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棄儒學道

逍遙人間:莊子傳 作者:李林峰


莊周受命于父,跟隨裘先生學習儒學。研習《論語》,熟讀《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學習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在學儒的幾年中,莊周卻生出了許多疑問,于是莊周決定轉師南郭子綦,內心的郁結也漸漸打開了。從此,莊周棄儒學道,研讀道家經典,參透天道。

莊周學儒,受命于父

“莊周,你額頭上的傷是怎么回事?”

莊全正襟危坐在大廳中央,見莊周回家,便叫住了他,如此質問道。

莊周看了父親一眼,搪塞說:“我走路只看腳下,不看前方,不小心摔了一跤?!?/p>

“你還敢撒謊?”莊全憤怒地拍了一下桌子,大聲道,“曹商下午已經來過我們家了,聽說你在學堂頂撞章老先生,還說了很多悖逆圣人之道的言論,你可真是膽大包天?。 ?/p>

莊周冷哼一聲,緩緩地說:“父親寧可相信他人之言,也不相信我的話咯?”

莊全還在氣頭上:“你說圣人之道是好還是不好?仁義道德是應該學還是不應該學?”

莊周任性,故意氣父親:“圣人之道和我沒關系,仁義道德也和我沒關系。”說完便徑直走向自己的房間,也不理會身后氣急敗壞的父親。

莊全顫巍巍地坐下,他沒想到,送莊周去學堂讀書,會學成這個樣子。

那天晚上,莊全心緒煩亂,便帶上一壺小酒,去到南郭子綦家中。

一見到南郭子綦,莊全的內心就踏實了,他給南郭子綦斟上一杯酒,娓娓道來:“我家莊周心性太野,我想讓他進行更加系統(tǒng)的學習,可是不知道應該學儒,還是應該學墨?!?/p>

南郭子綦微笑著問:“莊先生為什么會猶豫不決呢?”

莊全也給自己斟上一杯酒,繼續(xù)道:“南郭先生也知道,我本是楚國人,從小就學儒,也想讓莊周學儒,可是宋國是墨家的母邦,所以我又想讓莊周學墨?!?/p>

南郭子綦好奇地問:“我一直不明白,你的曾祖是老聃的弟子,又是范蠡的朋友,你為什么會從小學儒呢?”

莊全說:“曾祖沒有將范蠡的兒子救出來,死也沒有瞑目,他又覺得老聃之道基本無用,所以才讓父親學儒,我也差不多是這樣。現在我客居宋國,要學會入鄉(xiāng)隨俗,宋桓公兼用儒墨,所以莊周既可以選擇學儒,也可以選擇學墨?!?/p>

南郭子綦問:“如果宋桓公改變自己的執(zhí)政方式,或者下一位宋國國君改變宋桓公的政策,不再重儒或者不再重墨,是不是莊周學儒不行,學墨也不行呢?”

莊全說:“雖然今逢亂世,可儒墨兩家都是當今顯學,無論學儒學墨,都能夠安身立命?!?/p>

南郭子綦喝了一口酒,繼續(xù)說:“如果依憑外境,追隨顯學,獲得利祿并不是什么難事,可這些和安身立命并沒有必然的關系。只有因循真德,才能夠真正地安身立命?!?/p>

莊全恍然大悟道:“先生說得確實有道理,我客居宋國,不應該依憑外境,讓莊周學墨,而應該因循真德,讓莊周學儒。今天莊周得罪了章老先生,還懷疑圣人之道,大言稱不讀圣賢書,但愿學儒能收斂他的心性,讓他活在禮法之中。”

說完這番話,莊全便一副有所得的樣子興沖沖地離去了。

南郭子綦飲盡杯中酒,目送莊全的背影離開,不禁失笑道:“父親的真德并不等同于兒子的真德,如果連這都分不清,就算是白活了?!?/p>

第二天,莊全領著莊周去向章老先生道歉,同時也告知章老先生,莊周準備退學了。

莊周心里有一萬個不愿意,可又無法違背父親的意愿。他在章老先生的學堂待了七年,也有了深厚的感情,突然讓他轉學他處,一時間肯定無法接受。

離開學堂時,惠施突然跑過來,拉著莊周的衣角說:“我舍不得你,以后我們還能見面嗎?你會不會很快就忘了我?”

莊周咬著牙說:“父親讓我學儒,去拜城東的裘先生為師,以后我們在不同的學堂,離得也不算遠,有時間就可以見面的。我還要和你辯論呢!”

惠施差點哭出來,好朋友就這樣分別了。

莊周隨父親來到裘先生的學堂,始終沒有開口說話,他總覺得自己像是失去了什么東西一樣。

裘先生表情嚴肅,勉強收下莊周為弟子。在這之前,莊全已經說了萬般好話,還備了幾份大禮。裘先生年近七旬,白須白發(fā),衣冠整齊,言行舉止十分得體。他對莊周說:“既然你決定學儒,就從《論語》開始學起吧!”

莊周很想說,不是他想學儒,而是受命于父,可轉眼看看父親一臉的期望,又忍住沒說。

從那以后,莊周便進入了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老師、同學、教室都是新的。

裘先生怕莊周跟不上其他弟子的學習進度,時常還會給他單獨授課。他教導莊周:“天下士人,大多都會學儒,宋國士人,則大多都會學墨?,F今天下有三道,除了孔子之道和墨子之道,還有老子之道?!?/p>

莊周好奇:“此三道都有什么特點呢?”

裘先生緩緩道:“老子之道是狷者之道,無為退守,其弊在于不及;墨子之道是狂者之道,有為進取,其弊在于太過;而孔子之道是中庸之道,叩其兩端,既不是太過,也不是不及,幾乎無弊。所以,天下士人學儒,大可安身立命!”

