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混過關(guān)卡的云游僧人,竟成了縣令家中的不速之客。渦河之濱的“曲水流觴”,被一隊金兵全攪了局。
1
1149年(宋紹興十七年、金皇統(tǒng)九年)三月初二,是一年一度的寒食節(jié)。亳州的譙縣城準(zhǔn)時開了城門,城里的人提著裝有果品食物的籃子和香燭燒紙,成群結(jié)隊地涌向城外,到各家各戶的祖墳山去祭祖掃墓。
離北門三里之遙的驛道上,有一座用圓木筑起的關(guān)卡,幾名身佩彎刀的金兵,站在關(guān)卡中間,逐個檢查進(jìn)城的行人。在這些行人之中,既有運(yùn)送柴草的牛車,也有挑著擔(dān)子進(jìn)城賣菜的菜農(nóng),還有探親訪友的男女,以及行色匆匆的客商小販。其中還夾雜著衣衫襤褸、挎著破筐子討飯的乞丐。金兵的檢查十分仔細(xì),不但要審問,還要檢查所攜帶的物件。旁邊城墻上貼著通緝告示,告示上不但有逃犯者的姓名、年齡,還有畫像。每個過關(guān)卡的人都要與那告示上的畫像進(jìn)行對照,認(rèn)定不是所通緝?nèi)酥?,才能放行。若金兵對行人有所懷疑,便會被先行關(guān)押,而后送往旁邊的大營進(jìn)行審訊。由于通過關(guān)卡的人太多,檢查的速度太慢,關(guān)卡前面便聚集了一大群人。
這時,從驛道遠(yuǎn)處匆匆走來一位僧人,也許是多日沒有剃頭了,頭上的頭發(fā)楂已有兩寸多長。嘴上的胡須好像是一團(tuán)干巴巴的野草,臉上盡是浮塵和灰垢,讓人無法看出他的年齡。他身上穿著一件已分不清是什么顏色的破舊袈裟,腳上的一雙圓口麻鞋已裂開了鞋幫,鞋頭露出了腳趾。他左手端著一個黑陶飯缽,右手拄著半截打狗棒,打狗棒上有密密麻麻的牙痕,那是化緣時被看家狗咬過留下的牙印。他后背上背著一個小小的行李卷,當(dāng)他走近關(guān)卡時,連忙放慢了腳步,因為前面關(guān)卡那里發(fā)生了騷動。
原來,一個金兵檢查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后生后,并沒發(fā)現(xiàn)可疑之處,但仍不許他通過關(guān)卡。那個后生不服,要強(qiáng)行過關(guān)卡,卻被幾個金兵攔住,硬是將他五花大綁起來,押進(jìn)了旁邊的大營。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廷舉力田,舍我其誰也?
——《卜算子·千古李將軍》
當(dāng)輪到僧人過關(guān)卡時,他將手中的打狗棒和黑陶缽扔在地上,自己解開了破袈裟的扣子,等待金兵搜身。
一個金兵打量了他一眼,問道:“叫什么名字?”
僧人:“貧僧叫王家貴?!?/p>
金兵又問:“從哪里來的?”
僧人:“從青州的大悲寺。”
金兵:“要去哪里?”
僧人:“貧僧外出云游化緣,游到哪里算哪里。”
金兵搜完身后,指著他的行李卷說:“解下來,打開!”
僧人很坦然,取下背后的行李卷,解開捆行李卷的麻繩,打開以后金兵才看清,原來那是一張青灰色的狼皮!也許是春季返潮的緣故,狼皮散發(fā)出一股難聞的腥臭味。僧人看到金兵們都捂著鼻子,笑著說道:“這是貧僧睡覺的皮褥子?!?/p>
金兵對照了通緝告示上的畫像后,便讓他通過了關(guān)卡。
他卷起狼皮褥子,撿起地上的黑陶飯缽和半截打狗棒子,不慌不忙地朝譙縣東門走去。
一陣“嘚嘚”的馬蹄聲由遠(yuǎn)及近傳來,轉(zhuǎn)眼工夫四騎人馬已飛奔到了關(guān)卡,四名金兵滾鞍下馬,一個頭目問道:“有沒有個和尚來過?”
