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大傳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戰(zhàn)國時代,儒墨并稱“顯學”。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孔子。他以布衣之身聞名于世。他早年為了立足于世,于禮上多下功夫,提出了“克己復禮,仁也”的主張。他開辦教育,并抱經(jīng)世濟民之志而游說諸侯各國,以其人格魅力和感召力澆鑄了中華民族的品格。相傳孔子有門人三千人,高足七十二人。晚年他致力于整理文獻典籍,有《詩》、《書》等,后世將其稱為“六經(jīng)”,亦或“六藝”。
孔子
一、生于亂世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紇。傳說孔子是叔梁紇與姓顏的女子野合生下的??鬃右簧聛?,頭頂中間低,四邊高,很像尼丘山。他的父母便給他起名為丘,字仲尼??鬃映錾趤y世。他出世時,中國歷史正處于春秋后期的社會大變動時期。當時,中國社會正在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zhuǎn)型。舊的制度日益崩潰,而新的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整個社會處在動蕩之中。
孔子像
政治上,東周天子已經(jīng)無力控制屬下的諸侯國,而各諸侯國中也出現(xiàn)了大權旁落、卿大夫?qū)嗟默F(xiàn)象,由天子到諸侯到卿再到士大夫這種等級森嚴的宗法秩序被打亂了。
思想文化方面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夏商周三代十分濃厚的天命鬼神觀念受到?jīng)_擊;貴族壟斷教育的傳統(tǒng)制度也維持不下去了;文化開始下移,出現(xiàn)了私人講學現(xiàn)象。
在孔子的出生地魯國,這種舊制度崩潰的跡象更為明顯。魯國曾是著名的“禮樂之邦”,而此時已處在“禮崩樂壞”的狀態(tài)中。
孔子生于亂世,三歲時父親又病故,家貧又沒有靠山,迫使屬于“士”階層的孔子不得不自貶身價,從事一些在當時被認為卑賤的職業(yè)。
然而,正是這種逆境激發(fā)了孔子好學向上的志向,他十五歲便確立了學習的志向,從此便如饑似渴地學習,“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孔子博學、好聞、審思、明辨的精神在早年就可見一斑。他曾向老子請教過禮制,跟萇弘學習過音樂。
到了三十歲左右,孔子博學的名聲逐漸大起來,并收了第一批弟子,其中就有只比他小九歲的子路。連在魯國掌權的貴族孟氏,也讓兒子拜孔子為師,觀光學禮。
二、弟子三千
孔子一生中有大半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他首創(chuàng)私學,開門授學,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舊制度,突破了貴族對文化知識的壟斷,促進了文化知識在民間的傳播。
孔子提倡“學以致用”,他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為實行“禮治”和“仁政”所需的人才,把“學”與“道”聯(lián)系起來。孔子創(chuàng)造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是孔子的一條重要教學原則,即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優(yōu)缺點,循循善誘,盡量發(fā)揮其長處;在教學方法上,孔子重視啟發(fā)式的教育,要求學生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地進行推理和分析,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此外,孔子還總結倡導了一套正確的學習原則,譬如“學而知之”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與思考并重的精神,還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不恥下問”的敬學態(tài)度等等。
孔子對學生的影響,一部分是通過言傳,通過學習古代文獻傳授各種技藝,而更多的、更為深刻的則是身教。他的勤奮好學,他對真理、對理想、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他對國家的忠誠與對百姓的關心,都深深地感染著他的學生和后人。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有宰我、子貢;辦理政事能力較強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對于當時政治,尤其是對于孔子思想的傳播,對于儒家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仕途艱辛
孔子不僅博聞多識,而且畢生致力于研求為政和為人之道。他主張“學而優(yōu)則仕”,希望依靠自己的廣博學識走上從政道路。然而,仕途的大門卻遲遲沒有向他敞開,直到年過半百之后,他才獲得了從政的機會。
孔子由于對魯國大夫季氏專權感到不滿,逃到齊國,曾一度得到齊景公的垂青。齊景公向他詢問治國之道,孔子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币簿褪钦f,君臣父子都應該依照傳統(tǒng)的禮制和道德規(guī)范行事,不可越軌。然而孔子的才華遭到齊國大臣的忌妒,不僅執(zhí)政大臣晏嬰不贊同他的政治主張,其他大臣甚至也想謀害孔子??鬃拥貌坏烬R景公的重用,只好告辭了。
孔子赴齊圖 明 佚名
孔子赴齊,獲齊景公賞識,但因受到晏嬰等大夫的詆毀而返魯。
孔子在齊國住了兩年光景,三十一歲時,返回魯國。因為對國內(nèi)政局混亂不滿,他對當官采取回避態(tài)度,一心繼續(xù)私人講學,希望通過教書育人,對政治施加影響。
公元前502年,孔子由于拒絕叛臣陽虎的拉攏,取得了國君魯定公和執(zhí)政大臣季恒子的信任。第二年,五十一歲的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中都地方的長官。他干得很出色,一年之后,被提升為“司空”——主管建筑與道路等事務的長官;不久又升為“司寇”——掌管司法的長官,兼理外交事務??鬃拥氖送厩熬肮饷鳌?/p>
公元前500年,齊魯兩國在夾谷會盟。在舉行會盟儀式時,齊國妄圖侮辱魯國,奏起了邊疆地區(qū)的音樂,還讓侏儒和小丑上臺耍笑逗樂??鬃幼R破了齊國的險惡用心,義正詞嚴地以當時通行的禮法責備對方,并把小丑和侏儒處以腰斬的酷刑,保全了魯國的尊嚴,使齊國的陰謀沒有得逞。這次外交勝利提高了魯國的地位,孔子的政治聲譽也因而鵲起。
公元前498年,孔子建議魯定公下令拆除叔孫氏、季孫氏和孟孫氏三家的城墻,打擊割據(jù)勢力。
孔子參政以后,魯國的政治大有起色,這可嚇壞了相鄰的齊國。齊國怕魯國重用孔子后國力強大得難以控制,于是想方設法從內(nèi)部搞破壞。他們知道魯定公和季恒子都是好色之徒,便施展美人計,給魯國送來了八十名美女,三十輛華麗的馬車,魯定公和季恒子從此便沉湎于酒色,再也不過問政事了。
孔子感到自己不能繼續(xù)施展政治抱負,再留下來也沒有什么意義,于是辭職離開了魯國,開始周游列國。
四、周游列國
孔子離開魯國后,在外漂泊了十四年之久,先后到過衛(wèi)、匡、蒲、曹、宋、鄭、陳、蔡、晉、楚的邊境,并反復進出衛(wèi)國。
衛(wèi)國是孔子周游列國的第一站。衛(wèi)靈公開始很尊重孔子,按照孔子在魯國的俸祿標準發(fā)給他粟六萬斗,但并沒給他什么官職,沒讓他參予政事??鬃釉谛l(wèi)國住了約十個月,因有人在衛(wèi)靈公面前進讒言,衛(wèi)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jiān)視孔子的行動,于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wèi)國,打算去陳國。
孔子一行路過匡城時,因為被誤認為是曾經(jīng)騷擾過匡地的陽虎一伙,被人圍困了五日。
一場虛驚過后,孔子離開匡邑,想去晉國。剛到了蒲地,又碰上衛(wèi)國貴族公叔氏發(fā)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后,孔子又返回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鬃哟撕笤谛l(wèi)國住了兩年。
但年邁的衛(wèi)靈公對于治理國家并不起勁,雖然尊敬孔子,卻無意讓他參政,只是偶爾讓夫人召見召見他,隨車陪駕,招搖過市??鬃訉Υ撕苁?,感到久居無益,兩年后又離開了衛(wèi)國。
這次,孔子一行輾轉(zhuǎn)經(jīng)過曹國、宋國、鄭國,來到陳國,在陳國住了三年。吳國攻打陳國,弱小的陳國無力自保,局勢危險,孔子只好帶著弟子離開陳國。
在經(jīng)過陳、蔡兩國交界處時,正遇上吳、楚兩國交兵,孔子師徒被亂軍所圍,可孔子還每天堅持教學,照樣談笑風生。他教育弟子:“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意思是說,君子即使處于窮困的境地,也不會改變操守,要是小人遭遇窮困,就要越軌胡來了。另外,他還派口才出眾的子貢去同楚軍交涉,終于在楚軍保護下,死里逃生。
當時的楚昭王想重用孔子,但遭到滿朝文武大臣的反對。國相子西認為,孔子有實現(xiàn)周公事業(yè)的想法,如果給他封地,再加上賢能弟子的輔佐,將會對楚國構成威脅。楚昭王就此打消了念頭??鬃又坏秒x開楚國,回頭北返。
在歸途中,孔子遇到楚國狂士接輿,接輿唱道:“鳳凰啊鳳凰,你的德行為什么如此不受重視?過去的已經(jīng)無法挽回,但未來的還可以補救!算了,算了,如今從政的人都很危險??!”孔子聽到這里,聯(lián)想起自己轉(zhuǎn)游各國,道途艱辛,但仍一事無成,而自己又已垂老矣。不過即使如此,孔子仍不主張消極避世,而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最后孔子又來到衛(wèi)國。這一次,他在衛(wèi)國住得比較久。雖然他本人因不滿蒯聵與衛(wèi)出公二人不遵父子之道,拒絕當官,但他的弟子則有的在衛(wèi)國身居高位,有的回魯國做了大官。年邁的孔子身居異鄉(xiāng),越來越想念自己的祖國。在衛(wèi)國居住五年之后,他終于回到闊別十四年之久的故土。
五、著書立說
孔子晚年能順利歸魯,得益于他的弟子。
魯哀公七年,吳與魯在于鄫會盟,魯國被迫進獻厚禮,吳國還要求魯國的執(zhí)政大臣季康子去朝見,幸虧子貢從中交涉,才免受屈辱。第二年,吳國攻打魯國,又是以有苦為首的七百勇士誓死抵抗,才打退吳兵。魯哀公十一年,冉求率領“季氏之甲”擊退齊軍,立了戰(zhàn)功,深得季康子賞識。冉求極力向季康子推薦孔子。季康子便派人帶了重禮迎孔子回國。
孔子回魯以后,魯哀公和季康子以“國老”之禮相待,并向他請教治國之道。但季康子的施政方法卻與孔子的政治思想完全相悖。季康子對魯國盜賊眾多表示擔憂,向孔子求教如何治“盜”,孔子卻說:“如果你自己沒有貪欲,那么即使給予獎賞也不會去偷盜?!边@實際是諷刺季康子的窮奢極欲。
魯哀公十四年,齊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國相田常殺死了齊國君王簡公。以下犯上,以臣弒君,這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大逆不道。所以他拜見了魯哀公,請求出兵伐齊。但魯哀公卻說:“齊強魯弱,怎么能去討伐呢?”讓他去找執(zhí)政的季康子商量。
季氏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均與孔子政見不和,又經(jīng)常受到孔子的批評和諷刺,當然不會理睬孔子。
孔子由于一再在政治上遭受冷遇,在晚年便把全部精力用在文化教育事業(yè)上,努力搜集和整理古代文獻,作為教授弟子的課本。
孔子時期,周室衰微,禮樂敗壞,《詩》、《書》等典籍殘缺不全??鬃幼匪菹?、商、周三代的禮儀制度,重新編成《書傳》,上起唐堯、虞舜之時,下至秦穆公時期,按歷史時序排列史事。考察了夏、殷以來禮制增減的情況后,孔子說:“從此之后,即使過了百代,禮制的增減情況都可以把握,不外乎是文彩和質(zhì)樸的交替。周朝借鑒夏、殷兩朝的禮制而確定自己的禮儀制度,真是豐富多彩啊。我遵從周朝的禮制。”《書傳》、《禮記》都是孔子編訂的。
古代留下來的《詩》有上千篇,孔子刪去重復的部分,選取可以用于禮儀教化的篇章,共三百零五篇,所以《詩經(jīng)》又稱“《詩》三百”??鬃訉⑦@些詩全部配樂,禮樂制度從此才得以稱述,使得王道完備,六藝齊全。在編著《詩》時,孔子闡發(fā)了他的文學觀念:《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边@既符合統(tǒng)治階級的正統(tǒng)思想,又規(guī)定了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文學創(chuàng)作方向,另外,他還提出“興、觀、群、怨”的詩學理論,闡釋文學的社會功能,對后世具有很大的啟發(fā)作用。
孔子晚年喜好《易》經(jīng),反復研讀,以至于“韋編三絕”,就是把串竹簡的皮繩都磨斷了三次。作為《易》的組成部分的“十翼”,即解釋經(jīng)文的傳文,有人說是孔子所作,有人說是后人假托孔子之名作的,但都與孔子有關。
《春秋》本是魯國的編年史,孔子對其進行加工訂正。據(jù)說在寫作《春秋》時,孔子該寫就寫,該刪就刪,連子夏等人都不能插嘴??鬃诱f:“后世人知道我孔丘是因為《春秋》,而怪罪我孔丘也是因為《春秋》?!?/p>
可以說,在先秦時代所有的學派和學者當中,孔子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獻方面,作出的貢獻最大。他對保存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遺產(chǎn),具有不朽的功績。這些文獻,如《詩》、《書》、《禮》、《樂》,后來都被孔子作為教學內(nèi)容傳授給弟子。然而厄運并沒有放過他??鬃恿艢q那年,他的獨生子孔鯉死了,老年喪子,乃是一大哀事。第二年,孔子最喜愛的弟子顏淵也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再下一年,在衛(wèi)國當官的子路在宮廷斗爭中被株連,慘死于衛(wèi)國政變。
《四書》書影
杏壇
位于孔廟大成門與大成殿之間甬道正中,原為孔子舊宅教授堂遺址,宋時將此堂舊址“除地為壇,環(huán)植以杏,名曰杏壇”。整個建筑玲瓏典雅,為孔子從事教育活動的重要標志。
《五經(jīng)》書影
《大易粹言》十二卷
獨子和兩個心愛的弟子相繼死去,使孔子在感情上遭到重大打擊,他在子路遇害的次年,就在悲痛的境遇中病倒了,從此一病不起。
一天,他強撐著,拄著拐杖到戶外散心,子貢來看望他。孔子深情地說:“賜,你怎么來得這么晚啊?”接著又嘆息著唱道:“泰山就要崩塌了!梁柱就要折斷了!哲人就要凋謝了!”一邊唱一邊潸然淚下。接著,他又對子貢說:“天下失去常道已經(jīng)很久了,沒有人能遵循我的主張。夏人死后棺木停放在東面的臺階,周人死后棺木停放在西面的臺階,殷人死后棺木停放在廳堂的兩柱之間。昨天傍晚,我夢見自己坐在兩柱之間受人祭奠,我本來就是殷人啊?!逼咛旌螅鬃优c世長辭。
孔子享年七十三歲,于公元前479年去世。
孔子逝世后,魯哀公致以表示哀悼的誄詞,然而這些身后榮辱對孔子又有何意義?
六、身后榮辱
孔子無論生前死后,其崇拜者都不可勝數(shù)。他的弟子子貢將他比成不可逾越的日月。儒家后學荀子更將他與古代的“三王”并稱。
孔子逝世后,魯哀公將孔子故居改建為廟,收藏孔子生前用過的衣冠、琴、車和書簡等。相傳魯國每年按時到孔子墓地供奉祭祀,儒生們也在孔子墓地講習禮儀,舉行鄉(xiāng)飲、大射等儀式。
除去焚書坑儒的秦朝,孔子在整個封建社會都備受推崇。尤其是到了漢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五經(jīng)》立于學官,儒家思想成為欽定的正統(tǒng)思想,作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的孔子的地位遠遠超過諸子,甚至被尊為“素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評價孔子時說:“天下的君王乃至賢人實在太多了,活著的時候都很榮耀顯赫,一旦死去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孔子只是個平民,可他的名聲和學說卻流傳了十幾代,學者們?nèi)匀煌瞥缢麨樽趲?。從天子到侯王,凡是講論六經(jīng)道藝的人,都把孔子的學說當作是判斷和衡量的最高準則,孔子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
西施
西施出生在春秋末期的越國,是我國著名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姿容艷麗,特別是她皺眉捂胸的病態(tài)也另有一種美感,引人效仿。后來“西施”更是成為了美女的代名詞。不過,讓西施名垂青史的不僅是她驚世的美貌,更是她在那個戰(zhàn)亂年代所扮演的身份,相當于今天的間諜。
一、會稽之戰(zhàn),亡國之恥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殯天,其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趁亂而入,發(fā)兵攻越,越國軍民痛恨吳國乘人之危的行徑,同仇敵愾,終于將侵略者打敗,吳王闔閭則在歸途中因傷病而亡。
闔閭死后,夫差繼承吳國王位,用三年時間養(yǎng)精蓄銳,終于在公元前494年,一鼓作氣率領軍隊向越國復仇。越國軍隊幾乎全軍覆沒,越王勾踐逃到會稽山,寡不敵眾,最后向吳國投降。
在吳國的要求下,越王勾踐和夫人、大臣范蠡前往吳國服苦役。越王成了闔閭的守墓者,身兼馬夫,還要服侍夫差,在吳國受盡了屈辱。為圖復國大計,勾踐頑強地忍耐著吳國對他的種種羞辱,表面上對夫差逆來順受。
夫差生病時,勾踐甚至通過觀察他糞便的方式了解病情。夫差將勾踐的種種看在眼里,以為勾踐已經(jīng)徹底臣服,于是在三年苦役期滿之后,就放勾踐回國。回到祖國的勾踐與大臣們相見之后,抱頭痛哭,發(fā)誓一定要報仇。
勾踐回國后,并未因為外在條件的改變而懈怠下來,在吳國受到的屈辱歷歷在目,他睡覺時,躺在亂柴草之上,夜夜不得安眠,一心只求洗去當?shù)膼u辱。勾踐在自己的屋里掛了一只苦膽,吃飯之前一定要先品味苦澀,借以提醒自己要時刻銘記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jīng)歷。他穿的是粗布,吃的是粗糧,還與百姓一起耕田播種。勾踐的夫人則帶領婦女養(yǎng)蠶織布,君王夫妻二人與百姓同甘共苦,更是人心所向,越國人民奮發(fā)圖強,爭取早日報仇雪恨。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圖
二、志在滅吳
為了完成復仇大計,勾踐聽取了大臣文種建議,采取一系列瓦解吳國實力的計劃,比如賄賂吳王,讓對方失去戒備之心,同時還收購吳國糧食,讓其從內(nèi)部空虛。將上好的木材送去,耗費吳國人力物力興建宮殿。大肆散布謠言,挑撥吳國君臣之間的關系,讓吳國失去賢臣忠臣。當然,還有施用美人計,讓夫差沉溺酒色之中,按照越國的心愿和設想的步驟,不問政事,一步步將吳國推向死亡。而因為勾踐施行的美人計,使西施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西施在這場計謀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當時,越國為吳國送去兩根參天的巨木,作為賀新年的禮物。同時,范蠡還為吳國帶去了糧種,這是因為去年越國大旱,向吳國借糧,今年要加倍奉還以表示對吳國的感激。但是這些糧種中卻有玄機,它們在送走之前被人煮過,根本不能再種出稻子來。
然而吳國老臣伍子胥老謀深算,他識破了這兩個計策中的其中一個,那就是第一個巨木計,越國送來巨木,其中的意圖他心知肚明,無非是想要夫差落得一個荒淫之君的罪名。不過,糧食之計他倒是沒想到,或者,任誰也想不到越國會干出把糧種煮過后再送來這樣的缺德事。雖然巨木計被識破了,但正是由于西施的枕邊風,夫差也沒有追究。
三、西施盛裝入?yún)?/h3>
越國選了不少美女,訓練之后送到吳國,這其中,就包括范蠡在浣沙溪邊發(fā)現(xiàn)的美女西施。在越國學習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包括西施、鄭旦在內(nèi)的五十名入?yún)堑拿廊耍诜扼坏膸ьI下登船向吳國出發(fā)。這些美麗女子的親人來到河邊送別,正是“執(zhí)手相看淚眼”,哭聲不絕于耳。
范蠡觀察水勢,看到時辰已到,水已經(jīng)漲起來,正好行舟,于是命人解開纜繩豎起船帆,此時哭聲更響了,有幾個送行的老者,跳下水面,拽住纜繩,這樣就能不讓船開,就能把她們留在越國似的。
范蠡眉頭深鎖,手按劍柄,一時間也難以下手割斷纜繩。而西施走到船頭,豁然說道:“早也是去,遲也是去,早去遲去,都是一樣?!彼€把手放在了范蠡的手背上,范蠡愣了一下隨即松開了手。西施趁機立刻將劍拔出,一下子將纜繩割斷了。
船沒日沒夜地航行著,最后來到了姑蘇城。
經(jīng)過休整之后,大部分的美人已經(jīng)恢復過來,接著便是精心梳妝打扮,準備覲見吳王。走進守衛(wèi)森嚴的吳宮時,越女們都膽戰(zhàn)心驚,低著頭,吳國的宮殿那樣的華美都不能讓她們分神,只覺得汗?jié)裰匾?,真是步步驚心。
最后她們被帶到一個高臺前,跪下行禮,拜見吳王夫差。夫差看著送來的諸多美女,微微一笑。勾踐還算恭敬,雖然上報自訴說今年越國大災,但是總還是常進獻珠寶巨木等,這一次,又為吳王帶來美人,是對吳王放自己回國的感激。
夫差聽人報告說大船臨發(fā)之時,有一位美人砍斷了纜繩,便問此人是誰,可在敬獻的美女之中,西施深吸一口氣,毫不慌亂地走出來跪下,回答道:“臣妾西施,拜見大王?!?/p>
夫差見走出來的少女可以說是眾美人之首,這位女子美麗而略帶羞怯,微微低著頭,更顯得嬌柔嫵媚。夫差緩步走下高臺,感嘆道:“真想不到,越國窮山惡水,竟也有如此絕代佳人?!蔽魇┨鹆祟^來,那秋波流轉(zhuǎn)的雙眸令在場所有的男人都心馳蕩漾,而她的回答更顯聰慧:“不,大王,臣妾不是越國人。自臣妾踏上吳國土地的那一刻起,臣妾就在心中認為自己是吳國人了?!边@樣的回答真是出乎夫差意料,在場的其他人也都愣住了。
西施像
一陣沉默之后吳王大笑一聲,他沖下高臺,將西施抱起來,笑道:“說得好,說得好,我從來沒見過你這樣奇妙可愛的女子。你說得對,從現(xiàn)在起,你就是吳國人了,我要讓你成為吳國的王妃。”
四、伍子胥之死
西施不僅容貌傾國傾城,舞蹈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吳王夫差首先為西施的美貌所傾倒,之后便沉醉于她的舞蹈之中。夫差還命人將御花園的一條長廊的地下挖空,然后將大缸放進去,這就好比是現(xiàn)代的共鳴箱了,之后再將地面上鋪好漂亮的木板。夫差最喜歡的是西施身著裙邊綴滿小鈴鐺的衣裙,然后踏上木屐,在木板上翩翩起舞。木屐與地板相碰撞,腳下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叮叮塔塔”的回聲,而裙邊的小鈴鐺也好似附和著響起“叮叮當當”的清脆悅耳聲音,可說是視覺和聽覺的多重享受,吳王簡直是沉醉其中難以自拔。吳王把西施跳的舞蹈稱為“響屐舞”,還將長廊命名為“響屐廊”。
很快這個美人計就有成效了,吳王再也不想去過問政事了。不僅如此,由于吳國要大興土木工程,加重了賦稅徭役,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吳王每建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就有數(shù)萬名壯丁充當勞役。吳國百姓都去為他建造房屋,田地不僅無人耕種,百姓更是失去了自己的家園,不由得怨聲連天。西施令吳王向昏君轉(zhuǎn)變,但這樣還是不夠的。
吳王身邊那些賢臣忠臣也要除掉,雖然敢于對吳王這樣直言進諫的大臣已經(jīng)是寥寥無幾了,但大夫伍子胥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一直主張對越國采取強硬措施。伍子胥出身于楚國,因為遭楚王迫害才逃到吳國,被吳王闔閭重用。為了向吳王報恩,更為了向楚王復仇,伍子胥一直全力輔佐闔閭、夫差父子,幫他們出謀劃策,在他的兢兢業(yè)業(yè)下,吳國國勢蒸蒸日上。伍子胥相當有洞察力,早看出越王勾踐的心思,西施到來之后發(fā)生的一切更是證實了他的判斷。雖然吳王暫時聽不進忠告,但伍子胥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有機會就要借題發(fā)揮,說越國的壞話,屢諫屢敗,屢敗屢諫。此時西施也并未明顯站在伍子胥的對立面上,也跟著一起“勸”吳王。當然,她是別有一番用意了,因為此時自己初來乍到,還沒有摸清各方面情況。如果吳王放縱過頭,引起朝廷上下的警惕,直接暴露出了自己來這里的目的,之后的計劃就難以實施了。于是她也時常提醒吳王,不要沉迷于女色,一國之君應該以政事為上。
吳越戰(zhàn)爭圖
同時西施也意識到只要伍子胥還在,滅吳大計始終難以實現(xiàn)。伍子胥是吳國兩朝重臣,吳國之所以稱霸于諸侯,伍子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樣一位國家棟梁之才,自然是必須除掉的。而且伍子胥功高如此,說話極有分量,他現(xiàn)在就經(jīng)常與越國作對,日后必將壞了大事。吳王雖然現(xiàn)在沒有聽伍子胥的勸告,但伍子胥的用意他是明白的。所以西施對于吳王的影響要潛移默化,讓自己不至于被伍子胥識破,同時還要著手策劃離間吳王與伍子胥。
好在此時吳國的太宰伯嚭已經(jīng)被越國收買,西施也有了接應,他一直在吳王面前說越國的好話。西施就與伯嚭配合,兩人對抗一人,增加勝算。
吳王好大喜功,總愛用兵。起初他意識到,經(jīng)過勾踐的精心治理,越國的國力節(jié)節(jié)攀升,軍隊也日益壯大,恐怕不久又成了吳國的威脅。加上伍子胥的不懈催促,他又有討伐越國的意圖了。西施和伯嚭則極言越王一直對吳王的恭敬與忠誠,吳王才勉強同意放棄伐越。
公元前484年,齊國惹怒了吳國,吳王便想攻打齊國予以還擊。這是進一步消耗吳國力量的好機會,于是伯嚭和西施一個在前朝極力支持出兵,一個在后宮頻頻慫恿。越王勾踐又送給吳國大批禮物,還表示愿意派出三千甲兵同吳王一起伐齊,以表“忠心”。伍子胥看穿了越國的用心,于是向吳王進言:“我聽說勾踐臥薪嘗膽,跟百姓同甘共苦,一定是想報仇雪恨。齊國的問題就好比是一個人皮膚上的毛病,而越國才是吳國的心腹之患啊。大王不應該伐齊,應當將滅越作為首要任務。”可是吳王已經(jīng)被迷惑住了,根本聽不進這種勸告。
于是吳王率兵討伐齊國并凱旋而歸,滿朝文武都向他道賀,伍子胥此時又進言:“打敗齊國,只是占點小便宜,千萬不可沾沾自喜,將來越國來滅吳國,那才是大禍患?!眳峭跽谂d頭上,伍子胥的話讓他十分不爽。伍子胥諫言無用,只好嘆道:“大王不聽我的話,恐怕不出三年,吳國就要滅亡了?!眳峭趼犃酥笥X得更不高興了,覺得這是對吳國的詛咒,回宮后就對西施抱怨起來。西施聽了之后覺得機會來了,于是她添油加醋地挑撥道:“伍子胥出身于楚國,卻攻打自己的祖國,還能干出把故主楚平王從墳墓里挖出來鞭尸三百這樣殘忍毒辣的事,您將這樣的人留在自己的身邊重用,不怕引火上身嗎?他要滅越國,我就是從越國來的,您要想按照他說的做,就從我先殺起吧?!边@番話言真意切,讓吳王很是于心不忍,美人又撒嬌起來,吳王哪受得了,他逐漸轉(zhuǎn)變了對伍子胥的看法,對于伍子胥曾經(jīng)的功績和忠心開始懷疑起來。
西施與伍子胥勢不兩立,最讓伍子胥無可奈何的是,西施在后宮說他的壞話,他根本沒有澄清自己的機會。身為臣子,伍子胥只能在朝堂上據(jù)理力爭,跟伯嚭對峙,可君主后宮中的事情,他壓根沒有過問的權力。所以即便伍子胥有雄才偉略,也不及西施這位寵妃的枕邊風。因此,伍子胥屢次碰壁,同時也意識到吳王已經(jīng)被蠱惑得不可救藥,吳國恐怕是命不久矣。
伯嚭在吳王面前陷害伍子胥,說他早就對吳王心懷怨恨,一直企圖叛國。吳王本來還不相信,于是就派伍子胥出使與自己是敵對關系的齊國,伍子胥為了保全家人,就把兒子寄養(yǎng)在齊國的一個大夫家里,而這就恰好成了伍子胥“謀反”的證據(jù)。吳王盛怒之下,賜給伍子胥一把寶劍,命他自盡。伍子胥恨吳王聽信讒言,但事已至此,只好帶著一番怨念,揮劍自刎。
五、復仇雪恥歸隱五湖
伍子胥死后,吳王在朝上重用伯嚭,在后宮寵愛西施,整個朝廷充滿糜爛的氣息。吳國的政治更加腐敗昏暗,曾經(jīng)的大國正踏上了滅亡之路。
公元前482年,吳王帶上全部的精兵北上,與各諸侯在衛(wèi)國黃池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只把太子友以及老弱殘兵留在國中。勾踐認準了這個機會,便率兵出擊趁虛而入,一舉攻占了吳國都城,擒拿了吳太子友。
而西施也在這場大戰(zhàn)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場戰(zhàn)役中,有一條著名的水道“越來溪”,這條水道的開鑿本來是早年吳王為西施建養(yǎng)魚池所用,而此時越國水師從太湖出發(fā),通過“越來溪”很快就抵達了吳都。雖然這條水道全由吳王開鑿,卻最終沒有因為吳王而得名,反而被稱作是“越來溪”,足見西施的不朽功績。
吳王聽說都城淪陷,就派人向越國求和,勾踐暫時應允。公元前478年,勾踐再次出兵攻打吳國,而當時吳軍的主要力量已經(jīng)消耗了大多半,與之相比,越國則因為養(yǎng)精蓄銳多年而兵力強盛。兩者交鋒,吳軍很快瓦解,都城被包圍了三年之久。
公元前473年,吳國已經(jīng)走上了窮途陌路,多次派使臣向越國求和,被勾踐拒絕。吳王想起伍子胥的曾經(jīng)的警告,悔恨不已,最后自殺。之后,越國吞并了吳國,成就了一代霸業(yè)。
吳國滅亡之后,西施從此下落不明。對于這位美人,或許是因為人們的美好愿望,便流傳這樣一種說法,說范蠡最初見到西施的時候就對她傾心不已,只是大局為重,沒有將西施據(jù)為己有。吳國滅亡,大仇已報,范蠡退隱經(jīng)商,便將西施也一同帶走,從此才子佳人共度余生,好不逍遙。
西施就這么消失在歷史之中,但她的故事世代流傳。無論是她的美貌聰慧,還是她為國家所作出的一切,都成了一段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
呂不韋
呂不韋,戰(zhàn)國末期人,商賈出身。因輔佐秦始皇登基有功,被秦始皇尊稱為“仲父”,任秦國相國,一時權傾朝野,府中食客三千。為了給自己留名,他讓府中食客編著了一本《呂氏春秋》,這本書形式統(tǒng)一但內(nèi)容多樣,從而開創(chuàng)了雜家體例。后因嫪毐一案被免去相職、遣散封地。怕其造反,秦始皇寫了一封信嚴厲斥責呂不韋,受到威脅的呂不韋飲鴆自殺。呂不韋的一生,充分體現(xiàn)了其作為商人的特點:精明,他做每一件事都是為利益所驅(qū)使;也正因如此,一旦他的利益受到損害,便奮起反擊,結果,他與嫪毐的爭斗最終招來了殺身之禍。
一、奇貨可居
在呂不韋出生之時,衛(wèi)國日漸衰敗。為求發(fā)展,大約在公元前265年,呂不韋便來到向往已久的趙國國都邯鄲。邯鄲城的繁華,讓呂不韋眼花繚亂。他一邊花天酒地,流連于歌樓舞榭之間;另一邊也沒有忘記他是為獲取財富而來的,是要搜索一種能大大盈利的商品。
很快這個能給他帶來一本萬利的人被呂不韋發(fā)現(xiàn)了。當時秦公子異人正在趙國為人質(zhì),戰(zhàn)國時代各諸侯國間派人到對方為人質(zhì),多數(shù)是為相互聯(lián)合抗秦;而秦與六國交換人質(zhì),則是所謂的“遠交近攻”的策略。
讓異人充當這個倒霉的差使是有來由的。他的父親安國君原來不是太子,公元前267年,原立太子早逝,安國君才坐上太子之位。然而秦昭王長壽,直到安國君五十三歲時才離開人世。安國君有二十幾個兒子,而異人只是其中一個,而且不是長子又不受寵。異人來到趙國后,在秦趙兩國關系友好時,秦王孫異人自然被奉為上賓,可一遇兩國關系緊張,他就成為階下囚。
初到邯鄲,呂不韋就聽說有一位秦國貴族困居在此,經(jīng)過多方探聽,他把異人的身世、家庭關系、目前處境及其他方面了解得一清二楚。后來,當呂不韋見到這位落魄的王孫時,憑他年經(jīng)商的經(jīng)驗,一眼就看出:多方尋覓的人才就在這里!不由得脫口而出,留下一句名言:“此奇貨可居?!眳尾豁f趕回家稟告父親,自己找到了可盈利的“奇貨”。
呂不韋像
戰(zhàn)國時期貴族服裝復原圖
戰(zhàn)國時期紡織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首先發(fā)明了腳踏板織布機;可手腳并用,大大地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其次,提花工藝和刺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紡織品的質(zhì)量提高。
公元前262年,呂不韋又一次來到邯鄲,他來到了異人的住所,與異人進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并說他愿意傾其所有資助異人實現(xiàn)遠大抱負。異人聽后感恩戴德地說:“如果您的計劃能實現(xiàn),我當了秦國的國王,秦國一定歸我倆共有!”
