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思想家墨子
墨子(約前468~前376),春秋戰(zhàn)國時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名翟。相傳原為宋國人,后長期住在魯國。曾學習儒術(shù),因不滿其煩瑣的“禮”,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弟子很多,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尤重艱苦實踐,服從紀律。墨子學說對當時思想界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F(xiàn)存《墨子》五十三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材料。
墨子,名翟,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因出身卑賤,也被稱為平民思想家,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草根”思想家。
一、生當亂世
墨子大約出生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活動年代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司馬遷作《史記》時去墨子大約三百余年,墨子生平事跡已難于詳考。因而司馬遷只在《孟子荀卿列傳》中附記二十四字說:“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jié)用?;蛟徊⒖鬃訒r,或曰在其后?!?/p>
墨子出生在春秋戰(zhàn)國之交,正是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急劇變革的時代。在政治上,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先后經(jīng)歷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卿大夫出,乃至陪臣執(zhí)國命。西周以來的小國大都被大國瓜分、吞并,大國內(nèi)部也由于內(nèi)部矛盾出現(xiàn)了分裂。北方的大國晉先是有韓、趙、魏、范、中行、智氏六家卿大夫弄權(quán),后來這六家發(fā)生內(nèi)戰(zhàn),最后韓、魏、趙三家勝出,瓜分了晉國,成為諸侯。東方的齊國,國君的權(quán)力也逐漸轉(zhuǎn)移到客卿田氏手中。墨子出生的魯國是個小國,東北有強大的齊國,西南有強大的楚國、越國,處境非常危險,同時,魯國國君的權(quán)力正日益遭到卿大夫的剝奪。就在墨子出生前后,魯哀公被魯國三家卿大夫季康、叔康、孟康逼迫,逃到了魏國。哀公死后,悼公繼位,地位更加卑微,魯國政權(quán)實際落入三家卿大夫之手。
墨子出生的時代,諸侯爭霸,宗族相篡,佞臣弄權(quán),社會道德淪喪,明哲保身的人退隱山林,爭名逐利者喧囂于世,做臣子的殺君主,做兒子的殺父親,比比皆是。在經(jīng)濟上,土地國有的制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發(fā)展起來,造就了一批新興地主,他們蓄勢待發(fā),欲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學術(shù)文化上,從學在官府,由貴族壟斷教育,到學術(shù)下移民間,私學興起。孔子就是興辦私學的代表人物。他主張“有教無類”,無論出身門第如何都有向?qū)W受教的機會,這為士庶階層的活躍提供了條件和機遇。在諸侯爭霸的社會背景下,按宗法血緣關(guān)系決定貴賤的制度開始瓦解,人身束縛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不管出身、貧富、國籍,一躍而為卿相,正逐漸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被視為“賤人”,可能是奴隸或自由賤民,出身于工匠之家的墨子,后來成長為大思想家。
二、參加工藝生產(chǎn)
墨子出生在魯國的一個手工業(yè)者家庭。在春秋之前,手工業(yè)者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由貴族官府組織生產(chǎn),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也歸官府,其生活用度由官府供給,身份世襲。這就是古代的工商食官制度。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社會大變革,使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趨于解體,工商食官的局面也被相對打破。一部分工匠獲得了自由,成了一個獨立的階層,他們甚至有了自己的一份小產(chǎn)業(yè)。不過盡管身份有所提高,但這一階層的社會地位并未改變,仍被認為是來自低賤的行業(yè)。因此,墨子多次自稱“賤人”。
隨著商業(yè)的興起,進一步刺激了個體手工業(yè)的繁榮,工匠和小農(nóng)等小生產(chǎn)者作為物資生產(chǎn)的重要承擔者,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他們中的佼佼者通過學習,上升為士。在大變革的社會背景下,通過一定的際遇進入仕途。墨子就屬于這一階層。他出身手工肆之家,受家庭熏陶,自幼就懂得勞動的價值,對勞動者有著天然的感情。墨子很早就參加了生產(chǎn)勞動,學到了一身精湛的手工技能。墨子善于從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逐漸成長為一位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jīng)驗的杰出人才。據(jù)傳他利用杠桿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還制造了轆轤、滑車和車梯等用于生產(chǎn)和軍事。
在魯國,墨子高超的木工技術(shù),可與能工巧匠魯班媲美?!俄n非子》記載:墨子曾用木片制成一只木鷹,這只木鷹能在空中飛上天。這可稱我國最早的航空模型。當時不以為然,他認為能給生產(chǎn)、生活帶來便利的才算得上巧?!赌印攩枴酚浭稣f,當時魯班為展示自己的才華,用木片制成了一只會飛的木鵲,并沾沾自喜地向墨子夸耀。墨子回答說:“你制作的會飛的木鵲不如我做的車轄(車軸上的關(guān)鍵部件),我只用一根三寸長的木頭,瞬間就能砍削成一個車轄,裝在車軸上,能夠擔六千斤的重量?!庇纱丝梢姡又塾谏a(chǎn)勞動,善于制造大車之類的生產(chǎn)工具,有著非凡的技藝。連后來的魏王宰相惠施都稱贊說:“墨子才是真正的能工巧匠,他知道制作車這樣對人有用的器物才是巧,而制作木鷹、木鵲之類的無用之物就是拙?!?/p>
