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山野奇觀
靈峰夜景
靈峰、靈巖、大龍湫,素稱“雁蕩三絕”。靈峰,山巍,嶂偉,峰奇,石異,洞幽,寺怪,潭碧,水秀,是奇巧百出的雁蕩風光的精粹和縮影。這里的嶂峰巖石,不但白天移步換形,巧奪天工。其夜景更是神奇幻絕,美不勝收。同一處奇峰怪石,站在不同的方位,選擇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截然不同的形態(tài)和情景,令人嘆為觀止,浮想聯(lián)翩。
夜幕降臨了,圓圓的明月正從雙筍峰上升起。溶溶的月光,像萬頃銀波傾瀉在靈峰山谷中,峰巒林木,好像染上了一層層白霜。月光,猶如剪紙藝術(shù)大師手中的剪刀,把奇峰怪石剪裁成一幅幅精妙絕倫的剪影,呈現(xiàn)出一幅幅氣象萬千,神韻無限的美妙夜景。
合掌峰,是靈峰景區(qū)的主景。右掌是“倚天峰”,宛如一位側(cè)面而立的老和尚,頭戴僧帽,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俱全,只是相貌有點丑。左掌叫“靈峰”。兩掌之間,是著名古剎觀音洞。明代浙江巡按御史裴紳《靈峰洞》詩:“巨靈擘破一山開,圓嶠中涵敞玉臺。石蹬風清來白鶴,云門秋晚老蒼苔。龍湫倒瀉常鳴雨,空谷傳聲似轉(zhuǎn)雷。披躡煙蘿恣探歷,人間原自有蓬萊?!鼻宕鷺非迦肆红怼鹅`峰寺》詩:“名山開勝域,寶地萃群靈。谷靜藏三昧,巖空鑿五丁?!敝嫾谊憙吧佟吨赜窝闶帯分骸昂险旗`峰仰首看,流云馭氣接天寒。石開洞壑巖懸水,信是東南第一山?!边@座合掌峰,到了夜里,就幻化成十分奇妙的情景。
晚上,觀音洞內(nèi)的燈光亮起來了,沉寂的幽谷響起了清脆的晚鐘聲。當你邁出靈峰寺兩步,仰首而望,在寺宇屋檐上方,有一只碩大的雄鷹,昂首兀立,展翅欲飛,威武神奇。這是合掌峰幻化而成的“鷲鷹峰”,又叫“雄鷹峰”。1964年,郭沫若觀賞后賦詩:“雄鷹踞奇峰,青晨化為石。待到黃昏后,雄鷹看又活?!薄办`峰有奇石,入夜化為鷹。勢欲凌空去,蒼茫萬里征?!睌?shù)學大師蘇步青《宿靈峰寺》詩中有“雄鷹晚歇凌風翼,玉岫晨鐘對鏡姝”句。
從靈峰寺前右拐彎走數(shù)十步,來到西南角,翻身仰望合掌峰,不禁羞得雙眼一閉,原來的“夜鷹”,奇妙地幻化成了“雙乳”。妙極了,多像少婦的一對乳房,那么豐盈,那么勻稱,那么挺拔,惟妙惟肖。謝軍《一剪梅·雙乳峰》:“欲洗塵氛趁夜幽,解卻羅衣,敞露心頭。女神體態(tài)玉玲瓏,曲線天然,形象輕柔。仙境難同世俗儔,永葆青春,不避嬌羞。披星戴月借微光,色相端莊,何慮何憂?!?/p>
往回走幾步,在靈峰寺左側(cè)看合掌峰,“夜鷹”、“雙乳”變成一位倚壁而立的亭亭少女。你看,柔曲的額發(fā),粗長的辮子,靈活的雙眸,長長的睫毛,高挺的鼻梁,修長的身段,隱約的乳突,多像一位脖圍絲巾,身穿旗袍的“五四女”,正在凝視著遠方,好像在思念“白馬王子”,世稱“相思女”。真是“凝眸遙路傷離,殘淚鎖雙眉。冷月掛霜枝,郎歸未有期。三更魂夢斷,承露有誰知?長發(fā)任風吹,此情無已時”(謝軍《玉蝴蝶·相思女》)。
步出靈峰寺大門,向左走幾步,返身再觀合掌峰,雄奇的夜鷹騰空飛走了,豐滿的雙乳被衣裳遮掩了,多情的相思女也去幽會了,眼前出現(xiàn)了一對情意纏綿的情侶,相擁而立,竊竊私語。觀音洞的燈光,把兩峰清晰地分開,右掌倚天峰稍矮,這個白天又丑又老的僧人,晚上竟化為一位美麗的少女,肩披波浪式長發(fā),悄悄地踮起腳尖,微微地仰起俏臉。左掌靈峰,活像一位英俊的青年,右手搭在妙齡少女的肩上,左手挽著姑娘的纖腰,溫柔地俯首,雙唇好像就要相粘,神態(tài)多么逼真!這就是“夫妻峰”,“文革”期間一度改稱“友誼峰”,現(xiàn)雅稱“情侶峰”。對于這對情侶,游人有多種聯(lián)想:有的說,小伙子身穿馬褂,剛從遠方風塵仆仆地歸來,背上的行囊還未卸下,就迫不及待地與久別的戀人相擁在一起。有的說,披著盔甲的將士出征前,正與多情的妻子依依不舍地吻別。
夫妻峰有一則民間故事。從前,靈峰寺南住著張?zhí)旃?,他的兒子癩頭、麻面、跛腳,相貌奇丑。靈峰寺北住著石將軍,他的女兒貌若天仙。張?zhí)旃賰鹤酉肴⑹瘜④娕畠簽槠?,多次托媒前去求婚。石將軍?jīng)不起媒婆的巧語相騙,答應(yīng)了這門親事。天官府派戲班小生趙聰明假扮新郎去迎親,石將軍看到女婿一表人才,滿心歡喜地把女兒嫁了出去。洞房花燭夜,“新郎”見新娘花容月貌,嬌羞動人,不免萌生了愛慕之情。這時,洞房門被踢開,進來一個跛腳的丑小子,對著“新郎”喝道:“還不給我滾出去!”新娘石小姐怒喝:“大膽無賴,欺我官人!”張公子嬉皮笑臉地說:“娘子,他是我家的一個戲子,我才是你的官人??!”石小姐恍然大悟,憑著一身武藝,沖出洞房,奔回娘家。石將軍知道上當受騙后,帶了人馬,踏平了天官府,殺了丑小子。石小姐找到了趙聰明,在靈峰寺后山上相擁而泣,傾訴衷腸。觀音大士回洞府時見此情景,念道:“善哉!我叫你倆夜夜夫妻多恩愛,日日合掌朝人拜。”于是拂塵一揮,趙聰明和石小姐就變成了相連的兩座山峰,白天是“合掌峰”,夜里是“夫妻峰”。
一座合掌峰,日夜換形,移步換景,變幻莫測,奇趣無窮。有心的游客,如細細地研觀,還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景致,還會演繹出更浪漫的故事。
靈峰的夜景還很多。站在靈峰寺東南角,遠眺北面山岡,活像一條正在噴水的鯨魚:白天的金雞峰,現(xiàn)在宛如鯨魚噴出的水柱,伏虎峰成了鯨魚的尾巴。再看看東面超云峰峰頂,有一位仰臥的少女。她有圓圓的臉蛋,濃濃的睫毛,長長的頭發(fā),豐滿的胸脯,胸前還戴著一朵胸花。她凝視著夜空,好像在數(shù)著星星,俗稱“睡美人”,又稱“少女望星空”。站在果盒橋南側(cè)公路上,再看超云峰峰頂,“睡美人”變成了“朝天鯉”——一條昂首朝天的大鯉魚。
“犀牛望月”是傳統(tǒng)典型的靈峰夜景。你看,這頭犀牛正對著東方伸脖昂頭,凝視著冉冉升起的一輪明月。犀牛為什么望月?民間流傳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有一位小姑娘在地主家當牧童,白天放牛,晚上跟牛睡在一起,與牛相依為命。女大十八變,姑娘長得越來越漂亮了,好色的地主想霸占她。老牛忍痛折斷一只牛角,送姑娘到了月宮。獨角犀牛站在山岡上變成一塊巖石,永遠地翹首仰望月宮,思念姑娘。每當月夜,月宮里的姑娘出來撒下一片銀光,看一看心愛的老牛。
靈峰夜景除了峰石移步換形外,還有眾多景點融合成優(yōu)美的故事。
站在塔頭嶺向南看雙筍峰,兩峰幾乎相疊,前峰變成了老婆婆的發(fā)髻,后峰變成了低頭含笑的老婆婆一張臉,濃眉、大眼、塌鼻、癟嘴、皺紋皆畢肖。從塔頭嶺小坡上看金雞峰,活像一個頑皮的牧童。他把犀牛丟在一邊,讓它去望月,自己好奇地探頭偷窺“情侶幽會”。于是,人們突發(fā)想象,民間就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牛眠靈峰靜,情侶月下戀。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轉(zhuǎn)臉?!倍嗝瓷鷦拥漠嬅?,多么美妙的聯(lián)想。
