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天將
韋崗戰(zhàn)斗不久,完成任務的先遣支隊奉命解散,粟裕返回已開到江南的新四軍二支隊代理司令一職。二支隊下轄第三、第四兩個團,僅有1700人。
1938年6月,國民黨軍和日軍進行的武漢會戰(zhàn)正式開始。葉挺和項英為盡友軍義務,要求新四軍配合作戰(zhàn),命令“開展勝利的游擊戰(zhàn)來配合各方執(zhí)行保衛(wèi)武漢的總任務”。粟裕隨即在敵后行動起來。
這年7月,他指揮二支隊一個營伏擊當涂至蕪湖間的一列日寇火車,繳獲軍用品無數(shù);不久又在蕪湖以東與日軍打了一個遭遇戰(zhàn),戰(zhàn)果不菲,還首創(chuàng)新四軍全軍活捉日軍紀錄。
江南“治安”驀然惡化,日軍惱怒異常,獲悉二支隊駐在小丹陽,立即出動步騎兵4500人,外加20余架轟炸機前往圍殲。他們兵分八路,水陸并進,志在必得。
粟裕迅速想出應對之計,采取浙南打游擊時的“敵進我進”戰(zhàn)術,將部隊一分為三:
一部攻打當涂,造成敵人恐慌;一部攻打南京以南的陶吳,牽制日軍兵力;另外一支精兵奔襲南京近郊,奪取雨花臺制高點,襲擊中華門內外日、偽軍事目標。
氣勢洶洶的日軍撲到小丹陽,發(fā)現(xiàn)空無一人,后方卻連連告急,只得長嘆一聲,匆匆撤兵回防。粟裕乘機下令追擊,斃傷日偽軍50多人,自己無一傷亡。
1938年,擔任新四軍二支隊代司令的粟裕
神出鬼沒的敵后游擊戰(zhàn)令日軍膽戰(zhàn)心驚,無奈地叫苦說:“新四軍是個神,你打他時一個也沒有,他打你時都出來了?!?/p>
粟裕沒理會日寇的叫苦,又連打兩個漂亮仗。
1939年1月,外出的偵察員報告,100多名日軍由安徽宣城的水陽鎮(zhèn)沿水陽江河岸北犯。粟裕馬上拿出地圖,細細比畫一陣,沉思一會兒,決定再打一個伏擊戰(zhàn)。
他迅速部署了兩路人馬:一路為4個連,埋伏于河岸預設陣地,作為進攻的主力;一路為一個連,隱蔽在水陽附近,戰(zhàn)斗打響后從日軍身后包抄,斷其退路。兩路人馬連夜行動,悄然潛入各自陣地。
1月7日清晨,曉霧將歇,河水淙淙。日軍衣著鮮明,刀槍明晃,迤迡而行,緩緩進入伏擊圈。
粟裕果斷下令出擊,伏擊部隊號聲嘹亮,槍聲驟起,猛烈開火。日軍訓練有素,稍一遲疑,迅速組織反撲,一波一波沖向新四軍陣地,但禁不住新四軍的凌厲攻勢,瞬間又狼狽退了回去。
粟裕一直冒著槍林彈雨,站在前沿指揮。參戰(zhàn)老兵、原福州軍區(qū)副政委王直多年后回憶:“水陽激戰(zhàn),他(粟裕)親臨一線。當把沖上來的敵人打回去后,我覺得這里太危險了,建議他轉移指揮位置?!?/p>
粟裕搖頭說:“敵人是被打退了,但沒有被打垮,馬上會發(fā)起第二次沖鋒,我們的指揮位置只能在前,不能退后?!?/p>
王直回憶說:“果然不出所料,敵人接著就組織再次反撲,而且比第一次更兇猛。由于他胸有成竹,從容指揮,敵人終于被打得尸體成堆,狼狽逃跑。”
經過3個小時激戰(zhàn),新四軍大獲全勝,擊斃日軍31人,收復了著名的江南水鄉(xiāng)水陽鎮(zhèn)。
隨后,粟裕又領兵奇襲官陡門,僅8分鐘便鳴金收兵,破軍殺將,聲震江南。
官陡門與水陽鎮(zhèn)一樣,流淌著同一條清澈的水陽江,是蕪湖東北郊一個鄉(xiāng)間小鎮(zhèn),與灣里機場和(南)京蕪(湖)鐵路相鄰,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日軍為拱衛(wèi)蕪湖,格外重視官陡門,不僅駐有重兵,還在左右兩側四五公里處設了兩個據(jù)點,與官陡門互為犄角,三足鼎立,一處遭到攻擊,其他兩處可以迅速出動人馬增援。
粟裕分析,日軍滿以為官陡門固若金湯,防范反而麻痹松懈,正可出其不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他決定親率第三團拔掉這一據(jù)點。
作戰(zhàn)決心確定后,粟裕開始從容用兵。
官陡門在司令部駐地宣城貍頭橋的西邊,隊伍原本應當直接向西而行。為了迷惑日偽軍的耳目,保持戰(zhàn)斗突然性,粟裕隱真示假,迂回行軍,同時也沒有將作戰(zhàn)任務下達給部隊。
1月18日,粟裕率部沿固城湖東岸向北前進,僅僅走了25公里便下令安營住宿;第二天又在原地停留半日,隨即突然命令乘船橫穿固城湖,翻過高高的湖埂后,又改乘小船沿內河西進。
午夜,月明星稀,寒氣逼人,新四軍官兵一路急行軍,穿插到距離官陡門僅有40公里的一個小村莊,粟裕下令就地隱蔽休息。
午后,他召集排以上干部會議,宣布作戰(zhàn)目標和任務。官兵們這才明白他幾天來遠距離兜圈子的意圖,興奮不已,紛紛摩拳擦掌,準備戰(zhàn)斗。
