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詞
浪淘沙令(1)
伊呂兩衰翁。(2)歷遍窮通。(3)一為釣叟一耕傭。(4)若使當(dāng)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5)風(fēng)虎云龍。(6)興王只在笑談中。(7)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8)
【注釋】
(1)浪淘沙令:詞調(diào)名。
(2)伊呂:伊尹、呂尚,舊時并稱為賢相。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說名摯。奴隸出身,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湯任以國政,滅夏。事見《史記·殷本紀(jì)》。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晚年猶困頓不堪,釣于渭水之濱。后遇周文王,佐文王、武王,滅商興周。事見《史記·周本紀(jì)》及《齊太公世家》。
(3)窮通:或困頓窘迫或順利顯達(dá)的處境。
(4)釣叟:指呂尚。耕傭:為人耕作,指伊尹。
(5)湯武:商湯和周文王、武王。
(6)風(fēng)虎云龍:語本《易·乾·文言》:“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意謂,云隨龍現(xiàn),風(fēng)隨虎現(xiàn)。圣明君主出世,英雄人物就會紛紛涌現(xiàn)。
(7)興王:興盛王霸事業(yè)。這里指輔佐明王。
(8)爭:爭論,比較。
【鑒賞】
本篇大約作于居喪、講學(xué)金陵時期(1063—1067),為詠史之作。所詠者,乃是商周之世的兩位“衰翁”:一為伊尹,一為呂尚。
上片主要寫伊呂二人未遇時情景。衰翁,狀其困窘;耕釣,記其出身。所謂“窮通”,應(yīng)作偏義復(fù)詞來理解,即偏于“窮”?!皻v遍窮通”,就是過夠了苦日子。歇拍說,若是終生不遇,兩位英雄恐怕就老死江湖了。這里講的,其實就是機(jī)遇問題。下片側(cè)重寫伊呂的成功。過片說“偶相逢”,仍舊是講機(jī)遇;但“風(fēng)虎云龍”卻又說的是相逢的必然性。一旦相遇并且相知,則興盛王業(yè),不為難事?!靶φ劇币辉~,寫出機(jī)遇到來之后實施理想的風(fēng)流倜儻之貌。結(jié)拍則作一評論,肯定其事業(yè)后無來者。
自古仁人志士,欲作事業(yè)者,無不期待圣明之君。這是社會制度決定的。然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史記·屈原傳》),“五百年乃有王者興”。大批的杰出人士往往遭遇庸主甚至亡國之君。所以,他們異口同聲地發(fā)出“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屈原《遠(yuǎn)游》)的深長嘆喟。以這種認(rèn)識為前提,再來看本詞的結(jié)拍“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那就別有一番意味了。千載以下,無人與爭,原因何在?是由于沒有了伊、呂呢,還是由于沒有了湯、武呢?或者兩方面都沒有呢?得出結(jié)論似乎并不困難吧!
當(dāng)我們正確理解了詞作的真正意旨之后,就不難領(lǐng)會王安石的思想指向。原來,他所期待的,就是發(fā)現(xiàn)伊呂的湯武那樣的圣明之君。假如真有湯武這樣的君主出現(xiàn),我就可以作一回伊呂,我的功業(yè)就可以上與伊呂爭鋒!