靈巖飛渡
“峭壁高千仞,雙峰一線牽。降空猶落葉,橫渡似飛猿。鳥與云俱逝,心隨人共懸。靈巖增一景,神技可游天?!边@是原浙江省委對臺工作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戴盟作的《靈巖觀飛渡》詩。
雁蕩古剎靈巖寺前,左展旗峰,高260米;右天柱峰,高266米,兩峰相距260米。兩峰拔地而起,直聳云天,相互對峙,競相爭雄,氣勢巍峨,形成了宏偉的南天門。雁蕩山飛渡就在靈巖寺前兩峰之間表演,分懸崖滑索(直渡)與凌空飛渡(橫渡)兩種。
在尖厲的哨子聲消失后,“懸崖滑索”表演開始了。只見一位身穿紅衣的男子,緣著從天柱峰頂垂下的一根繩索,沿著懸崖峭壁飛躍而下,驚險異常。他有節(jié)奏地擺動著雙腳,時而身貼絕壁,雙手模仿采藥的動作,好像在表演懸空采茶舞;時而雙腳一蹬,縱身彈向空中,猶如紫燕穿云,鷹擊長空;時而橫向在陡壁自如行走,技勝猿猴;時而雙手離繩,直身急速墜下,勝似潛龍入海。表演者一邊飛墜而下,一邊還表演“足蹬天柱”、“掌托天門”、“倒掛蝙蝠”、“仙子下凡”等優(yōu)美動作。大約過了七八分鐘,在觀眾的一陣歡呼聲中,表演者平安到達地面。這種模仿采石斛的表演,是雁蕩山飛渡表演的序幕。
接著,又響起了哨子聲,“凌空飛渡”的精彩表演開始了。表演者站在天柱峰頂,沿著兩峰之間的兩條繩索,抖開雙腿,一個“雄鷹展翅”的優(yōu)美矯健的動作,一下子躍出了幾米遠,把整個身子懸在高空中。接著,像玩單杠一樣連翻了八個筋斗。游客紛紛極目凝望。這時,繩索細如游絲,表演者好像一只螞蟻,在細小的繩索上,如履平地,往來自如,體態(tài)輕盈,動作靈巧,或走或爬或停,或立或坐或臥,時快時慢時止,有時還要翻幾個筋斗,表演一些驚險的雜技或滑稽動作,令人膽戰(zhàn)心驚,嘆為觀止。
你看,表演者一個“鷂子翻身”,穩(wěn)穩(wěn)地端坐在繩子上,緩緩地向前滑去,左右手交替在空中揮舞著,時而像“跨馬揚鞭”,時而像“手彈琵琶”。突然,表演者兩腳緊扣著繩子站著,突然頭頂朝下地倒栽下來,這個“懸空倒掛”的絕技,驚得觀眾一身冷汗。快到繩索中間時,眼看表演者一揮手,一縷白煙飄起,接著傳來了噼哩啪啦清脆響亮的鞭炮聲,這是名為“禮炮迎賓”的節(jié)目,高空打炮仗歡迎旅客來游雁蕩。鞭炮的彩色紙屑和表演者散出的紙花、綠葉,在空中紛紛揚揚,慢慢地向谷底飄落,活像一幅“天女散花”的風俗畫。表演者還表演了雄鷹起飛、鳳凰展翅、猴子撈月、鷂子翻身、仙子臨風、高空飛輪等高難度動作,顯得剛?cè)嵯酀?,令人感嘆不已??斓秸蛊旆宸屙敃r,表演者坐在繩索上稍作休息,猶如“猿猴望月”。接著,一個“紫燕穿云”的漂亮動作,揚著小旗,滑稽而快速地飛上展旗峰頂,在熱烈的掌聲中結(jié)束了驚險的表演。
飛渡,當?shù)厣矫穹Q為“滑繩”,源于懸崖采藥的一種謀生手段。雁蕩山民自古靠山吃山,有的墾地種莊稼種茶樹,有的打柴割草挑到白溪街出賣,有的采挖中草藥為生。風景優(yōu)美的雁蕩山上,早年盛產(chǎn)靈芝、何首烏、龍麟草、石龍珠等眾多中草藥。尤其是清涼解毒的石斛,俗稱“吊蘭”,為名貴的中藥材,尊為“仙草”。但是,一般山崖上的石斛,早已被人采摘了。只有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石斛,數(shù)量又多,品質(zhì)又好,一般采藥人難以攀登采摘。在那苦難的年代,迫于生存壓力,有些大膽的采藥青年,冒著生命的危險,身系繩索,從懸崖上緣索而下,凌空在絕壁上尋采石斛。在漫長的歲月中,采藥人慢慢地練成了一身飛檐走壁的絕技,而且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相傳有一則“采藥治父病”的敬老故事。過去,當?shù)赜幸晃磺嗄甑母赣H得了重病,遍訪良醫(yī)均未治愈,生命垂危。民間郎中說,只有生長在天柱峰峭壁上的“仙草”,根不入土,受天地靈氣,吸日月精華,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孝順的兒子為了報答父親的養(yǎng)育之恩,背著繩索爬上了天柱峰頂,身系繩索,冒著生命危險從峰頂垂下,在懸崖峭壁上采到了仙草,終于治好了父親的病。這位孝子就成了“雁蕩山飛渡第一人”。
民國五年(1916),鄉(xiāng)紳蔣叔南看到來雁蕩山的游客越來越多,于是突發(fā)奇想,用有償?shù)姆绞?,讓當?shù)夭伤幦诉M行飛渡表演,這樣既能讓游客們欣賞到別處所沒有的驚險刺激的表演,采藥人也能獲得更加穩(wěn)定和豐厚的收入。于是,世界上最高的“空中舞臺”問世了。以后,“空中飛渡”表演受到了一些達官富商的賞識,就一直傳承下來,成為雁蕩山一個獨特的旅游景觀。那些豪門望族和達官顯貴游雁蕩時,都要點名欣賞“空中飛渡”這個節(jié)目。
雁蕩山飛渡,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聞名遐邇?!堵眯须s志》1937年曾介紹了70多歲的“飛人”任翼在天柱峰作垂直飛渡表演的情景:“老人忽兩手執(zhí)繩,一縱躍,身懸虛空,疾行飛馳,緣索而進;忽兩手垂下,見其雙足駐索而上,盤絞而進,誠絕技也。計二分鐘之間時間,而越百余丈絕壁。旋下,神色自若?!?937年5月,現(xiàn)代著名作家蕭乾游雁蕩后,作有12000余字的《雁蕩行》。他在第二部分“永遠滾流著”中,描寫了靈巖寺及附近諸峰、小龍湫后,用2000多字記述了師徒三代采石斛的“縋繩”和“飛渡”表演。當時“縋繩”也是從天柱峰頂沿峭壁垂下地。天柱與展旗兩峰之間的“飛渡”,表演了滑行、安臥、踹蹬、憩坐、吸煙、唱歌、散紙片、翻跟斗、放爆竹、打鞭炮等,與現(xiàn)在的表演節(jié)目差不多。新中國建立前,表演飛渡一次,價格是大洋20元至100元。
新中國成立后,雁蕩山飛渡絕技得到繼承與發(fā)展。20世紀50年代末,因偶發(fā)繩斷墜人事故后一度暫停。70年代末,雁蕩公社下靈巖大隊組建了飛渡隊,采取了更加嚴密的安全措施,更新設(shè)施,用鋼絲索代替苧麻繩,表演者的身體通過坐樽綁在直徑25毫米粗的鋼絲索上面,非常保險。80年代開始,飛渡隊老表演者在西庵崗兩個山峰上牽繩,刻苦訓練,言傳身教,帶出了不少徒弟,逐漸有了十幾位身懷絕技的飛渡高手。目前,雁蕩山飛渡表演隊有八人,隊長萬成根有20余年表演史。2007年開始,雁蕩山飛渡更趨觀賞性與參與性。表演前,播放雁蕩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主題曲《雁蕩謠》和著名的樂清民歌《對鳥》,以優(yōu)美的歌曲烘托驚險的氣氛;表演時,配以導游解說和音響,使表演從無聲變成有聲,顯得更加惟妙惟肖。另外,增加“天男散花”、“凌空繡球”等與游客互動的節(jié)目,搶到繡球的游客可獲得一份獎品,增強了游玩興趣。現(xiàn)在,雁蕩山飛渡與龍湫飛瀑、靈峰夜景齊名,并譽為新的“雁蕩三絕”,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凡到雁蕩山的游客,必到靈巖觀賞空中飛渡,節(jié)假日每天達一兩萬人次。一位外國游客觀看了飛渡后不禁感嘆:“這是世界上最高的空中舞臺!”