莊周點了點頭,似懂非懂?;氐郊?,他將裘先生所言告知父母。莊全和稀韋氏也無法解釋清楚,莊全只好帶著莊周去請教南郭子綦。

南郭子綦聽完莊周的講述后,微笑著說:“老聃之道,可以是無為,也可以是無不為,無為是退守,無不為是進取,實質為中道,并沒有不及之弊;墨子之道,陽剛有余,確實有太過之弊;孔子之道,陰柔有余,也有小過之弊。儒家和墨家的共同弊端就是堅持有為人道,泯滅無為天道。至于各家之好惡,也在于各人的取舍。”

莊周聽得恍恍惚惚,不敢輕易發(fā)言。

莊全思忖片刻后問:“儒家經典《易傳》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壬J為也有小過嗎?如果人生無為,又如何能夠自強不息呢?”

南郭子綦說:“《易傳》的作者是子夏之徒,多悖道術。不過,這句卻含有道術遺意?!?/p>

莊全更加不解:“既然先生認為《易傳》多悖道術,為何又認為《易傳》那句話有道術遺義呢?”

南郭子綦說:“因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第一句主張無為,第二句主張無不為,契合老聃之道。”

莊全仍不明白,追問道:“我生性愚鈍,那兩句話不都是主張有為,而不是主張無為嗎?”

南郭子綦耐心解釋說:“你從小學儒,所以會把第一句讀成‘天,行健’,與第二句‘君子以自強不息’相同,都是主張有為。其實,第一句應該讀成‘天行,健’,‘天行’的意思就是天道的運行,‘健’的意思就是無為天道之運行強健。第二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意思,才是君子有為而自強不息。所以那句話的意思就是:無為天道運行強健,永恒不息;君子先要遵循天道而無為,其次自強而無不為……”

莊全若有所思:“先生說得很有道理,不過我還有一個疑問:天道運行強健而永恒不息,怎么能夠被看成是無為呢?”

南郭子綦說:“天道運行強健而永恒不息,不會為堯而存,也不會為桀而亡,不會偏向一人,更不會偏向一物,這正是無為之道。天道只有無為,才能夠運行強健,永恒不息。天道唯有不為,才能夠造化天地,讓萬物生息繁衍。所以,天地萬物都應該效仿并順應天道之無為。堯舜的有為和桀紂的妄為,都是悖道喪德的行為,雖然程度不同,可本質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p>

莊全有點不太贊同,小聲道:“先生將圣王堯舜和惡君桀紂拿來等量齊觀,聽起來難以服人??!”

南郭子綦仰頭一笑,不再說話。

莊周認真地聽完南郭先生和父親的對話,也不知道兩人誰是誰非。他只知道,裘先生所說的天下三道,他將選擇儒家進行深造。這也是他父親莊全的意愿。

飲閱經典,心存質疑

莊周十三歲的時候,還在跟裘先生學儒。之前在章老先生那邊學習過一部分《論語》,而今裘先生系統(tǒng)教學,莊周很容易便爛熟于心。

裘先生夸贊說:“莊周,你的悟性很高,如今已經熟讀《論語》,可以開始下一階段的學習了??鬃诱f過,不學《詩》,無以言,所以你接下來就學習《詩經》,瀏覽十五《國風》,重點研讀《雅》和《頌》?!?/p>

莊周點頭,對于古人的經典著作,他并沒有很排斥。

在讀到《小雅·北山》時,莊周心中產生了一些疑問,便跑去問裘先生:“《北山》有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癁槭裁刺煜轮?,都屬于王土,而天下之人,都生而為臣呢?”

裘先生一本正經道:“通常來說,三才謂之王,君王主宰天、地、人三才。孔子也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大人都需要敬畏之心,更何況君王呢?”

莊周還是不能理解,懷疑說:“同樣都是人,為什么有的人生來就是主宰臣民的君王,而有的人天生就是被君王主宰的臣民呢?為什么臣民必須敬畏君王,而君王不必敬畏臣民?”

裘先生勃然大怒,罵莊周又在胡言亂語,大逆不道,對圣人之言毫無敬意。

莊周為此挨了戒尺,心有不甘,回到家中又去追問父親。

莊全剛從園圃干活回來,身體疲乏,不過見莊周好學之心如此強烈,也愿意欣然解釋。他對莊周說:“孔子只言人道,不言天道,不會提及老聃之言,這也難怪你會心生疑惑了。裘先生如果能夠提起老聃之言,可能你就不會產生疑惑。《老子》里有一句話說:‘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你看,道、天、地、王被稱為四大,既然人人敬道、敬天、敬地,自然也要敬王了,不是嗎?”

莊周聽得云里霧里,想了好久才說:“《老子》之言也有疑處,既然前面已經說了‘王亦大,王居其一’,為什么后面不說‘王法地’,而說‘人法地’呢?”

莊全突然愣在那里,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了。這時候,他唯一能夠解決的方法,就是去請教南郭子綦。這些年,只要他有疑問,都能夠從南郭子綦那里找到答案。

南郭子綦對莊全說:“我之前就告訴過你,你所讀的《老子》是偽本?!独献印吩那耙痪涫沁@樣的:‘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馑际钦f,既然臣民要敬畏君王,那么君王也不能不敬畏臣民。后一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馑际钦f,道生萬物,無不尊貴。君王如果自居尊貴,而臣民自居卑賤,皆有違天地之道!”

莊全面露驚愕之色:“為什么《老子》會有偽本呢?”

南郭子綦說:“孔子之徒,特別是子夏之徒,時常鼓吹君尊臣卑的否術,而反對君柔臣剛的泰道,所以將《老子》原文‘亦不可以不畏人’改成了‘亦不可以不畏’,僅僅刪掉一個字,其義就完全倒轉,變成了‘既然人人都敬畏君王,那么我也要敬畏君王’。又將《老子》原文‘人亦大,人居其一’改成‘王亦大,王居其一’。老聃原義是說,人人都和道、天、地一樣尊貴,改掉兩個字,其義就變成了‘只有君王才與道、天、地一樣尊貴,其他人都生來卑賤’,所以《老子》偽本完全違背了老聃的原義?!?/p>

莊全望著南郭子綦的臉,他沒有想到,平時里溫良平和的南郭子綦在說到偽本之事時,會如此激憤。南郭子綦吁了一口氣,摸著莊周的腦袋說:“你竟然無師自通,能夠看出《老子》偽本不通,真是難得的天才??!”

