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何事秋風悲畫扇

情若蓮花的女子:林徽因傳 作者:肖辰 著


第三章 何事秋風悲畫扇

我欲蛻變

有人評價張幼儀說,她個性沉默堅毅、舉止端莊、秀外慧中。但徐志摩不喜歡她!在活潑飄逸、熱情奔放的詩人眼里,她的這些優(yōu)點就成了呆板無趣、僵硬乏味。

都說情人眼里出西施,同理,如果你打心眼里厭煩一個人,那你能看到的多半也就是這個人的缺點。而就算是優(yōu)點也會被荼毒成缺點的代名詞。

那個夏天,徐志摩對林徽因傾慕已久,對張幼儀則已厭煩到了極點。徐志摩在《丹農(nóng)雪烏》中寫道:“正當我生平最重大的一個關節(jié),也是我在機械教育的桎梏下自求解脫的時期,所有我那時的日記上只是泛濫著洪水,狂竄著烈焰,苦痛的呼聲和著狂歡的叫響,幻想的希望蜃樓似的隱現(xiàn)著,自艾的煩懣連鎖著自傲的猖狂……”

對無愛婚姻的不滿,以及他對自由、美好愛情的向往讓他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痛苦。此時的徐志摩正走在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上,他那做中國漢彌爾頓的理想也變成了做中國的雪萊。他在《猛虎集·序文》里,則是這樣描述自己的轉變:

“但生命的把戲是不可思議的!我們都是受支配的善良的生靈,那件事我們做得了主?整十年前我吹著了一陣奇異的風,也許照著了什么奇異的月色,從此起我的思想就傾向于分行的抒情,一份深刻的憂郁占定了我;這憂郁,我信,竟于漸漸的潛化了我的氣質?!?/p>

有很多人在理解這幾句話的時候,認為徐志摩這段時期的憂郁,是他追求林徽因未能遂愿所致。林徽因自然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但也不盡然。就在他“自求解脫”的這段時期,另外兩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他對自由的向往及他對自己與張幼儀這段婚姻由衷的厭煩。在他準備著要離開張幼儀,擺脫這段婚姻的時候,他所要面對的壓力絕對不亞于他人生里所做的其他任何一個決定。

這一生,我們總是要面對很多的選擇,尤其是在前途未明的青春時期。這段時期,徐志摩像一個抓周的孩子,在一次看似偶然的抉擇中選定了日后的方向。

一個困惑又狂傲的詩人所做的事不應該簡單被扣上對與不對的帽子,我們也無需聽信詩人那些對愛與自由所做的冠冕堂皇的解釋。在此,還是應該去陳述事實。

依據(jù)張幼儀晚年的回憶,1921年的6月,她為徐志摩懷上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這是一直被她隱藏在幕后的一件事情。一直到9月初,這事才逐漸浮現(xiàn)到幕前,而就當張幼儀告訴徐志摩自己已經(jīng)懷孕的時候,張幼儀聽到的卻是一句冰冷刺骨的回答:“拿掉他!”

張幼儀為此迷惑不已。她覺得就算自己哪里不好,可這跟孩子有什么關系?雖然她已想到離婚這一步,可心里仍還不是很確定。而徐志摩則因為張幼儀再次懷孕而墜入更深的夢魘。

沒過幾天,徐志摩告訴張幼儀晚上會有一個女客人要來家里吃飯,讓她準備好飯菜。張幼儀覺得那人應該就是徐志摩的女朋友,她甚至覺得徐志摩這次是要跟她攤牌,準備迎娶這位‘二太太’了。

當晚來的是一個穿著繡花鞋的小腳女人,但洋里洋氣,打扮時尚。頭發(fā)剪得短短的,擦著暗紅色的口紅,穿著一套毛料海軍裙裝。吃過晚飯,徐志摩把這個小腳女人送走回到屋里時,張幼儀正心煩意亂地刷洗著碗盤。

徐志摩回來后,則露出一副坐立難安的樣子,在她身邊轉來轉去。張幼儀對他的這些舉動氣憤、失望、厭惡之至,差點說不出話來。等她洗好碗盤,徐志摩就跟著她走到客廳,問她對那位小姐有什么意見。張幼儀便說出了,出現(xiàn)在她心里的第一個想法:“呃,她看起來很好,雖然小腳和西服不搭調(diào)?!毙熘灸β牶缶筒辉倮@著客廳走來走去,他把腳跟一轉,好像她的評語把他的煩躁一股腦兒宣泄出來似的,突然尖叫說:“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

這對張幼儀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事后他們兩人再次陷入沉默,那樣的死寂讓人害怕。可是就這樣過了幾天,徐志摩又丟下懷有身孕的張幼儀,什么也沒帶就悄悄地離開了,沒留下只言片語,沒做任何交代。

后來,張幼儀形容自己當時的處境時說,這讓她想起自己在硤石的一些生活片段。夏天時大家手里都拿著各式各樣精美的扇子,看起來甚是熱鬧,可天一轉涼,這些扇子就全被收到一邊去了。張幼儀就像一把用過最后又被擱置一邊的扇子無人問津。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大概就是秋風悲畫扇的緣由吧!

一個傳統(tǒng)的柔弱女子被棄置在異國他鄉(xiāng),語言不通,且懷有身孕。想想這些就叫人為她心痛。當她獨自一人坐在房子里,期盼那個負心人歸家的身影,悵然地望著寂寥的門庭,那個負心人身在何地?當透過窗紗照入房間的陽光,漸漸離去,夜一點一點地暗下來,她的淚水一次次從眼眶里涌出,她的絕望一次次沖擊著她堅強的心墻,她想到了那個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值得慶幸的是她并沒有那么做,她最后還是堅強地活了下來。

縱使徐志摩有自由、愛情這種種理由,縱使他是那樣的言之鑿鑿,但這些都掩飾不了他對張幼儀所做的無情的傷害!雖然從現(xiàn)代婚姻的角度來說,一份完全沒有愛情的婚姻,確實沒有再維系下去的理由。但是徐志摩在張幼儀懷有身孕且身在異鄉(xiāng)的情況下,拋棄她絕對是不應該的。即使是普通人都應該在這種情況下對張幼儀伸出援手,作為她的丈夫,他又何忍讓她在這種情況下,陷入無盡的絕望!

在張幼儀渺渺無期的等待中,她沒有等到她的志摩。最終她等到的是一個叫黃子美的徐志摩的朋友。徐志摩或許是自知無顏見她,他讓黃子美代他問張幼儀,問她是否愿意做徐家的媳婦,而不是做徐志摩的老婆。自此,張幼儀算是放棄了心里最后的一點希望。她知道徐志摩是不會再回來了!

