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于謙:組織北京保衛(wèi)戰(zhàn)
【北京人物】
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jié)庵,因其官至少保,世人又稱于少保,明代名臣。永樂十九年(1421)中進士,后授御史,出任江西,遷兵部右侍郎,任河南、山西巡撫。正統(tǒng)十四年(1449)被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后,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開始監(jiān)國,于謙又擢任兵部尚書。在南遷之議中,于謙決策堅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之后,瓦剌兵逼京師,于謙親自督戰(zhàn),將其擊退,又加封少保,負責(zé)總督軍務(wù),在與也先議和后,使太上皇得以回來。但因曾擁立郕王,被判以“謀逆”罪冤殺,謚忠肅。有著作《于忠肅集》留存于世。后人尊其與岳飛、張煌言三人為“西湖三杰”。
土木堡一役,明朝五十萬大軍全線崩潰。北京城的皇太后和后宮們收到消息,哭哭啼啼不止,秘密派宮里的太監(jiān),從內(nèi)庫挑選了大量珠寶綢緞,去賄賂瓦剌軍,妄想把英宗贖回來。結(jié)果,當然是白忙一場。
為了穩(wěn)定軍心和京城百姓,皇太后召集大臣,宣布由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共同商量如何對付瓦剌。大臣們七嘴八舌,都不知怎么辦才好。有的大臣甚至說瓦剌兵強,根本抵擋不住,主張?zhí)拥侥戏饺ィ瑫簳r避一下,然后再作打算。
時任兵部侍郎的于謙神情嚴肅,向皇太后和郕王說:“主張?zhí)优艿?,都?yīng)該砍頭。帝都是國家的根本,如果我們南撤,那國家就完了。難道你們忘了南宋的教訓(xùn)嗎?”
于謙的倡議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于是太后任命于謙指揮軍民守城。
于謙自小就有遠大的志向,十分崇拜文天祥,他將文天祥的畫像掛在書桌旁,還題了詞,表示一定要向其學(xué)習(xí)。長大后,于謙考中了進士,做地方官期間,廉潔奉公,嚴格執(zhí)法,十分關(guān)心人民疾苦。
后來朝廷被王振專權(quán),貪污腐化成風(fēng),地方官進京辦事,都要賄賂上司,只有于謙從來兩袖清風(fēng),不肯賄賂。他還寫了一首詩,來表明自己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其中兩句是:“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薄皟尚淝屣L(fēng)”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因為剛正不阿的性格,于謙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他人誣告于謙,還判了死刑。此事傳到于謙所管轄的河南、山西,地方官員和百姓紛紛聯(lián)名上表,向明英宗請愿,要求釋放于謙。
王振一看眾怒難平,一時又沒有抓到重要的罪證,便將于謙官復(fù)原職釋放了。
這一次,帝都面臨危難,于謙毅然扛起重擔(dān)。他一面加緊調(diào)兵遣將,增強帝都的防御兵力;一面整頓內(nèi)部,清除瓦剌軍的奸細。
瓦剌首領(lǐng)依仗自己俘虜了明英宗,不斷騷擾明朝邊境。于謙等眾大臣擔(dān)心瓦剌作亂,請?zhí)笙轮甲屶J王朱祁鈺做皇帝,而改稱被俘的明英宗為太上皇,他便是明代宗(又叫景帝)。
瓦剌知道此事,便以送明英宗回朝為理由,大舉率兵進犯北京。很快,瓦剌軍便打到了北京城下。于謙立即召集群臣商量對策。大將石亨認為,此時的明軍兵力孱弱,應(yīng)撤退至城里,關(guān)閉城門死守,時間久了,瓦剌便會自動退兵。
于謙反駁說:“瓦剌這樣囂張,如果我們撤退示弱,那便助長了他們的氣焰。明軍一定要主動出兵,給他們致命一擊。”緊接著,他便開始分派將領(lǐng)帶兵出城,在皇城九門外擺開陣勢。
各路人馬安頓好后,于謙親率一支人馬駐扎在德勝門外,下令關(guān)閉城門,表示視死如歸的決心。同時,他下令:凡將領(lǐng)上陣,扔下隊伍逃跑的,就斬將領(lǐng);士兵不聽將領(lǐng)指揮,臨陣退縮的,由后隊跟進的將士督斬。
全軍上下頓時被于謙這種勇敢堅定的精神振奮了,斗志昂揚,誓死保衛(wèi)北京。此時,其他地方的明軍也收到了消息,陸續(xù)開拔至北京城支援。
聲勢浩大的明軍,隊伍戒備森嚴,阻止了瓦剌的多次進攻。北京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朝軍隊,反擊瓦剌,經(jīng)過五天的激戰(zhàn),瓦剌軍隊死傷慘重,不敢戀戰(zhàn),帶著明英宗和殘破的軍隊迅速撤退。待明英宗去遠了,于謙就用火炮攻擊瓦剌,又殺傷了一批瓦剌軍隊。北京城保衛(wèi)戰(zhàn)終于獲得了輝煌的勝利。
于謙在此次戰(zhàn)役中立了大功,受到京城軍民的熱烈擁護。明代宗更加器重他,因為于謙家的房屋十分簡陋,僅能遮蔽風(fēng)雨,便賜給他一座府第。于謙婉言推辭,他說:“此時正值國家危難之間,我又怎能安圖享受呢?”
瓦剌戰(zhàn)敗后,知道再扣押明英宗也沒有好處,便釋放其回了北京。
在北京危急時刻主張?zhí)优艿男煊胸?,還有被于謙責(zé)備過的大將石亨,一直對忠心保衛(wèi)國家的于謙懷恨在心,他們抓住明英宗回朝的這個時機,開始暗地里想法報復(fù)。
明英宗回到北京后,又過了七年,即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場大病。徐有貞和石亨聯(lián)絡(luò)宦官,擅自帶兵闖進皇宮,支持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復(fù)位。這次事件,被歷史記載為“奪門之變”。沒多久,明代宗便去世了。
明英宗對于于謙在自己被俘流亡期間,幫助自己的弟弟即位稱帝,心中早有怨氣,復(fù)位后,又聽信徐有貞和石亨的讒言誣陷,下了狠心,判于謙“謀反”罪將其殺害。
北京城的百姓,聽到于謙蒙冤被害,不論男女老幼,傷心欲絕。街坊鄰里皆傳誦著于謙年輕時寫的一首詩: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石灰吟》正是忠臣于謙一生的寫照。
【在京檔案】
于謙祠,位于東城區(qū)西裱褙胡同23號,原有門匾書有“于忠肅公祠”,是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于謙祠坐北朝南,東邊是于謙的故宅,在清初時被毀,光緒年間得以重修。在祠堂院內(nèi)東邊建有一座兩層的奎光樓。上層是魁星閣,懸有“熱血千秋”的木匾,正房五間為享堂,是硬山合瓦頂式的建筑,里面供奉著于謙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