歷史還是給王安石提供了一次機(jī)遇。雖然宋神宗不是湯武,但是,王安石的伊呂之才,畢竟得到了顯示的舞臺。歷史不會以成敗論英雄。王安石的改革理想,以及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劇精神,是彪炳史冊的,是與伊呂爭光而毫不遜色的。
從以上內(nèi)容看,本詞作于熙寧以前,居喪、講學(xué)于金陵時期,約與《桂枝香》等詞同時。
桂枝香(1)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2)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3)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4)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5)
【注釋】
(1)桂枝香:詞調(diào)名。
(2)故國:故都,指六朝舊都建業(yè)(今南京)。
(3)澄江似練:語本南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練:白色的熟絹。
(4)門外樓頭:用唐人杜牧“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臺城曲》)語意,謂陳后主和寵妃張麗華還在樓頭作樂時,隋朝派來滅陳的大將韓擒虎已經(jīng)兵臨城下了。
(5)商女:歌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焙笸セǎ搓惡笾魉鳌队駱浜笸セā犯枨?。其詞云:“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fù)久?!?/p>
【鑒賞】
本篇大約作于居喪、講學(xué)金陵時期(1063—1067)。宋人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于詞牌下有“金陵懷古”四字。與詞意相符。
上片取金陵景物入詞,以“登臨送目”一語起首總攝,遞次寫江景、山景,直至斜陽去棹、西風(fēng)酒旗、彩舟白鷺,一連串鏡頭,極富美感,構(gòu)成了色彩斑斕、境界闊遠(yuǎn)的畫面。下片轉(zhuǎn)入懷古,以一“念往昔”領(lǐng)起,而于數(shù)百年興亡更替中取“門外樓頭”這一典型史事,含蓄地告誡世人:競逐繁華是悲恨相續(xù)之因。舊事已逝,憂患長存,“至今”一語,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氣概。
由于作者思想深刻,胸襟闊大,而又筆力健勁,故成此絕唱,以至被視為宋代第一首成熟的懷古詠史的詞作。此詞一出,即為另一大詞人蘇軾所嘆服。楊湜《古今詞話》云:“金陵懷古,諸公寄詞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獨介甫最為絕唱。東坡見之,不覺嘆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從手法上說,寫景大筆揮灑,氣象宏闊。詠史時,多融入前人詩句而渾化無跡。
南鄉(xiāng)子(1)
自古帝王州。(2)郁郁蔥蔥佳氣浮。(3)四百年來成一夢,(4)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5) 繞水恣行游。(6)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7)
【注釋】
(1)南鄉(xiāng)子:詞調(diào)名。
(2)帝王州:指金陵。南齊謝朓《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币蚪鹆暝菛|吳、東晉以及劉宋、蕭齊舊都,故云。以后,南朝梁、陳,五代十國時的南唐,也建都于此。
(3)“郁郁蔥蔥”句:語本《后漢書·光武帝紀(jì)》:“氣佳哉!郁郁蔥蔥然?!?/p>
(4)四百年:指公元222年東吳建國至公元589年陳被隋所滅這段時期,即歷史上通稱的“六朝”。四百年,取其成數(shù)而言。
(5)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連稱,是古代士以上人士的服裝。后引指世族、士紳。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p>
(6)恣:聽任,任憑。
(7)“檻外”句:語本唐人王勃《滕王閣序》附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睓懀簷跅U。
【鑒賞】
這也是一篇懷古詞。大約作于居喪、講學(xué)金陵時期(1063—1067)。寫法上,與《桂枝香》略有區(qū)別。
上片起句即言史。一、二句先說金陵為形勝之地,王氣所鐘,堪為建業(yè)之基。但是,后二句則概括四百年間事,謂為一夢,而且是“堪愁”的一夢!至于多少堪悲的往事,作者只取東晉一家的結(jié)局為例。
下片始有懷古者出臺。恣意行游,登城上樓,意興不盡。然而,主人公卻不想回答同行者對往事的提問。為什么呢?難道將歷史興亡的教訓(xùn)探討一番竟然是沒有意義的事情嗎?安石當(dāng)然不會認(rèn)為這樣做沒有意義。問題是,又有哪一代王朝真正地吸取了這些教訓(xùn)呢?帝子何在?江水空流。其中感慨與無奈,可謂深矣。
詞中多次化用唐人名句,妥帖自然。
千秋歲引(1)
別館寒砧,(2)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3)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臺風(fēng),(4)庾樓月,(5)宛如昨?! o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dān)閣??上эL(fēng)流總閑卻。當(dāng)初謾留華表語,(6)而今誤我秦樓約。(7)夢闌時,(8)酒醒后,思量著。
【注釋】
(1)千秋歲引:詞調(diào)名,始見于王安石詞。《詞律》卷十曰:“此詞即《千秋歲》調(diào),添、減、攤破,自成一體。與《千秋歲》相較,前段第一、二句減一字,第三句添一字;后段第一、二句各添二字;前后段第四、五句各添二字;結(jié)句各減一字,攤破作三句。其源實出于《千秋歲》?!?/p>
(2)別館:客舍。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別館?!焙瑁汉飼r的搗衣聲。砧:搗衣石。唐人沈儉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p>
(3)寥廓:曠遠(yuǎn),空闊。這里指天空。
(4)楚臺:戰(zhàn)國時楚國的蘭臺,宋玉曾侍楚王游于此,作《風(fēng)賦》說:“楚王游于蘭臺,有風(fēng)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dāng)之曰:‘陜哉此風(fēng)!’”