既是如此,她也只好無奈地離開沙士頓,去巴黎投奔她二哥張君勱。之后又隨他去了德國,開始她自己新的生活。

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神龍,歷經(jīng)千年的風沙洗禮,它神秘深沉??梢嗍驱?,代表著這方土壤上男性所崇高的地位。他就像蒼天古樹,可以自由生長、呼吸,而女人只是依附生存的青藤,樹動藤動,樹死藤枯。張幼儀的悲哀是她依附的只是夢中空樓,那樹帶著冰冷絕情的刺,而她的投奔他人帶著多少無奈,多少封建思想陳腐下的女人的悲哀。天底下沒有幾個林徽因,更沒有幾個人像她那般幸運,可以被那么多人恩寵眷戀。

人生本無公平可尋,只能選一條對自己好的路走。徐志摩選了,他離了婚;林徽因選了,與梁思成牽手今生;張幼儀也選了,蛻變成蝶,成了另一種時代新女性。

一切正如佛所說,凡事有好亦有壞,沒有全然的絕對。

愛的夢魘

或許是愛情太過美好,因此才讓人無法自拔。愛到深處,總像一場夢魘。即使你神志清醒,卻仍深陷其中,行為全然不由自我。總有那么多的紅男綠女,一再地為情神傷,卻仍不知清醒,一再在愛情里迷失方向。

詩人將林徽因留在了自己的心里。他像一頭畫地為牢的困獸,也像一只青蠶,甘愿為她作繭自縛??墒侨舯舜藳]有夙緣,他費盡心機又能得到什么?他能捕捉到的或許只是一些愛的幻象,那仍然只是一場夢魘。

有人說徐志摩情比詩多,我想他真的就是吹著了什么奇異的風,照著了什么奇異的月色,因此才會那么多情,那么癡情。然而上天似乎也有意將他捉弄,就在他準備和張幼儀離婚、為爭取林徽因的愛而努力的時候,林長民考察結束,林徽因也于10月14日跟著父親乘“波加羅”號輪船回到了國內(nèi)。

林徽因對愛的最終遺棄,究竟是因為她的明智。選擇一生的愛人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林徽因遇到徐志摩的時候只有十七歲,可能會被這狂戀所迷惑。畢竟徐志摩的出現(xiàn)是她生活的奇遇,然而卻不至于使她背起家人給她安排的人生。

當年的林徽因出身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林長民也是有頭面的人物,在那個新舊交替的年代,家庭的名譽比什么都重要。徐志摩是有婦之夫,而且還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林徽因的父親怎么允許女兒做第三者呢!那樣豈不被世人恥笑?林徽因是一個知書達理又聰慧的女子,她又怎么能不聽從父親的安排呢!更何況在那個年代她又怎么能主宰自己的情感!她也不會拿自己冰清玉潔的名譽,跟一個有婦之夫去賭博!

何況林徽因是個極其理智自持的女子,多年以后她曾說過:“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會改變,事實上也是不太可能,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吧!”

林徽因的確不夠愛,所以她離開了。但當真是如她所言的那種不愛嗎?我想未必。都說初戀最是刻骨銘心,甘愿交付一切美好和微笑。從林徽因和徐志摩交往的點點滴滴來尋覓,我們不難看出林徽因把一生的愛情給了徐志摩。她對梁思成的愛多為責任,而金岳霖則是感動。

林徽因不愿承認自己深刻地愛過,是因為她不想為無緣的愛戀去做無謂的擔當,更不想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競相議論的對象而已。清澈如蓮荷的女子,自持如寒梅的林徽因有選擇權利。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這次異國遠行,林徽因確立了做一個建筑師的理想;同時也在那康橋上,采擷了青春里最初的詩意。就是從那時開始,她的人生便與這兩種美結下了不解之緣。詩為魂,畫為骨,用一世才情成就我們所熟悉的林徽因。

無論是歸心似箭,還是依依不舍,林徽因都無法更改輪船的航向。此時,她再一次與這茫茫大海相逢。來倫敦的路上,她還留著過肩的辮子。離開時,已剪了青絲,只留那齊耳的短發(fā)。她是把那尚未萌芽的愛隨青絲一起留在倫敦了吧,留著,會有詩人借著這懵懂的一點愛意,憑吊他身在遠方的夢中情人。

轉身即是天涯,一離別便是隔海相望。相信徐志摩知道,留在倫敦等著他的會是他與張幼儀的訣別。而林徽因或許并未料到此次回國,她很快就要收獲那份真正屬于她的愛情。

林徽因離開時,徐志摩已經(jīng)離開沙士頓回到了康橋??禈虻拿啦粌H陶冶了他詩歌的性靈,似乎也能讓他暫時忘記那些積壓在心頭的憂郁。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說:“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雖則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時期。)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獨的機會。說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記那初春的睥賜嗎?曾經(jīng)有多少個清晨我獨自冒著冷去薄霜鋪地的林子里閑步──為聽鳥語,為盼朝陽,為尋泥土里漸次蘇醒的花草,為體會最微細最神妙的春信?!?/p>

任何事物的蛻變必定要經(jīng)歷一個陣痛的過程,徐志摩亦是如此。應該說,這時的詩人還徘徊在傳統(tǒng)倫理與個人自由之間,要在父母的阻止與封建枷鎖的束縛下做出離婚的選擇是不容易的。此時的他或許也只能寄情于山水,將山水春色當酒來飲下!

1922年2月24日,張幼儀在德國柏林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彼得。徐志摩聞訊,便于3月初來到柏林,住在了吳經(jīng)熊家里,決意要跟張幼儀辦理離婚手續(xù)。他到德國后就給張幼儀寫了封信。信中寫道:

“真生命必自奮斗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斗自求得來,真戀愛亦必自奮斗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做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p>

張幼儀在看到信后自然是百感交集。沒幾日,她就雇了輛馬車趕到了吳經(jīng)熊的家,她在那見到了失去聯(lián)絡已經(jīng)多月的丈夫。但此次會面,卻注定了往后兩人各自天涯。在場的除了徐志摩、吳經(jīng)熊,還有金岳霖等人。就像兩人除了離婚,再無其他可談了似的,見了面徐志摩便要張幼儀表態(tài)同意離婚。張幼儀表示要先征得父母的同意再做決定;而徐志摩則決意,就在當天,他再也不想等了。

張幼儀最后還是在徐志摩擬好的離婚協(xié)議書上(已簽有徐志摩和證明人吳經(jīng)熊、金岳霖的名字)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段姻緣就這樣了斷了。我們無法想象,當時張幼儀是怎樣的心酸孤苦;我們也無法揣測,徐志摩是不是真的長松一口氣。他要的是自由,現(xiàn)在他自由了,看著張幼儀單薄的肩膀,想想兩個幼小的孩子,他的心難道真的可以得到解脫嗎?

自由有的時候真是可望而不可即,我們妄想得到它卻發(fā)現(xiàn)我們被更多的東西拋棄,視如親情,視為朋友。

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喜歡上這兩句話,每次都會感受到不同的酸澀?;夭蝗サ暮沃故悄嵌螤砍兜臅r光;更是人與人之間最初那純凈的情感,哪怕那是自己一直想極力擺脫的,當真正回不去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煙雨消失后的這份清冷和隱藏在骨子里的那份無依。夜闌深鎖,輕煙裊裊,回不去了,徐志摩是真的已經(jīng)回不去了!

