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云與子云亭
凡是稍有一點古代文化修養(yǎng)的人,幾乎都讀過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千古名篇《陋室銘》。《陋室銘》的開頭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苯Y尾舉出的有名、有靈的具體例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在這里,劉禹錫把諸葛亮的草廬與揚子云的讀書亭并列,可見早在唐代時,揚子云與子云亭就已成為人們所尊崇的形陋而實不陋的勝跡了。
揚子云即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西漢末期郫邑(今四川郫都區(qū))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語言學家。揚雄祖輩以農桑為業(yè),家道小康。他自幼口吃,不善言語,然而卻喜歡讀書與思考,史稱“博覽無所不見”,“默而好深沉之思”,“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顧嘗好辭賦”。自小就打下了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與哲學研究的堅實基礎。
自司馬相如以辭賦名天下以后,蜀中辭賦之風頗盛,揚雄也深受影響,“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他又敬慕屈原的為人,悲憫屈原的投江,特地仿《離騷》之體,反《離騷》的意,寫《反離騷》“自岷山投諸江流以吊屈原”。揚雄年輕時是很有一番豪爽之氣的。
大約四十余歲時,揚雄來到長安,希望能一展抱負。不久,他因“文似相如”而被王音、揚莊等人薦給漢成帝,待詔宮廷。于是,他連續(xù)為漢成帝寫了《甘泉賦》《河東賦》《校獵賦》《長楊賦》,在這些作品中,他學習司馬相如,用鋪陳夸飾的手法,華麗雕砌的辭藻,一方面對漢成帝的“英華沉浮,洋溢八區(qū),普天所覆,莫不沾濡”的功業(yè)盡力歌頌;另一方面,又以諷喻的手法對漢成帝窮奢極欲的作風進行了規(guī)勸。
在寫了若干辭賦之后,揚雄感到寫作辭賦的作用是對皇上有所諷勸。可是無論是他,還是司馬相如,若干篇“極麗靡之辭”的結果是毫無諷勸作用,“賦勸而不止,明矣”。他下決心,“雕蟲小技,壯夫不為”,不再作賦,轉而研究哲學,少問政事,雖然長期不升官也安之若素。對于旁人的嘲笑與疑問,只作了《解嘲》與《解難》兩篇文章予以回答,表明自己“位極者宗危,自守者身全”的處世之道。對于揚雄這種從盡力作賦到反對作賦的重要變化,茅盾先生曾喻之為“比韓愈早八百年揭起反對文學駢麗化的旗幟的第一人”。
揚雄潛心學術之后,發(fā)憤著書,寫成了幾部重要著作,即:仿《論語》而寫的政論性著作《法言》、仿《周易》而寫的哲學著作《太玄》、仿《倉頡篇》而寫的文字學著作《訓纂篇》、仿《虞箴》而寫的政論性韻文《州箴》、仿《爾雅》而寫的語言學著作《方言》。這些著作都流傳至今,是我們研究古代文化史的寶貴資料。這幾部著作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方言》,其全稱是《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這部書是揚雄繼承老師林閭翁孺(林閭是復姓)生前的遺愿,利用全國各地的人匯聚首都的有利條件,進行了二十七年的訪問、積累、整理而成的方言學專著,其中記錄了西漢時期全國各地的方言材料和古今不同的詞匯材料,也記載了各地相同的民族共同語“通語”。它不僅是我國第一部,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方言學專著,對于語言學的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例如,巴蜀地區(qū)古代語言的情況,今天主要的材料就只有《方言》。我們從《方言》中可以知道:漢代的四川,稱“肥”為“rǎng”,稱“裂”為“pīe”,這與今天四川方言基本一致。如果有功夫對揚雄當年收集的方言資料繼續(xù)加以研究,一定會得到若干有趣的結果。
王莽篡權之后,誅殺甄豐父子,放逐劉棻。因劉棻曾向揚雄學習古文奇字,有一些來往,于是就株連到揚雄。當時揚雄還在天祿閣中??惫偶痉ü賳T前來抓他,他拒不受辱,乃從天祿閣上跳下,以自殺相抗議??墒?,揚雄并未能摔死,被救得治。后來,王莽宣布免去加在揚雄身上的罪名,又給予了大夫的官職。但揚雄仍過著“家素貧”,“人稀至其門”的生活,只有不多的學生來向他學習《太玄》與《法言》。公元18年,他病逝于長安。
揚雄在世時,他的學識并未受到時人的重視,劉歆甚至于說他鉆研學術是“空自苦”,挖苦他的著作只能被后人用來蓋酒壇子??墒?,有眼力的哲學家桓譚卻認為他“才智開通,能入圣道,卓絕于眾”,斷言他的著作“必傳后世”。果然,揚雄去世后四十余年,就“《法言》大行”了。對于這位多學科的杰出學者與文字學家,家鄉(xiāng)的人們從來就沒有忘記他,一直在紀念他,這其中最有說服力的事例是在川西地區(qū),長期有多處關于他的紀念地:相傳他洗硯、洗筆之地的成都洗墨池以及在此地修建的墨池書院、郫都區(qū)的揚雄墓,還有三處子云亭。
揚雄墓建在他出生之地的郫都區(qū),至今猶保存在郫都區(qū)城西南的三元場附近,當地稱為“子云墳”。冢高數米,草色青青,竹林四合,花園環(huán)繞。不過,據《漢書》記載,他是死于長安,并由他的學生侯芭葬于長安的。所以,這座揚雄墓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
洗墨池舊址在今成都青龍街第十三中學內,相傳是揚雄在成都的舊宅。唐代著名詩人岑參在成都憑吊古跡時,還專門寫過《揚子云宅》一詩。北宋時,這里曾有過一組紀念性建筑,即:墨池、準易堂、解嘲亭、吐鳳軒等。宋末元初,毀于兵火。明萬歷年間,范淶入主川政,乃疏浚洗墨池,重建子云亭。清嘉慶年間,聶蓉峰任四川學政,又在洗墨池側修建了頗具規(guī)模的墨池書院,培養(yǎng)全川的學子,并將洗墨池拓寬為有數畝水面的小湖,引錦江水灌注其中。一百多年過去了,洗墨池早已淤塞不存,書院也變成了現代的完全中學,但“墨池”的芳名,仍然在文教界享有聲譽。
子云亭原有三處,成都洗墨池側的子云亭唐代就有,現已不存。郫都區(qū)的子云亭始建年代不詳,原在縣城附近,清乾隆年間移建于揚雄墓側,“繚以墻垣,繞以曲池,樹以花卉”。不過,如今亭已不存,僅存土臺遺址。綿陽市西郊西山觀下也有一處子云亭,至今猶存,與著名的唐代石刻造像玉女泉為鄰。雖然揚雄是否在綿陽西郊讀過書這件事還缺乏力證,但人們仍然絡繹不絕地前往參觀、瞻仰,這表明人們對揚雄是何等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