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世際遇別樣同
每一個父親都希望兒子成才,但沒有一個父親愿意與兒子分別。可那一天遲早到來,在分別的一刻,他們其實好想說:“孩子,別走!”但他們都忍住了。
我的父親是南懷瑾,他的父親叫南仰周。我希望大家記住這一個名字。沒有南仰周,就沒有南懷瑾。
1948年前后,父親遠赴臺灣之前在家里待了一段時間。那一年祖父61歲,父親30歲。父親雖然已小有成就,但在祖父的眼里,卻只是那個離家多年剛回到身邊的孩子。這一次,祖父也沒有阻攔父親遠行。他忍著不舍,讓父親去完成自己的人生,就像所有父親會做的那樣。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次,竟是他們父子間的最后一面。
人的一生,童年是最天真快樂、自在輕松的時代,也是讀書記誦最好的時期,是人走向社會的起點。兒童成長的過程里,一定會受到家庭的影響。這一種影響包括人文精神的傳承、知識教育的啟蒙、謀生能力的培養(yǎng)等。
對我來說,少年那段奇異曲折的日子里,祖父南仰周的教誨,使我終生受益。那時,如果不是祖父嚴厲管教,一邊叮嚀我們學(xué)做生意,一邊盯著我們誦讀詩文,學(xué)珠心算,我們就不會有今天的生活。不僅如此,祖父還不許我們走出店堂與小朋友游戲玩耍,一年三百六十多天,幾乎日日一個樣,甚至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里也不準出門去看熱鬧。
每個人生在這個世界,都有著自己的因緣。古往今來,不論愚者圣哲,不論帝王百姓,由于因緣不同,出身不同的家庭,由此導(dǎo)致人生經(jīng)歷的巨大差異。其中有些人,在幼小的時候就經(jīng)歷各種接連不斷的磨難;有些人則一帆風(fēng)順,沒有經(jīng)受任何劫難或毀謗,一路平步青云。
出身于怎樣的家庭背景,會有怎樣的人生起落,對個人來說就如水波流淌中的倒影,本無可喜,也無可憂。年少的經(jīng)歷會跟著家庭或世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窮富,好壞,都是無法預(yù)知的。誰都沒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不管哪個人,哪個年齡段,不管在哪里,處于何種狀態(tài),即便過著最最低下的人生,被天下人瞧不起,也要自重,珍惜未來。對待那些失去理性的大勢和壓力,不要自卑,要自力自助。不說前途,起碼有活下去的可能。如果一時沖動,自己不肯接納自己。沒了今日,也就沒了明天。世界少了一個你,誰能知覺?誰又稀罕?甚至還可省出一份口糧,供別人活命。對自己的輕視,不僅對不起父母,還會讓家人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平添一生的憂傷。
這些話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難體會,但經(jīng)歷過曾經(jīng)中國大地上磨難的人們,一定是懂的。
兒時與少年的舊事,隨著歲月流逝,已化作不可追回的記憶。舊事不想回頭看,但往事總來撞心頭,不偏不正、不知不覺,恍惚就在昨天。
年少的時候,我們一直怨恨祖父的刻薄,哪里知道祖父的一片苦心。正是他給我們后來的人生造就了一條可進取的道路,讓我們能夠穿過艱難險阻,走過坎坷旅途。我今年80歲了,和父親南懷瑾在一起生活的時間沒超過三年。自從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由于出身的壓力,我曾迷失生活的方向,卻總能遇上好心人的幫助,讓我破解困惑,尋回自己,找回自信。人生只能向前看,不可向后退。
我在自己人生的最后時光里,憑著記憶寫下了這一些往事。我希望能讓大家知道,我的父親也不是憑空而來的。他也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親,養(yǎng)育長大。坦率地說,我們這個家,如果沒有祖父南仰周,就不會有我們的今天,也就沒有父親南懷瑾,以及與他相關(guān)的一切。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