莊周說:“我只是心存疑惑,為何經典中的講義,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樣?!?/p>

南郭子綦鼓勵道:“有質疑精神是好事,有了疑問才有追索,有了追索才能得到新知識?!?/p>

莊全在一旁補充說:“你可以質疑經典,但是要學會尊重?!?/p>

莊周點了點頭,覺得南郭子綦和父親說得都有道理。

三個月后,莊周讀完了《詩經》,開始讀《尚書》。

莊全叮囑說:“《尚書》中,你應該細讀《周書》,里面所講的道理,會很受用?!?/p>

母親稀韋氏卻不贊同,她對莊周說:“我們宋國是殷商遺邦,所以你應該細讀《商書》,了解國家歷史……”

莊周說:“《商書》和《周書》里都是教訓人的話,沒有故事,不好看?!队菹臅防锕适露?,還很有趣,所以我比較喜歡看。但是我更喜歡看父親藏書里的故事書?!?/p>

莊全問:“你讀了我的藏書?”

莊周反問:“我讀了你的藏書,你不知道?”

莊全再問:“那你喜歡什么故事書?”

莊周想了想回答:“《山海經》和《齊諧》,那些蛇身鳥首的怪物,山精野怪,都很有趣。我最喜歡夸父逐日和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另外,刑天以乳為目,以胳為眼,也很好玩??赐赀@些故事后我在想一個問題:天下是不是到處都是鬼怪呢?”

莊全說:“世上除了天帝,別無鬼怪!”

稀韋氏突然插話道:“鬼神不是遍布天下,各有其名嗎?既然各有其各,必有其實。”

莊周很好奇,拉著稀韋氏的手問:“世上都有哪些鬼神???”

稀韋氏細數道:“江河之鬼,名為罔象;丘陵之鬼,名為宰;山嶺之鬼,名為夔……”

莊周眼睛轉動,興奮地說:“我記得《山海經》里只提到了夔,沒有說到罔象和宰。其他還有什么鬼怪嗎?”

稀韋氏正要說,卻被莊全制止了。他說:“這些鬼怪之說,都是宋人繼承殷商薩滿教的迷信,知道了沒有什么好處。孔子雖然是宋人后裔,卻不喜歡商人深信,所以才會鄙棄商道,推崇同道,主張‘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p>

稀韋氏說:“這些都是自古相傳的事,怎么可以說是迷信呢?”

莊周也問:“既然孔子不信鬼神,為什么還會主張祭神如神在呢?”

莊全有點急切,結巴道:“孔子說過,三代之禮,既有因襲,又有損益。祭祀鬼神,有利于約束人心,淳厚風俗?!?/p>

莊周笑著說:“父親說話越來越像裘先生了。”

讀完《尚書》,莊周心里又有了疑問,他請教裘先生:“先生曾說過,君王為本,臣民為末。為什么《虞夏書·五子之歌》中記載大禹之言,卻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裘先生鄭重道:“人自然要以首為本,以足為末。民若無君,如人無首。《商書》不可全信,唯有《周書》可信,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指的就是《商書》和《虞夏書》?!?/p>

莊周的疑惑并沒有得到解答,只好回去找南郭子綦。

莊周問:“孔子推崇堯舜,不推崇大禹。墨子反對儒家,既推崇堯舜,更推崇大禹,這是不是和大禹所說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有關呢?”

南郭子綦說:“是的,孔子的弟子傳習《詩》《書》《禮》《樂》,卻無視經典的原義,任意曲解,隨便取舍。這導致《詩》《書》《禮》《樂》中的許多語句都合于孔子之言,孔子之徒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莊周繼續(xù)追問:“那么南郭伯伯認為,是大禹之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正確,還是孔子之言‘君王為本,臣民為末’正確?”

南郭子綦堅定道:“大禹之言正確!”

莊周會心一笑:“南郭伯伯有什么依據嗎?”

南郭子綦說:“你先說說自己的看法?!?/p>

莊周想了一下,正色道:“本末之言,難道不是取義于樹嗎?樹的根本在下,樹的末枝在上,樹的根本可以用來喻下、喻足、喻民,怎么能夠用來喻首、喻君呢?同樣的道理,樹的末枝可以用來喻首、喻君,怎么可以用來喻下、喻足、喻民呢?大禹之言則取義正確,并沒有顛倒本末,南郭伯伯認為我說得對嗎?”

南郭子綦笑道:“對,你的想法很新奇,也很有說服力?!?/p>

自此,莊周每每飲閱圣賢書,都會生出許多疑問,每有疑問,都會請教裘先生或南郭子綦。不過,兩個人對待莊周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裘先生總是氣急敗壞,南郭子綦總是耐心講解。在不斷質疑、求索的過程中,莊周也懂得越來越多。

在讀《春秋》時,裘先生說:“孔子所著《春秋》,字字珠璣,需要認真去品讀?!?/p>

莊周很認真地讀完了《春秋》,而后請教裘先生:“《春秋》里寫‘趙盾弒其君’,《左傳》卻說‘趙穿弒其君’,究竟是《春秋》正確,還是《左傳》正確?”

裘先生說:“《左傳》所言是質實之論,《春秋》所言是誅心之論,也是最為精妙的《春秋》筆法,褒揚忠臣孝子,針砭亂臣賊子?!洞呵铩芳瘸?,亂臣賊子皆有所畏懼!”

莊周更加不理解了,質問道:“如果沒有《左傳》,就沒有人知道殺死晉靈公的人并非趙盾,而是趙穿,這樣不是為了褒貶而隱蔽史實嗎?這樣真正的亂臣賊子不就能夠殺人越貨,更加肆無忌憚嗎?”

裘先生被問住了,老臉憋得通紅。

莊周又問:“齊莊公被弒,《春秋》說‘崔抒弒其君’,《左傳》也說‘崔抒弒其君’,孔子為何不再使用《春秋》筆法呢?”

裘先生大怒道:“你對孔子如此不敬,還是孔子之徒嗎?”

莊周小聲說:“難道弟子就不能質疑老師,普通人就不能質疑圣賢嗎?”

