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為何被人們誤讀千年?
曹操死后葬高陵。高陵在哪里?《曹操文集》中的《終令》和《遺令》,無疑是考證高陵的第一手資料??上ВО倌陙硪恢北蝗藗冋`讀。曹操當(dāng)年究竟是如何交代喪葬事宜的?讓筆者帶您重新認(rèn)識《終令》和《遺令》。
——《終令》,又稱《壽陵令》,全文如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guī)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吨芏Y》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p>
——《遺令一》,全文如下:“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服當(dāng)歸湯。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過失,不當(dāng)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shí)服,無藏金玉珍寶?!?/p>
——《遺令二》,又稱《遺命諸子》,全文如下:“吾死之后,葬于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余香可分諸夫人,不命祭。吾妾與伎人皆著銅雀臺。臺上施六尺床,下繐帳,朝晡上酒脯糒之屬,每月朝十五,輒向帳前作伎。汝等時(shí)登臺,望吾西陵墓田?!?/p>
時(shí)下,考古界、史學(xué)界普遍把《終令》和《遺令》放在一起,綜合分析,并把瘠薄之地、西門豹祠、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宜陪壽陵、廣為兆域、鄴之西岡、西陵墓田等線索,一股腦兒地作為研究高陵、探尋曹操墓的重要依據(jù)和必備條件。剪不斷,理還亂,是糾結(jié)。筆者可以斷言,照此下去,必定徒勞無功。
眾所周知,《終令》和《遺令》都是遺囑,但主題不同?!督K令》用于安排喪葬事宜,《遺令》多為告誡和囑咐。《終令》已經(jīng)將喪葬安排妥當(dāng),《遺令》就不會再次提及,正所謂帝王一言九鼎。如,曹丕《終制》確定“首陽山東為壽陵”,死后即“葬首陽陵”,且“自殯及葬,皆以終制從事”。又如,劉備臨終遺詔,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又囑咐他“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絲毫不提喪葬之事。曹操是無冕之皇,也是干練之人,在《遺令》中重提喪葬事宜,唯一的解釋是要對《終令》作出重大修改,甚至否定。
古往今來,遺囑人多次立遺囑,如果涉及的同一項(xiàng)內(nèi)容前后相抵觸時(shí),應(yīng)當(dāng)以最后所立遺囑為準(zhǔn),前面的遺囑自動撤銷。對照《終令》和《遺令》不難發(fā)現(xiàn),二者在陵墓選址上存在嚴(yán)重分歧?!督K令》曰“西原上”,《遺令》曰“西岡上”。何為原?《說文》稱“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稱“大野曰平,廣平曰原”??梢?,原為寬廣平坦的高地。何為岡?《釋名》稱“岡,亢也,在上之言也”?!墩f文》稱“岡,山脊也。從網(wǎng)從山,取上銳而廣形”?!冻o·守志》注“山嶺曰岡”??梢?,岡為蜿蜒起伏的山脊。在原上,場地空曠,信馬由韁;在岡上,空間狹窄,緩步代車。一個(gè)原字,一個(gè)岡字,相差甚遠(yuǎn)。
此外,曹丕在《武帝哀策文》中稱曹操“棄此宮庭,陟彼山阿”,以及“西陵”后來改稱“高陵”,也可以佐證曹操葬在“岡上”,而非“原上”。除了選址不同,《遺令》的喪葬信息也比《終令》更成熟,更具體。在稱謂方面,《終令》僅提到“壽陵”這一泛稱,而《遺令》則公布了“西陵”這一陵號;在陪葬方面,《終令》僅提到“居瘠薄之地”,而《遺令》則交代“斂以時(shí)服,無藏金玉珠寶”,與曹操“禁厚葬”(《三國志》)的觀點(diǎn)相吻合;在方位方面,《終令》僅提到“西門豹祠西原”,而《遺令》則點(diǎn)明了“鄴之西岡”,并用“汝等時(shí)登臺,望吾西陵墓田”加以襯托。多個(gè)方面表明,《遺令》是對《終令》的顛覆性變更。從效力上來看,《遺令》既出,《終令》作廢,曹丕等人最終只能執(zhí)行《遺令》。
