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不要耽擱了自己的行程

陳忠實傳 作者:邢小利 著


三、不要耽擱了自己的行程

1949年5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西安。

1950年春天,陳忠實八歲,開始在本村即西蔣村上小學。當時,西蔣村小學是一個四年制的初級小學,春季入學。

許多年后,陳忠實還清楚地記得,1950年春節(jié)過后的一天晚上,在他家那盞祖?zhèn)鞯那逵蜔粝?,父親把一支毛筆和一沓黃色仿紙交到他的手里,說:“你明日早起去上學?!彼蔚糁裢补P帽兒,里邊是一撮黑里透黃的動物毛做成的筆頭。父親又說:“你跟你哥伙用一只硯臺?!?/p>

毛筆、仿紙、硯臺,這是傳統(tǒng)的書寫用具。應該還有一個墨錠。今天已經(jīng)很少有人用墨錠了,都是買瓶裝的墨來用,所以也不一定用硯臺。陳忠實當年上學,所用的還是傳統(tǒng)的筆、墨、紙、硯。但是,由于家境貧寒,只能用仿紙代替宣紙。所謂仿紙,是兒童練習寫毛筆字用的紙,有的上面印有格子,也叫仿格或仿格紙。硯也只能與兄長伙用一個。一個讀書人一定要寫得一手好字,而且是毛筆字。陳忠實后來回憶說,他記得他們家木樓上有一只破舊的大木箱,里面亂扔著一堆書。他看著那些發(fā)黃的紙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問父親:“是你讀過的書嗎?”父親說是他讀過的。隨后又加重語氣解釋說:“那是你爺爺用毛筆抄寫的。”這使幼小的陳忠實大為驚訝,他原以為這些書和字是石印的,想不到竟是爺爺用毛筆親手寫的,并且這個毛筆字居然寫得和他課本上的字一樣規(guī)矩??粗荒樀捏@異,父親教導他說:“你爺爺是先生,當先生先得寫好字,字是人的門臉?!彪m然在陳忠實出生之前爺爺已經(jīng)謝世,但會寫一手好字的爺爺卻讓他由心底產(chǎn)生了崇拜。父親的毛筆字比不上爺爺,但他父親會寫字。每到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三三兩兩夾著一卷紅紙走進院來,求父親給他們寫春聯(lián)。父親磨墨、裁紙,為鄉(xiāng)親寫好一副一副新春對聯(lián),然后攤在明廳的地上晾干。在一旁瞅著那些大字不識的村人們興致勃勃地圍觀父親在那里揮舞筆墨,陳忠實隱隱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自豪。

人生憂患識字始。人生起步寫字始。陳忠實后來的一生,都與寫字分不開,他和寫字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2年,陳忠實十歲。春季和夏季,他在改遷到東蔣村的初級小學讀三年級。這一年,學校由春季入學改為秋季入學。學校規(guī)定,學習好的學生進入下一年級,差的留一級。陳忠實在班上屬于學習好的學生,到了秋季,就直接進了四年級。

1953年夏季,他在東蔣村的四年制初級小學畢業(yè)。本來應該到離自己村子最近的東李村上五至六年制的高級小學,但那一年東李村小學不招高年級考生,他只好與三個同學一起到灞河對岸的藍田縣華胥鎮(zhèn)油坊街報考那里的高級小學。結果,連他在內(nèi)考上了兩人。

