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弘一大師(序一)
明一居士
弘一大師李叔同一八八零年出生于天津,一九四二年在福建泉州溫陵養(yǎng)老院圓寂。大師一生富有傳奇色彩,體驗了多種人生。他由翩翩公子變?yōu)榱魧W生,又變?yōu)榫庉嫞僮優(yōu)榻處?,最后變?yōu)楸惹?,每轉換一種身份,都十分出色。
少年時期,大師跟隨常云莊、趙元禮、唐靜巖等人學習詩詞、書法、金石、篆刻等技藝。青年時期,留學日本創(chuàng)辦春柳社,回國后在“浙一師”擔任美術、音樂教師,培養(yǎng)出劉質平、豐子愷、潘天壽等影響近現(xiàn)代中國藝術走向的學生。中年出家為僧,芒鞋錫杖,歷經(jīng)二十四載苦修,功德圓滿,終成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大師往生至今,海內外信眾舉行了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大家在欣賞、品味、切磋大師各時期杰出藝術成就和佛法造詣的同時,認真追慕大師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行為風范,學習大師的佳言懿行。在弘一大師精神的感召之下,社會各界人士主動投入“弘學”文化的傳播當中。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弘一大師的“弘學研究會”,出版了各種版本的弘一大師傳記,以及電影、話劇等作品。
那么我們生活在當下,究竟要向弘一大師學習什么呢?
首先是弘一大師對藝術的探索精神。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于一身,是少有的奇才。他是中國現(xiàn)代歌史的啟蒙先驅者,其中《祖國歌》《送別》等歌曲流傳久遠。他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奠基人,創(chuàng)辦“春柳社”,演出話劇《茶花女》《黑奴吁天錄》,開啟了中國話劇的帷幕。
大師對衣食住行的簡樸也值得我們學習,用他的話說就是惜福。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掉。少年時大師習字,母親看到他拿整張的紙瞎寫,就十分嚴厲地教導他不要浪費,要學習父親那樣,連一寸許的紙條也不敢隨便丟掉。出家后大師所使用的衣服、棉被、蚊帳、毛巾、鞋襪都是洗了再洗,補了又補,用了再用。有一次,“浙一師”的同事夏丏尊在一座小廟里碰見了大師,看到他的鋪蓋被子極其破舊,枕頭是卷起來的破衣服,吃飯時只有白菜蘿卜。夏丏尊看著看著,眼淚就下來了,問他:“這么咸的蘿卜干,吃得下嗎?”大師輕聲答道:“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師的佛學思想體系,是以華嚴為境、四分戒律為行、導歸凈土為果。大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他為振興律學,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所編著的佛學著作主要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凈宗問辨》《律學要略》《晚晴集》《護生畫集》等幾十種。
出家后大師以戒為師。生活細節(jié)上,他無不以戒律來規(guī)范自己。學生豐子愷寄給大師一卷宣紙,敬請為他書寫佛號。不料,宣紙剩了幾張,大師就來信詢問他,應當如何處置多余的宣紙。這是恐犯盜戒,因為按照戒律規(guī)定,在未得到物主同意之時,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東西,否則就是犯了盜戒。
大師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他多彩的藝術人生,高山仰止的風范,成為世人崇敬和學習的榜樣,是僧俗兩界中共同敬仰和尊崇的高僧大德。
這本書寫的是弘一大師的人生故事和修行故事,康螞閱讀搜集了海量的資料,并形成自己的觀點,用敬畏悲憫的精神,用嚴肅優(yōu)美的文筆,為讀者呈現(xiàn)了弘一大師的光輝歲月,對于大家了解、學習、傳播大師高尚的德行,提升精神境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明一居士:本名張志軍,當今著名的禪學作家之一。多部揭示諸佛成佛之謎的佛法小說廣泛流傳于海內外,著有《六祖慧能傳》《迎面撞上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