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陳俎豆設(shè)禮容,圣人之后必有達(dá)者 問禮老彭,竊比老彭

哲人孔子傳 作者:許仁圖


第二章 陳俎豆設(shè)禮容,圣人之后必有達(dá)者 問禮老彭,竊比老彭

孔子(第一章為孔子幼年,有時行文稱“孔丘”,此章后概稱“孔子”)在母親顏氏照料下,長得又高又大,就像父親孔紇般??鬃娱L九尺六寸(周制一尺合于今制19.91厘米,折算下來,身高約今天的191厘米),上身長、胳膊長,下身較短,體格強(qiáng)壯,筋骨勁健。

孔子雖身長體壯,性情卻十分和順。三歲的他,在雙親教導(dǎo)下,已能背誦先祖正考父的三十一字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

于是,鬻于是,以余口。”

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記敘孔子的幼時生活,只有簡單一行字:“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shè)禮容?!焙孟裰皇禽p描淡寫孔子幼少年歲十分乖巧,喜好搬弄一些禮器祭器,其實(shí)祭器俎豆對孔丘一家意義重大,是孔子進(jìn)取行健的根源。

孔家最重要的物件就是祭器俎豆。或許孔子的記憶深處,父親曾抱他撫觸俎豆、尊爵,他從小就特別喜歡把玩這些祭器;禮法上,婦女在祭祀時,要輔祭,幫助夫君,以彰顯夫婦之別。顏氏配合夫君行禮、周旋動容、揖讓進(jìn)退??鬃由蚤L些,有了母親的教誨,學(xué)來十分專注。

孔子成長的年代,許多孩子風(fēng)行斗雞賭博,或找漂亮的公雞羽毛做雞冠,比較誰人威風(fēng)神氣,孔子卻不喜歡斗雞游戲,他不時走往太廟。

周朝國祚八百多年,從周武王革命推翻殷紂,建都鎬京開始,到周幽王被殺,鎬京失陷于犬戎之手,今人簡稱為“西周”;從周平王遷都洛邑,直至秦朝統(tǒng)一天下,今人簡稱“東周”?!皷|周”又分兩個時期,從周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十四年(前722年)至周元王元年的前一年(前476年),即魯哀公十四年的二百四十二年間,稱“春秋時代”;從魯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至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公元前221年的二百六十年間,稱“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國策》有《東周策》和《西周策》。周考王(前440年—前426年在位)封其弟揭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西)是為河南桓公,桓公之孫惠公又自封其少子于鞏(今河南省鞏義市),因在王城之東,號“東周”,而河南惠公本在王城,號“西周”。“東周”與“西周”在歷史上并存,而且都在“戰(zhàn)國時代”的周朝后期,《戰(zhàn)國策·東周策》因而有“東周”爭戰(zhàn)“西周”的章節(jié)〕。

周武王滅殷紂后大封功臣,封周公旦于曲阜,為“魯公”,但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周公旦派長子伯禽代替,就封于魯。武王死后,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成王六年(前1110年),朝諸侯于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前1109年),周公還政于成王。周公后來遭流言中傷,曾奔逃到楚地。周公死后,真相大白,成王命魯國得以郊祭文王,《禮記·明堂位》說:“凡四代之服、器、官,魯兼用之。是故魯王禮也,天下傳之久矣,君臣未嘗相弒也(春秋時,魯弒三君),禮樂、刑法、政俗未嘗相變也。天下以為有道之國。是故天下資禮樂焉?!濒攪蚨刑熳佣Y樂,以褒揚(yáng)周公之德。伯禽代父就封曲阜魯國時,帶來天子專用典籍、禮器,以及太史、太卜。

魯國在伯禽勵精圖治下,領(lǐng)土不斷擴(kuò)增,孔子誕生時,除了原有都城以外,又有十八個以上的縣邑。魯國的國力僅次于晉、齊,與鄭、宋、衛(wèi)不相上下,除了正崛起的秦國之外,強(qiáng)于其他各國。

因而,古代魯國的國都曲阜不僅是魯國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春秋時代各國的文化中心。曲阜古城規(guī)模方正,魯宮建于城中心。魯君一家和三桓都居住在魯宮中,魯國的太廟也設(shè)在這些宮殿中。由于魯國可用天子禮樂,周禮在魯宮保存完備,許多古代典籍也最齊全,春秋時代各國的著名學(xué)者都來魯國,觀看當(dāng)時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周代禮樂制度和上古文獻(xiàn)。

每一個國家都有太廟,供奉開國國君和歷代國君的木主神位。魯國的開國國君是周公。周公死后,伯禽在周成王十四年(前1102年),建立魯太廟祭祀(“周公廟”前身)周公,太廟內(nèi)放置了各種祭祀禮器、金人、鼎及欹具。太廟大殿有“周公姬旦尊位”,墻壁的字,是周公給兒子伯禽的訓(xùn)勉:“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保?span >白話意思是:有地位的君子不簡慢他的族親,不使大臣怨恨自己不被聽信,老臣故人若沒有發(fā)生嚴(yán)重過錯,就不要拋棄他。不要對一個人求全責(zé)備??鬃釉?,見《論語·微子篇》)

太廟是國家權(quán)力、尊嚴(yán)、禮儀、文化的象征之地,國家如發(fā)生戰(zhàn)爭等大事,國君要和重臣在太廟謀議計策;古代國君對有德的人頒爵位,對有功之臣賜俸祿,必定在太廟中頒爵賜祿,表示自己不敢專擅。