筆者認為,雁蕩山飛渡是一項影響廣泛的獨特高空雜技表演,要不斷革新、改進和完善。表演者要從小經(jīng)過雜技的專門培訓,能熟練地掌握空中雜技的基本功。要精心設(shè)計一套既優(yōu)美又保險的高空繩索特技動作,精心設(shè)計一些精美的道具,提高表演的科技含量和表演水平,使表演更具有雜技藝術(shù)性。要采取切實的安全措施,可系上特殊的保險帶,確保表演者的安全。另外,組織管理部門要給游客們提供專門的望遠鏡,讓旅客能清晰地欣賞表演??偠灾?,要讓這項傳統(tǒng)的高空飛渡表演,成為雁蕩山特色旅游的一個亮點。
山洞養(yǎng)病
40余年前,我因病曾先后在凈名谷維摩洞和靈峰南碧霄兩個山洞里休養(yǎng),細細品味了兩處附近景點的神韻,至今仍難以忘懷。
當年我得的是浸潤型肺結(jié)核。1964年秋,我讀大三時,參加了中共浙江省委在諸暨縣進行的農(nóng)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簡稱“社教”。因運動前期以“清賬目、清倉庫、清財物、清工分”為主,后期發(fā)展為“清政治、清經(jīng)濟、清思想、清組織”,故又稱“四清”運動。當時杭州大學師生與麗水地區(qū)干部混編成省委“社教”工作隊,在諸暨縣橫山區(qū)搞“社教”試點。我與部分同學老師同龍泉縣干部進駐街亭公社,隊長是十三級干部、縣委書記霍在寶。我和縣委常委、城郊區(qū)區(qū)委書記張炳偉在一戶貧困老太婆家“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想不到這位張書記生癆病,次年年底,我檢查出患了肺結(jié)核,回家養(yǎng)病。
1966年春節(jié)過后,在雁蕩公社響嶺頭大隊干部章永福表侄的安排下,我住到凈名谷維摩洞養(yǎng)病。我有一個姑姑嫁到雁蕩響巖門章家,年齡比父親大很多,我從未見過她和姑夫。雁蕩姑姑有三個表兄兩個表姐,其中三個表兄表姐年齡都比父親大,我也從未見過。在烈士墓旁哀猴峰下那一排房屋,都是幾位表兄及后代建造的老屋,后在響嶺頭都建有新房子。
維摩洞位于凈名谷鐵城嶂底,從谷口左邊小路沿溪前進,跨過小矴步,經(jīng)過水簾洞、梅花椿,拾級而上就到了。洞口朝西南,約10米寬,洞內(nèi)不大,呈圓形,深高各約15米。洞內(nèi)建筑已廢,只留下洞口的一垛矮矮的殘墻。洞中住著一位70多歲的老人,名叫章通漢,原來牧羊,身體老健,能說會道,常拄著那根鐵拐杖,為散客導游。我就和老人同居一洞,利用他的簡易鍋灶燒水煮飯。晚上睡在木板搭成的小床上,對著半月形的洞天,兩人東拉西扯地說著閑話。當時洞內(nèi)空蕩蕩的,只是巖壁上有一個像小面盂大小的凹窟,內(nèi)儲巖隙中滲出的礦泉水,晶瑩剔透。此泉水有點奇,不管洞外暴雨傾盆或久旱無雨,窟中的泉水一晝夜總是那么多,不溢不少,夠我們兩人食用一天。
維摩洞雖然不大起眼,但命名與凈名寺有關(guān)。“維摩”與“凈名”兩詞,在佛教中含義相同。“維摩”,就是“維摩詰”的簡稱,是古印度一位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居士,漢語意釋為“無垢稱”、“凈名”。維摩洞自古有名,宋代郭君舉《維摩洞》詩:“來問維摩疾,因參不二門。一龕閑日月,方丈別乾坤。風落巖花暖,雨晴山鳥喧。何當分半席,默坐聽潺湲?!笨梢?,宋代維摩洞有寺院,有方丈,香火可能很盛。謝軍作有《維摩洞》詩:“斷壁洞開別有天,維摩結(jié)屋此安禪。金爐晝永香難盡,崖際常飛白玉煙。”
每天清晨,我在小溪邊的空地上,打完了按《太極拳運動》一書學會的88式太極拳,吃過早飯,就在附近轉(zhuǎn)悠,發(fā)現(xiàn)了不少奇觀。原來,凈名谷地處“兩靈(靈峰靈巖)”之間,與烈士墓、三折瀑組成了環(huán)形黃金旅游線。沿線遍布嶂、峰、巖、石、溪、瀑、洞、寺等景觀,既有登高望遠,又有曲徑通幽,奇趣橫生,美妙無比。
凈名寺初名“凈名庵”,始建于宋太平興國二年(977),今寺為民國年間重建??箲?zhàn)時,杭州宗文中學南遷后,曾借寺宇作校舍。20世紀50年代,凈名寺部分院舍曾作為雁蕩中學學生宿舍,我讀初中時就曾住宿過。1964年,溫州市總工會在此辦療養(yǎng)院,主建筑已拆除,幸留寺前吉星橋。原山門有聯(lián):“凈水繞門藍作帶,名山當戶翠為屏?!彼聝?nèi)尚遺魁星池,每當明月凌空時,池內(nèi)有魁星提筆剪影。寺后峭壁丹黃,稱“蓼花嶂”。嶂底凹進,為“掛錫谷”。蓼花嶂左有蓮蓬峰,右有金鼎峰。
站在吉星橋頭東望,是著名的“老猴披衣”。此巖從東向西看,是烈士墓左上方低首哀泣的“哀猴峰”,原叫“睡猴峰”。左轉(zhuǎn)身看蓼花嶂、蓮蓬峰,構(gòu)成了前跪后伏的“伏牛峰”,內(nèi)側(cè)尾部有小牛石。再北望谷底,左有靈鷲峰,右為鐵城嶂,中是大佛峰,又名“石居士”,俗稱“龍頭巖”,頂有三星石。鐵城嶂高100多米,橫跨200余米。施元孚說“勢若長城,色若鐵黑,故名鐵城”,有“雁蕩山第一嶂”之稱。嶂東南腰際,有“倒掛蝙蝠”石紋。嶂底有維摩洞、水簾洞和童子巖。從靈鷲峰下稍走幾步,靈鷲變成了“靈猴東渡”,俗稱“猴頭臉”。峰南有小徑,直通蓮花洞。我曾攀登此嶺,沿羊腸小道,經(jīng)蓮花洞,下到靈巖寺。
從維摩洞口看龍頭巖,為“游絲嶂”,與鐵城嶂隔溪相峙。嶂間有多道白色橫紋如絲,故名。白色紋理中有“白龍飲水”圖案。嶂下有“躍鯉巖”。鐵城、游絲兩嶂之間,天空狹窄,雅稱“初月天”,故峽谷又名“初月谷”,谷底小澗為“初月溪”。元代李孝光描寫此處:“兩旁夾大石壁,如行永巷中,仰頭見青天,如曲池中綠水,止而不波?!币粓霰┯赀^后,游絲嶂上數(shù)以十計的瀑布,成排地從嶂上飛垂而下,有大有小,形態(tài)各異,蔚為壯觀。
維摩洞口的梅花椿,高約三米,狀如盤根錯節(jié)的千年老梅,古拙欹曲。民國樂清縣長張叔梅作有《梅花椿》詩:“老梅耐冷心如石,此石何年幻作梅?似恐暗香該大隱,無言獨到海山來?!闭驹诿坊ù磺跋蚰贤?,游絲嶂頂上有石燕峰,西北有回頭貓。梅花椿北邊為水簾洞。
凈名谷底,與鐵城嶂隔峽而立是雞籠巖,高50多米,呈棱形,多橫紋,狀如竹篾編成的雞籠,故名。此巖從西望,聳立成峰,名為“寶杵峰”。雞籠巖與鐵城嶂之間,是“雞籠峽”。峽長100多米,寬三五米,峽口高約60米。循峽登山,至鐵城嶂頂,附近有象鼻巖、鼬嵌巖等。沿著峭壁高矗的摩霄嶂前行,有仙人橋、開元洞、一支香、懸崖勒馬等,直達上折瀑。我曾從上折瀑游經(jīng)開元洞、穿雞籠峽至維摩洞。
現(xiàn)代樂清人朱鵬《循鐵城嶂度初月溪,訪珠簾洞、含珠崖、散花天、一線天諸勝,歸坐維摩石室有作》:“鐵障城西訪洞門,溪銜初月水潺湲。風聲萬竅通云壑,珠火一丸漏玉盤??椝珊熐镉杏埃⒒ㄖ鴺鋲魺o痕。歸來一線光明路,欲向維摩凈六根?!贝嗽姼爬藘裘鹊闹饕吧?/p>