呂不韋與異人敲定后,立即照計劃執(zhí)行。他先拿一部分錢財供異人結交賓客、朋友,以積蓄力量,準備回國奪權。而呂不韋自己則攜帶奇珍異寶,向西奔秦而去。來到秦國,他很快就結識了受寵的華陽夫人的胞弟陽泉君,向他們游說了一套可以使他們避災得福的辦法。當呂不韋將在邯鄲與異人策劃的方案和盤托出時,陽泉君大喜,急忙轉(zhuǎn)告姐姐,使華陽夫人明白了“以色事人”不能長久,“年老色衰”就會失勢的淺顯道理。
無子的華陽夫人于是決定收異人為兒子,并誘勸安國君立異人為繼承人。既然地位變了,異人當然不能再當人質(zhì)了。呂不韋施展他游說的本領,使趙國同意送異人回國。正當異人和呂不韋歡天喜地打點行裝準備回國之際,不料秦趙間“長平之戰(zhàn)”發(fā)生了。趙王改變主意,禁止異人回國。
二、獻邯鄲姬
當異人再次被圍困趙國時,正逢“長平之戰(zhàn)”,呂不韋也找不到逃難的機會。在此期間,呂不韋又成功做成了一筆交易。
在邯鄲,呂不韋早就選中了一個姿容艷麗又善歌舞的年輕女子與其同居。一天,當這位邯鄲姬告訴呂不韋已懷孕時,他計上心來,當晚就請異人到自己住宅飲酒。
貪杯好色的異人得知,欣然赴約,席間見到風流、艷麗動人的邯鄲姬陪酒,立即就被迷住了,當即向呂不韋提出將美人贈給他的要求。假裝盛怒的呂不韋不久就主動將美姬送給異人,使異人感激涕零,把身懷呂不韋孩子的邯鄲姬接回住所,過起了恩愛的夫妻生活。公元前259年正月,邯鄲姬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政”,稱嬴政,即后來的秦始皇。這是呂不韋的又一筆投資,它的效益要在異人下一代國君身上收回。
嬴政的誕生給歷史留下了千古之謎。一些記載說,秦始皇的生母嫁給異人之前,就已懷著呂不韋的兒子,這是精心設計的。另有記載說異人之妻“大期”而生子政?!按笃凇背^十二個月,所以不可能是呂不韋的兒子;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乃是當時和后來恨秦始皇的人攻擊、污辱之詞,不足為據(jù)??墒亲屑毧疾閰尾豁f和秦始皇的一生,以及后世的有關資料,可以肯定后一種說法是缺乏根據(jù)的。因為:第一,證明嬴政和呂不韋關系非同一般的記載不僅是一二處;第二,即使邯鄲姬“大期”而生政,也不能排除他們有血緣關系的可能。因為呂不韋與邯鄲姬的私通,并未因她與異人結婚而中斷,這種關系一直延續(xù)到嬴政繼承王位之后。
異人在邯鄲娶姬生子,樂不思蜀。誰料風云變幻,這期間戰(zhàn)爭又發(fā)生了變化,給已淡卻回國之心的異人歸秦創(chuàng)造了條件。
當時秦軍正乘勝進攻邯鄲,白起率領得勝之師攻擊,趙國的覆滅已指日可待。然而當白起攻克上黨后,等待秦王發(fā)出進攻命令時,秦國內(nèi)部矛盾產(chǎn)生了。白起遲遲未接到發(fā)兵的命令,因而失去占領邯鄲的機會,但被困在城中的異人卻因此避免了一場厄運。在呂不韋和他用錢財結交的賓客的幫助下,異人成功地逃出了趙國。而邯鄲姬和幼小的兒子卻留在了邯鄲,他們在豪門勢力保護下,才幸免于難,沒被趙王捉住。
武士斗獸紋銅鏡
三、相國擅權
公元前251年,長壽的秦昭王去世,苦等王位的安國君繼位成了孝文王。昭王去世,呂不韋極為高興,因為他所追求的目標又前進了一步。另一個歡欣鼓舞的人是異人,他因父親孝文王繼位而成為太子,離登王位只有一步之遙。
可惜這位待位多年的王儲,在宮中長期沉醉于聲色,身體虛空,無力應付繁雜的政務,坐上王位三天便猝然死去,成為中國歷史上執(zhí)政時間最短的君主之一。
隨后異人繼位,是為莊襄王,呂不韋隨即進入秦國的政治舞臺,開始展示他的個人才華。
士的崛起
戰(zhàn)國時期,養(yǎng)士之風盛行,著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都養(yǎng)士千人。士與
主人之間建立起一種新型的隸屬關系,這是后世君臣關系的先河。
莊襄王即位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為呂不韋而發(fā):“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以蘭田十二個縣為食邑?!痹t令一出,滿朝文武驚呆了,因為當朝百官無一人能如此集官、爵、食邑最高等級于一身。呂不韋本人心里十分清楚,這不過是十幾年前在邯鄲投資所收回的利益而已。秦國大政實際是完全控制在丞相、文信侯呂不韋手上,國王只是丞相意志的傳聲筒。秦國由此開始了呂不韋擅權的時代。
呂不韋當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罪人,獎賞先王功臣以及對百姓施行一些小恩小惠。這使得呂不韋在秦國臣民中影響深遠。他收買人心,澤及“罪人”、“功臣”和“民”。
就在此時,又傳來一個喜訊,與莊襄王分別六年、留居邯鄲的嬌姬和稚子從趙國回到了咸陽。這無疑也是呂不韋安排的結果。
回到秦國的邯鄲姬仍美艷、妖冶,魅力不減當年。莊襄王見美姬回到身邊,自然是憐愛有加,從此沉溺于錦被繡帳之中,無心過問政事。呂不韋獨斷秦國朝政更是暢行無阻。工于算計的商賈從政,處處都顯露出他善于把握時機、取得最大效益的才能。消滅東周就是他執(zhí)政后立起的第一塊豐碑。
公元前249年,茍延殘喘的東周竟在鞏地聯(lián)合各諸侯國圖謀進攻秦國。本來消滅“周天子”在道義上會受到譴責,此時恰好時機到了,東周君竟圖謀攻秦,正給了呂不韋建立功業(yè)的機會。呂不韋輕而易舉就征服了東周,將其領土并入秦的版圖,徹底消滅了統(tǒng)一中國過程中最后的障礙。而呂不韋滅東周,卻遷東周君往陽人,不絕其祀,又為自己樹起了崇奉禮義、施行“興滅”“繼絕”的善舉,從而贏得士人的好感,也減少了一些姜、姬姓諸侯國的仇恨和反對情緒,為大批士人投奔秦國和順利完成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條件。
呂不韋掌權的頭一年,秦國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顯得生氣勃勃,秦國的國界已逼近魏國的國都大梁,魏國陷于一片混亂之中。后魏國請回自“竊符救趙”后留居趙國的信陵君,信陵君憑著自己的聲望,組成五國聯(lián)合軍事行動,五國聯(lián)軍抗秦,把秦軍打得大敗,給了春風得意的呂不韋當頭一棒。這是呂不韋當政后軍事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失敗,從此他用兵更加謹慎。從失敗中,呂不韋知道,不除掉信陵君,秦國的軍事征服就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呂不韋經(jīng)過多日謀劃,精心安排,到處散布謠言,利用挑撥離間計使魏安釐王解除信陵君的軍權,致使信陵君含冤四年后身亡。
金盞和勺(曾侯乙墓)戰(zhàn)國
四、輔佐新君
公元前247年五月,正當杏褪殘花、園荷點翠之時,秦宮中傳出驚人消息:莊襄王去世。被呂不韋視為“奇貨”的莊襄王,為了爬上國王寶座,不惜賣身投靠,把自己當作商品交給呂不韋去投資。他不惜棄生母夏太后于冷宮而去取悅?cè)A陽夫人。可是,花了這么大的代價,剛坐上秦王寶座三年就命歸黃泉,死時才三十五歲。
對于莊襄王的死,眾議紛紛,有人說是因為得病,有人說為呂不韋所害。無論死因如何,事實上他一死,呂不韋在秦國的地位就又發(fā)生了變化。
公元前247年農(nóng)歷五月的一天,秦國首都一片肅穆氣氛,渭水南的章臺宮,悲涼清音陣陣傳來,而后宮中則九重笙管之樂與之相呼應,這里在舉行緊接葬禮后的秦王政的登基典禮。
秦王政登基時才十三歲,是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威嚴的典禮過程中,丞相呂不韋始終伴其左右,指示他該如何動作。嬴政繼位后,呂不韋除了丞相、文信侯外,又加封了一個特殊封號——“仲父”。十三歲的孩子當然想不出如此封號,這完全是呂不韋自己出的主意。從此,呂不韋就坐到章臺宮大殿秦王御座的右側(cè),開始處理朝政了。從秦王政即位的公元前246年,到公元前237年,都是呂不韋在秦國直接掌權的時代。
樂府鐘 秦
秦王政即位之初,當務之急仍然是取得對東方各國的勝利。兼并戰(zhàn)爭的主要對象仍是韓、魏等國,而與楚國一直沒有發(fā)生過大的戰(zhàn)爭。
公元前241年,楚、趙、魏、燕、韓五國又一次聯(lián)合,推楚王為縱長,聯(lián)合攻秦,可這一次遭到秦軍反擊,而且呂不韋對各諸侯國采用打擊和分化兩手策略,使五國聯(lián)軍立即崩潰。同時也勾起了秦對楚的仇恨,楚考烈王不免將一腔怨恨轉(zhuǎn)到春申君黃歇身上。春申君為了討好楚王,就多方搜求美人供楚王淫樂??墒浅蹂鷭灞姸?,卻多年無子,春申君送入宮中無數(shù)美女,就是沒有后宮產(chǎn)子的喜訊傳出,急得春申君一籌莫展。
可是有一天,賓客李園求見,事后又將妹妹獻給春申君。不久李園的妹妹懷有身孕,一天她趁興向春申君提出“保證能長久寵于國君”的計謀,要春申君將懷孕的自己送給楚王。一年后,李園的妹妹果然為楚王生下一男,突然得子的楚王立即封她為后,立了太子。從此李園在楚王面前的寵幸立刻超過了春申君。李園既因利用春申君而在楚國得勢,唯一的心病就是知其底細的春申君,所以他時刻準備暗殺春申君以滅口。楚考烈王死后,李園成功地除掉了春申君,直接控制了楚國政權。李園的陰謀與呂不韋的投機不謀而合,而李園本來就是來自呂不韋投機成功的趙國邯鄲,至于李園是否為呂不韋有意派到楚國的奸細,也成為呂不韋一生中的難解之謎。
呂不韋當政時,秦國經(jīng)濟、文化的長足進步,為其施展政治才能提供了客觀條件。然而在國內(nèi)取得穩(wěn)定發(fā)展,在國外奪得不斷的勝利,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呂不韋重視人才。
兵馬俑
呂不韋登上秦國丞相之位雖晚,但絕無一般暴發(fā)之政客嫉賢妒能的通病,他對元老重臣甚為器重。老將中突出的是蒙驁,這位老將在呂不韋執(zhí)政十余年中,不居功,不傲上,繼續(xù)帶兵為秦國爭城奪地,雖已年邁但威風不減當年。對舊臣不存戒心,對元老毫無成見,是呂不韋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呂不韋用人不拘一格,最有名的是小甘羅,他十二歲就能負擔出使之重任。小甘羅首先幫助呂不韋勸服張?zhí)平邮艹鍪寡鄧拿?,后又單獨出使趙國,讓趙國心甘情愿割五城給了秦國。
呂不韋在入秦之前,各國諸侯都大力招攬人才,供養(yǎng)“食客”,其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四公子”,即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而呂不韋是秦國歷史上第一個認識到“士”的重要作用,從而大規(guī)模招攬賓客,打開國門大批養(yǎng)“士”的政治家。
呂不韋任相國之初,就在相府內(nèi)建造了數(shù)以千計的高堂廣舍,聘有眾多名廚,在首都和城墻上掛起告示,歡迎各方士人來相府做客。因為呂不韋本人并非秦人,卻官至秦相,對希求功名的人士,極具誘惑力。其次,呂不韋權勢大,養(yǎng)士之舉不會遭人反對和嫉恨。另外,秦國在軍事上節(jié)節(jié)勝利,統(tǒng)一六國是早晚的事情。因此呂不韋告示一發(fā)出,有識之士紛紛奔向丞相府里來,很快,呂不韋門下的“食客”就達三千人。其中有著名的司馬空和李斯。
大凡當王的人,大多有兩個想法:或長命百歲,永遠做王,或留名青史,讓后世人永遠記住他。而呂不韋是無冕之王,只好退而求其次。很快他就找到了留名的好方法。他門下有三千賓客,不產(chǎn)生實際效益的投入,是商人絕對不愿干的事。于是他把門客召集在一起,讓他們編著一本《呂氏春秋》,為他留芳百世樹“碑”。書既要保持各派學者的觀點和風格,又要編在一起,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這的確是個難題,但經(jīng)過一番研究,終于得到圓滿解決。這部書形式上統(tǒng)一,內(nèi)容則多樣,真如“雜樹生花,群鶯亂飛”,開創(chuàng)了雜家體例。
《呂氏春秋》書影
為了提高作品質(zhì)量,防止抄襲現(xiàn)成之作,呂不韋又想出一招。公元前239年的一天清早,咸陽城較往日熱鬧得多,人們紛紛趕往市區(qū),并且七嘴八舌議論起來。原來咸陽市門上掛著《呂氏春秋》的書稿,旁邊有一大堆錢,告示宣布:如有人能對《呂氏春秋》改動一字者,將“千金”拿走??墒请S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好奇的觀眾越來越少,站在市門前閱讀《呂氏春秋》的人也逐漸散去,終無一人將“千金”取走。其實,并非書中不可改動一字,而是人們不敢改動,害怕招來殺身之禍,告示只不過是呂不韋吹噓的手段罷了。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二十一歲了,他已經(jīng)成年,只要舉行過加冠禮,他就可以親政了。
而在親政之前,朝廷的一切大權都掌握在呂不韋手中,嬴政只是一個傀儡君主。每逢上朝處理政事,只能聽丞相安排。
在秦王政年幼時,呂不韋每逢處理完朝政,就會去后宮與太后廝守。太后原本是邯鄲姬,是呂不韋的老情人,她風流成性,恣意淫樂,肆無忌憚。可是作為丞相的呂不韋為了避嫌,而且因為一心應付政務,因而開始冷淡太后。為了擺脫淫婦的糾纏,呂不韋只得為太后物色另一位名叫嫪毐的壯漢找來頂替自己,給嫪毐以假“宦官”的身份安排在甘泉宮,日夜陪太后縱情歡樂。
不久,得了長信侯封號的嫪毐,爵位、食邑的待遇及地位完全可以與呂不韋相抗衡了。嫪毐陪伴在太后身邊,勢力一天天膨脹,在秦國大有超過呂不韋之勢。出身于市井無賴的嫪毐,雖不乏政治上的野心,但除了取悅太后的房中之術外,本無任何才能。他靠太后庇護暴發(fā),建立私黨,但其劣根性是無法改掉的。與太后縱欲之后,就在宮外為非作歹,惹得滿朝上下憤懣不堪。隨著羽翼豐滿,他也想謀權奪位,而且與太后生有一個兒子,密養(yǎng)在深宮中。但他也預感到自身的危機,一方面與呂氏集團對立已趨于白熱化,更重要的是,秦王政已二十一歲,可以親政了。若不能在秦王親政前控制局勢,不僅要敗在呂不韋手下,而且有被秦王鏟除的危險。
銀首人形燈 戰(zhàn)國
現(xiàn)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此物為中山國王室的照明用具。燈座為一男俑,身穿棉袍,腰系寬帶,衣著富麗。這是具有高級身分的內(nèi)侍或?qū)櫝嫉姆b,社會地位較高的士也穿這種服裝。穿寬袖長袍比窄袖長袍的士地位更高,因為寬袖不宜勞作或征戰(zhàn),是享樂階層的標志。
嫪毐、太后、呂不韋、秦王政此刻都在緊張籌劃個人的事,顧不得前線的勝負,一場生死存亡、你死我活的斗爭即將公開進行。
公元前238年,當秦王政在雍城舉行加冠典禮時,嫪毐知道自己與太后的穢行及叛亂的圖謀已被發(fā)現(xiàn),于是趁咸陽空虛發(fā)動叛亂,利用太后的玉璽調(diào)兵??墒乔赝跽缬袦蕚?,嫪毐的叛軍還沒出咸陽,就遇到由雍城開來的秦軍。一群烏合之眾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嫪毐被車裂于東門之外,并被滅了九族。太后則被減了俸祿,收回璽印,軟禁在最遠的雍宮域陽宮中。
公元前237年,在嫪毐叛亂勢力被鎮(zhèn)壓下去,呂不韋集團的勢力尚未被觸動之際,秦國又發(fā)現(xiàn)了奸細。秦國一直未察覺韓國派來的水工鄭國愿是來執(zhí)行“疲秦”計劃的。鄭國入秦修水渠,乃是韓國借修渠企圖在經(jīng)濟上拖垮秦國的陰謀。于是秦王發(fā)出“逐客令”,下令限期將秦國內(nèi)所有外來賓客驅(qū)逐出境。當時李斯力阻秦王逐客,上奏了一篇《諫逐客書》,指出逐客的危險結果,后被秦王政接受而撤銷“逐客令”。
公元前237年農(nóng)歷十月,秦王政下令:免去呂不韋相國之職。等到后來,齊人茅焦勸說秦王到雍宮將太后迎接回咸陽,而將呂不韋遣發(fā)到河南的封地去了。
呂不韋在河南封地時,并未韜光養(yǎng)晦,而是廣交賓客,各國諸侯使者絡繹不絕,去拜訪他。秦王政害怕他叛亂,便把他發(fā)配到蜀地,并寫信斥責他。受到威脅的呂不韋害怕被殺,于是飲鴆自殺了。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名叫嬴政,是秦莊襄王嬴子楚的兒子,秦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結束了多年的戰(zhàn)國混戰(zhàn),開創(chuàng)了中國的統(tǒng)一時代。他以銳意進取的精神、統(tǒng)一天下的氣魄、改革創(chuàng)新的膽識,創(chuàng)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這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都產(chǎn)生了深遠而厚重的影響,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然而,他的驕奢淫逸、貪婪殘暴又為世人所痛恨。自古以來,嬴政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皇帝。
一、傳奇人生的開始
作為一位開創(chuàng)歷史的偉大君王,嬴政的童年也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好奇。很多人都想知道,什么樣的環(huán)境造就了他的傳奇。
嬴政的父親名叫子楚,又名異人,是秦昭王的孫子、秦太子安國君的兒子。不過這個尊貴的身份并沒有給他帶來什么好處,因為安國君妻妾眾多,生下的兒子共有20多個,異人排行居中,根本不受寵。戰(zhàn)國七雄爭霸,七國為了各自的利益,時而結盟,時而攻占,瞬息即變。就在短暫的結盟時期,異人被送到趙國邯鄲作為質(zhì)子。即使當時秦國在七雄中實力最強,可是作為人質(zhì)的異人生活得很窘迫,衣食都難以維持。他身邊只有一個叫趙升的仆人,這就是后來那個“指鹿為馬”的趙高的父親。
任何時代都有投機者,動亂的戰(zhàn)國時期自然也少不了。其中有一個衛(wèi)國人叫呂不韋,他是個既有頭腦又有野心的人。他做投機生意發(fā)了財,就想怎么樣在政治上撈一筆。他常年往來各國都市,熟悉各國形勢,即使宮闈秘聞也了如指掌。他認真研究了天下形勢,認為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而最有能力統(tǒng)一天下的,就是最強大的秦國。秦昭王這時已疾病纏身、日薄西山了,太子安國君很快就會繼位。安國君雖兒子不少,他的正妻華陽夫人卻無子。經(jīng)過一番籌劃,呂不韋把眼光投向了此時窮困潦倒的質(zhì)子異人,認為奇貨可居。他想在異人身上實現(xiàn)自己成為“定國立君”大功臣的政治夢想。
秦始皇像
呂不韋先前往趙國結交了異人,并送給他大量金錢珠寶。在他的資助下,異人不僅錦衣玉食,而且很快就與各國公子結交,成為邯鄲有影響的人物。接著,呂不韋就來到秦國,拜訪了華陽夫人。因為無子,華陽夫人時刻都在擔心著自己的地位不保。呂不韋就在這一點上做文章,勸說華陽夫人在安國君的兒子中選一位孝順的,過繼到自己名下,并正式立其為繼承人,這樣她的地位就有保證了。這番話說到了華陽夫人的心坎上。見她心動,呂不韋又談到異人在趙國的作為,說他是個有能力的人,而且異人時時感念著華陽夫人以前對他的照顧。華陽夫人聽得心花怒放,當即就下決心要立異人為嗣。華陽夫人先與安國君商量此事,但安國君不為所動。于是,她就聯(lián)合秦昭王的王后一起給秦昭王吹耳邊風,從而順利獲得了昭王的首肯。這樣,立異人為嗣的大事最終確定了下來。
呂不韋為異人爭取到王位繼承權后,就返回邯鄲,終日與他為伴,并支持他廣交天下英豪,為繼位做好準備。嬴政的母親趙姬就是這個時候呂不韋送給異人的。
趙姬本是街頭賣唱女,后來做了呂不韋的小妾。呂不韋認為君王身邊要有一個自己掌控的人,以后自己的從政大計才好實施,就決定把自己寵愛的趙姬送過去。趙姬本不情愿,但呂不韋巧言勸導,說她嫁給了異人,以后就是王后,天下最有權勢的女人就是她了。趙姬這才勉強同意了。而異人當了多年的落魄質(zhì)子,如今20多歲了,還沒婚配。此時呂不韋送來年輕貌美的趙姬,他自然如獲珍寶,對趙姬十分寵愛,對呂不韋則更是感恩戴德,言聽計從了。
趙姬不久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嬴政。按當時的習俗,孩子在哪里出生,就采用當?shù)氐男帐?。嬴政生于趙國,又是正月出生,所以異人為他起名趙政,諧音為正。后來秦滅了趙國,他才從秦姓,改名為嬴政。就這樣,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一位投機商人的策劃中來到了人間。
此時秦趙兩國失和,又打起來了。在嬴政9個月大和1歲多時,秦軍兩次進攻邯鄲。在他3歲時,秦將王龁又指揮重兵進攻邯鄲,破城只在旦夕間。已經(jīng)窮途末路的趙國,就打算殺了異人來泄憤。異人得到消息,就和呂不韋商議對策,后來他向守城官吏重金行賄,才逃出邯鄲,去投奔圍城的秦軍,接著就順利返回了秦國。異人逃走后,嬴政母子就成了趙國殺戮的對象。他們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四處躲藏,最終幸運地逃過劫難,但是也開始了多年的流浪生活。
阿房宮圖卷
嬴政8歲時,秦國的政局發(fā)生了變化。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國君即位,稱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為王后,異人為太子。這時秦趙兩國在趙國割地求和后,也息兵休戰(zhàn)。兩國關系緩和了,趙國就把嬴政母子送回了秦國。
安國君做了幾十年太子,終于等到繼位,可他做王的時間太短了。為秦昭王服喪一年后,他正式稱王,僅過3天就死了。接著異人繼位,稱為秦莊襄王。不過他也只坐了3年的王位,就歸天了。這樣,年僅13歲的嬴政就登上王位,開始了他的稱霸之路。
二、清君側(cè),滅六國
嬴政即位后,并未掌握實權。王政由母親趙太后和相國呂不韋把持。異人為王時,呂不韋就做了相國,并被封為文信侯。到了嬴政做秦王,他的勢力也進一步擴大了。趙太后詔令呂不韋做嬴政的“仲父”,并代嬴政執(zhí)政。
趙太后就是趙姬,還不到30歲就成了太后。她原本就與呂不韋關系匪淺,現(xiàn)在年輕守寡,很快就與他舊情復熾。雖然兩人極力隱瞞奸情,但宮闈丑聞總有傳出去的一天,何況嬴政已經(jīng)逐漸長大,對母親的私情也有所察覺。精明的呂不韋為了避免大禍臨頭,就找了個替身嫪毐冒充宦官,送進王宮,侍奉趙太后。嫪毐深得太后的寵愛,很快就身居要職了,也成了朝中官員爭相結交的對象。這樣,呂不韋和嫪毐兩大政治集團,就成了嬴政親政的主要障礙。