早年的經(jīng)歷給了墨子極為深刻的影響,成名后,即使成了墨家學派的領(lǐng)袖,墨子還念念不忘工肆之事,他舉例子、打比方,闡述自己的政見,常把工肆之事掛在嘴邊。他不以自己出身工肆之家為恥,自稱賤人,稱自己的學說是賤人所為,把為普通大眾謀利益作為最高的義。后來荀子也譏諷墨子學說是“役夫之道”,表示與儒家的“君子之道”截然對立。
青少年時代的墨子勤奮熱情,善于交往,好與人辯論事理,除了對生產(chǎn)勞動感興趣,他還關(guān)心時事。戰(zhàn)國初期戰(zhàn)爭不斷,人們流離失所,社會變革帶來的動蕩不安,震撼著青年墨子的心靈,使他產(chǎn)生了樸素的救世思想。那時孔子去世不久,儒家是天下最顯赫的學派,而魯國正是儒家的大本營。因此,渴望求知的墨子就學于儒家,學習古代傳統(tǒng)文化。
在那時,儒學是非常流行的學問,通常分為低級的儒和高級的儒。低級的儒就是學些婚、喪、嫁、娶一類的禮儀,學成后,等貴族之家有了紅白喜事,做個司儀、吹鼓手之類混口飯吃,為士人所看不起。高級的儒是孔子創(chuàng)立的,不僅講授婚喪禮節(jié),還講授君臣上下等級名分規(guī)定的禮節(jié)儀式,以及等級制度的思想?!墩撜Z·雍也》記述,孔子曾直截了當?shù)貙λ牡茏幼酉恼f:“汝為君子儒,勿為小人儒?!薄熬尤濉敝傅匚桓哔F、通曉禮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指地位低賤、不通禮法、品格平庸的人??鬃痈嬲]子夏要成為具有君子品德的儒,而不要養(yǎng)成具有小人品質(zhì)的儒。
墨子向儒家學習,學的是君子儒。在魯國,墨子向古代著名的史官史角的后人學習周禮。史角是西周末年周桓王的王室史官,熟悉周朝的典章制度和歷史變遷。魯國是周公的兒子伯禽的封國,保存有豐富的古代禮樂知識和器具,一向尊崇周禮。當時魯國國君魯惠公向周桓王請求“郊廟之禮”,這是只有天子才有權(quán)舉行的一種禮儀。周桓王就派學識淵博、精通周禮的史官史角到魯國講授這種禮儀。魯惠公非常欣賞史角,就乘機把他留在了魯國。日漸衰微的周天子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史角的后代從此就在魯國從事傳播周禮的事業(yè)。到墨子求學的時代,上距史角到魯國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在儒家那里,墨子主要學習古代傳統(tǒng)禮儀及當時流行的各種各樣的禮,還有一些當時社會上必備的技能,諸如禮、樂、射(射箭)、御(駕車)、書(書法文字)、數(shù)(計算),再高級一點的就是儒家的典籍,諸如《詩經(jīng)》、《尚書》、《春秋》等。通過學習,墨子掌握了一些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很快就熟讀了《詩經(jīng)》、《尚書》、《春秋》等儒家經(jīng)典。在辯論中,他能運用儒家倡導(dǎo)的“仁”、“義”、“孝”等字眼,對于堯、舜、湯、文、武、周公等人的歷史傳說也能信手拈來。儒家的弟子往往只讀魯國的《春秋》,可勤學的墨子讀遍了周、燕、宋、齊等國的歷史。后來墨子在其著作中自稱遍讀百國《春秋》,他用心思考,通曉了古今之變,對社會有了獨立的認識。墨子對勞動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習慣于從生產(chǎn)、生活實際看問題、講道理,可儒家卻鄙視生產(chǎn)勞動,認為社會上分成兩種人,一種是君子,平時進行修身養(yǎng)性,做道德楷模;另一種是小人,耕種田地以供養(yǎng)君子。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學而優(yōu)則仕”,為社會培養(yǎng)道德君子。孔子的學生樊遲曾請教耕田種地的事情,孔子罵他是“小人”。這深深刺痛了墨子的心。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shù)”,墨子發(fā)現(xiàn)了儒學的弊端。例如,儒家講的禮樂制度十分煩瑣。講維護貴族等級的禮儀、器物,連日常飲食都有相應(yīng)的規(guī)定。如天子進食用九鼎八簋,鼎中要有牛、羊、豕、臘等九種肉食,卿大夫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最低級的士在普通情況下用一鼎,鼎中要有豚(小豬),特殊情況下用三鼎,鼎中盛羊、豕、魚。除食器、食物規(guī)定外,不同身份的貴族還享有不同數(shù)量的鐘、磬之類的樂器,其他的宮室、車馬儀仗、兵器等也有身份差別。貴族們的奢華,其費用無疑都要攤派到百姓頭上,加重勞苦大眾的負擔,使其連溫飽也難以做到。出身下層的墨子自有切身的體會。又說,儒家主張厚葬、久喪,認為這樣才算“孝”。墨子卻認為這是耗費財力的浪費,不利于生產(chǎn),純屬讓活人侍奉死人,沒有什么意義。據(jù)說當時的禮儀有三千多種,一舉一動都有相應(yīng)的禮制規(guī)范,人一輩子也學不盡各種各樣的禮。墨子感到了厭煩,認為這一套對下層的生產(chǎn)勞動者是不利的。儒家言必稱周公,崇拜周代的典章制度。但是,墨子卻發(fā)現(xiàn)了更理想的社會風尚——夏代文明。
墨子十分欽佩夏禹。夏禹生活簡樸,住矮小的宮室,無雕梁畫棟,吃飯用的是土碗,夏天穿葛衣,冬天披獸皮,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沒有絲毫帝王的架子。夏禹領(lǐng)導(dǎo)人民治水,奮戰(zhàn)在第一線,不辭勞苦,不避風霜,三過家門而不入,累得大腿上沒有肌肉,小腿上的汗毛都脫落了。他為天下人的利益奮斗到死。下葬的時候,三件衣服,一口薄棺,生死簡樸至極,堪稱天下第一圣人。
墨子效法夏禹,在自己的生活方面極為艱苦。他穿粗布衣服,“量腹而食”,學習、工作“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同時,他不只是與上層人物有接觸,而是甘愿與下層社會為伍。在學儒期間,墨子完成了思想轉(zhuǎn)變,“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到的見解和主張,最終與儒家分道揚鑣。
三、創(chuàng)立學派
墨子脫離儒家后,最初在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和一般人士中宣傳自己的主張,很快贏得了下層人民的認同,影響逐漸擴大。受墨子吸引,大儒子夏的弟子禽滑厘放棄了儒學而改投到墨子門下。子夏是大圣人孔子的高足,其弟子投奔到墨子門下,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墨子周圍聚集了一大批弟子,他們自稱墨者,宣揚互愛互利,主張不拘身份任用賢人,反對戰(zhàn)爭等,成為與儒家分庭抗禮的另一種顯學——墨家。
