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諸葛亮

人物中國·兩漢魏晉南北朝 作者:《人物中國》編委會 編


第10章 諸葛亮

鞠躬盡瘁 死而后己

諸葛亮

Zhuge Liang(181~234)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志遠。 --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字孔明,號臥龍。瑯玡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出生于官宦望族世家。諸葛亮的爺爺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早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亮是中華歷史上鞠躬盡瘁的楷模。

隱居隆中 躬耕南陽

諸葛亮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自小喜好讀書,而且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平素潛心鉆研學問,不僅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zhàn)術兵法。諸葛亮十分關注社會時事,善于觀察和分析,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知識。身懷才能的諸葛亮還經(jīng)常把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較,當時除了了解他的幾個好友像崔州平、徐庶外,大部分人對他的自比都不認可。建安十二年(207),劉備屯兵新野,徐庶前往拜見,劉備很器重徐庶。于是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說:諸葛亮,猶如一條臥龍,將軍您是否愿意認識一下呢?劉備說:好啊!那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回答說:您不知道,這個人只能您前去拜見,而不能屈尊前來。將軍如果愿意的話,何不枉駕屈尊拜訪一下呢!于是劉備三次前往,才見到諸葛亮。留下了"三顧茅廬"的佳話。從此,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一天比一天好,關羽、張飛等很不服氣,對此,劉備解釋說:我有了諸葛亮,就好比魚有了水。請諸君不要多慮了。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歷史事實也證明了,諸葛亮對劉備及其事業(yè),也是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羽扇綸巾 三分天下

時接近而立之年的諸葛亮隱居于南陽郡隆中山(今湖北襄陽西),正懷才不遇。恰逢緊缺人才的劉備前來拜見,經(jīng)三顧茅廬,劉備向諸葛亮討教統(tǒng)一天下的大計。諸葛亮右手搖羽扇,左手捋胡須,精辟地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認為在群雄角逐的時代,要做稱霸一方的諸侯,一定要看清形勢,辨明方向。并且指出,曹操和孫權已經(jīng)各據(jù)一方,實力雄強,決不能與他們相爭,而應該把發(fā)展的眼光投向荊、益二州。說道: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而這二州都沒有賢能的君主經(jīng)營謀劃。倘若將軍您能以這里為根據(jù)地,則霸業(yè)可成。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茅塞豁然開朗。覺得諸葛亮是奇人,是天下難得的人才,于是懇請諸葛亮出山,以復興漢室為名,幫助自己成就一番大業(yè)。于是諸葛亮就輔佐劉備,促成三國鼎足之勢。

建安十二年(207),諸葛亮出山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立孫權和劉備聯(lián)盟,拒抗揮師南下的曹操。諸葛亮受劉備之遣,前往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見孫權,商議的結果,促成孫劉聯(lián)盟,雙方在赤壁打敗曹軍,使劉備奪得荊州的武陵(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今彬縣)、零陵四郡。建安十九年(214),諸葛亮與張飛、趙云領兵入蜀增援劉備,取益州。劉備領益州牧,以諸葛亮為軍事將軍。諸葛亮針對益州威刑不肅的現(xiàn)象,樹嚴刑峻法加以整頓,社會政治逐漸清明。

建安二十二年(217),劉備開始兵爭漢中,諸葛亮前后奔波。蜀漢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即帝位,以諸葛亮為丞相,主持朝政。蜀漢章武三年(223)四月,劉備病情危重,以后事相托諸葛亮。劉備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至于嗣子,可以輔助,就輔;如其不成才,君可自取。劉備之言發(fā)自肺腑,體現(xiàn)了對諸葛亮人格品質的信任。諸葛亮軍政大權在握,取而代之以無能的劉禪,易如反掌。但是諸葛亮沒有那樣做,而是涕泣回答說:臣一定竭盡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死而后已!事實上,諸葛亮真是這么做了,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鞠躬盡瘁的美名。

臨危受命 輔助蜀漢

劉備死后的同年五月,太子劉禪繼位,改元建興,諸葛亮被封為武鄉(xiāng)候,領益州牧。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所言,可謂是"受命于危難之際"。劉備過早地退出三國歷史舞臺,蜀漢政權發(fā)展的重擔一時間就全部壓在了諸葛亮一人肩上。而此時,蜀漢政權正處于多事之秋,益州郡耆帥雍闿背叛蜀漢政權,唆使郡人孟獲煽動周邊少數(shù)民族叛亂;牂柯太守朱褒、越雟王高定叛雍闿。諸葛亮以新遭大喪,沒有派兵鎮(zhèn)壓。只是遣人前往東吳通好。十月,孫權也決定絕魏聯(lián)蜀,孫劉聯(lián)盟復又和好。

受命后,諸葛亮做事更加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蜀漢要安定,必先治益州。而益州之前因劉璋等割據(jù),政治不明,百弊叢生。因此,諸葛亮親自修訂法令規(guī)章,整頓吏治,一時嚴刑峻法,雷厲風行。歷經(jīng)三年,蜀國大治,達到了諸葛亮本人設想的"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酬,酬加則知榮,恩榮并濟,上下有節(jié),為政在于斯"的政治功效。蜀漢建興三年(225)春天,諸葛亮率眾南征,至秋天時,平定叛亂。于是,實行屯田,以發(fā)展蜀國經(jīng)濟,增強國力,同時,穩(wěn)定與周邊的政治環(huán)境,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準備進行大規(guī)模的北伐。

六出祁山 出師未捷

建興五年(227)諸葛亮率諸軍北上,駐扎漢中。給劉禪奏上名垂青史的《出師表》,請伐中原,以期完成劉備未盡的大業(yè)。隨后,屯兵沔陽。此后的6年間,諸葛亮6 次北伐中原。

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派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云、鄧芝為疑軍,據(jù)箕谷,與魏國大將軍曹真對峙。由于諸葛亮治軍有方,加之親自督率各路人馬進軍,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都背棄曹軍而投靠諸葛亮,一時關中響震。魏國派張郃拒諸葛亮,諸葛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zhàn)于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誰知馬謖違犯諸葛亮的指揮,貿然行動,被張郃打破。諸葛亮退回漢中。治軍嚴明的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以正軍紀。此戰(zhàn)后,諸葛亮上疏劉禪,請自貶三等。劉禪以諸葛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依然統(tǒng)帥全軍。

以后幾次出祁山,諸葛亮均因軍糧不濟,不得不退還。建興九年(231),諸葛亮三出祁山,制造了機關巧妙的木牛流馬車運輸軍糧輜重,也因糧絕退還。十二年(234)春,諸葛亮帥大軍自斜谷出兵,仍然以木牛流馬運輸糧食,占據(jù)武功的五丈原,與魏軍司馬懿對峙于渭南。時諸葛亮恐怕軍糧后勤不濟,達不到軍事目的。于是就把將士分批屯田,作持久戰(zhàn)的打算。時耕種的兵士屯種于渭水之濱,與當?shù)匕傩蘸湍老嗵?。諸葛亮與魏軍相持百余日。八月,諸葛亮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軍中,時年54歲。蜀軍撤退后,司馬懿十分感嘆地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也!

諸葛亮臨終前,囑咐將士們,把自己薄葬在漢中定軍山,以山為墳。諸葛亮的一生為蜀漢江山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唐代杜甫有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就是對諸葛亮這位婦孺皆知的英雄人物功業(yè)未盡的詠嘆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