帝
帝王檔案
⊙姓名:愛新覺羅·玄燁
⊙屬相:馬(1654年)
⊙年號:康熙
⊙在位:1661~1722年
⊙享年:68歲(1654~1722年)
⊙廟號:圣祖
⊙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陵寢:景陵(清東陵)
⊙配偶:40人,皇后赫舍里氏
⊙子女:35子,16女
⊙繼位人:胤禛(雍正)
帝王小傳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1654~1722年),名愛新覺羅·玄燁,順治帝第三子,生于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順治帝死前通過與滿洲親貴和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商議后決定讓玄燁繼位。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帝病死養(yǎng)心殿,玄燁即位,年號康熙:康,安康,康寧;熙,熙攘,熙盛,興旺,意思是國家安康和平、天下黎民熙盛興旺??滴跏乔宄谒奈换实?,是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他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滴踝杂缀脤W不倦,16歲就除掉輔政大臣鰲拜,削弱八旗旗主權勢,20歲即迎戰(zhàn)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歷經(jīng)8年平定三藩之亂??滴跏俏覈饨ㄉ鐣笃谝晃痪哂行鄄糯舐院瓦h見卓識的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歷史上最卓越的帝王之一。他文武兼?zhèn)?,較好地處理了民族之間的關系,促進了清朝初年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奠定了中國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疆域,為開創(chuàng)康乾盛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康熙帝葬河北景陵(遵化縣昌瑞山),廟號圣祖,謚“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青史語錄
“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yè),勤政愛民。經(jīng)文緯武,寰宇一統(tǒng),雖曰守成,實同開創(chuàng)焉?!?/p>
——《清史稿·圣祖本紀》
八歲登基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玄燁出生在北京紫禁城內景仁宮。母親佟佳氏,為漢軍旗人圖山額真佟圖賴之女,是順治的一個連封號都沒有的小妃子。玄燁6歲出痘被送出宮外,與母親分離了很長時間,沒有享受到多少母愛。而順治全心撲在董鄂妃身上,心無旁騖,佟妃并不得寵,而玄燁也沒有得到父親的關愛。玄燁好不容易回到親人身邊,卻在8歲時喪父,11歲時喪母,所以童年生活并不幸福。值得慶幸的是,他終于平安地出了痘,僅在臉部留下幾個細小的麻點。這使他對當時這種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力,而出過痘竟成了他繼登帝位的一個有利因素。
玄燁的成長,更主要的還是得力于祖母孝莊皇太后的特殊鐘愛和培育。在教育兒子方面,至少在順治婚姻問題上,孝莊并不是一個成功者。也許正因為如此,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年幼的皇孫身上,一手承擔起對其教育的責任??滴跤啄?,五官端正,雙目有神,口齒清楚,舉止莊重,孝莊認為這個孩子一定會有出息,傾注了很多心血,她教玄燁如何做人、怎樣為政。正如玄燁自己所說:“朕自幼會學步能言時,即奉圣祖母慈訓?!弊婺笇π罴却葠蹅渲粒蔡幪帍膰酪?。凡飲食,一言一行,玄燁都得照規(guī)矩和禮儀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責備。尤其是在政務方面,祖母時時給予指點,授以方略,使他學會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這位賢德的祖母給予玄燁的思想以重大的影響,幫助和推動他去完成一代偉大的事業(yè)。
玄燁自幼聰穎好學,5歲時依清制,隨眾上朝,“站班當差”,并入書房讀書。他讀書十分認真,勤學好問,每每讀書至深夜,而不知倦怠。成年后的康熙知識淵博,通古知今,舉凡“帝王政治,圣賢心學,六經(jīng)要旨,無不融會貫通”,這都得之于他日積月累的刻苦學習。
玄燁一方面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知識,一方面又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騎馬、射箭是訓練的主要科目,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騎射功夫。至盛年時,他能挽弓十五鈞,發(fā)十三把箭,能左右開弓,每矢無不中的。宮中的嚴格要求和他自己不間斷的刻苦磨練,迅速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多才多藝、文武兼?zhèn)涞碾y得人才。
康熙的漢文水平很高,中國歷史知識豐富?!俺歉咔ж鹦l(wèi)山川,虎踞龍盤王氣全。車馬往來云霧里,民生休戚在當前?!彼倪@首《登高詩》被譽為帝王詩。康熙六巡江南題詞很多,如為濟南趵突泉題“激湍”、“源清流潔”,為珍珠泉題“清漪”、“潤物”,為鎮(zhèn)江金山龍禪寺題“江天一覽”,為濟南省城書院題“學宗洙泗”,為錢塘江龍王廟題“恬波利濟”,為陸秀夫祠堂題“忠節(jié)不磨”,為米芾海獄庵題“寶晉遺蹤”。題詞充分表明康熙高深的漢文水平和豐富的中國歷史知識,題詞的書法也很好。
康熙善算學。宣城梅成、泰州陳厚耀入值南書房,康熙教過他們算學。
康熙善射。他晚年對近御侍衛(wèi)說:“我自幼至老,用鳥槍弓箭射死老虎135只,熊20只,豹25只,猞猁猻10只,麋鹿14只,狼96只,野豬132只,吹哨引來而射死的鹿幾百只。射獲其余的野善不計其數(shù)。曾一天之內射兔318只?!?/p>
康熙有豐富的水利知識。他六巡江南視察河工,對每項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體指示。他最后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親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開河才去的。經(jīng)過實地考察,他正確地予以否決。
因此,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善于治國的為數(shù)不多的偉大封建政治家,還是多才多藝的學者。他一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自然科學方面的數(shù)學、天文、歷法、物理、地理、農(nóng)學、醫(yī)學、工程技術,人文科學方面的經(jīng)、史、子、集,藝術方面的聲律、書法、詩畫,他幾乎都有所研究。他寫出了八九十篇關于自然科學方面的論著,他親自審定了多種歷史方面的書籍,他還精通多種民族語言。
玄燁幼年時已顯示出與一般孩子不同。6歲那年被送出宮之前,有一次,他同諸兄弟向父親問安。順治想試試他們的各自志向,就問他們將來都想干什么。老二福全說:“我將來愿當個賢王?!崩衔宄幉?歲,還不懂父親的意思。問到玄燁,他朗朗答道:“待長而效法皇父,黽勉盡力!”可見玄燁自幼就有遠大的志向。
2年后,這個人小而志大的孩子,終于如愿以償。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凌晨,順治帝病逝。臨終前順治帝接受湯若望等人的規(guī)勸和母后的意見,立三子玄燁繼位。按照順治遺詔,玄燁應“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即皇帝位”。但輔政大臣卻以“神器既已攸歸,天位不宜久曠”為由,堅持要皇太子及時即位。于是在順治死后的第三天,即正月初九,8歲的玄燁在祖母孝莊親自主持下,親御太和殿登極,成為清入關后第二位皇帝。清廷頒詔天下,改次年為康熙元年。“康熙”,意為安定太平。從此,清朝緩緩拉開了以康熙為起始的“康乾盛世”的序幕。
康熙即位后,在宮里繼續(xù)由祖母太皇太后鞠育教誨。幼時祖母對康熙嚴格的教育,為其以后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君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康熙剛即位,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就問他,當了皇帝以后,想有什么作為。他回答說:“惟愿天下乂安,生民樂業(yè),共享太平之福而已?!?/p>
當時的中國,云貴、兩廣、福建三藩勢力不斷膨脹,農(nóng)民軍余部仍活動于川鄂,東南有鄭成功,漠西、漠北蒙古尚須進一步加強管理。另外,經(jīng)過連年征戰(zhàn),經(jīng)濟蕭條,百業(yè)待興,雖順治帝已盡力改善,但未達到富國民強的程度。再加上沙俄侵軍不斷騷擾東北邊境,葡萄牙(侵占澳門)、荷蘭(入侵臺灣)、西班牙、英、法等殖民者也開始向我東南沿海地區(qū)滲透。欲實現(xiàn)太平、安定之理想并非易事,新繼位的幼主康熙任重而道遠。
智除權臣鰲拜
四大臣輔政
正當順治皇帝欲圖大展抱負之時,他所鐘愛的董鄂妃去世了,他因悲傷過度而于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病逝于養(yǎng)心殿,時年二十四歲。由于他生前崇信佛教,與高僧來往密切,并取法名“行癡”,遂有清世祖遁跡空門而非崩于帝位的傳說。順治帝死后,年僅八歲的玄燁即皇帝位,以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政。