墨家發(fā)展成一個嚴密組織的民間團體,首領(lǐng)由墨者推舉產(chǎn)生,成為巨子,墨子當然成為墨家的第一代巨子。在墨子建立的團體中,有明確的綱領(lǐng)和組織紀律。綱領(lǐng)就是墨子的學說,他們叫作“義”,其組織、成員叫作“墨者”。墨子的紀律稱為“墨者之法”,非常嚴格,連生活制度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就是身穿粗衣,腳穿草鞋,日夜勞作不休,以勤勉自苦為做人的最高境界,誰要是受不了這種約束,就沒有夏禹的精神,不夠資格稱為墨者。墨子主張嚴格執(zhí)行“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的所謂墨刑,連臣子也不例外。
《墨子》一書中記錄有墨子與弟子的對話,說明墨家這個團體中主要分為談辯、說書、從事三類人才。其中談辯者就是學習辯論的技巧方法,專門從事游說之事。在當時列國爭雄的社會背景下,這類人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墨家非常重視談辯之士的培養(yǎng),墨子本人就是一位辯論大師。說書者就是講習各種文化科學知識,培養(yǎng)專門的教師、學者。從事者,即農(nóng)、工、商、兵等各種事業(yè)的實用人才。
整個墨者團體就如同一個小社會,里面有各式各樣的人才,大家共同勞動,自食其力,還實行勞動分工,根據(jù)各自的特長做不同的事情。大弟子禽滑厘做墨子的助手,也是下一任巨子的傳人。禽滑厘和老師墨子的經(jīng)歷差不多,也是先學儒,后又放棄儒學。據(jù)說禽滑厘追隨墨子,“盡傳其學”,繼承了墨子的學問,后來聲名和老師墨子一樣。尤其是他悉心鉆研守城戰(zhàn)法,成了一名軍事戰(zhàn)術(shù)家,《墨子》一書中關(guān)于軍事防御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都是以禽滑厘和老師墨子問答的形式表述的。
外出做官的墨者,須把俸祿的一部分交給團體,做集體經(jīng)費,還要隨時聽從命令放棄官職,接受其他任務(wù)。耕柱子、高石子、勝綽、公尚過等曾被派往楚、衛(wèi)、齊、越等國從政。被派往外地的弟子必須嚴格執(zhí)行墨家之法,按墨家的“義”去為官。高石子被墨子派往衛(wèi)國做官,衛(wèi)國國君因為墨子的緣故,任命高石子做了卿,卿是朝中的高官,地位僅在三公之下,享受豐厚俸祿。高石子上任后,一連三天在朝廷上陳述墨家的主張,可衛(wèi)君充耳不聞。高石子見道義不行,不貪圖富貴,毅然辭去官職,回到墨子身邊。高石子的行為受到墨子的褒揚,他高興地對大弟子禽滑厘說:“違背道義追求俸祿的,我常聽說,拒絕俸祿追求道義的,在高石子身上看到了?!北慌赏獾氐牡茏尤绫憩F(xiàn)不好,有違墨義,就被召回,重新接受教育?!赌印窌杏涊d,弟子勝綽做了齊將項子牛的侍從。他多次幫助齊國伐魯,被墨子請退訓(xùn)斥。這說明弟子雖學成外出,仍受墨家團體紀律的約束。耕柱子在楚國做官,墨子的其他弟子到了楚國,耕柱子用家常便飯招待同門。同門師兄弟嫌其招待不好,回去后向墨子報告耕柱子背叛了老師??蛇^了十天,耕柱子就托人送來二百兩黃金作為團體經(jīng)費。墨子很高興,對弟子們說:“誰說耕柱子變了心,你們說的是假話!”這說明耕柱子也是一位外派做官得到墨子首肯的弟子。
在墨家的這個團體中,大家都以墨子為師,圍繞在他的周圍。墨子可算作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教育家,他開辦私學,從事教育,一生都沒有脫離教師職業(yè)?!秴问洗呵铩ぎ斎尽氛f墨子“從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后學顯榮于天下者眾矣,不可勝數(shù)”。由此可見墨子開創(chuàng)的墨家學派的興盛。墨子把從事教育看作實現(xiàn)理想事業(yè)的重要部分,認為有知識、懂道理,應(yīng)該“勸以教人”,“隱匿良道”而“不相教誨”是不仁義的事情。而與孔子的教育目的“學而優(yōu)則仕”不同,在墨家這個民間團體中,可培養(yǎng)不同行業(yè)的人才。
墨子對教育的重視絲毫不亞于孔子,他更是有教無類,誨人不倦。與孔子一樣,墨子也非常注重教與學?!赌印そ?jīng)說下》中說:“唱而不和,是不學也。智少而不學,功必寡。和而不唱,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適息?!币馑际牵豪蠋熃?,學生不跟著學習,是“不學”,知識少而又不肯學習,做事的功效一定小。學生想學習,老師卻不肯教,這就叫“不教”,知識多又不教導(dǎo)人,教育的功能就不能發(fā)揮出來,其功效等于零。
墨子一有機會就勸人勤學。有一個不好學的人投到墨子門下,墨子問他:“你為什么不勤奮學習呢?”這個年輕人回答說:“我的族人中就沒有求學的人?!蹦咏虒?dǎo)他說:“不能這樣。愛美的人難道會說,我族人中沒有愛美的人,我就不愛美嗎?想富貴的人難道會說,我族人中沒有富貴的人,我就不想富貴嗎?愛美的人、想富貴的人都不管別人如何,自己努力去做才對。至于行義,是天下的大才能,為什么還要看別人呢?一定要努力學習?!?/p>
墨子教導(dǎo)人的學習動機要純正,否則達不到學習的效用。《墨子·公孟》記述:有個身體強壯、思維敏捷的人投到墨子門下,墨子對他說:“你暫且跟隨我學習吧,以后我將推薦你做官?!贝巳藨卸?,墨子用好言好語勉勵這個人,他才肯學習。一年后,這個人提出要求做官。墨子說:“我不能推薦你做官。你聽說過魯國的一個故事嗎?一戶人家有兄弟五個,父親死了,嗜酒成性的大兒子不去埋葬,四個弟弟對哥哥說:你和我們把父親埋葬了,我們就買酒給你喝,四個弟弟用好話勸他,他才和弟弟們把父親埋葬了。埋葬完父親后,這個人就向弟弟們要酒喝。四個弟弟說,我們不給你買酒喝,你葬你的父親,我們葬我們的父親,難道只是我們的父親嗎?你如果不埋葬父親,人家就會笑話你,所以我們勸你埋葬父親。同樣的道理,現(xiàn)在你也行義我也行義,難道只是我一個人行義嗎?你不學習,人家會笑話你,因而我許給你推薦做官,勉勵你努力學習?!?/p>
墨子非常注重弟子們的品德教育,講究修養(yǎng)。墨子認為,要想實現(xiàn)理想事業(yè),必須和修身結(jié)合起來,如果行義的理想不與修身結(jié)合,理想就會流于空談,修養(yǎng)也會偏離方向。在《墨子·貴義》中,墨子批評輕視自我修養(yǎng)的行為時說:世上的所謂君子,都希望自己的道義實現(xiàn),但是如果有人幫助他修身他就怨恨。這就好像他希望把自家的墻筑好,一旦有人幫他筑墻,他就不高興一樣,這是非?;闹嚨摹?/p>
墨子對弟子要求很嚴格。耕柱子是墨子非常喜歡的學生,個人修養(yǎng)好,但墨子對他要求很高。有一次,墨子對耕柱子發(fā)怒。耕柱子不解其意,說:“我不是有勝過別人的地方嗎?”墨子反問道:“我將要上太行山去,可以用駿馬駕車,也可以用牛駕車,你說我將驅(qū)策哪一種呢?”耕柱子說:“那當然驅(qū)策駿馬?!蹦訂枺骸盀槭裁打?qū)策駿馬呢?”耕柱子回答說:“駿馬足以擔當重任?!蹦痈吲d地說:“對,我也以為你可以擔當重任?。 ?/p>
墨子對自己的要求更為嚴格。《墨子·貴義》記述,他有一次到衛(wèi)國去,用車載了許多書。弦唐子見了覺得奇怪,墨子解釋說:“古時候周公白天要讀書百篇,夜晚還要會見七十個士,因而能夠輔佐周天子治理天下,美名流傳至今。我墨翟上沒有朝廷政事的操勞,下沒有農(nóng)田耕作的勞苦,我怎敢荒廢讀書的事?”