從灞河南岸的家里到北岸的油坊街小學,大約有二三里路。路不算遠,但要過一條灞河。由于灞河一年三季經(jīng)常漲水,往來不便,他便在學校搭灶住宿,晚上睡在木樓的教室里。夜里尿憋,要下了木樓梯,到流經(jīng)教室房檐下的小水渠撒尿,早上又到這個小水渠里洗臉。大伙兒在這個小水渠又是撒尿又是撩水洗臉,不以為怪,只顧嘻嘻哈哈樂著。這條水渠從學校的后圍墻下引進來,曲折流過半邊校園,然后從學校大門底下石砌的暗道流到街道里去。小學所在的這條街叫油坊街,也叫油坊鎮(zhèn),后來稱作華胥鎮(zhèn)。這是一條繁華的街道,時常有集市。陳忠實上學以前,曾隨父親來這里逛集。名為油坊街,想是曾經(jīng)有過榨油作坊,如今已經(jīng)看不見榨油作坊的遺跡了。短短一條街道,有雜貨鋪、文具店、鐵匠鋪、理發(fā)店等,多是兩三個人的規(guī)模。逢到集日,川原嶺坡的鄉(xiāng)民挑著或推著糧食、木柴和時令水果,牽著或趕著牛羊豬雞來交易,市聲嗡響,生動而熱鬧。父親陳廣祿經(jīng)常來趕集。他在河川的幾塊水地渠沿上種植楊樹,靠賣樹供養(yǎng)兩個兒子上學。

考上這所高級小學,陳忠實除了認真刻苦學習功課,也好奇愛玩。他第一次摸了籃球,打了籃球。油坊街距華胥塚遺址所在地孟家崖村不過一華里,班上有孟家崖村的同學,但那個時候,陳忠實沒有聽人說過華胥氏的傳說,卻聽過不遠處的小小的媧氏莊,就是女媧“摶土造人”的地方?!皳煌猎烊恕钡纳裨捔铌愔覍嵑闷?。有一天,他和同學在晚飯后跑到媧氏莊,尋找女媧摶泥和煉石的遺痕,結果什么也沒有發(fā)現(xiàn)。陳忠實有時也耍小性子,有位算術老師平時非常喜歡他,可他卻因耍小性子傷了這位老師的心,令他非常懊悔。

1955年,陳忠實十三歲,他在油坊街高級小學畢業(yè)了。6月份,他到灞橋的西安市第十四初中(今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學)考區(qū)參加升初中的考試。到了1993年,也是在6月,距這次考試三十八年之后,陳忠實五十一歲,他回想起這一次考試路上的情景,感慨萬端,寫了一篇相當精彩也相當動人的散文《汽笛·布鞋·紅腰帶》,回顧并且反思了這一次可以稱得上是刻骨銘心的生命歷程。

在系上頭一條紅腰帶過后半年,陳忠實在高級小學畢業(yè)了。四十多歲的班主任杜老師帶領著他和二十多個同學,徒步到距家三十余里的歷史名鎮(zhèn)灞橋投考中學。他是這批同學中年齡最小、個頭最矮的一個。這是他第一次出門遠行。他穿的是平常穿的舊布鞋,三十里的砂石路把鞋底磨爛磨透了,腳后跟磨出紅色的肉絲,淌著血,血漿滲濕了鞋底和鞋幫。他漸漸地落在了隊伍的后面。大家倒退回來,鼓勵他跟上隊伍,然而大家的關愛和激勵并不能減輕他腳底的痛楚,他不愿講明鞋底磨爛的事,怕穿膠鞋的同學嘲笑自己窮酸。他不愿在任何人面前哭窮。陳忠實又落在了隊伍的后面。光腳磨在砂石路上,疼痛難忍,他先后用樹葉、布巾和課本來塞鞋底,都無濟于事。他幾乎完全絕望了,腳跟的疼痛逐漸加劇,以至每一抬足都會心驚肉跳,走進考場的最后一絲勇氣終于斷滅了。就在灰心轉念的時候,他聽到了一聲火車汽笛的嘶鳴,接著看到了一列呼嘯奔馳過來的火車。停下來的腳步與飛馳的火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天吶!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著火車跑哩,根本不用雙腿走路!一時間,一股神力突然而起,他憤怒了,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人不能永遠穿著沒后底的破布鞋走路!于是,他拔腿而起,在離學校還有一二里的地方,終于追趕上了老師和同學。