嬴政從小就被人嘲笑為“私生子”,他個性倔強,不甘受氣,經(jīng)常與人打架,帶著一身傷痕回家。因此,他一直對送母親趙姬給父親異人的人——呂不韋,特別痛恨。嬴政做了秦王卻沒有實權,權力都被呂不韋掌控不說,還要稱他“仲父”,自己的母親還與他關系曖昧。嬴政更覺得這是奇恥大辱,對呂不韋恨到骨子里?,F(xiàn)在又多了一個太后的情夫嫪毐,他自然也容不下。
此時的呂不韋權勢滔天,野心自然也越來越大。他召集三千門客,讓這些人著錄見聞,然后以自己的名義集結成書,命名為《呂氏春秋》。這樣,秦國呂氏之書就可以包羅萬象,壓倒諸子百家了,其狂妄可見一斑。而嫪毐自做了太后的情夫,就裂土封侯,氣焰更是囂張,他以為可以掌控天下了。此時的嫪毐已不滿足于高官厚祿,竟然企圖謀害嬴政,好讓太后與自己的私生子做秦王。
秦王八年(公元前239年),此時嬴政已經(jīng)21歲了,按祖制他再等一年就可以親政。但是多年的磨礪養(yǎng)成了他堅韌好強的性格,他君王的尊嚴不容褻瀆,加上嚴峻的政治形勢,他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下去了。
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年),嬴政前往雍州舉行加冠儀式,嫪毐趁機盜用了秦王璽和太后璽,妄圖殺王奪政。早就等待多時的嬴政果斷反擊,成功鎮(zhèn)壓了暴亂,活捉了嫪毐。最后他車裂了嫪毐,誅其三族,并處決了亂黨。嬴政還殺死了太后與嫪毐的兩個私生子,同時把太后幽禁于雍城宮。后經(jīng)群臣多次勸諫,他才把母親迎回咸陽。
鐵血奪權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后,年輕氣盛的嬴政并沒有被這小小的勝利沖昏頭腦。對為相多年、勢力盤根錯節(jié)的呂不韋,他并沒有貿(mào)然清除。直到秦王十年(公元前237年),嬴政已經(jīng)牢掌大權,才開始行動。他先免去呂不韋相國的職務,命其遷居封邑洛陽,然后以其勾結山東六國叛亂為名,派人給呂不韋送去一封質(zhì)問書。信中強烈譴責呂不韋于秦無功卻封土洛陽,食邑十萬,與秦無親卻妄尊仲父,最后表示要呂不韋遷居西蜀。呂不韋是個聰明人,知道嬴政對自己已經(jīng)動了殺機,就干脆服毒自殺了。呂不韋一死,嬴政很輕松地徹底摧毀了他經(jīng)營多年的政治集團。
這樣,年僅24歲的嬴政運用他睿智的頭腦和冷酷的手腕,終于肅清了政治上的全部障礙,開始了統(tǒng)一天下的宏圖偉略。
嬴政的大半生幾乎都是在戰(zhàn)爭中度過的。他是天生的將才,天才的領袖。為了早日一統(tǒng)天下,他一邊鐵血清君側(cè),一邊時刻關注山東六國的局勢。他慧眼識才,提拔了一大批文武名臣,其中包括一代名將王翦、蒙恬,社交家頓弱、姚賈和謀士尉繚與李斯等人。在眾人的輔佐下,嬴政的滅六國之戰(zhàn)進展十分順利。他先與實力強大的楚國和齊國交好,然后就討伐國力較弱的韓國、趙國、燕國和魏國。這樣楚國和齊國坐看幾個小國滅亡,不僅不相助,還趁火打劫,分一杯羹。不過秦軍的矛頭很快就指向了他們。這樣楚、齊兩國也孤立無援,很快就被滅掉了。從秦王十七年(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到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嬴政用10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
三、全面革新,創(chuàng)立帝國
俗話說,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嬴政征戰(zhàn)多年才實現(xiàn)了中國的大一統(tǒng)。不過他武力統(tǒng)一的只是政權,現(xiàn)在他要面對的是多年戰(zhàn)亂后滿目瘡痍的土地,流離失所的百姓;還有長期割據(jù)所形成的地域差異。于是,嬴政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對秦王朝的所有方面都做了改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龐大而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就從這里開始起步。
為了確立秦作為王朝的至高無上地位,嬴政先到泰山封禪,祭告天地,宣布秦為秦王朝,定咸陽(今陜西咸陽市秦都區(qū))為首都。接著嬴政又把“王”的稱號改了,他認為自己功業(yè)空前,遠超五帝,“王”根本無法彰顯自己的功德和權威,就取了“三皇”與“五帝”中的“皇”和“帝”,國君就稱為“皇帝”。他又自稱“朕”,并把“朕”“制”“詔”作為皇帝的專用語,其他人不得使用。嬴政自稱秦始皇,他說:“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p>
為了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掌控所有權力,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采用郡縣制,把天下分為36郡,并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中央集權和皇帝專權的行政機構。朝中以皇帝為首,下設三公九卿。三公協(xié)助皇帝處理軍政大事,九卿則處理各方面的具體事務。地方上設有從郡縣到鄉(xiāng)里的各級官員。這套行政制度,層層控制,有利于權力的向上集中,形成了一張龐大的統(tǒng)治網(wǎng),這樣,秦始皇就把軍政大權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示意圖
為了維護王朝統(tǒng)治,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全國的法律,從而
萬里長城
結束了戰(zhàn)國時代各國法律條文不一致的混亂狀況。接著他又統(tǒng)一了貨幣、度量衡,簡化和統(tǒng)一了漢字,這些在歷史上被稱為“車同軌,書同文”。這些措施都對秦王朝的鞏固和發(fā)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七國一統(tǒng)后,秦始皇又派大將蒙恬北伐匈奴,并在那里設置34個縣,移民墾荒,還征發(fā)幾十萬人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作為秦王朝的北疆防御。秦長城綿延萬里,堪稱世界的奇跡。除此之外,他還南戍五嶺,征服了“南越”居住的嶺南廣大地區(qū)。這樣,秦王朝的疆域在中國的歷史上空前遼闊。
四、荒淫暴君,焚書坑儒
秦始皇在政治上的勵精圖治,確實使中國大地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很多革新創(chuàng)舉都對后來的王朝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戎馬半生的秦始皇并不是一個賢明的帝王,在宮闈的云譎波詭中長大的他也根本沒有仁愛之心。
秦始皇性格殘暴,以嚴刑峻法治國,他對百姓或朝臣,動則殺戮,以致殺人如麻。同時他又貪婪奢侈,認為自己是無上的帝王,就該享受天下所有最好的東西。為此,他廣修宮室別館,搜羅奇珍美人。他營建的阿房宮中就有房屋萬千,美人無數(shù),珍寶如瓦礫般堆積如山。他還在驪山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規(guī)模龐大,堪稱天下第一陵。
皇帝的荒淫帶給百姓的就是巨大的災難。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時,中國的人口有3000多萬。僅修阿房宮和驪山墓,就征用精壯勞力140多萬人。再加上修長城、造官道、建離宮等,秦王朝長年動用民力在300萬人以上。如此沉重的兵役徭役,壓得人民無法喘息。
秦始皇的荒淫殘暴,很快就激起了所有人的反抗。那些幸存的六國貴族,一直對他恨之入骨,就多次派人行刺;而廣大百姓剛脫離了割據(jù)的戰(zhàn)亂,又陷入了暴政的深淵,他們苦不堪言,都詛咒秦始皇早點死,秦王朝快點亡。秦始皇生性多疑,總害怕有人圖謀他的性命和江山,所以不愿相信任何人,還時常捕風捉影,濫殺無辜。在他的朝堂上,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他,連帶刀的護衛(wèi)都離他遠遠的。
秦始皇專制,那些士人無法施展抱負,也對秦王朝的統(tǒng)治政策強烈不滿。面對士人的指責,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議,在全國開展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焚書”活動。他下令將《秦記》以外的史書統(tǒng)統(tǒng)燒毀,把除博士官掌管收藏外的天下所有《詩》《書》和諸子百家書籍全部燒毀,只準保留醫(yī)藥、卜筮和農(nóng)書。
不過焚書也沒堵住士人的嘴,他的殘暴專制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民憤,士人的議論也有增無減。秦始皇怒不可遏,派出御史去調(diào)查,結果查出“犯禁者”460多人。這些人全被拖到驪山深谷中活埋了,因為其中儒生很多,所以此事史稱“坑儒”。
焚書坑儒,用殘暴手段鎮(zhèn)壓百姓,這樣就引起了百姓更大的怨恨。當時楚地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歌謠。還有人在一塊隕石上刻寫“始皇死而地分”的字樣。這些事又引來秦始皇更兇殘的殺戮。在他的暴政下,百姓的反抗也更強烈了,秦王朝的覆滅之路就這樣開始了。
五、妄求長生,身死異鄉(xiāng)
秦始皇享受了人間所有的奢侈生活后,現(xiàn)在最怕的就是死。如果死了,所有的一切就沒有了。所以雖然他一直在修驪山墓,營建死后的極樂世界,但他更現(xiàn)實的做法則是尋訪仙山,希求長生。為此,他四次大規(guī)模的巡游,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他在考察民情、巡視邊防的同時,也到過很多傳說中的仙山。他總認為神仙在東海,因而每次出游都到沿海地區(qū)。他還派出大量的方士去尋找神仙,求取長生的仙藥。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第五次出游。他從咸陽出發(fā),先后到達云夢、錢塘,到會稽山祭過大禹后,就北上瑯琊,尋訪仙蹤。這次自然又無功而返,在回來的路上,秦始皇就病倒了,當巡游隊伍走到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時,秦始皇已經(jīng)生命垂危了。這時他才明白長生不可得,只好開始考慮身后事,確定皇位繼承人。他的隨同人員有李斯和趙高,還有他的小兒子胡亥。秦始皇留下璽書,詔令在北邊監(jiān)軍的長子扶蘇急回咸陽主持喪事,并明確傳位給扶蘇。他讓趙高去辦這件事,可還沒等到回音,秦始皇就死了。而趙高早有不軌之心,他不但不把遺詔公布發(fā)出,還秘不發(fā)喪,把始皇的遺體依舊放在豪華的巡游車里,按原路回咸陽。因為當時天氣炎熱,回京途中尸體就已經(jīng)發(fā)臭。為了掩蓋臭味,趙高命人在車上裝了大量的鮑魚。就這樣,秦始皇與鮑魚一起臭氣熏天地回到咸陽,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巡游。秦始皇在位36年,其中稱王25年,稱帝11年,終年50歲。
巨鹿之戰(zhàn)示意圖
回到咸陽后,趙高勾結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扶持胡亥稱帝,又逼死扶蘇。胡亥就是秦二世,當年九月,他為秦始皇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安葬于驪山。這座耗費無數(shù)人力物力財力的帝陵,奢華龐大得讓人無法想象。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它有過生動的描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馀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從這精密奢華龐大的布局中,可見死后的秦始皇仍然希望掌控天下。地宮到底是什么樣子,已經(jīng)成為埋藏在地下千年的秘密。而如今發(fā)掘出的兵馬俑、車馬坑,再現(xiàn)了秦始皇龐大的地下軍團,令世人震驚。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始皇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chuàng)立者,還是中國皇帝制度的開創(chuàng)者。他使中國第一次實現(xiàn)了政治上的統(tǒng)一,為之后的各朝謀求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秦始皇開啟了一個時代,從他開始,中國進入了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在他的統(tǒng)治下創(chuàng)立的一套政治體制,延用了幾千年,這對整個中國歷史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的殘暴貪婪,又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最終導致了秦王朝的滅亡。他的功過是非,只能由歷史來評說。
漢高帝劉邦
漢高帝名叫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農(nóng)民起義領袖登上皇位的平民皇帝。他既狡詐又仗義,起兵以后很善于用人,懂得抓住有利時機,最終在秦末的軍閥混戰(zhàn)中脫穎而出,建立了偉大的西漢王朝,這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最深遠的影響。
一、審時度勢,“無賴”成英雄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家住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中陽里的鄉(xiāng)野草民劉太公,迎來了他的第三個兒子,取名劉季,這就是后來的劉邦。不過劉邦的出生并沒有引起劉家多大的重視。后來劉太公又有了第四個兒子,排在中間的老三劉邦就更沒人注意了。劉邦生得聰明伶俐,劉太公也曾讓他去念書,可他根本不感興趣,讀了幾天就不想去了。劉家只是一個普通的殷實農(nóng)家,又不指望劉邦讀書做官,見他不想讀書,也不勉強,就讓他在家種地。可劉邦卻又不愿意種地,父親多次責罵,也無濟于事。劉太公對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無可奈何,只好由著他。劉邦什么事也不做,就天天在村鎮(zhèn)上四處晃蕩,成了一個典型的混混。不過他性格豪爽豁達,為人大度,很快就結交了一大批朋友。這群人成天東游西蕩,惡名遠揚。老父親劉太公氣得捶胸頓足,罵劉邦是個“無賴”。
劉邦就這樣混混沌沌地長大了,他感覺日子過得有些無聊,就想找點事情做。此時,秦始皇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全國,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全面改革。劉邦當上了泗水亭長。亭長的職能就是輔助衙門維護治安、緝拿盜賊,劉邦就這樣從打架斗毆的“不法分子”,搖身變成了“正氣凜然”的執(zhí)法者。劉邦在這里混得如魚得水,他出色的交際能力也施展出來了。他與郡縣的大小官吏都有很好的交情,而以前的無賴朋友們也很擁護他。這樣劉邦在黑道白道都有了一定的名氣。他結識的蕭何、樊噲、周勃、夏侯嬰等人后來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不過劉邦又貪杯好色,到處與女人勾搭,行為不端,甚至與一個姓曹的女子私通,還生下了兒子,這就是劉邦的長子,后來被他封為齊王的劉肥。
劉邦像
泗水亭
此亭在今江蘇省沛縣,據(jù)《沛縣志》記載,漢高祖劉邦曾做過泗水亭長。
劉邦志向還是很遠大的。一次,他負責押送服役的民夫去咸陽,途中正好遇上秦始皇出巡的大隊人馬。劉邦遠遠看到秦始皇坐在華麗的車中,周圍是威風凜凜的儀仗護衛(wèi),他不禁贊嘆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劉邦從咸陽回來后不久就結婚了。他娶了單父(今山東單縣南)人呂公的女兒為妻。呂公因為要躲避仇家,才搬來沛縣居住,他與沛縣的縣令很有交情。聽說呂公是縣老爺?shù)馁F客,地方上的鄉(xiāng)紳們紛紛送禮拜見。當時負責安排宴席的是沛縣的主吏蕭何,他向來客宣布:“凡賀禮不滿一千錢的,都坐到堂下去。”劉邦也是來客,不過他連錢都沒帶,卻又很要面子,就對接待的管事說:“我賀錢一萬!”管事的把話傳進去,呂公聽說有人送這么重的禮,趕緊親自出來迎接。呂公很善于看相,他見劉邦生得高鼻龍顏,器宇不凡,認為這是富貴之相,就對劉邦另眼相看。雖然旁邊有人提醒說,劉邦是個有名的無賴,但呂公還是相信自己的眼光,并主動提出把自己的大女兒呂雉嫁給他。劉邦雖然還沒有結婚,但兒子都有了,不過他一向好色,見呂雉長得漂亮,呂公又富有,就高興地答應了。這個呂雉就是后來歷史上有名的呂太后。
劉邦結婚后,還繼續(xù)做亭長。此時秦始皇正在廣修宮室,大建陵墓。劉邦每年都要押送幾次囚徒民夫去驪山修皇陵。而在秦始皇的暴政下,百姓根本沒有活路,去修陵的人幾乎都是有去無回,所以,很多人在路上就逃跑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劉邦又一次奉命押送刑夫去驪山服役。走到豐邑縣的大澤鄉(xiāng)時,就有很多人逃跑了。劉邦也很無奈,因為秦朝法律嚴酷,囚徒逃跑或延誤日期,押送的人也要被殺頭。他心情郁悶,又喝了些酒,就干脆把捆綁囚徒的繩子都解開了,放他們逃跑。有十幾個人見他如此義氣,就不愿丟下他,愿意留下來跟著劉邦走。于是,劉邦帶著差役樊噲、周勃等和他們一起逃跑。為了安全起見,他派人去前面探路。探路的人回來告訴他,說前面有條大蛇橫在路上,無法通行。劉邦向來膽大,又喝了酒,就拔出劍跑到前面把蛇殺了。這件事最多也就能證明劉邦有膽量,可是后來跟隨劉邦逃奔的人越來越多了。為了樹立劉邦的威信,機靈的樊噲就把他殺蛇的事編造成一個離奇的故事。據(jù)說劉邦殺蛇后,有一個老太婆坐在路邊哭,說有人把她的兒子殺了,她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剛才變成蛇被殺了,而殺他的人是赤帝,說完老太婆就不見了。于是,劉邦的身上就籠罩了一層神秘的光環(huán),使人畏服,也有更多的人跟隨他。劉邦就帶著好幾百人跑到了芒蕩山區(qū)安頓下來。這地方很隱秘,也沒有當權者愿意管??煞蛉藚问蠀s帶著孩子跑來看望他,劉邦很奇怪,就問呂氏是如何找來的,呂氏很有心計,故意當著眾人說:“你在哪里,天空就會出現(xiàn)五彩祥云,所以我很容易就找到了?!敝車寺犃?,更加相信劉邦不是凡人。于是,劉邦后來“順從”民意,自稱是赤帝的兒子,逐漸網(wǎng)羅了一批人,他就成為了當時人們公認的沛縣豪杰。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為秦始皇的暴政所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縣西南)發(fā)動起義,他們很快就攻下了陳(今河南淮陽),陳勝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各地豪杰紛紛起兵,打著反秦的旗號,趁機壯大自己的勢力。劉邦也在眾人的支持下,在沛縣主吏蕭何、曹參的配合下,率兵攻下了沛縣,殺了魚肉百姓的縣令,劉邦被人們擁立為“沛公”。
二、搶占先機,入主關中
劉邦能從一個平頭百姓一躍成為英雄“沛公”,已經(jīng)足以光宗耀祖了。不過他并不就此滿足,宣布起義反秦后,蕭何、樊噲等都成為他的心腹,這幾個人都是既有謀略又有膽識的人,他們分頭去招兵買馬,沛郡子弟踴躍參加,很快就召集到了3000多人。劉邦也就成了一個小有實力的軍閥。
在劉邦起義的同時,還有不少豪杰陸續(xù)起兵,包括不少六國貴族。項羽就是其中最有實力的一個,他原本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他與叔叔項梁一起,率領8000多江東子弟兵,殺了會稽太守,從吳中(今江蘇吳縣)起兵,很快就成為眾多起義軍的首領。到了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豎起起義大旗的吳廣、陳勝先后遇害。項羽就以起義盟主的身份召集各部將領到薛縣集會,劉邦也被他召來了。他們擁立老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懷王,定都盱眙(今江蘇盱眙),項羽的叔父項梁為大將軍。幾天后,項梁率領的楚軍與章邯率領的秦軍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項梁連連得勝,就變得驕傲大意起來,結果楚軍在定陶被章邯打敗,項梁也戰(zhàn)死了。章邯打敗楚軍后,覺得楚國已經(jīng)不會再成氣候,就將主力轉(zhuǎn)去攻打趙國。趙國勢力弱小,趕緊向楚國求援。楚懷王熊心與眾將士商量后決定分兵兩路去援助趙國。一路由項羽和宋義統(tǒng)領,直接北上求援;一路由劉邦率領西進關中,從后方牽制秦軍。楚懷王與諸將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也就是說,誰先破了秦軍,攻入咸陽的,就是秦王。
項羽很有野心,原本是打算自己借此機會名正言順稱王的。他直接去救趙,一路地勢平坦,沿途又有六國的補給,還帶了十幾路諸侯的人馬,可以說是穩(wěn)操勝券。而劉邦,僅有自己手下的幾千人,孤軍深入,加上入關中的沿途全是易守難攻的重重關隘,實在是用雞蛋碰石頭。萬萬沒想到劉邦會有這么好的運氣,居然順利地先進了關中!