裘先生無語相對,他也知道莊周很有慧根,想法新奇,只是擔心這種天賦沒有用在正途上,辜負了造物者的好意。

莊周在學習《周易》時,同樣產生了很多疑問。他再次請教裘先生,裘先生卻氣憤道:“你怎么老是有疑問?不懂就要多多學習,你總是質疑圣賢,自己有無圣賢的學識與思想?”

莊周感到愧怍,他已經盡量努力去學習儒家的思想了,可越是理解得多,越是覺得儒道不適合自己,可是自己應該學習什么,自己也不知道。

莊周離開章老先生的學堂后,惠施覺得越來越寂寞了。以前還可以和莊周一起讀書辯論,就算受到欺負也不是孤單一人?,F在學習時孑然一人,被欺負時同樣孑然一人。而曹商在莊周走后,變得更加蠻橫無理了,惠施時常會被欺負。

這天,章老先生感染風寒,學堂休課一天?;菔┨匾馊コ菛|去找莊周。

莊周見到老朋友特別開心,兩人一邊聊天,一邊散步,不覺間又到了蒙澤邊。

惠施望著蒙澤的薄霧,自語道:“也不知道這薄霧之外會是怎樣的風景?”

莊周仰頭一笑道:“你可以飛到薄霧外去看看??!薄霧外不是飄浮的云朵嗎?云朵外不是漫天的星辰嗎?星辰外不是茫茫的宇宙嗎?”

惠施皺眉道:“我怎么能飛呢?”

莊周說:“你可以乘清風、乘飛鷺、乘日輪或月輦??!”

惠施被逗笑了,然后又很認真地說:“莊周,過段時間我可能會去魏國,到時候我們就距離遠了,可能很難再見面?!?/p>

莊周怔了怔問:“為何要去魏國?”

惠施說:“有親戚在魏國,想讓我去魏國謀取一官半職,將來也好安身立命?!?/p>

莊周強顏歡笑道:“以后還會再見面的?!闭f完,便將目光移向蒙澤外的薄霧。

莊周非毀禮法

這幾日,蒙城又開始沸騰了,因為戰(zhàn)火不斷,越王初無余之被弒殺了。

裘先生在課堂上憤憤道:“越人連弒四君,簡直不成體統(tǒng)!”

弟子們都在附和,說越人不懂儒道,不尊禮法。莊周卻站起來說:“被弒的越王,在成為君王前叫王子搜,成為君王后叫初無余之,被弒之后叫莽安。為什么一王會有三個名字呢?”

裘先生說:“越人又被叫成南蠻,他們有斷發(fā)文身之癖,一王三名不合周禮,乃是毫無道理的蠻風夷俗。”

莊周不敢再問,心里的疑惑卻未解開?;氐郊?,他又問了莊全同樣的問題。莊全說:“裘先生精通周禮,他所說的肯定沒錯,你不要總是胡思亂想了。”

“可是我只想弄清楚,為什么一王會有三個名字。南郭伯伯肯定知道,我去問問他?!?/p>

莊周去到南郭子綦家中,父親莊全也跟了過去。

南郭子綦大笑道:“莊周,你心里疑問多,凡事都喜歡追根問底,難怪章老先生和裘先生都不喜歡你。不過,我倒挺喜歡你這種性格。”

莊周說:“那南郭伯伯你告訴我,為什么被弒的越王會有三個名字?”

南郭子綦說:“越國的王子都有名有字,和中原相同,比如越王翳有四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有自己的名,即諸咎、孚錯枝、搜、豫,又各有其字,即伯、仲、叔、季。越君王子只要成為越子,又會有新的生稱和死稱,這和中原完全不同。比如越王勾踐,生稱是勾踐,死稱是英執(zhí);越王不壽,生稱是不壽,死稱是盲姑。王子搜,名為搜,字為叔,成為越王后,生稱是初無余之,死稱是莽安?,F今的越王,同樣有名有字,不過不會讓外人知道,目前只知道生稱為無顓,死后又會有新的死稱……”

莊周總算是明白了,但是又有了新的疑惑:“為什么越王的名字不愿被外人知道呢?”

南郭子綦回答:“這不過是初民薩滿教遺風,薩滿教認為,一個人在死后會變成鬼,而祖先死后會變成神。巫盅詛咒之術,就是借助鬼神之力,詛咒仇人致病致死,如果要施巫盅詛咒,必須先制作人偶,在人偶上寫出仇人的名字,這樣才能夠準確詛咒那個人。為了防止居心不良者以巫盅詛咒,避免孩子夭折,孩子一般都以排行為字,暫時不會取名,等成丁以后,才會有自己的名字。但是也僅有長輩和親友知道,平輩親友雖然知道其名,但是仍稱其字,稱名則表示不敬。庶民的排行通常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士人的排行通常是伯、仲、叔、季……其意思是相同的,排行全國通用,所以無法施以巫盅詛咒之術。”

莊周又問:“那越君王子成為王之后,為什么還有生稱和死稱?”

南郭子綦繼續(xù)解釋道:“這也是初民薩滿教的遺風,薩滿教認為,君王生前為王,應該用生稱替代其名,以防止巫盅詛咒。君王死后成神,應該用死稱代替生稱,以庇護自己的子孫。商代多神教,與初民薩滿教略有不同,就是區(qū)分君王、臣民。臣民死后為鬼,商王死后成神,所以商王死后無不稱帝。周代一神教又和商代多神教不同,首先要區(qū)分人王和天帝,人死后無不成鬼,不再成神,所以周王死后也不再稱帝,而各有專用死稱,也就是按周公制定的謚法,選取專用謚號。其次是區(qū)分君王和臣民,臣民死后為鬼,會采用通用的死稱,父死稱考,母死稱妣,如果臣民沒有子嗣,則無人稱其考妣,也就是孤魂野鬼。越人僻處南鄙,仍然信奉初民薩滿教,而不信奉中原商代多神教和周代一神教,因此越王死后既不稱帝,也不稱謚,而各有專用死稱。”

莊周驚訝地瞪著眼睛,拍手叫道:“南郭伯伯真是學識淵博?。∈裁炊贾?!”

