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荷花出水畫贈潤之

張大千(下) 作者:劉明山 著


荷花出水畫贈潤之

有一天,張大千來到了摯友徐悲鴻處。早在8月,中國美術學院遷往北平,徐悲鴻仍然是院長,并兼藝專校長。

見到張大千后,徐悲鴻非常高興,對他說:“你來得正好,這次學院能順利遷址,多虧了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先生,我正無以為謝甚感過意不去。這回就有勞你了?!?/p>

張大千慷慨應允:“沒問題,悲鴻,你說吧,畫什么好?”

徐悲鴻說:“那就畫你賴以成名的絕技荷花?!?/p>

張大千來到畫案前,對著那張六尺宣紙,略一審視,然后提起大筆,飽蘸濃墨,瀟灑揮毫,片刻工夫就完成了一幅《荷花圖》,把筆一放說道:“悲鴻,你看怎么樣?不行的話我重畫。”

徐悲鴻與夫人廖靜文一齊贊道:“很好,非常好!”

張大千坐下喝茶,以為沒事了。但徐悲鴻卻沒有放過他:“大千,這次我要請你做北平藝專名譽教授。你忙就不給你安排課了,但一個學期要給學校寄兩張畫。這次你可不要推辭了!”說到最后一句,徐悲鴻的語氣已經(jīng)不容回絕。

張大千也嚴肅起來,他一向欽佩徐悲鴻熱心中國美術教育的行動和精神,也明白他多次請自己出來,并不是為自己,而完全是為了學生們,于是慨然應允:“蒙你看得起,我不敢推辭?!?/p>

說完,兩人四手相握,相視而笑。

9月,張大千與徐悲鴻、謝稚柳、黃養(yǎng)輝以及張大千帶的新娶的四夫人徐雯波一起同游香山。在白松亭上,他們共同觀賞了漫山遍野、殷紅如火的紅葉。

幾天后他們回到城里,下榻于王府井大街的北京飯店。當晚,黃養(yǎng)輝在飯店的樓上為張大千寫速寫畫像。黃養(yǎng)輝曾經(jīng)為郭沫若、何香凝、齊白石、李濟深、陳叔通、梅蘭芳、周信芳、黃君璧、傅作義等人畫過像。

10月,張大千正在北平頤和園登萬壽山,漫步長廊,泛舟昆明湖。而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軍經(jīng)過31小時激戰(zhàn),攻克錦州,遼沈戰(zhàn)役告捷。

11月初,張大千乘飛機返回四川,這時,淮海戰(zhàn)役的序幕已經(jīng)慢慢拉開了。

1948年12月,籌備已久的“張大千畫展”在香港舉行。張大千帶著夫人徐雯波去了香港。張大千夫婦在香港迎來1949年新年。

1月底,內(nèi)地傳來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當他聽到古都完好、未受戰(zhàn)火破壞時,欣喜不已,佩服中國共產(chǎn)黨的高明決策。

1949年3月初的一天,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遺孀何香凝老人來到張大千寓所拜訪。張大千聽到通報,趕忙撣撣長袍,疾步走出畫室迎接何香凝。

張大千與何香凝早在20年代初就已經(jīng)相識。那時,他參加了由何香凝、柳亞子、于右任、經(jīng)亨頤等人組織的“歲寒三友社”。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很敬仰何香凝的人格,并視其為前輩。

兩人寒暄落座已畢,何香凝試探著說:“張先生,這次來是想請你畫幅畫送給朋友,可以嗎?”

張大千謙遜地答應道:“當然可以,但不知是送給誰???”