凈名谷附近景點除了三折瀑、靈龜覓蛇、少女含羞、將軍抱印外,在響巖門附近有翠微嶂,嶂上有臥蠶峰。還有云霞嶂,嶂上有聽詩叟、二仙談詩、美女繡羅、朝天鯉魚,內(nèi)側(cè)有霞嶂洞、龍王洞、虎口洞、墨魚巖等。此外,溪中有蛤蟆巖,溪邊有響巖。
梅雨季節(jié)到來后,維摩洞濕氣較重,我就移住靈峰南碧霄,與兄妹兩居士搭伙。南碧霄處于倚天嶂下部,因合掌峰原稱“碧霄峰”,此洞因此得名。洞口朝南,與對面凌霞峰下的凌霞洞南北相向,故分稱南北碧霄。清初,因洞內(nèi)峭壁呈積雪似白色,故又稱“雪洞”。南碧霄居住條件遠勝維摩洞,不覺想起清代永嘉人張元彪《碧霄洞》詩:“隔斷紅塵住碧霄,空山寒雨夜瀟瀟。燈明洞口如初月,風入松林似早潮。螺髻千峰參佛面,練云一帶系山腰。探奇未了靈峰勝,回首還應(yīng)度石橋?!?/p>
住在南碧霄時,認識了時任樂清縣文教局副局長包珍存,我們常常一起坐在北碧霄前階石上,面對倚天峰,發(fā)揮想象,找出了十幾處景物圖案,現(xiàn)在都已記不清了。
雁山五珍
雁蕩不僅以山水奇秀而聞名,還以珍稀生物而著稱。自古以來,龍湫茶、觀音竹、金星草、山樂官、香魚等,素有“雁山五珍”之譽。
“雁山五珍”之名,始于明代,當時樂清進士朱諫編纂的《雁山志》中就有記載。具體是哪五種生物,古籍記載有所不同。清嘉慶三年(1798)編的《增補事類統(tǒng)編》卷二十《地輿部·溫州府》載:“明朱諫居雁山,嘗曰:‘豈以五斗,易我五珍?’五珍謂龍湫茶、觀音竹、金星草、山樂官、香魚也?!泵鞔T時可《雨航雜錄》載:“雁山五珍,謂雁山茶、觀音竹、金星草、山樂官、香魚是也。茶一旗一槍而白毛者,名明茶。紫色而香者,名玄茶,其味皆似天池而稍薄。觀音竹形小葉長,翠潤奪目,植巖石上,經(jīng)冬不凋。金星草葉上有星如金,根中有黑筋如發(fā),用以浸油能黑發(fā)長須。山樂官似金雀,聲如簫管。香魚鱗細不腥,春初生,月長一寸,至冬月長盈尺,則赴潮際生子,生已輒槁。唯雁山溪澗有此,一名記月魚。朱太守素無宦情,嘗曰,豈以五斗易五珍?!鼻迩∧觊g編纂的《廣雁蕩山志》及道光年間編印的《樂清縣志》中,均引用了《雨航雜錄》關(guān)于“雁山五珍”的記載。清代勞大輿《甌江逸記》中的“雁山五珍”將“雁山茶”又改為“龍湫茶”。上海商務(wù)印書館于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印行的第12版《辭源》和第10版《辭源續(xù)編》,分別將雁蕩的“觀音竹”、“山樂官”和“龍湫茶”、“香魚”、“金星草”等列為條目。程浩《昭明禪寺碑》詩:“劫灰不覺經(jīng)千載,片石應(yīng)教傲五珍?!?/p>
清乾隆年間施元孚《雁山志》卻另列“雁山五珍”:“一為山樂官,系鳥類,能效人言。二為石蟹,系山中水質(zhì)結(jié)成,形似蟹,研粉能活目疾。三為茶葉,以龍湫、兜率洞所產(chǎn)者最為名貴。四為金香魚,色金黃而香味鮮美,產(chǎn)石門潭為上品。五為肺形草,一名人字草,葉背有紋如人字形,能治肺病?!贝苏撘允贰⒎涡尾荽^音竹、金星草?!墩憬請蟆?981年5月2日有文章介紹“雁山五珍”,認為是“雁茗、香魚、石斛、雪梨、觀音竹”。可見,茶葉、香魚列為“雁山五珍”是古今一致意見,山樂官、觀音竹也屬多數(shù)。肺形草疑為金星草異名。至于石蟹、石斛、雪梨,一不屬于特產(chǎn),二更難稱為珍品。
雁山茶和香魚,筆者以《芙蓉種香魚》、《雁蕩春茗味通仙》為題,另外專門予以詳細介紹。下面簡要談?wù)務(wù)淦娴挠^音竹、平凡的金星草和特產(chǎn)珍禽山樂官。
觀音竹,又稱“奇香竹”,是一種珍稀的竹類植物。它莖形小而葉細長,高約三四尺。原生于巖石空隙中,常常被移植于園圃中,蒼翠碧綠,經(jīng)冬不凋,為珍貴的觀賞植物。民國版《辭源·觀音竹》:“《雨航雜錄》雁山五珍有觀音竹,形小葉長,翠潤奪目,植巖石上,經(jīng)冬不凋?!薄掇o?!方榻B觀音竹:似淡竹,葉差細瘦,高止五六尺?!坝乐萜铌栍邪瘢思叶嘀灿谒?,亦名觀音竹”。清朝陳朝酆《觀音竹》詩:“此君瀟灑世爭推,凈土生來稱更奇。漫說洛伽山已遠,入林恍睹舊容儀?!辈椤痘ヂ?lián)網(wǎng)·植物百科》,禾本科有觀音竹屬,其中有一種四方竹,又名“觀音竹”、“四方竹”,其實是常見的觀賞植物棕竹。雁蕩觀音竹,是否屬于棕竹?因幾乎絕跡,待考。
金星草,不少書文中認為是“石斛”,其實錯了,因為石斛的莖葉上沒有“金星”。筆者經(jīng)多方考證,認為金星草就是“瓦韋”又叫“鳳尾草”、“七星草”、“骨牌草”等,為水龍骨科多年生小草本蕨類植物。高15至45厘米,根狀莖粗長,匍匐橫生,表面密生棕色鱗片。單葉披針形或矩圓狀,先端漸尖,近革質(zhì),淡綠色。葉背中脈兩側(cè)有圓形孢子囊群,圓形,如金星點。附生于陰濕山谷石上或樹干上,房屋瓦背上也有生長。民國版《辭源》載:“金星草,鳳尾草之異名,又石韋、狗脊、貫眾等。背皆有黃色,或濃褐草子囊群,故俗亦有金星草之稱?!彼纬纹睢兑娌糠轿锫杂洝そ鹦遣荨罚骸叭~似萱草,其背有點,雙行相偶,黃澤類金星,人號金星草。亦云金釧草,旨以有似取之。今醫(yī)家以傅疽創(chuàng)甚良。”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金星草,即石韋之有金星者?!鼻宕鷧堑淇!吨参锩麑崍D考》中也有記載。陳朝酆《金星草》詩:“星光的歷擢千莖,妙手憑誰點綴成。不是文君修煉地,猶同溪石擅嘉名?!苯鹦遣葑怨湃胨?。《本草綱目》載:“金星草,苦冷,解毒消腫,顓理外科惡瘡。起初陽毒未潰,沿頸瘰瘍,發(fā)背癰疽,或銼煮酒煎,或研末酒吞,或煎草葉上有星如金,根中有累筋如發(fā),用以浸酒,能黑發(fā)長須?!泵耖g相傳用金星草浸油,涂于脫發(fā)處,即能生發(fā),故又名“出發(fā)草”。1979年版《辭海》載:“浙江民間藥用,治小兒驚風、咳嗽、吐血、走馬牙疳等?!?/p>
山樂官,是一種鳥類,形狀似金雀,羽毛黃色或黃褐色,群棲而生,群鳴聲悠揚動聽,宛如簫管作樂,故名。南宋曾唯說:“此鳥唯雁山有之。”宋代溫州學者薛季宣《雁蕩山賦》載:“金雀幺而不大,金猿線而多絨。樂官群處而和聲,山羊歷險而純素?!痹伞堆闶幧接洝份d:“有禽黃色而小,謂之金雀;有一種群鳴而聲相抑揚,謂之山樂官?!蓖踬|(zhì)《林泉結(jié)契》卷一:“山樂官,身全褐,能作歌音,又能作拍彈音,如喤啰者,聲清輭,性極從容。”明代馮時可《雨航雜錄》卷下:“山樂官似金雀,聲如簫管?!敝熘G《雁山志》:山樂官“形似金雀,群鳴而聲相抑揚,如作樂音,土人謂之山樂官”。山樂官的特點:一是群處、群鳴;二是鳴聲抑揚美妙,如奏簫管。以“官”命鳥,非常獨異。