徐志摩在達到離婚目的后,便重返康橋。但已人去樓空,夢已不再,把所有恩情化作一場煙雨。林徽因是一個不會追悼過往的女子,她既然選擇悄悄放手就絕不會回頭。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葉,

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藍天,

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

但抱緊那傷心的標志,

去觸遇沒著落的悵惘;

在黃昏,夜班,躡著腳走,

全是空虛,再莫有溫柔;

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

哀悼誰又曾有過愛戀;

落花似的落盡,忘了去

這些個淚點里的情緒。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

痕跡,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經(jīng)在這世界里活過。

多么決絕的詩,沒有一絲留戀和牽連,讓人感覺絲絲的涼?;蛟S我們對林徽因許多感覺都是有差錯的。我們一直認為她像荷花一樣軟弱清潔,用詩做骨,畫為魂,從而淡忘了她熱衷的追求與日后支撐病弱的身體行走于蒼涼荒原,只為完成她的使命,這樣一個女子要是沒有異常的沉靜和自持是無法做到的。當我們?yōu)閻蹫⒙錆M城殘花的時候,這個女人已經(jīng)雁過無聲,雨落無痕了。

那時林徽因還不滿十八歲,想來真叫人嘆服。而年長她八歲的徐志摩卻叫我們感覺真實得多,他拖著支離破碎的靈魂用詩歌告訴別人了,一切縱是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真的如此這般,“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方向”。三個月后,徐志摩還寫了《笑解煩惱結》一詩和《徐志摩、張幼儀離婚通告》,一并刊登于1922年11月8日的《新浙江》上。

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之舉,在他自己看來是始獲自由,但這并不被他的父母和師友所諒解。他的父親徐申如對此非常惱怒,一直都沒有寬諒他。對于張幼儀,徐申如卻頗為同情。1926年張幼儀回國后,徐家二老將她收為干女兒,徐申如還將家產(chǎn)分成三份:兒子和陸小曼一份、孫子和張幼儀一份,老兩口一份。

1927年,在東吳大學做了一陣子德文教師后,張幼儀開始擔任女子商業(yè)儲蓄銀行副總裁,云裳時裝公司總經(jīng)理。從此開始了人生的另一番歷程,真正變成了一個“大腳”的新女性。

張幼儀承認,和徐志摩的離婚,使得她脫胎換骨:“在去德國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國之后,我無所畏懼?!?/p>

相信是一無所有讓她擁有了獨立的勇氣,是徐志摩的拋棄讓她找到了自我。我們不能由此就說離婚對她而言是件好事,我相信如果有可能,她寧愿不去承受那些年所遭遇的苦難!

1953年,張幼儀在香港與鄰居、中醫(yī)蘇紀之結婚。婚前,她寫信到美國征求兒子意見:“因為我是個寡婦,理應聽我兒子的話?!?/p>

兒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節(jié),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卑g(徐積鍇)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師,這封信頗得其父風韻。

第二任丈夫過世后,張幼儀到紐約居住,1988年去世。晚年時,她對自己的內(nèi)侄女說:“你總是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么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墒?,我沒辦法說什么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么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p>

這就是張幼儀,我們不能說離婚改變了這個女人的命運,但是她生命的轉折確實在離婚以后。她骨子里的那份堅強被激發(fā),叫她綻放成美麗的梅花,耐得了寂寞,受得了風寒,傲然挺立,散發(fā)了只屬于她自己的幽香。不知道徐志摩再會張幼儀的時候會不會感覺到一份惆悵。

在這段情感糾結中,張幼儀沒有責怪過陸小曼,但是她對林徽因充滿了幽怨。這不是因為她破壞了自己的婚姻,而是她愛徐志摩卻最終放逐了他。在愛情的領域里她沒有陸小曼的勇敢和坦誠。她是蓮花,皎潔神圣;她是蓮花,亦弱不禁風。

情度有緣人,只看緣深緣淺。徐志摩和張幼儀的緣分不會很深,所以他們只做了幾年夫妻,孕育了兩個孩子,他們的靈魂從來沒有真正交接過;林徽因與徐志摩的緣分也如風中柳絮,他們真正的相愛過,相知過,但是輕輕握手的瞬間就被現(xiàn)實的紅潮所推沒,留下一生的牽掛和思念;梁思成和林徽因真的攜手了,但林徽因的美麗與眾人敬仰叫梁思成忐忑而不安,所以在林徽因死后他娶了學妹林洙后會嘆息:“原來真正的夫妻會如此美和輕松的在一起?!蹦敲此麄兊木壏种簧畹饺讼嗍兀隉o依吧?!

還有陸小曼,那個風情萬種的女人。她就像一株帶刺的玫瑰,走進了會痛,離開了會失魂落魄。她與徐志摩轟轟烈烈的愛情叫人醉生夢死,不惜拋夫舍子,背叛一切道德觀禮。他們不屑世俗的眼光,不許世人的祝福,只愿攜手今世。他們做到了!但是婚后陸小曼的揮霍無度、任性放縱卻將這份得來不易的感情,再次推到風口浪尖上。風靜過,人心所累。原來渺小如人類,根本無能揣測緣分的深薄。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看來緣分真的可遇而不可求!每個人都祈求圓滿,他們說相愛的人廝守在一起連光陰都是美的。風更清,云帶笑,愛情叫塵世美好溫馨。輕輕摘一朵蓮藕,暖暖撐起一柄油傘,漫步街頭,會發(fā)覺自己是最幸福、最幸運的人。

并不是所有相愛的人都可以相守,并不是每個故事都能圓滿。人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邂逅、離別,每一天都演繹著不同的悲歡故事。在歲月的年輪下,我們走過平坦,踏過坎坷,哭過、笑了;當繁花開滿枝頭,當秋葉飄零冬下,我們只能相信緣難求,請珍惜!

塵埃落定

康橋之戀叫世人感動不已,但它的愴然落幕也讓好多人黯然嘆息,但翻開書頁仔細想想,我們不能不釋然了。其實這是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人生,她選擇跟誰共赴一生都是林徽因的事。我們誰都不能左右,否則我們不是我們,林徽因亦不是林徽因了。她是一個理智大于情欲的人,從康橋上堅定的逃離。回到中國,她依舊淡定如荷,再次卷起男子的癡迷。林徽因成了梁思成不能忽略的美麗,他們的重逢意味著徐志摩成為昨天紛飛的落葉,化為塵土。

只是,林徽因可以灑脫,徐志摩可以嗎?如果是肯定的答案,那么就不會有那么一天,徐志摩無奈又深情地對林徽因說:“如果有一天我獲得了你的愛,那么我飄零的生命就有了歸宿,只有愛才可以讓我匆匆行進的腳步停下,讓我在你的身邊停留一個小時吧,你知道憂傷正像鋸子鋸著我的靈魂!”