何香凝說:“現(xiàn)在,在香港的進步人士都受到了邀請,將陸續(xù)北上,到北平去參加新中國成立的各項工作,此去我想送給毛潤之先生一份見面禮。”

一聽是送給毛澤東主席,張大千眼睛一亮,不由“哦”了一聲。他慌忙離席一揖,忙道:“您就是大畫家,卻青睞大千,實在有愧。恭敬莫如從命。何況潤之先生素為我所敬仰,正無由表達,只怕拙作有污法眼?!碑斚卵远ǎ旌蠹唇痪?。

一幅《荷花圖》如約交卷。畫為紙本水墨淡彩,高132厘米,寬64.7厘米。畫面茂荷兩葉,白蓮一朵掩映于荷影中,給人一種生機盎然、萬象一新的印象。全畫構圖飽滿而疏密有致,濃淡有韻,為大千無數(shù)荷花畫中上乘之作。在圖之左上方,是張大千的一行工工整整的題詞:

潤之先生法家雅正。己丑二月,大千張爰。

這些題詞顯示了作者對受贈方的高度敬意。

過了幾天,恰好是“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何香凝帶著女兒廖夢醒再度到張大千寓所拜訪表示感謝。何香凝回贈了張大千一幅親筆畫的《梅菊圖》。這也是一幅大畫,并賦詩一首,由女兒廖夢醒書寫:

先開早具沖天志,后放猶存傲雪心。

獨向天涯尋畫本,不知人世幾升沉。

不久,何香凝離香港秘密北上,專程去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大會。她到達北平后,即代張大千將此畫轉贈給了毛澤東。當時,毛澤東收到張大千贈的這幅《荷花圖》后,很是高興,連忙托何香凝向張大千代致謝意和問候。據(jù)說,毛澤東極為欣賞這幅《荷花圖》,曾將之掛在書房里面,經(jīng)常品賞。

這幅珍貴的作品,現(xiàn)藏于中南海毛澤東故居,后收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故居藏書畫家贈品集》。

不久,畫展結束后,張大千到澳門一個朋友家逗留了一段時間。當他帶著自己花重金從東南亞買來的一對長臂白猿興沖沖返回成都時,已經(jīng)是1949年春夏之交了。

此時內(nèi)江發(fā)生洪災,張大千在郁悶中度過了幾個月時間。

秋天,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向華南、西南進軍,四川也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這時,徐悲鴻來信請張大千到和平解放的北平去,參加新中國的美術工作。

張大千卻猶豫起來。因為在此期間,國民黨撤離大陸,不但卷走了巨額的財物,而且也軟硬兼施地帶走了各行各業(yè)的專家、學者。

張大千當然也在此列,有人千方百計想讓他離開大陸,國民黨的一些達官貴人絡繹不絕地踏進張家的門檻,三寸之舌鼓噪起來,言語中盡是誣蔑人民政府之詞。

有的人說:“共產(chǎn)黨不懂藝術,不要文化,都是大老粗、土包子。”

有的人又說:“你這樣的人共產(chǎn)黨決不用,到時會遭到迫害?!?/p>

其中,真正有說服力的,是國民黨軍政要員張群。由于他與張大千多年來一直感情甚篤,知道張大千有很濃厚的鄉(xiāng)土觀念和宗族觀念,直接提出讓他去臺灣肯定會拒絕的。

過了幾天,張群再次來游說,這次并不勸張大千去臺灣,而是從書畫和鄉(xiāng)土、宗族方面說服他:“兄弟,一筆寫不出兩個‘張’字,哥哥決不會坑你。你想想……你不接到了印度大吉嶺大學的邀請嗎?可以去印度住住,考察阿旃陀石窟與敦煌石窟的異同。不習慣可以再回來嘛。”

最后,張大千決定采取張群的建議去印度。因為有人認為敦煌壁畫是佛教藝術,敦煌壁畫就是印度藝術傳入中國的。張大千一直不這么認為,堅持敦煌壁畫是中國歷代藝術家融會貫通后的杰作,是中國人自己的藝術。他早就有去印度實地考察、研究的想法,這次正好可以借此解開這個千古謎團。

子女與學生們都勸說張大千不要出國,但張群派人送來了三張機票,并允許多帶近100千克的行李。當時飛機票是極難買到的,張大千非常感激張群的情意,終于決定出國。

就這樣,張大千帶著夫人徐雯波、孫子大阿烏一道,先到了臺灣。在臺灣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后,于1949年的最后一天,他謝絕了任何人要他在臺灣定居的要求,飛離臺灣,前往印度,開始了長期漂泊異域的生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