民間傳說山樂官是一位屈死的媳婦變成的。相傳明朝時,臺州太平地方有一個財主,家中有位青年長工二頭,父親早亡,只有母親。還有一個女傭三妹姑娘,父母早亡。財主對待長工女傭十分苛刻,長時間要他們干重活,稍不留意,不打即罵,常常不給飯吃。二頭和三妹經(jīng)常一起干苦活,天長日久,兩人產(chǎn)生了愛情。一天,二頭和三妹趁財主不在家,就逃了出來,跑到荒涼的雁蕩山南坑口,搭了一間茅棚住了下來,兩人開荒種地,上山砍柴,過起了自由自在的日子。經(jīng)過多年的辛勤勞動,積蓄了一些錢,蓋起了瓦房,生活也改善了,二頭常常配著鮮魚喝酒,還把母親從太平接來一起生活??墒瞧牌判男鬲M窄,家里少了一點東西總是懷疑媳婦手腳不干凈。有一次,家里買來的一條鮮魚不見了,婆婆不斷地咒罵媳婦,左鄰右舍也傳開了。三妹受了不白之冤,有口難辯,心里一時想不開,就吊死在路邊的一株樹上。媳婦死后,家里買來的魚還是經(jīng)常不見了。有一次,婆婆發(fā)現(xiàn)一只大黑貓正在偷魚吃,這才后悔冤枉了媳婦。三妹死后,南坑出現(xiàn)了一種像金雀的鳥,叫聲很像“鮮魚配酒,鮮魚配酒”。傳說這種鳥就是三妹變的。周文璞《山樂官》詩:“山樂官,爾誰魂?逃河入海俱奔奔,伶?zhèn)惱鎴@何可論。山樂官,予欲爾兮!無言如有言,為予歌云門?!?/p>
唐宋以來,不少詩人對山樂官有歌頌。唐代許渾《題舒女廟》詩:“山樂來迎去不言,廟前高柳水禽喧?!彼未醢彩缎帕攴挥谢\山樂官》詩:“萬里山林姿,羽毛何璀璀。鳴聲應(yīng)律呂,唯有知者愛。都門市井兒,誰玩汝文采。應(yīng)須鎖樊籠,勿受丸矰害?!碧K轍也有“蕭騷暮雨鳴山樂,狼藉秋霜脫弊衣”句。清嘉慶進士朱士彥《山樂官》詩:“截筩像鳳鳴,雌雄聲各六。伶?zhèn)惾ゲ贿h,其精為羽族。日暮空山中,古調(diào)諧絲竹?!倍四緡鳌堆闵筋}壁》之三中有句:“凈瓶六月水簾谷,云版一聲山樂官。始信養(yǎng)生皆外道,清泉何時問還丹?!标惓骸渡綐饭佟吩姡骸奥曋C樂律異凡禽,如抑如揚古樹陰。入漢入河無事此,山中未必少知音?!狈接^準在長詩《送盤山人游雁蕩》中有句:“不解尋樂心忡忡,似君磊落真趣充。我為君詩寫君胸,樂官解聽轉(zhuǎn)歌嚨?!?/p>
現(xiàn)在,雁山茶葉得到重視、保護與發(fā)展,造福山民。金星草隨處可見,但藥用價值尚未得到開發(fā)。香魚與觀音竹已成珍稀生物,如今已很少見。而山樂官多年未見蹤跡,疑已絕種。
公害老鼠
傍晚,居委會小組長正在挨家分發(fā)紅色的毒鼠藥,又到了一年一度滅鼠日了。年年發(fā)藥毒鼠,年年未見毒死過多少鼠。
鼠,列為十二生肖之首,這與古人敬鼠畏鼠有關(guān)。相傳鼠是天宮里的“金鼠星”下凡,是豐收的象征。遠古時,有奉鼠為神或以鼠為始祖的部落。柳宗元《永某氏之鼠》載,永州有人屬鼠,以為鼠能帶來好運,故敬鼠如神,不準打鼠和養(yǎng)貓狗捕鼠。古時梨園戲班尊鼠為“灰八爺”,有些地方認為鼠光顧的人家必定“食有余”,故奉為“財神”,大年夜要用食品祭鼠。古印度人奉鼠為神圣的“圣加尼西神”,認為掌管人間“繁榮與成功”,故到處大修鼠廟,至今香火不絕。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以其尖喙善穴,故南陽人謂鼠。其壽最長,故俗稱老鼠。其性疑而不果,故曰首鼠。嶺南人食而諱之謂為家鼠。”其實,鼠的壽命只有兩三年,五歲老鼠可算是老壽星了。鼠是地球上數(shù)量最多,繁殖能力最強的哺乳動物,出生兩三個月性成熟,生殖機能可達兩三年。一只雌鼠發(fā)情后,就與群體內(nèi)所有雄鼠交配,多達500余次,常年能生育,每年繁殖6至10胎,每胎4至12只,年繁殖鼠子鼠孫80000余只。據(jù)估計,地球上的鼠有65億至120億只。
鼠,俗名“耗子”,源于古時田賦附加稅“雀鼠耗”。雀鼠耗原指倉貯糧食被雀鼠損耗。《梁書·張率傳》載:“在新安,遣家僮載米三千石還宅。既至,遂耗大半。率問其故。答曰:雀鼠耗也?!蹦纤稳~夢得《石林燕話》載:“后唐明宗入倉觀受納,主吏懼責其多取,乃故為輕量。明宗曰:倉廩宿藏,動經(jīng)數(shù)歲,若取之如此,后豈免折閱乎?乃昭自今石取二升,為雀鼠耗?!焙髞?,百姓對苛捐雜稅苦不堪言,就罵鼠為“耗子”,以此解恨。
鼠,品種繁多,常見有褐家鼠、黑家鼠、小家鼠、黃胸鼠、田鼠、沙鼠、竹鼠、鼷鼠、黑線姬鼠等,還有不少奇鼠。古時大白鼠,“遍體白毛,重十斤,烹食之,肥過雞豚”。元代李孝光《雁蕩山記》載,“山鼠來與人相向坐,如狐貍大”。內(nèi)蒙古巢鼠,體長5厘米,重7克。東北黑河麝鼠,雄鼠分泌的鼠香比麝香還濃烈。西北的跳鼠,鼠皮列為貢品。東北倉鼠有頰囊,能藏納食物。美洲負鼠,大如貓,尾高豎,讓背上幼鼠的尾巴鉤住。俄國巴爾額什湖畔有種只有頂針大的鼠,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真面目。印度鼯鼠,肢上有飛膜,能在空中滑翔。坦桑尼亞煤鼠,曬干作燃料。西班牙山鼠,腹部有油囊,引出燈芯可照明。贊比亞巨鼠,伏地似石拱橋,可負重80公斤。摩洛哥有勇斗毒蛇的闖鼠,希臘有不怕高溫燙的鼠,尼日利亞有踩不死的鼠,瑞士有能潛水數(shù)小時的鼠。
鼠,作惡多端,是人類公害,被我國政府列為“四害”之首。
鼠是可惡的破壞者。它無犬齒,四個齒形門齒特發(fā)達,齒髓腔不封閉,終生不斷生長,常以嚙物來磨短。門齒咬切力極大,每平方英寸可達10余噸,能咬穿墻壁、鉛管和水泥地,是造成堤壩缺口、停電和火災(zāi)的罪魁禍首。上海石化總廠熱電廠高壓開關(guān)室電線曾被鼠咬壞而引起短路,損失1700余萬元。1982年,一只鼠咬壞日本首相府電源線,以致停電50分鐘。美國每年被鼠咬壞的財物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被鼠咬傷的人成千上萬。
鼠是最大的盜竊犯。它主食植物,雜食性強,盜吃糧食,破壞農(nóng)作物,為害林業(yè)和草原。世界上每年有五分之一的農(nóng)作物毀于鼠口。夏威夷島每年因鼠害損失甘蔗達1000萬美元以上。菲律賓有一半莊稼被鼠破壞了。澳大利亞卡斯特爾鎮(zhèn)曾在三天內(nèi),全鎮(zhèn)食物被鼠洗竊一空。我國東北300萬畝森林和西北5億畝草原遭受鼠害。1997年,浙江省1240畝良田遭受鼠害,損失糧食2.5億公斤。
鼠是傳病的害人精。它傳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斑疹傷寒、Q熱、回歸熱、恙蟲病、鼠咬熱、森林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阿米巴痢疾等30余種疾病。有史以來死于鼠傳播疾病的人數(shù),遠遠超過直接死于戰(zhàn)爭。1340年至1350年,鼠疫奪走了1300余萬名印度人的生命。1347年,歐洲鼠疫大流行,三年內(nèi)死了2500余萬人,使當時歐洲人口減少了一半。清代師道南《鼠死行》詩:“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鼠死不幾日,人死如折堵。晝死人,莫問數(shù),日色慘淡愁云護?!笔笠咧两袢栽趤?、非、拉一些發(fā)展中國家肆虐。