如此狂熱的愛,如此執(zhí)著的男人,林徽因真的不曾動搖嗎?不是的,她比任何人都懂徐志摩。只是這個看似年輕卻已經(jīng)有了成熟心境的女子更懂得現(xiàn)實,這段感情注定擔負不起她要的安穩(wěn)。她選擇了同樣出身名門,社會地位很好的梁家公子。他們時常在風景優(yōu)美的北海約會,一起逛太廟,感情平坦而溫暖。

人人都說人生如夢,如果徐志摩給林徽因的感情用夢來形容的話,梁思成的就是一本書。就算夢有梨花似雪,新月朦朧,但終究都會醒來,而書看似簡單沉重,卻經(jīng)得起反復推敲。在繁復的塵世間,任何人都沒有權力說林徽因選擇錯了,只能說徐志摩不是林徽因要的那杯茶。

1922年9月,徐志摩乘船回國。10月抵達上海,不久北上來京與林徽因重逢。那一刻,徐志摩再也無法從林徽因的眼中找到當初康橋下的柔情,她淡然自若的態(tài)度叫徐志摩進退兩難,不知何去何從,偏生又放不下心里這輪明月。所以1923年春天,徐志摩、胡適、聞一多和梁實秋等人成立了新月社,林徽因也參加。社名是徐志摩依據(jù)泰戈爾詩集《新月集》而起的,意在以“它那纖弱的一彎分明暗示著,懷抱著未來的圓滿。”

那一刻,我們不難看出徐志摩對林徽因癡情不改。但是他也恍惚感覺到林徽因已如遠去的清風,無力挽留,只能留下滿滿的祝福,希望她如新生的明月,可以得到未來的圓滿。

這一切梁思成不會不知道,但他用大海的度量包容了一切。林徽因就是海里的船,會泛起千層波濤,會蕩起浪花朵朵,更會逆流而上,貪戀過岸邊風景但船終究是船,怎么都離不開海的陪伴與呵護。何況海水有一個最重要的成分,那就是信任。

人和人之間產(chǎn)生絕對的信任并不容易,何況是去相信像林徽因那樣富有魅力并且活躍激進的女子的情感。她身邊的誘惑太多太多了,梁思成不是不懂,但他信任。

輕輕兩個字,叫林徽因安寧地走過一生的風風雨雨;輕輕兩個字,叫他們歷經(jīng)紅塵俗雨,彼此緊緊相依。我們會為徐志摩的狂熱癡迷,那么我們同樣會為梁思成的博大感動。

1923年的那場車禍讓梁思成落下了終生殘疾,卻也讓林徽因和他的感情快速增進。本來計劃赴美留學的日期推遲一年,梁思成的推遲剛好等到林徽因在培華女中的畢業(yè),并且她考取了半官費留學,二人攜手漂洋過海,為日后的比翼雙飛畫下了重要的一筆。

人生如戲。每一天我們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時而哭,時而笑,時而肝腸寸斷,轉過身,明天又會赴另外一出戲。每一個結束都代表新的開始;每一聲道別都寄托希望與祝福。所以我們都不要過于沉湎于昨天,枉然叫自己的腳步多了泥濘的沉重。

徐志摩就是帶著這份沉重,縱使后來他愛上了陸小曼,并跟她演繹了一場生死絕戀,徐志摩也沒有忘記康橋上的林徽因。得不到的永遠是最美好的,林徽因就是徐志摩望塵莫及的明月。尤其在日后與陸小曼爭吵連連的時候,他更不能忘記林徽因的嫻靜。

曾經(jīng)看過2000年為了紀念徐志摩而拍攝的電視連續(xù)劇《人間四月天》,那里林徽因美得像詩,陸小曼卻被曲解成了交際花。這不但是對事實的誤解,更是對徐志摩的諷刺。難道那樣一個優(yōu)秀的男子會喜歡只懂吃喝玩樂的女人嘛?豈是陸小曼演繹的是另外一種人生極致。

陸小曼,1903年農(nóng)歷9月19日出生在上海南市孔家弄,比張幼儀小三歲,比林徽因大一歲,是一個肌膚白皙、眉清目秀、機靈聰明的女孩。她的母親曾生育九個孩子,不幸先后都在幼年和青年時死去,只剩下排行第五的陸小曼,所以被父母嬌慣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六歲那年,隨母親從上海到北京,與父親一起生活,陸小曼家庭雖然比不了林徽因那樣的顯赫,卻也是社會名流。她的父親曾任財政部司長和賦稅司長多年,經(jīng)濟實力不容小視,亦養(yǎng)成了陸小曼揮金如土的個性。

陸小曼能歌善舞,才華橫溢,盡情玩樂的背后是她的天真無邪。林徽因是個女人,而陸小曼只是個孩子。她能為愛生,為愛死,能給得起徐志摩全部的靈魂卻給不了現(xiàn)實的理解。所以,陸小曼的任性使她和徐志摩得來不易的愛情飄零殘落。

有人用《紅樓夢》里的人物來形容徐志摩生命中的三個女人,他們說林徽因是薛寶釵,美麗、淡定、聰慧;陸小曼是林黛玉,任性、刁鉆;而張幼儀則是襲人。她們一個是身之依;一個是心之戀;另一個則是魂之望了。至于誰是誰的誰,我們只能各自評論了。而唯一肯定的是不管誰是誰,她們都是幸運的,她們被世人所銘記。

他們說愛是一場修行。繁復塵世讓我們無法分辨誰是你想要的那杯茶;誰是你滄海桑田的家;誰是你心底最最深切的渴望。在風起云落,午夜徘徊的時候,我們會低低詢問愛情叫我還是我嗎?叫我們還是我們嗎?