順治遺詔雖由他人寫成,但經(jīng)過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的認可,與皇帝的詔書具有同等效力。遺詔宣稱:“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伊等皆勛舊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藎,保翊沖主,佐理政務,布告中外,咸使聞知?!边@四人都出自皇帝直接掌握的上三旗中的元老重臣。在多爾袞攝政時他們有的受到打擊與迫害,有的則最早揭發(fā)多爾袞,被認為是最可靠、最值得信賴的。但這四人都不是宗室貴胄。這種四大臣輔政體制,一反“從來國家政務,惟宗室協(xié)理”的祖宗成規(guī),是一個新的嘗試。但輔政大臣體制順利實現(xiàn),而沒有引起爭議,是因為人們對多爾袞以宗室親王的身份攝政時的弊端記憶猶新。為了避免歷史重演,滿洲貴族們接受了由非宗室大臣輔政的現(xiàn)實。
這是政治體制上的重大變革。四大臣的地位只是“輔佐政務”,皇帝仍然掌握著決定一切的國家最高權力,不像舊體制那樣,以長輩“代天攝政,賞罰擬于朝廷”。
鰲拜早年南征北戰(zhàn),屢建奇功,是功臣也是忠臣;可他在康熙初年輔政時期,飛揚跋扈,把持朝政,惡跡頗多,最后敗在少年康熙手中,成為中國歷史上強悍不馴的權臣。
在祖母孝莊太皇太后親自主持下,玄燁宣讀遺詔,即皇帝位,年號康熙。四大臣深感受命輔政,責任重大,擔心諸王不服,便以“國家政務從來由宗室協(xié)理”為由,向皇上請求與諸王、貝勒共同輔政。但遺詔寫得明明白白,諸王誰敢干預?于是四大臣便奏明太皇太后,并祭告皇天上帝及順治帝之靈,宣誓不私自與諸王、貝勒府第往來,不結黨羽,不受賄賂,表示了輔佐幼主、維護皇權的決心。正月十四,安親王岳樂、康親王杰書以下及大臣官員等,在西安門內南側的大光明殿,向皇天上帝及先帝靈位設誓,表示要同心協(xié)力,輔佐幼主。這樣,清廷便形成了以太后為中心,以異姓勛臣輔政,而親王、貝勒加以監(jiān)督的新的統(tǒng)治核心。
四大臣輔政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是一全新的模式,它與攝政王體制相比,具有幾個明顯的不同點。
地位不同:攝政諸王都是最近的皇室宗親,他們是皇帝之長輩,本身又是一旗之主,權力極大,很容易侵奪皇權。如多爾袞不僅是皇帝叔父,而且是正白旗旗主,加上其同父同母兄弟多鐸、阿濟格手中的鑲白旗,實際手握兩白旗,足以和皇帝之兩黃旗相抗。甚至兩黃旗大臣對多爾袞也溜須拍馬。至于輔政大臣,雖然其地位與功勞都很顯赫,但畢竟是異姓臣子。他們與太后及皇帝之間除君臣關系之外,還存在一旗之內嚴格的主仆隸屬關系。四大臣也公開承認太皇太后和皇帝是他們的女主和幼主。因此,相對而言,輔政大臣不敢輕視太皇太后和皇帝而將大權攬于手中。
與皇帝的利害關系上有區(qū)別:下五旗諸王盡管都是皇室宗親,但他們對本旗力量的發(fā)展及個人權勢的增長給予了更多的關心,而不大關心朝廷的利益和皇帝的地位。輔政大臣則不同,他們既是皇帝的臣子,又是上三旗的旗員,同皇帝的關系,既是君臣,又是主仆,利害榮辱,息息相關,一旦皇帝帝位不穩(wěn),他們也會隨著倒霉。所以,他們雖是異姓臣子,但對皇帝卻比諸王更加忠心。
職權不同:“攝”有代理之意,攝政即代君聽政,代行皇權,攝政王可以根據(jù)個人意愿料理國家大事。因此,攝政期間的皇帝諭旨,實際反映的是攝政王的意志,而不是皇帝的命令。輔政大臣則無法做到這一點,其職能僅為佐理政務,協(xié)助幼主處理國家大事。而且,為防止個人專斷,在四大臣之間達成了協(xié)商一致的原則,它規(guī)定:“凡欲奏事,共同啟奏”。即不許單獨謁見皇帝或太皇太后,也不能個人擅自處理政務,必共同協(xié)商,請示皇帝或太皇太后,然后以皇帝或太皇太后的名義發(fā)布諭旨。因此,輔政時期的皇帝諭旨,雖然也反映了輔政大臣的意見,但這都是在太皇太后和皇帝同意的基礎上才能出現(xiàn)的,它在根本上還是反映著太皇太后與皇帝的意志。
總之,攝政王位貴權重,它排斥太皇太后和年幼的皇帝;而輔政大臣則可以有效地防止諸王干政,維護皇權,并使太后能實際上參與到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中去。可見,四大臣輔政體制與親王攝政比較起來,更加適合太皇太后輔助幼孫登基之需要。
鰲拜擅權
世祖去世時,清朝范圍內仍存著兩個互相聲援的抗清戰(zhàn)場,一是鄭成功領導的東南戰(zhàn)場,一是以李定國為首的西南戰(zhàn)場??滴踉辏?662年),李定國擁立的南明永歷政權被清軍消滅,永歷帝也在昆明被殺,李定國悲痛萬分,不久死去,其部下也相繼被清軍討平??滴跞辏?664年),清軍又鎮(zhèn)壓了活動在湖北茅麓山的大順軍余部,農(nóng)民軍將領李來亨犧牲。至此,清朝才最終將大陸上的反抗勢力撲滅,進入了百年相對穩(wěn)定發(fā)展的階段。在長期的征服戰(zhàn)爭中社會生產(chǎn)遭到巨大破壞。華北地區(qū),滿目荒涼的景象,江南一帶,到處瓦礫一片。面對這一狀況,清朝政府鼓勵墾荒,減免賦稅,賑濟災民,以解除農(nóng)民的痛苦。康熙四年(1665年),對遭戰(zhàn)爭破壞最大的湖廣地區(qū)“給牛種,聽其開墾,三年后起科”。并責令地方官對流亡四川的湖廣之人,登記造冊,照人數(shù)多寡提供幫助,獎勵墾殖。對無度牒的僧道,勒令還俗,讓其墾荒。經(jīng)過幾年努力,全國田地、山蕩、畦地數(shù)字有了很大提高,為后來清王朝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大臣還對順治年間的行政機構作了改革。努爾哈赤時期和皇太極初年,輔佐汗的秘書機構是文館,又稱書房。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始改文館為內三院即內秘書院、內國史院、內弘文院,并設內務府管理宮內事務,內務府大臣則由皇帝的包衣奴才擔任。順治十一年(1654年)清廷仿明代制度,改置宦官十三衙門總管宮內事務。順治十五年(1658年),參照明代制度將內三院改為內閣,同時設立翰林院。鑒于宦官在明代的禍國殃民的罪行,四大臣輔政伊始,即于二月革除十三衙門,恢復內務府,僅留少數(shù)太監(jiān)以供驅使,對防止宦官干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六月,又以世祖章皇帝遺詔發(fā)布諭旨,廢除內閣及翰林院,重新恢復內三院。這時,清帝取消了大學士入值和票擬之權,由輔臣代為執(zhí)行;輔臣必須共同商議票簽內容,然后向太后請示,并代幼帝朱批御筆。但代皇帝朱批御筆也為輔臣提供了專權亂政的可能。
輔政初期,四大臣還能忠心耿耿地輔佐幼帝。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輔臣鰲拜自恃功高,漸漸跋扈起來,對爵秩低于自己、而班次卻高于自己的蘇克薩哈心懷不滿,遂利用黃白兩旗的舊有矛盾,尋找機會,打擊蘇克薩哈。
康熙五年(1666年)鰲拜唆使八旗以土地不堪為由,提出更換的要求,送交戶部。戶部尚書蘇納海認為土地分配已久,且康熙三年(1664年)已有民間土地不許再圈的旨意,遂上疏反對圈換土地,并請將移文駁回。鰲拜假借世祖章皇帝有旨,凡事俱尊太祖、太宗例執(zhí)行,于四月命鑲黃旗從右翼之末移回左翼之首,并為鑲黃旗在北京東北的順義、懷柔、密云、平谷四縣圈撥土地,造成既成事實。秋天,戶部尚書蘇納海、侍郎雷虎等率人出發(fā)丈量準備圈換的正白旗土地,數(shù)千旗民極力聲言換地的騷擾之苦,要求立即停止換地。同年十一月,直隸、山東、河南總督朱昌祚,直隸巡撫王登聯(lián)同時上疏,指出旗民對重新更換圈地極為不滿。接到命令后,旗民的土地等著調換,而民地則等著被圈,兩下里都閑置不種,造成土地大量荒蕪,懇請停止圈地。蘇納海等在丈量圈換土地時,由于鑲黃旗章京不肯接受新圈換的土地,正白旗包衣佐領下人又不肯指出地界,他們只得將主持兩旗換地的官員撤回。鰲拜仰仗其在輔臣中的優(yōu)勢,命吏、兵二部將蘇、朱、王等革職鎖拿,并交刑部議處。康熙五年(1666年)十二月,鰲拜以蘇等人不愿遷移、結黨抗旨、妄行具奏等罪,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lián)三人矯旨處以絞刑,家產(chǎn)籍沒,并將薊州、遵化、遷安三地的正白旗土地強行加以圈換。旗員及人民深受其害,有數(shù)十萬人失業(yè)。
圈地事件打破了四大臣協(xié)調一致的原則,朝內百官惴惴不安,紛紛上書要求皇帝親政??滴趿辏?667年),索尼去世,鰲拜乘機打算提高自己的地位與職權,代替已故的索尼,獲取啟奏與批理奏疏之權??滴跻婗棸萦影响?,四大臣輔政體制已無法發(fā)揮作用,遂以輔臣屢行陳奏為由,奏請?zhí)侍笤试S,私下里擬好了詔旨,于七月初七那天頒布,并舉行親政大典。此時鰲拜黨羽已經(jīng)形成,其勢力在上三旗中占有絕對優(yōu)勢,鰲拜已控制了鑲黃旗,正黃旗隨聲附和。正白旗大臣蘇克薩哈憑一己之力無法與鰲拜競爭,遂于七月十二請求辭職。鰲拜乘機以不愿歸政、妄蓄異心等罪名,打算處死蘇克薩哈??滴踔棸莸仍固K克薩哈經(jīng)常與其爭論是非,仇恨甚深,欲置之于死地,遂堅持不允所請。鰲拜竟攘臂上前,連續(xù)幾日來向康熙帝奏請,最后仍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
鰲拜在除掉蘇克薩哈后,朝中已無人敢反對他,于是更加跋扈。如有人自行啟奏,他必加斥罵;于皇上面前,凡事不以理進奏,多以舊時疏稿呈覽,逼勒依允;甚至對皇帝的旨意也公然反抗,拒絕履行。鰲拜黨羽馬邇賽死后康熙明令不準賜謚,而鰲拜卻根本不聽,仍行賜謚。在鰲拜支持下,其黨羽亦敢怠慢皇上,皇權受到嚴重威脅。
自取滅亡
鰲拜結黨妄行,專擅朝政,不僅威脅到皇權,而且也損害了百官的利益,引起君臣的強烈憤慨??滴跗吣辏?668年)九月,內秘書院尚書熊賜履上疏,以天下治亂系宰相一語,暗指鰲拜擅政,國家前途堪憂??滴跽J為,鰲拜身居要職,且黨羽遍布內外,如果直接發(fā)布諭旨,捉拿鰲拜,恐怕會引起事變。于是康熙從侍衛(wèi)及拜唐阿中選出忠實而又有力者,以練習“撲擊之戲”為名義,讓他們組成善撲營。同時康熙采取各種手段削弱鰲拜勢力,他的黨羽巴哈、蘇爾馬、綽克托、濟世等人被派往外地。在做了精心準備之后,康熙召鰲拜進宮,命令善撲營將鰲拜擒下,與鰲拜一起被捉的有遏必隆及一等侍衛(wèi)阿南達等。