鼠害罄竹難書,但某些鼠對人類有益處。小白鼠是理想的科學實驗動物,擔負藥理、毒性、免疫、遺傳、營養(yǎng)、腫瘤和細菌分型等醫(yī)學實驗。鼠可供防原子研究和太空科學實驗用。美國警局的警鼠,是偵察爆炸物的助手。德國曾在安哥拉試驗老鼠探雷。此外,麝鼠、銀灰鼠的毛皮是名貴的裘料,鼠脂是工業(yè)涂料和顏料的原料,車鼠自古是觀賞動物,鼠還是蛇園、貂場和動物園里的廉價活飼料。
古今中外,人類開展了持久不懈的滅鼠斗爭。聯(lián)合國與各國政府都有滅鼠機構(gòu),丹麥等國制定了滅鼠法案,有些國家設(shè)有滅鼠公司,不少科研機構(gòu)進行滅鼠科研。菲律賓南三寶顏省,鼠尾可當作舞票進入舞廳。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結(jié)婚登記時要交25根鼠尾,辦理離婚手續(xù)時須交40根鼠尾。
貓狗捕鼠,歷史悠久,戰(zhàn)國時已養(yǎng)狗捕鼠。廣東澄海縣溪南鄉(xiāng)棣頭村有人養(yǎng)狗6只,2個月內(nèi)捕鼠7488只。英國倫敦白城體育館有只貓,6年中捕鼠12480只。英國農(nóng)民馴狐捕鼠,勝過貓狗。鼠機靈警惕,奸刁狡猾,適應(yīng)力極強,故捕不勝捕。古人認為鼠有“五技”:能飛、能緣、能游、能穴、能走。元代鄧文原《碩鼠》詩:“禾黍連云待歲動,爾曹竊食素餐同。平生含黠終何用,看取人間五技窮?!笔髸w檐走壁,踩水長游,可鉆過只有身體四分之一大的小洞,能從五層樓跳下逃走,會在地洞、閣樓和樹頂上生存幾代。鼠夾滅鼠、毒藥殺鼠,使用幾次就不管用了。因鼠有“種群行為,新物反應(yīng),傳息功能,繁殖力強”的四大特性,發(fā)現(xiàn)危險陌生物時,就全家遷居,寧愿挨餓也不敢貿(mào)然食餌。嗅覺靈敏,能偵知誘餌中有毒物質(zhì)。生命力異常頑強,1960年蘇格蘭發(fā)現(xiàn)了毒不死的超級鼠。美國曾在西太平洋恩格比島上試爆了原子彈,幾年后仍有極強的核輻射,但那里的鼠沒有殘廢畸形,長得特別壯,令生物學家口瞪目呆。專家提倡生物滅鼠,保護貓頭鷹、黃鼠狼、蛇、獾、獴、狐貍、猞猁等鼠的天敵。科學家正在研究滅鼠新法,如鼠不孕法、高頻聲障滅鼠器。
筆者提倡食鼠滅鼠。鼠肉鮮美,營養(yǎng)豐富,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等,是保健藥膳。其性微溫,味甘,功能補虛、止血、平喘、收斂傷口。主治虛勞體弱、外傷出血、燙傷、哮喘、疳積等癥。12000余年前,南美洲古人類已養(yǎng)鼠食用。北京猿人也捕食鼠。隋唐時,鼠和蝗蟲、蟻卵成為美食。唐代嶺南古食珍“蜜唧”,就是剛出生未開眼的活小鼠,用筷子夾住小鼠蘸食蜂蜜時“唧唧”作聲,故名。近代廣東有生食幼鼠的名菜,取名“三叫”。元代,黃鼠、沙鼠、土撥鼠成了佳肴。許有壬《黃鼠》詩:“北產(chǎn)推珍味,南來怯陋客。瓠肥宜不武,人拱若為恭。發(fā)掘憐禽狝,招徠或水攻。君毋急盤饌,幸自不穿墉?!爆F(xiàn)在,福建寧化的“爆炒地猴(鼠干)”、桂北名菜“雙冬燒竹鼠”、苗家野味“紅燒獨鼠肉”等,都是地方著名鼠菜。近年來,老鼠和螞蟻、秋蟬、蝎子等,成了廣州“新派粵菜”。國外,菲律賓農(nóng)民嗜食鼠。美國阿拉斯加州格蘭屯鎮(zhèn)有一家鼠肉工廠,每年向市場供應(yīng)300余噸鼠肉。當全世界人人都食其肉,寢其皮,用其毛時,鼠就大難臨頭了。
孺子牛贊
陽春三月,一年一度的春耕開始了。這時,不禁想起小時候父親借牛耕田的往事。
我家有兩畝薄田,分處兩地,其中最大一塊是塘田,在白溪鎮(zhèn)上塘江尾巴地方,離家有十幾里路遠。土改時,我家被評為下中農(nóng),買不起也養(yǎng)不起耕牛,每年春耕大忙過后,才向雁蕩響巖門表兄家借牛耕田。這差使常常由我來完成,早一天傍晚去表兄家把牛牽來。表兄家在凈名寺口哀猴峰下,每次借牛時,都要到凈名坑口看一看伏牛峰。表兄家這頭老黃牛,要在我家做幾天客,精飼好料招待它,請它幫忙把我家兩塊薄田耕好。這時,想起了陸游《賽池農(nóng)家》詩:“春深農(nóng)家耕未足,原頭叱叱兩黃犢。泥融無塊水初渾,雨細有痕秧正綠。”
古今中外,有尊牛、頌牛之俗,以牛自喻的名人也不勝枚舉。
牛被許多民族尊為圣物。古希臘神話中,天神宙斯以公牛形象出現(xiàn)在人間。波斯古祆教虔誠地祭牛。古埃及人認為大公牛是神祇普塔赫的化身,故奉牛為圣,死后置于大理石棺里,葬禮如同法老那么隆重。印度是尊牛之國,認為公牛母牛兩頭圣牛繁殖了千千萬萬種動物,故奉為圣牛,不準宰殺,各地都有“圣牛養(yǎng)老院”。
相傳我國炎帝是“牛首人身”的神農(nóng)氏。當年大禹治水,每治一處水患,必鑄鐵牛沉入河底,以鎮(zhèn)水患。后鐵牛成為鎮(zhèn)水神獸,置于河邊。清乾隆二十年(1755),一頭御制鍍金銅牛安放在頤和園昆明池東堤上,成為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銅牛。宋代李綱作有《病?!吩姡骸案缜М€實千箱,功盡精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边@位力主抗金的一代名相,在貶官時寫下此詩,以牛自喻,表達了憂國憂民,盡忠報國的高尚品格。
現(xiàn)代不少名人以牛自喻。魯迅先生說:“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彼€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薄叭孀优!庇幸粍t典故:春秋時,齊景公的幼子名叫“孺子”。有一次,齊景公趴在地上,口銜繩子讓孺子當牛騎。孺子不小心從“牛背”上跌下來,急拉繩子,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斷了。魯迅引用這個典故,表達了對人民大眾的無限忠誠。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說:“都應(yīng)該學習魯迅的榜樣,做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瞎M瘁,死而后已?!庇幸淮?,郭沫若同茅盾閑聊時說:“魯迅愿意做為人民服務(wù)的‘?!?,我呢,愿意做這頭牛的‘尾巴’,為人民服務(wù)的‘尾巴’?!泵┒芙又f:“那我就做‘牛尾巴’上的毛吧!它可以幫助‘?!盐摹箢^蒼蠅’和‘蚊子’掃掉的?!眹嫶髱熇羁扇究釔郛嬇#嬍胰∶麨椤皫熍L谩?,并以此三字治印。老舍因愛牛,曾以“文牛”做筆名。齊白石曾自號“耕硯?!?。科學家童第周曾說:“愿效老牛,為國捐軀?!?/p>