1924年4月23日,泰戈爾在日壇草坪講演,林徽因攙扶他上臺,徐志摩擔任翻譯。當時媒體說:“林小姐人艷如花,和老詩人挾臂而行,加上長袍白面,郊荒島瘦得徐志摩,猶若蒼松竹梅的一副三友圖?!倍@些一時間成為京城美談。

其實,不止泰戈爾,在世人眼中林徽因都跟徐志摩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那時候,許多人都已經(jīng)知道林徽因跟梁思成在熱戀中,只是還沒有行文定禮。我們都不能否認梁思成在建筑學上的成就,但是在這個充斥著浪漫和激情的塵世里,美麗的康橋給了人太多的遐想。如今徐志摩已經(jīng)離婚,林徽因卻依舊決絕離他而去,她的選擇令人不解而遺憾。只不過我們不是林徽因,我們無法代替她走過她的人生,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尊重別人的選擇。

5月8日,為慶祝泰戈爾先生六十四誕辰,林徽因、徐志摩等在東單三條協(xié)和小禮堂演出泰翁詩劇《齊德拉》。林徽因飾公主齊德拉,徐志摩飾愛神瑪達那。演出前,林徽因飾一古裝少女戀望“新月”,以示新月社組織的這場演出活動。

或許是因為徐志摩和林徽因曾經(jīng)就是一對戀人,又真心許諾過,他們將自己的情愫帶進了戲里,所以舞臺上他們很快就投入各自的角色,演得惟妙惟肖,博得掌聲不斷。

泰戈爾最喜歡的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所以他參加的諸多活動中,徐志摩和林徽因每每都到場。他們談論人生,談論詩歌,并一同前往拜會了溥儀、顏惠慶。在詩人眼中花是紅的,草是綠的,連一片小小的飛絮都有了韻致,林徽因隱藏在骨子里的柔情和詩意被激發(fā)出來。徐志摩的眼神叫她意亂情迷,苦苦壓抑的情感瞬間瓦解。林徽因明白如果繼續(xù)下去又是斬不斷的情思,又是肝腸寸斷的糾結,她只能盡快抽身,只有遠離徐志摩她的心才能得到平靜。林徽因不是陸小曼會為愛情忘乎一切,她的自持與明智早已注定今生該走的路。徐志摩不是她的茶,梁思成才是她的歸處。

5月20日夜,泰戈爾離開北京去太原,再從香港經(jīng)日本回國,這一路徐志摩一直陪同。離別的時候,林徽因和梁思成等人到車站為他們送行。泰戈爾寫了一首小詩送給林徽因:“蔚藍的天空,俯瞰蒼翠的森林,他們中間,吹過一陣喟嘆的清風?!?/p>

泰戈爾看到了徐志摩的癡情,也理解林徽因的明智,這兩位原本應該相愛相守的戀人卻注定要天涯相望,再不能攜手人間,浪漫的詩人僅能給予的輕輕嘆息,和祝他們各自安好的祝愿了。

徐志摩的酸澀和沉重,像被火車巨輪緩緩輾壓著。每往前行駛一寸就帶著撕心裂肺的疼痛。他的淚不受控制地滾落,天邊的孤雁亦已明了,它揮翅而過,告訴徐志摩該放手了,放下有時也是一種無奈的解脫。

徐志摩走了。這年6月林徽因也走了,她隨梁思成前往美國留學。7月7日,抵達伊薩卡康奈爾大學。林徽因選戶外寫生和高等代數(shù),梁思成選水彩靜物畫,戶外寫生和三角。9月他們結束康校暑假課程。

當初,梁思成會選擇建筑為畢生的事業(yè)都是因為林徽因。在沒有遇到她的時候,梁思成根本不懂建筑藝術,更不會料想將來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績。說林徽因成就了梁思成并不過分,但也正因為梁思成,林徽因的人生才會綻放得如此美麗。

而我們不難看出林徽因在對學業(yè)的選擇上也顯示了她的風格。她雖然熱愛藝術,卻選擇了需要藝術底蘊,同時更加實用的建筑學。她天性浪漫,后天經(jīng)歷卻教會她,關鍵的選擇,必須有堅強的理性做支撐。所以林徽因從江南夢都里的蓮荷出落成寒風中的一株紅梅,蛻變得美麗而堅定。

結束康校暑期課程,林徽因和梁思成同往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同年9月梁思成的母親李惠仙病故。這個一直不認可林徽因的老太太走了,她的離開是對他們愛情的成全?還是對他們感情的考驗?李氏死后的幾個月,林徽因和梁思成有如在刀山劍樹上過活。比城隍廟十五殿里畫出來還可怕。好在時光是最好的良藥,心傷過,慢慢會復原;淚流過,慢慢會干涸。雖說悲傷會比快樂更容易入駐人心,但是在歲月巨輪的沖蝕下,不復重來。

1925年,二十一歲的林徽因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日子如湖水一樣平靜安寧。她與徐志摩成了天邊分離的兩片白云,一朵緩緩感應著淡雅,一朵卻迎來了人生的另一個轉折,徐志摩和陸小曼美麗的邂逅與深刻的重逢。

如果說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感情清淡如水的話,那么徐志摩和陸小曼就是最濃烈的紅酒,那馥郁醇厚的芳香叫人沾唇即醉。胡適曾經(jīng)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她的魅力所在可想而知。

陸小曼的第一任丈夫王庚比她大七歲,曾留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西點軍校,與好友徐志摩一起在北大任教。王庚為人嚴謹古板,陸小曼則天性浪漫,所以兩個人的婚姻生活并不愉快。每次陸小曼要玩的時候,王庚都叫徐志摩來陪她。一來二去,徐志摩和陸小曼便產(chǎn)生了感情。據(jù)說王庚剛聽聞的時候甚至用槍指過陸小曼的頭,但她還是堅持要離婚,去找那個沒有兵權,沒有官職的浪漫詩人。因為“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

叛逆的她并非《煙脂扣》里“如花”那般的青樓女子,她是如假包換的大家閨秀。為了真愛,她可以把一切都拋棄,去做中國“第一個要跟丈夫離婚的女人,”嫁那個“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

她就是如此的勇不可擋,如果放在1873年的美國,我懷疑喊出“女人是人嗎?”的便不是女權主義者Susan Anthony,而是她了??赡鞘?926的北平,孫中山也氣得吐血而死的北平,除了轟轟烈烈地去愛,她什么都做不了。我們曾為梁山伯與祝英臺感動落淚,遺憾頓足的時候,我們更應為陸小曼和徐志摩的攜手感嘆,愛人與被愛真的很美好。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尋覓適合自己的那杯茶,讓淡淡清香蕩進靈魂里,得到一絲安然,一絲溫暖的慰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在胡適、郁達夫等一幫朋友幫助下,徐志摩和陸小曼走進婚姻殿堂。雙方的家長痛恨他們的作為,拒不參加婚禮。梁啟超在胡適等到人的勸說下,勉強來給徐志摩當證婚人,他不看好這樁婚姻,在婚禮上說了句不客氣的話:“祝你們這是最后一次結婚!”