1月21日凌晨,四野寂寥,明河在天,正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風景詩意般宜人。日偽軍還在溫暖的營房沉沉酣睡,粟裕下達了出擊命令。新四軍官兵如離弦之箭,猛撲官陡門。
槍聲驟然而起,又突然沉寂,戰(zhàn)斗僅8分鐘就結束了。300余守敵被全殲,其中被活捉57人,繳獲長短槍80余支。
1939年1月,官陡門戰(zhàn)斗后合影,前左1為粟裕;粟裕為合影題詞
當日軍緊急出動增援時,粟裕早已帶著隊伍消失在江南水網的盡頭,留給他們的只有惆悵和狂怒。
粟裕一時聲名鵲起,不僅馳名江南敵后,也傳到了千里之外的重慶和延安。重慶《新華日報》發(fā)表了他撰寫《蕪湖近郊官陡門的奇襲》一文,介紹戰(zhàn)斗經驗。延安總部不久還翻印了他和參謀長羅忠毅合著的《實戰(zhàn)經驗錄》,向八路軍和新四軍將士推廣他的經驗。
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也慕名而來,邀請粟裕前往傳授游擊戰(zhàn)的經驗。粟??粦Z,也不保留,一口氣講了幾個小時,擺戰(zhàn)例講理論,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讓許多國民黨將領受益匪淺。
一位當年參加過“圍剿”紅軍的川軍師長感慨說:“粟司令,從前我對你們共產黨的軍隊是有點瞧不起的??墒墙裉炻犃四愕膱蟾妫也胖滥銈兊乃教吡?。共產黨里有你這樣的人,難怪立于不敗之地!以后還請多多關照。”
然而,蔣介石沒有這樣的“雅量”。
武漢會戰(zhàn)后,攻占了中國大片領土,兵力已捉襟見肘的日軍,不得不停止了對蔣介石正面戰(zhàn)場的進攻,開始著手鞏固華北、華中的占領區(qū),重點對付這里活躍的八路軍、新四軍。
蔣介石隨之緩過氣來。
他發(fā)現(xiàn)原來設想如同川軍、西北軍等雜牌部隊一樣,以抗日名義,假手日本人消滅的中共隊伍,不僅沒被削弱,反而日漸壯大,因而十分憂慮。1939年1月的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上,他提出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政策,把對付中共隊伍視為頭等大事。
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顧祝同和冷欣都是蔣介石麾下言聽計從的黃埔系將領。他們接到指令,立即變臉,派出3個師監(jiān)視江南新四軍?!巴曄鄳?、同氣相求”的日偽軍也心領神會,頻頻出動“掃蕩”。
1939年8月,為集中力量對敵,陳毅一支隊和粟裕二支隊奉命合并,不久改稱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陳毅為指揮,粟裕任副指揮,下轄1.4萬余人。陳毅統(tǒng)攬大局,軍事指揮由粟裕負責。
上任伊始,粟裕便從容調度,部署了延陵一戰(zhàn),擊斃中隊長武村以下日軍168名,生俘3人,受到延安總部的通報表彰。
然而,江南新四軍在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和日軍的雙重擠壓下,處境日益艱難,形勢十分嚴峻。毛澤東決定以一部堅持江南現(xiàn)有地區(qū),主力向江北發(fā)展,同時派一支八路軍主力南下,與新四軍共同作戰(zhàn)。
蔣介石對新四軍北上和八路軍南下,共同經營華中“不堪設想”的后果十分清楚。他命令江南的顧祝同和江北的韓德勤積極備戰(zhàn),隨時準備圍殲這兩個地方的新四軍。
1939年12月,毛澤東根據(jù)險峻的敵情提醒新四軍軍部:顧、韓兵力在冬季反攻名義下,從江南、江北兩面包圍新四軍,各地必須在一切地方準備對付突然事變。
不過,這一“突然事變”因故推遲。1940年5月,蔣介石又制訂了一個三路進攻新四軍的計劃:以顧祝同、冷欣部進攻皖南、蘇南部隊,以韓德勤部進攻蘇北部隊和皖東第5支隊,以李品仙部進攻第4支隊。[1]
粟裕和陳毅對江南新四軍的危險處境頗為清楚,決定盡快執(zhí)行毛澤東的指令北上。經過一番曲折,1940年7月,他們成功擺脫冷欣的包圍、追擊,率領江南指揮部主力渡過日軍封鎖的長江,進入蘇北。
而皖南的葉挺和項英因種種原因推遲了北上。不久,毛澤東早就提醒過的突然事變——“皖南事變”爆發(fā),新四軍軍部和主力9000多人被蔣介石重兵合圍,彈盡糧絕,幾乎全軍覆沒。
[1] 王洪光:《皖南事變真相辨析》,《文史參考》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