牛是人類最早馴服的動物之一,我國古代列為“六畜”之首。余姚河姆渡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水牛骨骼和骨耜,可見7000余年前,牛就已成為我國的家畜。
牛是偶蹄類哺乳動物,體大有角,胃分四室,草食反芻。舌能屈伸彎卷,運用自如。上顎無門齒,下齒能脫換,三歲后成永久齒,故視齒能知牛齡。日本專家發(fā)現(xiàn)每頭牛的鼻紋與人的指紋一樣各不相同,日警方曾以牛鼻紋偵破了盜牛案。牛遍布世界各地,體態(tài)不一,毛色各異,品種數(shù)百。按用途可分為肉用牛、乳用牛、役用牛和兼用牛等。役用牛又有黃牛、水牛、牦牛、犏牛等。我國良種牛有秦川牛、河南南陽牛、東北濱州牛、蒙古黃牛、魯西黃牛、廣州水牛和溫州水牛等。
世界上有種種奇牛。我國特產(chǎn)羚牛,體形如牛,頭生羊角。意大利加尼納肉牛,體重達4000公斤,是最重的牛。墨西哥微型奶牛,身高60厘米,日產(chǎn)奶三四公斤。馬達加斯加駝牛,背有駝峰。巴西瘤牛,耳朵長過面部。烏干達長角牛,角長三尺。非洲睡牛,吃飽喝足一覺睡20個小時。圭亞那笑牛,會發(fā)出老人一樣的笑聲,俗叫“笑老人”。摩洛哥吹風牛,可當鼓風機使用。
牛自古是重要食物和畜力,一度是財富的標志?!抖Y記》有“食稷與?!钡挠涊d。先秦時,以牛肉、牛奶為食,牛為祭品,牛與酒是犒賞與勞軍的獎品。古時有“民畜悖牛,家家豐實”的國策。諸侯割牛耳取血,歃血為盟。相傳殷商先祖王亥發(fā)明用牛駕車,成為遠古先進的運輸工具和戰(zhàn)爭武器。戰(zhàn)國時,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曾用火牛陣大敗燕軍。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有群牛踩雷的壯烈場面。周人先祖叔均發(fā)明了牛耕,殷商甲骨文“犁”字為“牛拉犁起土狀”。漢武帝晚年,任命搜粟都尉趙過,在陜甘一帶大力推廣牛耕。當時有《耕牛》詩為證:“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身無一毛利,主有千箱實?!?/p>
歷代詩人頌牛、寫牛耕的詩不少。唐李嶠《?!吩姡骸褒R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欲向桃林下,先過梓樹中。在吳頻嚼月,奔夢累驚風。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劉叉《代牛言》詩:“渴飲潁川水,饑嚼吳門月。黃金如可種,我力終不歇?!敝幐枇伺6嘟o少取,吃苦耐勞的品格。元稹《田家詞》:“牛咤咤,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惫俑?jīng)常強征牛馬,“驅(qū)牛駕車食牛肉”,農(nóng)民只有“歸來收得牛兩角”。陸游《農(nóng)家嘆》:“有山皆種麥,有水皆種秔。牛頸瘡見背,叱叱猶夜耕?!痹螖独吓!吩姡骸安堇K穿鼻系柴扉,殘喘無人問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動,夕陽空送牧兒歸?!迸?,終生默默無言地服役,一息尚存,奮斗不已。
?;钪侨祟悓氋F的財富,死后奉獻一切。牛肉是美食,牛皮是優(yōu)質(zhì)皮料,牛脂是工業(yè)原料,牛的角、骨、齒、筋可制器具飾物,牛糞是肥料燃料。牛還是藥材寶庫,牛黃、膽黃、肝黃和犀牛角、牦牛角,都是著名中藥,牛肉、牛乳、牛肝、牛膽、牛蹄甲、牛皮膠、牛角腮甚至牛糞(百草霜)皆可治病。
雁山虎蹤
故鄉(xiāng)雁蕩山,古代有虎,近現(xiàn)代也有虎蹤。父親曾告訴我,他小時候在雁蕩山南坑砍柴時,就曾遠遠地看見過老虎,那是90余年前的事了。
從宋至清,雁蕩山的詩文中時有提及老虎。唐開元年間,詩人張子容在樂清當縣尉時,有詩道:“有時聞虎嘯,無夜不猿啼?!弊≡诳h城里都可以聽到虎嘯聲,可見虎并不罕見。北宋丞相呂夷簡《憶游雁山》詩:“往年游海嶠,上徹最高層。云外疑無路,山中忽見僧。虎蹲臨澗石,猿掛半崖藤。何日拋龜紐,孤峰卜再登”。南宋“永嘉四靈”中的兩位,都在詩中提到雁山老虎。翁卷《石門庵》:“山到極清處,石門為地名。嵐蒸空寺壞,雪壓小庵清。果落群猴拾,林深獨虎行。一僧何所得,高坐若無情?!毙煺铡妒T庵》詩:“庵是何年作,其中住一僧。蒼崖從古險,白日少人登。眾物清相映,吾生隱未能。夜來新過虎,爪折樹枝藤?!笔T庵也叫石門院,位于西外谷天冠峰(雷洞巖)下,是雁山十八古剎之一,始建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今留遺址。
明代,虎患多有記載。明代永嘉人姜準《歧?,嵳劇せ⑹小份d:“谷雪峰佑居西關(guān)回鶻廟左,嘗早起抱女孩閑游家園,見養(yǎng)蜂群桶俱顛倒仆地,遲疑間聞園偶有聲隱隱,覘之虎也,亟避掩關(guān),號召鄰眾共逐出外,闖入傾銷鋪中,莫能措手,眾乃升屋,以囊盛蜃灰釣而直下,虎爪囊而嚙諸口,灰傷目閉,共從上攢之以亂械,竟斃鋪中。此地人煙稠密,號為市鎮(zhèn),亦可虎市矣?!贝宋氖杖氘T越文化叢書《溫州故實雜錄·異聞》中。王獻芝《游雁山記》載:“謁雁山鄉(xiāng)賢祠,朱君每游率止于茲。先時山人為予至辟除,有斑虎出澗中,老叟擊之而斃,朱君為《殺虎辭》以記之。”王獻芝,安徽歙縣人,到溫州巡查時順道來游雁蕩。朱君,樂清瑤岙人朱諫,歷任歙縣、豐城縣令和贛州、吉安郡守。當時正退休在家,為接待王獻芝,事先派人清理鄉(xiāng)賢祠(七賢祠),于是驚動了一只老虎,一位老人把老虎打死了。朱諫寫了《殺虎辭》贊揚了打虎老人。明代浙江提學使薛應(yīng)旂《登雁山》詩有:“隱見崗巒棲虎豹,傾欹湍激躍鯤鯨?!焙钤队窝闵饺住酚小敖窆藕由匠苫旌?,東南虎豹此雄蟠”句。
清康熙年間,雁蕩山“虎多”。當時樂清縣令蔣埴《烈炬游大龍湫》載,那天蔣埴帶了一幫人游雁蕩,翻過四十九盤嶺,到能仁寺時已是傍晚時分。能仁寺和尚請縣太爺留宿。蔣埴忽發(fā)奇想,欲宿大龍湫。時日已暝,僧以虎多難之。蔣埴令從人舉火以進,火光與飛湍照耀如白日。這位縣太爺一夜不眠,賞瀑至天亮,開創(chuàng)秉燭夜游大龍湫之先河。乾隆末年,曾唯編刊的《廣雁蕩山志·物產(chǎn)》中已無虎,可能那時雁蕩山虎已絕跡了。