心岸有聲,歷史巨濤撞擊產(chǎn)生共鳴和回聲。心眼之間,一條泉流續(xù)起古往今來、人海浮生。平常時候,太廟不開放供一般民眾參觀。不過,魯宮廣場、太廟附近不時聚集一些講授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藝的儒者,和一些受過貴族四教,卻因時局不安、周室不振而流落在外、以講學(xué)為生的士人。

《禮記·內(nèi)則》說:“六年,教之()數(shù)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后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dāng)?shù)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xué)書計,衣不帛襦褲,禮帥初,朝夕學(xué)幼儀,請肄簡諒?!薄傲陻?shù)與方名”,孩子六歲,教導(dǎo)數(shù)目和方向名稱;十歲學(xué)書計,學(xué)習(xí)文字書寫和計算,從早到晚實(shí)習(xí)少年事奉長者的禮儀。所以,六藝中的“禮”不是《禮》書,“書”也非《尚書》。

“周官”有“儒”者這一身份,以六藝之能得到人民尊重,并借此身份謀生。闕里在曲阜內(nèi),位于魯城西南區(qū),最大的優(yōu)點(diǎn)是離魯城很近。孔子在孔母的督促下,生活在曲阜的傳統(tǒng)文化氣氛中,自然接觸到比較完整的周朝典章文獻(xiàn)、禮儀制度,容易求教一些儒者,對禮儀有更深層的了悟,像祭器、飲器,孔子知道勺子的容量是一升,爵的容量是一升,觚的容量是三升。用爵獻(xiàn)酒,用觶回敬。獻(xiàn)一升,回敬一升,就相當(dāng)于一個豆了。吃一豆肉,飲一豆酒,這是一般人的食量。

再者,宗廟祭禮,為了敬神,特別把種種祭品都改個比較典雅莊重的名稱,這些名稱專用于廟祀所宣讀的祭辭當(dāng)中:牛稱作“一元大武”,豬稱作“剛鬣”,小豬稱作“腯肥”,羊稱作“柔毛”,雞稱作“翰音”,狗稱“羮獻(xiàn)”,野雞稱作“疏趾”,兔子稱作“明視”,干肉條稱作“尹祭”,干魚稱作“商祭”,鮮魚稱作“脡祭”;水稱作“清滌”,酒稱作“清酌”,黍米飯稱作“香合”,大黃米飯稱作“香萁”,穈子米飯稱作“明粢”,稻米飯稱作“嘉蔬”,韭葉稱作“豐本”,鹽稱作“咸鹺”;玉稱作“嘉玉”,長短寬窄合乎制度的絲織品稱作“量幣”。

射箭的靶子未射前要以酒、脯、醢祭祀。箭靶叫“侯”,有深意,祭辭就是敬告諸侯不要心存不軌:“你們這些有功而安分的諸侯啊,不要像那些不安分的諸侯,不到王這里朝會。有些諸侯不安分,所以張開靶子用箭射他們。安分的諸侯有充足的飲食,祝他們子子孫孫做諸侯,贈予他們百福。”(《周禮·考工記·梓人》:“惟若寧侯,毋若或女不寧侯,不屬于王所,故抗而射女。強(qiáng)飲強(qiáng)食,詒女曾孫諸侯百福。”

在禮儀之邦成長的孔子,不只心儀“周公之才之美”,也聽到了當(dāng)時一些賢人的名字和事跡,像是齊國的晏嬰、吳國公子季札、鄭國子產(chǎn)、晉國的韓康子。

孔子求學(xué)不僅多學(xué),而且能思辨,學(xué)、思并重,“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為政篇》),孔子自己有主見,不會人云亦云。

以鄭國子產(chǎn)執(zhí)政為例??鬃泳艢q時,魯襄公三十年(前543年),鄭君授子產(chǎn)政事,子產(chǎn)從政一年,人民用歌聲罵他:“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chǎn),吾其與之!”(出自《春秋左氏傳》,李長之a(chǎn)譯:提倡節(jié)儉,提倡節(jié)儉,人有好衣服也不能穿;整頓軍事,整頓軍事,人要種地也沒法子干;誰殺子產(chǎn),我們心甘情愿。

子產(chǎn)執(zhí)政三年,鄭國百姓改口稱贊:“我有子弟,子產(chǎn)誨之;我有田疇,子產(chǎn)殖之。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李長之譯:我們子女,是子產(chǎn)教育。我們田地,是子產(chǎn)開辟。子產(chǎn)可別死,死了誰繼續(xù)?