(5)庾樓:東晉時庾亮所登的武昌南樓。亮與僚友曾在此談詠。
(6)謾:隨意。華表語:歸來之語。陶淵明《搜神后記》載,丁令威學(xué)仙得道,化鶴歸來,落于城門華表柱上。人欲射之,鶴盤旋唱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累累?!?/p>
(7)秦樓:春秋時秦穆公之女弄玉所居之樓。漢劉向《列仙傳》載:秦穆公女弄玉嫁給蕭史。蕭史教弄玉吹簫,引來鳳凰,二人相伴騎鳳凰仙去。秦樓約:仙去之約。此處暗喻隱逸。
(8)闌:殘盡。
【鑒賞】
清人黃蘇以為,此篇“必是其退居金陵時作”(《蓼園詞評》),恐非是。按詞的起首直言“別館”,當(dāng)是旅途中所成。這旅途,就是自京師返金陵的旅途。據(jù)史載,安石于熙寧七年(1074)五月去相位;后于九年(1076)十月再去位,俱非秋季。惟嘉祐八年(1063)八月母吳氏卒于京師,十月葬于江寧蔣山。安石解官,歸金陵。此次季節(jié)較為符合。
上片寫秋景。秋氣寒,秋聲急,秋鳥去,而秋風(fēng)秋月,則引起詞人對舊事的回想。楚臺、庾樓,自是昔年近侍君主、執(zhí)掌政柄的地方,不可能不留下若干深刻甚至美好的印象。然而,王安石的改革終究歸于失敗,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許多的人身攻擊。這些都必然使得他大有不堪回首之感。所以詞的下片即集中表達(dá)“無奈”、“可惜”、“誤我”等等情緒。不過,作者在表達(dá)此類情感時,卻點綴了風(fēng)流、秦樓諸語,從而讓深沉的感喟顯得不至于太過沉重,反而略現(xiàn)幽默與通脫。
對于上片的景物描寫,明人李攀龍說是“寂寂景色,隱隱在目,洵一幅秋光圖”(《草堂詩馀》)。而對于下片的抒情,黃蘇說是:“意旨清迥,有出塵之致?!?《蓼園詞選》》)各有所見,可供參考。
明人楊慎說:“荊公此詞,大有感慨,大有見道語?!?《詞品》)表明王安石思想中確實存在著與熱衷政治相反的另一個側(cè)面。不過,楊慎又說:“既勘破乃爾,何執(zhí)拗新法,鏟除正人哉?”他對王安石政治上的這種評價不僅不當(dāng),而且,單從邏輯順序上講也是顛倒的。
菩薩蠻(1)
數(shù)家茅屋閑臨水。(2)輕衫短帽垂楊里。今日是何朝?(3)看予度石橋。(4) 梢梢新月偃。(5)午醉醒來晚。(6)何物最關(guān)情?(7)黃鸝一兩聲。
【注釋】
(1)菩薩蠻:詞調(diào)名。始于唐代。黃庭堅“王荊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壘石作橋。為集句云云。戲效荊公作?!眳窃赌芨凝S漫錄》、胡仔《苕溪漁隱叢話》都有類似記載。由此可知,此詞作于罷相寓居半山園之后;且多是集前人成句而成篇。
(2)“數(shù)家”句:語出劉禹錫《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閑:此處指清閑,清靜。
(3)“今日”句:語出韓愈《次同冠峽(赴陽山作)》:“今日是何朝?天晴物色饒。”
(4)“看予”句:語出唐人宋之問《靈隱寺》:“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庇?,“今日”兩句,一本作“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fēng)”,本唐人殷益《看牡丹》“發(fā)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5)“梢梢”句:語出韓愈《南溪始泛》:“點點暮雨飄,梢梢新月偃?!鄙疑遥猴L(fēng)吹動樹木的聲音。一作娟娟。新月偃:月亮呈半月形。
(6)“午醉”句:語出唐人方棫失題詩:“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p>
(7)“何物”句:語本李白《楊叛兒》:“何許最關(guān)人?烏啼白門柳?!?/p>
【鑒賞】
集句成篇,借他人語句,表自身情感,創(chuàng)自己意境,是王安石的一個發(fā)明。
上片起首寫自己的居所特征。茅屋,臨水,周遭也只有幾家人家相伴,因而顯得清靜。次句寫自身裝扮。輕衫,短帽,一派出行裝束,果然,下文用“垂楊里”行走作呼應(yīng)。今日二句,寫自己走出垂楊,跨過石橋,總之,不離溪水左右。蓋垂楊必在水邊,而石橋必在水上也。