雁蕩山帶“虎”的景點倒是不少。靈峰景區(qū)的北斗洞又叫“伏虎洞”,洞口正對著伏虎峰,又名“雙伏虎”。三折瀑景區(qū),響巖門有龍王洞,后改名虎口洞。開元洞西南有踞虎峰。將軍抱印下方有虎紋石。靈巖景區(qū),龍洞對面有虎巖。羊角洞景區(qū),大獅巖下有五塊巖石似虎,頭朝北,作下山狀,與左側(cè)的羊角巖,構(gòu)成了“五虎擒羊”景觀。仙橋景區(qū),甸嶺溪側(cè)有虎蹲巖。還有,七星洞旁有“白虎吼月”,剪刀峰右側(cè)山崖上有“狐假虎威”。
虎,俗稱“大蟲”、“大貓”、“老貓”,雅稱“山君”、“斑子”、“錦斑”、“李耳”,古稱“於菟”?!蹲髠鳌ば哪辍罚骸俺酥^虎於菟?!痹儋t有詩:“白額於菟踞當?shù)溃沁吶章錈o人過?!泵魃梯`《虎》詩:“壯哉於菟豪且雄,猛氣不與凡獸同?!濒斞浮洞鹂驼V》詩:“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虎又有“獸長”、“獸中王”、“百獸之王”、“叢林之王”等美譽。
虎,古人以為神獸,奉為保護神,與龍、鳳、麟、龜并稱“五靈”,成為鎮(zhèn)祟辟邪的文化符號?;⑹怯旅?、威武的象征,古人常用“虎臣”、“虎將”、“虎士”來稱呼驍勇的將士。帝王授予臣屬兵權(quán)和調(diào)動軍隊的信物稱“虎符”、“虎節(jié)”。遮護城堡和營寨的竹籬叫“虎落”,將軍的營幕叫“虎帳”,座椅上有虎皮,軍帽有“虎冠”。勇猛氣概叫“虎威”,睥睨雄視叫“虎視”,威武步伐叫“虎步”。險夷之處叫“虎穴”,雄偉之地叫“虎踞”。勇健粗壯的兒女叫“虎娃”、“虎子”、“虎妞”。
虎,哺乳綱貓科動物。它體軀雄偉,毛色美麗,儀表威武,頭大而圓,額有“王”字斑紋。眼如銅鈴,閃閃發(fā)光。粗壯的長尾,有濃毛黑環(huán)。體色淺黃或褐色,有黑色橫紋。舌上有肉鉤,能舔光動物骨頭上的肉末。腳底有肉墊,行走悄然無聲?;⑿元毦?,以尿劃定活動領(lǐng)地。它是夜游神,白天睡大覺,晚上活動,有發(fā)達的視覺和聽覺,眼睛的瞳孔能自如伸縮,黑夜也能看清物體。它一跳10米遠,喜水善泳。它是大型食肉猛獸,主食鹿、獐、猴、野豬、山羊、狍子等。除年老或受傷的餓虎外,一般不傷人。
虎分布在亞洲,源于100余萬年前我國華南地區(qū),后西遷至黑海之濱,北徙西伯利亞橡樹林,南移至巴厘島的熱帶雨林。據(jù)產(chǎn)地分為八個亞種:東北虎、華南虎、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印度尼西亞虎、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和巴厘虎。據(jù)估計,全世界野生虎僅存5000至7000只,大部分生長在印度、孟加拉國。以前,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產(chǎn)虎國,原有六種虎,現(xiàn)華北虎、新疆虎已絕跡,野生東北虎極罕見,華南虎疑絕種。
護虎引起各國高度重視。1970年,印度把虎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劃定14個虎特別保護區(qū),法定禁獵虎。1986年4月,在美國舉行的世界老虎保護戰(zhàn)略學術(shù)會議,把中國華南虎列為最優(yōu)先需要國際保護的瀕危動物。1994年,14個產(chǎn)虎國代表在印度新德里集會,首次作出禁止虎產(chǎn)品交易的保證。1998年,一些著名國際野生動物組織實施一項新的保護野生虎計劃。我國早已“放虎歸山”。1993年,哈爾濱虎園放養(yǎng)了四只東北虎。1998年秋天,蘇州動物園三只華南虎回歸故里閩西梅花山。2000年,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在倫敦成立,成為中國境外唯一的以拯救瀕危的中國虎為宗旨的慈善機構(gòu)。2003年開始,該組織分兩批將四只華南虎送到南非老虎谷保護區(qū)進行野化訓練,2007、2008年,兩只母虎均兩次產(chǎn)仔,成活四雄一雌五只虎仔。
兔壽千命
兔的命名和許多別名,大多與優(yōu)美的神話有關(guān),如“舐毛而孕,吐而生子”的傳說。
漢王充《論衡》:“(雌兔)舐雄毛而孕,及其生子,從口中吞出?!蓖脛e稱“明視”,雄兔稱“顧兔”,源于“視月而孕”的神話。屈原《楚辭·天問》:“夜光何德,死則有盲。厥類唯何,而顧兔在腹。”兔又號“扶”。清張英《蕓窗私志》載,后羿獵于巴山時,獲一兔,大如驢,關(guān)在木籠里,運回途中逃遁。后羿夜夢一身穿王冠服的人對他說:“我,
扶君,為此土之神,而何辱我?我將假手于逢蒙?!彼?,后羿被弟子逢蒙所殺。
兔,善良溫順,憨態(tài)可掬,與人類的生活關(guān)系密切,自古奉為喜兔、瑞兔、仁獸,赤兔、白兔乃祥瑞之兆。因古代神話傳說謂月中有兔,民間俗稱為仙兔、玉兔、藥兔、月兔。后世常用玉兔、兔輪、兔魄代稱月亮。元稹《夢上天》:“兩瞻芳水兔輪低,東望蟠桃海波黑?!蓖玫乃仔藕芏?,自古奉為吉祥物,除“是蛇盤兔”俗信外,山東一些漁區(qū),妻子待丈人一進屋,出其不意地將白兔塞進他的懷里,以示懷揣吉祥、幸福。此外,民間俗信孕婦不食兔肉,否則生兒會豁唇。
兔,小型哺乳動物,上唇裂成兩爿,露出門牙,便于采食低草和啃咬樹皮。有六枚門齒,比其他食草家畜多一對,上下門齒能吻合和磨合,容易磨碎食物。大門齒是恒齒,故有嚙齒行為。長耳可轉(zhuǎn)動,以便確定聲音方向,聽覺特好。眼睛圓大突出,視力極佳。嘴上短須,可幫助它夜里找到洞穴。尾短而上翹呈簇狀,當碰到危險時,就用尾巴向同類發(fā)出警告。毛色有灰、白、棕、黑等多種。前肢五趾,后肢四趾,前肢短瘦,后肢長而有力,善于跳躍,稍縱即逝。以青草、野菜、嫩葉為食,危害農(nóng)作物。
兔有野兔家兔之分。野兔早在6000余萬年前已有,聽覺靈敏,晝伏夜出,十分機警,有“狡兔三窟”之說。唐代蘇拯《狡兔行》詩:“秋來無骨肥,鷹犬遍原野。草中三穴無處藏,何況平田無穴者?!币巴镁友ㄓ泻芏喑鋈肟冢叵掠泻芏嗑邮?,相互之間連成了地道網(wǎng)。歐洲曾發(fā)現(xiàn)一個野兔的穴窟,有2080個出入口,聚居著407只野兔。野兔跳高達2米,奔跑迅捷,時速可達70公里。野兔有家庭,雌雄兩兔相愛,雙雙進入洞房,并肩而臥。母兔雖寬容公兔在外面拈花惹草,但決不允許它帶著情人進家門。公兔也不讓任何情敵打夫人的主意。野兔不但有家庭,群體還有兔王,其他公兔一旦進入兔王的領(lǐng)地,必被兇狠地揪住頭頸遞解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