孔子十歲發(fā)生一件言論自由爭議的事。有鄭國人在鄉(xiāng)校議論執(zhí)政者,鄭國大夫然明建議子產(chǎn)搗毀該鄉(xiāng)校,禁止國人異議,子產(chǎn)反對壓制輿論的做法,給予鄉(xiāng)校人士批評執(zhí)政者的權(quán)利。

孔子長大思索這件事,曾感動地說:“從這件事看,誰要是說子產(chǎn)不仁,我是不會相信的?!笨鬃硬⑦M(jìn)而觀察子產(chǎn),稱贊子產(chǎn)是“君子”,因他說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保?span >《論語·公冶長篇》)

孔子觀察子產(chǎn)、學(xué)習(xí)子產(chǎn)、思索子產(chǎn),甚至欣賞子產(chǎn)撰寫公文的方式,先要同事裨諶起草,又讓世叔討論修改,然后交子羽修飾,最后自己再進(jìn)一步潤色(孔子稱贊子產(chǎn)處理公文的步驟,即使在今天,都可以成為公文撰寫模式:起草、討論、修飾、潤色)。

魯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年),孔子六歲的那年夏天,小國論家、文學(xué)史家。為免于晉國和楚國交相侵陵,十四個諸侯國在宋地參加宋國大夫向戎所發(fā)起的“弭兵會議”,訂立了和平盟約,互相約定不訴諸武力為國策,這使得魯、衛(wèi)、鄭、曹四國,維持了四十年之久的和平,孔子在三四十歲以前,可說是生活在無戰(zhàn)爭威脅的太平日子中。這個氛圍感染了孔子,使得孔子爾后思維開放,心胸宏闊。

魯國是禮樂之邦,禮不只表現(xiàn)在個人的儀節(jié)進(jìn)退中,也彰顯于社會群體的生活中,古代禮節(jié)儀式不外乎冠、昏、喪、祭、鄉(xiāng)、射、朝、聘八種??鬃尤龤q喪父,長大目睹寡母的艱辛茹苦,又牢記先祖正考父的謙卑祖訓(xùn),為人處事和順,加上個人求知欲強(qiáng),敏而好學(xué),不僅不恥下問,而且審問,對禮儀、禮文、禮節(jié)都審慎求問??鬃硬皇窍蛞晃蝗逭邔W(xué)習(xí),而是盡可能向每位儒者求學(xué),跟從這些儒者學(xué)禮學(xué)藝。孔子對禮的嫻熟很快地傳開來,曲阜不少關(guān)心禮的人們都知道有個陬人的兒子知禮。

孔子不只知禮的儀文,他還從一些未入吏門的士,學(xué)得當(dāng)時的“官書”《詩》《書》《禮》《樂》,他牢記《詩》《書》《禮》,又對音樂顯示高度的學(xué)習(xí)興趣。孔子個子高大,丹田有力,喜歡唱歌,聽人唱得好,必求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也合唱起來??鬃舆€會玩樂器,他能擊石制的磬、彈七根弦子的琴與二十五根弦子的瑟。

孔子不是只學(xué)文,六藝中的射藝和御藝也都精熟。

曲阜城里每年都會舉行各種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神靈的慶典,從國君到臣民都前往參加祭祀和飲酒的活動,有的還參加國君主持的選武士射箭比賽。這些社祭大多在春、秋二季舉行,在州序(養(yǎng)老地方)進(jìn)行鄉(xiāng)飲酒和鄉(xiāng)射禮。春祭社禮祈雨求五谷豐登,秋祭社禮慶五谷豐稔,向神報功,如果春祭又是臘祭時,男女都來參加盛會,殺牲祭饗,載歌載舞。

孔子常常在矍相(在山東省曲阜市城內(nèi)闕里西)的園圃射箭,欣賞他射藝的人站在一起,像一堵長墻一樣,他以“君子之道”來說射箭的真義:“射主中,不主貫皮,因?yàn)樯湔咧Σ煌取>又囟Y讓,沒有什么可爭的。只有在比射的時候,不能無爭。古禮,射箭時,人須走向堂上去射。上去時,還要對比試的人謙遜一回,作一個揖。箭射過以后,仍作一個揖,走出堂來。勝負(fù)已定,負(fù)者飲罰酒,這就是‘其爭也君子’?!?/p>

孔子也擅長御車,他后來曾告訴門弟子說:“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保?span >《論語·子罕篇》)孔子的執(zhí)御,不只是御車,也有御國之意。

孔子多才多能,固然迫于身世低賤,另方面也因自身好學(xué),才有出色的成績,他不諱地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而孔子回顧自己的學(xué)習(xí)歷程,也自我評薦說:“吾十有五而(‘而’,能也)志于學(xué)?!笨鬃硬豢蜌獾卣f自己十五歲時,已能立其學(xué)。

孔子十五歲這年,是魯昭公五年(前537年),魯國上層政治發(fā)生重大變化,魯國公室權(quán)力遭架空,“三桓”四分公權(quán),正卿大夫的季氏選擇公權(quán)其中二分,占據(jù)魯國大半個國家的權(quán)力、資源,其余由孟氏和叔孫氏分占。魯國軍政權(quán)力操縱在季氏手中,魯國國君昭公所依靠的收入只是三桓提供的一些貢物。

“三桓”說的是魯桓公的兒子。魯桓公有四個兒子,長子是魯莊公,莊公的后裔便成為魯國之君。次子是公子慶父,他的后代稱為仲孫氏(亦稱孟孫氏)。三子是公子牙,后代叫叔孫氏。四子是公子友,后代叫季孫氏。

魯莊公是春秋時代魯國列君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國君,他曾率領(lǐng)了一千乘的甲車,三萬名的士兵,支持齊桓公尊王攘夷,《詩經(jīng)》有贊美他的詩。

不幸的是,魯莊公一死,魯國便開始了一連串的“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的逆?zhèn)愂У聤Z權(quán)情事,最后由公子友平定局勢,公子友先后輔佐魯宣公、魯成公、魯襄公,可說是三朝元老。公子友,本名季氏行父,后氏稱他為季文子。季文子安定了魯國,是魯國的功臣,但在他執(zhí)政的時候,三桓的力量日益強(qiáng)大起來,三個卿大夫竊奪了君權(quán),又是魯國的罪人。