下片換時換景。過片即寫新月一彎,表明時在夏歷月初。而其所以由白晝直到入夜,緣由見于下句:午時一醉,酣睡難醒。而醒時最為著意者,乃是黃鸝之聲。何以故?因為時已入夜,群動皆息,百鳥歸巢,一般不會再有鳥鳴了。當(dāng)然,必須排除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西江月》)那樣的例外。然而,當(dāng)詞人沉睡醒來、萬籟俱寂的時候,卻竟然還聽到有黃鸝發(fā)出一兩聲鳴叫。這使得他產(chǎn)生意外的欣喜。本來,黃鸝之聲很是為詩人所愛的。杜甫細(xì)聽“兩個黃鸝鳴翠柳”(《絕句》);韋應(yīng)物也特別注意到“上有黃鸝深樹鳴”(《滁州西澗》)。安石自應(yīng)喜歡這鳴囀清靈的鳥兒。何況是在這寂寥之中,黃鸝竟如此有情地呼喚我、關(guān)照我、記掛我呢!所以,這黃鸝就是“最關(guān)情”的“情侶”了!
本詞運用集句方式,營造出悠閑恬靜的意境,表達(dá)灑脫閑逸之情。這種新的創(chuàng)作方式,體現(xiàn)了詞人學(xué)富才高的創(chuàng)作工力。不過,必須指出,詞中也有并非“集句”而是自鑄新詞的地方,一處是“輕衫短帽垂楊里”,二處是“何物最關(guān)情?黃鸝一兩聲”,卻恰恰是詞中的“亮點”。前者造成了富有特色的野游裝束,后者則造成了獨具意味的審美對象。僅僅承認(rèn)詞人的“集句”之奇,恐怕會失之偏頗。其他“集句詞”,也應(yīng)作如是觀。
漁家傲(1)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聞?wù)f洊亭新水漫。(2)騎款段。(3)穿云入塢尋幽伴。(4) 卻拂僧床褰素幔。(5)千巖萬壑春風(fēng)滿。(6)一弄松聲悲急管。(7)驚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
【注釋】
(1)漁家傲:詞調(diào)名。
(2)洊亭:在鐘山西麓。王安石晚年常游之,有《北山濤亭》云:“西崦水泠泠,沿岡有洊亭。自從春草長,遙見只青青?!庇钟小稕柾ぁ吩姡骸俺瘜|郭來,西路歷濤亭。”王安石《馬死》詩李壁注引《建康續(xù)志》云:“金華俞紫琳清老,嘗冠禿巾,衣掃塔服,抱《字說》,逐公之驢,往來法云、定林,過八功德水,逍遙濤亭之上?!?/p>
(3)款段:本指馬行遲緩。《后漢書·馬援傳》:“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足,乘下澤車,騎款段馬,為郡掾吏,守墳?zāi)?,鄉(xiāng)里稱善人,斯可矣?!焙笠格w馬。李白《江夏贈韋南陵冰》:“昔乘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這里可能指驢。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二載,王安石在江寧,“筑第于白門外七里,去蔣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驢,從數(shù)僮游諸山寺。欲入城則乘小舫,泛潮溝以行,蓋未嘗乘馬與肩輿也。”
(4)塢:四高中低的山凹。
(5)褰:提起,撩起。幔:窗簾。
(6)千巖萬壑:語本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7)一弄:一奏,一吹。
【鑒賞】
本詞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寫入春尋幽之趣。
上片發(fā)端說時令。燈火指元宵燈市的燈火。元宵已過,燈火已收。那么,何處找樂呢?下句即說入山看花之事?!奥?wù)f洊亭新水漫”的“聞?wù)f”,是包括上句“山南山北花撩亂”的。聽說新花已開,新水已漲,那就趕快前去玩賞罷。但是,春游不可無伴,于是,騎上駑馬,“穿云入塢”,到那幽靜之所,找個趣味相同的伙伴吧!總之,上片寫新春之后,聞春汛出游,野興勃勃。