汽笛、布鞋、紅腰帶,在這里都有極強的文化象征和生命內(nèi)涵。汽笛是他生命中第一次聽到的聲音,代表的是遠方的召喚。汽笛、火車都是他前所未聞、前所未見的東西,是文明,是新世界。汽笛的鳴叫似乎也在啟迪著一個鄉(xiāng)村少年,文明和新世界就在前方,召喚他勇敢地前行。布鞋代表的是他當時的身份與境遇。紅腰帶顯示的是生命的年輪,代表來自母親的生命祈福和傳統(tǒng)社會給人的精神告慰。

這次趕考的經(jīng)歷,給了他深刻的生命啟示。此后,每當遇到人生重大挫折的時候,意念惶惑的時候,甚至企圖放棄生命的時候,那一聲汽笛的鳴叫就會從他生命深處響起。他知道,那是遠方的召喚,讓他咬牙挺過去。陳忠實明白并堅信一個道理:無論“生命歷程中遇到怎樣的挫折怎樣的委屈怎樣的齷齪,不要動搖也不必辯解,走你認定了的路吧”!“任何動搖包括辯解,都會耗費心力耗費時間耗費生命,不要耽擱了自己的行程”。

當年上油坊街高級小學,他和同村的同學是三個考上兩個;這一次升初中,只有他一人考上。就讀的學校是西安市第三十六中,位于韓森寨。由于三十六中的初中當時還在修建之中,他初一第一學期是在西安大東門外雞市拐索羅巷的一個教堂上課。這里距家五十多里,路途遙遠,他只好在學校寄宿。每到星期天的下午,他背上母親給他準備的一個星期的干糧,多是粗糧饃,從西蔣村走到雞市拐索羅巷,上一個星期的課。每天的伙食,基本上是開水泡干饃。到了星期六的下午,他再走回家去。家中境況好的時候,父親會一個禮拜給他兩毛錢,讓他買點咸菜或者辣子醬。星期天回家,吃上母親搟的面,就是最好的伙食了。

1955年的西安大東門外,特別是雞市拐索羅巷一帶,還是一片荒涼,晚上經(jīng)常有狼出沒。到了冬天,天寒地凍,陳忠實仍然要在家與學校之間徒步往返。一個禮拜五的晚上,一場大雪驟然而至,足足下了一尺多厚。第二天上課,他心里一直發(fā)慌,這樣的天氣,怎么回家去背饃呢?熬煎到最后一節(jié)課上完,他走出教室,猛然看見父親披一頭一身的雪,迎著他走過來,肩頭扛著一口袋饃饃,笑吟吟地對他說:“我把干糧給你送來了,這個星期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動,雪太厚了……”

西蔣村地處灞河南岸,土地豐饒。父親陳廣祿是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種莊稼是一把好手,吃苦耐勞,但是日子過得還是異常窘迫。雖是農(nóng)民,他的眼光卻看得長遠,一個不落地供著兩個兒子上學。沒有別的門路,只有勒緊褲腰帶,拼命向土地索取。同時供著兩個中學生,辦法有兩個,一個是賣糧,一個是賣樹。賣糧是盡量讓自家少吃,賣樹是拼著命向外開掘。那年頭糧食太少,主要還是賣樹。陳廣祿從青年時代起,就喜歡栽樹。他在自家那四五塊河灘地頭的灌渠沿上,栽著純一色的小葉楊樹。樹生長快,變錢也就快。陳廣祿把有限的土地充分利用,樹種得很稠密,不足一步就是一棵。兩個兒子上學的費用一分錢也少不得,所以,他賣樹不能等到哪棵樹成材了才賣,一切依買家的需要而定,粗樹當檁賣,細樹做椽賣。當時一根一丈五尺長的椽子能賣一元五角,一丈長的椽子價位在八毛到一塊之間。樹賣了,陳廣祿緊接著還要把樹根刨挖出來,指頭粗細的毛根也不舍棄,劈成小塊曬干,然后挑到集上去賣,一百斤劈柴最高能賣一塊五毛錢。陳忠實和哥哥陳忠德的課本、作業(yè)本、班費、班上大家合購的理發(fā)工具費,以及陳忠德的菜票、陳忠實的開水費等等,都得指靠這個賣樹的錢。由于沒有其他錢的來項,短短三四年時間,灘地上的小葉楊樹就被砍伐一空,地下的樹根也被掏挖干凈。