魯國國政掌控在三個卿大夫司徒、司馬、司空手上,這三個卿大夫爵位成了后世三桓的世襲之位,季氏權(quán)力最大。

孔子的真正人生應(yīng)從十七歲開始,而最早對他指名道姓、稱贊他的是三桓的魯大夫孟厘子。

《論語·為政篇》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边@章的重要,不只孔子揭示孝道基礎(chǔ)在“無違”,且說明所謂“無違”,是無違禮,生、死、葬,都要以禮,孔子還無意中提及一個關(guān)涉孔子周游列國的魯大夫孟懿子,而這個向孔子問禮問孝的大夫弟子孟懿子及魯人南宮敬叔,何時向孔子拜師及師生情誼,事關(guān)孔子的生平。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滅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茲益躬,故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

于是,鬻于是,以余口?!涔缡?。吾聞圣人之后,雖不當(dāng)世,必有達(dá)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dá)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奔搬嵶幼?,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xué)禮焉。是歲,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世家》的記載十分明確,魯國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吾即沒”,亦即孟釐子病危前遺言自己的嫡長子孟懿子,在他死后,向年少好禮的孔子學(xué)禮。孟釐子還特別叮嚀,向孔子學(xué)禮,還要跟魯國人南宮敬叔一起前往拜師。這段文末還有小注記:“是歲,季武子卒,平子代立?!薄遏斨芄兰摇芬舱f:“昭公七年,季武子卒?!奔疚渥幼溥@年,孔子十七歲。因此,毋庸置疑的是,孟懿子和南宮敬叔應(yīng)該在孟釐子死后不久,就向孔子學(xué)禮,孔子收徒大約在二十歲前后。

但后代有些學(xué)人認(rèn)為孟釐子卒在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孔子年三十四歲,而孔子授徒宜定為“三十而立”的三十歲。

這些學(xué)人,采行這說法是根據(jù)《左傳》記載的其中兩段相關(guān)文字:一、《昭公七年》傳文說:“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xué)之,茍能禮者從之。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禮,人之干也,無禮無以立。吾聞將有達(dá)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滅于宋?!毕乱ジ负蔚亩︺懀瑑?nèi)容和《孔子世家》大抵相同。二、《昭公十一年》:《經(jīng)》曰:“仲孫貜會邾子,盟于祲祥。”《傳》曰:“孟僖子會邾莊公盟于祲祥,修好,禮也。泉丘人有女,夢以其帷幕孟氏之廟,遂奔僖子,其僚從之。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無相棄也?!易邮怪e氏之簉。反自祲祥,宿于薳氏,生懿子及南宮敬叔于泉丘人,其僚無子,使字敬叔?!?/p>

《春秋》是孔子根據(jù)魯國歷史所寫的書,《春秋》所記,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迄魯哀公十四年,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是一部斷代的編年史?!洞呵铩啡∷募镜亩荆?span >“春秋”本為編年之通稱,指孔子所作而言則為專名),《史記》說《春秋》一書“約其文辭而指博”,簡嚴(yán)極了?!洞呵铩返膫鳎F(xiàn)列十三經(jīng)中的有三種,《公羊傳》與《穀梁傳》為今文,釋《春秋經(jīng)》書法的義例;《左傳》為古文,詳述《春秋經(jīng)》所記的事實(shí)。

《左傳》的記載,宜先思辨查明《孔子世家》的“孟釐子”,是否即為《左傳》的“孟僖子”,一般學(xué)人都認(rèn)為“孟釐子”即“孟僖子”。后文記錄說孟懿子和南宮敬叔是兩兄弟,孟僖子生這二子,故事十分離奇,說是泉丘人有個女子,夢見她的帷帳現(xiàn)出孟氏的家廟,她就奔向孟僖子,她的鄰女跟她一同去,在清丘之社盟誓,說:“有了兒子,誰也不能拋棄誰?!泵腺易咏兴齻儙椭氖替e氏,從祲祥回來就在薳氏那兒住著。泉丘女生了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她的鄰女沒有兒子,就叫她養(yǎng)敬叔。

《左傳》記載孟懿子、南宮敬叔的出生近似神話。孟懿子、南宮敬叔若生于魯昭公十一年(前531年),孔子年二十一歲,孟釐子怎么可能在四年前病危時,就預(yù)知四年后會生下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再者,《孔子世家》記載的孟懿子是他的嗣子,而泉丘女生下孟懿子、南宮敬叔,還要去侍奉他的侍妾薳氏。且《孔子世家》明載“魯人”南宮敬叔,說明二人非兄弟。故而孟懿子的父親當(dāng)以《孔子世家》所載“孟釐子”為準(zhǔn),南宮敬叔是孟釐子所信任的人,年紀(jì)可能大于孟懿子,《左傳》記載不值采信(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謚法解》說“僖”是“小心畏忌”,“釐”是“質(zhì)淵受諫”、“有罰而還”,“僖”、“釐”不同,但《史記·晉世家》記載曹公對重耳不禮貌,曹大夫“釐”負(fù)羈勸諫,《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作“僖”負(fù)羈。齊大夫陳乞,謚“僖”,史稱陳僖子,《史記》作“田乞”、“田釐子”?!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涊d孟懿子的父親是孟釐子,《左傳》作孟僖子)。