墨子是非常認真的人,他對儒家的“繁飾禮樂”向來就不滿意。有一次他問一位儒者說:“何故為樂?”那儒者答道:“樂以為樂也?!蹦诱J為答得不具體,是敷衍,就比喻說,如果我問你“何故為室”?你答復(fù)“冬避寒,夏避暑,室以為男女之別”,這樣,就算告訴了我為室之故。今我問你“何故為樂”,你答復(fù)“樂以為樂”,不就像我問“何故為室”,你卻答復(fù)“室以為室”一個樣子嗎?這能算回答嗎?做事能這樣不認真嗎?
墨子為人認真,也教育弟子做事要老老實實。他說,言論能夠付諸行動的就經(jīng)常說,不能付諸實施的就不要說,否則就是賣弄口舌。專注于言辭而行動遲緩,就是雄辯也不能令人信服。做人做事不僅要言而有信,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墨子說,意志不堅強的人智慧不會通達,言而無信的人做事不會有結(jié)果。
墨子教育弟子要端正成敗毀譽的態(tài)度。他認為,聲名不能簡單成就,聲望也不可靠巧取得來。它和功業(yè)相隨而來,容不得摻假、虛飾。得志時不能忘記修身行義的志向,不得志時要細究原因。即使雜處在眾人之間,也毫無怨恨之心,能保持非常自信的儀態(tài)??吹剿瞬缓玫牡滦?,或者受到詆毀,能夠反躬自省。這樣,來自對方的怨恨就會減少,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也會一天天地提高,詆毀誣陷的話進不了自己的耳朵,謾罵的聲音不從自己的口出,傷害他人的惡念不在自己心中隱藏。即使有詆毀誣陷的人,也會毫無憑據(jù),奈何不了你。怎么樣才能達到這種修養(yǎng)呢?靜處時就深思如何行義,說話時就用義勸導(dǎo)別人,行動時就做有益的事。還必須控制心情,去除喜、怒、樂、悲、愛、惡六種方面的偏激情緒,因為它們會妨害修身行義。
墨子教育學生非常重視環(huán)境因素對人的影響。有一次,墨子和弟子外出,在一座座染坑旁,鄉(xiāng)親們正在洗染各種顏色的絲。墨子止住腳步,觀看了許久。他感慨地對弟子們說:“用青色染料染,絲就變成青色;用黃色的染料染,絲就變成黃色;染料變了,絲的顏色也就隨之變化,放進五種染料去染,絲就呈現(xiàn)五種顏色,因此,對于染絲一定得慎重,可不能馬虎?。 钡茏臃浅A私饽?,知道先生不僅是對染絲發(fā)感慨。墨子語重心長地對弟子們說:“小到士子為人處世,大到國君為君治理國家,都如同染絲一樣啊。歷史上,從舜到夏禹、商湯、周武王這些圣君,都與賢臣的熏染有關(guān);相反,夏桀、商紂、周厲王、周幽王這些人之所以為昏王暴君,無不與受到奸邪小人的熏染相關(guān)。大凡做國君的,做事合乎情理自己能夠安心,都是所受的感染得當。善于做國君的,在選任官員時苦心焦慮,而在管理官員時輕松安逸。不善做國君的,勞心費神,可禍患仍然像影子尾隨著,甚至國家危亡,自己也遭受恥辱,這是由于受到的熏染不好??!對于普通人也是這樣,如果朋友都忠厚謹慎、敬畏法令、好仁好義,自己也就能夠受到好的熏染,自身就會安適無患,聲名也會漸漸顯達,家就會興旺起來,做官就能夠合乎官道正理。如果朋友驕橫魯莽,結(jié)黨營私、胡作非為,自己就會受到惡劣的熏染,其家就會日漸受損敗落,其聲名日漸受辱,做官也會偏離正道?!对姟飞险f,一定要選擇好染料,一定要慎重地對待染料,就是這個道理?!?/p>
墨子還提出,對于吝嗇成性的人不能和他交朋友。信仰不堅定,孤陋寡聞、是非不清,不和他交游。這就是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huán)境的影響和熏陶對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忽視。
墨家集團帶有軍事性質(zhì),其成員隨時要制止戰(zhàn)爭,參加小國、弱國的防御戰(zhàn)爭,墨子十分注重弟子們的勇敢精神的培養(yǎng)。他說:“勇,志之所以敢也?!薄皯?zhàn)雖有陣,而勇為本焉?!蓖ㄟ^墨子的教育,弟子們養(yǎng)成了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和斗志?!痘茨献印で刈濉氛f:“墨子弟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致也。”稱贊墨子門徒的勇敢精神是墨子教化的結(jié)果。
在墨子及墨家團體的熏陶教育下,產(chǎn)生了許多有成就的人。高何、縣子碩原是齊國有名的暴徒,蠻橫不講道理,暴虐行徑為鄉(xiāng)人所痛恨,但拿他們毫無辦法。后來兩人到墨子那里學習,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了知仁行義的人。索盧參是臣奸大猾,無賴之徒,后來成了禽滑厘的學生,也變好了。屈將子是一名武士,好勇斗狠,聽說墨子主張非攻非斗,心中不服,便戴上高帽,佩長劍去見墨子。他沒有找到墨子,遇到了墨子的弟子胡非子。胡非子是齊國人,在墨家組織中屬于“說書者”,是傳授墨子學說的教導(dǎo)人,曾著書三篇。屈將子見到胡非子,便厲聲呵斥:“聽說你們墨者主張非斗,可我屈將子好勇愛斗。今天,你說個明白,為何主張非斗,說得好了便罷,說得不在理,就叫你死在我的劍下!”胡非子耐心地對他說:“我聽說,勇敢有五種。仗劍入草叢深林,斬殺虎豹,搏擊熊羆,是獵夫之勇;帶劍潛入深淵,斬殺蛟龍,搏擊龜鱉,是漁人之勇;登梯爬高,直立四望,面不改色,是陶匠之勇;攻擊他人必用尖刀猛刺,稍不順眼就動輒殺人,是刑徒之勇;不怒則已,怒則能阻擋萬乘之師,救千乘之國,就像魯國百姓曹劌、齊國老臣晏嬰,是君子之勇。五種勇敢各不相同,不知你好哪一種勇?”屈將子聽了,心悅誠服,當場摘下高帽,解下長劍,請求做一名墨者。胡非子稱贊他改邪歸正的決心,當即收他為弟子。這些原來的惡人,同墨家其他弟子一道,務(wù)進業(yè),疾諷誦,稱師論道,盡力于光明,被塑造成新人、學者,由此不僅免于刑戮死辱,并且成為天下名士顯人。
墨子弟子中,有成就的隨巢子、纏子、田鳩子等也很有名,尤其是田鳩子。他是齊國人,學墨子之術(shù),能文能武,善于辯說,曾做過楚國大將?!稘h書》說他曾著書三篇。田鳩子最初到了秦國,想見秦惠王,可一連三年都沒有機會見到。于是就改變主意,到了楚國。楚王器重他,封他為將軍,還派他代表楚國出使秦國。楚王曾問田鳩子:“你的老師墨子名聞天下,他的所作所為無可挑剔,可他的著作卻非常簡略,你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田鳩子回答:“我不這樣看。大王聽說過楚人買珠的故事嗎?從前有個楚國人,用上等的木料做了一個珠寶盒,外邊用珠玉、玫瑰做裝飾,還鑲嵌上翡翠,然后把珍珠裝入其中,打算賣給一個鄭國人。這位楚人可謂是賣珠寶盒的人,卻不是善于賣珍珠的人。我老師墨子的學問,其意旨是把真理告訴人,而且說得簡單明了。假如繁文縟節(jié),啰里啰唆,只恐怕人見其文而忘其意,就如同那個賣珍珠的楚國人一樣了。”說得楚王連連點頭。