下片本應(yīng)敘寫游山見聞。然而,詞人卻沒有這樣。過片承上片,寫自己所尋得的游伴,原來是位僧人。又不寫與僧人出游,而寫在僧舍“臥游”:臥聽山谷春風(fēng)浩蕩,吹動松林,涌成松濤,有如急管繁弦,一齊發(fā)聲。始則聽風(fēng)聲而入夢,繼則聞松濤而夢斷。起看西窗夕照,猶覺時光尚早,此夢恨短。然則,一番春夢,所夢為何,只有詞人自知,而讀者須稍作想象矣。
詞寫春日與僧人臥游之趣。詞人之意不在春花,而在春風(fēng);或者也不在春風(fēng),而在與我臥游之“幽伴”。
漁家傲(1)
平岸小橋千嶂抱。(2)揉藍(lán)一水縈花草。(3)茅屋數(shù)間窗窈窕。(4)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fēng)掃。(5) 午枕覺來聞?wù)Z鳥。欹眠似聽朝雞叫。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6)
【注釋】
(1)宋人吳聿《觀林詩話》記云,王安石“嘗于江上人家壁問見一絕‘一江春水碧揉藍(lán),船趁歸潮未上帆。渡口酒家賒不得,問人何處典春衫?’深味其首句,為躊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詞,有‘平岸小橋千嶂抱,揉藍(lán)一水縈花草’之句,蓋追用其語。”
(2)嶂:像屏障的山峰。
(3)揉藍(lán):揉碎藍(lán)草。揉:一作柔。縈:纏繞。
(4)窈窕:幽深的樣子。
(5)春風(fēng)掃: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卷四十一有《竹里》絕句:“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fēng)為掃門。”李壁注引賀鑄《題定林寺》詩:“破冰泉脈漱籬根,壞衲猶疑掛樹猿。蠟屐舊痕尋不見,東風(fēng)先為我開門。”還說王安石“見之大相稱賞”,賀鑄“緣此知名”,《竹里》這首詩“頗亦似之?!卞X鐘書認(rèn)為,李壁上了人家的當(dāng)(李壁的話完全出于《王直方詩話》;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七引有王直方的那一節(jié))。這首《竹里》其實不是王安石所作,而是僧顯忠的詩,經(jīng)王安石寫在墻上的,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七,又何豀汶《竹莊詩話》卷二十一引《洪駒父詩話》,《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二十五《隱逸》門。王安石只把這個意思寫入《漁家傲》詞里:“茅屋數(shù)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fēng)掃?!备綆б徽f,《全唐詩》把《竹里》誤收入李涉的詩里。其次,賀鑄作《定林寺》詩的時候,王安石已死,賀鑄也早在三年前哀悼過他了(參《宋詩選注》序)。僧顯忠:宋太宗時天壽寺僧。周振甫則認(rèn)為,《竹里》為李涉或僧顯忠作(《談藝錄》),意在兩存其說。按此語或本于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亦遣清風(fēng)掃門,明月侍坐。”
(6)邯鄲道:回鄉(xiāng)之路。唐人鮑溶《倚瑟行》題下注云:“《漢書》曰:‘文帝至霸陵,慎夫人從。帝指視新豐道曰:此走邯鄲道也。使慎夫人鼓瑟,帝自倚瑟而歌,意凄愴悲懷?!钇嬖唬骸暁庖酪猩??!亷煿旁唬骸鞣蛉?,邯鄲人。倚瑟即今之以歌合曲也?!崩畹略!肚锶盏强峭澔噬礁卸稍仭罚骸氨敝负惖?,應(yīng)無歸去期?!被蛑^邯鄲道指唐人沈既濟(jì)《枕中記》所寫:盧生于邯鄲道上客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夢醒,主人炊黃粱尚未熟。疑非是。
【鑒賞】
詞中景象,宛如一幅“春岸茅屋圖”。