《左傳》所談的“孟僖子”和《史記》的“孟釐子”敘述不一,我們當(dāng)以《史記》為準(zhǔn)。因?yàn)椤洞呵铩ふ压哪辍方?jīng)文說“春王三月丙戌,仲孫貜卒”,魯昭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518年,孔子已三十四歲。孟釐子不可能在十七年前“即將死也”,直到十七年后才死,所以《左傳》所謂的“仲孫貜”不是孟懿子的父親孟釐子。更何況孔子在三十歲相魯君見來訪的齊君,三十五歲就帶弟子前往齊國。

孟釐子稱道孔子是知禮的達(dá)者,這當(dāng)是曲阜人的公認(rèn),贊說孔子的祖先從弗父何將君位讓厲公,以及正考父佐三君得三命,且鼎銘之文“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應(yīng)該是孔子向曲阜人所述的祖德宗功,孟釐子輾轉(zhuǎn)得知,而這正是孔子往后所謂的“孝”:“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保?span >《中庸》)孔子以繼志述事來展現(xiàn)他的孝道,孟釐厘子看出孔子這年輕人知禮。

十七歲,孔子的知禮達(dá)孝不只表現(xiàn)在他的淵博知識上,也表現(xiàn)在他的具體行動中。這一年,天愁地慘,孔子痛徹心扉,生他、養(yǎng)他、一手拉拔他長大的母親顏氏千萬不舍地作別人間,永辭愛兒。

《論語》及其他相關(guān)孔子的古籍,都沒有敘述孔子對含辛茹苦的娘親感情,但我們可以從他的弟子曾子說:“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論語·子張篇》)理解了悟一個人只有父母喪亡時的悲傷最見真情。就這句話,我們可以體會至孝的孔子,在他即將成年前,蒼天不佑,喪失慈母,反哺未能,那種痛斷肝腸的天喪之痛,當(dāng)是錐心的煎熬。

就在孔母死后一年的練祭時(父母死后一周年的祭禮叫“小祥”,也叫“練祭”),一個長得高壯、形貌有點(diǎn)像孔子的人出現(xiàn),名叫陽貨,是季氏的家臣,他私下向孔子說:“季氏將邀宴士人,你知道嗎?”孔子回答說:“我不知道,如果邀請我,雖然仍在衰绖,也會前往?!标栘浗又f:“你大概認(rèn)為不會這樣吧,季氏宴士,沒有邀請你?!?/p>

陽貨是季氏的掌權(quán)家臣,邀請孔子不是難事,陽貨為何利用孔母練祭之日來祭拜,并私下告訴孔子,頗有挑撥孔子和季氏的意味;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陽貨已經(jīng)注意到孔子,并有意拉攏,他應(yīng)是繼孟釐子后,另一個賞識孔子的權(quán)貴人物(《史記·孔子世家》有另一說法,說孔子還居喪時,季氏饗士,孔子前往。陽貨嘲笑說,季氏饗士,沒邀請他)。

孔子為母親服喪滿了二十五個月(三年喪不是服滿三十六個月,而是兩年又過一個月),舉行大祥祭后,又過了五天,開始彈琴。古禮大祥祭之日,要鼓素琴,告訴人民,喪親哀痛終須結(jié)束,有所節(jié)制,但還不成聲調(diào);十天以后吹笙,才能吹成歌曲。

除服不久,孔子二十歲。禮始于冠,本于婚。依禮要加冠成年,用以表明被加冠者以后將以繼承人的身份替代父親為一家之主。三次加冠后,要請貴賓鄭重地給他擬定個表字,幼年稱名,成年就稱他的表字??鬃痈改敢巡辉?,仍要行冠禮,未加冠不得在外與成人行禮。孔子請來大哥孟皮,自己舉行冠禮,在加冠之后撤去為冠禮而陳設(shè)的各種器物,打掃家廟而祭告亡父。祭告完畢就去拜見伯叔,最后設(shè)醴來酬謝為自己加冠的正賓及其助手。

古禮是在加冠后,請正賓擬個表字,這就是“成人之道”。正賓要祝辭,冠者要答對。正賓的祝辭是:“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保受之。曰伯某甫?!薄捕Y儀已經(jīng)齊備,在此良月吉日,宣布你的表字。你的表字無比美好,適宜英俊的男士擁有。適宜就有福佑,愿你永遠(yuǎn)保有。你的表字就叫“仲尼”(譯文參考彭林譯注《儀禮》)〕古人的表字加“伯、仲、叔、季”排行??鬃优判械诙浴爸倌帷钡摹爸佟笔桥判?,正賓只取一個“尼”字,孔子可能和正賓商議給自己取“尼”的字,“尼”合“丘”,即“尼丘”,紀(jì)念孔子父母禱于“尼丘山”而生下他。

寡母去矣!天寬地廣,人海遼闊,孔子卻孑然一身??鬃右^續(xù)求學(xué),先得求生求存,維持生計。彼時的儒者,利用六藝過日子,知禮成名的孔子大概在成年,就開始收了幾名學(xué)禮的弟子,包括孟釐子的兒子孟懿子和一個魯國人南宮敬叔。