四、反侵略
楚惠王年間(前488~前432),魯國的建筑師魯班自魯及楚,為楚國制造舟戰(zhàn)的器械鉤拒,打敗越國。接著,他又為楚制成攻城的工具云梯,準備用于攻打宋國。墨子得到楚欲攻宋的消息,便從魯趨楚。走了十天十夜,把腳底的皮都走破了,連忙撕破衣裳,把腳纏住,這樣才趕到了楚國的郢都。他先以助強楚而攻無罪的小宋為不義,折服了魯班,又因以見楚惠王。墨子歷陳攻宋之不義,楚王及魯班皆無言可對,但仍恃有云梯而攻宋。墨子為了在楚王面前較量城池的攻防戰(zhàn)術(shù),便解身上的革帶為城,用木片當武器。在魯班九設(shè)攻城之變,進行演習攻守戰(zhàn)的時候,墨子九拒之。魯班之攻城盡,而墨子之守御有余,魯班失敗了。魯班非常氣惱,意欲殺墨子而攻宋。墨子當面向楚王揭穿了這一圖謀,并且說,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操持著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國城上。這樣,楚王只得說:“吾請無攻宋矣?!?/p>
墨子是一位富有實踐精神的思想家,他主張“非攻”不僅是止楚伐宋,有許多行動都貫徹這一主張。有一次,齊將伐魯。墨子見齊將項子牛及齊王,說而罷之。又一次,楚欲攻鄭,墨子也勸說擔任楚大王的魯陽文君而作罷。
這種反侵略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都是以同情人民的利益,防止“并國復(fù)軍、賊殺百姓”現(xiàn)象為前提的。他不僅自己這么做,要求弟子也這么做。
墨子曾派遣弟子公尚過于越。越王使公尚過以五十乘迎墨子于魯,欲以原來吳國地方五百里封給墨子。墨子對公尚過說,如果越王“將聽吾言用吾道,則翟將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與群臣,奚能以封為哉?抑越王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則是背義也”。表明他不肯做違背自己政治主張的事。同時,他也教導(dǎo)弟子要“背祿而向義,而不是相反”。孟子雖詆毀墨子“兼愛”的主張是“無父”、“禽獸”、“邪說”,但也不能不承認“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墨子反對侵略,是他主張“非攻”、“兼愛”的具體表現(xiàn)。當時天下紛亂不已,斗爭十分激烈,人與人之間相互殘殺,處處血雨腥風,道德、人性淪喪。如何治理亂世,重建太平呢?墨子認為,治理亂世就像醫(yī)生給病人治病一樣,首先要弄清致病的癥結(jié)。如果找不到造成天下大亂的原因,就像醫(yī)生找不到病因一樣,只會越治越亂。墨子認為,社會之所以失去秩序,在于人與人之間不相愛,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的人們各懷私心而不能相互關(guān)愛。他說:“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zhàn),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慧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zhí)弱,富必侮貪,貴必傲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毙〉饺穗H關(guān)系,大到列國關(guān)系,墨子逐層分析了導(dǎo)致社會爭奪、天下大亂的根源。如果整個社會普遍缺乏愛心,人多勢眾的必定壓制勢單力薄的,富裕的勢必恃富欺貧,尊貴的勢必以貴傲賤,奸詐的必然會欺騙老實的人。因此,只有愛才是維系社會和諧的根本,可阻止人們相互憎恨,勸導(dǎo)人人互利,是根除天下戰(zhàn)爭、禍亂,建立美好社會的極重要的大事情。
五、揭露貴族社會
墨子比孔子的生活年代稍晚,而社會變動較劇。他們所代表的學派和社會階層有別,對事物的感受、態(tài)度、思想觀念也各異。墨子社會政治的中心思想是“欲求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為此,墨子揭露了“當今之主”及貴族們奢侈糜爛的生活。指出,他們穿的衣服,冬天要暖和,夏天要涼快,并有錦繡文采,金帶鉤、珠玉的裝飾。他們吃的美味佳肴,“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列于前方一丈,目不能遍視,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所剩食物,冬天冰凍,夏天變得酸臭難聞。他們住的華麗宮室,有臺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乘坐的車船,不僅要堅固輕快,還要“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他們“蓄私(姬妾),大國累千,小國累百”。這些“王公大人”,生活驕奢淫逸,死后埋葬奢華,還要殺人殉葬。這一切,都轉(zhuǎn)嫁給老百姓,“后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迫使民眾饑寒交迫,“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階級矛盾尖銳,“寇亂并興,不可禁止”。
