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菜鳥的單車 作者:尹健


自序

人這一輩子總會有異想天開的時候。當然,大部分的遐想也只是想想而已,否則自己也會覺得瘋了。但真有實現(xiàn)的機會,那干嗎不去試試呢?

最近兩年,我是在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痛苦中度過的。在幾乎消耗完年輕時積攢的身體本錢后,便開始被動或主動地穿梭于醫(yī)療之地甚至不得已時還要住在那里,使自己能在被迫選擇的幫助下繼續(xù)存在下去。

但生命質(zhì)量是被打折扣的。按醫(yī)生的說法,我的心臟已經(jīng)在重壓和酒精的雙重作用下接近“完了”。心肌癥和50%多的血管堵塞使我的收縮壓達到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卻達到120毫米汞柱,壓差只有20個,發(fā)病時更掉到只有10個,胸悶憋氣是常態(tài)。那段時間,別說加班工作,就是正常坐在辦公室里也會突然間出現(xiàn)呼吸困難的狀況。同事經(jīng)常問我的一句話是:“你的嘴唇怎么又紫了?”晚上睡覺前,我經(jīng)常會悲觀地想,自己還能看到明天的太陽嗎?如何拯救自己這顆未老先衰的“心”已成為我的當務之急。

按醫(yī)生的建議,在血管堵塞發(fā)展到裝支架的水平前要保持藥物治療的穩(wěn)定和適量的健身。而從小在身為護士的母親身邊長大的我對病床和藥片的感情,似乎也像對母親的管教一樣總是充滿叛逆。已經(jīng)吃了6年降壓藥的我不想再給身邊的藥瓶子增加伙伴了。

那只有健身自救一條路了。

記得幾年前的某晚和老婆在小區(qū)運動場進行飯后遛彎,那時的我身高雖只有172厘米,體重卻達到了185斤。在談到減肥話題時,我突發(fā)奇想地向老婆建議,等孩子上了大學,我們就騎自行車沿中國海岸線的起點到終點,不僅能減肥,還能順帶領(lǐng)略祖國的大好河山。當時老婆是怎樣回答的我已經(jīng)記不太清,但這個“奇想”卻是被我當作人生目標而深植于腦海了。

上網(wǎng)查找騎行對心臟的影響查到:雖然世界上有半數(shù)的人死于心臟病,但自行車是克服心臟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騎單車不只能借腿部的運動壓縮血液流動,把血液從末梢血管輸送回心臟,同時強化了微血管組織,這叫“附帶循環(huán)”。

騎療方式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量身打造,天意!

當然也可以在家鄉(xiāng)做這個騎療,但北方持續(xù)的霧霾即使躺著不動也是那樣塞心堵肺。于是,舊念在重新啟動后便開始向發(fā)射軌道靠攏了。

省略決心和準備不表,最終,身為病號和騎行菜鳥的我用80天時間完成了這次萬里騎行。稱自己為騎行菜鳥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此前只有十多公里長途經(jīng)驗。當然,過程并不完美。雖然騎行“萬里”的數(shù)據(jù)是真實的,但因行程改變、身體狀況和天氣原因,我在有些路段選擇了以乘車替代騎行的方式,注水稀釋了騎行意義的濃度。但于我來說,堅持的意義應該是高于其他理由的。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說法,40歲后便已是進入不惑之期,至少也要告別青年的定義了。今年過完春節(jié),我便滿了46周歲。想想人生一場,就這樣在悄然間遠離了青春,而青春的記憶,只是些平淡無奇的日子。能有個象征性的儀式紀念一下,雖然來得晚些,但多少也能彌補點遺憾吧!

謹以此為序。

2015年6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