母親死,三年除喪,孔子已近二十歲??鬃記]有父母安排,成年后除了謀生外,也得處理一件自己的人生大事。古人加冠后,男當(dāng)娶妻。腦海深處不忘先祖是殷人宋民的孔子,經(jīng)過明媒撮合,娶了宋國女子亓官氏(“丌”,“其”的古字,《墨子》書“其”皆作“丌”,唐代有“丌官”,“丌官”是復(fù)姓)。

就像孔紇有后的喜悅,孔子隔年即有了長子(有學(xué)人認(rèn)為孔子二十歲得子,但孔子二十加冠才娶妻,個人因而認(rèn)為孔子二十一歲生鯉)。有了后代繼志述事,可以告慰九泉的雙親,當(dāng)然,也應(yīng)周知親朋好友??鬃拥米雍?,大概他的弟子南宮敬叔上告魯君。魯君遣人送來一條大鯉魚(《晏子春秋》最后一章說,晏子死后十七年,一次景公請諸大夫飲酒,以射靶為樂,明明射偏了,堂上諸大夫齊喝彩,景公氣得變了臉,思念起直言勸諫的晏子來。臣子弦章說,這是諸臣認(rèn)為你景公喜好聽阿諛的話,景公于是當(dāng)場送弦章五十車魚。古代國君大概有賜魚風(fēng)尚)。榮君之貺(貺音kuàng,賜予、加惠),孔子因而命他的長子名“鯉”??柞幣泡厼槔洗螅安焙汀懊稀笔桥判蚓娱L者,孔鯉成年就字“伯魚”。

孔子連造士受召的資格都沒有,大兒子孔鯉在他二十歲左右出生,何以一國之君魯昭公會派人送來一尾大鯉魚致喜,可能原因就是有權(quán)貴人物向魯君言說??鬃佣鲱^,已收孟懿子、南宮敬叔為徒,應(yīng)是合理推論。

南宮敬叔姓南宮,“敬”是謚,可知南宮敬叔也是大夫?!妒酚洝た鬃邮兰摇氛f:“及釐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禮焉?!惫糯叭恕迸c“民”有別,“人”是有地位者,《史記》特別載南宮敬叔為“魯人”,即重其位。南宮敬叔善交,他能說動魯哀公幫助孔子給車子西行洛邑問禮,他在魯桓公、魯釐公廟失火時,還指揮救火,可稱賢士。南宮敬叔這個魯國貴族子弟拜孔子為師,對孔子有相當(dāng)大的助益??鬃涌赡芡ㄟ^南宮敬叔,安排進(jìn)入魯國的太廟觀賞。

太廟有專門有司負(fù)責(zé)祭器、樂器等禮器的導(dǎo)覽解說,有些外頭不容易見到,一般人不明白的特質(zhì)、用途、用法??鬃与y得進(jìn)入太廟,不愿走馬看花,草草一游,他逮得機(jī)會,問得深入仔細(xì),幾乎每一件禮器都提問。觀游后,有個有司就不以然地說:“誰說那個陬邑人家的兒子知禮,如果知禮,怎么每一物,每一事都要問?!笨鬃勇犃耍卣f:“這就是禮??!”

孔子的修學(xué)之方是“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即“審問之”,才不至于強(qiáng)不知以為知。

孔子收了大夫兒子為徒,最大意義,不是因而得了貴族門生,而是因南宮敬叔得以認(rèn)識魯昭公和季孫氏。

孔子雖收了孟懿子和南宮敬叔為徒,但孔子那時生計仍然艱困,尤其婚后又有了兒子和女兒,只收幾個門徒,不足以維生,或許是世襲司空的弟子孟懿子或南宮敬叔,先后替孔子安排了“委吏”和“乘田”兩種工作。“委吏”如現(xiàn)在的基層委任事務(wù)官,古時候所謂的“有司”,主管倉庫,“乘田”則是主管牛羊放牧蓄蕃之事。這兩種小基層公務(wù),孔子做來輕松,沒有一點(diǎn)成就感??鬃邮鍤q就志于學(xué),于是向南宮敬叔說,希望能夠到洛邑看看周初的文物風(fēng)情。南宮敬叔說動了魯君,給了孔子一輛車、兩匹馬和一名童子,西去洛邑問禮?!妒酚洝冯m說是魯君幫忙,還須經(jīng)過季氏同意,孔子故而說:“季氏之賜我粟千鐘也,而交益親。自南宮敬叔之乘我車也,而道加行。故道雖貴,必有時而后重,有勢而后行?!保?span >出自《孔子家語》,意為:自從季孫贈我千鐘粟,我又轉(zhuǎn)送缺糧的朋友,我和朋友間的關(guān)系就更親密了。自從南宮敬叔為我提供了車馬后,我的道更加容易推行。所以,我講的道雖然可貴,必須有時機(jī)才會被人看重、有形勢才能實(shí)行。)

南宮敬叔讓孔子得以西去洛邑觀賞郁郁周文,并問禮老子,對孔子未來影響甚巨。

周文王先祖太王古公亶父,受狄戎侵?jǐn)_,在岐下周原站住腳跟,后來伐紂,立朝鎬京,即今日陜西,為了國防安全,東方需要設(shè)立屏障,于是命周公前往洛邑(今洛陽附近)建新都。成王七年,成王前往洛邑慰勉周公,《尚書》有《洛誥》一篇,記載周公與成王的君臣應(yīng)對。

