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在位61年(1661—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執(zhí)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tǒng)一臺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1697年),并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qū)的侵略,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中國東北邊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與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從社會經(jīng)濟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止圈地令,實施更名田;整修黃河、淮河、運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決定“永不加賦”,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并最終演變成“攤丁入畝”制度,并大蠲賦稅。這些最終促進了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糧食產(chǎn)量的提高與經(jīng)濟作物的廣泛種植,奠定了所謂“康乾盛世”的基礎。
1.除權臣,延續(xù)家族權力
功高蓋主的事情在歷代統(tǒng)治者的周圍時有發(fā)生,然而,天不能有二日,一山不能有二虎,否則正常的統(tǒng)治秩序就會被破壞。作為權力的所有者及其支持者是絕對不會容忍的,而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方退出權力的舞臺。
順治帝在臨終指定皇太子時,還親自從直屬皇帝的上三旗中選任四名親信大臣,令其輔助幼帝,佐理政務。遺詔宣稱:“特命內(nèi)大臣索尼(正黃)、蘇克薩哈(正白)、遏必?。ㄨ傸S)、鰲拜(鑲黃)為輔臣。伊等皆勛舊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藎,保翊沖主,佐理政務,布告中外,咸使聞知?!表樦蔚鄣倪@一決策,是和其母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經(jīng)過斟酌、選擇,并在母后親自主持下實現(xiàn)的。它標志著康熙初年四大臣輔政體制的形成。從此時至康熙八年(1696年)五月,捉拿鰲拜,廢除輔臣,凡八年零五個月,史稱“輔政時期”。
那么,四位輔政大臣怎么會有此獨特的待遇呢?
索尼,姓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其父親和叔叔在努爾哈赤時,都是非常被信任的文人?;侍珮O執(zhí)政時,索尼因久在戎行,出生入死,屢立戰(zhàn)功,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戰(zhàn)將。皇太極死后,兩黃旗大臣堅決主張立順治帝接位,索尼與其他五人盟誓于盛京三官廟,堅決輔佐幼主。入關后,畏于多爾袞的權威,盟誓之人多依附多爾袞,索尼卻堅決自矢,不肯投靠,被罷官抄家,遣放回盛京,那時他已48歲。三年后,順治帝親政,索尼被召回京,晉封一等伯爵,為內(nèi)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nèi)務府。到出任輔政時,他已60歲,成為歷事四朝的老臣。
資望不如索尼的蘇克薩哈,姓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他的父親曾以歸順之功得以娶努爾哈赤的女兒為妻,因此,事實上他與順治帝為姑表兄弟。盡管他所立戰(zhàn)功較少,但因為他以多爾袞所領正白旗屬下的身份,在多爾袞死后率先揭發(fā)多爾袞陰謀篡逆,反戈一擊,大受順治帝和皇太后的賞識。此后又在湖南、湖北大敗抗清義軍,被提升為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因此,成為正白旗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籍隸滿洲鑲黃旗的遏必隆,姓鈕祜祿氏,是清朝開國功臣——“五大臣”之首的額亦都的第十六子。在明清爭奪遼西及洗劫中原的軍事行動中多次立功。因反對多爾袞專權,被剝奪官爵牛錄,抄沒一半家產(chǎn)。順治帝親政,他不甘沉淪上書論冤被起用,后封一等公,升任議政大臣,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
