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牛屎屋”的田園風光
全家人在李屋住了一年多后,每日辛苦趕路去大學教課的丘鎮(zhèn)英先生深深感到這里離元朗市區(qū)實在太遠,于是和夫人商定,搬離李屋。
不久,丘鎮(zhèn)英先生和夫人帶領(lǐng)兒女搬遷到一間距元朗市區(qū)較近的獨立小屋。一家人安頓好住下之后才發(fā)現(xiàn),此小屋雖然距離市區(qū)近了許多,但仍然地處農(nóng)村,此外距他們居住的房子不遠處就有一座農(nóng)民用來曬牛糞的小廣場。時不時地一陣陣微風,會夾雜著牛糞味迎面而來。要是真的刮起一陣大風,則更是牛糞滿天飛。雖然如此,全家人卻依然很樂觀,并戲謔地將他們新搬進的小屋稱為“牛屎屋”。
雖然“牛屎屋”的生活條件仍然艱苦,丘鎮(zhèn)英先生辛苦的教書工作仍然薪金微薄,不足以維持一家人生計,但是丘夫人梁若琳卻從無氣餒,更無抱怨,她一方面悉心照料好眾多子女的吃穿,一方面找一些像繡花、穿珠子、加工塑料花等能夠在家里做的手工工作,只為掙些錢貼補家用。因此丘成桐院士對母親深情地回憶說:
“在元朗居住時,父親前往九龍執(zhí)教,路途遙遠,早出晚歸,薪水微薄,實在不足以維持生計,往往早上不知道晚上有沒有飯吃。每日早上,母親除準備好早餐給我們吃,還要趕路前往市場買菜,家貧無力購買飯菜,常常向菜販賒貸……
每日,母親由街市趕回家后,還需刺繡、穿珠、打毛衣掙些錢,幫助父親維持生計,遇上趕活時,往往通宵達旦不能寐。兒女們的衣服也由母親親自剪裁。為了兒女們的溫暖,母親通宵不眠地趕打毛衣給我們穿。小時候我們不懂母親的辛苦和慈愛,現(xiàn)在,自己只帶兩個兒子,已手忙腳亂,才知母親勤勞之苦。而母親除撫養(yǎng)我們兄弟姊妹八人之外,還要接濟其親戚的生計,可以想見母親辛勞之深,而母親卻從無怨言……”
“牛屎屋”生活條件并不好,但丘先生和夫人梁若琳卻為兒女們營造了充滿文化氣息和溫馨慈愛的氣氛,一家人父教母慈,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
丘先生仍每日趕路赴大學辛苦教書,夫人梁若琳在忙于家務(wù)和努力做手工之外,還在“牛屎屋”后面的空地上養(yǎng)了一些雞,4歲的小成桐就經(jīng)常和哥哥成煜一起去田地里或附近的池塘中捉一些青蛙回來喂雞吃。這樣既可以為家中節(jié)省一些養(yǎng)雞的開支,又可以讓雞們長得更健壯。還有高興的事就是哥哥成煜帶著小成桐去河邊釣魚,兄弟倆帶著自制的魚竿、魚鉤,高高興興地向河邊走去,看著一條條的魚兒咬鉤,再提著裝滿魚兒的小桶回家,這個時候的小成桐真是快樂極了。
“牛屎屋”的生活也讓小成桐親眼看到了山野村民下田勞作的辛苦和村民們在付出辛勤汗水后獲得收獲的喜悅。
春天來了,村民們開始種田了。他們趕著牛去耕田,還下到冰冷的稻田去插秧,干起活實在是很辛苦??墒谴迕駛儏s都積極努力地下田去播種,即便是中間勞累了要歇息一會兒,也是彼此在一起愉快地交談,有時是拉拉家常,也有時是互相說著種莊稼的事。
“牛屎屋”帶來了美好的大自然田園風光和村民們純情質(zhì)樸的民俗民風。春天里,陽光明媚,和風煦暖,小成桐和哥哥成煜自己動手做好風箏后,來到一片開闊的田邊,蔚藍的天空下,在這片綠色的土地上拉著風箏盡情奔跑。春天的田野上,到處是綠油油的禾苗,大地一片生機盎然……
夏天里的稻田,禾苗更加茁壯,不時從水田中冒出的黃鱔、青蛙還有水蛇,更為山村田野增添無限的生機。秋天是金黃色的世界,村民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小成桐則和哥哥一起到田里去挖農(nóng)民收獲后剩下的地瓜,也去撿稻田里落下的稻穗。
豐收過后,是村民的農(nóng)閑時光,小成桐會在一陣吹吹打打的樂曲聲中,和哥哥一起追趕著村里娶親的隊伍,在一片熱鬧的鞭炮聲中,分享著村民婚嫁喜事的快樂……
他還會經(jīng)常跑到村里農(nóng)民的院子去玩耍,看著他們認認真真,虔誠祭祖的樣子,他的心里充滿了好奇。這一幕幕真實淳樸的山野民風,深深地印在了小成桐的腦海里……
“牛屎屋”的艱苦生活讓長大成人后的丘成桐始終無法忘懷,勤奮教書育人的父親、辛勞持家的母親和她對兒女的悉心照料,“牛屎屋”鄉(xiāng)間的自然風光和質(zhì)樸的田園生活,都給丘成桐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