由于秦軍的主力都在章邯那里,正攻打趙國,所以劉邦一路上也沒打多少硬仗。到了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順利攻入武關,來到咸陽城下。這時秦王朝卻是一團糟,丞相趙高殺了秦二世胡亥,然后派人向劉邦求和,卻遭到拒絕。趙高本想趁機稱王的,見找不出合理的借口,就又扶了一個傀儡皇帝——秦始皇的子孫子嬰。沒想到子嬰找機會把趙高給殺了,奪回了大權,不過秦王朝已經(jīng)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根本維持不下去了。此時劉邦率兵繞過峣關,已經(jīng)打到咸陽東郊的灞上(今陜西西安東)。到了十月,秦王子嬰見走投無路,只好捧著玉璽出城向劉邦投降,秦王朝就這樣被劉邦滅了。
劉邦剛進咸陽時,真的把自己當成“關中王”了。秦始皇和秦二世都很荒淫奢侈,修建的宮殿富麗堂皇,宮中美人珍寶無數(shù)。劉邦出身平民,哪里見過這些?他很快就沉溺于富貴享樂之中。幸好劉邦身邊有幾位得力的干將,樊噲、張良等人都勸他要吸取秦亡的教訓,還有現(xiàn)在天下的局勢也不容樂觀。劉邦這才逐漸清醒,不敢留在秦宮,就把軍隊又駐守到灞上。劉邦又把精力集中在維持治安,安撫百姓上。他廢除了秦朝的許多殘酷法律,整頓吏治,安置流民,恢復生產(chǎn),這使他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擁護,軍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三、殺機四伏的鴻門宴
項羽雖有重兵,卻處處不順。一是他率領的十幾路諸侯人心不齊,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二是他們遇到的是秦軍的主力。項羽殺了統(tǒng)領之一的宋義,自己獨掌大權,經(jīng)過破釜沉舟、巨鹿之戰(zhàn)等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他終于消滅了秦軍主力,也降服了各路有異心的諸侯。而他在戰(zhàn)場上所向無敵的勇猛,對20萬投降秦兵的無情坑殺,對攻陷城池的兇殘屠城,都令所有人對他又恨又怕。項羽打到函谷關時,才知道劉邦早就入了咸陽。他非常惱怒,命軍隊駐扎在鴻門,這里離劉邦駐軍的灞上僅40里。在謀士范增的建議下,他決定領軍去攻打劉邦。
劉邦聽說項羽率重兵前來,要與他爭奪做“關中王”,頓時慌了手腳。因為他只有10萬的軍隊,而項羽有40萬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精兵,且項羽本人在戰(zhàn)場上也是威名赫赫。不過劉邦很善于用人,他一向待人仁義,很得人心,正好與項羽的殘暴嗜殺相反。正是這個優(yōu)點,救了劉邦。
在項羽下決心攻打劉邦的這天晚上,項羽的叔叔項伯就悄悄來到劉邦軍中,向曾經(jīng)救過自己性命的張良報信。項伯本意是希望張良趕緊逃命的,可張良卻不愿離開劉邦,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劉邦。劉邦聽了十分驚慌,不過張良已經(jīng)幫他想好了對策。劉邦馬上隆重地接待了項伯,還與項伯結成兒女親家。把項伯捧得飄飄然之后,劉邦很恭敬地請他向項羽轉(zhuǎn)達自己不敢與之爭王的誠意,項伯滿口答應,還提醒劉邦說:“你明日一定要早點來軍營,親自向我們大王賠禮!”劉邦也滿口答應了。
歌風臺
當年漢高祖平定英布叛亂后,于歸途中經(jīng)故鄉(xiāng)沛縣,酒酣之時,有感于昔日亡秦滅楚的戎馬生涯,欣喜于既成帝業(yè),即興擊筑而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沛人于鳴唱處筑“歌風臺”以紀念。
第二天一大早,劉邦就帶著張良、樊噲和100多名親兵來到鴻門見項羽。宴席之上,劉邦低聲下氣,言語謙卑,極力表白自己絕無做關中王之意。項羽一向驕傲自大,見劉邦如此伏低做小,也就消了火氣,他甚至還告訴劉邦:“我們兄弟兵分二路,同心反秦。是你的手下曹無傷向我告密,說你有稱王的野心,不然我怎么會到這里呢?”劉邦又連連重申自己絕無此心,項羽終于打消了疑慮。筵席之上,范增多次示意項羽殺了劉邦,他也當作沒看見。范增只好跑出去找來項莊,讓他在席間舞劍,趁機殺了劉邦。項伯這時已經(jīng)完全站在了劉邦這邊,他也起身舞劍,阻止項莊。張良見情況不妙,也趕緊跑出去把樊噲叫進來。樊噲有勇有謀,他在項羽面前義正言辭地指責其違背盟約,不顧恩義。聽得項羽就更不想殺劉邦了。劉邦趁機以上廁所為借口離席,然后在親兵的護衛(wèi)下抄小路回到灞上。一回到軍營,他就誅殺了奸細曹無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四、暗度陳倉,楚漢相爭
鴻門宴后,項羽就以反秦盟主的身份,自封為西楚霸王,然后又在戲亭分封天下諸侯。為了防備劉邦,項羽還是聽從了范增的建議,封劉邦為漢王,把他打發(fā)到偏遠的巴蜀南鄭。劉邦深知自己的實力根本無法與項羽抗衡,就順從地去南鄭。他聽從張良的建議,一入蜀地,就把棧道燒毀了,表示自己再也無意出兵,以此來消除項羽的猜疑。
劉邦來到巴蜀后,任用蕭何為相國,曹參為大將,其他有能力的人也都得到重用,漢王朝廷很快就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經(jīng)過漢王朝廷的辛勤經(jīng)營,巴蜀很快就兵精糧足了。劉邦覺得萬事俱備了,就與蕭何等人謀劃出巴蜀與項羽爭天下的大事。蕭何作為丞相留守后方,他向劉邦推薦了將才韓信。劉邦就以韓信為大將軍,全面部署軍事。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劉邦與韓信率領大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今陜西寶雞東),迅速占領整個關中,正式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大幕。
此時的項羽,正忙得不可開交。由于戲亭分封不公,諸侯們都不服,天下很快就又亂了起來。劉邦厲兵秣馬的這段時間里,項羽一直忙著出兵征討各地造反的諸侯。劉邦的漢軍一路順風順水,各路諸侯紛紛歸附,在他攻下項羽的老巢彭城時,手下已經(jīng)有了五六十萬人馬。項羽原本打算鏟除了齊國諸侯田榮的叛亂,再來全力對付劉邦??扇缃衽沓潜粨?,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就急忙趕赴彭城。趁著劉邦與諸侯將士在彭城慶功,項羽帶領3萬精兵突然襲擊漢軍,殺得漢軍措手不及,四處潰散,死傷竟達十幾萬。劉邦帶著殘軍一路逃奔,途中又被殺了十幾萬人,最后他只在數(shù)十親衛(wèi)的保護下逃得性命。劉邦慘敗,連父親和妻子也被楚軍俘虜了,原來依附他的各諸侯也如鳥獸散。
為了重整旗鼓,蕭何幾乎征集了關中所有的成年男丁入伍,前來援助劉邦。劉邦總算在滎陽(今河南鄭州西部)落下了腳。蕭何與韓信兵合一處,漢軍開始重拾軍心。劉邦還派人說服了項羽手下的得力干將英布叛楚。這樣項羽不僅損失一員大將,還得花極大的精力對付英布的叛軍,從而減輕了漢軍的壓力。不過,雖然劉邦等人想盡辦法,還是無法阻止戰(zhàn)場形勢的惡化。在項羽包圍滎陽時,劉邦只好無奈地請和,愿意以滎陽西為漢。項羽本想答應,不過范增卻提醒他應該趁機滅漢,決不能放虎歸山。劉邦聽從手下陳平的建議,使用離間計讓項羽趕走了范增。范增眼看項羽鑄成大錯,卻無法阻止,只好挾怨離去。結果,他還沒回到老家彭城,就氣得背上生瘡,毒發(fā)身亡了。
項羽的兇殘暴虐使得人心盡失,他的剛愎自用又導致手下猛將謀士越來越少,形勢漸漸轉(zhuǎn)為對楚軍不利。楚漢兩軍在滎陽對峙了10個月,項羽眼看糧草已經(jīng)不足,就想用損招來逼迫劉邦投降。項羽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拉到陣前,當著兩方將士揚言,如果劉邦不投降,就把他的老父親殺了燉湯。沒想到劉邦比他更無賴,竟然說:“我與你一同受命懷王,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殺了你的父親,別忘了分碗湯給我!”項羽最好面子,當即氣得要死,要與劉邦決斗。誰知劉邦根本不應戰(zhàn),還揭項羽的老底,公布他所謂的“十大罪狀”。項羽快氣瘋了,張弓搭箭射傷了劉邦,不過他還是拿劉邦沒辦法。項伯就趁機做和事佬,項羽不想被天下人說成不義,就把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都送還給了劉邦。楚漢最終講和,雙方約定,“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楚河漢界”。
鴻門宴壁畫
不過劉邦手下謀士眾多,他們的意見劉邦一向都很重視。訂好合約后,項羽東去,劉邦也準備西還。張良和陳平提醒劉邦,楚軍現(xiàn)在兵士疲憊,糧草已絕,正是天要亡楚的大好時機,決不能縱虎歸山。劉邦幡然醒悟,立即率兵追擊楚軍。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劉邦追上項羽,不過又被楚軍打敗了。而劉邦部下的韓信、彭越等手握重兵的大將,都不是很愿意出兵援助他。為了得到韓信、彭越的支持,劉邦采用張良的計策,派人通知二人,說只要他們合力擊楚,打敗項羽后,就封他們?yōu)辇R王和梁王。韓信、彭越二人聽了,馬上積極配合出兵。原來叛離的一些諸侯也紛紛前來助戰(zhàn)。到了十二月,漢軍30萬在垓下將楚軍團團包圍。四面楚歌響起,楚軍心亂,逃離了不少。項羽兵盡糧絕,他見敗局已定,就打算第二天與劉邦拼死一戰(zhàn)。當晚,他在大帳中與愛妾虞姬飲酒作別,連心愛的坐騎烏騅馬也牽到身邊。項羽心中悲痛,慷慨放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悲不自勝,拔劍自刎。項羽率領800余部將浴血奮戰(zhàn),最終被迫在烏江邊自刎身亡。楚漢相爭,終于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五、威加海內(nèi),創(chuàng)立漢室
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劉邦兌現(xiàn)先前的承諾,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二王聯(lián)合原來的燕王、趙王等共七個諸侯王一同上書,共尊劉邦為帝。劉邦假意推辭一番就應了下來。這年二月,55歲的劉邦在山東定陶正式稱帝,定國號為漢,他就是漢高帝。接著,他下詔冊封呂雉為皇后,呂雉之子劉盈為皇太子,并定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史稱“西漢”。
劉邦確實是個很能干的人,他不僅能在馬上得天下,也能在馬下治天下。經(jīng)過幾十年秦朝的苛政,又經(jīng)過了十來年的戰(zhàn)亂,劉邦得到的天下其實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人口銳減,經(jīng)濟凋敝,連年饑荒,流民、乞丐多不勝數(shù)。劉邦做了皇帝,首先要做的就是發(fā)展生產(chǎn)。他采取了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減輕徭役和賦稅,釋放刑徒,裁減軍隊,鼓勵生育,勸農(nóng)重桑,對私人工商業(yè)也予以鼓勵。這樣一來,不僅農(nóng)業(yè)恢復了生機,工商業(yè)也逐漸興盛。
為了給老百姓創(chuàng)造一個安定的生產(chǎn)和生活環(huán)境,劉邦還特別注重同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他采用“和親”的政策,讓宗室女子以公主身份嫁給匈奴的莫頓單于,并送給匈奴大批財物,使得大漢與匈奴關系緩和。
民生的問題得以解決,劉邦就注重在政治上鞏固皇權。漢朝的政治制度基本延續(xù)秦朝,他只做了稍微變動,就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就重新建立起來了。為了維護統(tǒng)治,劉邦還特別注重從禮儀制度和道德觀念上教化臣民。劉邦本是小農(nóng)戶出身,文化也不高,但他卻是個天才的政治家。為了維護皇權的威嚴,他制定了專門維護等級尊卑的律法——《九章律》。他尊父親劉太公為太上皇,但劉太公必須以臣下之禮拜見他,這樣劉邦就成了最威嚴的帝王。
劉邦鞏固皇權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那些位高權重的諸侯王。這些人都是跟隨劉邦打天下,憑軍功受封的。他們都是很有才干的猛將,在軍中很有威望,一旦有異心,就是劉邦的大患。劉邦花了巨大的精力來鏟除這些“功高震主”的王侯。
劉邦首先以謀反之罪剝奪了威望最高的韓信的兵權,并將之軟禁在京城,不過到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呂后還是令蕭何設計殺了韓信。其他諸侯王也被劉邦逐一鏟除,接著,他又把原先六國的貴族及其親屬全部遷徙到關中,加強監(jiān)視,以防止有人叛亂。最后,跟隨劉邦起事的蕭何也被投入監(jiān)獄,連劉邦的妹夫樊噲也差點被治罪。
只有謀士張良是個聰明人,他曾勸告韓信:“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辈贿^韓信不聽,后來丟了性命。張良在劉邦稱帝后,就迅速地把一切職權都交出去,躲在家里裝病,總算保住了性命。
劉邦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皇權不斷鞏固,老百姓也過上了好日子,西漢開始出現(xiàn)勃勃生機的景象。而他卻沒有福氣享受太平盛世,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劉邦率兵征討英布,結果中了流矢,傷重難愈。第二年,劉邦就病死在長樂宮中。
劉邦稱王4年,稱帝8年,終年62歲。他死后,葬于長陵(今陜西咸陽附近),謚號“高皇帝”,廟號“高祖”。劉邦從鄉(xiāng)野平民起家,憑借知人善用的才干和審時度勢的政治魄力,終于在歷盡坎坷之后,建立了強大的西漢王朝。他采取的寬松無為、休養(yǎng)生息政策,安撫了飽經(jīng)戰(zhàn)亂的百姓,也為漢朝后來的繁盛奠定了基礎。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開創(chuàng)的大漢王朝延續(xù)四百多年,漢文化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呂雉
呂雉有能力、有魄力,而且心思縝密、心腸狠毒,為了追求權力不擇手段;殺功臣、殘后宮、誅劉姓王,她連眼皮都不眨一下。她的恐怖還不僅限于此,在中國封建史上曾發(fā)生過一起赫赫有名的“人彘”慘案,便是這呂后所為!正因為這樣,漢室朝廷才差一點成了呂氏的天下。
一、呂父相面嫁女兒
在單父(今山東單縣),呂雉度過了她的童年。起初,呂雉一家人生活安逸、其樂融融,沒曾想,其父在無意中與豪門貴族結怨成仇,遭人誣陷,不得不逃到身為沛縣縣令的好友家躲避。在隨父親逃亡的日子里,呂雉真切感受到了世間險惡和人情的冷暖。所幸他們來到縣令家后,終于獲得一時平安,生活很快恢復了平靜。
呂父與沛縣縣令相交多年,是很好的朋友,沛縣縣令特意籌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來歡迎他們。劉邦當時只是亭長,而蕭何是縣令的屬官。沛縣的豪杰、官吏們因聽說縣令有貴客,都前往祝賀,劉邦也應蕭何之約一同去縣令家拜會呂公,沒想到這次赴宴之后,劉邦的命運發(fā)生了改變。
呂后像
劉邦進入縣令宴席之后,面不改色、旁若無人地談笑風生,酒席開始后,他一點也不客氣,只顧大吃大喝。呂父見狀,覺得他不同尋常,竟隱有龍顏之態(tài)。呂父善于看相,他認為女兒并非普通女子,將來一定會成為人中之鳳,即使是好友縣令向他求婚,他都未曾應允。而當他在眾賓客中看到劉邦時,不禁大為驚嘆此人命相奇貴,感覺女兒正應當相配此人。劉邦聽后,又驚又喜,他知道自己的條件不可能找到更好的親事,當即應允下來。對于此事,呂夫人極為不滿,可是在呂父的堅持下,劉邦娶到了呂雉。
呂雉此時還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姑娘,作為女兒,她是個溫順聽話的乖孩子,對婚事毫無異議;劉邦之前還有個兒子劉肥,呂雉作為繼母,也盡心盡責,非常賢惠。劉邦當時只是沛縣的一個亭長,與呂雉結婚后也依然不思進取,并且時常為了公務以及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經(jīng)常戴著一頂自制的竹帽到處閑逛,騙吃騙喝。于是,織布耕田,燒飯洗衣,孝順父母及養(yǎng)育兒女的責任,都一股腦兒落在呂雉一人身上。
后來,劉邦在一次押解囚犯途中,因失職導致囚犯逃跑,他自己也只好逃亡以躲避責任。這樣一來,呂雉除獨立支撐家庭外,還不時長途跋涉,為丈夫饋送衣物及食品。在劉邦逃亡途中,都是呂雉給他傳遞消息。縣里派衙役追捕劉邦,呂雉第一時間托人傳話給劉邦。雖然丈夫平時好逸惡勞,貪酒好色,但是在呂雉眼里丈夫永遠是對的,對于任何關乎劉邦性命的問題,呂雉都難以“大義滅親”,何況她還一心想著丈夫有朝一日能夠飛黃騰達,故此更是對劉邦毫無怨言,只一心一意支撐家庭,助他逃避責罰。
可以說,早年的呂雉,與善于玩弄權術根本沾不上邊,甚至稱得上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可謂是劉邦的賢內(nèi)助,甚至為了劉邦歷盡艱辛,九死一生。
二、歷經(jīng)磨難終為后
劉邦因沒能辦好押解之職而逃亡在外期間,呂雉頻頻向劉邦傳遞消息,雖然做得隱蔽,但畢竟紙包不住火,這事情最終讓縣令知道了,沛縣縣令顧不得與呂父幾十年交情,命人將呂雉逮捕入獄。
呂雉在監(jiān)獄里受盡磨難,想死的心都有了,可是她不甘心!也正是心中那隱隱約約的一線希望支撐著她不讓自己倒下,直到她遇見了劉邦的好友,調(diào)任沛縣監(jiān)獄獄吏的任敖之后,呂雉的狀況才有了改善。
這次入獄經(jīng)歷讓呂雉刻骨銘心,她覺得自己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對任敖這位恩人也非常敬重,以至于在她當權時期,任敖一下就被提拔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公元前209年,秦朝北修長城、南征百越,“天下苦秦久矣”,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掀起農(nóng)民起義的高潮。隱藏于山林的劉邦在蕭何、曹參等人的響應下,殺死沛縣縣令,救出了呂雉。
此后劉邦被擁立為沛公,呂雉的身份也不一樣了,人們都尊稱她為呂夫人,等到劉邦攻入咸陽,被西楚霸王項羽立為漢王,呂雉又成為王妃。不過,此時的呂雉遠沒有真正過上舒適的日子,在楚漢之爭中,呂雉和劉邦的老父親一起成了項羽的俘虜,項羽把他們押到兩軍陣前,以烹殺她威脅劉邦時,劉邦居然笑道:“你愛殺就殺,悉聽尊便?!甭犅剟钸@毫不在意的回復,呂雉心寒如冰,她可想不到劉邦是假裝出這副樣子,只感到過去吃的苦如今看來實在不值得,她心中的英雄丈夫,竟全然不顧自己的死活!所幸,項羽并沒有下殺手,而是將呂雉繼續(xù)囚禁在軍中。
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呂雉一直被囚在楚軍當人質(zhì),及至楚、漢罷兵言和,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項羽才將呂雉歸還劉邦。同年,劉邦在諸王的擁戴下登基稱帝,即為漢高祖,呂雉被冊封為皇后,她少女時的預言終于實現(xiàn)。對呂雉來講,這一切恍如隔世,昨天還在囚牢中受盡折辱,今天便成了皇后,這樣的經(jīng)歷讓她變得極度缺乏安全感。呂雉認識到,只有讓自己更加強大,才能捍衛(wèi)自己的權力及地位,其他一切人都是靠不住的。
三、謀計殺亂臣
《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眳魏笏龅氖虑橹?,最著名的就是主謀誅殺韓信、彭越,逼反英布并最終除掉他。呂后心計頗多,出手也異常果斷、狠毒。在國家逐漸穩(wěn)定后,一些朝廷重臣成為呂后的眼中釘,這些人不除,以后會給她的掌權帶來阻礙。為了鞏固太子的地位,呂后要牢牢樹立起自己的威望,因此,除掉這些人是必需的。在這個鏟除異己的過程中,呂后的果斷、狠毒,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與表現(xiàn)。
呂后第一個想要除掉的人是韓信。劉邦打天下時,韓信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今日的劉邦。劉邦認為若將他斬首可能會使功臣寒心,但呂雉勸說劉邦,韓信的功勞越大,他對大漢王朝的威脅也越大,只有殺掉他才是一勞永逸,永絕后患。最后劉邦還是聽從了呂后的意見,這正應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那句話。
“南山四皓”(也稱“商山四皓”)畫像磚 西漢
秦末漢初,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四位八十多歲高齡的雅士曾隱居商山(今陜西省商洛市境內(nèi)),這塊畫像磚所表現(xiàn)的就是這四個人物故事。呂雉為了保住兒子的地位特地請這些人來輔佐他。
劉邦將韓信降為淮陰侯,韓信大概也明白劉邦身為皇帝的顧慮,對此采取了消極反抗態(tài)度。然而,長期處于這種猜忌與壓抑的環(huán)境之中,韓信終于忍無可忍,準備反叛。他趁漢高祖劉邦出去平叛不在京城,準備假傳圣旨,赦免城中被拘禁的罪犯與奴隸,打算制服呂后與太子,一舉奪得朝政。沒想到韓信百密一疏,因韓信家中有一奴仆得罪了他,他便將其囚禁并欲殺害,那人之弟為救兄長,連夜向呂后告密,呂后得訊后,遂與蕭何商議,騙韓信入宮后處死,并夷三族。劉邦平叛歸來,得知呂后處死韓信,不但沒怪罪于她,反倒覺得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他再也不用擔心韓信這樣世間少有的軍事天才將會與自己作對,自己的皇位穩(wěn)固了不少,多虧了呂后深謀遠慮和周密布置。
在呂后看來,異己遠非韓信一人,她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梁王彭越。劉邦擊陳豨,至邯鄲,向彭越征兵。彭越稱病不往,劉邦將他廢為庶人,彭越因此前往蜀地居住。呂后認為不可遺患,于是假意請回彭越。呂后此舉在外人看來是公然違背了劉邦的旨意,劉邦對此異常驚訝,便質(zhì)問呂后。呂后便對劉邦全盤托出,說自己帶回彭越并非真要替他求情,而是如此一個人物,若舉兵謀反,將來必為朝廷大患,豈能留在世上?
劉邦深感呂后的心機和思慮遠在自己之上,于是依從了呂后的建議。之后,呂后便暗中指使人誣告彭越謀反,于是劉邦便將彭越處死,同樣夷滅了三族。讓淮南王英布嚇得心驚肉跳,終日坐臥不安。韓信與彭越先后被處死,英布知道下一個很可能就輪到自己了,他當機立斷起兵造反,但還是未能逃脫被殺的下場。
經(jīng)過精心的策劃與安排,呂后幫助劉邦鏟除了異姓王,朝中大臣個個做事小心翼翼,怕得罪呂后便遭殺身之禍。與此同時,呂后自己的勢力則開始逐漸擴大,成了后來她奪取權力的重要的籌碼。
呂后助劉邦殺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消滅分裂勢力,由此,漢朝逐漸形成鞏固統(tǒng)一的局面。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太子劉盈繼位,史稱漢惠帝,尊呂后為皇太后。惠帝仁弱,實際朝政由呂后掌握?!妒酚洝翁蟊炯o》中記載,公元前188年,惠帝崩,呂雉立劉盈之子為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后所殺,所以有怨言。呂后遂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號令一出太后”,呂后前后掌權達16年。
四、為報復,制造“人彘慘案”
劉邦在位期間常常東征西討,四處平亂,他帶在身邊的是戚夫人,而對于年老色衰的呂后,他自然無暇顧及。呂后因此對戚夫人頗為忌恨,而且,對呂后來說更大的威脅是,戚夫人并不僅僅滿足于自己受寵,她更希望劉邦改立自己的兒子如意為太子。
戚夫人身材修長,氣質(zhì)高貴,備受劉邦寵愛,青春不再的呂后自然無法與之相比,戚夫人幾乎把劉邦說動了。早在公元前205年,劉邦就已經(jīng)立他與呂后的兒子劉盈為太子,但是后來劉邦發(fā)現(xiàn)劉盈生性“仁弱”,頗為不滿,有心廢嫡立少,改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為太子。有了這一層關系,對呂后而言,戚夫人不僅是情敵,更是政敵。呂后很清楚,自己必須反擊,但又得小心翼翼。
皇后之璽 西漢
璽面陰刻篆文“皇后之璽”四字,四側(cè)陰刻云紋,頂?shù)耋椿殁o,在漢高祖長陵附近發(fā)現(xiàn),應是呂后生前的御用之寶。
劉邦死后,戚夫人和兒子趙王劉如意失去靠山,只能任呂后宰割。呂后立即采取手段,將戚夫人囚于永巷,剪去她的頭發(fā),以腳鐐手銬加身,身穿罪犯的衣服,日日舂米做苦力。此時的戚夫人不但傷感自己的命運轉(zhuǎn)折,同時更為遠在千里之外的趙王如意擔心。所幸,劉邦畢竟不是蠢笨之人,他在世時,料到自己百年之后戚夫人母子斗不過呂后,恐怕會有危險,于是派了朝中一個地位較高且最有正義感的周昌跟在趙王如意身邊。這個周昌曾敢于在高祖面前直言進諫,劉邦認為有他在劉如意身邊,當可保其無虞。
想要除掉趙王,非得先調(diào)開周昌不可。呂后幾次召見周昌,周昌知其緣故,便不肯相見。呂后不肯善罷甘休,在不斷地運籌與施壓下,周昌畢竟只是一個臣子,終于還是被呂后成功地調(diào)開了。這樣一來,趙王如意便成了甕中鱉、網(wǎng)中魚。呂后隨即派人召趙王,他年齡尚淺,周昌又離己而去,雖明知有危險,卻只得前往長安。
惠帝劉盈比母親呂后善良得多,他知道母親的預謀,害怕這個異母弟弟遭遇不測,就與趙王如意天天在一起。呂后雖然恨兒子不爭氣,胳膊肘往外拐,表面上卻還是裝成沒事人的樣子,對兒子的表現(xiàn)不聞不問,好讓他放松警惕。
一天早上,惠帝想去打獵,見如意貪睡還沒起來,又想到幾個月來母親對弟弟并無責難,想必母親已經(jīng)不再計較,于是放心地留下如意打獵去了。傍晚,惠帝打獵回來,發(fā)現(xiàn)弟弟仍然躺在床上,正覺得奇怪,再仔細一看,原來如意七竅流血早就死去了!