南郭子綦收起笑容,正色道:“宇宙無窮大,天道無極,沒有一個人是無所不知的。只有認為自己是無知的,才能知道得更多!”

莊周點了點頭,道:“南郭伯伯為什么會如此了解蠻風夷俗呢?”

南郭子綦說:“蠻風夷俗雖然有異于中原通行的周禮,可是與中原曾通行的夏禮、商禮卻有相似之處。道家出于史官,熟知三代之禮,因此孔子也曾經向老聃問禮。儒家尤其推崇周禮,而將夏禮和商禮視為非禮,這也是囿于一方一隅的陋習。要知道,萬物雖然殊理,可天下卻是同理的?!?/p>

莊周暗暗思忖,自己是不是也囿于禮法,而一葉障目。

從南郭子綦家里出來,莊周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什么是禮法呢?為什么人人都要活在禮法之內?這不是活在無形的牢籠中嗎?而且,天下禮法還各不相同,禮法相悖時要如何取舍呢?如果不活在禮法中,又如何能不破壞倫理綱常呢?

幾天后,裘先生對莊周說:“你已經熟讀《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接下來可以學習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了。自從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以來,士人必學。六經乃理論之學,六藝乃實踐之學,兩者相輔相成??鬃釉浾f過:‘君子立于禮,成于樂?!抖Y》里面也有說過:‘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瓨氛邽橥?,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

莊周按裘先生所說的那樣,學習了禮、樂,而后又學習射、御、書、數。

裘先生告訴莊周:“在六藝之中,禮、樂為本,被稱為道;而射、御、書、數為末,被稱為技。君子宜學禮、樂之道,小人才學射、御、書、數之技?!?/p>

莊周說:“我已經學了《周頌》《大雅》《小雅》之樂,從中懂得了許多,現在還想學習《商頌》之樂。”

裘先生搖頭,表示并不贊同。

莊周不解:“我們是宋國人,為什么只學習周代之樂,而不學習商代之樂呢?”

裘先生氣憤道:“你的父親是楚國人,你的母親是宋國人,就算你在宋國出生,仍然是楚國人。我本是鄭國人,哪怕鄭國已亡,可我仍舊和楚人、宋人一樣,是周王之臣。儒門樂教,僅限于周代之樂。宋國雖然是殷商遺邦,可周王僅僅特許宋君演奏《商頌》之樂,宋國士人作為周王之臣,不得研習《商頌》之樂。你可否明白?”

莊周回答“明白”,可心里卻覺得很壓抑,不懂自己為何處處受限。

晚上吃飯的時候,莊周還是悶悶不樂,莊全和稀韋氏詢問他為何,他說:“我想學習《商頌》之樂,可裘先生不許,父親、母親可否為我另擇樂師?”

莊全和稀韋氏商量后決定滿足莊周的愿意,讓莊周拜魯遽為師,學習《商頌》之樂。

莊周如魚得水,不僅努力學習《商頌》之樂,還學習彈琴、吹簫、鼓瑟和擊缶。他的精力那樣旺盛,孜孜不倦,又拜宋國名醫(yī)文摯為師,學習醫(yī)術。

一日,莊周又被裘先生訓斥,心里不悅,便來到南郭子綦家中尋求安慰。

莊周問南郭子綦:“南郭伯伯,我心里一直有一個疑問沒有解開。我跟裘先生學儒,裘先生告訴我,必須明白人之君臣;我跟魯遽學樂,魯先生說,必須明白音之君臣;我跟文摯學醫(yī),文先生說,必須明白藥之君臣。是不是天地萬物都有君臣呢?”

南郭子綦想了想回答:“無論眾人之君、眾音之君、眾藥之君,都僅局限于主宰一類,并不是主宰萬類的真君。”

莊周問:“那什么才是主宰萬類的真君呢?”

南郭子綦說:“天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莊周突然感到迷茫,“天道”兩個字不斷在腦海中盤桓。自從他學儒以來,從來沒有感受到自由,總是在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總是在遵行自己不愿意遵行的禮法,這難道不是有違“天道”的事情嗎?想了很久,莊周終于鼓起勇氣說:“南郭伯伯,我想拜你為師!”

南郭子綦并未回應,只是意味深長地笑了。

回到家中,莊周對父親說:“七年前,我受命于父母,學習儒家知識。可現在我發(fā)現自己學習的知識都是錯誤的,所以我不想再學儒,而想轉師南郭伯伯,學習萬類真君之天道!”

莊全沉默,七年前他曾請教南郭子綦,不知道莊周應該學儒或學墨,而今莊周步上“歧途”,居然想學道,這不是違背了初衷嗎?

然而,莊全自己也迷茫了,莊周學儒這幾年,生出了許多疑問,很多問題莊全自己也無法回答,究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恐怕也只能讓莊周自己去尋求答案了。莊全思忖片刻說:“既然你想轉師南郭伯伯,我也無話可說,只希望你能活得自在、活得逍遙!”

初次聞“道”

莊周轉師南郭子綦之后,內心的郁結也漸漸打開了,現在他可以更加自由地學習,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前兩天他收到一封來信,是惠施從魏國寄來的。

惠施在信中說:“魏國也同樣兵荒馬亂,我到魏國不到半年,就謀得一個小官職,平時會到各地講學,日子過得還不錯,就是不知道何日能再相見……”

莊周回信說:“如果有機會到魏國,一定去拜訪你?!?/p>

幾日后,莊周與父親下圍棋,南郭子綦在一旁觀戰(zhàn)。

棋枰對角,分別置有黑白二子。莊周和莊全對弈,莊周執(zhí)黑子先行。一局結束時,莊全對南郭子綦說:“莊周走長棋十分迅速,我負多勝少,先生可否上陣,指點莊周一二,削其銳氣……”

南郭子綦也不客氣,將對角兩枚白子換成黑子。

莊周年輕氣盛,皺眉道:“先前我與父親對弈,我已經勝多負少,先生為何還要讓我四子?”

南郭子綦微笑道:“你是否知道,棋枰為何頂置四子?”