事實(shí)上,《終令》確實(shí)不能算數(shù)。曹操講“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是要效仿堯、舜、禹等圣主明君,“堯葬于谷林,通樹之;舜葬于紀(jì),市廛不變其肆;禹葬會稽,不變?nèi)送健?《呂氏春秋》),但前提是華夏一統(tǒng),天下太平,榮登帝位。為了完成夙愿,曹操六月作《終令》,隨即“七月,治兵,遂西征劉備”(《三國志》),氣吞宇宙之志躍然紙上。然而,事與愿違。作《遺令》時(shí),吳蜀未平,群雄爭霸格局猶存,面對現(xiàn)實(shí),曹操不得不發(fā)出“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的嘆息。所以,《終令》“其規(guī)西門豹祠……”中的“規(guī)”,不是規(guī)格,不是章程,而是謀劃和打算?!犊滴踝值洹纷ⅰ耙?guī),猶謀也?!逗鬂h書》,凡謀皆作規(guī)”。一個(gè)“規(guī)”字,透露了《終令》不過是曹操對喪葬的初步構(gòu)想,并沒有最終敲定。
從史料記載來看,《終令》也多與高陵不符?!督K令》稱“不封不樹”。封,即筑土堆;樹,即種樹。不封不樹,即不留痕跡,保持原來的地貌。但是,曹操下葬后,曹丕派人“于陵屋畫關(guān)羽戰(zhàn)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三國志》),又派人“立陵上祭殿”(《晉書》),后來又下詔將“高陵上殿屋皆毀壞”(《毀高陵祭殿詔》),說明高陵建有陵屋,建有祭殿,這與“不封不樹”有較大出入?!督K令》稱“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事實(shí)上,史料中除記載卞夫人“祔葬于高陵”,曹沖“遷葬于高陵”,曹操手下那么多功臣死后均沒有提及“陪葬”一事。種種跡象表明,曹操死后并沒有依照《終令》下葬。所以,要正確認(rèn)識曹操墓,要確定高陵的具體位置,應(yīng)首先將曹操的《終令》撇開。
《終令》和《遺令》唯一掛鉤的,只有一個(gè)“西門豹祠”。在歷史上,西門豹祠有多處,不具有唯一性,兩份遺囑中所提到的西門豹祠也未必是同一處。再者,黃初三年(222),曹丕在《終制》中稱“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有了秘葬的念頭,并下詔將“高陵上殿屋皆毀壞”,顯然是要拿高陵作試點(diǎn)。高陵附近那座醒目的西門豹祠能否幸免,筆者不得而知。到了晉代,曾“見魏武帝遺令”的陸機(jī),在《吊魏武帝文》中提到了高陵的諸多信息,卻唯獨(dú)對“西門豹祠”只字未提?!端螘酚涊d高陵時(shí)只寫道“其規(guī)西原上為壽陵”,偏偏也少了“西門豹祠”,這恐怕不是簡單地漏記。不難想象,那座西門豹祠應(yīng)該早已不存在了。后來,西門豹祠建了毀,毀了建,模樣變了,位置也變了。所以,考證曹操高陵,也必須要把早已走了樣的西門豹祠撇開,否則,將無異于“刻舟求劍”。
依照《遺令》,能夠確定曹操高陵的坐標(biāo)有兩個(gè),一是古鄴城,二是銅雀臺。筆者考證,曹魏時(shí)期的鄴城東西七里,南北五里,為長方形,宮殿主要集中在西北角,遺址位于今河北省臨漳縣鄴鎮(zhèn)村、三臺村及以東一帶?!多捴杏洝贩Q“三臺皆在鄴都北城西北隅,因城為基址”,自北向南依次為冰井臺、銅雀臺、金鳳臺,三臺“相去各六十步”,遺址位于三臺村一帶。冰井臺現(xiàn)已無蹤,銅雀臺也只剩下東南一角依稀可見,唯有金鳳臺歷經(jīng)千年巍然獨(dú)存,十幾米高的夯土猶在。當(dāng)?shù)鼐用駥⒔瘌P臺誤認(rèn)為銅雀臺,相沿至今。從金鳳臺向北六十步(約85米),即銅雀臺遺址。結(jié)合曹操“從西北來時(shí),仙道多駕煙,乘云駕龍”(《氣出唱》),和“濟(jì)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陌上?!?等詩句,從銅雀臺往西北望,越過東武仕水庫,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脈恰好符合岡阿地帶,曹操墓應(yīng)該就在其中的某個(gè)曲隅之處。