貴族統(tǒng)治的社會矛盾重重,是非顛倒?!皣喙ァ?、“家相篡”、“人相賊”、“強劫弱”、“眾暴寡”、“富侮貧”、“貴傲賤”成為普遍現(xiàn)象。至于大國對小國的攻伐,更是常見。墨子評論說,這種“不仁不義”的行為,卻被好攻伐的國君當作“仁義”來宣揚,鄰國也來祝賀,還“有書之竹帛,藏之府庫”,讓他的子孫后代傳頌、效法,使“攻伐世世代代而不已”。墨子認為,這是些“知小物”而“不知大物”的人。他說:“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場園,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罰之,眾聞則非之,是何也?曰:不與其勞,獲其實,以其非所有而取之故。”竊取了別人的勞動果實桃李瓜姜,都知道不對,而“今天下至諸侯,將猶皆侵凌攻伐兼并”,比“竊人之桃李瓜姜者,數(shù)千萬矣,而自曰義也”。這是“少而示之黑,謂之黑,多示之黑謂白”,這是黑白的顛倒?!赌印攩枴份d:“子墨子謂魯陽文君曰:攻其鄰國,殺其民人,取其牛馬、粟米、貨財,則書之于竹帛,鏤之于金石,以為銘于鐘鼎,傳遺后世子孫,曰:莫若我多(戰(zhàn)功多)!今賤人也,亦攻其鄰家,殺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糧、衣裘,亦書之竹帛,以為銘于席豆,以遺后世子孫,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魯陽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觀之,則天下之所謂可者,未必然也?!痹谶@里,墨子用當權(quán)貴族的行為來跟“賤人”即被統(tǒng)治者的同類行為來對比。顯示出當權(quán)貴族行為的荒唐、不正當。
孔子當年倡導(dǎo)“正名”,以挽回貴族統(tǒng)治的頹勢。墨子則相反,對腐朽了的奴隸制國家早已不感興趣,所以他認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不是什么正名不正名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應(yīng)當了解社會發(fā)展的趨勢。
當時儒家君子們只知道在周氏族中,能親親,能孝悌,以對種族國家而論,要能忠,要能守禮制。這樣,便命之為“仁”。但是,就說“親親”,當時“王公大人”所引用的,“皆為王公大人骨肉之親”,且不論面目美好的,還是跛腳的、啞的、聾的、瞎的,甚至與桀紂一樣殘暴的,都在“骨肉之親”的前提之下,富貴了起來。并且“王公大人”的這種引用“骨肉之親”,不論怎樣,按孔子的意見,從縱的方面說,對宗族盡孝道;從橫的方面說,就是對宗族盡悌道,孝悌雙全,仁至義盡,有誰敢說不對呢?但是,墨子持有另外的觀點。
例如,晉靈公殘暴到殺人取樂,在墨子看來,任何人都不應(yīng)該對這樣的國君獻其忠心。如果對這樣的國君獻忠,便是“法不仁”,而取“法不仁”,是“不可以為法”的。所以趙穿之殺靈公,不僅無可厚非,且依墨子的意見,是殺得很對的。
當靈公未被殺之前,卿相趙盾因恐靈公謀殺自己,便先出走,但未離國境。后來聽說趙穿把靈公殺了,才又回來。但回來后,未能以卿相的身份為國君報仇。于是,卿相的史官覺得這是趙盾的不忠,為了“正名”起見,便大書特書曰:“殺靈公者是趙盾。”
這樣說來,第一,殘暴的晉靈公是不應(yīng)該被殺的;第二,殺靈公的趙穿,被認為是大逆不道,但不必說了;第三,應(yīng)負殺靈公之罪的是趙盾,因為他身為正卿,然出亡不離國境,回來又不為靈公復(fù)仇。
這豈不是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嗎?但是,這符合儒家所謂正名分的邏輯。所以墨子說:“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雖禹、湯無以易之?!倍鴮嶋H上,“兼仁與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迸u得義正詞嚴。
又如,約公元前594年,魯國由于田地一天天地從國有轉(zhuǎn)化為私有,因之生產(chǎn)關(guān)系也逐漸向封建制方面轉(zhuǎn)化,可以說是一種進步的現(xiàn)象。但是,魯國政權(quán)因此而財政收入減少,不得不另想辦法,從這一年起向人民實行稅收。史官對這事的評論是“非禮也”,被認為破壞了既成的禮制。
適應(yīng)這一情勢的發(fā)展,由禮治走向法治,也是當然的事。可是,當鄭國公布法律時,晉國的叔向便說:“民知有辟(法也),則不忌于心上,并有爭心?!碑敃x國公布法律時,孔子也不以為然,一則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再則說,這么一來,“貴賤無序”,又“何以為國”?
在墨子看來,這都是“以其名”而“不以其取”,不從發(fā)展中的現(xiàn)實去把握導(dǎo)致的觀點。
墨子進而指出:儒家說“君子必古服古言,然后仁”,要求必定都是古代的一套語言、衣服,才能完成儒家稱謂的“仁”。這是不對的!因為古代的一套,從古代來說,都是新的。新的被認為不好,而古人言之服之。那古人豈非不“仁”,不成“君子”了嗎?
這就說明,墨子因為不“以其名”,而“以其取”,肯定現(xiàn)實方面,所以認為只有用新語言、新服裝來適應(yīng)新的時代,才是合乎“人道”的。而儒家的“正名”,只注意事物的形式,不管內(nèi)容,如只問人所穿的衣服和所說的話,便判定是否“君子”。因此,儒家要用“名”來訂正在變革中的社會事物,進而維護既成的秩序,只是一切追求原有的好,而不想因時制宜,有所創(chuàng)造。墨子認為,“古之善者”,固可“述之”,但古并非“盡善”,而今之所善者,也不妨創(chuàng)制之。
六、“兼相愛,交相利”
墨子認為儒家所說的“仁”太空洞,無實際內(nèi)容,并非真的“仁者,人也”,所謂的“仁”只是“親親有差、尊賢有等”的“有親疏尊卑之異”,局限性是很大的。因此,儒家的“仁”只是維護貴族的偏愛,墨子認定“仁”的下面,只有跟隨著“義”,才能免除偏愛而達到仁愛的目的,所以“仁義”二字他總是連著說,并提出“兼”,倡導(dǎo)“兼愛”,認為“兼即仁矣義矣”,否則就是“不仁不義”。也就是說,墨子講的愛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愛,更不是空洞的愛乃至偏愛,他宣揚的愛是天地間的至愛,是一種包容一切的博愛、沒有差別的平等的愛,因而叫作“兼愛”。這種愛,正如墨子所闡釋的,愛別人如同愛自身;愛別人的父母如同愛自己的父母;愛別國如同愛自己的國家。只有普遍地愛天下眾生才稱得上愛人;不愛人就不必等到不愛所有的人才叫不愛人。
當時一般人對于他思想的評論,總是這樣說:“墨子尊愛”,“墨子貴兼”。因為“貴兼”,便說他“愛無差等”,“曼(五也)差等”,“有見于齊,無見于畸(差別也)”。