守卡的金兵答道:“是有個和尚來過,我等對他搜過身,還對照了告示上的畫像,就放他過關(guān)了?!?/p>
“他去了哪里?”
守關(guān)的金兵伸手朝譙縣北門指了指,說道:“他進(jìn)城化緣去了?!?/p>
頭目聽了,大聲對其他三人喊道:“快追!別讓他進(jìn)城!”說完,翻身上馬,雙腿一夾,便朝北門奔去。
云游的僧人剛剛走到城門口,忽聽見身后有喊叫聲,便疾步進(jìn)了城門,一閃身便擠進(jìn)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了……
2
在譙縣渦河岸畔,有個數(shù)百畝的柳湖,湖岸上盡是垂柳,旁邊的柳湖書院,是一座遠(yuǎn)近聞名的書館,這倒不是書院里辟有大堂、講堂、崇文閣、先賢殿、明倫堂和寬敞的學(xué)生齋舍,也不是藏書樓里收藏著數(shù)千卷歷代善本書籍,而是學(xué)院的主持劉瞻老先生。劉瞻是亳州人,字巖老,號櫻寧居士。他學(xué)識淵博,詩詞造詣不凡,尤其酷愛陶淵明的田園詩,已有《櫻寧居士集》和《中州集》刊行傳世,是亳州一帶名聲顯赫的大儒。此刻,他正站在講堂里,向?qū)W生們講述寒食節(jié)的來歷——
春秋時期,晉國的晉獻(xiàn)公已立長子申生為太子,但他十分寵愛妃子驪姬,想把驪姬生的兒子奚齊立為太子,便找了個借口殺了申生,申生的弟弟、公子重耳知道自己繼續(xù)留在晉國,必將遭到不測。為了保住性命,他帶著幾個隨員逃離了晉國,在各諸侯國之間顛沛流浪。
有一天,一行人在大山里走迷了路,重耳又累又餓,實(shí)在走不動了,便坐在地上,仰天說道:“我重耳死了事小,恐怕晉國的百姓們就沒有出頭之日了!”
追隨在他身邊的介子推聽了,認(rèn)為重耳雖身處困境,仍忘不了自己的百姓,知道他是位值得輔佐的人,便悄悄來到一個偏僻之處,忍受著劇痛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又在火上燒熟,讓重耳吃了。事后重耳知道了,十分感動,流著淚說,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他。
介子推說:“我不求公子的報答,但愿公子將來能做個清明的國君,我就心滿意足了。”說完,一行人又繼續(xù)上路了。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終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了晉國,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他封賞跟隨他一起流亡的功臣時,卻獨(dú)獨(dú)忘了介子推!經(jīng)人提醒后,他便連忙派人去請介子推,介子推不來。于是,他便親自去請,誰知介子推已背著他的老母親躲進(jìn)了綿山。晉文公便派人進(jìn)山搜尋,但一直不見蹤影。有臣子建議:從三面放火燒山,只留一面,可將介子推逼出來。
晉文公接納了這個建議,于是命人從三面放火燒山,山上頓時火焰熊熊,濃煙滾滾。連續(xù)三天,青山都燒成了焦土,卻不見介子推的身影。大火滅了之后,眾人搜山才發(fā)現(xiàn)介子推背著他的老母親,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他身上的衣服都燒光了,唯獨(dú)他的后背抵在柳樹的樹洞上,還殘留著一片衣襟,上面寫有: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qiáng)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fù)清明。
晉文公讀過之后,既悲且痛,于是下令禮葬介子推,并將綿山更名“介山”,封贈給了介子推,并規(guī)定:每年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禁煙火,以紀(jì)念這位“士甘焚死不公侯”的賢臣介子推。
他講完了,學(xué)生們還沉浸在介山的山火和濃煙之中,講堂里鴉雀無聲。也許是為了打破講堂里沉悶的空氣,他又換了個話題,說道:“按照古訓(xùn),寒食日也是祭祖掃墓之時?!彼贡持p手,一面微微搖著頭,一面一字一句地吟哦起來: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fēng)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吟哦完了,他轉(zhuǎn)頭望著自己的學(xué)生,問道:“你們誰知道這詩是何人所作?”
