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女浪人”

有關(guān)蕭紅的一百個細(xì)節(jié) 作者:句芒 著


20.“女浪人”

1931年3月底,蕭紅又回到了呼蘭。既然決定和汪恩甲結(jié)婚了,蕭紅為什么獨自回了她不想回的家呢?目前尚無文獻(xiàn)資料給出確切答案,只能推測要么是兩人都身無分文除了各回各家別無他法,要么是起了爭執(zhí)一氣之下分道揚鑣了。無論因為什么,這次“回來”,蕭紅做好向家庭主婦式命運繳械投降的心理準(zhǔn)備了,她也預(yù)備為自己的叛逆付出代價了。她掙扎過,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有心回頭,但回頭并不意味著上岸。

其時蕭紅的父親張廷舉已調(diào)任巴彥縣督學(xué),長期不在家中,他知道梁亞蘭無力約束蕭紅,而蕭紅逃婚出走以及被汪家休妻之事又已在呼蘭傳開,張家人在當(dāng)?shù)責(zé)o顏立足,于是他就讓梁亞蘭帶著蕭紅和其他幾個孩子(張秀珂已隨張廷舉轉(zhuǎn)學(xué)到巴彥)回了阿城福昌號屯老家。比起呼蘭,作為張氏家族成員聚居地的阿城福昌號屯更加保守封閉,蕭紅的到來不啻自投羅網(wǎng),給家族長輩提供了懲戒她之前忤逆行為的好機會。在作于1934年的散文《夏夜》中,蕭紅寫到了自己在阿城老家的遭遇:“我常常是這樣,我依靠墻根哭,這樣使她更會動氣,她的眼睛像要從眼眶跑出來馬上落到地面似的,把頭轉(zhuǎn)向我,銀簪子閃著光:‘你真給咱家出了名了,怕是祖先上也找不出這丫頭?!蔽闹械摹八敝傅氖鞘捈t的親祖母,她的話反映了家族長輩對蕭紅的普遍態(tài)度。

在阿城福昌號屯忍受了六七個月的沉悶之后,蕭紅再度逃走并永遠(yuǎn)離開了家庭,如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里所說,“二十歲那年,我就逃出了父親的家庭,直到現(xiàn)在還是過著流浪的生活。”這次出走的原因,學(xué)者鐵峰上世紀(jì)六十年代走訪了蕭紅的姑姑和七嬸,得出的結(jié)論是目睹了伯父在歉收之年無情逼債行徑的蕭紅為窮人仗義執(zhí)言,遭到毒打,還被關(guān)進(jìn)了黑倉房中。伯父還給她在巴彥的父親張廷舉拍急電促其速返,共議對蕭紅嚴(yán)加處置。那天晚上蕭紅在小嬸和小姑的幫助下,藏在送白菜的車?yán)锾拥焦枮I,從此走上了與封建家庭徹底決裂的道路。考慮到上世紀(jì)六十年代的時代語境,這種說法的真實性是可以存疑的。后來張抗寫蕭紅離家出走的背景,就略去了階級沖突的部分,只說在大伯父的威嚇下她穿著一件藍(lán)士林布大衫,空手坐上拉白菜的馬車離開了福昌號屯。其實,就蕭紅來說,逃走是勢所必然的,福昌號屯緩慢凝滯如死水的生活向她展示了妥協(xié)的嚴(yán)重后果,為了溫飽她能暫時忍受,但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生活就是她的全部未來,因此再次出走只是時間問題。

逃到哈爾濱之初,身無分文的蕭紅尚能寄居親友家中,時間一長就難免受到冷落和嫌棄了,她后來在散文《過夜》中回憶了當(dāng)年自己被親友拒之門外流落街頭的經(jīng)歷:

“那夜寒風(fēng)逼著我非常嚴(yán)厲,眼淚差不多和哭著一般流下,用手套抹著,揩著,在我敲打姨母家的門的時候,手套幾乎是結(jié)了冰,在門扇上起著小小的粘結(jié)。我一面敲打一面叫著:

“‘姨母!姨母……’她家的人完全睡下了,狗在院子里面叫了幾聲。我只好背轉(zhuǎn)來走去。腳在下面感到有針在刺著似的痛楚。我是怎樣的去羨慕那些臨街的我所經(jīng)過的樓房,對著每個窗子我起著憤恨。那里面一定是溫暖和快樂,并且那里面一定設(shè)置著很好的眠床。一想到眠床,我就想到了我家鄉(xiāng)那邊的馬房,掛在馬房里面不也很安逸嗎!甚至于我想到了狗睡覺的地方,那一定有茅草,坐在茅草上面可以使我的腳溫暖?!?/p>

姨母家的門叫不開,蕭紅只好冒著嚴(yán)寒投奔另一位熟人,結(jié)果還是吃了閉門羹,“去按電鈴,電鈴不響了,但是門扇欠了一個縫,用手一觸時,它自己開了。一點聲音也沒有,大概人們都睡了。我停在內(nèi)間的玻璃門外,我招呼那熟人的名字,終沒有回答!我還看到墻上那張沒有框子的畫片。分明房里在開著電燈。再招呼幾聲,仍是什么也沒有……”蕭紅又餓又冷,在賣漿汁的布棚里稀里糊涂地被一個老婦人帶回了家,第二天醒來才知道老婦人和跟她在一起的女孩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暗娼和雛妓,她們的屋子狹窄而陰暗,讓蕭紅覺得自己簡直是和老鼠住在一起。以套鞋和單衫為代價,她擺脫了她們,她的腳上只剩一雙通孔的夏鞋了。

又陷入了衣食無繼的困窘局面,不過這一次,蕭紅下定了再也不回去的決心。初冬的清晨,她在街頭上遇見了在哈爾濱東特區(qū)第一中學(xué)就讀的堂弟張秀璿,他是蕭紅在阿城福昌號屯的二伯父張廷選的長子,蕭紅從福昌號屯逃跑的消息已在家族中傳開,張秀璿擔(dān)心這個“女浪人”堂姐,勸說她回家去。堂弟的關(guān)懷和同情讓蕭紅的心“微溫了一個時刻”,但她態(tài)度堅決,“那樣的家我是不想回去的”,“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兩極端的父親的豢養(yǎng)”,她這樣告訴他。告別了堂弟,蕭紅和遇見他之前一樣,迎著寒風(fēng)無目的地走在街頭。

投親靠友不是長久之計,露宿街頭更不可行,寒冬在逼近,“九一八”后東北時局惡化,流浪者也沒有人身安全可言,蕭紅必須為自己找一個落腳之處了,“娜拉”拒絕“墮落”不愿“回來”,那么,可以讓她走的就只有一條似墮落非墮落似回來非回來的路了——再次投靠汪恩甲。1931年11月中,蕭紅和汪恩甲又住進(jìn)了哈爾濱道外區(qū)正陽十六道街的東興順旅館,靠賒賬和借錢度日。

  1. 王化鈺《蕭紅家世及其青少年時代》,原載《黑龍江文史資料》第八輯,1983年。
  2. 張抗《蕭紅家庭情況及其出走前后》,原載《蕭紅研究》第一輯,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9月。
  3. 就是這段時間她寫信給在北平的李潔吾,請他寄鶴見祐輔的《思想·山水·人物》來,打算送給中學(xué)時期的美術(shù)老師高仰山,也許那時她也有求助于高仰山的打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