上片寫千嶂環(huán)抱之中,一水平岸,色如揉藍(lán);水似玉帶,繚繞茅屋,兼及花草;其間又有小橋拱起,橫跨流水。有色,有縱橫線條,有立體,惟獨沒有市井間的塵土。即使偶然有之,也不愁不凈。因為,自有春風(fēng),殷勤與掃。宋佚名《雪浪齋日記》云:“荊公此詞,略無塵土思?!比魺o春風(fēng),恐怕難得如此清凈吧?下片著重寫茅屋主人的一場午夢。過片說午枕初覺,聞?wù)Z鳥而以為晨雞之鳴。如此方見晝眠之酣暢,午夢之深遠(yuǎn)。這一錯覺,人常有之,而王安石獨能言之。末尾數(shù)句,只說夢好,不說實情,令人猜想。難道是富貴之夢?以詞人胸襟論之,似是而非耳。切不可因下句“邯鄲道”一語而生誤解?!昂惖馈北局浮盎剜l(xiāng)之路”。詞人說,因貪春夢境界之美,夢中游冶無度,以致忘卻歸來之路。按之王安石詩詞作品,晚年之作,常寫“午夢”,而夢境蒙眬,多不實寫。上文《菩薩蠻》《漁家傲》(二首之一)均可為證?!昂鰬浌嗜私窨偫稀币痪洌蛟S給我們泄露一二消息。莫非詞人于夢中與某一故人結(jié)伴同游乎?清人黃蘇云:“次闋似譏故人之戀位者,然亦不過反筆以寫其幽居之樂耳?!?《蓼園詞評》)疑非是。
總之,本詞“極能道閑居之趣。”(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菩薩蠻(1)
海棠亂發(fā)皆臨水。(2)君知此處花何似?(3)涼月白紛紛。(4)香風(fēng)隔岸聞。(5) 囀枝黃鳥近。(6)隔岸聲相應(yīng)。隨意坐莓苔。(7)飄零酒一杯。(8)
【注釋】
(1)菩薩蠻:集句之作。當(dāng)系晚年所成。
(2)“海棠”句:語本唐人劉禹錫《和牛相公游南莊醉后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薔薇亂發(fā)多臨水,鸂鶒雙游不避船?!?/p>
(3)“君知”句:句出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君知此處花何似?白花倒?fàn)T天夜明。”
(4)“涼月”句:句出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山林在韋曲西塔陂)》之九:“締衣掛蘿薜,涼月白紛紛?!?/p>
(5)“香風(fēng)”句:句出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花島》:“蜂蝶去紛紛,香風(fēng)隔岸聞?!?/p>
(6)“囀枝”句:句出杜甫《遣意二首》:“囀枝黃鳥近,泛渚白鷗輕?!秉S鳥:黃鸝。
(7)“隨意”句:句出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山林在韋曲西塔陂)》:“興移無灑掃,隨意坐莓苔?!陛Γ呵嗵Α?/p>
(8)“飄零”句:句出杜甫《不見(近無李白消息)》:“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鑒賞】
本篇寫初夏風(fēng)物。
上片寫花:海棠。起首說此花“亂發(fā)”,實言其盛而多也。不多則不亂,亂有亂之美,不亂亦不美。因為,這種“凌亂美”正是生機(jī)勃發(fā)的表現(xiàn)。此花何所似?設(shè)問;“涼月白紛紛”,作答。不過,這個回答并非近距離觀察之后的準(zhǔn)確描述,而是夜間隔岸所見、聞香而知的答案。下片寫鳥:黃鸝。如果說上片寫“色”的話,下片這兩句就是寫“聲”了。這聲也是兩岸相應(yīng)的。可見,詞人始終在這水邊倘佯。結(jié)拍更是證明這一點。蓋“莓苔”乃潮濕處所生?!半S意”而坐,傾杯而飲,足見野趣。
生查子(1)
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shù)。綠葉漸成陰,(2)下有游人歸路。 與君相逢處,不道春將暮。(3)把酒祝東風(fēng),(4)且莫恁、(5)匆匆去。
【注釋】
(1)生查子:詞調(diào)名。
(2)陰:樹蔭。
(3)“不道”句:語本南唐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辈坏溃翰豢?,無奈。又,歐陽修《豐樂亭游春》:“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4)“把酒”句:句出唐人司空圖《酒泉子》:“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假山西畔藥闌東,滿枝紅。旋開旋落旋成空,白發(fā)多情人更惜。黃昏把酒祝東風(fēng)。且從容?!弊#鹤6\。又,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fēng),且共從容,垂柳紫陌洛城東。”
