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并不愉快的中學生活

張愛玲新傳:始終沒有感受團圓的一生 作者:張俊杰 著


1.并不愉快的中學生活



“中學時代是不愉快的,那時候很壓抑,不大愿說話?!睆垚哿岷髞砜偨Y(jié)時說道。究竟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和體驗讓她覺得自己過得并不愉快?

通過了解她的中學生活和際遇,可以知道,這種不愉快,只是一個總體的感覺,且主要是后母造成的。而她中學生活的細節(jié),還不至于全都一塌糊涂。

中學時代的張愛玲,也如其他普通的小女生一般,擁有著簡單的快樂。她喜歡吃零食,每次帶弟弟出去,都少不了要買很多零食,尤其是爆玉米花和紫雪糕。她喜歡吃家中一個老女仆做的山芋糖,只要周末一回到家,那老女仆就會做給她吃。

她常和表姐妹們一起逛街、看電影。在這種時候,她都顯得格外開朗活潑,特別是和三表姐黃家漪聊起天來,就更是嘻嘻哈哈,樂不可支。同樣的,她也渴望成熟與享受。在中學時代,她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給了她五塊錢稿酬,她便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琪唇膏,但卻遭來母親的嗔怪,問她為何不把那張鈔票留著做個紀念……

然而,因為家庭環(huán)境影響,張愛玲在遇到年齡比她大的或陌生人時,她一向話少,只有和表姐妹們或要好的同學在一起,話才比較多。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談起她所喜歡的小說、電影、戲劇等話題,就忍不住逸興飛揚,滔滔不絕。后來她跟弟弟談話,也多是這類內(nèi)容,很少談到俗事。

因為太愛看書,與書籍作伴為樂的她,在中學時眼睛就近視了,戴了一副淡黃顏色鏡架的眼鏡。那時張愛玲人很瘦,又很高,衣著隨便,但整個人透出一種書卷氣,沉靜肅穆,給人的感覺不是一個普通女孩。

與眾人不同的張愛玲,在寫作上常常展現(xiàn)出極大的天賦,也受到很多人的贊美和欣賞。另外,博學的她對于美的要求也很高,很多時候,她是孤獨的,她需要的是真真正正的審美知音—人群中很稀少的那種。由此說來,張愛玲的性格,在中學時就已經(jīng)基本形成,后來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她性格內(nèi)向,審美天賦很好,不大注意俗務(wù)。

她所讀的圣馬利亞女校,和圣約翰大學附中一道,為當時滬上最著名的兩大美國基督教教會學校,創(chuàng)立于1887年,到那時已建校四十四年了。師生們很為這所學校而自豪,她們親切地簡稱自己的學校為“圣?!?。

這里的學生,每年都有因不堪課程壓力和管制嚴格而退學的,但張愛玲似乎游刃有余,各科成績都是甲或A。而且,在這里她還發(fā)展了自己的多方面愛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女校的畢業(yè)生,一般會成為買辦或者外交官的太太,獨立一些的,將來可能會成為交際明星,或者出洋去深造。很顯然,張愛玲似乎與她們不同。

學校的課程,分為中英文兩大部分。中文部設(shè)置了國文、國史和中國地理三科,擔任教師的,初中部多為師范畢業(yè)的中國女性,高中部則多是前清科舉出身的遺老。英文部,則設(shè)置了英語、數(shù)學、物理、西洋史、地理和圣經(jīng)等課程,全部采用英文授課,教師也全都是從英、美來的,其中以“老小姐”居多。

由于學校是洋人辦的,英文教師的待遇自然就明顯比國文教師好。英文教師每人都有一間布置考究的書室,以供休息,而國文男老師的休息室,就是收發(fā)室而已。張愛玲入校后很長時間內(nèi),學校都不大重視“國文”。教她們班級國文的,是一位三十歲的老小姐,不茍言笑。

這位女老師的思維也很刻板,課講得乏味。一次作文課,她鄭重其事地講,文章開頭一定要好,如何如何;又講結(jié)尾也一定要好,如何如何。大家洗耳恭聽,只聽她又一字一板地說:“中間一定也要好……”不等她說出下文,全班已經(jīng)哄堂大笑!

如此畸輕畸重,學生們的英文當然都很好,國文水平則不敢恭維。有人連病假條都寫不通順,居然可以寫成:“某某因病故請假一天。”張愛玲與大多數(shù)同學不同,她熱愛文學,也在文學上展現(xiàn)出了異人的天賦。直到后來,遇到了才華出眾、對世事很有見地的國文老師汪宏生,這位民國奇女子才真正擁有了文學路上的第一位老師,從此開啟了文學之路。

然而,她給汪老師的印象是“不說話、懶惰、不交朋友、不活動,精神長期萎靡不振”。但教師們對她的文名都有耳聞,對她的家庭不幸也略有所知,常在教員休息室議論起她。

她還有個同學顧淑琪,在后來的回憶中所述也大致相同:張愛玲在圣校讀書時不活潑、不講話、不同人交往。班上沒有什么好朋友,你主動和她說話,她就應(yīng)一兩句,不大有表情,喜怒哀樂都不大有。個子很瘦,很高,衣服穿起來看上去很大,背傴著。上課拿著書來,下課就回寢室,同寢室又都不是同班同學,所以大家對她了解甚少,連她有個弟弟都不知道,看見她姑姑來給她送過東西。雖然在大課堂上,老師念過她的作文,但誰都沒有想到她將來會有名,因為要說文章,班上的張如瑾是寫得最好的。和其他同學相比,張愛玲很平常、孤獨,看不出才女風采,同學們背后也不議論她。

由此看來,中學時代的張愛玲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雖有文學陪伴但也略顯孤獨,并不愉快。性格孤僻的張愛玲,除了參加圣校的高級琴會和《鳳藻》美術(shù)部外,其他的活動團體,如國光會、清心會、體育會、唱詩會、歌詠團等,都不見她的蹤影。

這樣的女生,給老師和同學們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很淡薄。天才在少年時,未必就是天才。中學時代的她,還是一位灰姑娘,低調(diào)得似乎有些近于自虐,但她的個性棱角與不從流俗,也時有表現(xiàn)。這大概就是她的過人之處吧!

張愛玲在《心愿》一文中,提到了校園中的梅林、縱橫小路和古老鐘樓,似有無限的留戀。她寫道,“那鐘聲仿佛在說:‘與全中國其他學校相比,圣馬利亞的宿舍未必是最大的,校內(nèi)的花園未必是最美麗的,但她無疑有最優(yōu)秀、最勤奮好學的小姑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睆垚哿岵淮笙矚g她的中學時代,但對這個地方,恐怕還是偶爾有夢回之時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