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千居士最后作品

看山還是故鄉(xiāng)青:回憶張大千 作者:徐悲鴻,吳作人


大千居士最后作品

司徒浩

張大千先生與疾病搏斗了25天,終于被病魔奪去了生命。中國失去這位馳名中外的國畫大師,這是令人惋惜的。

大千居士享年85歲,算是高壽了。病魔雖然奪去他的生命,卻搶不走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60多年來所作的書畫,凝聚著大千居士的大量心血,這些藝術(shù)品,魔鬼是奪不走的,將永留人間,為藝術(shù)愛好者欣賞。

我們這位國畫大師,一生勤于繪事,精于書畫和鑒賞,遺留下來的書畫作品,如果不以萬計(jì)也以千計(jì)。晚年對祖國山川,格外依戀,繼手卷《長江萬里圖》之后,以80歲高齡創(chuàng)作《廬山圖》,這幅高6尺長36尺的大畫,是張氏作品中的巨制之一,也是最后遺作。人們對大千居士這一最后貢獻(xiàn),會(huì)表示衷心感激。

張氏在大陸工作的兒女,聞老父近年有大畫《廬山圖》之作,歡欣鼓舞,他們以老父能繪制這樣的巨幅,估量這是他健康的象征,以為他們的老父會(huì)更高壽。而實(shí)際上,大千居士近幾年來健康欠佳,心臟病更是令人擔(dān)心。然而教人欽敬的是,以抱病之軀創(chuàng)制巨畫;更使人欣慰的是,在病重入院前卒告完成這幅對祖國河山依戀不舍的大畫。雖然畫中某些地方還須加以潤色,但從照片上看,已是一幅完整的畫了。

臺灣的美術(shù)評論家,對大千居士的《廬山圖》,有這樣的評語:“《廬山圖》不是畫廬山的真面目;但大千先生將山之美和意境表達(dá)得淋漓盡致。其次,補(bǔ)景補(bǔ)得極好。他一層一層地加上墨色,上色也是層層相疊,如滿山云霧。濃墨染成的云霧下,瀑布飛白,直通深澗;山勢迂回,從渲染中開出石階,筑廟建橋,用盡苦心?!保ㄒ艄认壬鷮埓笄А稄]山圖》的評語)

張大千未曾到過廬山,而畫廬山巨幅??匆娺^廬山真面目的人,看了這幅《廬山圖》,可能會(huì)指手畫腳地說這說那,指出這不像,那又不是這樣;看到畫中某些景物或許還會(huì)說,廬山根本沒有此景,是作者“生安白造”。如有這樣的議論,是不足為奇的,那是因?yàn)檫@種要求,是要畫家都是寫生能手,成為速寫家,而不是中國畫畫家。更不理解中國畫畫家“胸中丘壑”是怎么回事。當(dāng)然,對畫家怎樣用意境表達(dá)山水之美,用筆墨寫出宏偉河山這種苦心,可能并非人人理解。

當(dāng)15年前,大千居士寫成《長江萬里圖》時(shí),也曾有人以這圖卷水向西流為話題,說這說那的,而不看圖卷本身長江兩岸的風(fēng)物景色,使你覺得江山之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