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
有一種正義,叫民族氣節(jié);有一種生活,叫金戈鐵馬;有一種豪情,叫壯懷激烈;有一種時光,叫崢嶸歲月。
——題記
北宋詞人柳永有一首《望海潮》,寫道: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fù)蕖GT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這首詞描繪杭州的美麗、繁華和富庶。煙柳畫橋、云樹堤沙、怒濤霜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還有水面上泛舟嬉戲、管弦歌舞的男男女女,構(gòu)成一幅風(fēng)情萬種的江南畫卷。更讓人心馳神往的是,杭州豪奢榮艷,風(fēng)簾翠幕、參差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真是人煙生聚,民物阜蕃,其繁盛一時,天下至極。
柳永不會想到,他這一首慢詞,竟然在一百多年后闖下禍端,引起戰(zhàn)火狼煙,并改寫了金國政治版圖。
金國皇帝完顏亮偶爾聽歌女唱《望海潮·東南形勝》,被曲中描述的壯美景象所吸引,欣然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決定滅亡南宋,奪取杭州。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完顏亮打破金、宋以淮河為界的默契,悍然發(fā)動六十萬大軍,揮師攻宋。
開始的時候,金軍一路高歌猛進,大敗宋軍,很快占領(lǐng)盱眙、揚州、和縣,逼迫宋軍退守江南。
不料,這時金國后院起火。完顏亮殘暴狂傲,淫惡不堪,朝中大臣多有不滿?;适易谟H趁后方空虛,擁立完顏雍在遼陽稱帝,是為金世宗。
完顏亮本該回師討伐“逆賊”,但他過于自信,決定先拿下南宋,再北上爭奪帝位。于是強行渡江與南宋作戰(zhàn)。
南宋軍節(jié)節(jié)而退,軍心渙散,本來不堪一擊。誰知這時冒出個虞允文,他雖是文臣,卻擔(dān)當(dāng)起道義,領(lǐng)導(dǎo)起抵御金軍的守衛(wèi)之戰(zhàn)。他收拾人心,鞏固長江防線,宋軍很快從敗績中清醒過來,恢復(fù)了戰(zhàn)斗力。
反觀金軍,前方將士聞知后方政變,人心不穩(wěn),士氣低落,金宋戰(zhàn)斗形勢很快逆轉(zhuǎn)。渡江戰(zhàn)役中,宋軍嚴陣以待,金軍傷亡慘重,以失敗告終。因作戰(zhàn)地點在采石磯,這場戰(zhàn)役史稱“采石之戰(zhàn)”。
完顏亮倒行逆施,激起將士義憤,他的部下發(fā)動兵變,將他殺死,金軍敗逃。
一場傾國之戰(zhàn),以意想不到的結(jié)局收尾。
完顏亮南侵時,部隊所過之處,一路燒殺搶掠,沿途百姓不堪其擾,民不聊生。前線兵敗,遼陽兵變,金人短時間內(nèi)對中原百姓無暇以顧。被金人奴役多年的契丹人和飽受壓迫的漢人趁機揭竿而起,農(nóng)民起義和抗金運動風(fēng)起云涌。
眾多抗金武裝中,人數(shù)最多、聲勢最大的當(dāng)數(shù)活躍于東山(今山東昌邑東)地區(qū)的一支農(nóng)民起義軍,號稱天平軍。天平軍首領(lǐng)耿京,濟南人,出身于隴畝之中,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因不堪金國繁重賦役,遂集結(jié)幾位兄弟,以東山為根據(jù)地,開始武裝抗金。天平軍因為舉事早,影響大,許多小股義軍慕名來投,例如賈瑞在蔡州(今河南新蔡)起兵,千里迢迢率眾投奔,被耿京任命為總統(tǒng)領(lǐng),實質(zhì)上為天平軍二號人物。遠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縣)的王友直數(shù)十萬人馬也愿意受耿京節(jié)制。天平軍一時實力大增,隊伍發(fā)展到二十五萬人。
深懷民族仇恨的辛棄疾不會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他鼓動族眾和附近貧困潦倒的農(nóng)民,聚集兩千多人,毅然舉起抗金起義大旗。他深知單打獨斗難以有所作為,率領(lǐng)這兩千人眾也投奔了天平軍。
耿京種田出身,沒有什么文化,根深蒂固地認為辛棄疾是位讀書的“秀才”,只適合文職,于是任命他為掌書記,做自己的機要秘書,掌管部隊文書。
深明大義的辛棄疾不計較官職高低,愉快地接受了耿京的任命。