學(xué)堂里坐著三十八名個頭高矮不齊,年齡大小不一的學(xué)生,大的已有二十六歲了,最小的只有十歲,他就是譙縣縣令辛贊的孫兒辛棄疾。劉瞻剛剛說完,辛棄疾便站了起來,稚聲稚氣地說道:“先生,我知道,是唐人白居易所作?!?/p>
劉瞻又問:“此詩的詩名是什么?”
辛棄疾:“是《寒食野望吟》”。
劉瞻聽了,點(diǎn)了點(diǎn)頭,說道:“明天就是清明節(jié)了,為師再吟哦一首?!?/p>
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吟哦完了,他問道:“誰知道這是何人所作?”
自進(jìn)了柳河書院以后,辛棄疾不但勤奮好學(xué),而且才思聰慧,過目不忘,他已讀完了《大學(xué)》《論語》《孟子》和《中庸》,還能背誦數(shù)百首古風(fēng)和唐詩,也能背誦本朝王安石、蘇軾以及蘇門四學(xué)子的不少詩詞,但卻沒有讀過這首詩。他心想,自己答不上來,其他同學(xué)大約也……就在這時,只聽講堂后邊有人喊道:“先生,我知道,這是吳惟信所作。”
辛棄疾回頭一看,原來是黨懷英。
“詩名是什么?”劉瞻問道。
“是《蘇堤清明即事》?!?/p>
劉瞻聽了,笑著點(diǎn)點(diǎn)頭。
黨懷英是山西大荔人,兄長黨魁英是譙縣的縣丞,黨懷英比辛棄疾大了七歲,二人同住一個齋舍。他不但在書院里學(xué)業(yè)最優(yōu),而且頗善楷書,常受鄉(xiāng)人們所托書寫對聯(lián)。他和辛棄疾一樣,都是劉瞻最為得意的學(xué)生,在書院里,二人有“辛黨”之稱。
下學(xué)時,劉瞻大聲說道:“當(dāng)年的開封城里立有規(guī)矩:清明節(jié),太學(xué)放假一日,師生可出城踏青郊游。本師宣布:明天清明節(jié),本師與你們同去渦河之濱祓褉,我們也仿效晉人蘭亭的‘曲水流觴’,如何?”
學(xué)生們聽了,一齊歡呼起來。
3
寒食節(jié)之前,不是下著毛毛細(xì)雨,就是頭頂上老陰著天。人們不但覺得潮濕、陰冷,而且心里也有一種說不明白的糾結(jié)。誰知到了三月初三的這一天,也就是上巳日,忽然云開天晴,初升的太陽給人間送來了陽光和溫暖,也給人帶來了好心情。
雖然大宋的都城開封被金兵占領(lǐng)了,但譙縣城里人,還是仿效多年前的開封,在上巳日這一天,成群結(jié)隊地出了城,或去鄉(xiāng)間踏青、觀景;或在草地上蹴鞠、牽鉤;或在山坡上放風(fēng)箏、蕩秋千。渦河兩岸,游人如潮,笑語不絕。
今天,太陽剛剛從東山露出了頭,柳湖書院的學(xué)子們便離開了書院齋舍,在劉瞻的率領(lǐng)下,早早地來到了渦河岸邊。已有五十八歲的田園詩人劉瞻,顯得格外興奮。他年輕時曾在開封、洛陽和濟(jì)南等地參加過數(shù)次“曲水流觴”,當(dāng)年的情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自大宋都城易主之后,他來柳湖書院任教,這還是第一次參加“曲水流觴”。
選定了位置之后,他告訴學(xué)子們,在春秋時期,周朝有一種祓褉的風(fēng)俗。祓,就是祓除病氣;褉,就是潔凈身體。合在一起,就是洗濯身子、卻病災(zāi)、祈吉祥,此風(fēng)俗薪火不斷,已沿襲至今。
當(dāng)學(xué)子們在河水中祓褉時,劉瞻又講述了“曲水流觴”的來歷——
“曲水流觴”是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首創(chuàng)。
