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引自2000年9月21日日記
失去賴莎的一年已經過去了。今天家人和朋友們一道為她的陵墓立碑。碑文的雕刻者是弗里德里希·索戈延。色彩斑駁的大理石板看上去就像鮮花朵朵的花圃。巨大的石碑上鐫刻著碑文:“賴莎·馬克西莫芙娜·戈爾巴喬娃,1932年1月5日——1999年9月20日”。一位樣子很像賴莎的年輕女子彎腰將一束野花放到大理石的石板上。
一年過去了,這也許是我一生中最為艱難的一年,我生命的意義似乎已被剝奪殆盡。有好幾個月,我都無法恢復過來。我的救贖來自我的女兒伊琳娜、外孫女克謝尼婭、阿納斯塔茜婭和朋友們的陪伴。賴莎去世之后,我的演講之旅停頓了好幾個月,所有時間都在別墅度過。在此之前,我從未感受過如此強烈的孤獨。
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里,賴莎和我一直在一起,不離不棄,從未感到厭倦,恰恰相反的是,我們十分快樂。我們都愛著對方,盡管我們很少用語言相互表達愛意,即使是在私下獨處時也是如此。我們感到重要的是要加深相互之間從年輕時就產生的愛。我們兩人心心相印,親密無間。我對賴莎的去世具有負罪感。我盡力將這些情感注入我的回憶錄:我為何不能挽救她的生命?我清楚地意識到事態(tài)十分嚴重,而賴莎在生命晚期所承受的負擔如此沉重;為何那些毫無良知、不負責任之徒能夠在國家占得上風?她時常會談及此事,而當我回答不能再毫無休止地糾纏這個問題時,賴莎就會自我克制、沉默不語。我很對不起她,對她所受的痛苦折磨更是心如刀絞。
……我一次又一次地想到與賴莎在一起的最后一個夜晚——9月19日至9月20日的那個夜晚。賴莎在1999年9月20日凌晨2時57分去世。由于她已陷入昏迷,因此她離世時并不痛苦。我們沒有機會相互告別。賴莎離去了,兩天之后她就能夠從她的妹妹柳德米拉的骨髓里獲取和移植干細胞了,在我們于莫斯科索科爾尼切斯基的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46年紀念日的五天之前離去了。
直到最后一刻我仍然相信賴莎的生命能夠挽回,對她的離去我無法接受。伊琳娜和我無助地站在那里,“扎哈爾卡不能走,你聽到了嗎?”我在她的床頭握住她的手,希望她能對我的祈求有點反應,回捏一下我的手。但賴莎毫無動靜,她就這么走了。
……賴莎生病之前時常與我談論我們的未來。有一次,我曾聽她說過:“我不想一個人留在世上,沒了你我活不下去,你呢?你會再娶,繼續(xù)過日子。”我聽后大吃一驚:“你在說些什么?你為什么會這樣想?誰愿意談論死亡?你不老啊,照照鏡子吧。聽聽吧,人們會這么說:你只不過是有點累而已?!?/p>
“我不想變成一個老太婆,”她總會這么說。當我們的孫輩出生時,問題就來了,他們應當怎么稱呼我們?賴莎提議稱她為“巴布莉婭”(字面意思是“小奶奶”)。她的解釋是“巴布什卡”含有年老和衰老的意思,而巴布莉婭聽上去更加充滿朝氣。心里就是這樣想的啊……
賴莎欣賞關于女性年紀的傳統(tǒng)說法:“小姑娘、姑娘、大姑娘、小媳婦、媳婦、大媳婦、老太婆,終老而去。”
在我們一起度過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她經常夢到我們會失去彼此。我越來越頻繁地注意到她的焦慮。有時,賴莎會對我說:“把行程縮短吧?!彼械皆絹碓诫y以陪我長途旅行,但她自己獨處更為艱難,我能看到她眼里的憂傷。
……那個晚上伊琳娜和我站在她的床邊,完全是一籌莫展。
引自2001年1月5日日記
今天是賴莎的生日,要是活著的話,她有69歲了。在我們有關未來的對話中她時常說道:“我想要的只是活到新世紀,活到新千年?!彼谶@個日子到來的三個月之前離去了。我們曾經打算要將2000年變?yōu)橐粋€會使我們永生難忘的年頭。伊琳娜和外孫女們都沒有去過巴黎,我們的打算是在這座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的香榭麗舍大街上迎接2000年新年的到來。我們都在期待著這次出游,但接著就是噩耗的降臨。不過,我和女兒以及外孫女還是去了巴黎,這是賴莎送給她們的禮物。