梁啟超的話帶著絲絲的涼意,很冷!但陸小曼和徐志摩的手從沒有放開過彼此,他們在彼此的依偎中感覺著溫暖。我想經(jīng)歷了那么多風風雨雨,陸小曼和徐志摩根本不在乎別人是否祝福吧,他們能彼此攜手,此生心愿足矣。

而梁啟超的證婚詞,明著是對徐志摩,但他更看不慣的其實是陸小曼。在他第二天給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信中更可以看出來:“徐志摩這個人其實很聰明,我愛他,不過這次看著他陷于滅頂,還想救他出來,我也有一番苦心,老朋友們對于他這番舉動無不深惡痛絕,我想他若從此見擯于社會,固然自作自受,無可怨恨,但覺得這個人太可惜了,或者竟弄到自殺,我又看著他找得這樣一個人做伴侶,怕他將來痛苦更無限,所以對于那個人當頭一棍,盼望他能有覺悟(但恐很難),免得將來把徐志摩弄死,但恐不過是我極癡的婆心便了?!毙胖兴^的“那個人”,當然是指他看不慣的陸小曼。

不想梁啟超的一份擔憂,后來竟真的成了事實。徐志摩三十六歲便英年早逝了,世人無不震驚惋惜,更把矛頭指向陸小曼。陸小曼在背負如此巨大的責難里深居簡出,青燈守節(jié),潛心編輯大陸版的《徐志摩全集》。直至1965年,在上海去世。

佛說世間緣分兩種,一種是善緣,一種是惡緣。秋風花落,紛擾塵世,我們都想看清,看明。但渾濁塵世里,一切霧里看花,我們理不清,參不透。只能坐著歲月的列車,叫時光來告訴我們,下一站是什么,下一刻我們又將面對什么。

1925年11月,奉軍將領郭松齡倒戈反奉,通電張作霖,林長民應邀為“東北國民車”政務處長。同年,林長民參加反對張作霖的戰(zhàn)爭被流彈擊中身亡,死于沈陽西南新民屯,年四十九歲。

消息傳來林徽因傷心痛絕,林長民在她心目中不止是個慈祥的父親,更是難得的知己。曾在林徽因迷茫中給予太多的溫暖和依靠,何況林長民是在這樣凄絕的情況下離開的,林徽因實在難以接受。她終日以淚洗面,后來在梁思成的寬慰和其父梁啟超的資助下才可繼續(xù)賓大的學業(yè)。

1927年9月,林徽因結束了賓大的學業(yè)得到學士學位后轉到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貝克教授工作時,學習舞臺美術半年。12月8日,梁啟超在北京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行文定禮”。

或許就是這段艱難歲月的牽手依伴,叫林徽因感覺到了,面前這個踏實的男人可以給她一生的寧靜,而徐志摩與陸小曼的結合,叫林徽因可以更加心安理得地選擇自己的路,她不用再背負任何精神上的枷鎖而和徐志摩做推心置腹的藍顏知己。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走過青青草原,不遠處會仍有點點花香。其實冥冥之中,我們來到這個塵世的時候,一切早有定數(shù)。誰是誰的歸屬,誰是誰的寄托,命運的洪流里我們無力逃脫,你再貪戀遠處的風景亦是徒然。風清云過,只慶幸那份泱泱春光仍不曾將我們割舍。

飲水思冰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人世間祈求太多的美好,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而可笑的是,老天在我們出生的時候偏偏多放了一根傻氣的肋骨。好像好茶必須配有好壺,好馬應得置有好鞍。為了這一切我們追名逐利,醉生夢死。在浪浪紅塵中,妄自丟失只為一個“好”字。生活好了,錦衣玉食,可是我們的靈魂卻得不到純凈,就像花兒失去了陽光的滋潤,白如雪,淡如風,那些絢麗多姿的浮萍似乎只曾存在于夢想,我們才恍然知道原來缺憾是種真實的美。不必太多苛求,不必給自己太多負累。隨心而安,隨性而居。當風兒掃過林葉,當星辰點綴夜空,我們才長嘆一口氣,自語笑道,原來我們也可以活得如此輕松。

其實一份真正的感情不是擁有,而是守護。只要她在,只要她安好一切足以。在世間,人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理性的人,一種是感性的。梁思成是理性的謙謙君子,他永遠無法真正走進林徽因幻想波瀾的靈魂深處。但他卻可以叫人靜靜依靠,感覺到溫暖,所以理性的人都會覺得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結合是才子佳人。而感性的多數(shù)都是浪漫的人,他們認為徐志摩和林徽因才是天造地設的璧人。同樣的充滿激情,同樣的滿腹詩意??粗徣~上點點露珠就會怦然心動,感悟寧靜。但是生活不是在感悟中度過,而是靠柴米油鹽醬醋茶來打理,說來俗氣,卻也真實。林徽因愿意跟梁思成享受平靜,徐志摩也選擇執(zhí)手陸小曼來一起焚燒。而在不經(jīng)意間他們會互相遙望,沒有遐想,只要你在,只要你安好,一切足以。

一切塵埃落定,縱然再多人來揣測猜想,他們都只會微笑面對。1928年3月,二十四歲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姐姐家舉行了盛大的婚禮。雖然林徽因一直接受了美式的教育,但骨子里仍然存在著江南小女子的溫婉與傳統(tǒng)。所以她沒有選擇穿婚紗,而是穿著傳統(tǒng)的中國禮服,艷麗的紅色下襯托著新娘嬌美纖細,典雅如詩。他們的結婚照風騷一時。

行禮前梁思成曾問過林徽因:“有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么是我?”林徽因微笑地看著面前這個一直愛護自己的男子:“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來回答你,你準備好聽我了嗎?”

一生來回答,這是傳統(tǒng)中國女子的含蓄表現(xiàn)。一生的光陰交予一個男人是何等的信任與堅定。那一時刻,我敢說林徽因是愛梁思成的,他們都是理智而成熟的人,在風雨中可以一起扶持走過泥濘,而徐志摩不是,他有著成熟的外表和孩童的心性,林徽因知道他想要什么,但他永遠不知道林徽因想些什么,而梁思成知道,所以他給予了她莫大的包容和信任,可以叫這個女人綻放得更加美麗動人。

結婚之后,他們按照梁啟超的安排赴歐洲參觀古建筑,于8月18號回京,9月梁思成和林徽因應聘于東北大學建筑系,分別任命為主任,教授。

日子如流水,當繁花擁落枝頭,碧水蕩起陳波,清晨的我們推開一扇清窗,會不禁地感嘆世間竟可以如此寧靜,兮兮然,隨遇而安,林徽因始終是聰慧的女子,她懂得一切都有宿命來安排,萬事萬物都有不可逆轉的規(guī)則,我們僅是大江大浪里的一滴雨露,隨著潮流時上時下,看似無依,實則安寧。

林徽因用人們視為最美好的初戀換取了此時此刻的寧靜,我們不能說她錯了。上蒼是公平的,你失去了愛情,它就會給你安寧,你失去安寧,它就會另一種方式來彌補你。不過我不能不說上蒼給這個如睡蓮的女子過分眷顧,它給了她嬌艷的貌,傲人的才,還給了她想要的一切美好,有不離不棄的藍顏知己,有寵她愛她的丈夫,在那個戰(zhàn)火紛落的年代她卻像白鷺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碧波里,每一份蕩漾都映照出塵絕世的美麗。

1929年1月19日,病重幾月的梁啟超逝世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為其父設計了墓碑。同年8月林徽因從東北回到北平,生下了女兒,取名為再冰,意為紀念已故的祖父號稱飲冰室主人的梁啟超。