鏟除鰲拜集團牽涉到中央權力更迭的大事,這中間的關系極為復雜。而康熙帝僅用10天,即宣布了對鰲拜等人的處置,表明康熙帝對鏟除鰲拜做了精心準備。諭旨里也沒有任何報復的內容,法外施仁,區(qū)別對待,體現(xiàn)了極高的政策水平:第一,對立有不少戰(zhàn)功的鰲拜處以拘禁,其兄趙布太、子那摩佛亦從寬免死拘禁;第二,遏必隆系開國勛臣額亦都與和碩公主之子,因而“免其重罪”,數(shù)月之后,又“特為寬宥,仍以公爵,宿衛(wèi)內廷”;第三,對鰲拜罪應加誅的死黨,除諭旨中所列已處死之班布爾善等7人之外,九月,又將工部尚書都統(tǒng)濟世及內秘書院學士吳格塞處以絞刑。僅這9人被處死,較原議大大減少;第四,本為同黨,寬宥免死,從輕發(fā)落。如吹捧鰲拜為“圣人”的一等侍衛(wèi)阿南達,僅處以革職、鞭一百。另外還有免罪仍留原任者,如山陜總督莫洛、山西巡撫阿塔、陜西巡撫白清額;第五,內外滿漢文武官員,因懼鰲拜權勢或想從中謀利而黨附鰲拜的人,都免于處罰,而且言而有信。鰲拜家人供出,總督白秉真、原任巡撫張自德、尚書龔鼎孳等,都曾囑托他向鰲拜行賄??滴醯塾诹鲁跗咧I旨指出:“此等囑托行賄者尚多,非止伊等。朕已有諭旨,將內外各官茍圖幸進作弊者,俱從寬免。今供出各官,亦俱從寬免罪?!笨滴蹩s小處罰面,制止了無限制的牽連,有利于穩(wěn)定朝中政局。此外,為受鰲拜迫害致死、革職、降級者平反昭雪。已故之蘇克薩哈等人,由其后人承襲其爵位與世職。此案的處理,很能收買人心,表明年輕的康熙帝日趨成熟。
康熙帝鏟除鰲拜之后,將大權獨攬,開始了他的“乾綱獨斷”的統(tǒng)治。從此之后,皇帝親自批閱奏折,從不假手他人代為書諭??滴跄昀现螅詧猿诌@一原則,右手患病不能寫字,寧可用左手執(zhí)筆批旨,亦“斷不假手于人”。從鰲拜專權事件中康熙得出一個教訓:“自親政以來,斷不許人懷挾私仇,互相陷害,是以三四十年間,無大臣互相攻擊之事”。鰲拜專政柄之時,曾把持議政王大臣會議,所議之事尚未起奏,結果即為外人所知,出現(xiàn)不斷泄露的事情??滴跤H政后,對議政王大臣會議嚴加整頓。他規(guī)定:“其諸王貝勒之長史、閑散議政大臣,俱著停其議政;以后凡會議時,諸王、貝勒、大臣,務須慎密,勿致泄漏。”康熙還針對鰲拜當權時形成的“交通在內近侍、使令人員妄行干求,或潛為援引,或畏威趨奉”等不正之風,鄭重宣布:“朕處理事務的宗旨是對那些奸詐陰險讒媚之人嚴加懲處,選拔任用那些忠誠而有才德之人。以后如有不遵禁例,仍前干求趨奉者,定行從重治罪,決不饒恕?!边@里當然包括禁止私通太皇太后身邊近侍,妄圖通過太后以干涉朝中大事者。
康熙帝在短短十余天里,便不動聲色地將把持朝政數(shù)年、為惡多端的鰲拜勢力迅速鏟除,并在處理這一問題上顯得有節(jié)有度,充分顯示了他的聰明才干和大智大勇。他以異乎尋常的政治才能將局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鰲拜集團的垮臺使人們心頭的憂慮一掃而去。人們在這一重大政治事件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年輕的康熙在政治上的成熟與處理政務的老練。
在處理了鰲拜及其黨羽后,康熙立即發(fā)出詔旨,為蘇克薩哈平反昭雪,發(fā)還其家產(chǎn),恢復其爵位,由其幼子繼承。對于已成事實的黃白兩旗的換地一案,不再做調整。但由此而掀起的圈占民田狂潮,如不加制止,只會加劇社會的動蕩和不安定??滴醯塾诹卤阆铝睿骸白院笕φ济耖g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以圈者,悉令給還?!薄爸劣谄烀駸o地亦難資生,以古北口等邊外空地,撥給耕種?!鼻迦腙P后持續(xù)了26年之久的圈地弊政壽終正寢了。隨后在七月“圈換”案中被冤殺的蘇納海、朱昌詐、王登聯(lián)三人也被昭雪,分別追謚并蔭其子入國子監(jiān)。在此案中牽連受處分的其他官員也都撤消了對他們的處罰,并官復原職。
平反積案時,康熙帝也十分留心處理朝中事務。但他畢竟年輕,取消大臣輔政,使得康熙帝事無大小都得親自處理,這無疑使他的壓力大增。設立一個協(xié)調的輔政機構,輔佐自己處理好朝內外國家大事已成為必需。
清朝入關初年,滿洲的宗室貴族、八旗大臣在決定國家重大事務方面仍具有不小的權力。這是清入關前近30年,由努爾哈赤、皇太極執(zhí)政時期逐漸形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一直在發(fā)揮作用的結果;當然也與順治帝、康熙帝兩代君主都是沖齡繼位而不能處理政事有關系。不屬常設的制度性機構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君主對大權的獨攬,因此,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月,順治帝將原有職掌逐漸擴大的內三院參照明朝制度改為內閣,在內閣辦事的官員都稱為大學士,內閣便具有了國家政權最高中樞機構的功能。但順治帝一死,四輔臣立即又把內閣改為內三院。因此,直到鰲拜集團被鏟除,輔佐帝王行之有效地處理國家政務的中樞機構在清王朝一直未能建立起來。它極大地影響了專制帝王的獨裁統(tǒng)治。
康熙九年(1670年)八月,康熙帝下令把內三院重又改成內閣,并依順治十五年例,大學士分兼殿(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閣(文淵閣、東閣)銜,并兼各部尚書,學士都兼侍郎。從此,內閣便逐漸發(fā)展成為清王朝的權力中樞,但并不完善。滿漢大學士、學士、侍讀學士、侍讀等官同閣辦事,幫助皇帝處理日常政務。
除此而外,鰲拜專權時對漢族人及漢官的歧視與迫害政策被廢去,放縱貪官污吏、政府中玩忽職守、互相推諉等弊端也一一開始整頓。大清國開始了由亂入治的新時期。
平定三藩
三藩專制
康熙親政后,將處置“三藩”看成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所謂“三藩”,即順治年間清廷派駐云南、廣東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后由其子精忠襲爵)。當時他們率清軍南下,對于擊敗農(nóng)民軍及南明政權,作出過不小的貢獻。但他們的權勢也隨之惡性膨脹,至康熙初年,三藩已成為事實上的割據(jù)勢力,嚴重危害著國家的統(tǒng)一。
諸藩勢力的發(fā)展,與清初政治形勢是密切關連的。當時清朝統(tǒng)治者為統(tǒng)一中原,需要厚待投降的漢族將領??子械?、耿仲明(繼茂之父)、尚可喜,原為遼東人,于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清太祖努爾哈赤攻占遼東后,陸續(xù)去皮島投靠總兵毛文龍。天聰二年(1628年)六月,明薊遼總督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東江大亂,明軍自相殘殺??住⒐?、尚等在走投無路情況下,先后于天聰七、八年(1633、1634年)投降后金。清太宗皇太極出城十里相迎,隆重接待,封孔有德為都元帥、耿仲明為總兵官,命他們駐守遼陽,號“天助兵”;任尚可喜為總兵官,命他駐守海州。崇德元年(1636年)六月,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極示寵信之意。這時出現(xiàn)直屬皇帝的三位漢族人藩王,不僅于中央集權無害,反而會牽制滿洲諸王的勢力,維護皇帝的地位和權勢。崇德七年(1642年)八月,皇太極析漢軍四旗為八旗,命有德、仲明、可喜分隸正紅、正黃、鑲藍旗。
吳三桂,江蘇高郵人,明原任錦州總兵吳襄之子、錦州總兵祖大壽之甥,歷任游擊、副將等職。吳襄因罪下獄,吳三桂升任總兵官,帶兵駐守寧遠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松錦會戰(zhàn)中明十三萬軍隊損失大半,薊遼總督洪承疇降清,吳三桂收集殘兵敗卒逃回寧遠,手下兵丁增至三四萬人,為明廷所依重。清占關外各城,唯獨寧遠尚在明軍手中。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六,李自成農(nóng)民軍已入山西,昌平兵變,京師戒嚴。崇禎帝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他放棄寧遠,火速率兵入援京師,并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吳三桂接朝廷命令后,行動遲緩,每日只行數(shù)十里。寧遠至山海關僅兩日路程,十六日才到,二十日至豐潤,在那里吳三桂獲悉農(nóng)民軍已攻入北京,于是他率手下軍隊退返山海關。清朝曾多次遺書招降吳三桂,正欲率兵進關的攝政王多爾袞向吳三桂許諾:“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爵藩王”。李自成亦曾派人招撫吳三桂,但因農(nóng)民軍的“割富濟貧”“追贓助餉”政策觸犯了地主階級的利益,所以吳三桂最終還是向清朝投降。同年四月,山海關一戰(zhàn),李自成在清軍及吳三桂的聯(lián)合夾擊下慘遭失敗。多爾袞即日“承制進三桂爵平西王”。至此,清廷所封漢族人藩王,已有4名。
順治六年(1649年)五月,清廷封孔有德為定南王,令其率兵二萬征廣西;改封耿仲明為靖南王,尚可喜為平南王,令各率兵一萬征廣東。不久,耿仲明因隱匿逃人懼罪自殺,由其子耿繼茂繼承靖南王之爵。年底,孔有德占據(jù)桂林。順治七年(1650年)冬,尚可喜攻克廣州,南明桂王逃往梧州。時大西軍余部李定國與桂王合作,進攻四川,吳三桂奉清廷之命進行征討。吳軍勢力較強,李定國不敵轉而爭奪廣西。順治九年(1652年)七月吳軍攻克桂林,孔有德陣亡,其子亦亡,爵除,四藩成為三藩。順治帝為協(xié)調西南五省力量,于十四年(1657年)部署三路進兵貴州。
順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清軍攻占貴州,順治命多羅信郡王多尼為安遠靖寇大將軍,代替寧南靖寇大將軍宗室羅托,與其他兩路乘勝進攻云南。順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三路大軍攻入云南省城,南明永歷帝等敗走永昌府,后逃入緬甸,兩廣、云貴基本平定。同年三月,順治帝根據(jù)洪承疇建議,“命平西王駐鎮(zhèn)云南,平南王駐鎮(zhèn)廣東,靖南王駐鎮(zhèn)四川(次年七月,改駐福建)”。“三藩”分守一方對鞏固清王朝的統(tǒng)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吳三桂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率兵入緬,擒獲永歷帝及其隨從,并另遣總兵追擊、招降鞏昌王白文選。不久晉王李定國亦死,云南徹底平定。耿、尚分守閩、粵,亦曾有效地抵御鄭成功的進擾。