……今天我們來到新圣女公墓,帶來了大量的鮮花。圣誕節(jié)就要來到了。前一天夜里下了雪,我?guī)砹速嚿矚g的紅玫瑰。那個無法忘卻的畫面仍然歷歷在目:白色背景中的紅玫瑰和覆蓋在墓碑上的皚皚白雪。
我們返回用餐,墻上掛著賴莎的大幅肖像照片。屋里擺滿了鮮花、點燃的蠟燭,還有一棵裝飾得很美麗的圣誕樹,空氣中彌漫著松樹的氣味。餐桌上擺放著賴莎招待客人的美食。簡言之,這是俄羅斯大餐加上一些西伯利亞的菜式——餃子。還有艾文嘉德餡餅。這些餡餅由克里姆林宮的烤坊烤制,而且連餡餅名稱也是賴莎給起的。我們起立舉杯,陷入沉思之中……
晚餐后,我來到書房,立在窗前,沒有開燈。夜燈的光輝灑落在別墅的地面上,周圍是茂密的俄羅斯森林,雪還在不緊不慢地下著,就如同莫斯科大劇院的《胡桃夾子》中的景色。按照慣例,我們全家會在每個新年前夜前往莫斯科大劇院觀賞芭蕾舞劇《胡桃夾子》,然后回家。隨后,我們會一起守夜,互贈弗羅斯特神父帶來的禮物。盡管總統(tǒng)宅邸“戒備森嚴”,神父總能把禮物送進來。此時,耳際響起音樂和大家的祝福聲……
2009年,與伊琳娜、阿納斯塔茜婭和克謝尼婭在一起。
所有這一切都是過去的生活寫照,這是我們大家在一起的時光。
賴莎酷愛俄羅斯的冬季,喜歡在大雪中散步。這是當我們住在斯塔夫羅波爾地區(qū)時養(yǎng)成的習慣。有一次,我們差點在大雪中迷路。在莫斯科,她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賴莎出生在阿爾泰,成長于西伯利亞。她的家庭是鐵路建設者,還在北烏拉爾的針葉林地區(qū)住過幾年。
她時?;貞浧鹑齻€孩子一道身穿羊皮外套,乘坐雪橇前往一個新的去處:她自己、熱尼亞和柳德奇卡。在西伯利亞的漫長冬季,他們做餃子,放在袋中,置于室外冷凍起來。餃子是賴莎喜歡的食品。
我想到她最后的日子……她卓有勇氣地為生存而搏斗,堅毅地承受各種醫(yī)學治療。我不忍目睹這一切。在最為困難和難以忍受的時候,賴莎會盯住我的眼睛和女兒的眼睛,試圖從我們眼里找到她沒有說出來的問題的答案:我出了什么事?
7月19日,醫(yī)生做出了診斷,讓賴莎住院。當我走進病房時,她看著我的眼睛問道:
“醫(yī)生怎么說?”
我已經知道她的病情,說道:
“他們說是一種嚴重的血液病。”
“是不是治不好了?”
“不。我們決定明天乘飛機到德國去做更多的檢驗,以了解全部情況。然后,他們將決定治療方案?!?/p>
……我們飛到明斯特,希望賴莎能夠痊愈。9月21日,我們飛回俄羅斯,賴莎已經不在人世。賴莎就這樣結束了她的生命之旅。
……我決定寫一本關于我們人生的書。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但未能動筆。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賴莎準備為她自己的書所起的書名是《心痛何故》,“紅色的筆跡”,這是一直縈繞在我心頭的書名。
我不是已經將本書稱為回憶與追思嗎???我將這本書提供給讀者,奉獻給對賴莎的思念。
1986年,與賴莎在一起。
評論
我認為對于本書性質的某些解釋是恰如其分的。本書與我以前的所有著作都不相同。這不是自傳:我在多年以前就寫了自傳。當然,本書也含有自傳的許多成分,但并不具有嚴格的架構。這不是小說,甚至也不是歷史記述。這是本人記述的有關我們的故事。
那些由本人邀請閱讀書稿和表述意見的人都說他們喜歡這本書。假如他們保持緘默,我也許會認為他們只是想要取悅我并表示支持。但除了對本書表示肯定之外,他們還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想法。我接受了其中的適當想法,在最后的定稿中得到體現(xiàn)。我認為此時此刻我成功做到了完整地講述我的人生故事。對我的政治生涯最終產生決定影響的環(huán)境是怎么形成的,本書給出了答案。
- 這是我在家里對賴莎的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