當(dāng)年,他與謝朓等四十一位文朋詩友,在紹興城外舉行祓褉儀式之后,便在蘭亭的一條小溪旁席地而坐。他命人將酒盛于觴中,又將觴放在溪水上,任觴在溪水中曲曲折折、碰碰磕磕地漂流。當(dāng)觴在誰的面前停留或打轉(zhuǎn)轉(zhuǎn),誰就要即興賦詩一首,若一時無詩,便要受罰,飲盡觴中之酒。那一次的“曲水流觴”,有十一人成詩二首,十五人成詩一首,有十六人因未賦詩,每人罰酒三觴。
活動結(jié)束后,王羲之將眾人之詩集中起來,用鼠須筆在蟬繭紙上作序,又乘興揮筆寫下了《蘭亭序》。此銘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扒饔x”也就成了千古佳話,后人競相模仿。
待學(xué)子們在河邊坐好之后,劉瞻擔(dān)心他們即興作詩有些難度,便大聲宣布:“大家可即興作詩,也可背誦前人詩詞?!闭f完,他命人將酒倒進(jìn)酒杯。放在渦河上游的水面上,一只酒杯便隨著水流一簸一顛地向下游漂去。坐在岸邊的學(xué)子們緊張地盯著漂浮不定的酒杯,生怕它停在自己面前。
酒杯在水中漂流了一會,忽聽大家一齊歡呼起來,再看時,原來酒杯漂到了劉瞻身邊,只見酒杯不停地打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了一會,又碰碰磕磕地到了辛棄疾的面前,酒杯便不動了。
學(xué)子們大聲喊著:“辛棄疾,賦詩!”
“辛棄疾,吟詩!”
辛棄疾有些羞澀,他不置可否地轉(zhuǎn)頭望著劉瞻。
劉瞻笑著說道:“你不是山東人嗎?你就吟誦一首山東老鄉(xiāng)李清照的詞吧!”
辛棄疾是濟(jì)南歷城人,李清照是歷城相鄰的章丘人,這是劉瞻在為辛棄疾解圍。
辛棄疾聽了,正中他的心意。因為他十分喜愛這位女詞人的詩詞。他不但收集了李清照的四十多首詩詞,又工工整整地抄錄下來,還能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于是,他站起來,背誦了李清照的《雙調(diào)憶王孫》:
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劉瞻聽了,一面擊掌,一面說道:“好!好!李易安的詞,如章丘的漱玉泉,字字珠璣,超凡脫俗?!?/p>
不一會,大家又歡呼起來,原來,酒杯已停在了劉瞻的面前!他見了,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本師最敬重陶淵明,也喜歡他的詩?!?/p>
說完,他面對渦河,高聲吟誦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有些學(xué)生害怕酒杯停在自己跟前,顯得有些緊張,也有些學(xué)生希望酒杯停在自己面前,黨懷英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為他心里早已有了準(zhǔn)備。他想吟誦唐人高適的那首《別韋參軍》。
果然如他所愿,酒杯真的停在了他的面前。他剛要站起來吟誦時,忽然一隊金兵氣勢洶洶地趕了過來。一名頭目模樣的金兵惡聲惡氣地問道:“你們在這里干什么?”
劉瞻不卑不亢地說道:“沒看見嗎?我等在這里‘曲水流觴’?!?/p>
那個金兵頭目第一次聽說“曲水流觴”,頓時來了興趣,問道:“什么是曲水流觴?曲水流觴是誰?”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劉瞻有些無可奈何,苦笑著說道:“你還是回去問問你們的上司吧!”