隨之而來的是“三藩”擁兵自重,勢力極大。云南每年耗餉最多時達900余萬,平時亦不下數(shù)百萬。所以說:“天下財賦,半耗于三藩?!倍胰鲹?jù)一方,手握重兵,形同割據(jù),對中央集權構成了極大的危害。吳三桂以功晉封親王,總管云南、貴州二省一切事務。順治帝諭:“凡該省文武官賢否甄別舉劾,民間利弊因革興除,及兵馬錢糧一切事務,俱暫著該藩總管,奏請施行。內外各該衙門不得掣肘。”應吳三桂之請,順治帝在給云貴督撫的上諭中,意讓他們一切聽憑吳三桂節(jié)制。不僅如此,吳三桂還委派部下親信到其他地方任職,稱為“西選”,“西選之官幾滿天下”。吳三桂還用大量錢財來結交士人,讓他們?yōu)槠湫Я?。在云南的十余年時間里,吳三桂天天操練軍隊,制造武器。在重要的地方都派親信駐守,而各省的提鎮(zhèn)等官員,大多是吳三桂的心腹,為他所收買。吳三桂的兒子是清廷駙馬,朝中的任何動向吳三桂都能及時地得到匯報。他向朝廷謊報說蒙古人進攻麗江、中甸等地,清廷派大軍前去支援后,吳三桂又報稱蒙古人已敗退,挾邊防以自重。耿精忠、尚繼茂也跋扈異常,為害一方。
三藩之亂
順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兵科給事中楊雍建上疏反映耿、尚二藩為害廣東,要求把一藩調走,另駐他處,以緩解廣東的壓力。他雖然從“兩藩并鎮(zhèn)”角度提出問題,但也反映了藩鎮(zhèn)與中央的矛盾。吏部議復此疏時認為藩王損害商民利益,應加以切責。順治帝于是便把耿精忠調往福建。但三藩與中央的矛盾并未解決。順治十八年(1661年)以后,三藩的危害進一步體現(xiàn),清廷與三藩的矛盾在激化,因此康熙繼位之后,中央即開始逐步削減三藩的權勢,作撤藩的準備。
清廷的第一個措施是收繳大將軍印。按清制規(guī)定,大將軍擁有極大權力,都是臨時性差遣,在任務完成之后將解去將軍職務,將印信交還朝廷??墒菂侨瘃v鎮(zhèn)云南數(shù)載,拒不交回大將軍印信。康熙二年(1663年)清廷遣內大臣,對住于京師的吳三桂子額駙吳應熊說:“過去永歷帝潛逃緬甸,因邊境不安,才授予你父大將軍印信,這是增加其權力的需要。但現(xiàn)在天下早已平定,你父為何還不將大將軍印交還?”吳應熊將朝廷的意思轉告了吳三桂。吳三桂迫不得已,上繳了大將軍印,但他心里十分不高興。
第二,裁汰兵力。早在順治十七年(1660年),為節(jié)約兵餉,有人就建議將云南的綠營兵裁去五分之二。吳三桂借口邊疆未靖,裁撤兵丁恐怕不好,于是“倡緬甸水西各役以自固”??滴跛哪辏?665年),各地戰(zhàn)斗均已告結束,于是“奏裁云南省綠旗兵五千有奇”??滴趿辏?667年),左都御史王熙又奏請裁餉,疏言:天下錢糧的大半用于支出云、貴、閩、廣的兵餉。云貴地區(qū),每年官兵的餉糧需三百萬兩,本省的賦稅錢糧不及其所需的十分之一,這勢必難以長久維持下去。臣以為現(xiàn)在云貴均已平定,綠營兵額應裁減,即便是吳三桂藩下的兵丁也應分散派遣到他處墾屯,這樣一來既可分散、削弱吳的勢力,也可使兵餉得以保證。此疏一上,康熙帝即命下部議,令平西王吳三桂及云貴的督、撫、提、鎮(zhèn)裁減兵員,“此舉節(jié)省餉糧上百萬兩”。
第三,嚴禁欺行霸市、借勢擾民??滴跛哪辏?665年)即因兵丁嚴重擾民,曾密諭尚可喜:“以后將所屬官兵嚴加約束,勿仍縱容屬員,以為事發(fā)伊自受過,與己無涉,草草從事。如此久之,倘有大事,豈能盡委屬員?”康熙六年(1667年),王熙又上疏說:“閩、廣、江西、湖廣等省官員,自置貨物賣給所屬兵民,或指稱藩下挾勢橫行,放債取利,省會要區(qū)遍置官商占據(jù)盤剝,致小民以貿(mào)易為生者失業(yè)。請敕部詳議王公將軍督撫提鎮(zhèn)大小官員,有持己資與民爭利及奸商借藩王勢力橫行者,嚴加治罪?!庇兄枷虏?,“申嚴禁例”。
第四,解除藩王對云貴兩省事務的總管??滴趿辏?667年)五月,吳三桂以目疾請求辭去云貴兩省事務。朝廷立即批準,決定“將該藩所管各項事務,照各省例,責令該督撫管理”。其大小文官,亦照各省例,由吏部任命。同年九月,吳三桂同黨云貴總督卞三元及云南提督張國柱、貴州提督李本深一齊上疏請求讓吳三桂總管云貴事務,并以“目前邊疆叵測可慮”,威脅朝廷“收回成命”。朝廷態(tài)度非常堅定,降旨答復:“該藩以精力日為銷減奏請,故照所請允行。今地方已平,若令王復理事務,恐其過勞,以致精力大損。如邊疆地方遇有軍機,王自應料理。”并規(guī)定,藩王下屬人員不得任督撫。第二年冬,卞三元見三桂與朝廷矛盾日益尖銳,便尋找脫身之計,遂托言母病乞求歸家奉養(yǎng),朝廷準其離任“回旗養(yǎng)母”,另派漢軍正藍旗人甘文焜任云貴總督。甘文焜把督府駐在貴陽,他操練手下官兵,對云貴地區(qū)的山川形勢詳加察訪,其意在牽制吳三桂,最終能取代吳三桂。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年屆七十,他向朝廷請示回遼東養(yǎng)老,同時請令其子尚之信襲封王爵,繼續(xù)駐守廣東。康熙見撤藩時機已到,便以廣東已經(jīng)平定為由,準許尚可喜全藩撤離,所屬官兵仍留廣州府,令廣東提督管轄??滴鯖Q定撤藩,極大地震動了吳三桂與耿精忠,他們分別于七月三日、九日提出撤藩申請,意在試探朝廷態(tài)度??滴趺h政王大臣商議,大學士索額圖以兵丁往返、民驛苦累為由,主張吳三桂繼續(xù)鎮(zhèn)守云南,其實是怕吳三桂造反??滴跽遄迷偃?,認為吳三桂早已有謀反之心,今天撤藩他也反,不撤藩他照樣要反,不如先發(fā)制人,于是康熙堅持將三藩一塊撤去。同年八月,康熙分別派禮部右侍郎折爾肯、翰林院學士傅達禮前往云南,戶部尚書梁清標赴廣東,吏部右侍郎陳一炳往福建,會同總督、巡撫、提督,辦理撤藩事宜。吳三桂見永鎮(zhèn)云南的幻想已破滅,于是寫信給平南、靖南二藩及臺灣鄭經(jīng),相約共同反清。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殺害拒絕叛亂的云南巡撫朱國治,扣留朝廷使臣折爾肯、傅達禮,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蓄發(fā)易冠,打起復興明室的旗號,起兵反清。并命馬保等率軍從貴州進攻湖廣,王屏藩等率軍由四川進窺陜西。吳三桂發(fā)動叛亂,本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權力分配矛盾激化的結果,但自清兵入關以來,西南地區(qū)南明勢力還有一定基礎,民族矛盾還比較尖銳,吳三桂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客觀上利用了這種情緒。因此,吳三桂揭起反旗后,滇、黔、湘、蜀等省紛紛響應。據(jù)統(tǒng)計,共有26名總督、巡撫、提督、總兵等地方大員參加了叛亂。其中明朝降清之武將即達20名。此外吳三桂還從云、貴土司那里征調了數(shù)萬人,為他賣命。同時清自入關以來,忙于征戰(zhàn),尚未顧及吏治之整飭,某些地區(qū)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比較尖銳,為叛亂者利用,大大壯大了吳三桂等的力量。因此,吳三桂造反以來,來勢甚猛,滇、黔、湘、蜀紛紛響應,“東南西北,在在鼎沸”。吳軍主力東侵黔湘,兵力迅速增加到14萬;側翼北攻川陜,亦不下數(shù)萬人。
清廷舉行議政王大臣會議、部院大臣會議,緊急商討應對之策。許多官員已被南方叛亂的驚人發(fā)展而嚇得不知所措,他們極力主張應嚴懲主張撤藩者,對三藩進行安撫。大學士索額圖堅決主張“前議三藩當遷者,皆宜正以國法”。在人們爭論不下之際,眾人把目光投向了康熙帝,希望他能作出決斷。
康熙帝很清楚當前的形勢有多危急,但他意識到,撤藩是正確的。吳三桂等人早蓄有異志,他們圖謀造反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這時絕不能妥協(xié),如果立場軟下來,將再也控制不了吳三桂,人們也會輕視他及滿清政權。在此關頭,任何妥協(xié)都將帶來更為嚴重的后果。漢景帝殺掉主張撤藩的大臣晁錯,吳王劉濞發(fā)動“七國之亂”,氣焰反而更加囂張。撤藩是皇帝的獨斷。因此康熙帝冷靜地對群臣說道:“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朕自少時,以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豈因吳三桂反叛遂諉過于人耶?”康熙如此堅定,不僅令主張撤藩的米思翰、明珠等人擺脫指責與惶恐,也使所有在廷諸臣人人敬服??滴踉谌绱宋<钡木謩菝媲叭员3至四欠蒹@人的冷靜。他鎮(zhèn)定自若,詳細規(guī)劃了對吳三桂等的作戰(zhàn)方略。
十二月一日,吳三桂揮兵進攻貴州。貴州巡撫李本深、云南提督張國柱響應吳三桂,也扯起了叛旗。云貴總督甘文焜措手不及,無法備兵抵抗,全家自殺,貴陽陷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吳三桂兵不血刃,占據(jù)了貴州全境。他四處聯(lián)系,鼓動耿精忠及尚可喜兩藩反叛,還向鎮(zhèn)守廣西的孔有德的女婿孫延齡、盤踞臺灣的鄭經(jīng)和原來自己安插在湖南、四川、陜西等地的心腹策動反叛。一時之間,南方及西北各省響應吳三桂的叛亂不斷?!皷|南西北,在在鼎沸”。叛軍氣焰囂張,聲勢甚大,并很快向湖南、四川派兵。響應吳三桂的叛亂不斷。
康熙部署平叛
初十清晨,康熙帝升座太和殿,安排征討吳三桂之事。大學士圖海、索額圖手捧“寧南靖冠大將軍印”,授予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多羅貝勒索尼,命二人指揮清軍征討云貴的叛亂。再由學士郭思海、額庫禮手捧“鎮(zhèn)守陜西安西將軍、副將軍”印給都統(tǒng)赫葉、護軍統(tǒng)領胡禮布。康熙帝走下御座,率領在場的全體王公大臣及武將往堂子行禮。然后康熙帝親自送出征將士出西長安門。
按康熙帝的構想,戰(zhàn)事將被限制在云南、貴州、湖廣三省展開,所以他派出兩路兵馬,一路趕赴荊州,一路由漢中進入四川,堵住叛軍的道路,控制住戰(zhàn)局的發(fā)展。同時下詔,將梁清標和陳一炳的部隊調回,并撤除對耿、尚的撤藩令,以穩(wěn)住二人,不使局勢惡化。同時派人到廣西授予孫延齡為“撫蠻將軍”,孔有德舊將錢國安為都統(tǒng),讓他們固守廣西,以阻止吳三桂軍隊對廣西的攻擊。當時吳三桂原來的部下在各處為官,為穩(wěn)住這些人,康熙帝發(fā)下諭旨,表示繼續(xù)信任他們,讓他們安心工作。為表明平叛決心,康熙帝一聽到吳三桂已反的消息,他第一時間里命逮捕吳應熊,還下詔革去吳三桂的平西王爵位,聲討吳三桂叛國的罪行。
然而,盡管康熙帝作了全面的布置,可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三藩之亂花了八年時間才徹底平定下去,事后他每一想到,仍“覺悚然可懼”。