這一年,張學良以獎金形式征東北大學?;請D案,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意料之中的中了獎。事業(yè)的成就將她的人生推到萬人敬仰的極致里,繁花錦錦,每一抹微笑宛如春風吹拂翠柳,靜靜的,裊裊如夢。林徽因也知道自己的魅力,她就是一株迎風而立的白荷,仰立在姹紫嫣紅的春光里。她不會叫人看到內(nèi)心深處揮之不去的柔弱與彷徨,她總是以堅定的腳步行走在擁擠的人潮中,讓所有人仰望她不同凡響的美麗。

有人說林徽因的高不可攀是與生俱來的,她有驚人美貌、絕代才華、鼎盛事業(yè)以及美滿的婚姻生活。她的人生沒有缺憾,完美得只叫人感覺到不真實,所以大家把林徽因視為女神,生怕大聲說話都會驚擾了她。在林徽因太太客廳沙龍里眾人習慣仰頭注視她,聽她說,看她笑,那抹靜蓮潔凈的美,美得沁人心脾,夢牽魂索。

可就是這樣一種極致叫人望塵莫及,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走進她的心里,她的靈魂蕩漾如海,寂寞和孤獨成了波瀾里無依的船舶。

“你離我很近,我伸手卻觸摸不到你的臉龐”,好真實地寫出了林徽因的生活勢態(tài)。她和梁思成很近,近到同床共枕,但是他卻接觸不到她的心。林徽因是清澈的泉水,梁思成是踏實的山峰,他們有幸相互依附,而可悲的竟也是只能相互依附。

我想真正走進林徽因心里的那個男人應該是徐志摩吧。有人說他狂熱如火,不管曾經(jīng)怎樣愛著林徽因,但她都無法填滿徐志摩內(nèi)心的熱忱,所以徐志摩會愛上陸小曼。

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初次相識應該是在泰戈爾六十四誕辰上,當時林徽因和徐志摩是主角,他們共同演繹了一場詩劇,而陸小曼只是臺下的看客。陸小曼亦是京城名媛,能詩擅畫,歌舞雙絕,奉父命嫁給了不解風情的王庚,婚后生活乏味而不愉快。但陸小曼是驕傲的人,從不愿讓世人看到她的失意,她就像煙霧里的罌粟,開得最美,藏得最深。

陸小曼的落寞沒有逃過徐志摩的眼睛,那時徐志摩也是感情的失落者,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雙宿雙飛叫他肝腸寸斷,他們同為天涯失意人,相逢在寒冷的季節(jié),靜靜一個眼神便會產(chǎn)生溫度。有人說徐志摩愛上陸小曼是為了忘了林徽因,但我不這樣認為,陸小曼和徐志摩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他們?yōu)榱诵睦锏淖非髸贌晕?,只為重生。當年陸小曼為了跟徐志摩在一起,與王庚離婚,流掉腹中的胎兒,而終生不能生育;徐志摩也曾向世人宣示:“我之甘冒世之不韙,乃求良心之安頓,人格之獨立。在茫茫人海中,訪我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兩人在風氣初開的潮流中,受到青年男女的慫恿、喝彩,豪氣干云地踏上“不思舊姻求新婚”的道路。像郁達夫就說:“志摩熱情如火,小曼溫柔如棉,兩人碰在一起,自然會燒成一團,哪里還顧得了倫教綱常,更無視于宗法家風?!?/p>

徐志摩與陸小曼攜手了,大家好奇的卻是他們的結合會不會對林徽因造成巨大沖擊。午夜夢回,林徽因依舊是池塘里靜靜迎著風,展露自己美麗的淡泊女子。她不是陸小曼,不會為了愛情背負太多的罪孽;她也不是張愛玲,愛得迷失自我。林徽因的聰慧與獨力自持叫她展露了一個女子最潔凈的人格魅力。

她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生活著,沒有波瀾壯闊,卻安靜平和。風吹過,帶著梔子的花香;蟬鳴過,帶著柳葉的清香。輕輕煮一杯淡茶,淡淡落下幾句詩行,原來生活竟可以安詳。

難道這不是一種完美嗎?人生在世有太多太多的繁復,太多太多的糾結,我們能靜下心,像初生的嬰兒浸泡在水中,丟掉浮躁,拋棄繁復,但求一個簡單,亦是難能可貴的?;蛟S直到我們駕鶴西去,才會豁然發(fā)覺生命的本質其實就是回歸寧靜。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想做一顆石頭,安靜孤單卻也可以驕傲干凈地活著。真的可以做到王維詩中的意境,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其實人的一生真的好艱難,我們背著繁重的行囊奔走于人世間,不知道所為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最終停留在何許地方,一路奔波,一路撿拾;亦一路丟失,當我們累了,倦了;感嘆這路怎么如此望不到邊際,遙不可及的時候,回首卻發(fā)現(xiàn)原來走的不過寸步而已。當驕陽沉于山脊,茶涼言盡,一切都即將落幕,我們的心方真正的可以平靜。那時我們會不會后悔自己一生的勞碌奔波,從沒有仔細看過身邊的綠意重重;那時我們會不會感嘆,原來做一個石頭方是人生的真諦,方是真正的幸福。

我們只能做石頭,而林徽因卻是不小心落入人間的精靈,她像一株潔凈的蓮荷,淡淡的余香叫你安靜寧和。

此情可待

曾經(jīng)瘋狂的迷戀過洛克菲勒,他告訴過我們,“高貴快樂的生活,不是來自高高的血統(tǒng),也不是來自高貴的生活方式,而是來自高貴的品格?!彼谥械钠犯裰挥兴膫€字:自立精神!

徐志摩沒有,他信服著愛情;張幼儀沒有,她依賴著親情;梁思成沒有,他專注于事業(yè);而林徽因,這個嬌小美麗的女子,她有著別人沒有的自立精神,所以她活得比任何人都高貴灑脫。

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因為瑣事纏身,從未好好治療休息過。直到二十六歲的時候,她的肺病日趨嚴重,不能不放下工作于1931年3月聽從協(xié)和醫(yī)院大夫的建議來到香山雙清別墅養(yǎng)病。

那該是林徽因一生中最靜好的日子吧!她可以任性地吸取霧的靈氣,仿佛每一處花開都是音符,每一陣清風都是訴說,輕輕觸動了她的柔腸。她會穿一襲白色的睡袍,焚起一注清香,在雅致的花瓶里插上幾支鮮花,在窗明幾凈的小屋里低眉寫字。

梁思成看到這樣的林徽因不能不駐足凝望,生怕破壞了這份美好。林徽因曾對他感慨:“看到我這個樣子,任何男人都會暈倒吧!”梁思成立刻收回目光,有意氣她:“我就沒有暈倒!”

其實梁思成何嘗不是被林徽因的魅力迷倒,他曾對人說過:“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的確,在山上靜養(yǎng)的時候林徽因寫出了很多佳作,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仍然》,只不知是不是應和徐志摩的《偶然》。

你舒伸得象一湖水向著晴空里

白云,又象是一流冷澗,澄清

許我循著林岸窮究你的泉源:

我卻仍然懷抱著百般的疑心

對你的每一個映影!