趙王如意一除,呂后更是得意。她不甘心讓戚夫人輕易死去,便想出了一條毒計。她派人砍掉了戚夫人的四肢,挖去她的雙眼,用藥熏聾她的雙耳,再喂啞藥令其口不能言,然后將其扔到豬圈里,稱之為“人彘”。呂后為了展示自己的“得意成果”,便約兒子惠帝前去觀看。當惠帝看到昔日美麗端莊的戚夫人如今成了這樣一個怪物時,不由得大吃一驚,回宮后驚嚇出了一場大病,心中悲痛萬分,從此心灰意冷,天天借酒澆愁,不理朝政,當了幾年傀儡皇帝便死去了。
五、處心積慮擴大呂氏集團
呂后不僅對大臣、后宮的報復毫不留情,更膽大包天地對劉邦的子孫們痛下殺手。劉邦共有8個兒子,分別是劉肥、劉盈、劉如意、劉恒、劉恢、劉友、劉長、劉建,其中只有劉盈是呂后親生。呂后掌權后,先毒殺劉如意,然后又因小事想對劉肥故伎重演,被劉肥識破,逃過一劫。后來,呂后又設下陷阱,迫使劉恢自殺,又致劉建病死,只留下一個兒子,但也被呂后派人殺掉。沒有受到呂后威脅的只有劉恒和劉長二人,實際上,連親生兒子劉盈也是間接死于呂后之手。呂后不遺余力地迫害劉邦的子孫,除了她任性的行事風格外,目的就是奪取他們的封地,用以分封給自己的娘家人,以壯大呂家勢力。
《史記·呂太后本紀》中記載,呂后特別關心的,是如何加強呂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她提出封諸呂為王的問題,問右丞相王陵。王陵說:“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裢鯀问?,非約也。”呂后聽了無言對對,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企圖,她采取了一些舉措,打算步步為營,實現(xiàn)自己“呂氏天下”的“鴻愿”。她一方面用血淋淋的手段對付劉氏子孫,一方面笑盈盈地拉攏皇親國戚,一步一步篡奪劉家江山。首先,她選擇了劉家有影響的人物封王封侯,以和緩劉氏對呂氏的對立情緒。隨后問左丞相陳平、絳侯周勃,他們的回答是:“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苯?jīng)過多年政治謀劃,呂后的目標終于實現(xiàn)了!呂氏子侄一個個被破格提拔、榮寵無邊,其侄呂臺、呂產(chǎn)、呂祿等被封為王。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重,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她加緊了步伐,希望呂氏家族能控制整個朝廷。但在培植呂氏勢力并繼續(xù)鏟除劉邦舊臣的過程中,因反對聲音日益高漲,呂后身體又每況愈下,幾次計劃都受到挫折,呂后心情抑郁,病情更加嚴重。
呂后去世前,下詔賜給各諸侯黃金千斤,將、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階賜給黃金,大赦天下,讓呂產(chǎn)擔任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皇后??上?,呂后在政時期培植起的呂氏外戚集團,除了加劇漢朝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并沒有更大的成就,在政治斗爭上也并不像呂后那樣出色。呂后一死,劉氏皇族與呂氏外戚的流血斗爭便迅速展開,而這場斗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虞姬
虞姬是項羽的寵姬,有說姓虞,有說名虞,生于秦末虞地。根據(jù)歷史資料和歷代傳說,虞姬是一個才色兼具的女子,不僅容姿秀麗,其舞姿也是楚楚動人,特別是她善于舞劍,揮舞得輕盈如水、快速如風。隨著時間推移,虞姬更是成為了不少文學作品的主角,隨著這些作品的流傳,虞姬的故事中哪些是真實存在,哪些是后人杜撰也變得難以分辨。
一、英雄美人,珠聯(lián)璧合
公元前209年,項羽協(xié)助叔父項梁起兵反秦,虞子期時任項羽軍中的一名戰(zhàn)將,而虞姬便是虞子期的妹妹,年輕勇猛的項羽令她愛慕不已,甘愿一生伴隨項羽左右,跟隨他南征北戰(zhàn)。項羽因巨鹿之戰(zhàn)而名聲四起,不久便進入關中,自立為西楚霸王。虞姬始終陪伴在項羽的身邊,同他一起度過多年的征戰(zhàn)時光,兩人十分恩愛。
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nóng)民起義轟轟烈烈地爆發(fā),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項羽和叔叔項梁率領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開始了軍務繁忙的生活,南征北戰(zhàn),晝夜廝殺。虞姬跟著他征戰(zhàn)八方,項羽戰(zhàn)到哪里,她都伴隨身邊。
張良吹簫破楚兵 年畫
這是楊柳青年畫中關于楚漢戰(zhàn)爭的描繪,生動再現(xiàn)了楚霸王兵敗烏江的悲愴。
每當項羽在外苦戰(zhàn),虞姬就在帳中守候丈夫歸來,時刻心系前線的戰(zhàn)事,心里忐忑不安。有一天項羽回來,虞姬趕忙把他迎入帳內(nèi),只見項羽形容疲憊,神色倉皇,精神狼狽,一改往日凱旋而歸的大英雄模樣,便料想到是出了什么事情。等到項羽坐好安頓下來,虞姬便帶著笑臉,柔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尋問起前方的戰(zhàn)事。當她得知項梁戰(zhàn)死的消息時悲痛之情涌上心頭,可臉上又不敢露出驚慌的神色,怕項羽發(fā)覺更添煩惱。她連忙命人擺上早已準備的酒肴,為丈夫倒上美酒,以解丈夫心中煩愁。而她自己心中的悲傷,只得隨著淚水偷偷咽下去。
虞姬就是這般作為項羽的心靈支持,在項羽領兵出戰(zhàn)時,虞姬對他大加鼓勵,寄予深情厚望,祈禱丈夫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翩翩起舞,用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慰勞征戰(zhàn)歸來的丈夫,用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遭遇不順之時,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寬慰丈夫;甚至虞姬還會穿了戰(zhàn)靴,披上繡甲,以一副颯爽英姿跟著項羽在陣上沖鋒,給丈夫有力的支持。有了虞姬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戰(zhàn)越勇,戰(zhàn)功赫赫。
二、孤膽霸王的溫柔心
項羽雖然是一位大英雄,但他也有許多性格上的弱點。也正是這些致命的弱點,讓他失去了自己的江山、自己的美人,還有自己的身家性命。
首先,他太過浮躁。項羽年少的時候,先讀書,見沒出成績就放棄改學劍,還是不成。他叔叔項梁對此很是惱怒,責備他。他倒是頗有言辭:“識點字,記得姓名足矣,練劍也就是和一個人打架,不值得學,要學就學指揮千軍萬馬打仗的真本事?!表椓阂宦牐X得他的志向也算高遠,便教他兵法。起初,他倒是喜歡,興趣還算濃厚,可稍微懂得點皮毛,就又不肯堅持學下去了。這種浮躁的性格,也為他之后的人生埋下極大的隱患。
其次,他太過殘暴。雖然古今中外的英雄似乎都與“嗜血”二字有所聯(lián)系,項羽卻是有些過了。當年為了師出有名,他便將會稽太守的人頭砍下。后來太守府上的人來討說法,他又是大開殺戒,《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他擊殺“數(shù)十百人”,地方之人皆為之震懾,得精兵八千,開始他征服天下的宏圖偉業(yè)。后來,因為意見不同意,又一刀取了自己的上司宋義的性命,威震諸侯。除此之外,在新安城南,項羽因為擔心軍隊里秦國的降卒不遵守命令,又在把20萬降卒坑殺。
項羽的殘暴性格還表現(xiàn)在放火上。當初,他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那場大火燒接連燒了三個月,傳說阿房宮也是因為他而化為灰燼的。他在咸陽把秦宮室全部焚毀之后,又想回江東,向鄉(xiāng)人顯擺自己的作為,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這時傳來了一個人諷刺的聲音:“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闭Z畢,項羽就勃然大怒,竟然把說話的人煮了。還有一次,他活捉了一個叫周苛的漢吏,他本想勸這個漢吏投降,不想被對方拒絕,還捎帶罵了他幾句。項羽一下震怒了,周苛的下場自然十分悲慘,被煮了。再后來,他和劉邦打仗,為了報復斷了他糧道的劉邦,盛怒之下,項羽將劉邦的老父放進大鐵鍋里,想要燒成菜吃了。他還派人用此威脅劉邦,于是就有了《史記·項羽本紀》所記的:“今不急下,吾烹太公?!闭l料漢王更有一招,對他說:“我們曾約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果真要煮咱爹吃,那就別忘了也分我一份兒啊?!?/p>
不過,這位楚霸王也有性情一面,在烏江岸邊,因為愛惜自己的戰(zhàn)馬,“不忍殺之”,便送給接他過江東的亭長。由此可以看出這位楚霸王也不絕對是五大三粗,在勇敢的外表下還有一顆溫柔的心。雖然對于一個想要稱霸天下的英雄來說,這些“婦人之仁”實在應當舍棄??蓪σ粋€女人來講,擁有一個有感情的丈夫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垓下之圍,項羽與虞姬便上演了一場情感大戲。
三、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史記·項羽本紀》有這樣的一段話: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可想而知,當時這位英雄已到窮途末路,千斤石頭壓在心頭,十分絕望。這時,陪在自己身邊的只有最寵幸的美人虞姬,帳外寒風中佇立著自己心愛的烏騅神駒,想到自己的所愛之物不久就要永遠離去,霸王悲從中來。
霸王別姬 年畫
這是楊柳青年畫中表現(xiàn)項羽兵敗、痛別虞姬的場面,可見“霸王別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之廣。
正史上沒有對虞姬的最終結局進行記載。項羽連戰(zhàn)馬都不忍心下手,如此看來,她的愛妾更不必說了,倒是漢初陸賈所撰的《楚漢春秋》對于虞姬的說法,比較令人信服。
《楚漢春秋》上說,項羽大放悲聲,虞美人以“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一詩相和。對項羽來說,虞姬歌聲透露出的并非死的哀鳴,而是生的激勵?,F(xiàn)實無情,楚軍在步步相逼的漢兵壓迫下以及聲聲凄涼的楚歌聲中已經(jīng)到了崩潰邊緣,虞姬從霸王的歌聲中知曉了當下的情勢以及項羽對她的感情。對于英雄的戰(zhàn)敗,她坦然接受了“時不利”的解釋。而項羽在歌中更是表達對她的愛意和眷念,對于虞姬來說,這已經(jīng)讓她感受到幸福了。這位奇女子知道,此時項羽正在困頓之時,他痛感失敗已成為事實,一生霸業(yè)轉(zhuǎn)瞬殆盡,可他竟將這些功名榮辱放置一邊,只是擔憂自己心愛之人會因為自己的兵敗遭受痛苦,其心何忍!虞姬深悉項羽的苦衷,于是自盡身亡,將自己的一片純凈的真愛情意獻給項羽。就這樣,后世留下了“霸王別姬”的凄美故事。
項羽與虞姬雙雙自盡這一令天地動容的悲情一瞬,不管是在中國文學的字里行間中,還是在中國戲曲的舞臺上都熠熠生輝,成為中國古代最經(jīng)典、最蕩氣回腸的愛情傳奇之一。其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就是虞姬聽到項羽的悲歌時產(chǎn)生的復雜感情,虞姬深知劉邦的為人,項羽兵敗后,她自知極有可能成為漢軍的俘虜,那樣,就要委身于劉邦,于是以一句“賤妾何聊生”一句表達出處于生死之際的復雜感情,虞姬正是抱著這種寧愿死也不愿意淪為劉邦占有物的信念。這一點,我們可以在清朝一位詩人的作品中深切體會:“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倍宄娙撕武叩摹队菝廊恕芬灿挟惽ぶВ骸斑z恨江東應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君恩是楚腰。”
相傳,虞姬被葬在靈璧東15里。靈璧虞姬墓廊處立著一塊清代墓碑。而明代《宿州志》則對虞姬的墓有另一種說法,說她沉睡在定遠東南60里嗟虞墩。據(jù)說當時項羽兵敗垓下、虞姬自刎后,他帶著美人的頭逃到定遠縣東南。在陷入追兵與沼澤雙重之困時,他將美人頭埋好后連續(xù)斬殺數(shù)百敵人。突圍時,其小墳變?yōu)榇蠖?,美人草蔓延其上。如今美人草為此地特有的植物,一到春天,郁郁蔥蔥,鮮花盛開。
張良
張良,字子秀,潁川鉞父(今安徽省亳縣東南)人。本姓姬,出身韓國貴族,祖父張開地,歷任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的相國。張良的父親張平,是釐王、桓惠王兩朝的相國。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張良輔佐劉邦亡秦、建漢、克楚,功不可沒,被封為萬戶侯。
張良雖為文弱書生,也從未獨自統(tǒng)兵打仗,但卻熟讀兵法,又擅長謀略,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立誓滅秦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掉韓國。張良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韓國宰相,張良因而與秦國結下深仇,發(fā)誓要殺掉秦始皇,消滅秦國。他曾顧不得厚葬弟弟,而用全部家財去求人刺殺嬴政,因此,歷史上才上演過一場博浪沙襲擊秦始皇的事件。
公元前218年的一天,一隊秦軍護衛(wèi)著秦始皇的車輦,戒備森嚴地行進在陽武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的官道上。突然,從道旁閃出兩個刺客,其中一人手持一百二十斤巨錘用力向一輛車輦砸去,隨后逃得不見蹤影。鐵錘誤中了副車,秦始皇大驚失色,立即下令捉拿刺客。接著又在全國搜捕十天,但毫無結果。
事后,張良逃到下邳(今江蘇省邳縣南)。
一天,張良在下邳的一座橋上從容地散步,遇見一位褐服老者,他在張良面前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然后對張良說:“小子,去給我撿回來?!睆埩枷仁且惑@,感到很憤怒,但念及老者年紀大了,便忍氣吞聲地下去將鞋子拾回來,并屈膝給他穿上。老者伸著腳穿上了鞋子大笑而去。張良更感到驚奇。老者沒走出多遠,又回來對張良說:“你真是一個可教之材,五天后天亮之時你在這兒等我。”張良認定老者必有些來歷,便恭恭敬敬地答應了。
張良像
五天后,天剛一亮,張良就趕到橋上。老者卻已經(jīng)在等他了,老者生氣地讓他五天后再來。又過了五天,雞剛剛打鳴,張良就趕到橋頭,可老者又先到了。老者十分氣憤地說:“你又遲到了,五天后再來。”五天后,張良在半夜時分就到了那里。過了一會兒,老者也來了。他見張良先到了,很是高興,說:“年輕人就該這樣。”并以《太公兵法》相贈。這就是張良巧遇黃石公的傳說。
張良逢太公圖 瓷板畫
張良得此書后悉心研讀,為日后的偉績打下了知識基礎。
二、盡顯英才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各地豪杰紛紛響應。這時劉邦率軍攻下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便去投靠劉邦,并以《太公兵法》為指南,為劉邦謀劃,深得劉邦信任,屢立奇功。
公元前207年,劉邦進軍至南陽郡(今河南魯山東南),劉邦求勝心切,恐怕宛城久攻不下,延宕時日,便想從宛城西邊繞行進攻關中。張良分析形勢,及時勸阻劉邦:若不攻下宛城而孤軍深入,就會陷入后有宛城、前有強敵,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面。劉邦依言先取下了宛城,使起義軍士氣大振,秦軍則斗志大減。劉邦接著西進,一路上攻城掠地,八月便攻入武關(今陜西商縣東)。
峣關在武關以西,是河南南陽一帶通往關中的必經(jīng)要道,也是守衛(wèi)咸陽的最后一道關隘,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劉邦計劃用兵兩萬強攻峣關。張良認為,面對強敵,應當智取。于是他建議劉邦,一方面派出一部分先行部隊,并準備充足的干糧,讓他們在附近各山頭上張掛旗幟,作為疑兵之計,麻痹敵人;另一方面,利用秦將多為屠戶子弟,見利忘義這一弱點,派人前去重金收買,他們內(nèi)貪重賄,外懼強兵,必會投降。劉邦依計而行。果然,秦將紛紛向劉邦求和。張良建議劉邦乘秦軍松懈,發(fā)動突然襲擊。劉邦又按張良計策,親自帶兵繞過峣關,急行軍數(shù)十里,跨過蕢山(今藍田東南),在藍田以南大敗秦軍,一舉攻占藍田。在藍田以北經(jīng)過激烈交戰(zhàn),劉邦于公元前206年,農(nóng)歷十月到達壩上(今陜西西安市東)。剛剛做了四十六天皇帝的秦王子嬰手捧玉璽投降,秦朝滅亡。
劉邦早年在咸陽服徭役時,見過秦始皇的儀仗隊,被秦始皇的威儀所震懾,曾感嘆說:“大丈夫應當如此!”占領咸陽以后,劉邦見秦朝宮室陳設華美,美女如云,奇珍異寶,數(shù)不勝數(shù),便打算留在宮中享樂。賣肉出身的樊噲勸劉邦放棄這些奢麗的東西,回軍灞上,圖謀大計。劉邦不聽。張良得知后,勸劉邦說:“正因為秦朝荒淫無道,群雄才會揭竿而起,您才有今天的天下。您該力求儉樸,切忌重蹈覆轍。您剛?cè)腙P中,就要自滿享樂,這與助紂為虐毫無差異。況且,忠言逆耳,樊噲說的話是對的……”劉邦一向倚重張良,聽了這番話幡然悔悟。當即回軍灞上,并申明軍紀,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廢除秦朝的嚴刑酷法。從而得到了關中百姓的民心,為日后的勝利打下了群眾基礎。
項羽平定了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qū)以后,準備揮師進駐關中。當項羽來到關中時,見劉邦早已進駐關中,一怒之下于公元前206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到達戲西(今陜西渭南西北)。這時,劉邦手下有個叫曹無傷的將領,為了討好項羽,便暗中告密,說劉邦想做關中之王,把天下珍寶據(jù)為己有。
項羽更加惱怒,犒賞三軍,準備消滅劉邦。
當時形勢對劉邦非常不利。項羽軍隊四十萬,號稱百萬;劉邦軍隊十萬,號稱二十萬。
項羽劍拔弩張要消滅劉邦的事,驚動了項羽的叔父項伯。項伯為報張良當年的救命之恩,秘密找到張良,勸他離開。
張良頭腦冷靜、足智多謀。他平靜地對項伯說:“我奉韓王之命,送沛公(劉邦)入關,現(xiàn)在沛公危急,我怎能偷偷溜走?”于是張良把項伯的話如實告訴劉邦,劉邦聽了大吃一驚。
劉邦自認自己的兵力不能與項羽的軍隊抗衡,于是請來項伯,厚禮相待,并結為姻親。他對項伯說:“我入關以后,清查人口,封鎖庫存,只等項將軍的到來,我之所以派兵守關,是怕盜賊出入,以防非常事件發(fā)生。我日夜盼望項將軍到來,哪能謀反呢?還請將這些情況如實稟告。”項伯回去將這些話告之項羽,項羽也相信了。
劉邦像
這樣,張良一邊使項伯穩(wěn)住項羽,一邊策劃劉邦與項羽相見。
這天,劉邦率張良、樊噲與項羽會于鴻門。席間,謀士范增多次示意項羽殺死劉邦,項羽卻不予理會。無奈之下,范增才導演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計。范增讓項莊借舞劍助興為由,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看穿了這個用意,也拔劍起舞,時時用身體擋住項莊的劍。
項羽像
張良見形勢危急,急忙去找樊噲。樊噲在席上狂吃豪飲,攪亂宴席。項羽驚詫于樊噲的雄壯。劉邦借機逃脫,張良則拿著精美的玉器禮物,獨自留下應付項羽。
鴻門一宴,既顯示了張良的足智多謀,又表現(xiàn)了他的忠心耿耿,敢于為知己者死的封建士卿精神。
公元前206年,項羽自立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并分封諸侯,以霸主自居。
劉邦被封為漢王,統(tǒng)領遙遠的巴、蜀地區(qū)。劉邦拿出一百斤黃金、兩斗珍珠來賞賜張良,這些東西被張良全部送給了項伯。劉邦又準備了一份厚禮,叫張良轉(zhuǎn)送項伯,求項伯替他向項羽提出封地的要求,即將漢中之地封給漢王,這一請求得到了項羽的允許。漢王要回封地,張良為他送行。漢王讓張良回到韓王身邊聽差,張良勸劉邦燒毀棧道,以示自己絕不東還,讓項羽的斗志懈怠。
當張良回到韓國時,得知項羽因忌恨自己早將韓成王害死。此時,各地諸侯因分封不公紛紛起兵反對項羽。張良擔心項羽會攻打劉邦,他在給項羽寫的信里一面盡數(shù)劉邦的不足,表明劉邦對項羽的忠心,一面將項羽的矛頭引向起義的田榮、陳余。他在信中說:“漢王把應得到的封職失去了,卻想獲得關中這個地方,把以前的約定付諸實踐就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絕不敢有東進的想法……齊國計劃聯(lián)合趙國滅楚……”張良通過信件說服了項羽,項羽因而北上攻打齊國。
公元前205年,農(nóng)歷十月,張良回到漢中,被劉邦封為成信侯。公元前204年農(nóng)歷四月,劉邦率軍五十六萬直取彭城,但因孤軍深入,遭到楚軍重創(chuàng),大敗而歸,逃到下邑(今江蘇碭山)。
劉邦苦于無人可以委以重任,帶兵伐楚。張良推舉與項羽有深仇大恨的九江王黥布和與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的彭越,此二人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在漢王的將領中,韓信可托付重任,獨當一面。劉邦聽從這個建議,重用韓信,拉攏黥、彭二人。到魏王豹反叛漢的時候,韓信一人率軍北伐,勢如破竹地占領了燕、代、齊、趙諸國,可以說,這三人在滅楚的整個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元前204年(漢高祖三年),劉邦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無計可施。酈食其勸劉邦效仿商湯伐桀,武王伐紂,把土地封給六國的后代,以削弱楚國的勢力。張良及時趕到,申明大義,引經(jīng)據(jù)典駁斥酈食其不切實際的論斷。
后來,韓信攻占齊國,計劃自稱為王。劉邦大怒,張良勸說劉邦,劉邦命他帶上印信去封韓信為齊王,這才使韓信情愿為劉邦對付項羽。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冬天,漢軍接連取勝,追擊到陽夏以南的地區(qū),但戰(zhàn)勢仍然對漢王不利,于是漢堅守固陵,但事先約好合擊楚軍的諸侯遲遲不來。張良建議劉邦把陳(今河南淮陽)以東直至東海封給韓信;把睢陽(今河南商丘以南)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封給彭越,劉邦接受了這一建議,韓信、彭越果然很快趕來會師。這一點,《高帝紀》中有記載。
三、功成身退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劉邦大封群臣。張良沒有領兵四處作戰(zhàn)的功績,但劉邦說:“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這是子房的功勞。齊國的三萬戶食邑,任你選擇?!睆埩颊f:“我能夠追隨您,是上天的旨意;我的意見能被您采納,更是您的恩德,能得到我與您相見的留地,已經(jīng)心滿意足,萬戶食邑臣實不敢接受?!庇谑菑埩急环鉃榱艉?。
二十多位大功臣都被封賞了,其余功臣的封賞還在爭論中。皇帝劉邦住在洛陽南宮,各位將領被他從閣樓上一覽無余,他們經(jīng)常幾個人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皇帝大惑不解,問張良:“他們在說什么?”張良說:“他們在謀反。”劉邦大驚。天下剛剛安定,新皇帝劉邦決想不出他們有什么理由要謀反。張良解釋說:“陛下不過是普通百姓出身,這些人跟隨陛下奪取天下,也就是為了榮華富貴。如今陛下貴為天子,被封賞的人都是您的舊友,被問罪的人都是您的仇敵。他們既擔心得不到封賞,又害怕因得罪了陛下而被殺掉,所以才聚在一起謀反。”當下,劉邦依張良計重賞曾經(jīng)背叛過自己的雍齒,郡臣見雍齒被封為侯,就全部安定下來。張良這樣做,使劉邦避免了“阿私之失”,使群臣消除了“猜懼之謀”,使得“國家無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謂善諫矣”。
“漢并天下”瓦當 西漢為漢高祖初建天下所造。
定都關中是劉敬給漢帝劉邦的進諫之策,劉邦對此猶豫不決。身邊的大臣多是山東六國的人,他們都主張建都洛陽,理由是:洛陽東有成皋,西有崤山、繩池,背靠黃河,面向洛水,周圍山河環(huán)繞,地勢險要。張良堅決支持建都關中,他說:“關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可謂全城千里,天府之國也?!睆埩嫉脑捠箘畈辉侏q豫,遂定都關中。
公元前197年,皇室內(nèi)部發(fā)生了戚夫人爭寵奪嫡的事件。劉邦本來立了呂后的兒子劉盈為太子。以后呂后常留守長安,而戚夫人則與劉邦形影不離,深受寵愛。一方面戚夫人經(jīng)常在劉邦面前哭鬧著改趙王如意為太子,另一方面太子劉盈又不討劉邦喜歡,于是劉邦就想廢掉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當時許多大臣竭力勸阻,但劉邦始終不肯改變主意。
呂后于無奈之下,求助張良。張良建議呂后請劉邦非常敬重的四位老人——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做太子劉盈的門客。劉盈的太子之位遂得以保住。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帶病平定黥布叛亂,身體每況愈下,危在旦夕,卻仍堅持另立太子。張良又力諫劉邦,但劉邦一意孤行。張良感嘆說:“當年皇上在危難之中,對我的計策言出必從;如今天下太平,皇上因為喜愛戚夫人才另立太子,事關骨肉之間的家事,縱使我等一百多人也無濟于事?!睆拇藦埩家杂胁橛?,不再理事。但張良獻計請出的四位老人卻鞏固了劉盈的太子地位。
在一次宴會上,太子劉盈在旁侍奉。太子身后跟著四位老人,他們都須眉皓白,衣冠博帶,年齡已八十有余。劉邦不解,問他們是什么人。四老人一一作答。劉邦大驚,問道:“你們無視我的召見,為何又與太子在一起?”四老人回答:“皇上一向看不起儒生,我們才躲起來,如今太子寬厚仁慈、孝順而有禮,禮賢下士,人人敬而從之,我們才甘心為太子效勞,死不足惜?!眲钜娞佑鹨硪殉桑词沽②w王如意為太子,恐怕也不是劉盈的對手,于是打消了廢嫡立庶的主張。
這場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政治斗爭,盡管反復幾次,轟動朝野,但由于張良的運籌帷幄,終于使呂后和太子劉盈轉(zhuǎn)危為安,獲得勝利,從而避免了一場可能發(fā)生的政治動亂,鞏固了漢朝的統(tǒng)治,在客觀上也穩(wěn)定了時局。
張良天生體弱多病,晚年在家修身養(yǎng)性,常常閉門不出。
公元前189年(漢惠帝六年),張良去世,謚文成侯,埋葬于谷城山下的黃石崗。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名叫劉徹,是漢景帝的第十子,西漢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雄才大略,革故鼎新,開疆拓土,使西漢王朝發(fā)展到最繁盛的頂峰時代。他在位54年,是我國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
一、金屋藏嬌,貴人相助
劉徹生于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這時他的父親劉啟已經(jīng)做了皇帝,所以他一出生就是皇子。劉徹的母親叫王娡,據(jù)說懷孕時曾夢見太陽入懷,景帝得知后很高興,認為這是吉兆,說明這個孩子以后一定不凡。后來王娡生下一個兒子,起名劉彘,后來改名劉徹。這個小家伙確實聰慧過人,景帝非常喜歡。
不過劉徹離皇位還是很遙遠的。他是景帝的第10個兒子,而且母親王氏只是一個美人,身份低微。按照立嫡長子的封建傳統(tǒng),劉徹的大哥、栗姬之子劉榮被立為太子。而劉徹在4歲時被封為膠東王,這樣他長大后也就是一個小諸侯王。沒想到劉徹一個小孩子的諾言,竟然意外得到貴人相助,將太子之位送到了他的面前。
漢武帝劉徹