1955年底,農(nóng)村實行合作化,土地歸集體。父親無地可種樹,當然也無樹根可刨了。

“錢的來路斷咧!樹賣完了——”大年初一晚上,父親無奈地對初中一年級只上了一個學期的陳忠實說,他期望兒子能夠理解?!澳愕眯菀荒陮W。”父親的話,思謀已久,“一年?!备赣H再次強調(diào),顯然說這個話還是感到很艱難。父親的謀劃是,讓陳忠德先上完初中,如果能考上個師范學?;蚣夹?,學費就會由國家出,壓力緩解之后再供陳忠實上學。陳忠實雖然也有委屈,但他理解父親的難處,便答應了。

春季開學后,陳忠實到學校辦理休學手續(xù)。班主任在他的休學申請上寫了“同意休學一年”的意見,校長簽了“同意”二字。他到教務處開休學證書時,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對這個好學生因貧窮休學充滿了同情,但又很無奈。送他走出校門時,眼含熱淚囑他明年一定記著來復學。

休學后,陳忠實在家里看妹妹,經(jīng)常背著妹妹在村子里閑轉。有一天,鄉(xiāng)政府書記在村子興辦農(nóng)業(yè)合作社,他跟著看熱鬧。書記看到這個抱著孩子的孩子,很是奇怪,就問他為什么不上學。他說休學了。問他為什么休學,他不說。書記就問村上的人,村上人說,這娃學得好,但是家里窮,他父親供不起休學了。書記立即發(fā)了火:新社會怎能讓貧農(nóng)的孩子失學?一定得上學。書記后來跟學校聯(lián)系,讓這個少年復學。學校每個月給他六元錢的助學金。那時對貧苦家庭孩子上學有助學規(guī)定,后來陳忠實換了幾個學校,從第十八中學到第三十四中學,這些學校給不僅給他助學金,而且每月還升為八元錢。陳忠實后來說:“我是依靠著每月八元的助學金在讀書,成為我一生銘記國家恩情的事?!?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3/15/09423916378979.png" />這是后話。

到了秋天,他就又到學校上課了。但是因為他初中一年級第二學期的課程沒有學,只能從初中一年級第一學期從頭學起。這樣,他雖然耽誤了一個學期,實際上還是耽誤了整整一年。因了這一年的耽誤,他后來的命運也因此而改變了。

  1. 關于此文中系紅腰帶的時間,原文寫的是“系上紅腰帶之后半年”。中國漢民族習俗是本命年系紅腰帶,陳忠實系紅腰帶應該是他整十二歲時,即1954年馬年這一年。而這次考試時——1955年是羊年,他已經(jīng)十三歲了。應該是,在他系頭一條紅腰帶過后半年。經(jīng)求證陳忠實,陳認為自己記憶有誤。
  1. 陳忠實:《汽笛·布鞋·紅腰帶》,見《告別白鴿》,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8頁。
  1. 關于初中助學金數(shù)額,陳自己有些文章寫為每月八元。2012年5月5日下午,陳忠實就這個問題對筆者說,在第三十六中上初一和初二時是六元,轉學到第十八中學后,變?yōu)槊吭掳嗽:髞淼降谌闹凶x高中,每月也有八元助學金。另外,有些文章寫,陳忠實當時在第三十六中復學后,學校還給他免除了一切學雜費,陳忠實說并沒有免除。
  1. 陳忠實:《父親的樹》,見《吟誦關中》,重慶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