你展開象個千辨的花朵!

鮮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溫存襲人的花氣,伴著晚涼:

我說花兒,這正是春的捉弄人,

來偷取人們的癡情!

你又學葉葉的書篇隨風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個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著我,不斷的在說話:

我卻仍然沒有回答,一片的沉靜

永遠守住我的魂靈。

徐志摩是林徽因靈魂深處許諾的藍顏知己,在一個潔凈的角落里守護她寂寞的心靈。

林徽因在山上靜養(yǎng)的日子時,常有朋友來探視,令習慣了熱鬧的林徽因不至于冷清。來者有文壇上的朋友,以及一些社會名流,像沈從文、冰心、金岳霖、韓香梅、徐志摩都是常客,他們煮茗夜話,閑逸安寧。

其實說到這里,我不能不想到那個用一世的情來守護林徽因的男子,金岳霖。中國哲學家、邏輯學家。他和林徽因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長期以來,一直是毗鄰而居,偶爾不在一地,例如抗戰(zhàn)時在昆明、重慶,金岳霖每有休假,總是跑到梁家居住。

金岳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贊羨至極,十分呵護;林徽因對他亦十分欽佩敬愛。直到有一天梁思成從外地回來,林徽因突然很沮喪的告訴他說:“我苦惱極了,因為自己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如何是好。”

林徽因對梁思成毫不隱諱,坦誠得如同小妹求兄長指點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極,苦思一夜,比較了金岳霖優(yōu)于自己的地方,他終于告訴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選擇金岳霖,祝他們永遠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訴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誠得令凡人驚異:“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p>

從那以后,他們?nèi)撕翢o芥蒂,相互間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靜的金岳霖仲裁。

金岳霖一直用一種冷靜而溫和的方式,默默守護心中至愛的女子,不離不棄。直到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病逝,梁思成也另娶了他的學生林洙,據(jù)傳一天金岳霖把以往的朋友都請到北京飯店,之前沒說理由,而去的朋友亦不知何故。直到飯吃半時,金岳霖站起來告訴大家,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聞聽此言,老朋友們望著這位終身不娶的老者默默落淚。如果說徐志摩的感情,狂熱得叫人焚燒,那么金岳霖的感情,潔凈得讓人不枉此生。

林徽因死后,金岳霖只能依靠回憶度日。據(jù)說晚上金岳霖和林徽因的孩子住到了一起,他們親切的喊他金爸,他們都知道這個老先生用最真最深的情感守護他們母親一生,值得他們永遠尊敬愛戴。

1983年,陳鐘英和他的學生首次編纂林徽因的作品,他們找到金岳霖先生,詢問要不要在上面題寫什么。半個世紀的情感風云在他臉上急劇蒸騰翻滾。終于,金岳霖一字一頓、毫不含糊地告訴他們:“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自己說的話,我不愿意說,也不愿意有這種話?!?/p>

林徽因早已作古,對一切都不會感知了。但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寄望大去之日后在另一個世界里對林徽因直接傾訴,此情只應天上有,今聞竟在人世間。

在這個繁華塵世里,人不同,情就更不同。徐志摩深愛林徽因,但當林徽因轉身離去,失意的他尋求另一段感情的寄托,所以他愛上了陸小曼,演繹著生死絕戀;梁思成亦與林徽因山盟海誓,與她攜手一世,林徽因走了,他重新開始自己的另一個故事,并在婚后感嘆,原來真正的夫妻該是這樣美和輕松的在一起。聽著不能不讓人感覺到絲絲涼意。

每個人用情都是不同,這里更沒有指責的意味。世間沒有一條法規(guī),規(guī)定一生只能愛一個人,更沒有人說重新開始是對過去的背叛,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誰都可以叫自己明天過得更好,我只是對金岳霖的至情感動。一個男人可以癡情到此終身不娶的地步委實不多,而作為一個女人能被這樣的男人守護也太過幸運。

此情可待,也只有金岳霖的感情經(jīng)得起歲月的推敲,耐得住寂寞的沖刷。

在這段山中靜養(yǎng)的時間里,林徽因寫下了很多詩歌。林間清雅的風景、潺潺的流水都叫她找到靈感的源泉,何況徐志摩經(jīng)常來和她一起探討文字,傾訴心情,彼此相維相系。徐志摩曾經(jīng)不止一次的說過,跟林徽因在一起才可以讓自己的靈魂真正釋放。我想那時徐志摩真的太累了吧!陸小曼過度揮霍、喝酒跳舞讓他身心具備,他一味寵愛換來的卻是不息的爭吵,難怪徐志摩會懊惱的對林徽因說,他一生不再有幸福了!

他曾視愛情為生命,可命運偏偏跟他開了巨大的玩笑。在康橋林徽因不辭而別,留下的何止是一輪殘月,他的靈魂在夢牽魂鎖里孤苦飄蕩,好不容易尋得梅花再次開放,然而好景不長,他與陸小曼漸行漸遠,再也沒有往日的和諧。他的愛情迷失了方向,他心碎神傷。林徽因看在眼里,她溫柔地寬慰著徐志摩,由始至終她都希望他幸福。人生苦澀,充滿了遺憾和迷失,我們誰都沒有權利去放任自我。因為理智的人都知道,放任了就是更多的迷失。

風輕動,碧枝連連,他們仿佛回到康橋上。每一次注視都是祝福,每一微笑都是永遠,不管他們此時已是誰的妻,誰的夫,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那抹影子始終不曾改變。

那一夜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藍的天上托著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鎖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飄,

細弱的桅桿常在風濤里搖。

到如今太陽只在我背后徘徊,

層層的陰影留守在我周圍。

到如今我還記著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淚、白茫茫的江邊!

到如今我還想念你岸上的耕種:

紅花兒黃花兒朵朵的生動。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頂層,

蜜一般釀出那記憶的滋潤。

那一天我要跨上帶羽翼的箭,

望著你花園里射一個滿弦。

那一天你要聽到鳥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靜候著你的贊賞。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亂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闖入當年的邊境!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的詞真好!暖暖的像一縷春風吹進心里,會讓人情不自禁地微笑。伸手輕輕接起屋檐滾落的雨滴,聽過窗外燕兒喃呢細語,寂靜這般醉人心田。緩緩走過塵世宿命,世事將人心摧薄,歲月將容顏改變,有誰還能一如當初相見般美好。

人生何必只如初見?宛如一株茶樹,初見時郁郁蔥蔥,經(jīng)過采青,萎凋,發(fā)酵,揉捻等等最后烹煮成一壺好茶。淡淡的清香纏繞唇齒之間,那種美只有深曉世味的人才會懂得。情到深處情自薄,只有失意的人才會追尋曾經(jīng)短暫的美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