莊周想了想說:“以前學棋時,只聽說必須預置四枚座子,沒說為什么要這樣?!?/p>

南郭子綦指著棋枰中心那一點位問:“此子有無名稱?”

莊周答:“名為天元!”

南郭子綦又問:“座子之位,天元之位,有沒有總名?”

莊周答:“總名星位。”

南郭子綦再問:“為什么這五個點位,既有專名,又有總名?”

莊周說:“不知道。”

南郭子綦繼續(xù)問:“為什么少數點位既有專名,又有總名,多數點位既無專名,又無總名?”

莊周搖了搖頭,轉頭看了看父親。

莊全說:“先生的問題很奇怪,我也回答不上來。”

南郭子綦說:“世間萬物之名,都有它的來歷,圍棋也是這樣?!?/p>

莊周兩眼發(fā)光,興奮道:“圍棋的來歷我知道一些,相傳是圣君唐堯發(fā)明的。只是我不明白,唐堯既然被稱為圣君,應該將心思放在治國平天下上面,為何還會發(fā)明圍棋呢?聽說唐堯的兒子丹朱不賢,整天只知道玩樂,所以唐堯發(fā)明了圍棋來教導丹朱。我就更不明白了,既然丹朱荒嬉無度,教他圍棋不是更加荒嬉無度嗎?”

南郭子綦大笑道:“唐堯為了教導丹朱而發(fā)明圍棋,不是希望他沉迷于游戲,而是希望他能夠領悟天道?!?/p>

莊周更加奇怪了:“下棋怎么能夠領悟天道呢?”

南郭子綦緩聲道:“先說棋枰吧,唐堯發(fā)明的棋枰,縱橫一共九條路,九是最大的陽數,九九八十一個點位,對應的是所有的星辰。五個重要的點位,對應五個重要的星辰,所以被稱為星位。棋枰中心的點位,對應的是永居天中,作為萬物之元的北極星,所以被稱為天元。所有的棋子都圍繞著天元,對應的是所有的星辰圍繞著北極星??v橫九路圍成六十四格,一格對應一卦,就是伏羲的六十四卦。伏羲六十四卦是演示天文歷法的基礎,也是太陽圍繞北極星旋轉一年的軌道。太陽運行一年之道,即為天行之道,行棋之前預置的四枚座子,對應一年四季。每季的中心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對應的是泰、乾、否、坤四卦。其余六十卦,每卦交爻,合計三百六十爻,應對的是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季三個月九十天,應對的是十五卦九十爻。每個月三十天,應對的是五卦三十爻?!?/p>

莊周眼睛瞪得大大的,這些知識他從來沒有聽說過。

南郭子綦繼續(xù)說:“再說棋子,棋子分黑白兩色,寓意陰陽。無論天上的星辰,還是世間萬物,都為混沌一氣化生。天道主宰混沌一氣,混沌一氣分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衍生天地萬物。天道無生無死,也無始無終,如此循環(huán),永恒不變。道生萬物,無不有始有終,有生有死。氣聚則生,氣散則死。陰陽二氣永無生死,循環(huán)往復,永恒變化。棋子之行,對應的便是元氣之行。每子四氣,氣緊則死,氣寬則生。生物必有二眼,死物必無二眼,棋之生死也是如此。行棋的順序,先行白子,后行黑子,因為白子為陽氣,動而先行;黑子為陰氣,靜而后應?!?/p>

莊周問:“那么丹朱學習圍棋之后,有沒有領悟天道呢?”

南郭子綦說:“丹朱只是把圍棋當成游戲,并沒有真正地領悟天道。正因為如此,唐堯才禪位于虞舜。九路棋枰變化不多,后世人逐漸擴展成十九路,三百六十一點,以增加其趣味性。當然,擴大棋枰也不是任意為之,中心一點天元,仍然對應北極,其余三百六十點,仍然對應一年三百六十天。但是棋枰擴大以后,后人便不明白唐堯發(fā)明圍棋的用意乃是演示伏羲六十四卦,后人更不明白伏羲始畫六十四卦之意乃是演示天道天命,于是將伏羲六十四卦降格為卜筮人運的工具。后人尊陽卑陰,認為先行者為卑,后行者為尊,于是將行棋的順序,改為黑子先下,白子后下。這就將陽氣先行,陰氣后應,改為了陰氣先行,陽氣后應,違背了陽陰運行的基本原理?!?/p>

莊周聽得很入神,疑惑道:“這樣說來,學棋就是在學道嗎?”

南郭子綦點頭道:“正是如此,棋道隱喻著太陽一年四季循環(huán)往復的天道,對應春分的泰卦,坤陽居上,乾陰處下,用柔,主生;對應秋分的否卦,乾陽居上,坤陰處下,用剛,主死。下棋者行泰用柔,其氣必寬,氣寬則生。下棋者行否用剛,其氣必緊,氣緊則死?!?/p>

莊周拍手叫好:“那我以后天天下棋,就能領悟天道了?”

莊全搖了搖頭,也不知道莊周說的是戲言,還是真話。

南郭子綦說:“如果你天天下棋,必定荒嬉無度。棋戲為技,從屬于道;以道御技,技無不精;以技廢道,技入魔道。學技也只是學道的輔助,如果技不精,道也將空疏。道為首,技為足,無首就不知道方向,無技就不能近道。有技無道,又會走錯方向,甚至背道而馳。有道無技,雖然方向對了,卻難以近道。”說完,便將一棋子置于天元。

這是莊周初次聞“道”,雖然沒有很明白,卻讓他生出了向往。

莊周還記得轉師南郭子綦的第一天,南郭子綦說過:“入我之門,學習老聃之道,必須喪忘儒門六經,你可以做到嗎?”

“棄儒學道?”莊周想了想說,“學習老聃之道,又應該讀何書呢?”