康熙帝時刻關注著南方的戰(zhàn)局,不斷地向前方調兵遣將??滴醯勖冀y(tǒng)尼雅翰為鎮(zhèn)南將軍,率原駐滄州、順義等十余地的滿洲八旗兵駐防德州;又派兵奔赴南昌、安慶、江寧;又向四川、荊州、襄陽和江西等地增兵。然而南方的叛亂戰(zhàn)火卻越燃越烈,它的范圍也越來越大。
吳三桂不到一個月便占據(jù)了貴州,這使他目空一切。他嘴上說擁奉“朱三太子”,但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元旦,吳三桂扯下了“復明”的帽子,自稱“周王”,改年號為“利用”。隨后,吳三桂揮軍進攻湖南,一路長驅直入,進逼長沙。守城的巡撫盧震棄城而逃,湖南其他地方的清軍官吏也都是聞風而逃。吳三桂又是兵不血刃奪得了湖南。這時,湖北、四川有不少守將為吳三桂聲勢所懾,投降了吳三桂。三月十五日,襄陽總兵楊來嘉在谷城叛降;十九日,鄖陽副將洪福率兵反叛,被提督佟國瑤擊敗??滴醯叟赏鲈拇ǖ能婈犨€在途中時,四川提督鄭蛟麟、川北總兵譚弘、巡撫羅森、總兵吳之茂先后反叛,四川全省落入了吳三桂的掌握之中。叛軍兵鋒開始威脅陜西和湖北兩地。
四川的陷落完全打亂了康熙帝的部署。在東部,康熙原指望“額附”孫延齡能守住廣西,阻止吳三桂東進,但沒想到吳三桂竟先于他控制了孫延齡,廣西也加入了叛亂隊伍中。孫延齡反叛的原因在于康熙批評他貪財橫暴,殘害百姓。二月二十八日,孫延齡發(fā)動兵變,將曾參劾過自己的部將都統(tǒng)王永年、副都統(tǒng)孟一茂等三十余人殺死,并將廣西巡撫馬雄鎮(zhèn)逮捕,然后與吳三桂聯(lián)兵夾擊抵抗者。駐柳州的廣西提督馬雄、廣西都統(tǒng)錢國安先后投降。廣西全省又落入叛軍之手。三月十六日,康熙又接到耿精忠反叛于福建的消息。
耿精忠是耿繼茂的長子,順治帝為籠絡耿氏一家,將他的親侄女、肅親王豪格之女嫁給耿精忠。兩年前,耿繼茂死后,耿精忠承襲了王爵。當他知道康熙帝已批準撤藩的“請求”后,便開始密謀反叛。盡管他又收到了康熙帝不撤藩的上諭,但他并不信任康熙,他認為那是安撫他的手段,以使他不站到吳三桂的一邊。一旦吳三桂失敗,自己的命運仍是被撤遷。與其坐等被撤,不如隨吳三桂一起與清王朝拼個你死我活。三月十五日,他于福州發(fā)動兵變,囚禁了福建總督范承漠,率部眾剪掉發(fā)辮,改易漢服,自稱“總統(tǒng)天下兵馬上將軍”。他派出軍隊四出攻掠,響應吳三桂。
到此,江南及沿海一線,只剩廣東、江西和浙江三省還處在清廷的控制之下,而云南、貴州、四川、廣西、湖南、福建六省均全部落入叛藩之手??滴醯鄞藭r只能盡最大努力去爭取鎮(zhèn)住廣東的尚可喜和拼死保住江西,使云貴、廣西與福建叛軍無法聯(lián)手。他下詔革去耿精忠的王爵。同時任命康親王杰書為奉命大將軍、貝子傅喇塔為寧海將軍,由浙江向福建發(fā)動攻擊。命貝勒尚善為安遠靖寇大將軍,協(xié)助勒爾錦由荊州入湖南攻擊岳州;命安親王岳樂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軍進入江西;以簡親王喇布為揚威大將軍,統(tǒng)師鎮(zhèn)江南;以貝勒洞鄂為定西大將軍,指揮清軍從陜西攻擊四川;命尚可喜和總督金光祖由廣東擊廣西。并迅速整頓驛遞,以使情報和命令能在四五天里即可到達西安、浙江,直接指揮著各地的防務。
幾個月中,為應付不斷擴大的叛亂局勢,康熙忙得焦頭爛額,但在朝堂上他表現(xiàn)得極為冷靜與沉著。祖母對孫兒特別關注,她鼓勵康熙帝,并幫他出謀劃策??滴醯蹫榘参孔婺福瑫r常到慈寧宮請安。二月初一,太皇太后甚至拿出自己長年節(jié)儉積攢下來的銀兩與緞匹交給康熙帝,讓他賞賜在前方征戰(zhàn)的將士。二月十九日,康熙帝升座太和殿,舉行了經(jīng)筵大典。在繁忙的軍政事務中,康熙帝仍念念不忘黃河的修治,叮囑上任的地方官員要愛惜百姓,民心穩(wěn)定才能平定叛亂。康熙帝堅定信心,全力指揮著這場平叛戰(zhàn)爭。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初,吳三桂放還朝廷使臣禮部侍郎折爾肯、翰林院學士博達禮,此后不久,吳三桂欲以清廷對等的身份與清廷對話,迫使康熙承認既成事實。但是康熙帝義無反顧,堅定地認為對于反叛之徒必須予以消滅,不能作任何退讓。為徹底粉碎吳三桂的幻想,康熙采納諸王的建議,決定于四月十三日處死孫世霖及吳三桂子吳應熊。諭旨宣稱:“朕思亂臣賊子,孽由自作,刑章俱在,眾論僉同,朕亦不得而曲貸之也”“通行曉諭內外軍民人等,俾咸悉朕意”。處死吳應熊,確實起到了“以寒老賊之膽,以絕群奸之望,以激勵三軍之心”的作用。吳三桂起初以為東南半壁江山大半已落入自己手中,兒子又是皇帝親戚,朝廷肯定不會殺他,而將留作以后招撫之用。及聞應熊死,“驚悖氣奪,遂底于亡”。
尚可喜像
康熙帝最大的目標是盡快在軍事上占據(jù)優(yōu)勢,平息叛亂。他統(tǒng)觀全局,發(fā)現(xiàn)清軍在各個戰(zhàn)場上都處于劣勢,僅能與敵對峙,難以進取。除荊州有大將軍勒爾錦統(tǒng)轄外,其他各地的軍隊互不相屬,難以統(tǒng)一行動,不能抓住戰(zhàn)機。吳三桂于岳州屯集重兵,隨時可以北上、東進。于是,從六月至九月,康熙又陸續(xù)向岳州、浙江、四川、江南、廣州各路增派大將軍。六月十三日,以多羅貝勒尚善為安遠靖寇大將軍,同固山貝子彰泰、鎮(zhèn)國公蘭布率兵進攻岳州,將軍尼雅翰、都統(tǒng)朱滿、巴爾布、護軍統(tǒng)領額司泰仍參贊軍務。同時,派固山貝子準塔率兵往荊州增援勒爾錦。六月二十五日,康熙帝授和碩康親王杰書為奉命大將軍,與固山貝子傅喇塔一起率兵赴浙江,將軍賴塔、副都統(tǒng)喇哈、紀爾他布參贊軍務。同時,任命多羅貝勒董額為定西大將軍,同固山貝子都統(tǒng)溫齊、輔國公綽克托率兵進攻四川,將軍赫業(yè)、瓦爾喀、護軍統(tǒng)領胡里布、署前鋒統(tǒng)領穆占、副都統(tǒng)佛尼勒參贊軍務??滴鯇⒔?、江西置于特別重要的地位。九月十八日,康熙任命和碩簡親王喇布為揚威大將軍,率兵保固江南,兼管江西,將軍阿密達、額楚、華善、王之鼎、總督阿席熙等為參贊。九月二十四日,任命安親王岳樂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兵到廣東,令都統(tǒng)覺羅畫特、署護軍統(tǒng)領伯郎肅、副都統(tǒng)吉圖喀、朱喇禪、輔國將軍瓦山等一同前往。至此,康熙又向戰(zhàn)場派出了六名將軍,僅江浙就派了三位將軍,且全是親王??梢?,爭奪江西、浙江、江南已成為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正如康熙詩所云:“臨軒重簡親藩出,軍威萬里風雷疾。”各路大將軍的任命和出征,使清廷的力量大為增強。大將軍不僅攜帶八旗前鋒、護軍、驍騎等勁旅,親王、貝勒、貝子、旗下包衣佐領甲士及所部人眾披甲者,而且可以全權統(tǒng)一指揮、調動其轄區(qū)將軍、都統(tǒng)、總督、提鎮(zhèn)等所領滿洲、蒙古、漢軍及綠營兵丁。玄燁昭示:“所以遣王等者,非謂諸將才能不足,念諸王貝勒皆朕懿親,指揮高度無可牽掣,守御征剿足增威重。”這一部署,大大提高了穩(wěn)定戰(zhàn)局和應付意外事變的能力,并為向叛軍發(fā)起反攻和收復失地大大增加了可能性。
吳三桂叛亂,不僅帶來了軍事上的震動與失利,而且在人心方面也帶來了極大的變動??滴跏辏?673年)底,吳三桂反叛消息傳到京城,北京城一夜之間發(fā)生數(shù)起失火事件,楊起隆假稱朱三太子,發(fā)動起義。十三年(1674年),八旗勁旅大量派出之后,十四年(1675年)春,察哈爾蒙古和碩親王布爾尼發(fā)動了叛亂。這些事件很快被平定下去。但康熙帝的心情極為沉重。他時刻惦念前方的戰(zhàn)事,加之軍務繁忙,日夜不得安閑。然而康熙明白自己身為一國之主,必須沉著冷靜,“外則示以暇豫,每日出游景山騎射”?!敖?jīng)筵”“日講”在暫停數(shù)月之后,亦照常舉行,再無間斷。當時有人以為皇帝畢竟年輕,在如此緊張時期竟還游山玩水,曾投帖于景山路旁:“今三孽及察哈爾叛亂,諸路征討,當此危殆之時,何心每日出游景山?”康熙看后,置之不理,依然有節(jié)奏地工作和生活。皇帝此舉,果然于穩(wěn)定民心有益。事后,他才說明此中用意:“當時朕若稍有疑懼之意,則人心搖動,或致意外,未可知也?!?/p>
“剿撫并用”政策
康熙在剛開始平叛時,即有“剿撫并用”之意。王輔臣叛降吳三桂,康熙即曾連降專敕招撫,但初期軍事上處于劣勢,招撫難以奏效。后來清軍將王輔臣圍困在平?jīng)?、固原等地,王輔臣見處境不妙,主動乞降,康熙懷疑這是王輔臣的緩兵之計,完全不予理會,雙方僵持將近一年。最后,康熙見強攻不下,又轉而采用招撫策略,收降王輔臣,底定三邊,并因而從中總結出一條經(jīng)驗:“剿撫并用”。他給圖海的諭旨中說:“大將軍圖海恭承簡命,秉鉞臨邊,即宣布恩威,剿撫并用,平?jīng)鲆粠В陆椘健!贝撕?,康熙在各個戰(zhàn)場上大力推行“剿撫并用”的策略,令對“叛變之人”,只要有“悔罪輸誠之心”,皆可容受。
繼陜西之后,康熙把福建定為另一個剿撫重點目標??滴跻幌虬压⒕遗c吳三桂區(qū)別開來,認為他“必系一時無知,墮人狡計,與吳三桂不同。故將吳三桂子孫正法;精忠在京諸弟照舊寬容,所屬官兵并未加罪”。“且吳三桂乃本身投誠之人,背恩反叛,自取滅亡;精忠祖父以來,三世受恩,四十余年,非素蓄逆謀首倡叛亂者比”。因此,在耿精忠剛叛亂之時,康熙馬上遣工部郎中周襄緒偕精忠護衛(wèi)陳嘉猷,帶著朝廷敕令趕赴閩,傳諭精忠:“果能追念累朝恩德及伊父忠藎遺言,革心悔禍投誠自首,將侵犯內地海賊速剿圖功,即行敕免前罪,視之如初?!焙髞黼m然派出大將軍康親王杰書至浙閩前線,加強對福建的軍事進攻,仍不忘時常派人前往招撫。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因鄭經(jīng)占據(jù)漳州、泉州等七府,耿精忠與鄭經(jīng)發(fā)生矛盾,加以耿軍內部軍餉匱乏,士兵不斷逃亡,困難很大。因此,耿精忠被迫從建昌府新城等地撤兵。清軍乘機于八月二十日攻占仙霞嶺,進占浦城縣,建寧、延平等府不日即可攻下,福建的大局已定。康熙為盡快解除“福建問題”,諭康親王:“以時勢曉諭耿精忠早降,以副朕安輯民生至意?!本旁?,康親王大軍收復建寧、延平等府,耿精忠無力再戰(zhàn),派其子耿顯祚迎康親王軍隊入福州。十月初四,耿精忠親自出城迎接康親王杰書進入福州??滴趺⒕胰粤艟改贤蹙簦暑I所屬官兵隨大軍征剿叛逆,以將功補過。此后,清軍又在居鄉(xiāng)守制之侍讀學士李光地協(xié)助下,在泉州擊敗鄭經(jīng)的軍隊。各地叛軍紛紛投誠,福建、浙江相繼平定。