辛棄疾看到金兵頭目不肯罷休,還在不斷地糾纏,便憤憤地說道:“他們只知道殺人放火,搶田占地,是一群還沒開化的女貞人!”說完,呼地站起來,想過去質(zhì)問這些金兵:“憑什么擾亂我們的‘曲水流觴’?”
坐在辛棄疾旁邊的黨懷英一把按住了他,低聲說道:“千萬別惹事!他們也是奉命行事。”
金兵頭目又朝河邊的學(xué)子們打量了一會,看到的都是一些十幾、二十幾歲的學(xué)生,便問道:“你們可看到有一個和尚?”
劉瞻聽了,搖了搖頭。
學(xué)生們也搖了搖頭。
這時大家才明白過來,原來這些金兵是在追捕一個僧人。
“看到那個僧人要向我們報告,你們聽到了沒有?”金兵頭目瞪著眼睛朝師生們吼道。他回頭朝士兵們揮了揮手,金兵們便離開渦河,去別處搜捕去了。
柳湖書院的“曲水流觴”就這樣被金兵們攪亂了,師生們已經(jīng)沒有了興趣,還沒等到太陽偏西,便離開河邊,回到了柳湖書院。他們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4
辛棄疾的家在譙縣署衙后面的一座頗為寬敞的院子里。他剛剛到家,管家辛文秋笑著問道:“少爺,今天的‘曲水流觴’可玩得盡興?”
辛棄疾憤憤說道:“別提了!‘曲水流觴’被幾個金兵攪砸了,我要是長大了,非把他們趕出中原……”
沒等他說完,辛文秋連連向他搖手,又轉(zhuǎn)身向客廳指了指,壓低聲音悄悄說道:“金營的敦武校尉,正和老爺在里邊談事呢!”
“敦武校尉?他來干什么?”
見辛棄疾不解,辛文秋把他拉到一邊,說道:“聽說是追查一個和尚,和尚是一名刺探金國的探子。”
辛棄疾連忙問他:“抓到了沒有?”
辛文秋:“還沒有,這不,他正和老爺談?wù)撨@件事呢。他要老爺在譙縣城里張貼告示,捉拿這個和尚?!?/p>
辛棄疾聽了,朝客廳瞪了一眼,便回到了自己的書房。
掌燈時分,辛文秋來到辛棄疾的書房時,他見書案上有一張詩箋,輕輕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岳飛的那首《滿江紅》,辛棄疾正忘情地在那里吟誦,他太專注了,以致辛文秋站在他身后,他也毫無覺察。
“少爺,老爺讓我叫你去吃飯?!毙廖那镙p輕喊道。
辛棄疾回過神來,朝辛文秋看了一眼,忙收起那張詞稿,說道:“那個金兵校尉走了嗎?”
辛文秋點(diǎn)了點(diǎn)頭:“他已經(jīng)走了?!?/p>
辛棄疾跟著辛文秋進(jìn)了灶房隔壁的飯廳,見爺爺辛贊已坐在首位的椅子上。他向爺爺請過安后,坐了下來。
辛贊問他:“孫兒,你今天第一次參加‘曲水流觴’,有什么感想?”
辛棄疾:“先生正和我們‘曲水流觴’,不料來了幾個金兵,說是要追捕一個僧人,耽擱了我們‘曲水流觴’的時間,也敗了大家的興,先生只好領(lǐng)著我們回來了。”
辛贊聽了,并未問及那個和尚的事,說道:“快吃飯吧!吃了飯,你不是還要臨顏真卿的帖嗎?”
辛棄疾點(diǎn)了點(diǎn)頭。
就在這時,忽聽院子里“咕咚”響了一聲,好像是什么物件倒了。辛文秋連忙出去查看,一會兒慌慌張張地跑回來,說道:
“老爺,有人翻越院墻,摔傷了,倒在南墻旁邊。”
辛贊:“是個什么人?”