南郭子綦說:“《歸藏》《老子》《文子》?!?/p>

從此,莊周棄儒學道,研讀道家經典,參透天道。

有一天,莊周正研讀《歸藏》,曹夏突然領著曹商來到南郭子綦家中,想要讓曹商也拜南郭子綦為師。

曹夏說:“章老先生突然病逝,曹商不知師從何處,聽聞莊周在此學習,便將曹商送了過來,還望南郭先生能夠教導教導……”

南郭子綦笑道:“我看著莊周和曹商長大的,兩人同玩同學,相互切磋也不是什么壞事?!?/p>

曹商走到莊周面前,恭敬道:“以后我們又是同學了,請多多關照?!?/p>

莊周客氣道:“相互學習?!?/p>

曹商二十歲,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十分有禮。莊周轉師裘先生后,和曹商的交集少了,現在莊周十九歲,二人見面以禮相待,少了兒時的欺凌與膽怯。

曹、莊二人求學于南郭子綦,一起研習道家經典。

南郭子綦的弟子顏成子游前來拜訪,督導莊周和曹商學道。

曹商問子游:“師兄從師多年,可否告訴我們,夫子之道的要義?”

子游說:“夫子之道,難以言說。我從師以后,一年由文返野,二年順從內德,三年與道相通,四年與物齊同,五年眾人來親,六年鬼神來舍,七年天然有成,八年不知死生,九年達道大妙……”

莊周問:“為什么一年由文返野?”

子游回答:“無論儒家,還是墨家,都不趨文。墨家反儒,其文略少。老聃之道,則是由文返野?!?/p>

曹商問:“為什么二年順從內德?”

子游回答:“德為道施,因循內德,就是順應天道?!?/p>

莊周接著問:“為什么三年與道相通?”

“因為德為道之一端,循德進道,就能與道相通。”子游講解道,“四年與物齊同,是指萬物均為天道所生,表象不齊,本質齊同;五年眾人來親,是指沒有領悟萬物本質齊同,必定堅執(zhí)自我,于是眾人不親,而悟到萬物本質齊同的道理,則喪忘我執(zhí),于是眾人來親;六年鬼神來舍,是指天地萬物皆為一氣所化,表象同者為同類,表象異者為異類,領悟同類的本質相同,必將眾人來親,領悟異類的本質亦同,必將鬼神來舍;七年天然有成,是指順應天道,因循內德,性能天然有成;八年不知死生,萬物始終,人之生死,均為萬物表象,氣之聚散,終而復始,死而復生,才是萬物本質;九年達道大妙,天道無始無終,永恒循環(huán),有此徹悟,至樂大妙!”

莊周感覺十分受教,猶如醍醐灌頂。

曹商聽完后卻覺得莫名其妙。

老聃的精神傳承者

莊周和曹商一起研讀《老子》,心里又有了疑問,于是跑去問南郭子綦。

“經過南郭伯伯的講解后,意旨恍惚的老子不再那么難以理解了,不過弟子仍然有疑惑:老聃生于春秋末年,殷商滅亡已經有五百多年了,老聃是怎樣從《歸藏》中領悟泰道的?”

南郭子綦說:“雖然殷商滅亡已經很久了,《歸藏》泰道卻沒有失傳,一是周朝太史仍然執(zhí)掌著《連山》《歸藏》《周易》三易;二是宋國仍然傳承《歸藏》,我和孔都是在宋國得見的;三是宋國以外的殷商遺民,傳承伏羲的泰道,比如老聃之師常樅。”

莊周好奇地問:“常樅是何許人呢?”

南郭子綦讓莊周和曹商并排而坐,自己喝了一口茶,慢慢說起了常樅的故事。

常樅也是宋國人,原名商容,同為殷商遺民,在齊桓公時代出仕。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稱霸,派遣年輕的商容出使宋國,希望能夠建立齊國和宋國的友好關系。

齊桓公和管仲去世后,商容改名為常樅,在宋國隱居,研究道術,直到晚年。

陳國人老聃那時還很年輕,他聽說常樅傳承古之道術,便離開了陳國,去宋國拜常樅為師。學習多年,終獲真道。在常樅臨死前,老聃問:“夫子,還有什么教誨嗎?”

常樅張開嘴巴說:“你幫我看看,我的牙齒還在嗎?”

老聃看了看說:“不在了?!?/p>

常樅又問:“我的舌頭呢?還在嗎?”

老聃說:“舌頭還在?!?/p>

常樅問:“你知道這是什么緣故嗎?”

老聃說:“舌頭長存,是因為柔;牙齒早亡,是因為剛?!?/p>

常樅點頭說:“天地之道,已盡于此?!?/p>

聽了常樅的故事,莊周才恍然大悟道:“舌頭因柔而長存,牙齒因剛而早亡,這不就是天柔地剛、君柔臣剛的《歸藏》泰道嗎?《老子》主張柔弱勝剛強,原來得之于常樅舌教??!”

南郭子綦笑著說:“對!”

曹商說:“為什么我覺得常樅舌教有點說不通呢?常樅是老病而死,牙齒早就掉光了,所以才會傳其舌教。老聃著書時牙齒也已經掉光,所以才會說柔弱勝剛強。盜墓者挖開墓主尸骨,常常是沒有舌頭,只剩下牙齒,因為墓主死的時候,只要還沒老到牙齒掉光,死后就會舌頭爛掉,牙齒長存,這不是剛強勝柔弱嗎?”

南郭子綦笑了,解釋說:“《老子》里有一句話,可以回答你的疑問:‘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绻裱崛鮿賱倧姷奶┑溃湍軌虮M其天年,活到牙齒掉光;如果奉行剛強勝柔弱的否術,就會中道夭亡,死后留著牙齒?!?/p>

曹商說:“舌頭不能咬人,只能被咬。牙齒不會被咬,可以咬人。我不想咬人,但是也不想被咬。”

南郭子綦說:“中道早夭而死,牙齒還能夠咬人嗎?”

曹商說:“無論泰、否都是伏羲六十四卦之一,怎么能夠證明伏羲是褒揚泰道,而貶斥否術,而不是相反呢?”

南郭子綦回答:“伏羲褒揚泰道,貶斥否術,其證不僅僅見于《歸藏》卦象、卦序、卦義,還有諸多旁證,比如伏羲將天帝命名為泰一,將東岳命名為泰山,后人還將伏羲奉為泰道始祖,被稱為泰皇?!?/p>

曹商問:“五方都以中為尊,伏羲不將中岳命名為泰山,卻將東岳命名為泰山,是不是說明伏羲不尊重泰道呢?”