福建的形勢對廣東影響很大。原來駐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自吳三桂叛亂以來,一直忠于清朝??滴鯙楸硎炯为?,提高尚可喜的職權,令他節(jié)制廣東一省的督撫提鎮(zhèn),文武官員聽任其選補,并晉封尚可喜為平南親王。至康熙十五年(1676年)初,廣東形勢急轉直下,尚可喜染病,長子尚之信暫代理事;平南大將軍尚之孝在潮州被鄭經(jīng)軍擊敗,退守惠州;高州總兵祖澤清、藩屬水師副將趙天元、總兵孫楷宗相繼叛降三桂。在這種情況下,尚之信于二月二十一日,守其父府第,發(fā)動叛亂,接受吳三桂招討大將軍偽職,并將其父的謀士多光殺死,削奪了其弟之孝手中的兵權。兩廣總督金光祖與巡撫佟養(yǎng)鉅也向吳三桂投降??滴鯇V東問題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他一點也不擔心尚之信的叛亂,因為他知道吳三桂不會信任他,而且其內部矛盾重重。只要順利解決福建問題,尚之信就會投降。于是,他一面令安親王岳樂猛攻長沙牽制吳軍主力,令簡親王喇布迅速攻占吉安,既保岳樂后路,又可進剿廣東,另一方面,對福建的耿精忠加緊招撫。十月,尚可喜去世。廣東地方官員站在清廷一邊,對尚之信的叛亂進行了堅決抵制。同月,福建耿精忠降清。而吳三桂對尚之信極不信任,雖封以親王偽號,但又命總督董建民、巡撫馮璠加以牽制。在這種形勢下,尚之信向簡親王喇布請降。喇布奏聞,康熙于十二月九日降旨免其罪,令其“相機剿賊,立功自效”。同時,命莽依圖為鎮(zhèn)南將軍,率兵進入廣東接受尚之信的投降。十六年(1677年)四月二十九日,莽依圖到達韶州,尚之信于五月初四率省城文武官員及兵民等剃發(fā)投降??滴趺兄乓u封平南親王,下屬將領都官復原職。同時,康親王杰書派遣將軍喇哈達、都統(tǒng)賴塔從福建率兵進至潮州。原潮州總兵官劉進忠、原高雷總兵官祖澤清等人也先后投誠。原兩廣總督金光祖發(fā)動士兵生擒董重民等,然后他向清廷上疏請求投誠,廣東全部平定??滴趿顚⒈蛔阶〉膮侨鸬膫慰偠蕉孛窦捌渌賳T,解至京師,一律釋放。他對大學士等說:叛亂之罪在吳三桂,“與脅從之人無涉”“彼所部人員,如能悔罪投誠,概行寬免”。因此,“將董重民免死釋放,一同押解來京的罪人,亦俱寬釋”,并交與兵部,以作相應安排。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五月至十六年(1677年)五月,康熙帝運用“剿撫并用”的政策在戰(zhàn)場上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陜西、福建、廣東都相繼收復,清廷從與敵相持狀態(tài)開始轉入反攻階段。雖然仍有不少困難,但勝利即將到來了。
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康熙賞給廣西提督馬雄之子馬承先、馬承霄游擊頭銜,命他們到廣西“招撫馬雄”。次年初,康熙獲悉孫延齡妻孔四貞仍然時刻懷念太皇太后的養(yǎng)育之恩,有意歸降朝廷時,又派督捕理事官麻勒吉到簡親王軍中,專門負責廣西招撫事宜。但廣西情況復雜,孫延齡與孔四貞及馬雄之間均不和,與吳三桂也有一定矛盾。彼此戒備,都無力左右全局。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冬,吳三桂見湖南形勢吃緊,派其孫吳世琮及悍將馬寶進兵桂林,誘殺孫延齡以鞏固后方??滴醯弥獙O延齡被殺、馬雄病死的消息后,下詔招撫他們的部眾,令麻勒吉等:“仍同簡親王軍偕行,以朕赦罪免死之意概行曉示。其被脅從賊之人,有悔罪投誠者,即行招撫。”在康熙的指示下,麻勒吉成功地招撫孫延齡部將劉彥明、徐洪鎮(zhèn)、徐上遠、線國安之子線成仁、馬雄之子馬承蔭等,為廣西的平定奠定了基礎。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六月十六日,康熙下令敕諭各省王、貝勒、大將軍、將軍、總督、巡撫、提督等,在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省全面推行“剿撫并行”的策略。其中進一步具體申明招撫政策:“今特頒敕諭,概示招徠。凡吳三桂叛軍中的文武官員兵民人等,悔改投誠一律不加追究,并給他們以恩賞?;蛴星軞①\首,投獻軍前,及以城池兵馬來歸者,仍論功優(yōu)敘,爾等即宣布曉諭,以體現(xiàn)聯(lián)寬仁矜全之意?!贝撕?,每當戰(zhàn)事進展到關鍵時刻,康熙帝都發(fā)布招降敕書,由專門從事招撫的人員掌管,隨時發(fā)送。
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剿撫并用策略在內容上發(fā)生了新的變化。首先,對投誠官兵的安排上有了變化。初為優(yōu)升職級,以原班人馬投入戰(zhàn)斗;后隨著投降的人數(shù)的增多,以及戰(zhàn)事的減少,一般盡量避免聚集一處,投降的士兵有的歸鄉(xiāng)為農(nóng),有的則被編入綠營兵。其官員則必須進京陛見,或者對其提拔任用,或者讓其補缺候用。另外,后期招降的對象也發(fā)生了變化。后期集中在吳三桂手下胡國柱、夏國相、馬國貴、吳應麟、郭壯圖、馬寶等人身上,他們是吳三桂的骨干分子。這些人是吳三桂的黨羽,不是被脅從者,因而康熙帝專門降敕,讓他們當中的投誠者返回南方,一為保護家小,二來可作內應。其實是招撫計與反間計相結合,使叛賊間相互懷疑,擴大他們間的矛盾,以便各個擊破。再次,對降而復叛者從嚴處理。如:廣東高州總兵官祖澤清降后又于十七年(1678年)三月復叛??滴踔I兵部:“祖澤清父子兄弟向受國家恩養(yǎng)甚厚,以前叛變,以為他是被脅從,不得已而從賊,及既降復叛,他甘心依附賊人由此可知。罪情重大,國法難容,不許招撫,亦不許其投誠,爾部即密諭各部大將軍、將軍、督撫提鎮(zhèn)等遵行?!卑嗽?,官兵大肆搜捕,將祖澤清及其子良擒獲。次年二月,“俱凌遲處死,諸子、家口籍沒入官”。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剿撫并用策略,表明了康熙的高度原則精神和求實態(tài)度。由于他親自布置與指揮平叛戰(zhàn)爭,能及時地把握敵情,又極為勤勉,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中總結經(jīng)驗,所以清王朝在康熙帝的指揮下正在邁向平叛成功之路。
平定湖南
康熙認定,平叛戰(zhàn)爭中的最主要敵人是吳三桂,湖南是主要戰(zhàn)場。他曾說其他戰(zhàn)場報捷“朕不為喜”“吳三桂乃賊渠,惟破岳州、澧州方可喜耳”。因此,自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康熙帝一直把主要精力投入湖南戰(zhàn)場。
康熙始終在思考如何奪回湖南這一問題。為此他確定了一項新的作戰(zhàn)方案,以迂回包圍的策略代替在湖南戰(zhàn)場發(fā)動正面進攻的方法??滴跽J為,吳三桂長期占據(jù)岳、澧等地,主要軍糧來自于長沙、衡州,只有攻下長沙,斷絕吳三桂叛軍的糧道,才能最終打敗吳三桂。他在給岳樂的諭旨中指出了攻取長沙的重要意義:“一以斷賊餉道;一以分賊兵勢;一以扼廣西咽喉;一以固江西門戶?!倍?,由于陜西發(fā)生叛亂,“川賊必通楊來嘉、洪福二賊,窺我鄖襄,擾我南鄧,侵我荊州后路,揆其大勢,進兵湖南,斷不容緩”。因此,康熙于十四年(1675年)正月二十九日命岳樂“將江西要地速行整理,稍有就緒進兵湖南”。同年九月,湖廣總督蔡毓榮也提出與此相同的一套作戰(zhàn)方案,他上疏說:“若楚省大兵由荊、岳各路前進,而江西我軍亦由袁州諸路會期進攻,使賊三面受敵,首尾不能相顧,則我兵之勢合而賊兵之勢分,一舉而戰(zhàn)功立奏也?!倍@時康熙帝的作戰(zhàn)諭旨早已發(fā)下,且詳細得多。
正如康熙所料,吳三桂企圖利用王輔臣在陜西的動作,舉兵進攻荊州、襄陽等地。他在長沙、醴陵、萍鄉(xiāng)等地駐守七萬大軍,以擋岳樂江西之師;又分兵七萬守岳、澧諸水口,扼荊、岳大兵咽喉,以抗拒江北之師;又暗地里派出兵馬占據(jù)彝陵(湖北宜昌)東北之鎮(zhèn)荊山,糾王會、楊來嘉、洪福等襲擊谷城、鄖城、均州、南漳,以逼襄陽,并企圖與西北的叛軍相會。而他親赴荊州上游之松滋,居中調度??滴跛奶幷{兵,堅守荊襄,并命簡親王喇布帶兵進駐江西,急命岳樂從江西進兵湖南。岳樂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攻占袁州后,又收復萍鄉(xiāng)縣,開始向湖南發(fā)起進攻。至此,康熙已將六名大將軍中的三名投入湖南戰(zhàn)場。吳三桂明白此情,急忙調集18名將軍、10余萬兵力,死守長沙??滴趿系絽侨饘⒂H援長沙,而這樣就會減少他在岳、澧等地的力量,所以曾命荊、岳大將軍王、貝勒等“飭勒兵馬,時加偵探,乘機進剿”。然而,尚善與勒爾錦分別于三月初九和三月十八日渡江之后,進展非常緩慢。勒爾錦于三月二十九日再次進攻太平街又告失敗,便“退兵荊州”。因而使康熙皇帝失去一次收復失地的大好時機,迂回包圍計劃一時未能實現(xiàn)。康熙事后惋惜地說:“若大兵數(shù)路并進,吳逆斷無如許偽將賊兵隨處備設壕樁,以與大兵相抗,其滅亡可翹足而待矣?!?/p>
諸王貝勒踟躕不前,喪失了稍縱即逝的戰(zhàn)機,嚴重影響了對湖南的收復。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康熙在平定王輔臣之后,破例任命署前鋒統(tǒng)領穆占為實授都統(tǒng),佩征南將軍印,出征湖南。穆占,滿洲正黃旗人,姓納喇氏,是葉赫貝勒金臺石的后代,初任侍衛(wèi)兼佐領,后以功升授滿洲副都統(tǒng)、署前鋒統(tǒng)領。自進入陜西與叛軍作戰(zhàn)以來,每與敵戰(zhàn),他都是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滴醯垡蚨鴮λ灾厝危年兾?、河南、荊州等地調來精兵供他驅使,其所統(tǒng)之兵與安親王岳樂的大軍在數(shù)量上不相上下。這是一支機動部隊,無防守之責,專門擔負進攻任務,“其應設鎮(zhèn)守官兵調遣機宜,與各將軍、總督、提督等議行”??滴鯇δ抡技挠枳畲笙M稣髑?,特召來京,面授機宜。