這個貴人就是景帝的親姐姐、長公主劉嫖。景帝待人寬仁,與姐姐劉嫖的關系很好。劉嫖有一個女兒叫陳阿嬌,長得很漂亮,劉嫖對她非常寵愛,一心想讓她當皇后。于是,劉嫖就把主意打到太子劉榮身上。誰知劉榮的生母栗姬卻不喜歡長公主,因為景帝的很多美人都是她引進來得寵的,栗姬心中怨恨,就一口拒絕聯(lián)姻之事。長公主碰壁之后很生氣,就另想他法。劉徹自小聰明伶俐,長公主也很喜歡。她就當著景帝的面,問劉徹,想不想娶阿嬌做媳婦。這時阿嬌10歲,而劉徹才6歲??墒切睾苷J真地回答,若娶了阿嬌,一定要造個金屋子給她住。長公主聽了非常高興,就極力慫恿景帝答應劉徹與阿嬌的親事。景帝對劉徹的回答也很驚奇,就同意了。后來劉徹當了皇帝,還真的造了一座金屋讓皇后阿嬌居住,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
因為劉徹的一句童言承諾,長公主下決心為他爭得太子之位,好讓自己的女兒以后能當皇后。劉嫖與景帝都是竇太后所生,所以她不僅地位尊貴,對景帝也有很大影響,她在朝中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經(jīng)過她一番精心謀劃,加上劉徹確實出色,王美人終于被景帝立為皇后,劉徹也取代劉榮,被立為太子,時年7歲。“劉徹”這個名字,就是景帝此時為他特意改的。
劉徹當了太子后,就開始接受正統(tǒng)教育,并學習帝王之術,名士衛(wèi)綰也成了他的老師。衛(wèi)綰學識淵博,他教導了劉徹六七年,對劉徹后來的治國政策影響很大。劉徹的學習范圍很廣,不僅包括經(jīng)史文學,還涉獵騎馬射箭,這些為他以后的文治武功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景帝駕崩,16歲的劉徹即位,即漢武帝。
二、革除弊政,獨尊儒術
劉徹登上皇位時,西漢王朝經(jīng)過四代帝王,尤其是“文景之治”的休養(yǎng)生息,經(jīng)濟已經(jīng)非常繁榮,國庫充足,百姓康樂,吏治清明。不過這種繁榮的背后,長期潛伏的各種矛盾也逐漸激化了。在國內(nèi),許多農(nóng)民為逃稅而脫了戶籍,政府就無法有效地管理;地方豪強巨賈的勢力惡性膨脹,嚴重影響到國計民生;曾被打壓的諸侯王又開始蠢蠢欲動。在邊疆,匈奴的實力也增強了,對邊境的侵略越來越頻繁。所有這些,都對劉徹的統(tǒng)治構成了嚴重威脅。
劉徹很有革除弊政的魄力,他任用了一大批儒生,一起推行政治改革。他通過考試,選拔出大儒董仲舒,聽取其很多有見地的治國安邦良策,歷史上稱之為“賢良對策”。為了提倡儒術,劉徹在朝臣任免上作出了重大調(diào)整。他任命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這二人都喜歡儒學,他們又推薦了儒生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趙、王二人又推薦了自己的老師、《詩經(jīng)》博士申培任太中大夫。這樣,武帝的朝堂成了儒家的天下。
泉亭
相傳霍去病大敗匈奴后凱旋,漢武帝賜御酒一缸,霍去病傾酒于泉中,與眾同飲,后人建此亭以紀念。
劉徹與這些儒臣一起對大漢朝政進行了全面的興利除弊。除了用休養(yǎng)生息來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外,武帝還鼓勵大臣檢舉皇親國戚的不法行為,以倡導法制;命滯留京城的王侯都回封地居住,以消除對皇權的威脅;將皇家苑地關閉,并分給貧苦百姓耕種,以此來減輕百姓的負擔。除此之外,劉徹還設立“明堂”,重新規(guī)范禮樂制度。
劉徹的這些措施都產(chǎn)生了很好的效果??墒侨鍖W的盛行卻遭到了竇太后的強烈反對。竇太后是景帝的母親,是身歷四朝的老太后,她穩(wěn)居后宮40多年,威望自然非同一般。劉徹年少稱帝,朝政大權還是由她把持。竇氏一族的勢力盤根錯節(jié),更是不容小覷。他們之中有很多人仗勢作惡,遭到大臣的彈劾。這些人都跑去向老太后告狀,并借機誹謗新政。竇太后深受前幾任皇帝的影響,喜好黃老之言。她本就不喜歡儒家,現(xiàn)在又聽了這么多人的一面之詞,就怒斥孫子,逼迫他廢除新政。劉徹上臺不久,人又年輕,沒有多大勢力,只好屈從老祖母。他不僅放棄修建明堂,還罷免了竇嬰和田蚡,又把趙綰和王臧也下獄治罪,這才平息了老太后的怒氣。
不過劉徹年輕也是優(yōu)勢,他避過了竇太后的風頭,就韜光養(yǎng)晦,等待時機。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壽終正寢。而劉徹的母親王太后很疼兒子,不干涉政事。這樣22歲的劉徹終于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了。
劉徹剪除了竇太后在朝中的所有親信黨羽,重新啟用田蚡為相,任韓安國為御史大夫。“清靜無為”的黃老之學,在定國安邦、休養(yǎng)生息的時代確實發(fā)揮過巨大作用,但它早已不適應一個龐大、進取的強盛時代。而儒學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倫理等各個方面,它提倡“仁政”,是統(tǒng)治階級在強盛時代統(tǒng)治百姓的最好武器。所以,大儒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正好順應了時代發(fā)展趨勢,也切合了劉徹的心意。
劉徹初登帝位就開始向這個方面努力,雖然遇到挫折,但也有很大的收獲,現(xiàn)在他的思想也更加成熟了。劉徹就全面推廣董仲舒的主張。他將儒學確立為正統(tǒng)思想,強調(diào)大一統(tǒng),弘揚仁義,樹立君臣倫理觀念。為了普及儒學,實現(xiàn)思想上的真正統(tǒng)一,劉徹從教育入手,用儒家思想來培養(yǎng)人才。在董仲舒的建議下,他興辦了太學,聘請儒學博士授課,教學內(nèi)容就是儒家五經(jīng)。太學的規(guī)模也逐年擴大,到西漢末年太學生已達萬人。同時,地方郡國也興辦學校,內(nèi)容也以儒學為主。官吏選拔考試也以儒學為主。這樣用不了多少年,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都換成了儒士,他們成為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堅決維護者。這樣從教育到用人到思想的大一統(tǒng),為劉徹后面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大刀闊斧,推行新政
劉徹的獨尊儒術、統(tǒng)一思想,順利推廣開后,他就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徹底改革。
西漢軍戎服飾復原圖
劉徹首先是大力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措施中,最主要的是削弱丞相的權力。漢代的幾朝丞相都是開國功臣,如大名鼎鼎的蕭何,這些人權勢很大,有時甚至凌駕于皇權之上。劉徹就借著許多功臣元老年邁亡故的時機,對朝中官員來一次大換血。先前頒布的教育改革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已經(jīng)形成了人才培養(yǎng)的良性循環(huán)。劉徹打破傳統(tǒng)的出身等級等限制,任人為賢,重新建構了屬于皇帝個人的權力機構。而丞相則只被允許處理外廷,內(nèi)廷的事都由劉徹親自掌握。這樣,丞相的權力就大大削弱了。
劉徹把大權都抓到手中,政令就能暢通實施了。他馬上又開始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漢朝幾代皇帝的諸侯王問題。他做了一件惠及后來所有封建王朝的大變動。公元前127年,他采用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就是以律法的形式詔令所有諸侯王,讓他們把土地分封給所有的子弟,恩澤所有后代。這樣諸侯國就越分越小,幾代之后,就都成了平頭百姓。這個方法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諸侯王威脅中央朝廷的問題,實在是封建社會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影響深遠。
劉徹削藩成功后,又開始整治地方官員。這些人權力雖然不大,但直接與老百姓接觸,一旦有人營私舞弊、貪污受賄,就會引起百姓不滿,造成社會不安定,同樣會影響皇權的穩(wěn)固。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劉徹對漢初以來的監(jiān)察制度實行改革。他把全國分成13個監(jiān)察區(qū),每區(qū)派一個刺史,刺史由皇帝的內(nèi)廷直接管理。他們不處理地方上的一般事務,而是每年秋天巡游郡國,專門檢查各地豪強和官吏等有無恃強凌弱、營私舞弊等行為,同時也推薦優(yōu)秀的地方官直接到中央任職,他們其實就是皇帝的欽差大臣。這一措施限制了地方豪強的勢力,得到了普通官員和百姓的擁護。
劉徹在政治改革的同時,還推出了許多新的經(jīng)濟措施,加強經(jīng)濟管理,打擊商人的不法行為,實行重農(nóng)抑商政策。首先,他改革貨幣制度,把鑄幣權收回中央專有。其次,他采納了經(jīng)濟學家桑弘羊的建議,把影響國計民生的鹽、鐵、酒等商品都收歸國家專營,嚴禁商人參與。再次,他推行“平準”和“均輸”法?!捌綔柿睢本褪请S時平抑物價;而“均輸令”則是針對農(nóng)產(chǎn)品旺季和淡季價格不一的情況,為打擊商賈旺季囤積,淡季高價出售而設,從而保護了農(nóng)民的利益。劉徹的經(jīng)濟新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強富商的經(jīng)濟擴張,保護了普通百姓的利益,增加了西漢政府的財政收入,從經(jīng)濟上加強了中央集權。不過民間工商業(yè)受制,商品經(jīng)濟停滯不發(fā)展,也是重農(nóng)抑商政策的弊端。
四、討伐匈奴,威名遠播
年輕有為的皇帝帶領一班才干非凡的文臣,在鞏固政權、繁榮經(jīng)濟上作出了巨大成就。不過劉徹并未就此停步,他還要率領手下猛將去開疆拓土,揚名四海。劉徹是個文武雙全的皇帝,他在位54年,其中有44年是在打匈奴和擴張疆土,還取得了巨大的功績。
劉徹之前的四代皇帝,對匈奴都實行和親政策,暫時穩(wěn)定了邊境局勢,為國內(nèi)的休養(yǎng)生息創(chuàng)造了安定的環(huán)境。但匈奴貴族貪得無厭,得到大漢公主和財物后,還是照樣殺戮劫掠。在文帝、景帝時,他們就越過了邊境,侵略范圍擴大到遼西、河北、山西和陜西等地,令京都長安都不得安寧。他們甚至想把華北平原變成大草原,奴役漢人來為自己放牧。劉徹從小就討厭匈奴,他不愿像祖輩父輩一樣忍辱求安,而是用武力來征討,徹底除掉這個邊疆大患。
武帝決定攻打匈奴,不僅出于他個人的雄心壯志,而且有國內(nèi)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為后盾。他手下也有一批能征慣戰(zhàn)的武將,如衛(wèi)青、李廣、霍去病、韓安國等。他與匈奴的戰(zhàn)役持續(xù)了43年,其中關鍵性的大戰(zhàn)役有3次。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上谷、漁陽兩地,衛(wèi)青、李息領兵迎戰(zhàn),漢軍大獲全勝,還奪回了河南地方(今河套地區(qū)),這場大捷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劉徹趁著匈奴兵敗,兩軍勢均力敵的時機,于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遠征隴西。匈奴節(jié)節(jié)敗退,漢軍乘勝追擊到皋蘭山(今蘭州附近),成功搗毀了匈奴的老巢,最后渾邪王率4萬余部投降。劉徹立即在那里設郡,甘肅從此正式歸入中國的版圖。這次戰(zhàn)役后,形勢轉(zhuǎn)變?yōu)閿橙跷覐?。公元?19年,劉徹再次派出衛(wèi)青、霍去病等,分兵出定襄、代郡,徹底把匈奴摧毀,逼使其遠徙中亞。這場持久的戰(zhàn)役,終于以大漢的勝利告終,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事。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示意圖
西域諸國圖
武帝趕走匈奴后,就開始向更遠的地方開拓疆土。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了與新疆及更遠地方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確立了西漢對西域的宗主地位。西域暢通,也形成了溝通古代歐亞的“絲綢之路”。隨后,武帝又平息了閩越和南越的叛亂。經(jīng)過劉徹40多年的努力,西漢的領土達到了空前的遼闊。北方匈奴被趕走,新疆、甘肅西部都劃入中國版圖,東北的疆域也延伸到渾江、鴨綠江流域。一個最強盛的偉大帝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漢武帝的威名震懾四方。
五、春秋千古,晚年悔過
劉徹一生,勵精圖治,開拓疆土,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不過榮耀的背后,許多弊端也顯露出來了。武帝好大喜功,對外征戰(zhàn)40多年,窮兵黷武的政策也使原本殷實的國庫變得空虛。
劉徹在追求享樂上也走向了極端,與秦始皇很相似。他的宮殿、苑囿都布置得極盡奢華,宮中美人無數(shù),武帝的好色是出了名的。他幼年承諾建金屋讓阿嬌來住,稱帝后封陳阿嬌為皇后,真的讓其住入了金屋。但是隨著阿嬌年長色衰,生性又善妒,劉徹也對她徹底冷落了。后來阿嬌幽居長門,重金請司馬相如作《長門賦》,試圖挽回劉徹的心,也沒有成功。后宮之中李夫人、衛(wèi)子夫等美人都先后得寵,但沒有誰能真正留住這位皇帝的花心。劉徹有了后宮美人數(shù)千并不滿足,他喜歡像秦始皇一樣外出巡游,遇上美麗的女子,就帶回宮中。后來的漢昭帝劉弗陵之母趙婕妤,也就是鉤弋夫人,也是他從外帶回的。
劉徹在享盡榮華美色后,到了晚年,他對自己的日漸衰老感到恐慌。他比秦始皇更相信術士,迷信仙方,追求長生。他多次出游,也是為了尋訪仙蹤,求得仙藥。他也同樣被方士所騙,甚至把自己的大女兒衛(wèi)長公主嫁給方士欒大,并賜給高官厚祿,命其專門為自己尋藥。直到公元前110年,欒大的謊言被揭穿,武帝怒而腰斬了欒大。但他求長生之心仍不死,又繼續(xù)不斷派人出海求仙。
劉徹晚年多病,他的疑心病也變重了,因此造成了很多慘禍。一次,他夢見許多木頭人圍攻他,醒來后就病倒了。他懷疑是有臣子在詛咒自己,就派江充去調(diào)查。誰知江充是個心地險惡的人,他與皇后衛(wèi)子夫所生的太子劉據(jù)不合,就趁機誣陷太子用巫蠱詛咒皇上。太子為了保命,就殺了江充,然后又去皇后宮中調(diào)來士卒保護自己,于是有人誣告太子謀反。劉徹震怒,馬上派丞相去平叛。雙方在京城大戰(zhàn)數(shù)日,最終太子兵敗自殺,衛(wèi)皇后也自盡身亡。這場因劉徹一個夢而引起的“巫蠱之禍”,并未就此結束,反而愈演愈烈,從皇宮牽連到朝堂丞相等人,又延伸到邊關的將軍等人,先后有數(shù)萬人因此而死。
等到劉徹頭腦清醒過來,查明真相后,他深受打擊,后悔不已,開始檢討自己的過失。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武帝召集群臣,坦言:“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蔽涞垡簧坌牟?,自信無比,能坦誠過錯,在歷代帝王中都是少有的。他也采取了一些彌補措施,比如廢止方士的迷信活動,不再窮兵黷武,把治國的重心轉(zhuǎn)移到發(fā)展生產(chǎn)、關注民生上來。
武帝垂暮之年,對皇位繼承人也做了慎重考慮。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69歲的劉徹決定立7歲的少子劉弗陵為太子。但太子年幼,其母趙婕妤正當盛年,為了不讓呂后專權的歷史重演,劉徹賜死了趙婕妤。他還將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見大臣的圖,賜給奉車都尉霍光,命其輔佐太子。武帝用自己卓絕的帝王之術,為兒子劉弗陵稱帝鋪平了道路。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武帝在五柞宮病逝,享年70歲。他死后葬于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謚號“孝武”,廟號“世宗”。漢武帝在位54年,一生成就輝煌,他使?jié)h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君王,他的威名流傳萬世。
武帝茂陵 漢
茂陵位于西漢11座帝陵的最西端,是漢諸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帝王陵。
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出生在南郡秭歸,即現(xiàn)今的湖北宜昌興山。晉避司馬昭諱,改稱為明君或明妃。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求和親,王昭君自愿請求去匈奴和親,嫁給呼韓邪單于。公元前31年,呼韓邪死,成帝命她遵從匈奴傳統(tǒng),嫁給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復株累單于。
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這位美人做出了異于尋常女子所能做出的事情,一改女性對命運聽之從之的態(tài)度,為了尋求自己的幸福,她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最堂皇的理由和親匈奴,以最勇敢、直接的方式獻身大漠,成為民族交流史上廣為稱頌的女性形象。
一、來自匈奴的女婿
大約公元前52年,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歸寶坪村,即當今的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昭君出生時,父親年齡已經(jīng)很大了,因此十分疼愛這個女兒,兄嫂也對昭君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容姿秀麗,美貌可謂是“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她還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皆是精通,尤其琵琶彈得極好。這樣一位才貌雙全的絕代佳人,美名自然是傳遍南郡,到了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被送入皇宮。
王昭君像
當時的漢元帝已經(jīng)年過四十,由于常年縱情聲色而身體衰弱不堪。王昭君雖然在宮中過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不過是被囚禁在籠中的金絲鳥?;实酆髮m佳麗三千,王昭君的出頭之日遙不可及。何況就算是成為皇帝的寵妃,也逃脫不了陷入后宮斗爭的旋渦中無法自拔的命運,但是此時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成為了王昭君改變變命運的契機。
漢宣帝時,北方匈奴的對外整體力量被內(nèi)部之間的斗爭削弱了不少,匈奴最后分裂為五個單于勢力。其中有一個呼韓邪單于一直和漢朝維持良好關系,曾親自帶部下來朝見漢宣帝。作為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呼韓邪單于受到漢宣帝在長安郊外的親自迎接,宣帝還舉行了盛大的宴會以表示友好之意。呼韓邪單于在長安停留了一個多月之久,等到他回去的時候,漢宣帝還特意指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人將他一路護送到漠南。時逢匈奴糧食短缺,漢宣帝又贈與了三萬四千斛糧食,呼韓邪單于對此非常感激。
漢宣帝死后,太子即位,即漢元帝,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又一次來到漢朝的京師長安城,對漢元帝表示尊敬以及表達了歸附中央王朝的意愿,同時,請求“婿漢氏以自親”。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一個宮女以公主的身份嫁給呼韓邪單于。
二、深宮怨女的五更曲
昭君年紀輕輕就進入了漢元帝的后宮,她也與其他進了宮的少女一樣,極其希望自己能夠在宮中脫穎而出,得到皇帝的寵愛。按理說,有如此美貌和才華,又正值妙齡的昭君得到皇帝的寵幸應該是情理之中的事??烧丫龔墓?8年到公元前33年的五年時間里,竟然沒有得到一次過皇帝的寵幸,她未來的出頭之日更不知是何時了。
相傳,漢元帝的時候后宮佳麗數(shù)不勝數(shù),皇帝一時看不過來,便命令畫工為他繪制這些美人的畫像,再由他根據(jù)畫像來慢慢挑選。為了求得見到皇帝的機會,諸多宮女都賄賂畫工,讓他們把自己畫得漂亮些。而皇帝也的確是按照畫像來挑選宮女,那些賄賂畫工的宮女自然被看中的機會就大了。
當時的畫工毛延壽,據(jù)說最擅長畫人形,《西京雜記》中稱他的畫工堪稱是“丑好老少必得其真”。王昭君初入宮廷,不懂這些“潛規(guī)則”,再加上自恃貌美,不怕沒有皇上召見的那一天。毛延壽在畫王昭君時曾暗示過,“長得好不如畫得好”,皇上看見的是畫出來長相,給畫師些好處就相當于給自己增加被皇帝寵幸的機會??赏跽丫褪遣恍胚@一套,不但沒搭理毛延壽,反而還諷刺了他。見王昭君如此態(tài)度,毛延壽便予以回擊,自然是丑畫了這位美人,把一點該點到眼睛上的丹青,故意點到臉上。結果就造成了王昭君“入宮數(shù)歲,不得見御”的狀況,一人在后宮白白浪費了不少年華。
多少年就在寂寞中度過,又到了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jié),冷雨敲窗,孤燈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峽中的江水,更想起家中親人歡樂團聚的時光,哀愁再一次浮上心頭。昭君拿過琵琶,邊彈邊哼,訴說自己的愁緒: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里,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癡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里,苦難當,凄凄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凄涼。
五更里,夢難成,深宮內(nèi)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xiāng)愁與一絲絲的憧憬。在無數(shù)個孤獨寂寞的黑夜和百無聊賴的白晝中,陪伴昭君的只有手邊的琵琶。
三、“絕處求生”的主動
匈奴的呼韓邪單于向皇帝提出想要與漢朝和親。當時,“和親”的女子就好比是踏上了死路,她們花一樣嬌嫩的身體如何忍受塞外無邊大漠的苦寒、食物的濃重腥膻?這種艱苦的生活對于漢家女子如同折磨,一般宮女們都不愿意去,她們都害怕噩運降臨到自己頭上,整日憂心忡忡,以淚洗面。而昭君卻有自己的想法,她認為目前在漢宮中過得這種杳無出頭之日的凄慘生活,還不及去塞外“和親”,做單于的閼氏。雖然對于那里的生活不適應,但咬緊牙關也并非不能克服。
于是,她主動提出去匈奴“和親”,元帝大喜過望,很快便同意了。王昭君的這一做法對于元帝則是一場“報復”,在為呼韓邪單于餞別的盛大宴會上,貌若天仙,氣質(zhì)非凡的王昭君出來跟單于見面。漢宮女子在她面前一下黯然失色,在場的人都被她的美艷震驚住了。而這其中最為震驚的自然是第一次見到王昭君的漢元帝,可謂是“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漢元帝此時無比后悔,后悔把如此貌美的昭君嫁給單于,很想把她留住,但身為一國之君不能失信于人。元帝心中大為不快,于是就在昭君出塞之后,對畫工大開殺戒。
相傳,王昭君走之前還為元帝寫了封信,也就是《王嬙報漢元帝書》:“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陟,移于賤工,南望漢闕,徒增愴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少憐之?!睋?jù)說元帝得書后,深受觸動,難以從愁緒中擺脫出來,不久便離開人世。考諸正史,漢元帝確實是在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不久后殯天的,享年四十四歲。
昭君出塞圖 明 仇英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唐宋兩代主要出現(xiàn)于詩詞里,從北宋中期開始,成為常見的繪畫題材,元、明、清三代,更是頻繁出現(xiàn)于各種文學藝術作品和手工制品當中。
事實上,昭君雖是“主動”請求去“和親”的,但也是走投無路的無奈舉動,頗有些絕處求生的意味。等待,就是后宮宮女的處世之道,她們在簾幕低垂的宮室里恭候皇帝的臨幸,而成功的概率只有千分甚至萬分之一。這場賭博的代價是無邊的寂寞和孤獨,她們百無聊賴,無奈地目擊著年華在孤燈下老去,歲月的白發(fā)爬上了兩鬢,凋零的是美麗的容顏,還有她們的生命本身。
四、馬后桃花馬前雪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昭君離開了漢土,由漢朝和匈奴官員護送著,騎著馬向北而去。她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嫁給呼韓邪單于。
然而,正如昭君所作的《怨曠思惟歌》中所寫的“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巍峨,河水湍湍,父兮母兮,道阻悠長。鳴呼喚哉。憂心惻傷?!蹦菢?,一路上悲涼如影隨形,耳畔是胡笳悲鳴,身下是駿馬奔馳,飲食山腥膻困擾,更有未知的胡邦異俗,回首時已經(jīng)千里黃塵之外,萬重關山之間。
之后,雁門關之外,匈奴大隊騎士、氈車、胡姬前來迎接昭君。匈奴王庭又是另一番奇景,牛羊遍地,青草漫漫。一座座帳篷中,張燈結彩,熱鬧非凡,迎接他們的寧胡閼氏昭君,也就是安寧胡地的皇后。
相傳,王昭君攜著琵琶,隨著已經(jīng)暮年的呼韓邪單于,置身于黃沙漫天的塞外,一個人在幽思自嘆,哀愁難解之時她望著天邊飛翔的大雁,彈起琵琶,一首混雜著濃重的鄉(xiāng)愁和一絲憧憬的《出塞曲》響起,讓人忍不住淚流滿面,而天邊大雁,望著驚艷的女子,似乎有感于這凄婉的琴聲,紛紛撲落于平沙之上,造就了“平沙落雁”的千古絕唱。
在匈奴,王昭君為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人稱伊屠智牙師,后來被封為右日逐王。然而這樣的婚姻生活沒有持續(xù)多久,呼韓邪單于死了,此時的王昭君不過二十四歲。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之位,按照匈奴的風俗傳統(tǒng),王昭君又要嫁給繼位的雕陶莫皋,之后她與這位復株累單于生有兩女,長女云為須卜居次,小女為當于居次,二人后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王昭君出塞前曾希望漢元帝善待她的親人,漢元帝也將她的父母兄弟一齊接到長安,賜予住宅和天地,妥善安置。而呼韓邪也因為得到了漢家美人,心中大為歡喜,為報答漢天子的特別恩遇,還上書表示愿意保境安民,請罷邊卒,以休天子之民。
五、昭君之死的設想
王昭君在匈奴期間,促進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發(fā)展,吸收漢室的優(yōu)點,彌補匈奴的短處。等到時節(jié)到來,昭君則致力于管理草原,植樹栽花,育桑種麻,繁殖六畜,并向匈奴女子傳授女紅技巧,向她們介紹紡紗織布的工藝。王昭君毫無保留,耐心教導,她的忙碌與誠懇都被匈奴人民看在眼里,匈奴人民對她也心懷愛戴。
王昭君的親人也在漢朝和匈奴的往來中扮演了親善大使的角色。她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兄妹二人得以相見,她的兩個女兒曾到長安皇宮侍候在太皇太后身邊,而這位太皇太后即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