辛文秋:“好像是個僧人?!?/p>
辛贊聽后,不再問了,急忙去了院子里,果然見到有人半臥在墻根旁。由于天色已晚,一時看不清那人的模樣。于是,便和辛文秋把那人攙扶著進(jìn)了飯廳。移燈一看,傷者是僧人打扮,辛贊心中便明白了!他讓辛文秋取來跌打損傷的藥膏,又為僧人換上辛文秋的衣服。
辛棄疾連忙添了一碗飯,遞給僧人。僧人幾口就吃完了,像是餓極了,辛棄疾又遞上一碗水,僧人感激地看著辛棄疾說:“謝謝少爺!”
辛棄疾從地上拾起了僧人的行李卷和半截打狗棍,遞給僧人。
辛贊知道,這就是金兵追捕的那個僧人。
僧人“撲通”一聲跪在辛贊面前,說道:“貧僧王家貴,感謝大人的救命之恩,貧僧知道您是府衙官人,我不能連累您,告辭了?!?/p>
辛贊一把拉住了他:“現(xiàn)在外面正在追捕你,同為漢人,說感謝就見外了,你腳上有傷,走不了多遠(yuǎn),你在我這里住下來,調(diào)養(yǎng)幾日。我是縣令,他們還不敢隨便搜查我家?!?/p>
僧人聽了,看了看自己的腳傷,點(diǎn)了點(diǎn)頭。
辛贊又說:“師父是從哪里來的?不知金兵為何要追捕你?若無不便,還望相告?!?/p>
僧人聽了,低頭沉默了一會,再抬起頭來時,眼睛已經(jīng)紅了。他說他叫魯峰,因在金國想家盼歸,便化名王家貴。他原是大宋皇宮的御林軍,當(dāng)年親身經(jīng)歷了那場城破國亡、萬劫不復(fù)的“靖國之難”,他邊說,邊流下了眼淚。
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兵分兩路,直奔南下,目標(biāo)是大宋的汴京開封城。這時,開封城里,依然是燈紅酒綠,歌舞升平。
這天午后,宋徽宗趙佶睡醒了,忽然心血來潮,想去剛剛建起來的萬歲山散散心。蔡京笑著說道:“陛下,前不久從呂宋、天竺買來了一些孔雀、棗猴、袖犬、矮馬等珍禽奇獸,還有一只通身雪白的長尾野雞,生于南海,常在南極仙翁座前聽經(jīng),已得靈氣,此鳥叫‘南極侍者’,臣愿陪陛下前往觀賞?!?/p>
趙佶聽了,點(diǎn)頭稱好。當(dāng)他們剛剛登上萬歲山,一封十萬火急的軍報傳了進(jìn)來,金兵的兩路大軍已兵臨開封城下!
軍報像一聲響雷,震得大宋君臣們心驚肉跳,趙佶覺得自己的兩腿發(fā)軟,一下子癱在山徑上了!待大臣們給他灌了藥,扎了針之后,他才慢慢緩過氣來。他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命給事中吳敏起草禪位詔書,將皇位傳給長子趙桓,也就是后來的欽宗皇帝。
趙桓即位不久,太學(xué)生陳東登上了聞鼓樓,一邊擊鼓,一邊歷數(shù)蔡京、王甫、童貫、朱勔、梁師成、李彥六賊種種罪行,祈求欽宗誅斬六賊,以謝天下。
為了平息城中軍民心中的怒氣,欽宗決定將他們處決于都城以外,對王甫,先撤了他的一切衙職,抄其家產(chǎn),押送永州安置,再派人將他斬殺于貶所!
第二個被殺的,是朱勔。先將他罷官貶往循州,再派人將他就地斬殺!
童貫被貶往黃州,半路上被斬下首級,高懸于城門示眾!
梁師成被貶往彰化,半路上被勒死!
李彥被削官賜死,抄沒家產(chǎn)!