看到天平軍來自下層,策略水平不高,辛棄疾積極為耿京網(wǎng)羅人才。有一位和尚叫義端,同辛棄疾是舊相識,也在濟南起事,手下有一千余人。辛棄疾向耿京推薦義端,并介紹義端通曉兵法,是個將才。耿京大喜,讓辛棄疾招降義端。
辛棄疾只身前往說服義端,義端卻嫌耿京一個農(nóng)夫,斗大的字不識幾升,又沒有謀略,不愿與其為伍。
彼時完顏亮已死,金國上層趨于穩(wěn)定。辛棄疾問義端:“不久之后,金軍一定會前來討伐義軍,到時候憑你的一千多人,如何抵御?”義端無言以對,終于答應(yīng)跟隨辛棄疾投奔天平軍。
辛棄疾、義端這些有文化、有謀略的人加入,讓天平軍如虎添翼,達到鼎盛。天平軍先后攻占泰安、萊蕪、東平,聲勢大振。
由于天平軍由許多小股部隊聚集而成,其內(nèi)部矛盾也日漸顯露出來。
義端一直看不起耿京這位“泥腿子”,除了與辛棄疾交好,與其他起義軍將領(lǐng)磕磕絆絆,極不融洽。耿京這些下層百姓,對知識分子也橫挑鼻子豎挑眼,一百個不放心。沒多長時間,二人明爭暗斗,漸漸勢同水火。
這一天,義端忽然失蹤。本來義軍隊伍管理松散,短時間少個將領(lǐng)也沒有人太過在意。然而辛棄疾作為機要秘書,掌管的義軍大印也不翼而飛。兩件事情結(jié)合到一起,他很快斷定是義端偷了印信逃走。
義端是辛棄疾推薦入伙的,平日二人交情不錯。耿京斷定辛棄疾和義端狼狽為奸,知識分子與起義軍心懷二意,不由大怒,下令斬殺辛棄疾。
辛棄疾為人敦厚,在起義軍中口碑不錯,一干將領(lǐng)紛紛為他講情。
辛棄疾說:“請給我三天時間,我定然討回印信,抓回義端。如果食言,愿接受任何懲罰?!?/p>
事已至此,耿京只好同意。
辛棄疾略一分析,就明白了其中緣由。義端之所以偷印信,一定是要投奔金軍,以印信為見面禮。于是他快馬加鞭向金營方向趕去。
果然,在半路追上了義端。辛棄疾劈頭便問:“為何盜取印信投靠金賊?”
義端知道事情敗露,也不狡辯,說:“天平軍一群烏合之眾,難成大事,不如一起投靠朝廷,爭取個榮華富貴?!?/p>
辛棄疾矢志反金,哪里能容納這種認賊作父的行徑,他義正詞嚴地對義端說:“你知道我的志向,堅如磐石。虧我還把你當(dāng)作朋友,怎么沒有早看清你的丑惡面目!今天定然不能饒你!”
義端知道辛棄疾武功高強,自己根本不是對手,趕忙服軟:“我知道你是青兕轉(zhuǎn)世,力大無窮,格斗勇猛。你是大英雄,我是一個平庸的人,殺我有污你的形象。我們車走車道,馬走馬路,井水不犯河水,你就放過我一馬吧。”
義端這話,既有哀求,又有激將,目的是逃過一死。可是投奔金國已經(jīng)碰觸辛棄疾的底線,何況還偷走義軍印信!于是他厲聲喝道:“你這出賣義軍的小人,怎好意思向我求情!如果今天不殺你,對不起死去的千千萬萬中原百姓!”
話說到這份上,義端知道已難有回旋余地,于是拍馬便逃。辛棄疾雙腳一蹬,胯下駿馬一躍而起,順勢拔劍前刺,正中義端后心。
一股鮮血噴涌而出,劃過天際,猶如彩虹,艷麗炫目。
義端一劍斃命。
辛棄疾砍掉義端人頭,飛速趕回起義軍復(fù)命。
經(jīng)過義端事件,耿京對辛棄疾刮目相看,他知道辛棄疾不但忠心耿耿,而且文武雙全。自此起義軍無論大小事務(wù),都要同辛棄疾商量,并且對他言聽計從。
盡管手刃義端,但辛棄疾知道,起義軍絕難同金軍抗衡。為今之計,只有拉著隊伍,投奔南宋,何況,他反抗金國的目的,就是恢復(fù)大宋對中原的統(tǒng)治,絕沒有個人私利!
他向耿京建議說:“義軍雖然已經(jīng)有二十多萬人,但戰(zhàn)斗經(jīng)驗少,兵器裝備落后,恐怕難以抵御金國軍隊圍剿,應(yīng)有長遠計議。”
耿京忙問:“掌書記說應(yīng)該怎么辦?”
辛棄疾為耿京分析說:“我大好河山被金人踐踏,大漢民族淪為臣虜,才受到這樣的壓迫和暴政。大宋乃我漢民正朔,人心所向。靖康之難后,大宋歸于江南,正厲兵秣馬,圖復(fù)中原。為今之計,只有投奔南方,聚集在大宋朝廷麾下,眾志成城,才能早日將金人趕出家園,恢復(fù)我漢民朗朗乾坤!”
辛棄疾說得慷慨激昂,耿京聽得熱血沸騰,當(dāng)即召集主要將領(lǐng)開會議事,統(tǒng)一意見,決定歸宋。
為了表示重視,耿京派二把手賈瑞渡江聯(lián)絡(luò)南宋朝廷。賈瑞是位粗人,雖然在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但外交公關(guān)、講理說辭卻不是強項。因此,他向耿京建議讓一位文人隨同,如果遇到朝臣詰問,也好應(yīng)對。天平軍中,沒有人比辛棄疾更有文才,何況南歸的主意就是辛棄疾提的,于是以賈瑞為正使、辛棄疾為副使,帶著九名隨從,快馬加鞭前往江南,晉謁宋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