昭君去世之后,葬在大黑河南岸,墓稱“青?!保瑲v史上不少著作對此都有描述,如《塞北紀游》寫道:“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shù)十里外,故曰青冢?!薄扼蘩脊P》寫道:“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冢?!绷硗庥腥苏劦饺肭镏笕獠萆蔹S,唯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故呼為青冢。此外,白居易在《贈友五首》中對此描寫為“不見青冢上,行人為澆酒”,杜牧則描寫為“青冢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不過,昭君死后,葬于青冢的說法現(xiàn)在還無定論,而專家考證說,青冢不過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在何處長眠,至今也不得而知。
而在后世一些騷人墨客眼中,王昭君在塞外過的是受苦受難的生活,所以對她總是表示傷心同情。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就在王昭君辭行后,公元前33年漢元帝就死了。如果把昭君留在漢宮,也無非是一個小宮女而已。事實上,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才算是她幸福生活的真正開始,她在匈奴汗國宮廷中享有極為尊貴的地位。如果她留在長安,只能與墓園的枯骨做伴。塞外給她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才能讓她得到無法從漢朝皇帝那里得到的愛情以及參與政治的機會。
漢光武帝劉秀
漢光武帝名叫劉秀,是南頓令劉欽的第三子,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他平定了西漢末年的亂局,恢復了大漢王朝,鞏固了統(tǒng)一政權。稱帝后以柔治國,勤政愛民,減賦輕刑,崇尚節(jié)儉,使得國力重新強盛起來。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很有影響的一位皇帝。
一、帝王氣象,平常志向
劉秀是漢高帝劉邦的第九代孫。雖是漢室正統(tǒng),但到了他父親這一代,早已沒落。他的父親劉欽只當了個南頓縣(今河南項城縣西南)的縣令,并且在劉秀9歲時,就去世了,留下夫人樊嫻都帶著三兒三女艱難度日。好在劉欽的弟弟劉良對他們比較照顧,不過劉良自己也是個小官,做了個蕭縣令。
劉秀這個名字,來源于他出生時的異象。公元前6年,劉秀生于濟陽(今河南蘭考東北)。據(jù)說他出生時,有紅光照堂中,亮如白晝。劉欽很驚異,就找了當?shù)仡H有名氣的占卜先生王長。王長算了一卦,避開眾人,才對他說:“此兆吉不可言!”異象還不止這一件。當年濟陽縣有個地方的稻谷一根莖居然生了九個穗。按字義,谷類抽穗開花叫秀。因而家人為他起名劉秀。相傳當時有個叫蘇伯阿的“望氣者”到了此地,驚嘆道:“氣佳哉!郁郁蔥蔥然?!鄙踔恋胶髞韯⑿闫鸨鴷r,也有人說他家后宅南邊有火光直沖天空,很快就不見了。
光武帝劉秀像
雖然出生如此不凡,但是劉秀并沒有多大的志向。劉秀長得一表人才,性格溫和,處事謹慎,很有儒士風范。他喜歡務農(nóng),生活簡單。年輕的劉秀一次在新野見到了陰氏有名的美女陰麗華,便為其傾倒。后來他為了進太學讀書,來到長安,見到執(zhí)金吾(負責監(jiān)督、檢查京都及附近地區(qū)治安的長官)出行,儀仗浩大,便感慨說:“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可見,劉秀立業(yè)與成家的理想也不過如此而已。
相比之下,他大哥就比較有大志了。劉秀在三兄弟中年紀最小,在他之上是大哥劉和二哥劉仲。劉對自己的皇族身份很看重,對王莽新政十分不滿。他不事家業(yè),一心結交豪杰人物,很有奪天下的雄心。對弟弟劉秀的“鼠目寸光”,他很是不屑。可世事弄人,后來做皇帝的就是劉秀。
二、大亂之中圖霸業(yè)
王莽新政末年,連年災荒,民不聊生,各地紛紛起義,天下已經(jīng)大亂。新地皇三年(公元22年),素有雄心壯志的劉,為了恢復劉姓統(tǒng)治,在舂陵(今湖北棗陽南)起義,組成“舂陵軍”。本想做良民的劉秀為了幫大哥,也參加了進來。這年十月,劉、劉秀與李通、李秩等帶著起義軍加入了當時最大的起義軍——綠林軍。
綠林軍的隊伍迅速壯大,很快發(fā)展到10萬多人。軍隊人多,卻沒有統(tǒng)一的領導人,將領們就主張擁立一個劉姓的皇帝,以此來統(tǒng)一號令,同時也順應民心。劉在軍中素有威望,南陽一帶的豪杰都擁立他。而新市、平林軍的將領們卻怕威望大的人當了皇帝,他們就權力受損,因而擁立懦弱無能的劉玄。兩方互不相讓,最終還是劉玄當了皇帝。劉玄是舂陵侯劉仁的曾孫,在軍中號稱更始將軍,因而改元更始年。劉玄稱帝后,綠林軍將領們都有了官銜。劉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綠林、赤眉、銅馬起義圖
劉秀從前并不為人重視,他的才能在這段混戰(zhàn)中逐漸展現(xiàn)了出來。劉玄稱帝使得王莽震驚,他迅速調(diào)集了43萬人,命司空王邑和司徒王潯率領,前往鎮(zhèn)壓。莽軍首先與劉秀帶領的起義軍相遇。劉軍本身糧草不多,又見敵人多自己幾倍,將領們便生膽怯,不敢打,都跑回了昆陽城。劉秀向?qū)㈩I們冷靜地分析了目前的形勢和前景,說如果打還有勝的希望,如果逃,則只會被分散各個擊破,死路一條。他的話使得動搖的軍心很快穩(wěn)定了下來,然后劉秀又提出了自己的作戰(zhàn)措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當時昆陽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劉秀讓將領們把城外的軍隊都帶入城中,統(tǒng)一調(diào)度。劉秀親自率領一千多人當前鋒,奮勇殺敵。由此士氣大振,人人爭著殺敵。而莽軍仗著人多,十分輕敵。最終莽軍大敗,王邑被殺,王潯僅帶著幾千人逃回洛陽。
昆陽之戰(zhàn)形勢圖
昆陽一戰(zhàn),劉秀展露鋒芒,王莽政權也由此徹底走向覆滅。海內(nèi)豪杰并起,起義如火如荼,他們紛紛接受更始皇帝的年號。然而擁立劉玄的將領們,看到劉、劉秀兄弟威名漸起,深感不安,就勸劉玄早除劉秀兄弟。就連與劉秀兄弟一同起事的李秩,也轉(zhuǎn)投新貴。劉玄就借機殺了劉等人,而劉秀見情況不妙,趕緊跑去請罪,并且不為哥哥舉喪,對更始皇帝也毫無怨懟之言。這使得劉玄不好找借口殺他,反而有些慚愧,便拜他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其實劉秀每至夜深人靜時就為兄長之死默默傷懷。劉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就迎娶了他心怡多年的新野美女陰麗華。這一年,他29歲。
劉秀暫時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不敢真正放下心來,從此,他一直小心謹慎,做事不讓人找到任何把柄。劉玄到洛陽后,派劉秀去河北一代宣示朝廷旨意,要那里的郡國尊奉更始政權的詔令。劉秀感到這是個避開災禍的好機會,就欣然前往。他在河北選賢任能,考查民情,平反冤獄,廢除王莽時期的苛政,政績十分突出,充分顯示了他的政治才華。甚至他還粉碎了一起假冒漢成帝之子另立王朝的反叛事件。當假冒劉子輿的王郎兵敗后,劉秀在清理繳獲的文書檔案,發(fā)現(xiàn)了幾千份河北官員勾結王郎污蔑自己的材料。這若是追查下去,牽連甚廣,人心不安,后果嚴重。于是,他當著眾官員的面,一把火燒掉了所有的文書。他說這樣做,是讓心懷不安的人安心。這一舉動為他贏得了更多的人心。
劉秀治理好河北,有了根據(jù)地后,就“招攬英雄,務悅民心,以立高祖之業(yè)”。這個時候,他是真的想做皇帝了。更始帝始終對劉秀不放心,他派使節(jié)到河北,封劉秀為蕭王,并命令劉秀立即回京城。劉秀心中警鐘大鳴,以“河北未平”為理由,拒絕回長安。劉秀翅膀硬了,劉玄也無可奈何。這樣,劉秀與劉玄在明面上決裂了。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天,劉秀召集河北各郡兵馬,先后擊破并收編了占據(jù)河北州郡的銅馬、高潮、重連等農(nóng)民起義軍。這些義軍將領并不愿意臣服,劉秀就下令他們各自回應統(tǒng)領自己的隊伍,然后劉秀單人獨騎去各營巡視,這份膽識和氣度終于贏得了將士們的真心歸屬。他的軍事實力也大大加強了,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劉秀為“銅馬帝”。
此時天下形勢已經(jīng)又發(fā)生了變化?;顒釉诤幽蠔|部的赤眉軍正在猛攻長安。劉秀感到自己爭奪天下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他一邊派將軍鄧禹率精兵奪取關中,一邊把地勢險要,財物富足的河內(nèi)(今河南武陟縣)作為進取中原的據(jù)點。然后自己帶一支軍隊回冀中、冀北一帶。
劉秀為人謹慎,雖然他早就稱帝打算,但從不表露。在回河北的路上,將士們就提議尊他為帝,不過都被拒絕了,劉秀還故作惶恐地說:“這種殺頭的話也敢講?”后來將領們一再苦勸,他才相信大家是真心擁立他的,就勉強答應下來。于是劉秀在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為表興復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東漢(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據(jù)都城洛陽位于東方而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東漢),劉秀就是東漢世祖光武皇帝。
三、平定四方,以柔治國
劉秀雖然稱了帝,但整個國家還是一團亂。定都哪里也是個問題。長安是所有人心中真正的京都,但此時那里正被赤眉軍圍困,也不是短期內(nèi)能拿到的。經(jīng)過一番思慮,最終定都洛陽。不過洛陽此時不在他手里,還要想辦法去奪。守洛陽的李秩、朱鮪都曾勸劉玄殺劉,是劉秀的殺兄仇人。李秩見劉秀大軍襲來,就寫信給他,表示愿意歸降。劉秀把李秩的投降信給官員們傳閱,說這種反復無常的人,大家要警惕。這件事很快被朱鮪知道了,他認為李秩會出賣自己,就派人刺殺了李秩,此事引得洛陽軍中大亂。劉秀借刀殺人,又動搖了敵方的軍心,接著就兵圍洛陽城。劉秀勸朱鮪投降,朱鮪卻不敢。劉秀向他保證既往不咎,朱鮪才帶領洛陽守軍歸降了劉秀。劉秀也不食言,任命朱鮪為平狄將軍,并封他為扶溝侯。
定都洛陽后,劉秀就向長安進發(fā)了。更始政權是赤眉軍打垮的,劉秀與赤眉軍立場一致,也算盟友。不過劉秀稱帝后,兩方就反目成仇了。赤眉軍沒有戰(zhàn)略眼光,他們在長安燒殺擄掠一通后,就沒有斗志了,最終處處受到追擊阻截。他們走投無路時,只好投降了劉秀,把在長安搶的傳國玉璽也交給了他,劉秀自然趁機收納。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劉秀也善待,讓他在自己叔叔劉良手下當了個小官。由此,天下逐漸平定,劉秀終于統(tǒng)一了紛亂的割據(jù)政權。
劉秀的江山都是自己一步一步打下來的,他深感得之不易,在治國上就更加謹慎。他吸取了西漢滅亡的教訓,創(chuàng)立了一套好儒任文、以柔治國的新方略。
為了適應由打天下向治天下轉(zhuǎn)變,劉秀籌劃著改造他的官員隊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用文人儒士。劉秀很喜歡儒學,早在征戰(zhàn)時他就認識到儒學的重要性。他一直堅持“未及下車,先訪儒雅”。這樣,他的身邊就匯集了很多著名的儒學人士。劉秀對他們以禮相待,虛心向他們學習。現(xiàn)在四方平定下來,還用武力治國根本行不通。而他手下的很多官員都是跟隨他打仗建功提拔的,這些人能征慣戰(zhàn),卻不會治理百姓。所以現(xiàn)在的劉秀根本不需要他們了,不過劉秀對功臣的處理堪稱歷代皇帝的典范。他極力勸服眾人交出大權,回家享福去,沒有殺戮一人。然后他就用文臣代替武將,逐步改變了官員隊伍的素質(zhì)和結構。
光武帝涉水圖 明 仇英
劉秀性格溫和,待人平易,當了皇帝后也沒變。一次,劉秀回鄉(xiāng),賞賜給族人們一些酒食和財物。眾人見他謙和如前,就放開膽子說話,說他小時候就很有度量,與人為善,就是性子太溫柔了。劉秀聽了大笑,說:“我治天下也要以柔道行之?!?/p>
劉秀的柔道,首先表現(xiàn)在對割據(jù)地方的安撫上。劉秀并不好打仗,他認為征戰(zhàn)不是為了攻城略地,而是要穩(wěn)定秩序,安撫百姓,發(fā)展經(jīng)濟。所以各方割據(jù)勢力,只要愿意投降的,都能得到劉秀的善待。劉秀的第二項撫民政策是善待奴婢。他頒布了很多保護奴婢的政令,對虐待殘害奴婢的人依法論罪。柔道的第三個內(nèi)容是省刑輕賦、裁汰冗員,這不僅大大減輕了百姓負擔,緩和了社會矛盾,東漢初年的經(jīng)濟逐步恢復發(fā)展起來。
除了這些利國利民的政策外,頒行圖讖、神化皇權也是劉秀柔道治國的內(nèi)容。這些東西,其實他自己都不信,不過它們確實有利于維護皇權,于是劉秀就大力提倡。在其統(tǒng)治末年,劉秀還“宣布圖讖于天下”,將儒家學說與讖緯神學混合起來,用于加強對百姓的思想統(tǒng)治。
四、效法明君,麗華封后
劉秀是個明君,他一生節(jié)儉,從不恣意放縱,這一點在歷代皇帝中都是少有的。酒色歌舞,金銀珠玉,劉秀都不好。他的后宮沒有多少嬪妃,并且只有皇后、貴人有爵秩,而貴人每月幾升谷子的待遇,也著實令后人驚訝。劉秀在世時要建陵墓,命名為壽陵。他特地吩咐地面不要太大,墳不要起太高,并且說將來也不要隨葬金玉珠寶。
劉秀待人,總是謙和有禮,很多人為此折服。建武四年時,割據(jù)隴右的隗囂,對是投降劉秀還是投降公孫述拿不定主意,就派將軍馬援先去成都和洛陽探探風。馬援自幼聰慧,是有名的神童,在西州名氣很大,很受隗囂器重。劉秀對馬援的到訪非常重視,他既不穿華冠重服,也不升堂坐殿,只是穿著簡單的便服,連帽子也沒戴,就獨自坐在洛陽宮宣德殿的廊下,只派了一個宦官去引馬援來見。見到馬援后,劉秀微笑著說:“貴客遨游在兩個皇帝之間,見多識廣。今天有幸見到貴客,深感慚愧。”他這種氣度深深地折服了馬援。馬援認為劉秀有明君的風范,就叩首行禮說:“當今局勢,不僅君主擇臣子,臣子也選君王。”馬援還對劉秀坦言公孫述接見自己時戒備森嚴的情況,感慨劉秀才有真正的帝王之才。馬援回去后就勸隗囂投降劉秀,可隗囂不聽,他就自己歸順了劉秀。
對待那些不愿受世俗拘束的隱者逸士,劉秀也同樣大度。當時有一些名士對新政很排斥,不肯稱臣,就隱逸起來。太原有個叫周黨的人,頗有名望,朝廷幾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不去。征得次數(shù)多了,他就一身短衣、樹皮裹頭入朝,劉秀親自接見了他。周黨很是無禮,見到劉秀,既不通報姓名,也不行禮,只說自己的志向就是不做官。劉秀允了他。官員們勸諫劉秀治他大不敬之罪,劉秀卻說:“自古賢主都有不愿為他做官的人,伯夷、叔齊就不食周粟。周黨不愿做官,也是他的志向。就賜給他40匹綢子吧?!?/p>
歷史上的有些皇帝喜歡聽讒言,昏聵誤國也是從“親小人,遠賢臣”開始的。而劉秀卻是親賢遠佞的皇帝之一。他很討厭逢迎諂媚的臣子,也很注重褒獎正直的官吏。有一次,劉秀出城游獵,深夜方回。他想從東北門入洛陽城,可守門官郅惲拒不開門。劉秀的隨從點起火把,高呼是皇上回城了。郅惲卻說火光太遠,看不清楚,還是不開門。劉秀無法,只好轉(zhuǎn)到東城門進。第二天,郅惲不僅沒請罪,反而上書指責劉秀沉于游獵,敗壞風氣,危害社稷。劉秀也不生氣,反而賜給他百匹布以示獎勵,而放劉秀進城的東門守城官卻被貶為登封縣尉了。
不過劉秀也不是完人,他畢竟是皇帝,帝王威儀還是很看重的。隗囂、公孫述被打垮后,劉秀找出他們之間的書信往來,在朝會時讀給大臣聽。大司徒韓歆曾是追隨劉秀征戰(zhàn)的人,頗有軍功。他是個直性子,覺得這些書信的文采不錯,就說:“亡國之君皆有才,桀、紂亦有才?!眲⑿懵犃撕懿桓吲d,認為這是在嘲笑自己還不如隗囂和公孫述。他還沒有發(fā)作,韓歆又上奏了一些政事,說最近會發(fā)生饑荒和暴亂。劉秀認為他在指責自己治國無方,當場就拉下臉來,罷免了韓歆。韓歆被黜,劉秀還不解氣,又下了詔書派人上韓家去譴責他。大司徒乃三公之一,相當于宰相,韓歆被免了職還受到皇帝的特詔譴責,這可是逼他去死。司吏校尉鮑永,為他鳴不平,結果被劉秀貶為東海國相。最后韓歆和兒子韓嬰都被逼自殺了。這事使得朝臣們都很有怨言,劉秀為了挽回人心,就以大司徒之禮安葬了韓歆。
君車出行圖 漢
劉秀為政勤勉,對官吏們也要求很嚴,不過有時嚴得過頭,對犯錯的大臣處罰很重,甚至對尚書一類的近臣都不留情面,還當眾鞭笞,使得“群臣莫敢正言”,不少人因為害怕而弄虛作假,謊報政績。這種情況到后來才有所改善。
娶妻當?shù)藐廂惾A,是劉秀年輕時就有的志向。在他29歲時,終于如愿以償。后來在征戰(zhàn)中,為了得到權貴的支持,他又娶了富豪之女郭圣通。劉秀剛當了皇帝,急需權貴協(xié)助,只好立郭氏為后,郭氏之子劉彊為太子,陰氏為貴人。不過他最寵愛的還是陰麗華,最喜歡的兒子劉莊也是陰氏所生。郭氏不得寵,自然心懷嫉妒,這樣又引來劉秀更加厭惡。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劉秀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完全鞏固了,他終于廢了郭氏,立陰麗華為后。太子劉彊看形勢不好,主動請廢,最終劉莊做了太子,劉彊成了東海王。劉秀對劉彊還是有些歉意的,他加大了劉彊的封土,給了他較好的待遇。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劉秀在洛陽病逝,終年63歲。他在位32年,他開啟了東漢歷史,他統(tǒng)治的時期,史稱“光武中興”。他自稱無益于百姓,詔令薄葬,葬于原陵。
蜀漢昭烈帝劉備
漢昭烈帝名叫劉備,是蜀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劉弘之子。他以仁厚著稱,善于用人,皇族意識很強,以光復漢室為己任,在亂世之中開創(chuàng)了蜀漢基業(yè)。
一、桃園結義,亂世起兵
劉備,字玄德,東漢延熹四年(公元161年)生于涿縣(今屬河北)。從血統(tǒng)上說,劉備確實是“帝室之胄”,他的先祖劉勝,是西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漢武帝劉徹的兄弟,曾受封為中山靖王。劉勝一生享盡榮華,死了都是金裝玉裹。在河北滿城出土的金縷玉衣就是他的,可見其榮耀。不過,由于漢武帝實行“推恩令”,把諸侯王的屬地一代代分割給子孫,到了劉備的父親劉弘這一代,就剩下一個漢室皇孫的名義了。劉備的父親劉弘曾做過州郡一級的小官,不過他死得很早,留下劉備與母親相依為命。劉備從小家境貧寒,只好自己編織一些草鞋、涼席拿到街上去賣,以此來維持生計。
劉備從小就不喜歡讀書,他喜歡結交豪杰,想做大人物。漸漸地,劉備在涿縣一帶認識了不少朋友,有了一點名氣。
關公秉燭夜讀圖
劉備一直都想做大事,在他24歲時,機會終于來了。東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發(fā)了黃巾大起義。東漢朝廷派兵鎮(zhèn)壓起義軍時,各地的軍閥豪強也紛紛打著討賊的旗號起兵,占地為王,擴充自己的實力。劉備也在地主鄉(xiāng)紳的資助下,趁機招兵買馬,拉起了一支隊伍,參與鎮(zhèn)壓起義軍。這期間,他結識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張飛和關羽。關張二人是應招而來的,他們與劉備意氣相投,于是就在桃園結拜為兄弟。后來這二人為劉備的江山大業(yè)立下汗馬功勞,桃園三結義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憑著鎮(zhèn)壓黃巾軍的功勞,劉備被封為安喜(今河北定縣東)縣尉。胸懷大志的劉備對小小的縣尉一職并不滿足,正好這時郡太守派下來巡查的督郵到處敲詐勒索。督郵見劉備沒有給他送禮,就要撤他的職。劉備一氣之下,帶人沖到督郵的住處,把他綁到樹上,用馬鞭狠狠地抽了100多鞭,還不解氣,要殺了督郵,嚇得他連連求饒。劉備就把自己的官印掛在他的脖子上,然后揚長而去。當時東漢朝廷忙著剿滅黃巾軍,也沒人來問劉備的罪。
劉備棄官后,就帶著自己的一幫人馬去投奔早年結交的好友,幽州軍閥公孫瓚。公孫瓚任他為平原縣令,后來又做了平原國相。此時天下大亂,軍閥混戰(zhàn),百姓流離失所,許多有才之士也顛沛流離。劉備雖然官位不大,但他為人正直,遇人寬厚,且他在平原既能抵御外敵,又能積聚糧草,于是許多人都來投奔他。劉備對投奔而來的人非常照顧,與他們同桌而食,同席而臥,很得人心。劉備的好名聲就漸漸傳開了。
此時軍閥混戰(zhàn)更加激烈,袁紹率兵攻打公孫瓚時,曹操也帶兵討伐徐州牧陶謙。陶謙派人向公孫瓚求救,公孫瓚自顧不暇,就派了劉備去援助陶謙。這時劉備的實力很弱,他手下除了一千多士兵,就是幾千歸附的饑民。他帶著這樣一群人來到徐州,陶謙只好又給了他四千兵士,任他為豫州刺史,讓他據(jù)守小沛(今江蘇沛縣)。不久,陶謙病重,臨死前,他囑咐部下麋竺,說:“只有劉備才能安定徐州。”就這樣,劉備接管了徐州,一躍而躋身到大軍閥的行列。
二、四處流浪,寄人籬下
劉備成為徐州牧后,還沒來得及大發(fā)展,就惹上了麻煩。臨近徐州的淮南大軍閥袁術,本想趁著陶謙新死,自己占據(jù)徐州,沒想到讓劉備搶了先,于是袁術就率兵攻打劉備。劉備手下兵力不足,勉強迎戰(zhàn),沒想到袁術又勾結了呂布來圍攻他。劉備抵擋不住,只好去投靠曹操。呂布趁機自封為徐州刺史。
劉備為人仁義,又很會贏得人心,名氣已經(jīng)傳遍了天下。曹操見他來投奔,十分高興,就舉薦他為豫州牧。豫州牧只是一個虛銜,不過也給劉備帶來了更高的聲望。曹操又分了一些兵力給劉備,讓他回小沛收集余部,攻打呂布。曹操又親自率軍夾擊呂布,將呂布活捉了。呂布向曹操求饒,表示愿意歸順。曹操愛惜呂布勇猛,有些心動。劉備在旁邊,就以呂布侍奉丁原與董卓之事來提醒他。曹操想想,也覺得這樣出爾反爾的人的確不能用,就殺了呂布。曹操帶著劉備回到許昌,又上表推薦他做了左將軍。
劉備來到許昌后,見到了被曹操挾持的漢獻帝劉協(xié)。劉協(xié)一直不滿做傀儡皇帝,正與董承、王服等人密謀誅殺曹操。因為劉備是漢室后裔,他們見到劉備十分高興,劉協(xié)還稱劉備為“劉皇叔”。從此劉備的皇叔之名天下皆知,成為他以后最大的政治資本。劉備一直想興復漢室,自然答應與他們合作起事,并從董承手中接過了漢獻帝血書的“衣帶詔”。
劉備雖答應參與誅曹,但他為人十分謹慎。曹操是個多疑的人,表面上厚待劉備,實際上對他戒心很重。劉備也怕遭曹操猜忌,就深居簡出,對外事一律不關心,他甚至在自己住的院子里鋤地種菜。一日,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他,劉備只得膽戰(zhàn)心驚地去見曹操。拜見后,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嚇得劉備面如土色。曹操又轉(zhuǎn)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边@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二人在小亭中坐下,煮上一壺青梅酒開懷暢飲。曹操興起,談論天下英雄。他讓劉備說說當世誰是英雄。劉備隨口說是袁紹,讓曹操否定了。此時天空陰云密布,大雨將至。劉備問曹操誰能當英雄,曹操單刀直入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以為自己的野心暴露,嚇得筷子都掉了。正巧此時雷聲大作,大雨傾盆。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見劉備如此懦弱,也就放松了對他的戒備。青梅煮酒論英雄也由此得來。劉備怕曹操再猜忌自己,就暗中備好了退路。等到曹操再次想到劉備時,他早已跑得沒了蹤影。
劉備離開曹操后跑到徐州,立即殺了徐州刺史車胄,然后將漢獻帝血書誅曹的詔書公告天下,公開打起了反曹的旗幟。很快就有郡縣響應,歸附了劉備。曹操追悔莫及,馬上出兵攻打劉備,但未能取勝。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等人還沒行刺曹操,就被曹操發(fā)覺了。曹操處死他們后,得知劉備也參與了密謀,他盛怒之下,就親自領兵去討伐劉備。劉備寡不敵眾,只好去投奔袁紹。而劉備的妻子和大將關羽都被曹操擒獲。曹操愛惜關羽的才華,就厚待關羽。關羽見此時形勢不利,又為了保全劉備的家眷,就投降了曹操。但是關羽很重義氣,他向曹操提了三個條件:一是只降漢室不降曹操,二是要求曹操禮待劉備的妻兒,三是一旦得知劉備的消息,他立刻去追隨。關羽對劉備的這番情意,連曹操也很感動,加上他實在是喜歡關羽,就答應了關羽的請求。
劉備去投奔袁紹,這時袁紹與曹操的爭戰(zhàn)已經(jīng)持續(xù)了很久。袁紹以為自己多了一分抗曹的力量,十分高興,就以隆重的禮節(jié)接待他。不久,那些潰散的兵士又跑回來追隨劉備,劉備的元氣就逐漸恢復了。袁軍與曹軍相持在官渡(今河南中牟附近),袁紹讓劉備帶兵襲擊曹軍的后方。這時,得知劉備消息的關羽,帶著劉備的妻兒逃了過來,張飛也回來了。劉備見兵力完全恢復,就改為率軍攻打曹操的根據(jù)地許昌。不久,袁紹在官渡之戰(zhàn)中全軍覆沒,劉備沒了依靠,就南下投奔荊州太守劉表。
劉表與劉備同為漢室宗親,他才能平庸,雖擁兵十萬,但沒有太大的作為。他客客氣氣地接待了劉備,不過心里卻對這位同宗很猜忌。他就讓劉備駐扎在荊州北部的偏遠小城新野(今河南新野),防備曹軍南下。
三、三顧求賢,功成三分國
劉備一向很有雄心大志,但是起事以來一直不順,沒有自己的根據(jù)地,四處寄人籬下,十分狼狽。好在他并不灰心,始終積極努力。劉備在劉表麾下暫時安定下來后,就仔細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他得出結論:自己實力不足,雖有關羽和張飛這樣的猛將,但缺乏出眾的謀士。于是,他決定尋訪賢才。
劉備求賢的路并不順利。襄陽謀士徐庶前來投奔,他很有才干,一到劉備軍中就指揮軍隊打了好幾場勝戰(zhàn),奪下了樊城。結果曹操知道了這事,就派人把徐庶的母親捉去,又偽造徐母的家書,把徐庶騙到了曹操這邊。不過徐庶感激劉備的知遇之恩,發(fā)誓不會為曹操出謀獻策。這也就留下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佳話。徐庶走前,向劉備推薦了更有才華的諸葛亮。正是有了這個神機妙算的南陽臥龍,劉備才成就了一番事業(yè)。
三顧茅廬圖
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親自到諸葛亮隱居的隆中去拜訪。恰巧諸葛亮外出未歸,劉備只好失望而歸。不久,劉備又帶著關張二人,冒著風雪二次拜訪,不料諸葛亮又外出閑游了。劉備不死心,又要帶著關張第三次拜訪。關張二人吃兩次閉門羹,心中有氣,就說諸葛亮也許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愿意再去。張飛性格魯莽,更是要用繩子把諸葛亮捆來。劉備責備了二人,堅持再請諸葛亮。三人來到諸葛亮家,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耐心等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才華出眾,并不甘心隱居度過一生。他也想以自己的學識,做出一番事業(yè),只是還沒有遇到伯樂。諸葛亮見劉備實在是很有誠意,就答應出來全力幫助他。這也為后人留下了“三顧茅廬”的典故,他們的談話被稱為《隆中對》,也流傳千載。
有了諸葛亮的相助,劉備的政治生涯開始發(fā)生轉(zhuǎn)折。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制訂了奪取荊州、益州,三分天下,興復漢室,成就帝業(yè)的計劃。
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后,統(tǒng)一北方,實力大增,就率兵南下,直取荊州。曹軍還沒到,劉表就病死了,次子劉琮繼位。劉琮軟弱無能,聽說曹軍30萬將至,嚇得趕緊投降。劉備勢單力薄,只好率領部下突圍退走。逃走途中,劉備夫人甘氏與幼子阿斗,被曹軍重重包圍,幸虧猛將趙云死命相護,才得以脫險。曹操占了荊州后,又占領江陵,聲勢更大,就沿江東下,準備消滅劉備,然后吞并東吳。
劉備勢力單薄,為了保全自己,在諸葛亮的建議下,他決定聯(lián)合東吳一起抗擊曹軍。東吳孫權也考慮到唇亡齒寒,只有與劉備聯(lián)合才能保全。于是,孫劉聯(lián)軍,在周瑜和諸葛亮的指揮下,在赤壁火燒曹軍船只,然后趁勢追擊,曹軍潰敗。曹操帶著殘兵敗將逃回了北方,再也沒有實現(xiàn)一統(tǒng)天下的夢想。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戰(zhàn)。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趁機占領了荊州。接著,就向益州進發(fā)。益州主要包括四川一帶,不僅地勢險要,而且物產(chǎn)豐富。益州牧劉璋也是漢室宗親,軟弱無能,他畏懼曹操,就派手下張松去拜見曹操,可是曹操對張松很冷淡。張松又順便去拜訪了劉備,劉備對他十分熱情。于是,張松回去后就在劉璋面前說曹操的壞話,又極力稱贊劉備。劉璋降曹的事就沒有成功。而劉備站穩(wěn)荊州后,就帶兵攻打益州。由于地勢險要,劉備用了三年多的時間,終于逼迫劉璋向他投降。