據(jù)《墨子》一書記載,對于墨子主張的博大之愛,當時就有人發(fā)出這樣的疑惑:“天下之大,個人之微,怎么能做到愛天下的人呢?”墨子回答說:“天下之人盡管數(shù)不勝數(shù),但我們兼愛的心量也是無限的。你沒有見到那個人,甚至沒有聽說過那個人,這對我們行兼愛是沒有妨礙的。就如同一個孩子走丟了,他的父母日夜牽掛著他,盡管不知孩子流落何方,但對孩子的愛心絲毫沒有減少?!庇幸烧呷匀蛔穯枺骸氨M管如此,但施愛者不能把愛均勻地分到每個人身上呀?!蹦舆M一步解釋道:“這是把愛和愛帶來的利益混淆了。愛是廣泛的心量,利益是施愛的具體效果?!?/p>
墨子認為,他所說的愛盡管博施濟眾,但得到愛利的卻有先有后,有厚有薄,這都是客觀條件造成的。為此,墨子還舉例來講述兼愛在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有兩個眾所公認的孝子。一個孝子遇到豐收之年,收成好,對父母的奉養(yǎng)很豐厚;一個孝子遇到災(zāi)荒年,收成差,對父母的奉養(yǎng)較薄。兩個兒子愛父母的孝心是一樣的,只是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給父母的利益有厚有薄罷了。兼愛也是一樣的,或許親近的先得利,疏遠的后得利,但愛心是沒有親疏遠近差別的。
在當時,反對民族兼愛的人很多,尤其是儒家。有一個儒士叫巫馬子,他反對民族的兼愛主張,找到墨子辯論。他說:“我和你的主張不一樣,我不能做到兼愛。我愛我的鄰國鄒國人勝過遠方的越國人;我愛自己的國人魯國人勝過鄒國人;愛家鄉(xiāng)人勝過一般的魯國人;愛家人勝過家鄉(xiāng)人;愛父母雙親又勝過家里其他人;愛自己又勝過愛父母。我的愛是有親疏差別的,與我親近的就愛得深一點,疏遠的就差一點,總的原則是以我為中心。這是為什么呢?打我,我就會痛;打別人,我就感覺不到痛。我只會還擊使我疼痛的人,而不會攻擊使別人疼痛的人。因此,我會為有利于自己而殺害別人,卻不會為有利于別人而犧牲自己。”可以說巫馬子把儒家“愛有差等”的觀點說到了極致。
墨子沒有正面回答,他反問巫馬子:“你是把自己的主張隱藏起來,還是告訴別人呢?”巫馬子說:“我為什么要隱藏起來呢?我一定要告訴別人?!蹦诱f:“一人信服你的主張,這個人就可能為有利于自己而殺掉你;十人信服你的主張,這十個人就可能為有利于自己而殺掉你;天下人信服你的主張,天下人就可能為有利于自己而殺掉你。同樣,一個人不喜歡你的主張,這個人就可能認為你傳播惡言而殺掉你;十人不喜歡你的主張,這十人就可能認為你傳播惡言而殺掉你;天下人不喜歡你的主張,天下人就可能認為你傳播惡言而殺掉你??傊?,普天下喜歡你主張的與不喜歡你主張的都有可能殺掉你。你反對兼愛,不是荒唐透頂,自害自身嗎?”巫馬子尷尬地說:“這,這……”
后來巫馬子仍然不服氣,又來非難墨子。巫馬子改變了反駁的方式,他問墨子:“你兼愛天下也沒給天下帶來明顯的益處,我不能平等地愛天下人也沒給天下帶來明顯的害處。既然我們都沒有成效,為什么你說我錯你對呢?”墨子非常沉著地說:“假如發(fā)生了火災(zāi)。一人準備提水救火,一人想撥弄火使它燒得更大一些,這兩人都沒有做成。那么,你是贊成救火的人呢,還是贊成助火的人?”巫馬子是個儒士,素以道德君子自我標榜,所以這時想都沒想就說:“當然贊成救火的人,他的動機好,另一個動機不好?!边@一回答正中墨子下懷,于是笑著說:“你這不是在承認我兼愛天下值得贊成,你不兼愛天下的動機應(yīng)該反對嗎?”巫馬子理屈詞窮,說:“我說不過你?!敝缓没伊锪锏刈吡?。
那時不單單儒家,其他學派的人也反對墨子,就連墨子的弟子們對至善至美的兼愛思想也有所懷疑。其中一個說法,墨子說的兼愛好是好,但是行不通。墨子堅定地回答:“哪有善的事情行不通的呀?如果真的行不通,我寧可拋棄它。”有人帶有嘲諷的意味說,墨子推行兼愛就像舉著泰山跨越黃河、濟水一樣,自古以來就沒有辦到的。墨子列舉歷史事實駁斥這種說法:古代圣王禹、湯、文王、武王都實行過兼愛。盡管如今無法聽到他們的聲音,看到他們的容貌,但他們的事跡都被記載到竹帛上、鏤刻到金石上、雕刻到盤盂上,傳給了后世子孫。如商湯時,大旱七年,湯王祈禱說:我不知怎樣獲罪于天,如萬民有罪,我一人承當,如我一人有罪不要罪及萬民。這就是湯的兼愛。又如,周文王的兼愛之博大就像日月普照天下一樣,毫無偏私……墨子認定,歷史上的明君圣王都是行使兼愛的,只要堅持推行“兼相愛,交相利”的主張,美好的社會就會建成。盡管如此,仍有人發(fā)難:“那是古人的事情,可現(xiàn)在時移世易,今人未必會認同兼愛的主張?!泵鎸Ξ敃r上至諸侯下至士大夫都為一己私利爭論不休的現(xiàn)實,墨子針對這種說法,打比方說,一個人有兩個朋友,一位能夠行兼愛,另一位不能做到兼愛。兼愛的朋友視朋友的身體如同自己的身體,把朋友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對待朋友,饑則給食,寒則送衣,病則養(yǎng)護,死則為其料理后事。不能兼愛的朋友根本不注意朋友的饑、寒、病、死。他說,我怎么能夠把朋友的身體當成自己的身體呢?我怎么能把朋友的雙親當成自己的父母呢?現(xiàn)在大敵當前,這個人要赴戰(zhàn)場,生死未卜,他是將父母、妻子、兒女托付給兼愛的朋友,還是不能行兼愛的朋友呢?當然是托付給兼愛的朋友。對于君主也是這樣,大眾在關(guān)鍵的時刻,會選擇兼愛的君主,拋棄不能行兼愛的君主。因此,當今無論多么愚蠢的人,甚至反對兼愛的人都會選擇兼愛的朋友、兼愛的君主吧!墨子認為,攻擊兼愛的人是言行不一的。
反對者仍有說辭:“那為什么天下不能形成兼愛的風尚呢?”墨子分析說,當前社會不行使兼愛,是因為在上位的人不提倡,普通人又不知道兼愛的利益不能主動實行罷了。他認為行使兼愛要靠在上位的人自上而下推行。為此,墨子列舉歷史上的例子說:從前晉文公崇尚節(jié)儉,喜歡穿粗布衣服,晉國士人們紛紛效仿,穿著粗陋的服裝入朝覲見晉文公;楚靈王喜歡細腰,楚國的士人們就大興減肥之風,每天只吃一頓飯,刻意束腰,以致身體虛弱得用力抓住東西才能站起來,扶著墻壁才能行走;越王勾踐喜歡勇士,故意縱火燒船,擊鼓令將士奮勇向前,結(jié)果,將士們前赴后繼,爭先蹈火者數(shù)以百計。粗服陋衣、餓飯節(jié)食、赴火就死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但因君主喜歡提倡,下屬就做到了,何況要人相愛互利呢?從歷史事實中,墨子認為,實行兼愛利人惠己,如果再有在上位的人大力提倡兼愛,天下百姓趨同于兼愛互利,就像火向上、水就下,其勢必不可阻擋。這樣就會家有孝子、慈父;國有明君、忠臣;年老無子的能夠得到贍養(yǎng)而終其天年;孤單沒有兄弟的能夠安居眾人之中;失去父母的孤兒能夠有所依靠而長大成人。人人相愛互利,自然就沒有了斗爭、攻伐,天下就是一個美好的人間。
七、探索自然科學
