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仗”標準
1935年1月4日晨,天還沒亮,紅六團政委王集成就應召跨進了臨時指揮部的門檻。劉伯承正在洗臉,雖然這一路上馬不停蹄,但他臉上沒有一絲倦意。
劉伯承問王集成:“你們打遵義有把握嗎?”王集成回答得很爽快:“我們已經(jīng)研究好了,沒有問題?!?/p>
毛澤東轉(zhuǎn)兵貴州的決策確實相當及時有效。在西南地方諸侯中,王家烈的貴州黔軍最無戰(zhàn)斗力,士兵全是身背煙槍的“雙槍兵”,以至于一場仗打下來,紅軍繳到的煙槍居然比真槍還多。戰(zhàn)斗中還發(fā)生過這樣的笑話——有些俘虜兵跪在地上一邊向紅軍繳槍,一邊苦苦哀求:“老總,能不能把這支煙槍給我留下!”
除了士兵素質(zhì)低劣外,黔軍的裝備也很難上得了臺面。紅六團在偵察過程中了解到,遵義城20里外有一個山口,駐有黔軍的“九響團”。所謂“九響”乃是九響連發(fā)槍的簡稱,為赤水兵工廠生產(chǎn)的一種土造步槍,這種步槍可裝填九發(fā)子彈,但質(zhì)量卻令人不敢恭維。
實際情況是,黔軍所使用的其他步槍大多還不及九響槍,這讓九響槍儼然成了“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當?shù)厝颂峁┑恼f法是“山口子由‘九響團’把守著,鳥都飛不過去”。老百姓對紅軍不知道“九響團”的“大名”感到很是驚訝:“你連‘九響團’都不知道???嘿,全團上下一式的‘九連珠’(九響槍的另一種稱呼),厲害著呢,在貴州誰也打不過它!”
不說是九響槍,大家還以為是什么了不得的武器,一說,全都笑了——紅軍初期也用過“九連珠”,不過早就淘汰了。
王集成找到了一個當?shù)匦』镒幼鱿驅(qū)?。這個小伙子曾被黔軍抓了一年多兵,剛剛跑回家半個月,對山口的守備情況有所了解,王集成便根據(jù)他提供的情況制訂了一個作戰(zhàn)方案。
聽完王集成所匯報的方案,劉伯承思考了一陣,點頭同意,隨后又進一步叮嚀道:“我們的日子是比較艱難的,所以不僅要求仗打得好,還要傷亡少,同時又要節(jié)省子彈,這就需要用點智慧啰!”
計議已定,劉伯承親率紅六團向遵義疾進。午后,他指示作戰(zhàn)部隊,要求一旦發(fā)起攻擊,必須全殲“九響團”,不能讓一個敵兵漏網(wǎng),以免走漏風聲,影響攻打遵義的作戰(zhàn)行動。
下午3點,部隊接近山口。這時突然下起大雨,眾人個個被淋得像個落湯雞,但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也為突襲提供了掩護:當敵兵聽到槍聲倉皇應戰(zhàn)時,早已成為甕中之鱉了。
“九響團”所守衛(wèi)的山頭有百十米高,上面各有一左一右兩座碉堡,對山下形成俯瞰之勢。紅六團以輕重機槍對碉堡進行封鎖,以壓制敵人的火力,其余戰(zhàn)士為節(jié)省子彈,則均持刺刀進行沖鋒。
十幾挺輕重機槍一開腔,使得“九連珠”只吭哧了幾聲就變成了啞巴。紅軍的刺刀沖鋒更讓守軍心驚膽戰(zhàn),因為黔軍最怕的就是拼刺刀,打仗時只敢遠遠地放槍。
在紅軍出其不意的猛擊下,“九響團”很快就全線崩潰,而紅六團只有幾名戰(zhàn)士負輕傷。這一結(jié)果基本符合劉伯承所提出的“打好仗”標準:既攻取了目標,又減少了傷亡,還節(jié)省了子彈。
突襲戰(zhàn)的前敵指揮官是一營營長曾保堂??吹絼⒉泻屯跫傻热藸恐R上了山,曾保堂急忙三步并作兩步地上前敬禮。劉伯承看到他什么也沒說,只是哈哈大笑,其他團領(lǐng)導也看著他直樂。
曾保堂莫名其妙,左看右看,誰知劉伯承笑得更厲害了。正在他不知所措之際,通信員指了指他的臉,曾保堂這才恍然大悟,意識到由于急于作戰(zhàn),雨水、泥水和汗水已經(jīng)把自己弄成了一個大花臉。
得知“九響團”已被消滅一多半,尚有余敵在逃跑,劉伯承把手一揮:“不要管它了,趕快集合部隊,遵義有一個師的敵人,聽說我們過了天險烏江,動搖得很厲害,要趕快抓住時機占領(lǐng)遵義!”
劉伯承準備只動用曾保堂的一營攻打遵義,他沉吟著對曾保堂說:“你們一個營去打敵人一個師,力量是有點兒懸殊哇,但敵人是驚弓之鳥,一轟就跑。你們一定要有勝利的信心,同時還要動動腦筋,多用一點兒智慧?!?/p>
打仗要用智慧,是劉伯承在指揮作戰(zhàn)中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按照他的要求,紅六團指揮員對俘虜進行了詳細詢問,在大致摸清遵義城防情況的基礎(chǔ)上,終于想出了一個計策。
這是一個“詐城計”,即讓曾保堂率一部分戰(zhàn)士打扮成敵軍,同十幾個經(jīng)過教育已爭取過來的俘虜一道去誘騙遵義的守軍打開城門。
劉伯承聽后表示贊許:“很好,這就是智慧。”他決定把紅一軍團偵察連臨時配屬給一營,并囑咐參與詐城的指戰(zhàn)員:“裝敵人一定要裝得像,千萬不能叫敵人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