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王城于是遷到洛邑??鬃尤粢佑|周朝的禮樂典章文物,就要到洛邑??鬃右蚰蠈m敬叔的幫忙,得以到洛邑,見到周王城的守藏史老彭。

《禮記·曾子問》曾子問道:“古代天子諸侯出師,必定要重載遷廟神主隨行嗎?”(《史記·周本紀(jì)》說“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武王伐紂載文王木主,曾子因此問夫子)孔子回答說:“我聽老聃這樣說:天子駕崩,諸侯去世,就由神職官長太祝取出各廟神主集中藏在太祝廟,象征祖先們?yōu)閲袃词露蹠?,這是合乎禮的。合祭于太祖廟時,就由太祖迎接高祖廟、曾祖廟、祖廟、四祖廟的神主,合食于太祖廟,凡是依神主出廟或送神主回廟,必定警戒,禁止閑人通行。”(原文:“吾聞諸老聃曰:‘天子崩,國君薨,則祝取群廟之主而藏諸祖廟,禮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廟。君去其國,大宰取群廟之主以從,禮也。祫祭于祖,則祝迎四廟之主。主,出廟入廟必蹕?!?/span>)孔子所引老聃的師行必遷廟主的說法,非一般專家所能作答,只有像守藏史這種人才知道這種師行遷廟主之禮,所以孔子問禮的對象應(yīng)該是《論語》中所說的“老彭”,名聃,字彭,尊稱老子。

《禮記·曾子問》的孔子聞諸“老聃”敘述,還有三處:

一、曾子問孔子,出葬的柩車已牽引到路上,突然發(fā)生日食,送葬之事要不要變動,孔子曾請教老聃,并引了老聃的說法。

二、曾子問孔子:“按常規(guī)說,八歲到十一歲的孩子之葬,叫下殤,在住家園圃挖坑掩埋,這是路近的做法,假如墓穴逢遠(yuǎn)該怎么辦?”孔子再引了老聃的說法。

三、子夏問孔子,為父母守三年喪,但遇到國家有戰(zhàn)爭,不能逃兵役,理當(dāng)如此嗎?孔子又引老聃的說法。

以上四例孔子皆曰“吾聞諸老聃曰”,孔子聞知老聃的,都是喪葬之禮,絕不可能是“五千言”(指《道德經(jīng)》)的話,而是孔子從周室守藏史得知的話,周室守藏史名叫“老聃”。

周朝的守藏史掌管天下重要圖書典籍,孔子披閱博覽未見的古圣先賢要籍,并從書中汲取智慧,故能在晚年刪定《詩》《書》《禮》《樂》,并作《易傳》《春秋》,集大成。

孔子請益的守藏史老子是一位謙虛知禮的長者?!妒酚洝氛f老子在孔子告別時贈言說:“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我聽說富貴的人送人用財物,仁德的人送人用言辭。我非富貴,只好盜取仁人的名號,就說幾句話送你:“一個聰明又能深思明察的人,卻常遭到困厄,幾乎喪生,那是因?yàn)樗矚g議論別人的緣故;學(xué)問淵博識見廣大的人,卻使自己遭到危險不測,那是由于他好揭發(fā)別人罪惡的后果。做人子女的應(yīng)該心存父母,不該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屬的應(yīng)該心存君上,不能只顧到本身?!?/span>)

這個以言相贈的周朝守藏史,以“仁”這個字贈孔子,而如何“為仁”呢?守藏史提出了“孝悌”之道:“為人子者,毋以有己”,即“孝”,事親之道;“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即“悌”,事長之道。

“仁”是中國之學(xué),《論語》最重要的一個字,即“仁”,孔子后來以“仁”統(tǒng)攝諸德,“仁”字在《論語》出現(xiàn)一百零九次,孔子向弟子說仁,弟子向孔子問仁?!墩撜Z》首篇第二章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是行仁之本,行仁以孝悌為本,雖是孔門弟子有若說的,應(yīng)該是有若引孔子之說。

孔子問禮于守藏史,禮以行仁,孔子后來告訴他的弟子顏淵說:“克己復(fù)禮為仁?!毙腥什恢灰行┲溃部梢詮目思核接?、復(fù)存本心之禮著手。

因此,這周室守藏史相贈孔子的七十五字,概括了孔子早期教學(xué)的主要內(nèi)容??鬃右允夭厥窞閹煟夭厥肥且粋€知仁知禮、盡忠盡孝的君子儒、中國仁學(xué)的傳播者。

這個周室守藏史為誰?《史記》說是“老子”,“子”是尊稱,“老子”是“老姓”的一位賢者。不過,因?yàn)榫驮诳鬃又v學(xué)相近時間,也有一本著作五千言的書,叫《道德經(jīng)》,說是老子所作,因而也稱《道德經(jīng)》為《老子》。

五千言《道德經(jīng)》作者老子,姓李,名聃,非姓老,五千言之言,暢說絕仁棄義、禮為亂之首,和孔子問禮的守藏史思維大不同,可是司馬遷卻將孔子問禮的守藏史老子和《道德經(jīng)》的作者老子混同為一人,而作了不合史實(shí)的敘述。

《孔子世家》明確記錄孔子“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孔子說“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老子送孔子的是仁義之言。

