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有溫度的第三只眼睛
賈建京先生不是那種趨炎附勢、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他的能力、他的職業(yè),尤其是他的堅(jiān)持,還有那份源自心底的虔誠和敬畏,使得他的言行與眾不同。所以,就有了這本《西洋鏡框中國心》。他是在用有溫度的第三只眼睛看香港,客觀、冷靜、坦誠。書中既有大事也有小情,還有“忽聞”“暗問”,更有“閑度”。因此說,本書是了解香港特定時(shí)期的一份“快餐”讀本。
之所以稱之為“快餐”,是因?yàn)橘Z先生的文章篇幅精致,圖文并茂,不及半盞茶的工夫,就可有滋有味地“飽餐”幾篇,既“可口”,又見微知著。透過賈先生的文章和攝影作品,我們看到了特定時(shí)期下的香港唯一且不可復(fù)制的一些人物、場景、事件,乃至喧囂與騷動(dòng),還有一種還原的力量和持久的渴望。有的文章看似尋常平淡,實(shí)則有情有義,有的開門見山,有的娓娓道來,有的戛然長鳴?;蛭幕驁D,有如散落的珠子,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或五光十色,沒有粉飾和鑲嵌,一切都是自然的,充滿著真性情!有的人是在用技巧表達(dá)或是講究表達(dá)技巧,有的人是讓親歷和思想一起升華并融合在一起。賈先生屬于后者。
《西洋鏡框中國心》是有溫度的。賈先生說:“做駐外記者的保險(xiǎn)繩可不是系在腰間的,而是系在心間的。”無論是在境內(nèi)還是在境外,他一如既往,執(zhí)著、堅(jiān)守,責(zé)任感在經(jīng)常,使命感在日常,不矯揉造作,有個(gè)性地活著、行走著。攝像機(jī)既是他的筆,又是有溫度的第三只眼睛。透過這只眼睛,我們看到了“鮮為人知的香港”“千奇百怪的香港”“獨(dú)具特色的香港”“讓國旗插遍香港的人”“咖啡飄香的香港”“形形色色的香港”“暢通無阻的香港”“值得驕傲的香港”,還有璀璨煙火映照的香江……
透過這只眼睛我們看到,香港的大人物并不是高高在上,平凡市民更是呼之欲出,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縷海風(fēng)都是那么鮮活和生動(dòng)。賈先生說:“在香港感受不同,就要換個(gè)角度看香港,多一份對香港的了解,對香港的看法也就更加客觀?!逼鋵?shí),《西洋鏡框中國心》只是賈先生在香港工作和生活期間的一個(gè)縮影,不一樣的香港注定與賈先生不離不棄。
繆金華
2017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