諸葛亮在“隆中對”里為劉備規(guī)劃的宏偉藍圖,至此就真正實現(xiàn)了。荊州和益州兩州之地被劉備納入囊中后,他就有實力去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自公元184年涿縣起兵,到現(xiàn)在整整30年,54歲的劉備終于完成了三分天下的大業(yè)。
四、成都稱帝,白帝托孤
劉備艱難地奪取了益州,不過接下來他打了一場勝戰(zhàn)。由于漢中地勢險要,是巴蜀的咽喉要道。劉備占領了益州,就想進一步奪取漢中。不想曹操動作快,派夏侯淵、張郃、徐晃等人鎮(zhèn)守漢中。公元219年,蜀魏為爭奪漢中,在這里發(fā)生了起決定性作用的著名戰(zhàn)役——定軍山之戰(zhàn),蜀漢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于定軍山下,挫敗了曹魏之銳氣,使蜀漢奪取了漢中。劉備乘勝把附近的幾個郡也拿到手。公元219年秋天,憑借雄厚的基礎,59歲的劉備在手下的擁戴下,做了漢中王。
劉備當了漢中王,他的事業(yè)達到了頂峰。不過,他的勢力日益強大,引起孫權的不滿,雙方關系開始惡化,爭奪的焦點集中在荊州。荊州本是赤壁之戰(zhàn)后,孫權借給劉備牽制曹操的。在劉備占領益州后的第二年,孫權就要討回荊州。劉備自然不肯,就找借口拖延。這就是后人常言“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的典故。孫權要不回荊州,惱怒之下,就伺機要對劉備開戰(zhàn)。公元219年,劉備與曹操在漢中交戰(zhàn)時,關羽以荊州為基地,也出兵進攻曹軍鎮(zhèn)守的襄陽和樊城。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敗曹仁,令曹軍聞風喪膽。曹操派人聯(lián)合孫權,孫權覺得奪回荊州的機會來了,就與曹操共擊關羽。關羽因為屢屢得勝,有些驕傲,戰(zhàn)略不當,結果被魏吳兩軍擊敗殺死。關羽一向驍勇,威名赫赫,他兵敗被殺的消息傳到蜀漢,全國震驚。劉備萬分悲痛,憤而決定攻打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
這時,曹操突然病死,他的兒子曹丕繼位為魏王。沒過多久,曹丕就篡漢稱帝了。接著又有謠傳,說漢獻帝已經(jīng)被害死。劉備是漢室子孫,一向以興復漢室為己任。于是,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在諸葛亮等人的擁護下,61歲的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即后人所稱的蜀漢。劉備就是蜀漢昭烈帝,他封諸葛亮為丞相。
因為荊州失守,劉備以后想進中原就只有漢中一條路,十分被動,所以他一稱帝,就立刻起兵伐吳,其實此時劉備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魏、吳抗衡。大將趙云等人紛紛勸阻,可劉備一意孤行。劉備讓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兒子劉禪處理朝政,然后下令調(diào)集全國的人馬準備出兵。他派人通知了車騎將軍張飛率兵到江州與他會師。可因為張飛性格粗暴,經(jīng)常打罵部下,將士都對他十分不滿,結果他剛到江州就被手下張達、范疆暗殺了。這樣,劉備還沒出兵,就損失了一員大將。
劉備舉全國之力討伐東吳,來勢洶洶,很快就兵臨秭歸。蜀軍擊敗吳軍,拿下秭歸,打開了通向東吳的門戶。公元222年,劉備率蜀軍沿江而下,繼續(xù)攻吳。孫權見劉備聲勢浩大,就派人求和,卻遭到了劉備的拒絕。這年六月,兩軍相持在猇亭(今湖北宜昌)。因為天氣炎熱,劉備就下令蜀軍在山林茂盛處安營,又下令各營結成連營,以防吳軍各個擊破。其實劉備對軍事并不太懂,身邊也缺少將才,他犯了兵家的大忌。各營在山林中相連,天氣又熱,若用火攻,將無處可逃。吳將陸遜很有眼光,早就看準了這一點。兩軍相持已久,趁著蜀軍懈怠,陸遜指揮吳軍火燒連營。蜀軍慘敗,劉備帶著殘兵逃到白帝城。
猇亭慘敗使得蜀軍元氣大傷,劉備難以承受這個沉重的打擊,在白帝城一病不起。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劉備病情嚴重,他急召太子劉禪與丞相諸葛亮到白帝城。太子無能,劉備擔心他無法繼承大業(yè);丞相諸葛亮才華蓋世,劉備也擔心他不夠忠誠。于是,劉備囑托諸葛亮:“你才華蓋世,勝過曹丕十倍,必能定國安邦,成就大業(yè)。若太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若他無能,你就代他自立吧!”諸葛亮聽了這話,立即拜倒在地,哭著說:“臣一定輔佐太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眲浒才藕昧松砗笫?,大限已至。
劉備稱帝兩年,享年63歲。他在亂世中創(chuàng)立了蜀漢基業(yè),他的宏圖偉志為人敬仰,他善于用人也為后人所稱道。
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年輕時隱居隆中以待時機;經(jīng)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輔佐劉備聯(lián)吳抗曹,建立蜀國;后又繼續(xù)輔佐劉禪治蜀,南征北伐,七擒孟獲,五出祁山,最終病死五丈原。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堪為后世楷模。
一、隱居隆中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瑯玡郡陽都縣(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諸葛亮的遠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侍御史、司隸校尉、光祿大夫等官。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諸葛亮排行第二,上有哥哥諸葛瑾,下有弟弟諸葛均,另外,還有兩個姐姐。諸葛亮八歲時,其父諸葛珪去世。因此,兄弟姐妹五人就由叔父諸葛玄收養(yǎng),他們在故鄉(xiāng)陽都過著比較艱苦的生活,直到諸葛亮年滿十四歲。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諸葛亮的故鄉(xiāng)瑯玡陽都也遭受戰(zhàn)火影響,一家人無法生活。此時,其叔父諸葛玄恰好出任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于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只身逃往江東避亂謀生,諸葛亮姐弟四人則隨叔父諸葛玄到豫章避難。不到一年,諸葛玄被軍閥趕出南昌,諸葛玄只好帶領他們投奔好友荊州牧劉表。但是沒多久,諸葛玄便也去世了。此時,諸葛亮的兩個姐姐都已嫁人,諸葛亮只好與弟弟一起來到荊州南陽郡鄧縣的隆中,在此蓋了幾間草屋,種了幾畝土地,過著隱居的生活,此時諸葛亮年僅十七歲。
諸葛亮像
諸葛亮自幼聰慧,并且好學。隱居隆中后,雖然生活清貧,但是他邊耕種,邊求學。在隆中,諸葛亮用大量時間博覽群書,刻苦攻讀諸子百家,即使是逸聞野史,他都不放過。諸葛亮讀書與別人不一樣,他不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經(jīng)過多年的潛心鉆研,諸葛亮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通曉兵法戰(zhàn)術。雖然是隱居,但他十分關注天下大事,以此為己任,常自比春秋時期的齊國名相管仲和戰(zhàn)國時期燕國名將樂毅。
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結識了一批飽學有志的青年人物,如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石韜,汝南孟建,襄陽龐統(tǒng)等。他們經(jīng)常聚會,縱論天下大事,暢談個人抱負。有一次,諸葛亮對石韜、徐庶、孟建三人說:“你們?nèi)巳プ龉?,將來可至刺史、太守。”三個人問諸葛亮自己會怎樣,諸葛亮則笑而不答,可見他的雄心壯志更在三位朋友之上。另外,諸葛亮還結交了兩位長者,即襄陽龐德公和潁川司馬徽,此二人對諸葛亮的才華十分了解。有一次龐德公對司馬徽說:“諸葛亮為臥龍,龐統(tǒng)為鳳雛?!彼抉R徽對此比喻深表贊同。由此亦可見諸葛亮的聲名之一斑。
諸葛亮在隆中隱居了十年,直到二十七歲時,他終于遇到了合意的可輔佐的明君,這就是劉備。
二、三顧茅廬
公元201年,在曹操逼迫下,劉備逃往荊州投靠劉表。劉備自鎮(zhèn)壓黃巾起義以來,曾先后依附多人,深感自己力量單薄,迫切需要人才。在公元207年,劉備加快了尋訪人才的步伐。
他拜訪了當時名氣很大的潁川司馬徽,請求司馬徽推薦人才,于是司馬徽就向劉備推薦說:“我們這里的俊杰就是臥龍鳳雛。”劉又問何為臥龍鳳雛,司馬徽就告訴劉備即諸葛亮和龐統(tǒng)也。沒多久,名士徐庶到新野幫助劉備策劃軍事,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他說:“我朋友諸葛亮,人稱臥龍,是罕見的人才,將軍不想見他嗎?”于是劉備表示希望見見諸葛亮,并希望徐庶帶諸葛亮來。徐庶則說:“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只能您去見他,不能隨便召他來見您!”
本來,劉備認為徐庶已是個難得的人才,想不到徐庶如此推崇諸葛亮,方知諸葛亮更是人才。于是在公元207年冬天,劉備冒著嚴寒,三次從新野到隆中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有見到,直到第三次,才會見了諸葛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初次相見,劉備十分誠懇地向諸葛亮求教安定天下的大計,諸葛亮便答以著名的《隆中對》。在《隆中對》中,諸葛亮首先明確了天下的五大勢力集團,即曹操、孫權、劉表、劉璋、張魯五個力量集團。然后又對五支力量進行了具體分析,認為:目前曹操不僅兵力逾百萬,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最大的軍閥,不能與曹操爭鋒;孫權占有江東,已經(jīng)三代,而且江東地勢險要,可以聯(lián)合孫權作為外援;雖然劉表占據(jù)荊州,但他懦弱無能,是奪取荊州的良機;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但是其統(tǒng)治者劉璋昏庸。因此,諸葛亮建議劉備奪取荊州后即取益州,然后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修好,再和孫權結成聯(lián)盟,內(nèi)修明政,等待時機北伐,興復漢室。
斧車 東漢
劉備聽了諸葛亮透徹的分析后,極為敬佩,于是極力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yè)。諸葛亮見劉備禮賢下士,心胸開闊,抱負遠大,正是自己想要輔佐的人,于是就答應劉備的請求。從此以后,諸葛亮成了劉備最得力的助手。
三、赤壁之戰(zhàn)
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雄心勃勃,企圖一舉南下,統(tǒng)一全國。于是在公元208年七月,統(tǒng)率十萬大軍南征劉表。八月,劉表病死,次子劉琮率眾向曹操投降。如此一來,劉備在襄陽一帶無法立足,只好奔向江陵。
江陵地處要沖,而且劉表在江陵屯有大量物資,曹操恐怕劉備先占江陵,于是率精騎五千,晝夜行軍三百余里,兼程急追。當時,襄樊的百姓害怕被曹軍屠殺,跟隨劉備的很多。由于百姓和物資多,所以隊伍行動緩慢。于是劉備只好派關羽先率領水軍一萬人,從水路趕往江陵。劉備等依舊行進,結果在當陽的長坂(今湖北當陽縣東北)被曹操騎兵追上,劉備幾乎全軍覆沒。僅帶領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shù)十人逃脫,在江津與關羽水軍相遇,渡過漢水,又和劉表長子劉琦的軍隊會合,退至樊口(今湖北鄂城縣西北)。劉備所部共兩萬多人,實力大為削弱。
曹操占領江陵后,決定乘勝順江東下,一舉消滅江東。他統(tǒng)率大軍二十萬,號稱八十萬,自江陵沿江東下,向東吳進攻。
三國鼎立圖
早在曹操南征、劉表病死時,孫權得知此消息深感不妙,于是派魯肅前往荊州以吊唁劉表之機勸說劉備和諸葛亮,向東聯(lián)合孫權。此時,諸葛亮見情況緊急,也勸劉備向?qū)O權求救。于是,劉備派諸葛亮出使東吳。
當時孫權擁軍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但是他在降曹還是抗曹問題上猶豫徘徊。諸葛亮于是便以激將法勸說孫權,他說:“曹操現(xiàn)在攻破荊州,威震四海,實力強大。將軍如果能夠抵抗曹操,就應當及早與曹操絕交;如果不能抵抗曹操,為什么不束手向他投降呢?”孫權聽后大怒說:“我擁有全吳之地,十萬甲兵,豈能受制于人?”于是決定聯(lián)劉抗曹。諸葛亮則進一步分析指出:劉備雖兵敗長坂,但是所部仍有兩萬余眾,而曹操勞師遠征,十分疲憊。況且北方之人,不習慣水戰(zhàn);而且荊州歸附的部隊并非心服。只要將軍派出幾員猛將,必能破曹,如此,則三足鼎立之勢成矣。聽了諸葛亮的分析,孫權決定派周瑜、程普、魯肅率三萬水軍,會同劉備抗曹。
公元208年,孫劉聯(lián)軍與曹軍在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形成對峙局面。時曹軍士兵水土不服,染上瘟疫。后來聯(lián)軍用火攻,曹軍大敗。
于是劉備乘勝追擊曹操,占有了荊州江南地區(qū),后又征得孫權的同意占領荊州江北地區(qū)。
公元214年,劉備進軍四川,取得益州。公元219年,又從曹操手中取得漢中。至此,劉備成為了與曹操、孫權鼎足而立的軍事集團之一,東漢末年以來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結束,三國鼎立的形勢初步形成。
四、白帝城受命
劉備取得荊州、益州后,勢力有了很大發(fā)展,尤其是荊州地理位置重要。
但是,荊州對于孫權來講更為重要,孫權將荊州視為立國之命脈。荊州與孫權所占領揚州之間,有長江相連,交通便利,朝發(fā)夕至。孫權認為,荊州和揚州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控制荊州,他在長江下游便無法立國。但是,劉備又不肯輕易放棄荊州,他派心腹大將關羽鎮(zhèn)守荊州。這樣一來,孫劉關系惡化,以致破裂。
公元215年,孫權派兵攻占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命關羽出戰(zhàn),重新奪回此三郡。一時孫劉之間大戰(zhàn)在即。正在此時,曹操進兵漢中,劉備擔心益州危險,于是與孫權講和,孫劉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盡管雙方平分了荊州,但是孫權無時不在覬覦著荊州的另一部分。公元219年,鎮(zhèn)守荊州的關羽北伐,并以大兵圍攻樊城,造成荊州兵力空虛,孫權乘機命呂蒙偷襲荊州,呂蒙以伏兵擒獲了關羽及其子關平,并將他們殺死,荊州全部歸屬東吳。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公元220年,在諸葛亮等人的建議下,劉備于是年四月在成都即帝位,國號為漢,并以諸葛亮為丞相。劉備稱帝后,決定討伐孫權,為關羽報仇,準備重新奪回荊州。眾臣苦苦勸阻,希望劉備顧全大局,停止伐吳,但劉備始終不聽。公元221年農(nóng)歷七月,劉備統(tǒng)率大軍東進伐吳,結果在猇亭被東吳大將陸遜打敗,其手下大將張南、馮習被殺,胡王沙摩柯、杜路、劉寧則投降陸遜。劉備元氣大傷。
經(jīng)過關羽被殺、荊州丟失和此次伐吳失敗的打擊,劉備的情緒很壞,再加上征戰(zhàn)勞頓,就在白帝城一病不起。病危之際,他派人到成都把諸葛亮請來,托付后事。
公元223年農(nóng)歷二月,諸葛亮奉詔來到白帝城,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華是曹丕的十倍,一定可以安定國家,成就北伐大業(yè)。如果我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爭氣,你可以取而代之。”然后,劉備又告誡劉禪說:“你與丞相共事,侍奉丞相應如父親一樣?!敝T葛亮見劉備如此信任自己,十分感動,于是流著淚說:“臣將竭盡全力輔佐幼主,貢獻忠貞之節(jié)?!辈痪?,劉備于四月二十四日去世,年六十三歲。
同年五月,諸葛亮輔佐劉禪登基,諸葛亮被封為武鄉(xiāng)侯,以丞相身份兼任益州牧,全力輔助劉禪。而劉禪也恪守父訓,視諸葛亮如父,蜀國軍政大小事務,咸決于亮。于是諸葛亮“約官職,修法制”,勵精圖治,建設蜀漢,休養(yǎng)民力,以培國本。這樣,諸葛亮的治理才能得以充分施展。
五、治理蜀國
諸葛亮治理蜀國,首先是從建立法治開始的。在劉璋統(tǒng)治益州時期,地方豪強肆意妄為,使得國家政令無法實行下去。面對這種情況,諸葛亮厲行法治,賞罰分明,不久就改變了劉璋統(tǒng)治時期政治腐敗的局面,使社會秩序恢復正常。
為了恢復國力,進一步安定人民生活,諸葛亮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都實行發(fā)展生產(chǎn)、安定民生的方針政策,使得蜀國的經(jīng)濟力量得到很大增強。為了保護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諸葛亮設立了堰官,并派一千二百名士兵對都江堰進行保護。
諸葛亮對官吏要求嚴格,他任人唯賢,提拔了一批德才兼?zhèn)涞娜藖淼礁骷墮C關中任職。在公元223年,諸葛亮任命蔣琬為東曹掾,費祎、董允為黃門侍郎,王連為屯騎校尉并兼任丞相長史,拜陳震為尚書;并任命當時有聲望的名流大儒為各種官職。而對于那些貪污不法分子則毫不留情地進行罷免和懲辦,以樹立廉潔公正的風氣。諸葛亮自己則作出表率,以影響周圍的人。諸葛亮生活非常節(jié)儉,他曾在給劉禪的奏疏中說過他自己在成都有八百棵桑樹、十五頃田地,這些生產(chǎn)的東西足夠其家人的生活之用,他自己的一切費用,都是由官府供給,因此,不需要別的產(chǎn)業(yè)。諸葛亮責任感極強,做丞相的時候,不管什么時間,都是親自批閱公文,十分認真仔細,即使勞累,也不肯輕易休息。他勤懇認真的做法,給蜀國官員樹立了榜樣。
諸葛亮因為任重事繁,擔心有關軍國大計的措施不能保證全部正確。因此,他再三鼓勵左右及部下隨時指正自己的錯誤,他曾說:“要管理好國家,必須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彼牟肯聟⑹露?,有一次因為對諸葛亮處理事情不滿意,先后與諸葛亮爭論了十次,諸葛亮不但沒有責備董和,反而加以表揚。諸葛亮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與他這種謙遜踏實的品格是密切相關的。
聯(lián)吳伐魏是諸葛亮的一貫政策,在劉禪繼位后,諸葛亮就考慮如何打破吳蜀之間關系的僵局,重新修好,這樣才能解除后顧之憂,集中力量平定南中。為此,諸葛亮于公元223年派鄧芝出使孫吳。雙方經(jīng)過談判,孫權斷絕了同曹魏的關系,重新和蜀漢結成聯(lián)盟。此后,吳蜀雙方使臣往來不斷,蜀漢減輕了后顧之憂。
在民族關系上,諸葛亮雖然是以武力平定南中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的反抗,但是諸葛亮堅持要收服人心。公元225年春,在作了充分準備后,諸葛亮兵分三路,向南中展開進攻。出兵不久,南中地區(qū)叛亂首領雍闿被部下殺死,隨后,孟獲成了南彝的首領。于是諸葛亮七擒孟獲,七次將他活捉,又七次將他釋放,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降蜀國。這樣,南中各地少數(shù)民族統(tǒng)統(tǒng)歸附。
平定南中后,蜀漢后顧之憂解除,諸葛亮于是集中力量,準備北伐。
六、北伐曹魏
北伐曹魏,統(tǒng)一中原,是諸葛亮在《隆中對》里早就提出的目標。公元227年,一切準備就緒,諸葛亮向劉禪上了《出師表》,對后方的政治、軍事作了妥善的安排后,率領老將趙云、魏延及年輕將領馬謖等,統(tǒng)率二十萬大軍進駐漢中,伺機北伐。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大軍向祁山(在今甘肅永縣東)進發(fā)。魏明帝曹叡親自到長安督戰(zhàn),并派大將張郃抵御蜀軍的進攻。諸葛亮命參軍馬謖扼守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迎擊魏軍。結果馬謖自恃精通兵法,不遵守諸葛亮的部署,私自上山,被張郃打敗,街亭失守。與此同時,趙云、鄧芝也出師不利。諸葛亮見此,只好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就這樣失敗了?;氐綕h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并自貶三等。但是,諸葛亮并不甘心,而是著手準備新的北伐。
《前出師表》南宋 岳飛
諸葛亮出師一表,天下聞名,千古傳頌,評為表中杰作。歷朝歷代忠臣烈士、遷客騷人書之不倦,或寄托性情,或激勵明志。岳飛此帖,傳為行軍至南陽,秋夜深深,秋雨綿綿,遙想徽欽二帝遠囚異國,一時忠心觸動,揮淚如雨,寫就諸葛武侯出師表,墨氣淋漓,豪情畢現(xiàn)。
指南車模型 三國
公元228年冬天,曹休被孫吳大將陸遜打敗,曹軍主力東下增援,諸葛亮趁機再次北伐,兵出散關(今陜西寶雞西南),圍攻陳倉,魏將郝昭率軍死守二十多天,蜀軍糧草將盡,而魏將曹真又率兵來援,諸葛亮只好無功而返。
公元229年、231年,諸葛亮又分別進行了北伐,雖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戰(zhàn)斗的勝利,但是始終未能與魏軍主力決戰(zhàn),而且,因為糧食運輸?shù)膯栴},均無功而返。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發(fā)動了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北伐。此次北伐,諸葛亮用了三年時間作準備,他設計了流馬來運輸糧草,并且和孫權約好同時伐魏。諸葛亮率領十萬大軍,從斜谷出兵,在五丈原(今陜西郿縣西南),與司馬懿在渭水相對峙。為了進行長期作戰(zhàn),諸葛亮決定分兵屯田,使屯田兵與渭水沿岸居民雜居,一起農(nóng)耕。
而司馬懿采取堅壁拒守的對策,不出戰(zhàn),兩軍在五丈原相持一百多天。諸葛亮不斷向司馬懿挑戰(zhàn),但是司馬懿不為所動。諸葛亮命人送給司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嘲笑他懦弱,試圖激怒司馬懿出戰(zhàn),但是司馬懿竟含笑接受,仍不為諸葛亮所動。而此時傳來消息,與諸葛亮同時出兵的孫權兵敗而退回江南,諸葛亮不由得擔心魏國的援軍會不會到來。到了這年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
諸葛亮死后,大將姜維和楊儀依諸葛亮生前部署,撤退到漢中。盡管司馬懿得到蜀軍撤退的消息,仍不敢追擊。所以當時有“死諸葛嚇走生仲達(司馬懿的號)”之說。后來,唐代詩人杜甫在評價諸葛亮時寫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币卜从沉撕笕藢χT葛亮北伐失敗的嘆息。
蜀漢大軍回到成都后,劉禪為了表彰諸葛亮生前的品德和功績,封賜諸葛亮謚號忠武侯,并將他安葬于漢中定軍山(今陜西勉縣南)。
不以成敗論英雄。盡管諸葛亮沒有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但是他作為一代名相,在三國時期進行的縱橫捭闔的軍事策略和治理蜀國取得的業(yè)績,使他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成了智慧的化身。
隋煬帝楊廣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在登基稱帝之前,他抑制他荒淫奢侈的本性,通過陰謀爭寵,最終成功謀得太子地位。殺害父親楊堅自己稱帝后,楊廣性格中專擅福威、縱情聲色的一面馬上就顯現(xiàn)出來,他雖然也做出過偉大的功績,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荒淫殘暴、窮奢極欲。楊廣的這些行為使得眾叛親離,百姓窮困,最終官逼反民,把一個大好江山給葬送了。
一、少年英才,謀儲逼宮
楊廣自小就聰明伶俐,詩詞文章樣樣都行。當楊堅還是北周大臣的時候,楊廣就已經(jīng)被封為雁門郡公,當然這得益他父親的功勛。楊堅即位稱帝后,封楊廣為晉王,并讓他擔任并州總管,此時楊廣年僅13歲。第二年,隋在并州設置河北道行臺尚書省,楊廣又任武衛(wèi)大將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
年僅十幾歲便擔此大任,除了楊廣聰明,更多則是隋文帝楊堅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而為之。文帝吸取了北周孤弱而亡的教訓,因此他把他的兒子派到地方,各掌一方,以此來穩(wěn)固楊家統(tǒng)治。為了使這些皇子們能夠堪此大任,文帝從朝中精選了一些正直且有才望的人來輔佐他們,楊廣周邊的輔佐大臣是王韶等人。王韶等人不負文帝所托,盡心盡力輔佐楊廣,使楊文在文才武略方面得到很大進步。
隋文帝像
開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以次子楊廣為統(tǒng)帥,發(fā)兵50萬大舉進攻南陳政權,第二年春,就把陳朝滅掉。雖然此時的楊廣是最高統(tǒng)帥,但基本上是坐享其成,因為實際指揮部署作戰(zhàn)的是元帥長史高颎,攻城略地的則是武將賀若弼、韓擒虎、楊素等。楊廣攻下建康后,把陳后主身邊的有害于人民的邪佞之臣都殺掉。同時他又讓高颎和元帥府記室參軍裴矩一起收繳南陳地圖和戶籍,封存國家府庫,金銀財物不取分文,這樣的風度使楊廣獲得了天下人民的稱贊。之后,他晉封太尉,再任并州總管。
后來,在平定江南士族高智慧叛亂、反擊突厥等戰(zhàn)爭中,楊廣作為統(tǒng)帥皆立下大功。在文帝的五位皇子中,楊廣的戰(zhàn)功是其他幾位皇子所不及的。由于官職、地位的不斷提升,楊廣開始覬覦皇位。不過,實現(xiàn)這個愿望有點難,因為文帝在即位后不久就已經(jīng)立長子楊勇為皇太子,楊勇是法定的皇位繼承人,如果楊勇沒有死亡或被廢掉,楊廣是沒有機會當皇帝的。
楊廣十分清楚,只有皇帝廢掉楊勇,他才能奪得太子之位。于是,在后來的歲月中,他做了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情就是討父親的歡心和秘密培植自己的親信黨羽。
首先,楊廣通過陰謀權術不斷迎合文帝與獨孤皇后。文帝本人十分節(jié)儉,孤獨皇后痛恨男子寵愛姬妾,太子楊勇沒有心機,無視文帝及皇后的性格,偏偏喜歡奢侈與女色,久而久之,文帝與皇后都對他產(chǎn)生了厭惡之感。而楊廣呢,雖然也喜奢侈與女色,但是他為了得到太子之位,先把這些都暫時的隱藏起來。他只和王妃蕭氏住在一起,不寵愛其他姬妾。每當文帝和孤獨皇后到楊廣住的地方的時候,他都會事先進行布置,把一些年輕美貌的姬妾藏起來,讓一些年老丑陋的人穿上粗布衣服。文帝與獨孤皇后見此,就逐漸地開始寵愛他了。而對于文帝和獨孤皇后派來的人,他都會以禮待之,臨走時還會送上禮物。這些人因為得了好處,在文帝和皇后面前都是好話連連,由此,楊廣在文帝和獨孤皇后心目中的地位不斷攀升。
當然這些還不夠,改立太子之事必須還要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楊廣勾結了不少在朝中與太子楊勇不和的大臣,其中就有著名的大將楊素,這些大臣們平日里在文帝和皇后面前不斷中傷楊勇,文帝遂起了罷黜之意。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楊勇被廢為平民,太子黨被消滅,楊廣如愿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