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6年12月27日,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在華盛頓舉行。會上召開了紀念恩斯特·馬赫逝世50周年座談會。馬赫是一位極為關注哲學理論的物理學家。座談會B部分的主題是“物理學”,L部分發(fā)起的聯(lián)合主題為“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和“科學社會史”。會議由促進會副主席、美國國家標準局主任艾倫·W.阿斯廷博士主持。沃爾特·赫奇博士代表奧地利大使恩斯特·倫貝格爾發(fā)表開場致辭。恩斯特·馬赫的孫子恩斯特·A.萊德勒也出席了座談會。
代表不同背景和持有不同觀點的物理學家是座談會的主要貢獻者。他們主要以馬赫工作的后續(xù)發(fā)展為基礎,對其做出評價。不過,他們毫無例外地對恩斯特·馬赫的工作和生平具有相同的興趣。他們中的兩位,奧托·布魯和彼得·G.貝格曼,在布拉格大學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枴らT格爾在維也納大學獲得數(shù)學博士學位(他是馬赫著名的《力學及其發(fā)展的批判歷史概論》最新版本[1960]的負責人,并為其擬定了新的介紹)。羅伯特·S.科恩和雷蒙德·J.西格在耶魯大學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并從那里開始分別對科學思想的發(fā)展和哲學基礎產(chǎn)生了持續(xù)的興趣。弗洛伊德·拉特利夫在美國布朗大學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他是一位神經(jīng)生理學家,最近(1965)剛剛完成一本權威著作——《馬赫帶:關于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定量研究》。座談會唯一一位職業(yè)科學史家歐文·N.希伯特,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專業(yè)研究領域為19世紀以來的化學史。每位演講人都做了30分鐘的報告。這些文章是他們當時發(fā)言的擴充。文中部分重復內容未作刪減。此外,文集還收錄了德國弗萊堡恩斯特·馬赫研究所所長沃爾夫岡·F.梅爾茲克奇,哈佛大學物理系杰拉爾德·J.霍爾頓,哥廷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休伯特·戈納的論文(座談會對梅爾茲克奇博士發(fā)出了邀請,他因故未能出席。拉特利夫博士也因病未能出席)。讀者可能會注意到,對馬赫生平及著作的解讀遠遠尚未完成。編者并不打算調和幾位參會者所表達觀點的差異性,或者甚至并不打算剔除重復評論,它們往往出于不同的觀點。
一位編者(羅伯特·S.科恩)建議收錄逝者理查德·馮·米塞斯在紀念馬赫誕生一百周年活動中的演講稿。稿件盡管已經(jīng)發(fā)布,卻未見英文版。科學統(tǒng)一研究所的資助使得這份文件的翻譯得以實現(xiàn)。譯文收錄在附錄里。鑒于馬赫對維也納學派的決定性影響,我們決定同時收錄我們的朋友和老師——已故的菲利普·弗蘭克的兩篇紀念性演講,一篇發(fā)表于馬赫逝世之時,另一篇發(fā)表于馬赫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為方便讀者,附錄還收錄了馬赫及與馬赫有關的生平與著作資料,主要由奧托·布呂匯編。
波士頓科學哲學座談會是受馬赫綜合概念分析、實證相關、批判性精確和人性化動機觀念啟發(fā)的團體和機構之一。通過維也納學派的恩斯特·馬赫學會,后來以波士頓和劍橋為第二故鄉(xiāng)的科學統(tǒng)一研究所,和菲利普·弗蘭克所接受的資助,波士頓座談會與馬赫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將這些對恩斯特·馬赫的擴展研究編纂成冊,收入《波士頓科學哲學研究》叢書出版,時機恰當,令人欣慰。
羅伯特·S.科恩(波士頓大學) 雷蒙德·J.西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