(5)且:暫且,姑且。恁:如此,這樣。
【鑒賞】
本詞為集句體,當(dāng)系晚年所作。詞寫送別,將傷春與送別結(jié)合起來寫。在惜春的同時表達(dá)了對離人的挽留。上片寫春盛而極,漸露春去之象。花開無數(shù),是春之盛極;綠葉成陰,夏之將來。然后從“綠陰”之下,極其便當(dāng)?shù)亟尤搿坝稳藲w路”,轉(zhuǎn)入送別。下片不直接說盡別意,而是先說“相逢”之事,作一頓宕;再說從相逢到相別,時光匆匆,不知不覺之中,就到了“春暮”了。相見恨晚、相別恨早之意,味之可得。結(jié)拍再言“把酒”,既是餞行之酒,又是祝春之酒,挽留之心,雙關(guān)兩致。
全詞寥寥數(shù)語,寫出了江南暮春景色與別時情景。寓情于景,含蓄蘊藉。
謁金門(1)
春又老。(2)南陌酒香梅小。(3)遍地落花渾不掃。(4)夢回情意悄。(5) 紅箋寄與添煩惱。(6)細(xì)寫相思多少!(7)醉后幾行書字小。(8)淚痕都揾了。(9)
【注釋】
(1)謁金門:詞調(diào)名。
(2)春又老:語本柳永《留客住》:“惆悵舊歡何處?后約難憑,看看春又老?!崩希哼t暮。
(3)南陌:城南的道路,行人聚集之處,也是離別之所。唐人徐晶《贈溫駙馬汝陽王》:“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北R照鄰《長安古意》:“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p>
(4)“落花”句:語本唐人溫庭筠《春曉曲(一作齊梁體)》:“籠中嬌鳥暖猶睡,簾外落花閑不掃。”
(5)“夢回”句:語本馮延巳《更漏子》:“情悄悄,夢依依,離人殊未歸?!逼洹稓w國謠》亦云:“深夜夢回情脈脈,竹風(fēng)檐雨寒窗隔。”
(6)紅箋:一種精美的箋紙。裴說《聞?wù)?一作寄邊衣)》:“時時舉袖勻紅淚,紅箋謾有千行字。書中不盡心中事,一片殷勤寄邊使?!?/p>
(7)“細(xì)寫”句:語本張仲素《燕子樓》:“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p>
(8)幾行書:指書信。唐女詩人李冶《寄校書七兄》:“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睅仔袝褐改铣熙U照《登大雷岸與妹書》。
(9)揾:揩拭。
【鑒賞】
此詞為王安石晚年所作。一般認(rèn)為,王安石生活嚴(yán)謹(jǐn),似無風(fēng)流韻事。然而,本詞所寫,卻是閨中人一片濃情綺怨。這到底是舊事重提,紀(jì)實之篇,還是逢場作戲,游戲之作?或者,僅僅是想象之詞?無論如何,詞人此處所反映出來的情致,不但不同于當(dāng)朝宰相正襟危坐的莊嚴(yán)面目,也有異于游賞山林的居士的隨意姿態(tài)。他是以女性為抒情主體的,以閨情為基本內(nèi)容的。其中似乎并無“男女君臣之喻”這種傳統(tǒng)筆法的痕跡。
上片側(cè)重寫暮春景象?!按河掷稀敝袄稀弊?,用法雖是沿襲柳永,卻更為貼切,因為,這正是閨中人擔(dān)心年華空老的情感折射。南陌句,大約寫女主人公曾到南陌,或是盼望,或是問訊??傊?,南陌曾是昔年送別之所,足以引發(fā)多少情感記憶!遍地句,寫思婦情緒孤寂,暗示伊人不敢面對落花。歇拍說:還是入夢相尋最好。下片只寫伊人一事:寫紅箋、寄相思。但是,詞人只就此事所帶來的“煩惱”著筆:相思多如許,寫多少字才寫得完呢?這是一層可惱之處;醉前一段,沒能寫完,醉后又寫,不料字寫小了,前后不一,這是第二層可惱之處:邊寫邊哭,淚灑紅箋,用手一“揾”,字跡竟然模糊了!這是第三層可惱之處。寫來寫去,白寫了。描繪至此,伊人情緒敗壞的程度,可以想見。
不管王安石為誰而寫,都是深情綿邈,意到筆到;刻畫入微,細(xì)節(jié)傳神;著色似淡而實濃。清人劉熙載曾說:“王半山詞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xí),惟未能涉樂必笑,言哀已嘆。故深情之士,不無間然?!?《藝概·詞概》)此語對照《謁金門》一詞,殊不相合。我們無法強(qiáng)作解人,還是用蘇軾的話來作結(jié)束為好:“此老乃野狐精也?!弊x者以為何如?