南郭子綦解釋道:“伏羲時的先民都很崇拜太陽,尊天貴東,因為東方是日出之方,東岳更是日出之山。太陽為循環(huán)運行之星,正是天地萬物循環(huán)運行之道,謂之天行之道,簡稱天道。太陽每天都東升西降,晝夜循環(huán)無盡,四季循環(huán)無盡。所以伏羲才將天帝命名為泰一,將東岳命名為泰山。伏羲至今已經有數萬年,華夏之君才以人道遮蔽天道,不再尊天貴東,變成了尊君貴中。五方以東為尊,才是《歸藏》泰道。”

曹商又問:“《歸藏》《周易》無不承自伏羲六十四卦,為何《歸藏》泰道才是伏羲真道,《周易》否術不是伏羲真道?”

南郭子綦說:“天道循環(huán)運行,有泰必然有否,小年、中年、大年都是如此。一年四季的泰否循環(huán),是小年的泰否循環(huán),春夏行泰,秋冬行否。百年人生的泰否循環(huán),是中年的泰否循環(huán),少壯行泰,老病行否。千年朝代的泰否循環(huán),是大年的泰否循環(huán),初盛時行泰,衰亡時行否。如果只靠人力,無法影響四季的泰否循環(huán),既不能使之行泰延長,也不能使之行否縮短??墒侨肆s能影響人生的泰否循環(huán),使人遵循泰道而長壽,或奉行否術而夭折。遵循泰道必定能夠盡享天年,朝代興盛,國泰民安,而奉行否術必將短命夭折,亡國滅家。世人目光短淺,大多都奉行剛強勝柔弱的否術,而不愿意接受柔弱勝剛強的泰道!”

曹商聽完南郭子綦的講述,臉紅耳赤。周莊在一旁默默聽著,心中充滿了敬意。

匠石告訴南郭子綦,他和老師路過齊國時,經過了一個叫曲轅的地方。那里有一棵巨大的櫟樹,其樹蔭可達幾千牛寬,樹干大到幾百人也合抱不住,枝干也可以造出幾十條大船。

每個路過這棵大櫟樹的人都會停下來圍觀,贊嘆不已。匠石也停下來圍觀,匠石的老師卻不以為然地路過,并沒有多看一眼。匠石好奇地問:“自從我跟先生學習手藝以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大的樹木,先生為何視而不見呢?”

老師聽后說:“你不知道,那其實是一棵毫無用處的散木,用來做器具不結實,用來做棺材會很快腐爛,用來做門窗又會流出樹脂,用來當柱子還很容易被蟲蛀。所以那是一棵毫無用處的大樹,別人都不砍它,所以它才能長得那么大。”

匠石不再說什么,只是覺得老師說得正確。

之后匠石再次路過那棵大櫟樹,由于疲乏便在樹蔭下睡了一覺。

大櫟樹托夢給他說:“你們說我是無用之樹,我可不愿意承認。你們所謂有用之樹,要么被采其果實,要么被扭拉折斷,都是因為有用而遭受痛苦。有好幾次我險遭砍伐,都因為無用而幸免于難。人們認為我是無用的,所以免受砍伐,這就是無用之用,為我之大用?!?/p>

匠石一直不知此夢寓意,問老師,老師不言,非要他請教南郭子綦。

南郭子綦說:“夢皆由心生,櫟樹托夢,其實是你的自悟。你已經明白,可以將文木雕琢成器,而不能將人類雕琢成器?!独献印酚性唬骸畼闵t為器,文木一旦成器,必失其樸。’”

匠石說:“我也讀過《老子》,知道‘樸散則為器’的道理,也明白老聃反對成器,只是我想不通,老聃既然反對成器,為什么又要主張‘大器晚成’?難道過早成器不好,晚些成器才好嗎?難道成為小器不好,成為大器就好?”

南郭子綦說:“看來你和很多人一樣,讀的都是《老子》偽本,《老子》原文是‘大器免成’,被人改成了‘大器晚成’,改過之后,其義大變。老聃主張‘免成器’,并不是主張‘晚成器’,更不是主張‘成大器’?!?/p>

匠石大驚道:“為什么有人要改《老子》原文呢?”

南郭子綦答:“因為有的人愿意成器,更愿意成大器,以便受到諸侯重用,所以改‘免’為‘晚’?!独献印访鞔_反對成器,怎么可能主張‘大器晚成’呢?”

匠石問:“弟子魯鈍,不知道《老子》哪一句話明確反對成器呢?”

南郭子綦想了一下說:“‘使有什佰之人器而不用!’《老子》教誨君主,即使有人在十人、百人之中堪稱賢才,也不可重用;至于千人、萬人之中堪稱賢才,當然更不可重用,所以《老子》有言:‘不尚賢,使民不爭?!鬃又阶跃邮ベt,渴望受到君主重用,于是刪掉‘人’字,改成‘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老子》真義不‘不用成器之人’,變成偽義‘不用成器之物’?!?/p>

匠石佩服道:“先生知道得真多!弟子只知道《老子》難懂,原來都被妄改過了?!?/p>

南郭子綦說:“《老子》三次言器,命義無不貫通,‘樸散則為器’,告訴我們守樸的重要性,成器即為降格;‘大器免成’,告誡我們要做散木,不要做文木,否則必成小器;‘使有什佰之人器而不用’,告訴王侯不可重用那些自詡勝過十人百人千人萬人的成器之人。《老子》僅僅反對人們成為被君主使用之器,從未反對人們使用增進福利之器。”

匠石說:“很感激先生的指教,不僅讓我明白了櫟樹托夢的寓意,也讓我明白了散木之大用,更明白了《老子》之真義!”

南郭子綦笑了笑:“與我無關,實為你之自悟!”

莊周聽完匠石和南郭子綦的對話感到十分受教,也對《老子》之道有了更深的認識。曹商聽完后卻不以為然,仍舊抱著要“成大器”的想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