墨子開創(chuàng)的墨家學派雖然是從事救世活動為主的團體,同時也是在科學研究中積極開拓的團體。他們做的科學實驗及研究方法、科學思想、科學成就,在中國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梢哉f,這是墨家區(qū)別于其他各家各派的一個顯著特點。
墨子出身于工匠,其墨家團體非常重視工業(yè)生產(chǎn)。在《墨子》一書中常常提到用于勞動生產(chǎn)的工具,如矩,一種有直角的尺子;規(guī),畫圓的圓規(guī);懸,低端懸掛重物的懸線;水,用來測平的水平儀。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使用這些工具進行測算,墨家發(fā)展起來幾何學的概念?!赌?jīng)》在數(shù)學方面,提出了一些幾何學的概念,其理論認識已經(jīng)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標示我國在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xiàn)了理論幾何學的萌芽。例如,幾何中的點,《墨經(jīng)》中稱為端,其定義為“端,體之無厚而最前者也”。“端,是無間也。”說明端的意思是沒有厚度也沒有間隙、無法間斷的“點”,與現(xiàn)代幾何學“點”的定義很接近。幾何中的線,墨家稱為“尺”,直線稱為直,“直,相參也?!边@里參就是三。三點共一線就是直,與現(xiàn)代幾何學中直線的定義幾乎相同?!皥A,一中同長也?!边@是《墨經(jīng)》中對圓的定義。這與近代數(shù)學中圓的定義“對中心一點等距離的點的軌跡”,是完全一致的?!捌剑咭??!闭f的是平的定義,指出高低相同就是平?!爸?,同長也?!闭f的是形體的對稱中心的定義?!赌?jīng)》中稱正方形為“方”,其定義“方,柱隅四權(quán)也”。其中“柱”指的是邊,“隅”指的是角,“權(quán)”指的是正,綜合起來,有四個等邊、四個直角的封閉圖形就是正方形?!赌?jīng)》還對形體之間的關(guān)系“相切”做過描述性定義。墨家對幾何的研究從生產(chǎn)實際出發(fā),超越了日常經(jīng)驗,走向了理論幾何的探索。墨子師徒還研究過普通數(shù)學問題,諸如,數(shù)的定位問題、倍數(shù)問題、不同單位量的比較問題等,不過不及幾何方面的研究多、精深。
同時,墨子還深入思考了當時生產(chǎn)、生活以及學術(shù)爭論中遇到的物理學問題,其中以光學、力學的認識最為精辟,對力學的認識還轉(zhuǎn)化到一些重要工具的制造上。
在《墨經(jīng)》中,對于光的運用、光源與物像、物影之間的關(guān)系做過精辟的論述。墨子在當時就已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根據(jù)這一原理,解釋了重影現(xiàn)象,與現(xiàn)代光學中的“投影”和“本影”、“半影”等描述非常吻合。
墨子還認識到倒影形成的光學原理,帶領(lǐng)弟子們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并對實驗結(jié)果給出了精辟的解釋。
在《墨經(jīng)》中,還運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解釋了物體和投影的關(guān)系。認為,光被物體遮擋就產(chǎn)生投影,物體的投影并不會跟隨物體一起移動。飛鳥在飛翔中,它的影子并不跟著移動,而是新舊投影,不斷更新。他們還在生活中觀察到物體的影子可以出現(xiàn)在朝向光源的一方,他們稱其為“影迎日”,說太陽光射照人,則影在日與人之間。還發(fā)現(xiàn)光可以被折射和反射,人處在太陽和銅鏡之間就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他們還研究了凸面鏡和凹面鏡體現(xiàn)的光學原理??傊蛹暗茏觽儗獾男再|(zhì)、影的生成、本影半影現(xiàn)象、小孔成像、反射、影的大小、正倒與光源的大小遠近的關(guān)系以及凹凸鏡成像現(xiàn)象都做了細致的分析研究,做了很多實驗,得出了相應(yīng)的結(jié)論。
同時,墨子研究了力學原理,指出力是使人的運動發(fā)生轉(zhuǎn)移和變化的原因。由此出發(fā),墨子后學還鉆研了簡單機械運動的力學規(guī)律,提出了關(guān)于機械運動的本質(zhì)是物體位置的移動,據(jù)此闡述了平動、轉(zhuǎn)動和滾動等不同的機械運動形式。墨家還發(fā)現(xiàn)了浮力原理,說明形體大的物體在水中沉下的部分淺,這是由于物體重量被水的浮力平衡的緣故。他們還討論了杠桿平衡問題,進而推廣制造了一些先進的工具,運用在生產(chǎn)、生活、軍事上。
《墨經(jīng)》中還涉及了許多科學問題,甚至對生命現(xiàn)象、睡眠、夢、氣力等生理現(xiàn)象做過定義性思考。
墨子勤苦一生,為社會的不平、不公和苦難大聲疾呼,不斷地實踐自己的理想和道義。但未能阻擋兼并戰(zhàn)爭的步伐,“兼相愛,交相利”的主張也得不到實現(xiàn)。50歲左右,他曾在宋國做官,但宋國的大臣子罕反對墨子宣傳非攻、兼愛思想,設(shè)計囚禁了墨子。不久,被救離宋國,再無出仕之心。晚年,他來到楚國,找到魯陽文君。魯陽文君是對墨子比較友好的一位封君,他的封邑在魯陽(今天的河南省魯山縣)。他和楚惠王都是楚平王的孫子,地位非常顯赫。墨子經(jīng)常到魯陽游說,宣傳兼愛、非攻主張,并阻止魯陽文君侵略鄭國。墨子晚年客居在此,終老于此。
墨子死后,墨家傳播中分離為三派,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后人稱其為后期墨家,三家都號稱真墨?,F(xiàn)在的《墨子》一書,重要的篇章大都分成上、中、下三篇,有可能就是三家在傳播墨子思想中留下的不同記述?!赌印窌械摹督?jīng)》上下、《經(jīng)說》上下、《大取》、《小取》等六篇,當是墨家辯者流派所誦習的經(jīng)典及其解說。
總起來說,墨子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墨子提倡和平,反對侵略戰(zhàn)爭,主張兼愛,這些思想觀念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在我們構(gòu)建和諧社會,實行和平崛起和發(fā)展中,是值得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