穆占并沒有讓康熙帝失望,他排除各種干擾,統(tǒng)率大軍奮勇殺敵。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初三,穆占率兵進抵長沙外圍地區(qū),作了將近一個月的準備工作。三月初一,穆占率所部向長沙發(fā)起猛攻。前鋒部隊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已攻到長沙城下,后續(xù)部隊也進抵長沙城下,收復長沙已指日可待。恰在這時,安親王的軍隊,不成隊形,以武力干擾穆占軍后路,不僅使穆占無法攻城,而且造成重大傷亡。吳三桂為擺脫在湖南三面被圍的困境,于四月率眾往衡州,派遣三萬大軍至湖南南部的宜章,企圖向廣東東昌發(fā)動攻擊,并分兵侵犯江西南安州(大余),窺視兩粵??滴跻幻婷顚④娒б缊D、覺羅舒恕分別守韶州(今廣東韶關市)、南安,協(xié)助湖南戰(zhàn)場;另一方面令穆占會合簡親王喇布舉兵攻打衡州、永興,“遏賊后路,如此則可減緩粵東的壓力,而粵西欲降者亦可乘間來歸”。穆占領命,在擊敗郭應輔等、收復茶陵州及攸縣之后,乘勝南取郴州、桂陽,召降桂東、興寧、宜章、臨武、蘭山、嘉禾、永興等城,吳三桂進攻廣東的陰謀被打破。隨著平叛戰(zhàn)爭不斷地取得勝利,新收復之地增多,但簡親王一再討價還價,只防守江西咽喉的茶陵、攸縣、安仁等地,不愿分派部隊駐守他處。穆占不得不把自己的兵力分散于新收復之地,自己在郴州設營,以都統(tǒng)宜里布駐永興。四月,敵人進攻永興,他遣護軍統(tǒng)領哈克三、前鋒統(tǒng)領碩岱赴援。六月,吳三桂集中馬寶、王緒、胡國柱等優(yōu)勢兵力強攻永興,戰(zhàn)斗慘烈異常。都統(tǒng)宜里布、護軍統(tǒng)領哈克山等戰(zhàn)死,前鋒統(tǒng)領碩岱率兵入城死守,浴血奮戰(zhàn),情況十分危急。康熙帝為此憂慮不安,“現(xiàn)于詞色”。直到敵人得知吳三桂的死訊而撤去,戰(zhàn)局才轉危為安。
簡親王和穆占均不敢丟下駐地馳援永興,事后雙方相互指責??滴鮿t居中調解,勸他們“彼此和衷”,并對永興失利一事進行了總結,指出:敵人大舉進攻永興,“有必死之形”,清軍“兵勢太分,以致失利”。他進一步概括說:“凡摧寇破城,必審量己力,可擊則擊之,如賊眾我寡,即宜調集諸路合為一軍,壯其聲勢,以圖攻剿。倘株守新復城池,以已經(jīng)駐鎮(zhèn),憚于旋師,遲留疑畏,于大事殊無所濟。”七月初二,康熙再次重申了集中兵力作戰(zhàn)的重要性,說:“滿兵之勢貴聚,聚則處處攻戰(zhàn)始克不利”“滿兵關系重大,利戰(zhàn)則戰(zhàn),利守則守,宜合全力以破賊眾。若將所復賊棄之空城固執(zhí)分守,似乎不可”。對于穆占的內疚心情,康熙帝極為了解,并鼓勵他:不要因為永興失利“冒昧妄動”,要“鼓舞人心,振揚軍威,以圖克濟”。如果破賊成功,“前罪自當渙釋”。
康熙重視廣西的郁林、湖南的郴州、永興等地,他說“今賴皇天之眷佑,祖宗之威福,群臣盡力,將士用命,前后恢復閩海、兩粵,以至湖南岳陽諸處,擒斬巨魁殆盡,望風歸正不可勝數(shù),剩余之敵勢如破竹,解吾民之倒懸,行有日矣”。于是,他令各路大將軍、王、貝勒等:“剿撫兼施,賊有悔過投誠者,免罪敘述錄用,將此恩意,概行曉諭?!闭?、二月間,湖南戰(zhàn)場上出現(xiàn)了節(jié)節(jié)勝利的大好形勢。吳三桂在長沙的部隊偷偷地逃掉了,岳樂立即率部入城,并乘勝南下,恢復湘潭。察尼指揮大軍進攻湘陰,湖廣提督桑峨、固山貝子彰泰攻占華容、石首二縣。勒爾錦派兵渡江,收復宜都、澧州、常德府等地。簡親王喇布派前鋒統(tǒng)領希佛乘夜襲取了衡州,隨后又攻占了耒陽。吳三桂的手下紛紛率眾投降。
湖南既已恢復,康熙著手進兵四川、云南、貴州。他對各路大軍的方位與任務作了重新部署。命勒爾錦回駐荊州,調度荊、岳、彝陵(宜昌)、襄陽等處軍務,進兵湖北歸州(秭歸)、巴東等地,撲滅山賊,收復興安,以配合陜西軍隊進占四川;察尼向辰州、沅州方向發(fā)動攻擊,調度澧州以南軍務,并攻占進黔要路辰龍關;岳樂向寶慶府、武岡州一線發(fā)起攻擊,攻取另一進黔門戶楓木嶺;喇布與穆占合兵收復永州等地,并調撥精兵每佐領三、四名,在希佛率領下奔赴將軍莽依圖軍前,前去支援廣西,以開辟新的入滇路線。岳樂進攻武岡楓木嶺,因廣西巡撫傅宏烈切斷了敵人的糧道,進展順利,八月,清軍收復武岡。攻取辰州辰龍關之戰(zhàn)較為激烈,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清軍方才攻克辰龍關,守關叛軍逃竄,陳州偽知府、偽將軍等率眾投降。進軍川、云、貴的條件成熟。
收復廣西、四川
康熙十八年(1679年)初,岳州被清軍收復,湖南大局已定,清廷便決議進攻四川。以大將軍圖海為首的駐陜滿族將領,被上次的保寧之戰(zhàn)嚇怕了,不敢出戰(zhàn),漢族將領寧夏提督趙良棟勇猛有謀略,毅然要求進兵四川。他于四月上疏說:“今湖南既定,宜取漢中、興安,規(guī)四川。臣愿精選所部步騎五千,獨當一路?!笨滴醯塾[奏大喜,命令圖海等人就此疏再作商議,希望圖海能出兵四川。不料圖海等仍取消極拖延態(tài)度,先是強調“棧道、益門鎮(zhèn)各口,逆賊來犯,據(jù)險為營”,不能進兵;后又借口“賊毀偏橋,無路可通,竟爾卻還”??滴鯇Υ藰O為氣憤,他質問圖海:“如此懦怯易退,何時乃得破賊?”又經(jīng)一再督促,圖海于八月起草一個九月初八四路進兵收復漢中、興安的方案,亦因將領意見不一,未能貫徹執(zhí)行??滴醯勖鎸Υ饲榇司?,決定以綠旗營兵將為主,平定漢中、興安,收復四川。
同年十月初十,康熙遣內閣學士禧佛、郎中倭黑帶著皇上的敕令赴陜西,向將軍張勇、王進寶、提督趙良棟、孫思克宣讀皇上旨意:“各率所屬綠旗兵平定漢中、興安,恢復四川?!薄盃柕裙俦斑M,則滿洲大兵,亦即相繼進剿,接運糧餉,不至匱之?!饼埌哺ㄋ拇ㄆ轿洌﹤慰偙督?。趙良棟率綠營兵從龍安南下,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十一日進抵成都二十里鋪,偽巡撫率眾迎降,成都克復??滴酹勂涔?,提升趙良棟為云貴總督,加兵部尚書,仍領將軍。趙良棟分遣游擊冶國用等收復雅州府、象嶺、建昌諸衛(wèi),又向東攻占敘州,平定納溪、永寧諸縣。與此同時,王進寶于正月十三日經(jīng)過激戰(zhàn)占領了保寧府(四川閬中),敵守將王屏藩自殺,偽將軍吳之茂被擒獲。正月十八日,又收復順慶府(南充市)。在趙、王勝利進軍中,康熙派建威將軍吳丹、將軍鄂克濟哈率領滿兵,作王進寶、趙良棟的后續(xù)部隊,“轉餉源源不絕,相隨而行”。漢將自成一軍,僅用三個月時間就收復了四川絕大部分地區(qū)。
在四川戰(zhàn)場上,康熙帝之所以重用綠營漢兵,實在是與滿軍將領不得力、無法打開局面有重大關系,并非根本改變“滿漢合兵”制。因此,在進兵云貴前夕,他又按“滿漢合兵”制作了軍事部署。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一,為迅速收復云貴,康熙帝重新安排四川戰(zhàn)守,將五路進兵合為一路,命“將軍吳丹、鄂克濟哈與趙良棟等同進取吳丹、鄂克濟哈于順承郡王軍中,簡精名馬兵,將之前行”。在四川戰(zhàn)場上吳丹實際上成為了主帥,趙良棟反而退居第二位,王進寶以“疾病”為理由請罷??滴趺踹M寶回固原治病,由其子王用予暫時統(tǒng)率其部隊,駐扎保寧,進剿云貴時隨軍前進。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初一,在平定兩廣之后,賴塔從廣西最西部的西隆州出發(fā),擊敗何繼祖,攻占石門坎隘口,恢復安隆所。二月初二在貴州西南的黃草壩,賴塔又擊敗詹養(yǎng)的兩萬部隊,打通了進入云南的門戶。二月十二日,賴塔收復云南曲靖府。十五日,從曲靖府起行,相繼收復馬龍州、易龍所。十六日,收復楊林城、嵩明州,進抵云南首府昆明。這條從廣西出發(fā)經(jīng)黃草壩的進滇路線,正巧是當年清軍追趕南明永歷帝所走過的道路。賴塔謹遵諭旨,取得輝煌的戰(zhàn)功,康熙對此極為滿意,曾說:“平定云南,賴塔之功最大?!崩^賴塔之后,一直觀望不前的貝子彰泰,也率部向昆明挺進。兩路大軍在歸化寺安營,于二月十一日大敗出城作戰(zhàn)的吳軍萬余人,然后進圍昆明。云南、貴州的少數(shù)民族痛恨吳三桂的暴政,對康熙帝優(yōu)待少數(shù)民族的政策極為歡迎,大力支援清軍,協(xié)助解決軍餉,推動了勝利的早日到來??滴跆貒诖髮④娯愖诱锰?,獎勵各族,“毋致有誤軍餉”。
在四川方面,康熙重新起用王進寶,命他“馳赴保寧,兼守漢中”,以平息譚弘父子的騷擾。并將滿洲將軍吳丹和鄂克濟哈調離,代之以署西安將軍佛尼勒為建威將軍,調遣永寧一路;以都統(tǒng)覺羅紀哈里為宣威將軍,調遣建昌一路。康熙令其馳赴趙良棟軍前“會商剿賊”,力爭將吳軍偽將馬寶、胡國柱、夏國相等就地消滅,防其歸援云南。當康熙得知胡國柱等逃遁消息之后,于三日二十日急令將軍佛尼勒、趙良棟等:“于接到命令之日起,即各統(tǒng)官兵速行躡擊,勿令得援云南?!壁w良棟從三月起“追剿胡國柱于觀音崖”,五月,收復瀘州、敘州(宜賓市)、永寧(敘永)。七月,攻占西昌,乘勝渡金沙江,進入云南武定州繼續(xù)追剿。胡國柱一路逃竄,在無路可逃的情況下自殺。馬寶逃至姚安,向清軍投降。夏國相逃至廣南,也因無路可逃而投降。趙良棟完成追剿任務之后,于九月率寧夏兵進抵昆明。至此,廣西、貴州、四川三路進滇之勢已成。
平定云南
十月初八,彰泰等遵照康熙帝的指示進抵昆明城下駐扎下來,隨后開始了全力攻城。二十日,會議令趙良棟破南壩之賊,取雙塔。趙良棟于二十二日夜指揮軍隊,親冒矢石,攻占南壩,奪取玉皇閣,進逼新橋。敵人死守新橋。趙良棟伏馬兵于南壩兩岸,分步兵為三隊,營壕墻外,持大刀督陣。二十五日夜二鼓,攻橋,雙方展開了殊死搏斗。偽國公郭壯圖親搏戰(zhàn),三進壕墻,而清軍伏兵也三次沖出擊殺敵人,賊敗走,趙良棟奪橋追至三市街。賊兵見清兵猛勇,人心始亂。這時,彰泰令諸軍悉進,在桂花寺大敗吳軍。二十八日夜,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郭壯圖及其子郭宗汾自殺。二十九日,偽將軍線昇等率眾出城投降。
至此,為時八載的平叛戰(zhàn)爭勝利宣告結束。康熙帝接到捷報后,激動不已,揮筆寫下《滇平》詩,以“回思幾載焦勞意,此日方同萬國歡”之句,抒發(fā)他長期辛勞獲勝后的喜悅心情。
八年平叛戰(zhàn)爭,是清朝統(tǒng)治階級內部分配權力的斗爭,是中央政府與地方割據(jù)勢力之間的殊死斗爭。在平叛過程中,康熙帝進行了正確的指揮。為了及時了解前方情況,康熙帝特別命令兵部于原有的驛站之外,特設筆帖式馳報軍情,每四百里設筆貼式一員,拔什庫一名,擔任匯報軍情工作,有了筆帖式,清廷的前線戰(zhàn)況及皇帝的諭旨均可在一晝夜里送達千里以外的地方,發(fā)揮了使用畜力交通的最高效能。另外,為平叛,康熙帝還提高了綠營兵的地位,提拔重用漢族人將領。如果沒有漢兵參加,平定三藩是不可能的。相反,吳三桂雖然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但由于他與其他藩王對境內人民殘酷剝削和壓迫遭到人民反對。吳三桂迎清兵入關追殺永歷帝早已遭到漢族人的唾棄,之后又出爾反爾,所以根本得不到任何同情,加上內部矛盾重重,軍紀敗壞,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是清朝前期的重大事件。三藩平定,康熙將官吏選任大權收歸中央,劃一軍隊編制,原來各自獨立的吳、耿、尚、孔等部隊,除吳部調往邊境駐防外,其他均編入八旗,同時于荊州、福州、廣州增設八旗駐防,廣西、云南派駐綠營兵。清朝中央統(tǒng)治的權力得以集中和加強,清王朝進一步實現(xiàn)了國家的統(tǒng)一。另外,將三藩財產(chǎn)沒收歸官,充作軍餉,清除滇、粵、閩等地方積弊,為清朝整頓邊區(qū),鞏固疆域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并為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奠定了基礎。