六賊之首的蔡京,被貶儋州,他帶著大量的錢財上路,沿途百姓卻不賣東西給他吃,終于餓死在途中。
趙佶退位后,城外的金兵并未撤退,要求大宋的太上皇趙佶前往金營談判。趙佶不敢出城,欽宗以太上皇受驚過度又痼疾纏身為由,自己代為出城談判。
十一月三十日,宋欽宗率領(lǐng)京城一行大臣一進(jìn)金營,就被關(guān)押在三間小屋子里,屋里只有土炕和兩張毛氈,屋外有金兵把守,晚上用鐵鏈鎖門。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欽宗被廢為庶人。
靖康二年二月七日,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營。金人逼迫徽宗、欽宗兩人脫去龍袍。
當(dāng)時同去的宋臣李若水抱住欽宗,不讓他脫去帝服,還對金人罵不絕口。金人惱羞成怒,用刀割斷了他的喉嚨,割下了他的舌頭,至死他都是怒目圓睜。
說到這里,魯峰已是泣不成聲。辛贊一面安慰他,一面讓辛秋生奉上熱茶。魯峰飲過茶后,情緒漸漸平靜下來了,繼續(xù)說著——
金兵進(jìn)城后,不但索要一千萬兩黃金,白銀兩千錠,帛一千萬匹,還日夜掠搶,任意殺人。除了搶光了宋庫中的財物,凡是太廟中的祭天禮器、天子法器、各種圖冊、典籍、大成樂器、演戲所用的服裝道具,全都掠去!同時,到處捕捉民間郎中、教坊樂工、廚師和工匠,以及年輕貌美的女子。掠不走的就肆意放火焚燒。
金兵撤離開封時,分為兩路,一路由宗望監(jiān)押,包括徽宗和鄭皇后、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嬪妃等,沿渭河北行;一路由宗翰監(jiān)押,包括欽宗、嬪妃、太子、宗室,孫傅、張叔夜、秦檜等大臣,沿鄭州北行。隨行的還有被擄去的宮人、內(nèi)侍、倡優(yōu)、工匠、廚師等,以及數(shù)不清的男女百姓,共計八千余輛車,數(shù)萬余人。
千里泣血、千里哭聲……
建炎二年(1128年),徽、欽二帝被押到金國上京,他們在乾元殿里拜見金太宗時,金太宗封宋徽宗為昏德公,封宋欽宗為昏德侯。不久,金人又將徽、欽二帝押解到金國的一個偏僻小鎮(zhèn)——五國城。在那里,兩位君王品嘗了生不如死的滋味。
因為是御林軍,魯峰跟隨徽、欽二帝被押往金營。城破后,他又被金兵逼著去運(yùn)送所掠財物。到了金國后,他趁著混亂,逃出了上京,在離上京三百多里的青云寺剃度出家,當(dāng)了一名僧人。
在晨鐘暮鼓的歲月里,他常常外出化緣,在化緣的路上,他熟悉地形并繪制了金國的山川、關(guān)卡、渡口、營庫、道路等,想把這些地形圖送往江南的宋軍。沒想到在譙縣城外被金兵發(fā)現(xiàn),他在城中東躲西藏時,又遇見了巡邏的金兵,慌亂中翻過院墻,跳進(jìn)院子中,沒想到是辛贊的府第。
魯峰說:“給大人帶來麻煩,我心中十分不安?!?/p>
“這里就是你的家,放心好了,雖說金兵蠻不講理,但是也不敢在我這里隨便撒野?!?/p>
魯峰有些不解,望著辛贊想說什么又沒說出來。
辛贊說:“在下慚愧,心中壓著亡國的石頭,卻在為金國效命,做了縣令。”
魯峰恍然大悟,說:“大人也是身不由己。”
“好好休息吧,等你身體康復(fù)了,我找個機(jī)會送你出譙縣城。”辛贊說。
“梆!梆!梆!”街上傳來了三更鼓聲,辛贊問辛文秋:“文秋,師父歇息的地方安排好了嗎?
辛文秋:“安排好了,師父,請隨我去歇息吧!”
魯峰跟著辛文秋離開了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