奇怪的是,司馬遷在《老子韓非列傳》說:“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闭f老子是“老聃”,不僅把周室守藏史說成五千言《老子》的作者,且創(chuàng)作了一個神靈精怪的反禮人物:“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dú)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fēng)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司馬遷寫老子,好似分飾陰陽二俠,道家的老子如高深玄妙的武學(xué)大師,使用的功夫變幻莫測,風(fēng)雷隱隱,神出鬼沒,有如天上神龍。

或許就是司馬遷有意使弄,道家信徒總是宣稱《老子》比《論語》早出,他們的教主老子是孔子之師,他們不重視《史記》的另一史實(shí),真有西周守藏史叫“老子”,名“聃”,字“彭”,是孔子學(xué)禮、學(xué)仁的心儀老師;他們不在乎事實(shí)真相“五千言”的真正作者姓“李”,名“耳”,而非周室守藏史(姓老、名聃、字彭)。

孔子回魯后,并未忘記這“老姓”的守藏史老子,認(rèn)為這個守藏史雖然沒有創(chuàng)作,只是傳述中國之學(xué),但確是值得欽佩效法的賢者、君子儒,孔子希望自己能以這位守藏史為學(xué)習(xí)榜樣,《論語》中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孔子說私下希望能和他比肩看齊的這位“老彭”,就是孔子問禮的“老姓”賢者,名“聃”,字“彭”(古人尊敬長者稱字而非名,孔子故而不說“老聃”)?!袄吓怼狈抢闲蘸团硇斩耍?span >后世學(xué)人常懷疑“老彭”為一個人的姓名?!洞蟠鞫Y記·虞戴德第七十》子曰:“昔商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揚(yáng)則抑,抑則揚(yáng),綴以德行,不任以言”,就記載了殷代有個賢大夫叫“老彭”),而是孔子問禮、啟迪孔子哲思的周室守藏史。

洛邑為東周京畿之地,禮樂之都??鬃訒r,洛邑最有名的禮學(xué)大師是老彭,音樂大師則是萇弘??鬃硬恢粏柖Y于老彭,也問樂于萇弘。

孔子西行洛邑,除了問禮老彭,問樂萇弘,還觀賞了周朝太祖后稷廟和宣明政教的明堂。

孔子在周室洛邑,進(jìn)入太祖后稷的廟前。廟堂右邊臺階前有銅鑄人像,嘴巴被封了三層,銅像背后刻有銘文:“這是古代說話謹(jǐn)慎的人。警戒?。〔灰嘌?,多言多敗;不要多數(shù),多數(shù)多患。安樂時一定要警戒,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以為話多不會有什么傷害,禍患是長遠(yuǎn)的;不要以為話多沒什么害處,禍患將是很大的;不要認(rèn)為別人聽不到,神在監(jiān)視著你。初起的火苗不可撲滅,變成熊熊大火怎么辦?涓涓細(xì)流不堵塞,終將匯集為江河。長長的線不弄斷,將有可能結(jié)成網(wǎng)。細(xì)小的枝條不剪掉,將來就要用斧砍。如能謹(jǐn)慎,是福的根源。口能造成什么傷害?是禍的大門。強(qiáng)橫的人不得好死,爭強(qiáng)好勝的人必定會遇到對手。盜賊憎恨物主,民眾怨恨長官。君子知道天下的事不可事事爭上,所以寧愿居下,知道不可能總居于眾人之先,所以寧愿在后。溫和謙恭謹(jǐn)慎修德,會使人仰慕;守住柔弱保持卑下,沒人能夠超越。人人都奔向那里,我獨(dú)自守在這里;人人都在變動,我獨(dú)自不移。智慧藏在心里,不向別人炫耀技藝。我雖然尊貴高尚,人們也不會害我。有誰能做到這樣?江海雖然處于下游,卻能容納百川,因?yàn)樗貏莸拖?。上天不會親近人,卻能使人處在它的下面。要以此為戒?。 保?span >原文參見劉向《說苑·敬慎篇》“孔子之周,觀于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后續(xù)孔子講話,本處為直譯)

孔子靜立金(古代銅稱“吉金”)人前思量,“無多言,多言必敗”,智者必謹(jǐn)言慎行。

孔子也觀賞明堂?!洞蟠鞫Y記》說,明堂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戶八牖,三十六戶,七十二牖,用茅草蓋屋。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諸侯尊卑和政教的地方。明堂四門的墻上有堯、舜和桀、紂的畫像,畫出了每個人善惡的容貌,并有關(guān)于國家興亡告誡的話。還有周公輔佐成王,抱著成王背對著屏風(fēng),面朝南,接受諸侯覲見的畫像。

孔子對天子宣教的明堂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明堂亦是天子接待來朝的天下諸侯之處。諸侯當(dāng)然不能設(shè)明堂,魯國也不能,但魯國太廟的規(guī)劃如明堂。

孔子在畫像前徘徊仰望,向跟隨的人說:“這是周公能使周朝興盛的原因??!明亮的鏡子可以照出形貌,往昔的事情可以用來了解今日。君王不努力沿著國家安定的路上走,而忽視國家危亡的原因,這和倒著跑,卻想趕上前面的人一樣,難道不迷惑嗎?”

孔子在明堂看到周朝文物的豐盛,由衷佩服道:“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篇》)他也看到周公的盛德,他想念夢見周公之道。

孔子的思想進(jìn)入了第一個時期:從周??隙ㄖ艹S盛的文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