收復臺灣
施瑯首次出兵臺灣
康熙帝即位同年——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二月至十二月,鄭成功命其子鄭經(jīng)留守金門、廈門等地,他親自指揮大軍進攻臺灣,趕走了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是為中國在歷史上立下不朽的功勛的人。但由于鄭氏政權堅持抗清立場,遂成為清王朝的心腹大患??滴趵^位以來,一直以收復臺灣為己任,為此,他采取了種種措施。其策略總的來說是剿撫并用,但前后期有所不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以前,以撫為主;以后則以剿為主。
清對鄭氏采取以撫為主策略,是由多種因素決定。首先從清朝自身看,陸軍強大而水師薄弱。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底,清廷依靠強悍的八旗兵和為數(shù)眾多的綠營兵,統(tǒng)一了大陸,平定了中原,但對盤踞于海島的鄭氏則一直無能為力。順治年間,連年征戰(zhàn),軍費支出浩大,國家財政極為困難。大陸初步實現(xiàn)統(tǒng)一之后,迫切需要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水師一時還提不上日程;并且清廷不信任那些脫離鄭氏集團而向清廷投誠者,所以也無意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清廷對鄭氏的戰(zhàn)略基點不是主動進擊,而是消極防御。
順治十七年(1660年)九月,順治帝批準福建總督李玄泰建議,開始了遷海政策。次年六月,海澄公黃梧又獻消滅鄭氏集團的五條策略。其中第一、二兩條即是遷界、禁海,議將“山東、江、浙、閩、粵沿海居民盡徙入內地,設立邊界,布置防守”,以防沿海百姓與鄭氏集團接觸勾結;“將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燒毀,寸板不許下。凡溪河,豎樁柵。貨物不許越界,時刻佺望,違者死無赦。如此半載,海賊船只無可修葺,自然朽爛;賊人馬眾多,如果沒有充足的糧草供應,其勢力自然會瓦解。此所謂不用戰(zhàn)而坐看其死也”。清廷立即采納,從七、八月開始,清廷在江、浙、閩、粵等省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遷界與禁海,分別下令將各省沿海居民內遷三、五十里,設界防守,不許人民越界下海。
遷界和禁海,目的在于割斷鄭氏與大陸之聯(lián)系,使其失去接濟,出現(xiàn)暫時的困難,但它除了使一部分人產(chǎn)生動搖而投降清朝外,并無太大作用,并未如黃梧所料,半年之內即可致敵人于死地。而清廷因遷界、禁海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沿海各省大片良田荒蕪,國家稅收減少,對外貿(mào)易停頓,百姓背井離鄉(xiāng)。將沿海島嶼遷空,正好使鄭氏船只自由出沒,買通守邊士兵后,他們照樣可以得到所需的物資。因此,遷界禁海是清廷在不得已情況下采取的防御措施,而且未達到預期目的。
稍后,鄭氏內部出現(xiàn)矛盾,為清廷推行剿撫策略提供了有利的機會。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八日,鄭成功于臺灣病逝。臺灣事務暫由其弟鄭世襲管理,鄭世襲因受人挑拔,想掌握整個鄭氏集團。而鄭成功死后,其子鄭經(jīng)即在廈門即承父位,從此叔侄二人勢同水火,諸將互相猜疑,人心動搖。清福建總督李率泰、靖南王耿繼茂乘機于七、八月間遣效用總兵林忠等前往廈門,致書鄭經(jīng),對其進行招撫,這是清廷對鄭經(jīng)的第一次招撫。鄭經(jīng)本無和談誠意,只因其退路臺灣已被其叔占據(jù),如果斷然拒絕清朝和議,“則指日加兵,內外受困,豈不危哉?不如暫借招撫為由,茍延歲月,俟余整旅東平,再作區(qū)處”。于是他假意與清談判,并上繳明朝敕命、公伯爵印及所繳獲的清朝各州縣印和海上軍民土地清冊,以換取清朝信任。次年五月,在內部矛盾平息后,鄭經(jīng)“請如琉球、朝鮮例,不登岸、不剃發(fā)易衣冠”,拒絕招撫,和談因而失敗??滴醵辏?663年)十月,清軍攻克廈門、金門,鄭經(jīng)退守銅山。清廷于是又派人去招撫鄭經(jīng),鄭經(jīng)仍要求按照朝鮮藩國待遇,甚至表示:“若欲削發(fā)登岸,雖死不允。”
清廷并未因鄭經(jīng)對招撫的拒絕而動搖其政策。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鄭經(jīng)用計殺害支持鄭世襲的鄭泰,鄭泰之弟建平侯鄭鳴駿于是帶領鄭泰子永勝伯鄭緒昌及大小文武官四百余員、船三百余號、眾萬余人,從金門駛入泉州港投降清朝。十月,清兵三路攻廈門、金門,開始時鄭軍獲勝,但很快被擊敗。盡管泉州一路擊殺了清軍提督馬得功,但因鄭經(jīng)派去防守高崎陸路的將領陳秘密降清,使清海澄公黃梧、水師提督施瑯得以從海澄順利攻占廈門,鄭經(jīng)只得退守銅山。銅山鄭軍在清廷的招撫政策下土崩瓦解了,“各鎮(zhèn)紛紛離叛,日報無寧晷”??滴跞辏?664年)三月初六,清兵進攻銅山之前,有“偽威遠將軍翁求多率兵民六萬余人納款”。在三月十四日,又有“偽永安侯黃廷、偽都督余寬等,率偽官兵并家屬人等三萬二千四百余名出降”,鄭經(jīng)僅率數(shù)十只戰(zhàn)船,乘風逃到臺灣,他安排斷后的兩員大將周斂武、黃廷也向清廷投降了。至此,鄭氏沿海據(jù)點被清廷一一拔除。據(jù)管理福建安輯投誠事務戶部郎中賁岱于康熙三年(1664年)七月疏報:“自康熙元年至三年(1662至1664年)止,合計投誠文武官三千九百八十五員,食糧兵四萬九百六十二名,歸農(nóng)官弁兵民六萬四千二百三十名口,眷屬人役六萬三千余名口,大小船九百余只?!贝撕?,從臺灣、澎湖兩地逃奔大陸的不計其數(shù)。如:康熙三年(1664年)十月,臺灣商人蘭英“帶貨物投誠”;康熙四年(1665年)十月,臺灣偽左都督朱英自澎湖率眾投誠;康熙五年(1666年)七月,臺灣“偽都督李順自澎湖來到浙江洋面,率偽官兵船進關投誠”。
對臺灣投誠來的官兵,清廷給他們作了適當?shù)陌仓茫瑏砥溆啻笮∥奈涔僖喾謩e授職。封周全斌承恩伯,黃廷慕恩伯,朱英被任命左都督;授其下屬都督僉事翁貴等四人、總兵陳琦等三人并為都督僉事,其副將、參將、游擊等,均仍任原職,“并給全俸,賞賚有差”。有的降者仍在前線領兵作戰(zhàn)。如康熙五年(1666年)十一月,向清廷投降的楊富被任命為浙江水師右路總兵官。投誠武官中有人適合并愿為文職,康熙應允兵部題請,并令地方督撫察明之后具題斟酌使用。鄭氏親族來降者,予以優(yōu)待。鄭成功親弟左都督鄭世襲降后,不僅授予精奇尼哈番世職,給全俸,而且還將鄭芝龍已被沒收的田產(chǎn)發(fā)還給他。
對于臺灣問題,由于荷蘭殖民者的貪婪與野心,清王朝決定自己去解決它。荷蘭人自被鄭成功從臺灣驅逐后,并不甘心失敗,欲借鄭成功逝世、鄭氏內部混亂之際與清廷聯(lián)合奪取臺灣,并取得與中國“自由貿(mào)易”特權。為達到此目的,在康熙元年、二年(1662、1663年),荷蘭殖民者一再派遣艦隊,打著“支援大清國”的旗幟,抵達福建沿海。恰值清、鄭第一次和談破裂,清廷便想借助荷蘭海軍的力量,消滅鄭氏沿海據(jù)點,于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清、荷組成聯(lián)軍,進攻廈門、金門。金、廈戰(zhàn)后,清、荷雙方產(chǎn)生嚴重分歧。清廷招撫銅山,同時也準備武力攻取,“邀荷蘭船助剿”;荷蘭人拒絕助剿銅山,主張立即進取臺灣,企圖將臺灣據(jù)為己有,荷蘭殖民者的狼子野心此時暴露了出來。靖南王耿繼茂在奏疏中提醒說:“外夷稟性貪利,察其來意,一則欲取臺灣,二則以圖通商?!币虼耍逋①p賜給荷蘭人緞匹、銀兩,并準其定期來華貿(mào)易,以此作為對其助攻金、廈的回報。但是,康熙對荷蘭時刻保持警惕,當其推托不前時,便斷然下令:規(guī)取廈門、金門,迅速掃平???,“不必專候荷蘭舟師”。荷蘭人見目的難以達到,便喪失了聯(lián)合攻臺的興趣。從此,清、荷雙方未再進行合作。
康熙三年(1664年)七月,清廷收復銅山,欲乘勝一舉收復臺灣,于是任命福建提督水師總兵官施瑯為靖海將軍,以承恩伯周全斌、太子少師左都督楊富為副將,以左都督林順、何義等為佐,命他們“統(tǒng)領水師,前往征剿”,并告誡部下說:“凡事會議酌行,勿謂自知,罔聽眾言?!笔┈槪=〞x江人,原為明總兵鄭芝龍部下左沖鋒,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隨鄭芝龍降清,參與平定廣東之役。因他拒絕抗清,其父大宣,弟顯及子一、侄一皆被鄭成功戕害??滴踉辏?662年),施瑯升任福建水師提督。他自幼生長海上,深悉水性及鄭氏情形,一貫主張以武力消滅鄭氏,攻取臺灣。這次清廷第一次出兵臺灣,主要將領均由鄭氏集團投誠的人充任,并無荷蘭人參加,這是一個突破。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四年(1665年)三月和四月,施瑯、周全斌等三次進攻,都因遭臺風襲擊而被迫中途返回。據(jù)檔案記載,當時經(jīng)過多方核實,確實遭遇臺風。但實際上這次進兵受挫,主要并非由于天災,而在人事。因為這些將領都有著豐富的海上經(jīng)驗,如果他們之間以及他們與清政府之間確實能精誠合作,臺風是完全可以避開的。后來施瑯提到這次征臺失敗原因時,主要強調“人謀亦未允臧”。因為“投誠官兵,眷口多在彼處”,所以,他投石忌器,不敢太過認真;并由于他們臨時湊在一起,未經(jīng)選拔和訓練,各部“參差不一”,號令不一;且將領無決策之權,“奉有成命,勉應擊楫”。可見這幾次出兵,準備是很不充分的。在武力攻取條件不成熟情況下,或求助荷蘭人,允許他們占有臺灣,或與鄭經(jīng)對話,以求和平解決,二者必居其一。對于前者康熙帝斷然拒絕予以考慮,選擇后者,則體現(xiàn)了與民休息和排除外國干涉、獨立處理國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