鰲拜與遏必隆同旗,姓瓜爾佳氏,為清初開國功臣費英東的侄子。在清朝初年,鰲拜堪稱一員不可多得的戰(zhàn)將,幾乎所有重大戰(zhàn)事都曾領兵參與,以身先士卒、驍勇善戰(zhàn)立大功無數(shù),有“勇士”(滿語稱:“巴圖魯”)之稱?;侍珮O死后,誓死主張立其子為君,因而積怨于多爾袞,被三次論死,只因功高而幸免于難。多爾袞死后,其被命為議政大臣,進世襲二等公,又升任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
由此可知,這四個異姓大臣被委以重任,主要是因為這四人不僅都是皇帝親領的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中家世顯赫、屢建勛勞的功臣,在本旗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因為他們在支持皇統(tǒng)繼承,反對多爾袞專權擅政的重大政治事變中,旗幟鮮明、態(tài)度堅決,甚至因此受到迫害。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三人任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掌握著全部宮廷侍衛(wèi)的指揮權,一個為內(nèi)務府大臣,總領全部宮廷事務。這種安排確實是煞費苦心,但又萬般無奈。這是太皇太后又一次面臨幼君登位,基于半生風風雨雨的經(jīng)驗和智慧的安排。她已保住了兒子的江山,現(xiàn)在她又要為使孫子安然于位,含悲忍淚,借用兒子的亡靈有序地導演出一幕幕群臣宣誓效忠的場面。
四大臣唯恐變革舊制引起諸王口服心不服,所以在將遺詔奏知太后當眾宣示之后,便立即對下五旗諸王貝勒等明確提出這一問題。索尼等跪告說:“今主上遺詔,命我四人輔佐沖主,從來國家政務惟宗室協(xié)理,索尼等皆異姓臣子,何能綜理?今宜與諸王貝勒共任之?!逼鋵嵵T王貝勒對此種安排也難免心懷不滿,但以往皇位傳承之際爭殺流血的恐怖早已令人不寒而栗,一言不慎,便可以違背先帝遺詔之罪而立招殺身之禍。更何況當此大局已定之時,宗室之間也各有盤算,誰肯妄動,便要當亂臣賊子之名,因此都很客氣地表示:“大行皇帝深知汝四人之心,故委以國家重務。詔旨甚明,誰敢干預?!北M管如此,四人仍心懷顧忌,再奏請?zhí)侍?,回答仍是肯定的。到這個時候,已沒必要虛情假意,四人壓抑著激動興奮的心情接受了輔政之職,當即在順治靈前宣誓就職。
輔政伊始,鰲拜等人便打著遵守“先帝遺命”的旗號,實行了如下正確的措施:
1.積極整頓吏治
針對迅速腐敗下去的吏治,鰲拜等輔政大臣進行了積極的整頓和改革,以提高行政效率和官員的辦事能力,清除官場惡習。
根據(jù)《清圣祖實錄》記載,輔政僅僅半個月之后,鰲拜等輔政大臣就以康熙皇帝的名義詔諭各官:“朕以沖齡踐阼,初理萬機,所賴爾大小臣工,同心協(xié)力,矢效贊襄?!贝稳?,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阿思哈就提出對巡按的十項要求,對能夠“恪遵上諭,潔己愛民,獎廉去貧,興利除害……又能大破情面,糾察地方惡宦劣衿者”分別升遷;能“謹慎奉法,察吏安民者”仍留原任;“行事碌碌,無實政及民者”降調(diào)外用;而“徇情貪賄者”要革職治罪。奏上之后,御批:“這所議各款,務須恪遵力行,不得視為虛文,著通行嚴飭?!?/p>
鰲拜還曾經(jīng)于1665年春命令有關各部門嚴查督撫在地方的劣政,1666年初又下令對公然受賄的地方督撫大員“從重治罪”。鰲拜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僅1667年一年之內(nèi),就將貪酷、不謹、罷軟、年老、有疾、才力不及、浮躁等官共563人革職,還裁撤了各省大小衙門官吏3849名。
此外,根據(jù)《清圣祖實錄》記載,為了提高行政效率,1660年春,鰲拜還要求所有官員“進奉本章,關系政務,應切實陳奏……事情正理,明白敷陳,不得用泛泛文詞”,還在明朝規(guī)定所有本章不得超過一千字的基礎上,再度減少到所有本章不得超過三百字。與此同時,還規(guī)定了完結事務的時限。
2.努力發(fā)展經(jīng)濟
鰲拜輔政時期,在經(jīng)濟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發(fā)展經(jīng)濟。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措施有如下兩個方面:
一是獎勵墾荒。獎勵墾荒這項措施實際上是中國古代比較有作為的封建王朝建立初期通用的措施,鰲拜輔政時期也不例外。但是在具體措施上,除了實施一些以前歷代王朝都能夠實行的諸如開荒歸己、開荒者減免賦稅、以墾荒的數(shù)量作為對地方官員獎懲的標準、災荒年間減免賦稅、開倉賑濟等措施之外,鰲拜輔政時期還有很多創(chuàng)新,這在當時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這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在政府財政十分拮據(jù)的情況下,鰲拜還命令發(fā)給各地窮苦百姓及投誠官兵耕牛、種子和銀兩,為他們創(chuàng)造墾種田地的有利條件。這在以前是少有的。又如根據(jù)《明清史料》丙編第十本記載,清朝初年,由于連年戰(zhàn)亂,導致四川地區(qū)人煙稀少、經(jīng)濟衰敗。在這種情況下,鰲拜提出“無論本省、外省文武官員,有能招民三十家入川、安插成都各州縣者,量與紀錄一次;有能招民六十家者,量與紀錄二次;或至百家者,不論俸滿,即準升轉”。這對恢復發(fā)展四川的經(jīng)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是實行“更名田”。鰲拜輔政時期,在經(jīng)濟上的一個最為后代歷史學家肯定的德政,就是實行“更名田”。這項措施,也是他在擔任輔政大臣的過程中最后的輝煌(因為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后僅僅兩個月,他就被康熙皇帝拿下了)。
1669年春,鰲拜下令“命查故明廢藩田房……給予原種之人,令其耕種,照常征糧”,并“將無人承種余田,招民開墾”,這就正式承認了農(nóng)民在明末起義中獲得的部分成果。
3.減少軍事行動
鰲拜雖然是追隨皇太極馬上得天下、號稱“萬人敵”被賜號為“巴圖魯”的重要軍事將領,但是他在輔政時期,大清王朝在軍事方面的政策和行動卻是很有節(jié)制的。
導致鰲拜減少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原人民的強烈抵抗,另外一方面則是由于財政方面的困難。鰲拜知道,軍事開支實際上是個無底洞。若一味進攻,大清王朝很有可能步前明后塵,迅速衰落下去。因此,他們在消滅了南明永歷政權之后,就迅速宣布:“從此大兵得以休息,糧餉不致靡費。宣詔中外,咸使聞知?!睆亩淹耆y(tǒng)一中國的任務交給了后來的康熙皇帝。
這個時期大清王朝的政策和行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也為1683年最終統(tǒng)一臺灣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應該說,鰲拜在任輔政大臣的時候,還是為大清帝國作出了很大貢獻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鰲拜和康熙之間的矛盾開始變得尖銳起來。隨著康熙年齡的增長,那些由輔政大臣行使的權力勢必要交還給他,然而,權力這個東西得來不易,一般人很難抗拒它的誘惑,鰲拜就是這樣一個禁不住誘惑的人,他遲遲不愿將手中的權力還給康熙。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康熙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大典。當時位列輔政大臣之首的索尼于該年六月二十三日病故,鰲拜則以輔臣之首自居。在長達七年的輔政期間,鰲拜利用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懦弱之隙,網(wǎng)羅黨羽,安插親信,大權在握,誅殺異己??滴跤H政后,鰲拜依舊結黨營私,戶部滿尚書出缺,康熙已任命瑪希納出任,鰲拜卻任命黨羽瑪爾賽,強行增設一名滿尚書。
同年七月十九日鰲拜不顧康熙帝反對,將反對換圈的輔政大臣蘇克薩哈處死。
蘇克薩哈之母系努爾哈赤第六女,隸滿洲正白旗。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因告發(fā)攝政王多爾袞殯服違制而受到順治帝的器重,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遺命輔政。蘇克薩哈與兩黃旗大臣索尼、遏必隆、鰲拜同列輔政之列。因兩黃旗與兩白旗在繼立問題上所存在的積怨,蘇克薩哈在換圈以及處置反對換圈的滿漢三大臣等問題上均與鰲拜意見相左。為了遏制鰲拜專權,蘇克薩哈一再“自行啟奏”吁請皇帝親政,并明確表示:“夕歸政于皇上,朝即具疏往陵寢居住(為順治帝守陵)”,絕無戀棧之意。在康熙親政后第六天(七月十七日),蘇克薩哈疏請“往守先帝陵寢”。鰲拜遂假傳圣旨,“著議政王大臣會議具奏”。
七月十五日,鰲拜黨羽、大學士班布爾善羅織蘇克薩哈二十四大罪狀,諸如“背負遺詔”“欺藐皇上”“背負先帝”等,交議政王大臣會議。七月十七日在鰲拜的干預下,議政王大臣作出對蘇克薩哈及其子查克旦凌遲處死,對蘇克薩哈子達器、德器,孫侉克札、侄海蘭等斬立決、籍沒家產(chǎn)的議處??滴酢爸棸莸仍固K克薩哈數(shù)與爭是非,積以成仇”,“堅持不允所請”。鰲拜竟“攘臂捋袖”,咆哮御前,君臣爭辯一天,其結果只是將蘇克薩哈從凌遲處死改為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