浣溪沙(1)
百畝中庭半是苔。(2)門前白道水縈回。(3)愛閑能有幾人來? 小院回廊春寂寂,(4)山桃溪杏兩三栽。(5)為誰零落為誰開?(6)
【注釋】
(1)浣溪沙:詞調(diào)名。
(2)“百畝”句:句出劉禹錫《再過游玄都觀》:“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p>
(3)白道:本指大道。唐人李商隱《無題》:“白道縈回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p>
(4)“小院”句:句出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
(5)“山桃”句:語本唐人雍陶《過舊宅看花》:“山桃野杏兩三栽,樹樹繁花去復(fù)開?!?/p>
(6)“為誰”句:句出唐人嚴(yán)惲《落花》:“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
【鑒賞】
本篇仍為集句詞。大約作于寓居半山園期間。
上片寫野外居所,少有人來。不是道路不通,而是有誰“愛閑”?普通百姓,終日為生計勞碌,自是不閑;肉食者周旋官場,也是難得一閑。所以,庭中生苔,難見足跡。下片從內(nèi)而外,縱目山野,桃杏自開還自落,不知為誰?所謂“寂寞開無主”是也(南宋陸游《卜算子·詠梅》)。
集他人成句,造自家意境,寫出身居野外庭院的寂寞。其中況味,大約王安石這樣往返于廊廟與山林之間的政治家與文學(xué)家,體會最深。
清平樂(1)
云垂平野。(2)掩映竹籬茆舍。(3)闃寂幽居實瀟灑,(4)是處綠嬌紅冶。(5) 丈夫運用堂堂。(6)且莫五角六張。(7)若有一卮芳酒,(8)逍遙自在無妨。
【注釋】
(1)清平樂:詞調(diào)名。
(2)云垂平野:語本杜甫《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p>
(3)“掩映”句:句出北宋張升《離亭燕》:“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茆舍?!避猓和?。又,唐人項斯《山行(一作山中作)》:“蒸茗氣從茆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p>
(4)闃寂:寂靜?!兑住へS》:“窺其戶,闃其無人?!庇木樱河碾[的居所。多指隱士之居。
(5)冶:艷冶。
(6)堂堂:句出北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丈夫運用堂堂,逍遙自在無妨?!边\用:運思用計。堂堂:光明正大?!毒暗聜鳠翡洝烦蓵谒握孀诰暗履觊g(1004—1007),共三十卷。為我國禪宗史書之一。書中系統(tǒng)地敘述禪宗師徒相承機(jī)緣,從過去七佛起到歷代諸祖,以法傳人,譬如傳燈,故取名《景德傳燈錄》。原題名為《佛祖同參集》,略稱《傳燈錄》。
(7)五角六張:句出唐人鄭綮《開天傳信記》載劉朝霞獻(xiàn)玄宗《駕幸溫泉賦》:“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五十引)角、張:星宿名。五角六張:形容七顛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順利。
(8)卮:一種酒器。
【鑒賞】
本篇寫隱逸生活。亦是集句體,當(dāng)系晚年所成。
上片寫幽居景物。云垂平野,畫出兩條平行線,或者說畫出兩個平行的平面,或者說畫出兩個平行的板塊;中間安排一座“竹籬茆舍”,這就是“掩映”。然后“著色”:綠嬌紅冶。這“是處”,是指平野,主要是指“竹籬茆舍”周圍。下片換寫幽居者生活觀念與情趣。幽居者也是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因而遇事從容自得。如果有酒相勸,最是逍遙自在。
上景下情,前后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